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

123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
123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

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

一、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FL) (ICD-10:C82)并具备治疗指征需要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2016》。

主要诊断依据有:

1.临床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表浅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原发于深部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淋巴器官或组织。肿大的淋巴结有时可自行缩小,极少数可消失。淋巴结肿大有时被患者忽视,经多年后才发现。就诊时淋巴结多为轻度到中等度大。有时患者由于深部淋巴结的缓慢肿大造成相应压迫症状而发病。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可升高。侵犯骨髓可造成贫血、血小板减少;涂片或可见到淋巴瘤细胞。

3.病理组织学检查:系确诊本病必需的依据。淋巴结活检是获取病理标本的主要手段,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FL 中价值不大,一般也不作为确定诊断的依据。

普通病理学检查,其特征为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呈结节样或滤泡样生长,部分可以弥漫性生长。淋巴滤泡紧密相连,一般缺乏边缘区和套区,滤泡内细胞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无星空样外观。小和中等大小细胞核不规则,有切迹,胞质少而淡染,大细胞核可呈泡状。

根据2008年WHO标准,按照每个高倍视野中中心母细胞的数量将FL分为3级。在不同的滤泡内观察10个不同的高倍视野,平均每高倍视野中心母细胞数0-5个为1级,6-15个为2级,>15个为3级。同时根据有无中心细胞将Ⅲ级分为3a(有中心细胞)和3b(无中心细胞)。病理学分级对预后有意义,3b级一般按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治疗。

免疫组织学病理检查对于确诊FL至关重要。采用的单抗应包括CD3、CD5、CD10、CD20、CD21、CD23、bcl-2、bcl-6、Ki-67等。

4.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CT。按照CT以及体检所发现的肿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及评价疗效。分期

标准(Anne Arbor分期)见表1。

表1. Ann Arbor分期

I期单一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器官区(I);单一结外器官或部位(IE) II期膈上或膈下同侧受累淋巴结区≥2个;或病变局限侵犯结外器官或部位,并膈肌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IIE)

III期膈上下两侧均有淋巴结受累(III);伴结外器官或组织局部侵犯(IIIE),或脾脏受累(IIIS),或两者皆受累(IIISE)

IV期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或组织广泛受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

说明:有B症状者需在分期中注明,如II期患者,应记作IIB;肿块直径超过10 cm或纵膈肿块超过胸腔最大内径的1/3者,标注X;受累脏器也需注明,如脾脏、肝脏、骨骼、皮肤、胸膜、肺等分别标记为S、H、O、D、P和L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判断治疗指征:FLI-II期患者可不需治疗或局部放疗。III-IV期患者根据是否具有治疗指征选择是否化疗,无

治疗指征者无需治疗,每2–3个月随访1次。治疗指征有(至

少满足以下一个条件):

(1)有临床相关症状

(2)有终末器官功能受损表现

(3)淋巴瘤继发血细胞减少症

(4)巨块型病变

(5)疾病呈持续进展

(6)患者有意愿

(7)符合临床试验标准者(进入临床试验)

2.若存在治疗指征可选择以下治疗:

(1)治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氟达拉滨、苯达莫司汀、长春新碱、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阿霉素、利妥昔单抗等药物。

(2)常用一线化疗方案有:

COP±R:环磷酰胺(CTX)750mg/m2,d1;长春新碱(VCR):1.4mg/m2,d1,最大剂量2mg;泼尼松(Pred): 60mg/m2, d1-5;每3周一疗程,有条件的可联合利妥昔单抗375-500mg/m2。

CHOP±R方案:在COP基础上,加用阿霉素50mg/m2,d1;化疗药物剂量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调整。有条件的可联合利妥昔单抗375-500mg/m2,每3周一疗程

FC±R方案:F25mg/(m2·d),d1–3;CTX250mg/(m2·d),d1–3;每28天1疗程,有条件的联合利妥昔单抗375-500mg/m2,每3-4周一次。

B±R方案:利妥昔单抗375-500mg/m2,d1;苯达莫司汀90mg/(m2·d),d2–3;每28天1疗程。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滤泡性淋巴瘤疾病编码

(ICD-10:C82),并具备治疗指征需要治疗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及分类、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淋巴结活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病毒血清学、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

(4)骨髓形态及病理(包括免疫组化);

(5)影像学检查:心电图、心超、全身CT、腹部B超;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输血前检查、血型、IgH或TCR 基因检测、染色体检测、Coombs试验(有溶血者必查)、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凝血功能、CT、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IgH/bcl-2异位)、基因突变筛查等。

(七)治疗开始于患者诊断明确预后。

(八)选择用药。

1.并发症治疗:反复感染者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化学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化

疗方案进行治疗。

(九)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中或治疗后有感染、贫血、出血及其他合并症者,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并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病情进展或合并严重并发症需要进行其他诊断和治疗者退出路径。

