第三届广东民间智库论坛综述
文化岭南文化交流互动塑造广东_札记
《文化岭南文化交流互动塑造广东》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文化岭南的背景与意义 (2)1.2 本书的目的与结构 (4)二、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 (5)2.1 古代岭南的文化交流 (6)2.1.1 远古至秦汉时期的文化交流 (8)2.1.2 唐宋时期的文化交流高峰 (9)2.2 近现代岭南的文化交流 (10)2.2.1 鸦片战争后的文化交流变化 (10)2.2.2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交流发展 (11)三、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13)3.1 文学艺术的交流 (14)3.1.1 诗词、散文、戏曲等文学形式的交流 (15)3.1.2 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交流 (17)3.2 教育科技的交流 (19)3.2.1 学术研究、教育制度、科技发展的交流 (20)3.2.2 留学、考察、专家互访等人才交流 (22)3.3 饮食文化的交流 (23)3.3.1 地方特色美食的交流 (24)3.3.2 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25)四、文化交流的影响与意义 (27)4.1 对广东经济的影响 (28)4.1.1 文化交流促进贸易往来 (30)4.1.2 文化交流带动产业发展 (31)4.2 对广东社会的影响 (32)4.2.1 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34)4.2.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5)4.3 对广东文化的影响 (36)4.3.1 丰富岭南文化内涵 (37)4.3.2 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感 (38)五、结论与展望 (40)5.1 文化交流的意义与价值 (41)5.2 对未来岭南文化发展的展望 (42)一、内容概要《文化岭南文化交流互动塑造广东》是一本关于广东文化发展与岭南文化交流互动的研究著作。
本书通过对广东历史、地理、民俗、艺术等方面的深入挖掘,揭示了岭南文化在广东地区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本书还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岭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互动过程,以及这种交流互动如何塑造了广东独特的文化风貌。
作者首先对广东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岭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党内法规智库建设现状与远景
〔摘要〕党内法规智库是新型党建智库的典型代表。
当前,在党内法规智库由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期,深入研究其总体现状、建设困境和发展远景具有重要价值。
利用智库研究的一般方法,构建党内法规智库“外在形态—内在功能—学科范式—成果产出—综合评价”五维分析框架,对国内15家典型党内法规智库的建设现状予以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如下:现有大量党内法规智库建设存在外部形态混杂且定位同质、组织结构失衡且关系混乱、研究范式单一且浮于形式、管理运行粗放且评价缺失等问题。
对此,应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发展和科学发展为导向,推动其专业化和多元化、差异化和群聚化、社会化和规范化以及智慧化和数据化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党内法规智库;建设现状;发展远景〔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1)01-0031-09雷浩伟1,2,廖秀健1,2(1.重庆市党内法规研究中心,重庆401120;2.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1120)一、历程回顾与研究缘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全国党内法规工作会议圆满落幕之后,党内法规研究逐渐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各级党委、高校、科研院所开始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党内法规智库建设。
2016年1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适时成立全国党内法规研究会,支持有条件的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设立党内法规研究基地或研究中心”〔1〕。
2018年9月9日,首届全国党内法规研究机构建设论坛在武汉召开①,来自全国16家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围绕“党内法规研究机构建设的使命与挑战”对党内法规研究机构的功能定位、建设困境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交流探讨,并达成了加强党内法规智库建设,发挥其思想库、智囊团功能的基本共识。
2018年11月1日,由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创办的《党内法规研究机构建设通讯》正式刊发,其在汇总业内最新理论成果、人才培养和工作培训等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了相关机构联系、推动了共同发展,使得加强党内法规智库的决策服务功能、推动其长远发展等问题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4年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范文
《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篇一一、引言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广府民系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居民群体,其文化、历史和建筑风格对这一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广府民系的祠堂建筑作为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体现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也展现了地方传统建筑的魅力。
本文将对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进行研究,以了解其特点、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的特点1. 地理分布:广府民系祠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分布,涵盖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
这些祠堂多数分布在农村地区,体现了当地农村的家族观念和宗族文化。
2. 建筑风格:广府民系祠堂建筑风格独特,以传统木结构建筑为主,注重建筑的结构美和空间布局。
其建筑形式多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檐角高挑,显得庄重而威严。
3. 装饰艺术:广府民系祠堂的装饰艺术丰富多样,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传统工艺。
这些装饰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三、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广府民系祠堂建筑在风格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1. 时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逐渐被引入到祠堂建筑中,使得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元素相结合。
2. 功能变化:传统上,广府民系祠堂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举办宗族活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祠堂逐渐转变为文化活动中心或旅游景点,其功能得到了拓展。
