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吸波材料

耐高温吸波材料
耐高温吸波材料

高温吸波材料

姓名:学号:

摘要:本文论述了常见的石墨、乙炔炭黑吸收剂、碳纤维和碳化硅高温吸收剂的性能和应用概况,重点论述了碳化硅纤维、纳米碳化硅吸收剂处理方法和性能。综述了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概况。实现隐身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外形设计尽量减少雷达波散射截面,但因受到战术技术指标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进行理想设计有相当大的难度;二是应用吸波材料。因研制吸波材料则较为容易,且易于实施,所以吸波材料研究成为隐身技术中的研究热点。由于高温吸波材料仅仅依靠材料的电损耗来吸收电磁波,故其吸波效率远低于磁性吸波材料,这就要求高温吸波材料具有较大的厚度。

关键词:高温,吸收剂,吸波材料

1.概述

通讯技术和电子对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一般传统的吸波材料已难以满足需要。目前美、日和西欧国家在电磁波吸收材料研究和应用上处于领先,虽然主要涉及军事应用,在民用领域已分别研制出了毫米厚度电磁波吸收体。最先进的吸收材料是美国在隐身飞机上的电磁波吸收涂料,可以在较宽的频带内使雷达波的反射降低7~10 dB。我国的吸波材料和电磁波分析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进入发展阶段,基本上处于跟踪国外和探索阶段。总体上吸波材料和电磁波吸收体的理论分析和应用分析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根据对电磁波吸收机理的不同,吸波材

料主要可分为电损耗型(如石墨粉、导电高分子、碳化硅、碳纳米管等)和磁损耗型(如铁氧体粉、磁性金属粉、磁性纤维等)两大类。迄今为止,对铁氧体、金属粉末等粉类吸波材料已进行了较深人的研究,但粉类吸波剂普遍存在密度大、单位厚度吸收率低等缺点,新型吸波材料则要求满足“薄、轻、宽、强”等特点。若考虑严苛条件(如高温、氧化和腐蚀等条件)则对吸波材料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巡航导弹、地地导弹和空空导弹的速率已达到5马赫以上,未来空天飞机的运行速率更是接近l0马赫,这就对经受强烈气动加热的电磁窗口材料提出了耐高温的要求。在气动加热温度超过l 000℃以上情况下,聚合物和金属材料因为化学分解和强度下降等因素已经不能满足吸波材料

的使用要求(整体性、高温强度、耐烧蚀性、吸波性能),因此国内外主要针对碳和陶瓷材料及其复合材料作为超高温耐烧蚀吸波材料的

研究。本文对最近报道的>1 000℃耐高温碳基和陶瓷基吸波材料进行了回顾,同时对在纳米技术、静电纺丝技术等研究中发现的新型碳基或陶瓷基耐高温材料应用为电磁吸收材料进行了展望。

2.高温吸波材料的选择

纵观国内外现状,目前新型吸波材料主要是缺乏基础原材料。在设计、合成和制备新型耐高温电磁波吸收剂方面,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力求为电磁吸收材料提供宽频、轻质、高强、易加工、具有温度稳定性的吸收剂。手征性材料,比如螺旋形碳纤维,因兼具手性强化吸收、电损耗和各向异性特性,同时密度小、强度大和耐高温(吸收性能随温度变化很小),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如Gifu大学和北京化

工大学赵东林等就研究了在3.76-18GHz反射率小于-10dB的宽频带吸波螺旋碳纤维。但本征性手性材料较难制备,现在基本处于设计制备结构型手性材料上,这也限制了这方面的应用进展。导电高分子因质轻、加工性好(成型方便)、性能可设计和品种多而受到广泛研究,有可能设计成飞机“灵巧蒙皮”。近几年研究比较多的导电高分子材料有聚苯胺、聚吡咯、聚(亚苯基乙烯)和二茂铁配位高分子叫等。但导电高分子的问题在于性能稳定性差、耐热性低和不耐老化,目前还没有达到实用阶段。由于绝大部分磁性吸收剂(如磁性氧化铁、铁粉等)居里温度偏低,在高温下失去吸波性能,因此磁性吸波材料一般只能用于中常温电磁波吸收。在传统的高温材料如金属不能发挥作用时(如>l000℃的应用环境),高温隐身或高温吸波材料必须采用碳、陶瓷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其优点是高温力学性能好(熔点2000度以上、蠕变小)、密度低(约为铁的1/4—1/3)、吸波性能稳定(电阻型吸波且电阻随温度升高较稳定,无电磁损耗衰减和屈服效应),还可以有效地减弱红外辐射信号;其中碳化硅基陶瓷是制作多波段超高温吸波材料的主要组分。

3.和碳化硅基吸波材料

碳和碳化硅基陶瓷材料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耐高温吸波材料。据报道,美国已经研究出了SiC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在Fll7隐身飞机的尾喷管后沿,能够承受l093℃的高温。国防科技大学纠和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也进行了此类研究。为了克服碳化硅陶瓷没有磁损耗、吸波频宽较窄的缺点,国防科技大学陈志彦等采用低分子量聚