二、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ICD-10:C82),且为初诊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

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FL) (ICD-10:C82)并具备治疗指征需要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NCCN 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2016》。 主要诊断依据有: 1.临床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表浅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原发于深部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淋巴器官或组织。肿大的淋巴结有时可自行缩小,极少数可消失。淋巴结肿大有时被患者

忽视,经多年后才发现。就诊时淋巴结多为轻度到中等度大。有时患者由于深部淋巴结的缓慢肿大造成相应压迫症状而发病。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可升高。侵犯骨髓可造成贫血、血小板减少;涂片或可见到淋巴瘤细胞。 3.病理组织学检查:系确诊本病必需的依据。淋巴结活检是获取病理标本的主要手段,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FL 中价值不大,一般也不作为确定诊断的依据。 普通病理学检查,其特征为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呈结节样或滤泡样生长,部分可以弥漫性生长。淋巴滤泡紧密相连,一般缺乏边缘区和套区,滤泡内细胞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无星空样外观。小和中等大小细胞核不规则,有切迹,胞质少而淡染,大细胞核可呈泡状。 根据2008年WHO标准,按照每个高倍视野中中心母细胞的数量将FL分为3级。在不同的滤泡内观察10个不同的高倍视野,平均每高倍视野中心母细胞数0-5个为1级,6-15个为2级,>15个为3级。同时根据有无中心细胞将Ⅲ级分为3a(有中心细胞)和3b(无中心细胞)。病理学分级对预

血液内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CD-10:C85.103)。 (二)诊断及分期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但DLBCL也可原发于淋巴结以外的淋巴器官或组织,包括胃肠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皮肤等。瘤块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有相应临床表现。可有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症候。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可升高。侵犯骨髓可造成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可减低、正常或升高;涂片或可见到淋巴瘤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有脑脊液异常。 3.病理组织学检查:系确诊本病必需的依据。 普通病理学检查,其特征为大淋巴细胞呈弥漫增生,破坏正常淋巴结结构;瘤细胞胞浆量中等,核可有一个以上的核仁。 免疫组织学病理检查对于确诊DLBCL至关重要。采用的单抗应包括CD3、 CD5、CD10、CD20、Bcl-2、Bcl-6、Ki-67和MUM1。 4.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CT。DLBCL按照CT以及体检所发现的肿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及评价疗效。分期标准(Anne Arbor分期)见表1。PET-CT对于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更可靠,有条件者可直接行PET-CT检查。 表1. Ann Arbor分期 I期 II期单一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器官区(I);单一结外器官或部位(IE) 膈上或膈下同侧受累淋巴结区≥2个;或病变局限侵犯结外器 官或部位,并膈肌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IIE) III期膈上下两侧均有淋巴结受累(III);伴结外器官或组织局部侵犯 (IIIE),或脾脏受累(IIIS),或两者皆受累(IIISE) IV期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或组织广泛受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说明:有B症状者需在分期中注明,如II期患者,应记作IIB;肿块直径超过10 cm或纵膈肿

131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路径

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伯基特淋巴瘤(B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ICD-10:C83.701,M9687/3)。 (二)诊断依据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之南,悌主编,第三版,科学),《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ilines in Oncology:Non-Hodgkin Lymphoma》(version 1,2011)。 1.临床表现:地方性BL非洲高发,常以颌面骨肿块为首发症状,散发性BL多以腹部肿块为首发表现,结外受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在BL多见,注意询问有无头痛、视物模糊等可疑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表现,患者可伴有发热、乏力、出血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乳酸脱氢酶(LDH)、EBV血清学。

3.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相对单一,弥漫浸润生长,“星空现象”和高增殖指数(ki-67>95%)是其特征。病理免疫组化抗体应包括sIgM、CD45(LCA)、CD20、CD3、CD10、Ki-67、c-MYC、BCL-2、BCL-6、TdT。组织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明确是否存在c-MYC异位。 4.骨髓检查:包括形态学、流式免疫分型、病理及免疫组化,有骨髓侵犯者行染色体核型检查,组织病理FISH结果不理想时,可行骨髓细胞FISH检测MYC异位。 5.鞘注及脑脊液检查:发病时怀疑CNS受累者应进行脑脊液检查,包括常规、生化,有条件时行流式免疫分型检测。 6.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CT,明确肿瘤侵犯围。有条件者可直接行PET-CT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 7.分期及预后分层: (1). Burkitt淋巴瘤的Murphy分期