3. 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的文化价值,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传统工艺的传承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内涵与价值广府民系祠堂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1. 宗族文化:广府民系祠堂建筑体现了宗族文化和家族观念,是家族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
2. 历史价值:广府民系祠堂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了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轨迹。
新加坡智库对于中国智库建设的借鉴意义——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为例
新加坡智库对于中国智库建设的借鉴意义——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为例陶林【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31)5【摘要】建设一流的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的智库建设与国际一流智库相比还存在六方面的问题:缺少相对的独立性;经费支持渠道单一;缺少国际影响力;缺乏公信力;高校智库发展不平衡;智库数量和研究成果质量不匹配。
以EAI 为例,介绍了新加坡智库具有的诸多特色,即:有一流学者领衔的学术团队;有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浓厚氛围;有灵活的智库管理制度;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新加坡智库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智库建设的主要启示有: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全、特、专、协"的智库发展理念;中国智库需要走出去,发出自己的声音;必须加强智库的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加强高校智库建设,推进协同创新;必须大力发展民间智库。
建设一流智库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智力保障的需要,它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
【总页数】7页(P90-96)【关键词】中国智库;新加坡智库;EAI;特色;借鉴【作者】陶林【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D609.9【相关文献】1.第七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暨首届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智库峰会会议综述 [J], 韦朝晖;张磊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智库研究——美国经验对中国智库的借鉴意义 [J], 陈旭峰3.智库论道系列访谈录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唯GDP是从”的城镇化将是场灾难 [J], 姚冬琴4.智库与政府关系的调整与探索——以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智库为例 [J], 张骏;5.智库与政府关系的调整与探索——以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智库为例 [J], 张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武术“非遗”发展的实践与经验研究
广东武术“非遗”发展的实践与经验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3)2. 研究目的和方法 (4)3. 报告结构和内容概述 (5)二、广东武术“非遗”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6)1. 广东武术的历史渊源 (8)2. 广东武术的发展现状 (9)3. 广东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 (10)三、广东武术“非遗”发展的实践探索 (12)1. 实践活动概述 (13)2. 实践案例分析 (14)3. 实践中的成效与问题 (15)四、广东武术“非遗”发展的经验总结 (16)1. 政策支持与保障机制的建设 (18)2. 传承人的培养与激励机制 (19)3. 武术活动的普及与推广策略 (20)4. 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式 (22)五、广东武术“非遗”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23)1. 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 (24)2. 加强武术非遗保护的对策建议 (26)3. 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27)六、案例分析 (28)1. 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 (30)2. 对实践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解读 (31)3. 总结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2)七、国内外比较研究及借鉴 (34)1. 国内外武术非遗发展的比较分析 (35)2. 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36)3. 进一步提升广东武术非遗保护水平的路径思考 (38)八、结论与展望 (39)1. 研究结论总结 (40)2. 对广东武术“非遗”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41)一、内容概括广东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将广东武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广东武术“非遗”发展的实践与经验研究。
本文档旨在通过对广东武术“非遗”发展的实践与经验的研究,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本文档首先从广东武术的基本概况入手,分析了广东武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优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非遗跨界视域下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研究
非遗跨界视域下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1 粤绣服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5)1.2 跨界视域下的非遗保护与创新 (6)2. 研究目的与方法 (7)2.1 研究目的 (8)2.2 研究方法 (9)二、粤绣服饰文化遗产概述 (9)1. 粤绣的历史与特点 (11)1.1 粤绣的起源与发展 (12)1.2 粤绣的技术特点与风格 (13)2. 粤绣服饰的文化内涵 (14)2.1 粤绣服饰的图案寓意 (15)2.2 粤绣服饰的文化价值 (17)三、非遗跨界视域下的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 (18)1. 非遗保护政策与措施 (19)1.1 国家非遗保护政策 (21)1.2 粤绣服饰非遗保护具体措施 (21)2. 跨界合作与粤绣服饰保护 (23)2.1 与旅游业的结合 (24)2.2 与时尚产业的融合 (25)2.3 与教育领域的合作 (26)四、粤绣服饰文化遗产的创新研究 (27)1. 设计创新 (28)1.1 设计理念的创新 (30)1.2 设计手法的创新 (30)2. 技术创新 (31)2.1 刺绣技术的创新 (32)2.2 制作材料的创新 (33)3. 市场创新 (34)3.1 市场定位的创新 (35)3.2 营销模式的创新 (36)五、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实践案例 (38)1. 保护实践案例 (39)1.1 粤绣博物馆的建立与运营 (40)1.2 粤绣技艺传承人的培养与扶持 (41)2. 创新实践案例 (42)2.1 粤绣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实践 (44)2.2 粤绣服饰品牌的市场推广与创新营销 (45)六、结论与展望 (46)一、内容简述在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粤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粤绣技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求创新,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广州·花都区