硅烷(LPS)和二茂铁合成出聚铁碳硅烷(PFCS),可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M的Si—C—Fe一0纤维,这种含铁粒子的碳化硅纤维将是很好的高温宽频电磁波吸收材料。如果能够优化铁粒子的含量和分布状态,并且形成批量制备能力,含铁碳化硅材料将对我国开发超高温吸波材料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碳纤维作为吸波材料已有较长的历史,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l剐和天津大学Ⅲ1等也进行了研究。但碳纤维易氧化、电磁参数也不容易调整,所以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这一方面是因为碳材料的长期抗氧化技术有待提高,更主要的是国内碳纤维技术不过关,制备多元组分碳纤维材料仅仅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尽管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具有耐超高温(>3 0000C条件仍可承载、高温导电性、无磁滞损耗)和轻质(密度约1.8~2.2 g/cm3,约为常见金属材料的1/4)的优势,要想获得抗氧化烧蚀、宽频和高效的吸波材料,仍取决于多元碳纤维制备技术和抗氧化技术的突破。纳米吸波材料兼备了吸波宽频带、质量轻、种类多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吸波材料,美、俄、法、德、日等国都把纳米材料作为新一代吸波材料加以重点研究和探索。纳米材料的吸波原理是由于纳米材料的量子隧道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而且这些吸波机理(或效应)在高温下也会保持。磁性金属、磁性氧化物、碳和陶瓷材料的纳米级粉体都得到研究。由于磁性金属及其氧化物高温下磁性减弱,远不如碳和陶瓷材料稳定(包括力学性能、耐候性能和电磁吸收性能),所以尽管纳米铁合金粉或铁氧体具有很强的电磁吸收率,但在高温吸波材料领域,应该研究如何提高碳和陶瓷纳米材料的吸波性能。即在保持碳、陶瓷及其复合

材料在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抗烧蚀性能、导电介电性能方面的优势的同时,借助纳米材料的宽频吸波机理(量子隧道效应、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研究和开发能够实用化的新型高温无机吸波材料。比如美国继“超黑粉superblack”后,研究了吸收性能更为优异的“buckypaper”,这是基于CVD法生长的约10μm高的单壁碳纳米管阵列森林,据认为接近0.99的吸收率来源于纳米管的手性吸收和电磁波在阵列中的反复反射与吸收;这就体现了纳米材料在电磁波吸收性能上与传统材料电阻损耗和磁滞损耗完全不同的衰减机理,更为重要的是纳米材料(或纳米阵列)基于微观尺寸效应和宏量界面效应的吸波机理受温度影响很小,这就为纳米技术改造传统吸波材料和应用到高温吸波材料上提供了广阔的卒间。北京交通大学和南昌大学等也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拉。高温吸波纳米陶瓷主要指以SiC为基础的掺杂型陶瓷材料,包括SiC、SiC-C、Si-C-N、Si-C-0、Si-C-Fe等。它们具有一定的吸波性能,且耐高温、相对密度小、强度大、电阻率高等优点。西北工业大学研究了Si/C/N复合陶瓷粉体在厘米波和毫米波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旧J。但掺杂型纳米陶瓷材料的问题是纳米化均匀性和吸波性能稳定性,如果有所突破,在高速飞行器上有极为广阔的用途。若将纳米化和纤维化结合起来,将使陶瓷材料的力学和吸波性能有很大提高,如台湾逢甲大学Sheng-Cheng Chiu制备的SiC纳米线环氧复合材料在很宽频率范围内具有极佳的电磁波吸收能力,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采用聚碳硅烷前驱体法制备了SiC/CNTs纳米复合材料,SiC包覆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损耗机制以介电损耗为主,当聚

碳硅烷含量为15%时,SiC/C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并表现出复合效应。因此改善陶瓷材料吸波性能,不仅在于开发新型组分陶瓷材料,还应该将纳米技术和纤维技术结合起来,满足诸如工艺性、使用性和可靠性等综合要求。对比碳纤维、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粉的吸波特性将会发现,材料的多孑L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增强了表面极化作用和各向异性效应,使纳米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机制(表面极化、量子隧道效应、界面多重散射)得以强化。因此如果能够制备中空或多孔结构的纳米陶瓷纤维,研究其作为高温吸波材料的性能,有很深远的科学与实用价值。