淋巴瘤的病理及分类

淋巴瘤的典型病理学特征有:①淋巴结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所破坏,被膜及其周围组织同样被侵及;②异常细胞的分裂指数增高。淋巴瘤是一组非均一性疾病,依据其病理学特点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金奇淋巴瘤(NHL)。一、霍奇金病以细胞多样性及肿瘤组织中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为特征。1966年Rye会议将其分为4个亚型(表5-6-1)。以结节硬化型及混合细胞型最为常见,各型并非固定不变,尤以淋巴细胞为主型,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结节硬化型较为固定。表5-6-1 霍奇金病的病理亚型Rye会议分类预后淋巴细胞为主型好,平均存活9.2年结节硬化型较好,平均存活4.2年混合细胞型较差,平均存活2.5年淋巴细胞减少型最差二、非霍金奇淋巴瘤其病理分类在1940年以前简单地分为三类,即滤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1966年Rappaport根据淋巴结病变是否有结节性,将其分为结节型与弥漫型。又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成分进一步分类(表5-6-2)。晚近由于对淋巴细胞的成熟过程及各阶段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日益增多,发现从前分类中的网状细胞或组织细胞,绝大多数是转化中的淋巴细胞。真正的组织细胞淋巴瘤仅占NHL的5%。混合型是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同时存在。1980年提出了国际工作分类法(Working Famulation),是根据病理学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分成低度、中度及高度恶性(5-6-3)。此分类法与治疗反应关系密切,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在此基础上,1985年我国提出成都会议分类法(表5-6-4)。其与工作分类法相比,类型增加,免疫功能属性更明确,绝大多数病例能归入。目前我国正采用此分类法。表5-6-2 Rappaport分类法(1966)结节性型弥漫性型淋巴细胞分化良好性淋巴细胞分化不良性混合细胞性组织细胞性未分化型(包括Burkitt淋巴瘤)表5-6-3 国际工作分类低度恶性 A.小淋巴细胞型B.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C.滤泡性小裂细胞与大细胞混合型中度恶性D.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E.弥漫性小裂细胞型F.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G.弥漫性大细胞型高度恶性H.大细胞、原免疫细胞型I.原淋巴细胞型J.小无裂细胞(Burkitt)型杂类复合型、蕈样霉菌病骨髓外浆细胞瘤、不能分类表5-6-4 成都会议工作分类(1985)低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小淋巴细胞性弥漫型裂细胞性无裂细胞性淋巴浆细胞性弥漫型裂-无裂Burkitt淋巴瘤滤泡型裂细胞性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滤泡型裂-无裂滤泡型无裂透明细胞性细胞性细胞性多形细胞性分化好髓外浆分化差髓外浆淋巴母细胞性细胞瘤细胞瘤(曲核与非曲核)蕈样霉菌病不能分类组织细胞性

儿童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临床路径

儿童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临床路径、儿童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儿童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ICD-85.900)的低危、中危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著,科学出版社)。 (一)体检:可有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二)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三)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四)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六)淋巴瘤相关基因。 (三)危险度分组标准。 I / H期患者定为低危,仅接受诱导I +巩固治疗+维持治疗,总疗程 2年。(分期按St Jude 分期系统)。 m / W期患者VDLP结束后全面复查(诱导期第33天):CR或肿瘤缩 小>70%勺患者定为中危,需完成以下所有治疗,总疗程2年(分期按St

Jude 分期系统) (四)选择治疗方案勺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A. 初始诱导化疗方案: VDLP(D)方案: 长春新碱(VCR) 1.5mg m-2 d-1,每周1次,共4次,每次最大绝对量不超过2mg ;或长春地辛 (VDS )3mg m-2 d-1,每周1次,共4次,每次最大绝对量不超过4mg ; 柔红霉素(DNR )30mg m -2 d -1,每周1 次,共2-4 次;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 5000-10000u m-2 d-1,共6-10 次; 或培门冬酰胺酶(Peg-asp )2500u m-2 d-1,共2次; 泼尼松(PDN)45-60mg m-2 d-1,d1-28 ,第29-35 天递减至停。或者PDN45-60mg m-2 d-1,d1-7 ,地塞米松 (DXM )6-8mg m-2 d-1,d8-28 ,第29-35 天递减至停。 PDN 试验d1-7, 从足量勺25%用起,根据临床反应逐渐加至足量,7 天内累积剂量>210mg m-2,对于肿瘤负荷大勺患者可减低起始剂量(0.2-0.5mg kg-1 d -1),以免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d8 评估。

滤泡型淋巴瘤3a级是什么情况

滤泡型淋巴瘤3a级是什么情况 对肿瘤不知道的人可能是不明白是要分情况的,就如很多的癌症一样分早期晚期之类的。滤泡型淋巴瘤也是分等级的,当然不同等级的疾病也是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护理方式的。其中患者对于滤泡型淋巴瘤3a级就不是很了解,这样的话很容易引起很多的问题。那么,滤泡型淋巴瘤3a级是什么情况?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局部组织变性或肿瘤病变的表现,确诊病情性质后考虑手术方法治疗。结合化疗和中医方法缓解病情发展。

