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中国教育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鸿都门学答案一:汉灵帝光和元年,正是“党锢”之争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一所设立于皇宫鸿都门内的新型的中央官学。
答案二: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学校,它的创建一方面是统治集团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在教育上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2、“师法”、“家法”:所谓“师法”,即弟子传经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师所传,不能有一字出入。
这样,一祖师之下的徒子徒孙代代相传,即形成“家法”。
一般西汉重师法,东汉重家法。
师法、家法的规定,加强了对经学的规范和管理,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却限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3、苏湖教法(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1分),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
(1分)它创立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
(2分)
4、朱子读书法: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这“六条”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
“循序渐进”包含有读书的“量力性原则”,“熟读精思”包括有读书的“巩固性”原则,“虚心涵泳”包含有读书的“客观性”原则,“切己体察”包含有读书的“结合实际”原则,“着紧用力”包含有读书的“积极性”原则,“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则。
可以说“朱子读书法”包含有上述这些原则的萌芽和因素。
5、监生历事: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
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
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
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6、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
大学堂除大学外,兼设中学堂、小学堂,分别班次,循级而升,同时附设师范斋(实建于1902年,为北京师范大学前身)。
大学堂中西兼学,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
建学目的是要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最初还兼有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
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7、庚款兴学:又称退款兴学,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以所退庚款发展留美教育。
8、爱国学社:爱国学社成立于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五班学生因将一清洗干净的墨水瓶放在守旧教习郭镇瀛的座椅上,被学校开除,这就是轰动全国的"墨水瓶风潮"。
全班同学为抗议学校的不公正处分,决定全体退学。
11月21日,中国教育会决定建立爱国学社,以帮助这些学生继续接受教育。
校址设于泥城桥福源里。
以蔡元培为学校总理,吴敬恒为学监,黄炎培、蒋智由、蒋维乔等为义务教员。
以灌输民主主义思想为自己的任务,重精神教育。
该校同时作为革命活动联络机关,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不少革命战士。
1903年6月“苏报案”发,爱国学社亦受到牵连,被迫解散。
9、马礼逊学堂:马礼逊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座传播西学的学校。
1839年,由英国人温施娣和美国传教士布朗在澳门开办。
同年11月4日正式开学。
西学课程全部采用英文课本,用英语教学。
10、西南联合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1946)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