4.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新型耐高温电磁吸收材料

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级纤维的有效方法,而纳米纤维采用通常的熔体纺丝法是很难实现的(熔体纺丝一般得到10μm直径纤维)。纳米氧化物陶瓷纤维可由so1-gel工艺经静电纺丝而得,但非氧化物陶瓷如碳化硅却最好由聚合物前驱体纺丝后热解制备。以碳化硅为基础的导电性陶瓷及其复合材料是目前最值得期待和得到最广泛研究的耐高温吸波材料。因此结合纳米技术和静电纺丝技术有望制备新型耐高温陶瓷吸波材料。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但预计将会制备不同于以往吸波材料结构形式与性能的新型陶瓷吸波材料(纳米化、纤维、多级结构、非氧化物陶瓷)。美国Purdue大J.P.Youngblood 经由聚甲基硅烷树脂(用高分子量聚苯乙烯调制纺丝液来满足静电纺丝所需流变性)静电纺丝制备了具有一定空腔结构的纳米SIC纤维,但并未研究其高温电磁波吸收性能。但可以借鉴空腔纳米SiC纤维的制

备方法,应用到制备轻质、高强、高效空腔纳米SiC纤维吸波材料上。采用同轴电纺可以制备多种仿生纳米空芯陶瓷纤维(中空、多通道或卷曲毡状)口。如图4所示,中科院化学所Y.Zhao等采用同轴电纺法制备了多通道结构的TiO2纤维,不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Y.Yan等制备了含锡的多通道碳微管,直径约2~3μm。但这些研究并不是针对高温吸波材料,但是在吸波材料研究中这些特种材料的制备方法值得借鉴,可以用来制备特定微观和介观结构的吸波陶瓷材料。兰州大学J.Zhou等利用碳热还原反应,在静电纺制的含Ti氧化硅纳米纤维上牛长出SiC树枝状纳米棒(直径100~300nm,长度2~3μm。制备出树枝状多级纳米复合结构的纳米碳化硅纤维。作者主要为了开发光致发光材料,但树枝状纳米碳化硅材料的独特结构,具有吸收衰减电磁波的机制,将会是一类很有希望的耐高温吸波陶瓷材料,值得进行超高温抗氧化吸波材料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P.Lu等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脲硅氮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S/PMMA)和聚脲硅氮彬聚苯乙烯(PUS/PS)纳米纤维,经l 5600℃碳热还原反应制得具有多种形貌的纳米SiC纤维;其中经由PUS/PS复合纤维可以得到由纳米空洞和褶皱表皮组成的SiC纤维,而由PUS/PMMA复合纤维可得到由大龟纳米线连接起来的纳米空洞SiC纤维。这类包含多级纳米结构的碳化硅纤维很有希望具有良好电磁波吸收材料,值得关注并开展类似研究。韩国陶瓷工程‘j技术研究所Doh-Hyung Riu等通过电纺聚碳硅烷树脂和1000-1400℃热解制备了SiC陶瓷毡,其中纤维直径l~3μm;在更高温度F热解会得到带有纳

米空隙的纤维结构。这为制备大面积纳米陶瓷吸波材料提供了可能,因为国内聚碳硅烷树脂技术相对成熟,而陶瓷毡易于进一步制备复合材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的向。如果由静电纺丝法制备具有多腔异型结构的非晶SiC基纤维,综合利用各种吸波机制(电损耗、纳米尺寸效应、界面效应等),将会赋予该类型纤维宽频、高效、耐氧化的高温吸波性能。

5.小结

应用隐身技术提高现代武器系统的攻击和生存能力,提高总体作战效能,已成为各国武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航空航天飞行器速率的提高,可适应高马赫数的高温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型武器研制水平,虽然这些工作主要由军方参与并开展,但高校等科研机构也有大量的关于基础原理、材料合成和原始性能数据等成果。在高温吸收剂的研究方面还有待于开发种类更多、吸波性能更好的新型吸收剂,以满足不同飞行器隐身材料“轻、宽、高”的要求。耐高温吸波材料不仅要满足使用条件下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还要考虑和满足其他性能,比如密度要小、强度要高、耐候性、耐李气氧化和高速气流烧蚀(有些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结合纳米技术和特种材料成型技术(如静电纺丝技术),应该加强以碳化硅为基础的陶瓷材料作为耐高温吸波材料的基础和工程研究。

参考文献

[1]赵东林,高云雷,沈曾民.螺旋形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

能研究[J].安伞与电磁兼容,2009(6):60;

[2]唐红梅,袁茂林,邓科等.二茂铁配位高分子吸波材料的合成与性

能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33:8;

[3]陈志彦,王军,李效东,等.si—c—Fe一0功能陶瓷纤维的制备[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3:487;

[4]邢丽英,刘俊能,任淑芳.短碳纤维电磁特性及其在吸波材料中应

用[J],研究材料工程,1998(1):19;

[5]朱红,於留芳,林海燕,等.化学镀镍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性能研

究[J].功能材料,2007,38:1213;

[6]孙晓刚,程利,杜国平.阵列式碳纳米管薄膜雷达波吸收性能研究

[J].人工晶体学报,2009,38:1114;

[7]梁彤祥,赵宏生,张岳.SiC/CNTs纳米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2006,21:659;

[8]杨国锐,延卫.静电纺丝法机理及其在无机中空微/纳米纤维制备

中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24:66;

[9]赵东林,沈曾民.吸波Cf和S瞄的制备及其微波电磁性能[J].字航

材料工艺,2001,(1):4;