组织病理 真皮内呈结节性或弥漫性浸润,特点为表皮不受侵犯。早期损害可见中心细胞,少数中心母细胞和反应性T细胞混合存在。随着疾病进展,肿瘤B细胞增大,数目增多。 FCCL的组织学分类,按新的工作分类,计有:滤泡性小裂细胞、滤泡性混合细胞和滤泡性大细胞。这些类型与Rappaport和Kiel分类的关系见表1。此瘤的浸润细胞主要在真皮网状层浅表部分甚至深部和皮下组织,偶或呈连续带状分布,与表皮之间隔以无细胞浸润带,早期沿血管和(或)附属器周围呈片状、团块状浸润。10%损害的标本示滤泡型,晚期多呈弥漫型,

常见者为两型兼有(混合型)。浸润细胞的成分不一,但不论以何种细胞类型为主,常见一些向浆细胞分化的细胞,并往往限于单一轻链的克隆。在某些病例中可见浆细胞与瘤细胞之间的过渡形。突出的是,看不到常见于淋巴结FCCL中典型新生物性滤泡结构 而为较大的淋巴样细胞的聚集,边界不清楚,周围绕以不规则分布的较小淋巴细胞。根据新的工作分类和损害的时间,组织象在早期虽可示小裂细胞(small clea red cell,SCC)淋巴瘤,但常见小裂细胞和大细胞混合(mixedcell,MC)淋巴瘤;在晚期甚至在陈旧肿瘤中,虽可示明显MC淋巴瘤,但常示大细胞(LC)淋巴瘤。炎症反应细胞的数量不一,主要为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约10%损害标本中,可见提示生发中心的充分发育的反应性淋巴样滤泡和(或)结构(免疫标记示B细胞多克隆性)。免疫标记示瘤细胞除表达全B细胞抗原(CDl9、C1320和CD22)以及HLA-DR 外,常示免疫球蛋白重链转换,失去IgD,获得IRC或IRA。 免疫病理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要点 (一)病理分级诊断 滤泡性淋巴右(FL)的治疗与其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因此,在病理检查时应该仔细观察所有的切片,其中至少包括一张代表肿瘤组织的石蜡包埋切片,如果这些材料不能确诊,则必须重新活检。滤泡性淋巴瘤的WHO分级诊断标准如表所示。 1 级:O-5中心母细胞/hpf 2级:6-15中心母细胞/hpf 3级: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 3a: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但仍存在中心细胞 3b:中心母细胞成片浸润,无中心细胞 (二)免疫表型检查 免疫表型检查是目前淋巴瘤分型诊断的必备项目,F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CD20(+)、CD10(+/—)CD23(+/—), CD43(—), CD5(—), cydinD(—), bcl-2(+)(~90%)。当怀疑FL时,需检查下列项目以确诊。 1.石蜡包埋切片:检查CD20 (L26/Pan B )、CD3, CD5, cyclin Dl, CD10和bcl-2等表型即可确立诊断CD43-和k/入为备选项目. 2流式细胞仪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检查k/入、CD19, CD20, CD5, CD23,

CD43和CD10等标志即可确立诊断。 3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在冰冻切片上检查K/入,CD5, CD23, CD10, CD43和bd-2等表型有助诊断。 (三)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查 t(14; 18) (q32; q21)和BCL-2重排均见于80%FL病人,在某些情况下有助FL诊断。 (四)临床分期检查 同其他惰性淋巴瘤的常规检查。由于治疗方法在不同病期FL病人之间显著不同,因此要特别重视骨髓活检、骨髓涂片和腹部、盆腔CT 等检查。 二、治疗 FL (3级)的治疗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FL(1、2级)的治疗方法决定于就诊时疾病累及的范围. (一)无腹部巨大肿块的I/II期(Ann Arbor) FL的治疗 以病灶局部放射治疗(RT,30-40Gy)为主。扩大部位RT或R丁加化疗是二种备选方法,它们可以改善无失败生存期(FFS),但并不能改善总的生存期(OS)。如果考虑到病灶部位RT的副作用大于临床益处,可不治疗而观察。持续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病人可继续观察直至复发,也可鼓励病人加入临床试验。 (二)I/II期FL复发后、伴腹部巨大肿块的II期FL及Ⅲ、Ⅳ期FL 病人的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

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 一、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标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 )(ICD-10:C83.3)。 (二)诊断及分期依据。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最新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包括胃肠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皮肤等。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乏力、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沉及β2微球蛋白(β2-MG)可升高。侵犯骨髓可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可减低、正常或升高;外周

