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07 夜归鹿门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7 夜归鹿门歌
1.作家作品
孟浩然(689—740),名,字,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世称,盛唐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张九龄罢相,仍返故居。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终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多写和,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高远,多自然超妙之趣。有《孟浩然集》。诗歌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2.创作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为“南园”。鹿门山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对。汉江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带家眷,隐居于鹿门山,因此,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中,后来,在长安谋仕不遇,游历数年后,决定步庞德公之后尘,隐居鹿门山。但是,只是偶尔去住住,不过是标榜隐居罢了。所以题曰《夜归鹿门歌》,虽有写实之意,但主要还是表明归隐的志趣。
3.诵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字词与句子。
昼:昏:
岩扉:惟:
幽人:
1.浩浩然孟襄阳山水田园诗派王孟隐居闲适羁旅愁思
3.白天;傍晚;岩洞的门,这是说他住处的简陋;只有;泛指隐者,这里是诗人自称。
1.这首诗是怎样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的?有什么作用?
用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
同是乘舟,却是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凡人自与幽人不同,此为二比;末句的幽人即指庞公,又是自况,隐含引为同类之意,此为三比;上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此为四比通过以上四比,既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又比出了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2.认真观察这几组对比可看出,两个场景实际就是两种生活两种生活环境不同,生活其中的人不同,那么同学们根据你对诗中的个别词句或对孟浩然的了解,概括这两种生活具体指哪两种生活?两种人具体指哪两种人?(提示:结合诗人的经历与本诗的创作背景)
两种生活指尘杂世俗和寂寥自然的隐逸生活两种人:俗人和恬然超脱的隐士
3.作者对栖隐生活的态度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提示:①抓住鹿门山“月照开烟树”的景物描写②“忽”字的运用③“幽人”中“幽”的运用)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
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无聊寂寥纰缪荒谬了如指掌
B.坼裂金柝拓片万钧柁风驰电掣C.浩瀚诰命桎梏残酷皓首穷经D.喧哗渲染烜赫炫目故弄玄虚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聒噪括号甜美舔犊情深
B.救济霁月伎俩跻身文坛
C.折扣拆穿析居山崩地柝
D.渲泄煊赫萱草喧宾夺主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梁渡头争渡喧喧:喧闹
B.忽到庞公栖隐处栖隐:栖息隐居
C.岩扉松径长寂寥岩扉:石门
D.惟有幽人自来去幽人:隐居者,这里指庞公4.下列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聒碎乡心梦不成B.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C.惟有幽人自来去D.捣衣砧上拂还来
5.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
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让人感知到诗人洒脱的胸怀。
B.诗歌的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诗人却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的比较,表露了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和对世俗的厌恶。
C.诗歌的五、六句,写在攀登鹿门山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D.诗歌的七、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做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人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
C.“菩萨蛮”和“扬州慢”“忆江南”“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①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②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朗的点染
③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