[10]韩桂芳,陈照峰,张立同.高温透波材料研究进展口].航餐

材料掌擞,2003,23(1):57。

吸波材料知识介绍系列

吸波材料知识介绍系列—————之一 吸波材料简介 在解决高频电磁干扰问题上,完全采用屏蔽的解决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了。因为诸多设备中,端口的设置及通风、视窗等的需求使得实际的屏蔽措施不可能形成像法拉第电笼那样的全屏蔽电笼,端口尺寸问题是设备高频化的一大威胁。另外,困扰人们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在设备实施了有效的屏蔽后,对外干扰问题虽然解决了,但电磁波干扰问题在屏蔽系统内部仍然存在,甚至因为屏蔽导致干扰加剧,甚至引发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这些都是屏蔽存在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吸波材料有了用武之地。 吸波材料是指能够有效吸收入射电磁波并使其散射衰减的一类材料,它通过材料的各种不同的损耗机制将入射电磁波转化成热能或者是其它能量形式而达到吸收电磁波目的。不同于屏蔽解决方案,其功效性在于减少干扰电磁波的数量。既可以单独使用吸收电磁波,也可以和屏蔽体系配合,提高设备高频功效。 目前常用的吸波材料可以对付的电磁干扰频段范围从0.72GHz到40GHz。当然应用在更高和更低频段上的吸波材料也是有的。吸波材料大体可以分成涂层型、板材型和结构型;从吸波机理上可以分成电吸收型、磁吸收型;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吸收型、干涉型和谐振型等吸波结构。吸波材料的吸波效果是由介质内部各种电磁机制来决定,如电介质的德拜弛豫、共振吸收、界面弛豫磁介质畴壁的共振弛豫、电子扩散和微涡流等。 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一,电阻型损耗,此类吸收机制与材料的导电率有关的电阻性损耗,即导电率越大,载流子引起的宏观电流(包括电场变化引起的电流以及磁场变化引起的涡流)越大,从而有利于电磁能转化成为热能。其二,电介质损耗,它是一类与电极有关的介质损耗吸收机制,即通过介质反复极化产生的“摩擦”作用将电磁能转化成热能耗散掉。电介质极化过程包括:电子云位移极化,极性介质电矩转向极化,电铁体电畴转向极化以及壁位移等。其三,磁损耗,此类吸收机制是一类与铁磁性介质的动态磁化过程有关的磁损耗,此类损耗可以细化为:磁滞损耗,旋磁涡流、阻尼损耗以及磁后效效应等,其主要来源是与磁滞机制相似的磁畴转向、磁畴壁位移以及磁畴自然共振等。此外,最新的纳米材料微波损耗机制是目前吸波材料研究的一大热点。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仅做了最为简约的叙述,对其详述及其结构设计及结构对吸波效能的影响等方面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做出解释。 总之,高速发展的新科技正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各行各类电气、电子设备向高频化、小型化方向发展,高频EMI问题必将越发突显,吸波材料必然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空间。

超材料吸波器的研究进展

Instrumentation and Equipments 仪器与设备, 2019, 7(2), 133-141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1577329.html,/journal/iae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711577329.html,/10.12677/iae.2019.72019 Research Progress of Metamaterial Absorber Jiali Chai, Yanjie Ju*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Jun. 3rd, 2019; accepted: Jun. 21st, 2019; published: Jun. 28th, 2019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us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eliminate their negative effects, meta-material absorbers have become a major research direction. This is a device that converts elec-tromagnetic wave energy incident on its surface into other energy to deplete it through special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Its particularity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tamaterials, and its unique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natural materials make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supermaterial ab-sorbers at home and abroad will be introduced through the structures, mechanisms and materials of the absorbers. For the structures, it mainly introduces two types of tiled-array structure and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For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s,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frequency selection surface, 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 and surface plasma. For the materials, it introduces metal materials, ferrite materials, carbon materials and new materials in detail. With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and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researchers, we believed the absorbing device will be applied to more and more fields with more perfect performances and shine in both the civilian and military fields. Keywords Metamaterials, Absorber, Graphene, Absorbing Mechanism 超材料吸波器的研究进展 柴佳丽,鞠艳杰* 大连交通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收稿日期:2019年6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21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28日 *通讯作者。

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的价格

陶瓷吸波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温性能稳定、优异的辐照稳定性,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吗?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是一种电吸收型吸收体,采用特种陶瓷粘结剂和碳化硅粉体混合烧结而成,采用不同的工艺方式,如干压、注塑等方式成型,可制成片状、劈形及尖锥等形式,广泛应用于高功率吸波负载以及吸波暗箱。此外,由于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真空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吸波热沉方面有重要应用。 研究发现,不同截面形状的非圆形截面碳化硅纤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吸波性能。与相同当量直径的圆形纤维相比,三叶形碳化硅纤维的拉伸强度平均提高约30%,电阻率为103~104Ω?cm,ε'、μ'、μ''值基本相当,但ε''值为圆形碳化硅纤维的30~60倍,tanδ最大为1.9左右;ε'、ε''和tanδ均随频率增大而减小。根据阻抗匹配原理对三叶形碳化硅纤维增强的吸波材料进行设计,所制备的三层(厚度分别为1.5mm、1.5mm、1.0mm)结构吸波材料的总厚度为4mm,从外到里每层纤