广州花都区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年(卷),期】2024()6
【摘要】赋予群众“三种身份”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文/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孙长江、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陈海波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是广州市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区,其北面的梯面镇山水生态资源丰富,培育种植的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其中山水西洋菜、甜竹笋分别入选2022年、2023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但梯面镇地处北部山区,耕地分布零散。
【总页数】1页(P63-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模式研究——以广州市花都区洛场村(花山小镇)为例
2.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新雅小学简介
3.广州市乡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展望——以广州市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为例
4.基于PSIR模型的广州市花都区垦造水田成效评估
5.广州市花都区某医院妇科门诊HPV感染基因亚型情况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人都有麦克风
人人都有“麦克风”来源:时代邮刊 2010年第2期作者: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黄菲策划人语曾经一度的中国,每个村头,每条街道,每个车间,每个人头攒动的犄角,都会悬挂着一个个高高在上的“大喇叭”。
“大喇叭”的那头连着党和政府,这头对着你我他。
“喇叭”是中国媒介史的重要隐喻——它几乎依照党和政府的领导和行政网络层层蔓延分布,其最根本的功能在于向民众“喊话”。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一个局面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出现,那就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
当一些人还在煞有介事地拿“大喇叭”喊话的时候,本来一直作为听众存在的我们,开始用自己的“麦克风”发声。
因为人人都有“麦克风”,我们谈论家长里短,评说声色犬马,非议朝政,臧否人物,千言万语,众声喧哗。
因为人人都有“麦克风”,我们表达我们的所闻,所见,所思,所虑,表达我们的态度,我们的立场,我们的观察,我们的诉求。
因为人人都有“麦克风”,我们不再只是旁观者,倾听者,沉默者,同时,也是报道者,评论者,参与者。
因为人人都有“麦克风”,我们作为公民的尊严和价值得到尊重,我们的热情被唤醒,为这个社会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人人都有“麦克风”,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
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
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开明和开放的政府,主动将“麦克风”递给公众,以更大的诚意倾听各个阶层的诉求。
我们期待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公民,善待自己的“麦克风”,以更大的热情关注国家,关注社会,让中国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从容。
(执笔/黄菲)□本刊立场我们的“麦克风”,我们的幸运□黄菲能量巨大的“麦克风”王小波曾说,中国人是“沉默的大多数”,但社会变迁时代前行,我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沉默的大多数”正在酝酿着变化,昔日宁愿忍气吞声也不愿多争一句的国人,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要”、“我们反对”、“我们谴责”、“我们呼吁”……这已不是一个自说自话的时代,而是一个双向交流多向交流的全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可能在现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喉舌和眼睛,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立的观察与表达,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麦克风”!在无数公众事件中,那些来自民众的声音,代表着民意的在场和参与,在摩擦中互动,在争论中博弈,民意的表达汇聚成一股空前的参与、建设和监督的力量,让中国走到阳光下,让社会走在向上、向真、向善的道路上。
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研究
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研究
钟韶彬;田秋生;刘洪盛;蒋育燕;付伟
【期刊名称】《南方农村》
【年(卷),期】2024(40)1
【摘要】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是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本文在总结广东镇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广东镇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及原因,并据此提出建雁阵、实施“促镇进位行动”,夯基础、实施“促镇兴业行动”,优品质、实施“促镇提能行动”,明权责、实施“促镇善治行动”,紧纽带、实施“促镇富村行动”等推动广东镇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钟韶彬;田秋生;刘洪盛;蒋育燕;付伟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调研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强化发展效益并举加快镇村企业发展——西岗镇镇村工业的回顾与思考
2.“镇主导、村抱团、户参与”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3.长江经济带边远乡镇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实践
——以巫溪县红池坝镇为例4.“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题②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基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务实推进大国良师培养培训研究——第四届教师发展智库论坛启动仪式暨主论坛研讨会综述
二、专家、代表的主要观点
(一)办好智库,使之成为思想库 1. 期待教师智库为政府提供更多决策咨询服务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处伏建平说,一 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 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 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近年来,
·2021/04(中) 9
前瞻视角