血涂片可见到淋巴瘤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出现脑脊液 异常。胃肠道侵犯时大便潜血可阳性。 3.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决定性依据。 病理形态学特征为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内见大淋巴细 胞呈弥漫增生,胞浆量中等,核大,核仁突出,可有一个以 上的核仁。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对于确诊DLBCL至关重要。常采 用的单抗应包括CD20、CD19、CD79、CD3、CD5、CD10、Bcl-2、Bcl-6、Ki-67、MUM1和MYC等。 4、分子生物学检查:有条件可开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l-2、Bcl-6和Myc等基因是否发生重排。如果Myc伴Bcl-2 /Bcl-6 基因断裂称双重打击(double hit)或三重打击(triple hit)淋巴瘤,提示预后不良。 5.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CT或超声波检查。 按照CT以及体检所发现的病变范围进行分期及评价疗效。 有条件者可行PET-CT检查。分期标准(Anne Arbor分期)见 表1。 表1. Ann Arbor分期 I期单一淋巴结区域受累(I);或单一结外器官或部位局限受累(IE) II期膈上或膈下同侧受累淋巴结区≥2个(II);或单个结外器官或部位的局限性侵犯及其区域淋巴结受累,伴或不伴膈肌同侧其 他淋巴结区域受累(IIE)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外周T 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外周T 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外周T 细胞淋巴瘤(ICD-10:C84.400 )。 (二)诊断及分期依据。 根据《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2016)》,《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 年,第三版),《WorldHealth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ofTumors.Pat hologyandGeneticofTumorsofHaematopoieticandLymphoid Tissue 》(2008 年版)。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常伴有脾脏累及和骨髓侵犯。瘤块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有相应临床表现。可有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症候。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可升高。侵犯骨髓可造成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可减低、正常或升高;涂片或可见到淋巴瘤细胞。 3.病理组织学检查:系确诊本病必需的依据。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肿瘤细胞表达CD45全T细胞标记物(CD2 CD3 CD5 CD7、 CD45RO CD43大多病例CD4+/CD8-,部分大细胞的肿瘤可表达CD30仅极少数结内PTCL病例表达CD56和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granzymeB、perforin ),偶可检出EB 病毒(多在反应性B细胞中)。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PTCL常用抗 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 LCA)+、CD3+ CD45ROUCHL1+、CD4(Leu22)+、CD2(L26)- 、CD79a-、CD68( KP1)-、Ki-67+ (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90%患者有TCR基因重排,以丫位点的重排多见。遗传学异常较常见,如+7q、+8q、+17q、+22q、5q-、10q-、12q-、13q-等。 4.影像学检查:颈、胸、 腹、盆腔CT。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按照CT以及体检所发现的肿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及评价疗效。分期标准(AnneArbor-Cotswolds 分期)见表1。PET-CT对于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更可靠,有条件者可直接行PET-CT检查。 表1.AnnArbor-Cotswolds 分期 I期单一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器官区⑴;单一结外器官或部位(IE) II期膈上或膈下同侧受累淋巴结区》2个;或病变局限侵犯结外器官或部位,并膈肌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IIE)

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路径

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路径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伯基特淋巴瘤(B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ICD-10:C83.701,M9687/3)。 (二)诊断依据 根据 《WorldHealth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ofTumors.PathologyandGeneticofTumor sofHaematopoieticandLymphoidTissue.》(2008),《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第三版,科学出版社),《NCCNClinicalPracticeGuidilinesinOncology:Non-HodgkinLymphoma》 (version1,2011)。 1.临床表现:地方性BL非洲高发,常以颌面骨肿块为首发症状,散发性BL多以腹部肿块为首发表现,结外受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在BL多见,注意询问有无头痛、视物模糊等可疑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表现,患者可伴有发热、乏力、出血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乳酸脱氢酶(LDH)、EBV血清学。 3.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相对单一,弥漫浸润生长,“星空现象”和高增殖指数(ki-67>95%)是其特征。病理免疫组化抗体应包括sIgM、CD45(LCA)、CD20、CD3、CD10、Ki-67、c-MYC、BCL-2、BCL-6、TdT。组织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明确是否存在c-MYC异位。 4.骨髓检查:包括形态学、流式免疫分型、病理及免疫组化,有骨髓侵犯者行染色体核型检查,组织病理FISH结果不理想时,可行骨髓细胞FISH检测MYC异位。 5.鞘注及脑脊液检查:发病时怀疑CNS受累者应进行脑脊液检查,包括常规、生化,有条件时行流式免疫分型检测。