维的tanδ由低到高。在X波段的总衰减大于10dB、最大反射衰减为19.8dB时,表现出较好的吸波性能。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截面形状的改变,非圆形截面碳化硅纤维与基体的复合性能与一般的圆形碳化硅纤维相比有较大提高。 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的价格详情请联系咨询昊王电子,毕竟每个厂家的价格是有所差异的,影响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价格的因素不止一个,故具体的价格还是咨询厂家比较好,同时要以防上当受骗! 南京昊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公司坐落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为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及中电科技集团等相关科研院所提供稀土原料,化工原料及碳化硅吸收材料,是相关科研院所的合格供应方。公司生产的碳化硅吸收材料主要用于微波吸收负载,微波暗室,暗箱。微波吸收性能良好,耐高功率,耐高温,稳定性好,无毒、无挥发、可加工成各种形状

吸波材料

吸波材料 姓名:王丽君 学院: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工程 科目:材料表面与界面工程技术学号:13208520403408

吸波材料 摘要:介绍了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和吸波材料的分类,以及几种新型吸波材料,如铁氧体吸波材料,纳米吸波材料、手性材料、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耐高温陶瓷材料,并简单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关键词:吸波材料;吸波原理;新型吸波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信息化战争中,武器平台的高度信息化和电子化,使飞机、坦克、舰艇等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它们除受地面或空中的火力威胁和电子干扰外,其一举一动还处于红外、雷达、激光等探测器的严密监视之下,使其生存能力和战斗能力面临极大挑战,这样其隐身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隐身技术主要涉及材料隐身和结构隐身两大方面。前者是使用吸波材料或涂料;后者是合理地设计武器外形,以提高隐蔽性。再此,不得不提及吸波材料。 1、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 吸波材料是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一般由基体材料(或粘接剂)与吸收介质(吸收剂)复合而成。由于各类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不同,吸波机理也不尽相同。材料吸收电磁波的基本条件是:①电磁波入射到材料上时,它能尽可能不反射而最大限度地进入材料内部,即要求材料满足阻抗匹配;②进入材料内的电磁波能迅速地几乎全部衰减掉,即要求材料满足衰减匹配。 2、吸波材料的分类 目前吸波材料分类较多,现大致分成下面4种: (1) 按材料成型工艺和承载能力,可分为涂覆型吸波材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前者是将吸收剂(金属或合金粉末、铁氧体、导电纤维等)与粘合剂混合后,涂覆于目标表面形成吸波涂层;后者是具有承载和吸波的双重功能,通常是将吸收剂分散在层状结构材料中,或是采用强度高、透波性能好的高聚物复合材料(如玻璃钢、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等)为面板,蜂窝状、波纹体或角锥体为夹芯的复合结构。 (2) 按吸波原理,吸波材料又可分为吸收型和干涉型两类。吸收型吸波材料本身对雷达波进行吸收损耗,基本类型有复磁导率与复介电常数基本相等的吸收体、阻抗渐变“宽频”吸收体和衰减表面电流的薄层吸收体;干涉型则是利用吸波层表面和底层两列反射波的振幅相等相位相反进行干涉相消。 (3) 按材料的损耗机理,吸波材料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3大类。碳化硅、石墨等属于电阻型吸波材料,电磁能主要衰减在材料电阻上;钛酸钡之类属于电介质型吸波材料,其机理为介质极化驰豫损耗;磁介质型吸波材料的损耗机理主要归结为铁磁共振吸收,如铁氧体、羟基铁等。 (4) 按研究时期,可分为传统吸波材料和新型吸波材料。铁氧体、钛酸钡、金属微粉、石

吸波材料简介

吸波材料简介 1、定义 所谓吸波材料,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的一类材料。在工程应用上,除要求吸波材料在较宽频带内对电磁波具有高的吸收率外,还要求它具有质量轻、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 2、吸波原理分类 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电阻型损耗,此类吸收机制和材料的导电率有关的电阻性损耗,即导电率越大,载流子引起的宏观电流(包括电场变化引起的电流以及磁场变化引起的涡流)越大,从而有利于电磁能转化成为热能。 其二,电介质损耗,它是一类和电极有关的介质损耗吸收机制,即通过介质反复极化产生的“摩擦”作用将电磁能转化成热能耗散掉。电介质极化过程包括:电子云位移极化,极性介质电矩转向极化,电铁体电畴转向极化以及壁位移等。 其三,磁损耗,此类吸收机制是一类和铁磁性介质的动态磁化过程有关的磁损耗,此类损耗可以细化为:磁滞损耗,旋磁涡流、阻尼损耗以及磁后效效应等,其主要来源是和磁滞机制相似的磁畴转向、磁畴壁位移以及磁畴自然共振等。此外,最新的纳米材料微波损耗机制是如今吸波材料分析的一大热点。 3、材料种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吸波材料按材料分类主要分为: 铁氧体吸波材料,是利用磁性材料的高频下损耗和磁导率的散射来吸收电磁波的能力。 金属超微粉吸波材料,金属材料因居里点高(770K)而耐高温,Ms可达铁氧体的3-4倍,金属自然共振频率比铁氧体高得多,有更好的吸收性能,但是块