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始终坚持服务一线学校、助 推教师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了研究和调研,为 政府决策咨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发挥了良 好的智库作用。
2. 把华夏教师智库联盟办成名副其实的智库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原副巡视员李源田说,论 坛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涵盖了学会多年来对传统 文化的学养、涵养、修养的研究,尽皆融汇其中。 智库要围绕建设大国良师,要出高质量的课题、 高质量的成果,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方是一个 好的智库。建设好智库意义十分重大,怎样才能 建设好?一定要有一群学者,为培养大国良师这 样的主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3. 积极为我国教师发展事业建言献策 四川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教育厅原副 巡视员周雪峰认为,我们的智库是民间的智库。 民间智库要用好三个字:一是活,民间智库的机 制很活,没有太多的成规陋习的束缚,能够灵活 地去回应现实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二 是实,民间智库要实实在在地实干,排斥任何形 式主义的东西。三是真,民间智库研究是真研究、 研究真问题。做到了活、实、真,智库就是实实 在在、真正意义上的智库。 (二)中师的精神与经验 1. 中师陈列馆与中师的新时代意蕴 江苏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原副处长、江苏省 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研究员刘 明远说,中师 1902 年在祖国的大地上艰难起步, 风雨兼程、起起伏伏,一波三折、百折不饶。忆 往昔,120 年就要过去,中师的办学传统,中师 的治校理念,中师的学风、校风、教风,在当今 的新时代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启迪与启示意义,大 国良师究竟怎么样来培养和培训?中师的立德树 人的价值追求、中师的课程体系的实践取向,中 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使命担当,中师的 很多素材值得去抢救、整理、挖掘、提炼、传承, 谋划建立中师陈列馆具有历史意义。 2. 传承中师精神,办好师范教育 福建省教育厅师范处原处长、福建信息职业 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苏文锦认为,回想中师有六 大历史贡献:一是为我国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培 养小学合格师资的历史使命做出了辉煌的贡献。 二是农村小学教师也是扫除农民文盲的主力军, 是帮助农民脱贫的先遣队。三是为我国小学师资
水:岭南文化之魂
水:岭南文化之魂
陈松晖
【期刊名称】《珠江水运》
【年(卷),期】2011(000)020
【摘要】广东人傍水而居,生活与水密不可分。
水,孕育了岭南独有的地域文化。
记得以前有入说过这么一句话:“广府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水文化。
岭南文化的精粹,离不开一个字——水!”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陈松晖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28
【相关文献】
1.发扬"水之魂"精神,为震后重建再立新功——在四川水协"5.12"地震一周年纪念暨《攻坚克难的"水之魂"特别团队》一书首发式上的讲话
2.粤大学生岭南文化之魂
3.以水为魂以色为象——谈画家许振的水韵青花山水作品
4.山魂·水魂·人魂——论
孔孚山水诗的主体意识5.文者水之形,水者文之魂——读散文《水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GO组织中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支持文献综述
NGO组织中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支持文献综述(一)NGO组织概述NGO 一词最早见于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一般则认为现代意义上的NGO 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NGO 一词进入中国是在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按照国际惯例需要同期同地召开国际NGO论坛,这一概念第一次呈现在中国人面前。
NGo这一话语的提出,带给中国社会的冲击并不在于凸显了民间组织的形式一一中国历史上就存在着极为悠久的民间结社和民间公益活动的历史一一而是对民间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重新思考的视角。
国际社会中关于NGO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Salnal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NGO:①组织性,②非政府性,③非营利性,④自治性,⑤志愿性。
在这5 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NGO的基本特征。
非政府性也可以理解为民间性,即NGO是社会自发组建、独立于政府体系运作的:非营利性表明了NGO 与市场经济组织的区别,即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利润不用于成员之间分红的。
可以看出,这一定义的内涵正是近代西方对国家、市场、公民社会三者分立的理解模式的反映。
许多学者,特别是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NGO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因此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NGO。
如果说在1995年之前这尚属事实的话,那么在1995年之后,这种看法则不免失之偏颇。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
期间,中国很多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学者和政府官员都参加了世妇会NGO论坛,直面国外的NGO,并与其中部分NGO 建立了联系,特别是与一些资助型的NGO取得了联系。
这次大会的召开及媒体的报道不仅在中国推广了 NGO的知识,而且引发了少数精英创办类似于国外NGO 组织或对传统社团进行变革的冲动。
之后,中国自下而上的NGO开始渐趋活跃,数量也日益增多。
早期这类自下而上的NGO主要集中在北京、云南等地,活动领域集中在妇女、环保、扶贫等领域。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惠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报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惠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奖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09.15
•【字号】惠府[2010]112号
•【施行日期】2010.09.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惠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奖的通报
(惠府〔2010〕11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决定授予《退役军人社会适应研究》等4项成果为惠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奖;授予《韩愈刺潮与苏轼寓惠比较研究》等3项成果为惠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授予《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价值取向研究》等14项成果为惠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授予《人文惠州》等22项成果为惠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希望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向获奖者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建设文化惠州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惠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名单