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如何诊断呢

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如何诊断呢 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2%的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想必到如今您还是不熟悉。而它可是一种还比较严重的病,患有它的病人就知道它能给人体带来多大的灾难。而您知道吗,诊断出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对于能及时治疗是十分有用的。那么,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如何诊断呢?马上就来为您介绍! 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 血液病理学专家评估一个合适的活检足以作出滤泡性淋巴 瘤的诊断。该肿瘤由小裂细胞和大细胞以不同比例构成滤泡型生长。证实B细胞免疫表型,存在t(14;18)和BCL-2蛋白异常表达可以肯定诊断。大多数鉴别诊断是淋巴瘤和反应性滤泡增生之间。滤泡性淋巴瘤病人经常被再分类为小细胞为主型,大小细胞混合型,和大细胞为主型。而这种区分不能简单或很正确地做出,这些分类有预后意义。大细胞为主型滤泡淋巴瘤病人有更高的增殖比例,进展更快,单独应用化疗方案有更短的总生存期。

知道了滤泡性淋巴瘤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当然也不能缺少对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以下就是详细的介绍。 它是对化疗和放疗最有效的恶性肿瘤之一。另外约25%的病人可以发生自发缓解——经常是暂时的。对于一个无症状的老年病人,开始观察等待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案。对于极少数局限性滤泡性淋巴瘤,受累野的放疗将会产生极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需要治疗的病人,以前单药瘤可宁或环磷酰胺或联合化疗方案CVP或CHOP最经常被应用。最近几年多个临床试验已证明利妥昔单抗联合含氟达拉滨方案或R-CVP或R-CHOP方案更有效,已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年老或体弱患者的一线方案可选择单药烷化剂(瘤可宁或环磷酰胺),但更推荐利妥昔单抗单药应用。而且已经证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能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期。标记放射性同位素的单克隆抗体的疗效也得到肯定。肿瘤疫苗的试验是令人鼓舞的。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复发的滤泡性淋巴瘤病人产生高的完全缓解率,可以产生长期缓解。 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介绍就好了,您不懂的话,就好好细读里面的意思。而您一旦真的患上的话,建议您要及时的治疗,

12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 一、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标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 )(ICD-10:C83.3)。 (二)诊断及分期依据。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最新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但

也可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包括胃肠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皮肤等。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乏力、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沉及β2微球蛋白(β2-MG)可升高。侵犯骨髓可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可减低、正常或升高;外周血涂片可见到淋巴瘤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出现脑脊液异常。胃肠道侵犯时大便潜血可阳性。 3.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决定性依据。 病理形态学特征为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内见大淋巴细胞呈弥漫增生,胞浆量中等,核大,核仁突出,可有一个以上的核仁。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对于确诊DLBCL至关重要。常采用的单抗应包括CD20、CD19、CD79、CD3、CD5、CD10、Bcl-2、Bcl-6、Ki-67、MUM1和MYC等。 4、分子生物学检查:有条件可开展荧光原位杂交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doc

外周 T 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外周T 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外周T 细胞淋巴瘤( ICD-10: )。 (二)诊断及分期依据。 根据《 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2016)》,《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 年,第三版),《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常常伴有脾脏累及和骨髓侵犯。瘤块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 有相应临床表现。可有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症候。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可升高。侵犯骨 髓可造成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可减低、正常或 升高;涂片或可见到淋巴瘤细胞。 3.病理组织学检查:系确诊本病必需的依据。

外周 T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肿瘤细胞表达CD45、全 T 细胞标记物( CD2、CD3、CD5、 CD7)、CD45RO、CD43,大多病例 CD4+/CD8-,部分大细胞 的肿瘤可表达 CD30,仅极少数结内 PTCL病例表达 CD56和细 胞毒颗粒蛋白( TIA-1 、 granzyme B 、 perforin ),偶可检出 EB病毒(多在反应性 B 细胞中)。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PTCL 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3+、CD45RO (UCHL1)+、CD43(Leu22)+、CD20( L26)- 、CD79a-、CD68(KP1)- 、 Ki-67+ (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90%患者有 TCR基因重排,以γ 位点的重排多见。遗传 学异常较常见,如 +7q、+8q、+17q、+22q、5q- 、10q- 、12q- 、13q- 等。 4. 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CT。外周 T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按照CT 以及体检所发现的肿大淋巴结分布区 域进行分期及评价疗效。分期标准(Anne Arbor-Cotswolds 分期 ) 见表 1。PET-CT对于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更可靠, 有条件者可直接行PET-CT检查。 表 1. Ann Arbor-Cotswolds分期 I 期单一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器官区(I) ;单一结外器官或部位 (IE)