吸波材料

吸波材料 角锥型吸波材料是常见的吸波材料,其几何参数的设计与填充配方的选择是广泛研究的课题。由于吸波材料制作周期较长,数值仿真能有效减少产品的设计周期。 第一步 建立工程文档 选择求解器 运行EastFDTD ,选择菜单“文件”→“新建”→“Wizard ”或单击标准工具栏上的“新建文档”工具,弹出工程创建向导窗口,本例中采用FDTD 算法计算吸波材料的吸收特性,选择“FDTD ”,并为工程文档指定一个合适的名称,具体设置如图 1所示。点击“Next ”进入下一步设置。 图 1选择求解器 —— By EastFDTD 4.0

第二步选择模式 选择“自动计算透反率”计算模式,计算模式选择如图2所示。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设置。 图2 选择计算模式 注意:本模式默认的单位、网格和边界设置。 第三步设置模式参数 本模式参数设置全部勾选:

图3 设置模式参数 第四步设置频率 设置计算频率范围:100e6-1e9Hz,频率间隔为25e6Hz,如图4所示。下一步给出基本参数设置报告。

图 4设置频率 第五步新建材料 根据同样配方得到的块状吸波材料或同轴件,可以通过测试其S参数反推材料参数,或者矢量网络分析仪直接得到材料的介电常数等参量。这些参量一般是随频率剧烈变化的。在理论计算时,就必须将这些参数拟合为物理上合理的色散模型。 5.1 新建材料库 右击“模型管理器”中的材料,选择“从材料库中选择”。 图5 进入材料库

图6 材料库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新建材料库,将自己经常使用的材料归档。点击“从材料 库中选择”界面中的“新材料库”,新建材料库,命名为A,如图7所示。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六频带吸波体设计

第48卷第1期(总第187期) 2019年3月 火控雷达技术 Fire Control Radar Technology Vol.48No.1(Series 187) Mar.2019 收稿日期:2018-10-22作者简介:李易(199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六频带吸波体设计 李 易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西安710100) 摘 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具有多个频带吸波特性的吸波体。该吸波体的主体是由三层结构组成,上层为6个金属方框相套组成,中层为超材料有耗介质,下层的金属铜板作为金 属背板。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在6个频点处的窄带吸波,其中在2.5GHz 处只能达到64%的吸波率,而在其他五个频点都能达到90%以上的吸波率。此外由于该结构具有旋转对称性,因而具有极化不敏感特性,又经由仿真得到该结构具有宽入射角特性,结果表明该超材料吸波体在雷达隐身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材料;吸波体;多频带吸波 中图分类号:TN9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652(2019)01-085-04 引用格式:李易.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六频带吸波体设计[J ].火控雷达技术,2019,48(1):85-88.DOI :10.19472/j.cnki.1008-8652.2019.01.018Design of a Six-band Absorber Based on Metamaterial Li Yi (Xi'a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Xi'an 710100) Abstract :A six-band absorber based on metamaterial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his absorber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ree layers ,the top one is composed of six metal frames ,the middle layer is metamaterial lossy medium and the lower layer is a metal plate as the metal floor.This absorber can achieve narrowband absorption at six frequency points.When the frequency point at 2.5GHz ,the absorption is only 64%,but others can achieve more than 90%.Moreover ,because of the rotational symmetry ,this structure has polarization-insensitive characteristics.And th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has wide incidence angle characteristics and this metamaterial absorber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radar stealth field. Keywords :metamaterial ;absorber ;multiband absorbing 0引言 超材料吸波体在近些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 注。自从2008年Landy [1] 等第一次提出了完美吸 波的超材料吸波体, 人们开始深入研究这种通过达到阻抗匹配时的金属结构谐振和有损耗的电介质对 电磁波进行损耗吸收的吸波体。之后,人们对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慢慢扩展开来,例如双频带[2-3] 、三 频带、宽带 [4] 和可调频带吸收。 本文采用6个同心金属环相套的结构, 实现了6个频带的吸波。由于组成该结构单元的金属方环具有四重旋转对称性,所以该结构具有极化无关特性,又由仿真验证该结构具有入射不敏感特性。 1结构设计 本文利用HFSS 软件进行建模仿真,模型由真 空腔,金属背板,超材料介质与金属结构四部分组 成,如图1所示:

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的作用

现代先进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渗透(CVI)、聚合物转化陶瓷(PDC)和溶胶凝胶法(Sol-Gel),目前改善陶瓷吸波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阻抗匹配层设计和纤维改性设计。在本文中将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阻抗匹配层设计。 阻抗匹配层设计,即为高介电常数的陶瓷制备低介电常数的阻抗匹配层,改善其与空气的阻抗匹配性,减少表面反射,从而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常用的阻抗匹配层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氧化法 CVI/CVD法 PVD法 这些方法适用于改善高介电常数材料的吸波性能。阻抗匹配层保证了弱的表面反射,即良好的阻抗匹配,同时高介电的原陶瓷基体充当了损耗相,使电磁波被损耗吸收。 ?氧化法

对非氧化物碳化硅陶瓷而言,通过表面氧化可在陶瓷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当这种氧化膜具有低介电常数时即可充当阻抗匹配层。以多孔Si3N4为基片,通过CVI沉积SiC得到Si3N4-SiC复相陶瓷。由于CVI SiC是一种半导体,具有较高的复介电常数,与空气的阻抗不匹配,因而吸波效率不高。为了改善其吸波性能,继而通过高温氧化法在CVI SiC表面制备出一层致密的SiO2,得到Si3N4-SiC/SiO2复相陶瓷。由于SiO2具有低的电导率和复介电常数,表面氧化制备的SiO2层改善了CVI SiC与空气的阻抗匹配性,使更多入射电磁波进入材料内部,从而被内部的高介电常数相损耗吸收,从整体上表现为材料吸波性能的提高。 ?CVI/CVD法 SiC陶瓷具有高的介电常数是电磁波的强反射体,而BN具有很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因此,可在SiC陶瓷表面制备BN 阻抗匹配层,从而降低SiC纤维对入射电磁波的反射,提高其吸波性能。类似地在多孔Si3N4基片上通过CVI法得到的PyC-Si3N4复相陶瓷,由于PyC的介电常数高,与空气阻抗失配,因此在其表面通过CVD法制备低介电常数的Si3N4层作为阻抗匹配层。Si3N4层因降低了PyC对入射电磁波的一次反射而使PyC-Si3N4复相陶瓷的吸波性能得到改善。 ?PVD法 Kim等人通过磁控溅射法(PVD)在具有高介电常数的铁电体表面制备了具有低介电常数的ITO (In2?xSnxO3)涂层,涂层厚度为入射波长的1/4。当薄层电阻为377Ω/sq 时反射系数最小值达到了-20dB。可见ITO 涂层有效改善了陶瓷与空气的阻抗匹配程度,使其电磁吸收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吸波材料现状和应用——整理超经典

吸波材料的发展现状 一. 1.目前吸波材料分类较多,现大致分成下面4种: 1.1按材料成型工艺和承载能力可分为涂覆型吸波材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1.2 按吸波原理 吸波材料又可分为吸收型和干涉型两类。吸收型吸波材料本身对雷达波进行吸收损耗,基本类型有复磁导率与复介电常数基本相等的吸收体、阻抗渐变“宽频”吸收体和衰减表面电流的薄层吸收体;干涉型则是利用吸波层表面和底层两列反射波的振幅相等相位相反进行干涉相消。 1.3 按材料的损耗机理 吸波材料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3大类。碳化硅、石墨等属于电阻型吸波材料,电磁能主要衰减在材料电阻上;钛酸钡之类属于电介质型吸波材料,其机理为介质极化驰豫损耗;磁介质型吸波材料的损耗机理主要归结为铁磁共振吸收,如铁氧体、羟基铁等。 1.4 按研究时期 可分为传统吸波材料和新型吸波材料。铁氧体、钛酸钡、金属微粉、石墨、碳化硅、导电纤维等属于传统吸波材料,它们通常都具有吸收频带窄、密度大等缺点。其中铁氧体吸波材料和金属微粉吸波材料研究较多,性能也较好。新型吸波材料包括纳米材料、手性材料、导电高聚物、多晶铁纤维及电路模拟吸波材料等,它们具有不同于传统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其中纳米材料和多晶铁纤维是众多新型吸波材料中性能最好的2种。 2.无机吸波剂 2.1 铁系吸波剂 2.1.1 金属铁微粉 金属铁微粉吸波剂主要是通过磁滞损耗、涡流损耗等吸收衰减电磁波,主要包括金属铁粉、铁合金粉、羰基铁粉等。金属铁微粉吸收剂具有较高的微波磁导率,温度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其抗氧化、抗酸碱能力差,介电常数大,频谱特性差,低频吸收性能较差,而且密度大。 2.1.2 多晶铁纤维 多晶铁纤维具有很好的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及较强的介电损耗,并且是良好的导体,在外界电场作用下,其内部自由电子发生振荡运动,产生振荡电流,将电磁波的能量转化成热能,从而削弱电磁波。 2.1.3 铁氧体 铁氧体吸波材料是研究较多也较成熟的吸波材料。它的优点是吸收效率高、涂层薄、频带宽;不足之处是相对密度大,使部件增重,以至影响部件的整体性能,高频效应也不太理想。 2.2碳系吸波剂 2.2.1石墨、乙炔炭黑