惠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九月十五日附件
惠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名单
特别奖(共4项)
一等奖(共3项)
二等奖(共14项)
三等奖(共22项)
调研报告类。
“在国际舞台发出我们的声音”——本刊记者专访金砖智库论坛专家
“在国际舞台发出我们的声音”——本刊记者专访金砖智库论坛专家李静;谭舒(图)【期刊名称】《重庆与世界》【年(卷),期】2012(029)010【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中,欧美经济增长乏力,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等金砖五国却高速增长,为什么?代表新兴经济体的跨区域联盟,金砖国家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金砖国家之间应如何相互合作,在哪些领域更有合作机会?9月26日,记者专访了在重庆出席"2012年金砖国家智库论坛"的专家。
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格奥尔吉·托洛拉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砖国家拥有众多人口,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金砖国家除注重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外,还努力提高各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
从目前情况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无疑会为世界多极化作出更大贡献。
【总页数】2页(P15-16)【作者】李静;谭舒(图)【作者单位】《重庆与世界》编辑部;《重庆与世界》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2.3【相关文献】1.交通安全逐年好转安全意识仍待加强——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陈瑞晶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J], 李锐2.倾听专家的声音探寻临床决策论坛升华之路——本刊编辑部走访四城市临床专家纪要 [J], 高峰3.倾听专家的声音探寻临床决策论坛升华之路——本刊编辑部走访四城市临床专家纪要 [J], 高峰4.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政府引导与民间互动——2018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十一届万寿论坛会议综述 [J], 吴沛斌5.UMTS论坛:中国2010年的3G用户数将超过8500万——本刊记者专访UMTS 论坛主席Jean PierreBienaime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第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综述
重点话题INTERNA TIONAL COMMUNICA TIONS8月12日至1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协办的第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宁夏银川举行。
中宣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作主旨演讲,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杜占元,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受邀作大会演讲。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金科出席并致辞。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高岸明主持开幕式。
本届研讨会以“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为主题,来自中央及国家机关涉外工作部门、主要新闻单位、省市区新闻办、高校研究机构等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400余人参加会议。
大会共收到173篇论文,其中10篇被评为优秀论文,157篇入选大会论文集。
全方位探讨如何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郭卫民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对外传播工作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
开创新时代对外传播新局面,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置于对外传播的引领地位,要突出外宣实际效果,加强精准施策,着力回应关切,注重创新发展,提升文化交流的水平能力,更加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
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指出,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段时间以来实践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使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多更好,努力实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由我们自己来塑造。
传播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人与人的对话和交流。
讲中国故事,首先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最有说服力。
杜占元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新时代对外传播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提升新时代中华文化影响力大有可为:一要讲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故事,二要打造文化走出去的精品品牌,三要构建多元荆江 本刊记者立体传播大格局,四要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性研究。
探索构建社会化培养机制,加快输送国际组织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胜任力发展高端论坛综述
【会议综述】探索构建社会化培养机制,加快输送国际组织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胜任力发展高端论坛综述李辉王壮壮作者简介: 李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等;王壮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气候变化。
(邮编:100089)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4536(2021)03-0146-0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上升。
中国领导人近年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等理念,力求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要在国际层面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增强互信与合作。
国际组织,尤其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作为重要的多边机构,为中国践行上述理念提供了宽阔的世界舞台。
然而,目前在国际组织就职的中国籍职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级别上,都有待提高。
因此,国家和社会需要不断培养能够胜任国际组织工作的高端人才。