滤泡性淋巴瘤

病例分析 女性,42岁 因“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一年余,腹胀一月余”入院。 患者一年前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到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考虑为淋巴结炎,未予特殊处理。今年七月初,患者开始出现腹胀,当地医院检查提示有腹水,随后患者来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入院后发现存在多浆膜腔积液,颈部淋巴结肿大,转至武汉市结核病院,后经检查排除结核病。17/8我院行颈部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门诊以“滤泡性淋巴瘤”收治。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可,大小便如常,体力体重没有明显减轻。 查体:T36.5℃,P80bpm, BP130/85mmHg, R21bpm, 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颈部腹股沟可扪及肿大淋巴结,其中左颈部淋巴结鸡蛋大小,质韧,边界不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HR80bpm, 律齐,无杂音。腹稍膨隆,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双下肢轻度水肿。病理征(-)。 辅检: 血常规:WBC 3.93G/L, RBC 3.81T/L, Hb 117G/L, Plt 107G/L 凝血四项:PT 13 s, APTT 27 s, Fbg 2.1 g/L, TT 12.8 s 肝肾功能电解质:ALT 20 U/L, AST 40 U/L, BUN 3.7 mmol/L, Cr 47.8 mmol/L, Na 136.5 mmol/L, Ka 4.65 mmol/L, LDH 143 mmol/L 浅表淋巴结B超: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多个淋巴结肿大,双侧滑车上淋巴结肿大。 左右 颈部19.7*9 mm 21.4*9.3 mm 腋窝36.2*13.6 mm 28.7*12.7 mm 腹股沟38.9*22.3 mm 34.7*17.5 mm 滑车上9.9*5.1 mm 10.5*4.8 mm 肝胆胰脾腹膜后B超:腹膜、肠系膜可见肿大淋巴结,腹膜后可见肿大淋巴结。 骨髓细胞学: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29.5%,比值偏低;幼红细胞占12%,比值偏低;淋巴细胞比值偏高,占56%,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形态尚好;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散在,成丛可见。血片: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血小板散在易见。 淋巴结活检病理:(左侧淋巴结)滤泡性淋巴瘤I II级,免疫组化:CD10+,CD20+,Bcl-2+,Bcl-6+,Ki67<5%。 问题: 1. 初步诊断(分型分期) 2. 诊断依据 3. 鉴别诊断

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路径定稿版

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路径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伯基特淋巴瘤(B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ICD-10:C83.701,M9687/3)。 (二)诊断依据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第三版,科学出版社),《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ilines in Oncology:Non-Hodgkin Lymphoma》(version 1,2011)。 1.临床表现:地方性BL非洲高发,常以颌面骨肿块为首发症状,散发性BL多以腹部肿块为首发表现,结外受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在BL多见,注意询问有无头痛、视物模糊等可疑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表现,患者可伴有发热、乏力、出血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乳酸脱氢酶(LDH)、EBV血清学。 3.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相对单一,弥漫浸润生长,“星空现象”和高增殖指数(ki-67>95%)是其特征。病理免疫组化抗体应包括sIgM、CD45(LCA)、CD20、CD3、CD10、Ki-67、c-MYC、BCL-2、BCL-6、TdT。组织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明确是否存在c-MYC异位。

滤泡性淋巴瘤一期后的中医治疗方法

滤泡性淋巴瘤一期后的中医治疗方法 人们总说珍爱生命,远离疾病。可如今滤泡性淋巴瘤也开始困扰着人们。面对疾病尤其是比较严重的癌症,没有人不会感到恐惧。滤泡性淋巴瘤一期的治疗都是为延长患者的生命为目的的,那么滤泡性淋巴瘤一期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看下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了解。 1、滤泡性淋巴瘤的表现 滤泡性淋巴瘤最常见的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典型表现为多部位淋巴组织侵犯,有时可触及滑车上淋巴结肿大。血液病理学专家评估一个合适的活检足以作出滤泡性淋巴瘤的 诊断。滤泡性淋巴瘤是对化疗和放疗最有效的恶性肿瘤之一。另外约25%的病人可以发生自发缓解——经常是暂时的。 2、分级 滤泡性淋巴瘤的WHO分级诊断标准:1级:O-5中心母细胞/hpf(每高倍视野);2级:6-15中心母细胞/hpf(每高倍视野);3级: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每高倍视野);3a:大

于15中心母细胞/hpf,但仍存在中心细胞;3b:中心母细胞成片浸润,无中心细胞。 3、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博大精深,能够软坚化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调节免疫,消瘤化瘤.并且具备五大好处: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肿瘤虽然生长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疾病.对于多数肿瘤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够根治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辩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了扶正固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的状况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的不足.手术固然能切除肿块,但还有些微小的癌细胞及残余的癌组织,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块的存在等,由于手术后运用中医药进行长期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同时也可以消灭那些残余的癌块。 放疗和化疗对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有很大的副作用,运用中医药治疗既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又能调节身体的免疫系统,还能够增强放,化疗的效果.对于晚期癌症或不能接受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可以采取中医药治疗.因此在我国