但是,何为国际组织胜任力,如何更好地培养国际组织人才,怎样在以高校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之上开创新的社会化培养机制,成为亟待探索的问题。
为此,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于2020年9月27日成立了国际组织胜任力发展中心,旨在加快探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机制建设。
同时,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等部委的相关领导,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原中国驻联合146探索构建社会化培养机制,加快输送国际组织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胜任力发展高端论坛综述—国专门机构、驻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高级外交官员,以及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中智国际人才等企事业单位的代表60余人出席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胜任力发展中心”成立仪式,并参加了“国际组织人才与胜任力高端论坛”。
聚焦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2013 年第二期广东智库论坛综述
聚焦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2013 年第二期广东智库论坛综述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 2014年第5期《广东智库论坛》之“开启江门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论坛在广东省江门市召开,来自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和省内高校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江门,开启“海洋思维”,纵论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为江门海洋经济的发展把脉献智。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探讨广东省和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广东智库论坛”走进江门,聚焦“江门开启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
论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战略联盟、广东省社科院、南方日报社、江门市委宣传部主办,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省社科院江门分院、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
省社科院副院长、战略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温宪元,江门市委常委吴晓谋,五邑大学副校长谭海鸥等出席论坛。
论坛邀请了来自省社科院、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五邑大学等省内科研院校的60 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在当天上午的专家论坛上,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教授贾良文、五邑大学教授刘志坚、五邑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肖健华等专家、学者就如何开启江门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作了主题发言。
中山大学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吴迎新、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罗流发以及省社科院企业研究所所长林平凡、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伟等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广东和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与会专家认为,海洋为江门积累了区位、人文、资源、环境等巨大的优势,是江门当前最大的实际、今后最大的特色、未来最大的潜力,而作为江门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舞台,大广海湾新区承载着江门再次崛起的梦想。
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对海洋经济的投入不足等原因,江门目前仍然处于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期阶段,现在发展海洋经济的时机已经成熟,开启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产业发展要有前瞻性追求特色化,体制机制要注重研究解决好行政区划问题,并要包装利用好海洋文化资源。
想象与期待:创新驱动下粤港澳人湾区的文艺未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会议综述
想象巧期待:创新報动卜咚港澳人湾区的文艺未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会议综述文/《粤海风》编辑部2021年11月6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在湾区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举办。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北京、中山两个会场。
本次论坛由中国文联港澳台办、香港中联办宣文部、澳门中联办宣文部共同指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广东省文联共同主办,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山市文联共同承办。
论坛以“创新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未来一一想象与期待”为主题,开设“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新时代文艺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创新理念下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实践与理论建构”“传承与重塑:区域文化视阈下粵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基于新媒体融合矩阵的文艺新传播探索”四个分论坛。
邀请了高建平、林帝浣、陈少波、胡恩威、戴定澄、宋达等内地与港澳知名专家作主旨演讲,以及林岗、梁江、陈桥生、滕威、肖向荣、范周、谢柏梁、西沐、赵卫防、何威、冯应谦、朱寿桐等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及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文联负责人、曾小敏等艺术家作分论坛研讨发言。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中共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文联港澳台办主任董占顺,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郝向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杨晓雪在北京会场出席;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晓,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吴华钦,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中共中山市委常委、秘书长李长春在中山会场出席。
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主持。
来自内地和港澳的著名专家、学者,湾区内节点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市的文联主席、评协主席,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的学员04等近10()人参加。
广东社科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
广东社科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 2018年第6期本刊记者张瑄通讯员周伟5 月 11 日上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在广东社会科学中心举行“广东智库论坛”系列成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下简称《报告》)新闻发布会。
该报告全文近50 万字,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编制完成,是目前国内首部全面深度剖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研究报告,对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战略意义和发展定位等科学命题做了普及性诠注。
该报告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美好愿景。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报告》主编袁俊就组织编写《报告》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使命做了简要介绍;《报告》执行主编罗繁明研究员就《报告》的编写主旨、主要内容、研究亮点、主要贡献以及未来方向作了具体解读。
发布会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梁军处长主持。
湾区建设,智库先行正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呼之欲出之际,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编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向全球公开发行。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了适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作为身居其中、身临其境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以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为己任,主动承担起对该区域建设进行动态跟踪、度量、预测的课题研究,旨在为党和国家提供决策参考和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
此项课题于2017 年 10 月立项,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钻研和顽强拼搏,于翌年 3 月完成了报告全稿,体现了广东省社科院极强的战斗力。
《报告》共分为七个篇章,包括总报告、合作创新篇、一带一路篇、改革动力篇、湾区比较篇、专家观点篇及附录(大事记等)。
《报告》实现三个第一次突破第一次将“9+2”城市群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进行研究,第一次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进行大数据比较研究,第一次将“9+2” 大湾区都市圈作为一体化的生产力空间布局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广东民间智库论坛综述12月1日,第三届广东民间智库论坛在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举办。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羊城晚报社、南方新闻网共同主办,广东省文化学会承办。
省社科联主席、党组副书记田丰研究员,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李旭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和平,南方新闻网副总编辑张纯青等领导,以及我省著名的专家学者,网民代表,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负责人和有关媒体代表80多人出席了论坛。
此次论坛共收到论文20多篇,由南方新闻网主持人申晨主持,李旭明副主席、李和平副书记、张纯青副总编辑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8位专家、6位网民相继发言,最后田丰主席进行总结。
大家都围绕“幸福文化与建设幸福广东”这一主题,结合我省实际,从什么幸福、科学的幸福文化有何作用和意义、幸福广东的指标体系与科学的幸福文化建设的关系、培养科学的幸福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怎样传播科学的幸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现综述如下:一、什么是幸福张纯青副总编辑则认为,幸福是主观的意识,对幸福的追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影响幸福的因素各不相同。
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李明华研究员认为幸福是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包括温饱问题、住房问题,它还有安全、娱乐、理想实现、个人价值实现等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社会发展目标来说,除了要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外,还必须提升国民幸福总值(GNH)。
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幸福感就与GDP的高低相关性就减弱了。
在基本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之后,与幸福感关系最密切的是软实力。
广东儒学研究会会长李宗桂教授认为幸福是两重的,一是要有客观性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个支撑就容易走向唯心主义,甚至走向愚民政策。
反过来,如果我们否认幸福是种主观感受那也是不对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种主观的感受。
对个体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身心两安、事业有成,这就是幸福,努力工作、知足常乐这也是幸福。
广东东方心里分析研究中心申荷永研究员认为,幸福,其价值和意义,尽管属于人类共同追求的心理范畴,但也必然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和特定的社会内涵。
实际上从人文心理学来讲,幸福与金钱、权力、年龄,都无关,而是与爱情、家庭、工作相关,甲骨文的“爱”是信心与感应、孕育与保护、友情与支持,以及正心与诚意,实际上包含了获得幸福的基本途径。
辞海解释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西方是Happiness,强调愉悦、舒适、如意的生活或境遇的描述。
其实,幸福最为贴切的中文意境应是“称心如意”。
总之,幸福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美德,不管是对于个人,对于家庭,还是社会,乃至一种文化。
幸福应是真实的,应是诚实的,应是自由的,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与内在充实。
“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主持人陈实研究员认为,幸福实际上就是要满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而满足的前提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网友姚华松认为幸福固然是人类共有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诉求满足的一种状况,但,是有层次性的,可分为生存型,温饱型和发展型,基于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发展特征的差异性,各地对于幸福的理解与分解大相径庭。
幸福广东应从温饱型(基本型)向发展型(提升型)转变。
广东哲学学会副会长刘卓红教授认为,幸福是一个价值判断,一个主观感受,是一种心灵的意义和价值,幸福应该是长久的而不是瞬间的、一时的。
并提出了“长久幸福”的概念。