123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

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 一、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FL) (ICD-10:C82)并具备治疗指征需要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2016》。 主要诊断依据有: 1.临床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表浅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原发于深部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淋巴器官或组织。肿大的淋巴结有时可自行缩小,极少数可消失。淋巴结肿大有时被患者忽视,经多年后才发现。就诊时淋巴结多为轻度到中等度大。有时患者由于深部淋巴结的缓慢肿大造成相应压迫症状而发病。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可升高。侵犯骨髓可造成贫血、血小板减少;涂片或可见到淋巴瘤细胞。 3.病理组织学检查:系确诊本病必需的依据。淋巴结活检是获取病理标本的主要手段,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FL 中价值不大,一般也不作为确定诊断的依据。 普通病理学检查,其特征为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呈结节样或滤泡样生长,部分可以弥漫性生长。淋巴滤泡紧密相连,一般缺乏边缘区和套区,滤泡内细胞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无星空样外观。小和中等大小细胞核不规则,有切迹,胞质少而淡染,大细胞核可呈泡状。 根据2008年WHO标准,按照每个高倍视野中中心母细胞的数量将FL分为3级。在不同的滤泡内观察10个不同的高倍视野,平均每高倍视野中心母细胞数0-5个为1级,6-15个为2级,>15个为3级。同时根据有无中心细胞将Ⅲ级分为3a(有中心细胞)和3b(无中心细胞)。病理学分级对预后有意义,3b级一般按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治疗。 免疫组织学病理检查对于确诊FL至关重要。采用的单抗应包括CD3、CD5、CD10、CD20、CD21、CD23、bcl-2、bcl-6、Ki-67等。 4.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CT。按照CT以及体检所发现的肿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及评价疗效。分期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外周T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ICD-10:)。 (二)诊断及分期依据。 根据《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2016)》,《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常常伴有脾脏累及和骨髓侵犯。瘤块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有相应临床表现。可有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症候。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可升高。侵犯骨髓可造成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可减低、正常或升高;涂片或可见到淋巴瘤细胞。 3.病理组织学检查:系确诊本病必需的依据。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肿瘤细胞表达CD45、全T细胞标记物(CD2、CD3、CD5、CD7)、CD45RO、CD43,大多病例CD4+/CD8-,部分大细胞的肿瘤可表达CD30,仅极少数结内PTCL病例表达CD56和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granzyme B、perforin),偶可检出EB病毒(多在反应性B细胞中)。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PTC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3+、CD45RO (UCHL1)+、CD43(Leu22)+、CD20(L26)-、CD79a-、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 90%患者有TCR基因重排,以γ位点的重排多见。遗传学异常较常见,如+7q、+8q、+17q、+22q、5q-、10q-、12q-、13q-等。 4.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CT。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按照CT以及体检所发现的肿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及评价疗效。分期标准(Anne Arbor-Cotswolds 分期)见表1。PET-CT对于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更可靠,有条件者可直接行PET-CT检查。 表1. Ann Arbor-Cotswolds分期 I期单一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器官区(I);单一结外器官或部位(IE)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之欧阳家百创编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一、诊断要点(一)病理分级诊断滤泡性淋巴右(FL)的治疗与其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因此,在病理检查时应该仔细观察所有的切片,其中至少包括一张代表肿瘤组织的石蜡包埋切片,如果这些材料不能确诊,则必须重新活检。滤泡性淋巴瘤的WHO分级诊断标准如表所示。1 级:O-5中心母细胞/hpf2级:6-15中心母细胞/hpf3级: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3a: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但仍存在中心细胞3b:中心母细胞成片浸润,无中心细胞(二)免疫表型检查免疫表型检查

是目前淋巴瘤分型诊断的必备项目,F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CD20(+)、CD10(+/—)CD23(+/—), CD43(—), CD5(—), cydinD(—), bcl-2(+)(~90%)。当怀疑FL时,需检查下列项目以确诊。1.石蜡包埋切片:检查CD20 (L26/Pan B )、CD3, CD5, cyclin Dl, CD10和bcl-2等表型即可确立诊断CD43-和k/入为备选项目.2流式细胞仪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检查k/入、CD19, CD20, CD5, CD23, CD43和CD10等标志即可确立诊断。3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在冰冻切片上检查

K/入,CD5, CD23, CD10,CD43和bd-2等表型有助诊断。(三)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查t(14; 18) (q32; q21)和BCL-2重排均见于80%FL病人,在某些情况下有助FL诊断。(四)临床分期检查同其他惰性淋巴瘤的常规检查。由于治疗方法在不同病期FL病人之间显著不同,因此要特别重视骨髓活检、骨髓涂片和腹部、盆腔CT等检查。二、治疗FL (3级)的治疗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FL(1、2级)的治疗方法决定于就诊时疾病累及的范围.(一)无腹部巨大肿块的I/II期(Ann Arbor) FL的治疗以病灶局部放射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