一个是全面性,长久幸福应该是人的需求的全面满足,一个是物质层面的需要,一种低层次的、基本层次的衣食住行的需要;第二个是每个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需要的满足是高层次的,包括人有没有个人的尊严,有没有民族诉求,有没有公民意识,一个人要达到长久的幸福,只有以上两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那么他才能够真正获得长久幸福的基础。
广州泛珠城市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王廉认为,幸福是一个命题,一个战略,一个政策,一个愿景,一种文化,一种参与,更是一种行动。
二、如何获得幸福网民TIM DING认为幸福与时间、空间、社会特质、个人特质等四个独立的元素存在充分必要的对应关系,这四个独立的因素组合后会产生一个幸福值,人们可以通过组合、调整、优化属于自己的四个特质来获得最大幸福。
网民姚华松认为,奉献与参与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高层次人士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畅顺的民意表达及诉求反馈是提升普通民众幸福感的源泉。
网民董斌森认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广东已经具备了获得幸福所具有的物质条件,政府要做的是如何将这“幸福的雨水”及时、公正、真正的降落到最需要的地方和基层民众的头上,起到古人说的“泽雨无偏,心田受润”的效果。
广东应该是洒向粤三角(粤东、粤西、粤北),洒向教育,洒向农村。
刘卓红教授认为,长久幸福是一个并进的、具体的、逐渐推进的。
建设长久的幸福有应把握两个原则:一个是坚持从物质到精神的文化的渐进的推进,第二是要坚持公平原则,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来追求公平的环境。
广东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李江涛研究员认为,幸福不仅仅是个人体验,而且它还是一个关系范畴,我们在追求个人幸福的时候涉及到很复杂的关系,比如讲平等。
人们天生就有平等的意愿,幸福也不例外。
因此要获得幸福必须处理好幸福的各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当代幸福与未来幸福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局部幸福与全局幸福的关系,三是处理幸福生活的获得与代价承担的关系。
三、幸福指标体系今年10月份,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幸福广东指标体系。
将经济基础、社会公平和民众需求三大维度引入到了幸福广东指标体系中,这将对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李明华研究员认为,广东的幸福指标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
第一是物质生活层次,这是生命生存和进化的基础层次,它包括温饱、居住、出行、医疗、生态环境等等。
第二就是精神生活层次,它包括文化、娱乐、广播影视、阅读、旅游、宗教信仰、教育培训等。
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心理层次,主要有安全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社会环境安全等)、满足感、平衡感。
第四是个人价值实现层次,包括人生的目标,社会交往,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事业成功等。
广东省统计学会常务理事林洪教授指出,测量幸福,从统计的角度来讲就指“幸福指数”,它是一个总体概念,而个人则是用幸福感来衡量。
早在1972年,不丹国王旺楚克推行“全民幸福计划”,并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开始改变人们对“幸福”的即有认识,使“国民幸福总值”成为了能与GDP并驾齐驱的指标。
国民幸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文化差异、就业情况、收入水平、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等,内部因素主要是人格因素、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
国民幸福指数当前主要是通过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和政治和谐感来衡量。
四、科学的幸福文化李宗桂教授认为,追求、创造、研究文化的一套系统的理念和体系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就是幸福文化。
科学的幸福文化就是符合价值理性的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相统一的、追求创造、落实幸福的一种文化,它是一套价值体系,又是一种生活方式。
个体幸福是幸福文化的基础,但是个体幸福应该有合理的边界,不能为所欲为,只顾自己,也不能不能损害他人,损害社会。
幸福文化的核心是个体幸福的心灵满足,个体幸福有种心灵满足的同时还应有价值的实现。
社会应该提供条件,创造环境,让每个公民的文化权利都能得到保障,都能得到实现,使他个体心灵有充分的满足,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网民那山那水认为,广东科学的幸福文化的培育需要注重三个着力点:第一着力点是理想信念的幸福观。
将个人幸福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倡导助人为乐、爱心奉献、友善待人等负责的社会行为和真诚行动。
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同社会的肯定和他人的幸福融合在一起。
第二个着力点是力求一种隐型的生产力。
科学幸福文化的精神实质需要全省、各阶层人士的深刻理解吸收和提炼,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创新的科学幸福文化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计民生,是彰显广东科学幸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先进的创造力。
杜绝等待、观望、机械、坐享其成的人生观和发展观。
第三个着力点是一种理解境意。
正确理解广东科学幸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思想上与广东科学幸福文化同步、行动上与广东科学幸福文化一致。
共同分享、分担广东科学幸福文化的时代境界和社会责任。
网民ninmeng认为,全广东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双转移”战略为促成和构筑珠三角与非珠三角之间的兄弟情义,为幸福广东建设奠定了情感基础。
“哥哥继续帮扶弟弟,弟弟继续学习哥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家其乐融融”就是广东真正的幸福。
刘卓红教授认为人民要创造一种幸福很大程度要依赖国家、依赖政府来实现,所以政府的责任是主要的方面,要培育一种文化,在现在的国情面前,最主要的是政府管理者的观念要有根本的转变。
一是要向人本观念真正地转变,人本观念就是要求管理者从以我为中心转到以百姓为中心,从自我着眼到他人为根本指向;二是要把幸福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来加以确立,过去我们讲发展就是讲GDP,但现在要明确发展就是为了幸福;三是要有民众意识,要尊重人民的意愿。
田丰主席认为,文化的根基在于民众。
幸福文化的核心是科学理性,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幸福文化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大众文化,让大家来谈。
文化的使命是使人幸福。
文化不仅是凝聚力,而且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消费力、创造力,文化使命要从原来管理型的文化转到幸福型的文化,要使大家认识到人的价值,使大家快乐起来,使人们幸福,这才是我们的文化使命。
幸福文化建设应该是高扬、发扬人的文化精神,丰富人的文化生活,增强人的文化力量,最后促进精神和谐,包括提供很好的文化生态,增强公平感,增强科学理性精神,平和、知足常乐。
李江涛研究员认为,幸福文化需要点滴积累,需要文明的教化。
幸福文化一定要以价值观为核心,以代际传递和言传身教为途径,不断进步,形成习惯,才能达到稳定的价值认同和广泛共识。
幸福文化的构建也需要社会精神英的良好示范。
精英群体是社会的镜子、楷模与希望,构建社会精英的优胜淘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精神英对幸福文化的倡导和示范作用。
(广东省社科联曹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