吸波材料、防腐涂层行业分析

吸波材料行业分析 1、定义 所谓吸波材料,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的一类材料。在工程应用上,除要求吸波材料在较宽频带内对电磁波具有高的吸收率外,还要求它具有质量轻、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 2、吸波原理分类 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电阻型损耗,此类吸收机制和材料的导电率有关的电阻性损耗,即导电率越大,载流子引起的宏观电流(包括电场变化引起的电流以及磁场变化引起的涡流)越大,从而有利于电磁能转化成为热能。 其二,电介质损耗,它是一类和电极有关的介质损耗吸收机制,即通过介质反复极化产生的“摩擦”作用将电磁能转化成热能耗散掉。电介质极化过程包括:电子云位移极化,极性介质电矩转向极化,电铁体电畴转向极化以及壁位移等。 其三,磁损耗,此类吸收机制是一类和铁磁性介质的动态磁化过程有关的磁损耗,此类损耗可以细化为:磁滞损耗,旋磁涡流、阻尼损耗以及磁后效效应等,其主要来源是和磁滞机制相似的磁畴转向、磁畴壁位移以及磁畴自然共振等。此外,最新的纳米材料微波损耗机制是如今吸波材料分析的一大热点。 3、材料种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吸波材料按材料分类主要分为: 铁氧体吸波材料,是利用磁性材料的高频下损耗和磁导率的散射来吸收电磁波的能力。 金属超微粉吸波材料,金属材料因居里点高(770K)而耐高温,Ms可达铁氧体的3-4倍,金属自然共振频率比铁氧体高得多,有更好的吸收性能,但是块

雷达吸波材料

雷达吸波结构复合材料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在机场、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电磁辐射通过热效应、非热效应、累积效应对人体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研究证实,铁氧体吸波材料性能最佳,它具有吸收频段高、吸收率高、匹配厚度薄等特点。将这种材料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可吸收泄露的电磁辐射,能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目的。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从低磁导向高磁导方向传播的规律,利用高磁导率铁氧体引导电磁波,通过共振,大量吸收电磁波的辐射能量,再通过耦合把电磁波的能量转变成热能。 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电阻型损耗,此类吸收机制和材料的导电率有关的电阻性损耗,即导电率越大,载流子引起的宏观电流(包括电场变化引起的电流以及磁场变化引起的涡流)越大,从而有利于电磁能转化成为热能。 其二,电介质损耗,它是一类和电极有关的介质损耗吸收机制,即通过介质反复极化产生的“摩擦”作用将电磁能转化成热能耗散掉。电介质极化过程包括:电子云位移极化,极性介质电矩转向极化,电铁体电畴转向极化以及壁位移等。 其三,磁损耗,此类吸收机制是一类和铁磁性介质的动态磁化过程有关的磁损耗,此类损耗可以细化为:磁滞损耗,旋磁涡流、阻尼损耗以及磁后效效应等,其主要来源是和磁滞机制相似的磁畴转向、磁畴壁位移以及磁畴自然共振等。此外,最新的纳米材料微波损耗机制是如今吸波材料分析的一大热点。 雷达吸波结构复合材料主要指纤维增强吸波复合材料和夹层结 构吸波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吸波复合材料一般由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等增强,树脂基体中填充吸收剂或直接由本身吸收雷达波性能好的纤维与树脂构成。夹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是用透波性能好、强度高的复合材料做成面板,其夹芯制成蜂窝、波纹或角锥结构,在夹芯壁上涂覆吸波涂层或在夹芯中填充轻质泡沫型吸收材料,构成夹层结构吸波材料。 1、吸波复合材料的优点 吸波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一般复合材料比重低、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的力学优点,同时还能有效地吸收和衰减雷达波,使反射信号显著降低这种特点就决定了吸波复合材料在有效吸收衰减雷达波使飞机

一种超宽带、轻质、宽入射角超材料吸波体的拓扑优化设计-

文章编号:1001-9731(2015)23-23056-05 一种超宽带二轻质二宽入射角超材料吸波体的拓扑优化设计?随一赛,马一华,王冬骏,庞永强,王甲富,屈绍波 (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西安710051) 摘一要:一基于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拓扑优化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超宽带二轻质二宽入射角和极化不敏感特性的超材料吸波体,该吸波体的吸收率在90%以上的带宽为3.4~23.2GHz,相对带宽高达149%,并且针对TE极化,当入射角增加至55?时,吸收率均仍保持在80%以上;对于TM极化,该吸波体保持90%以上吸收率到70?.由于采用聚氨酯泡沫作为基体,该吸波体面密度仅为0.35/cm3.设计的超材料吸波体具有易于实现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该拓扑设计的方法还可应用到左手材料二频率选择表面的超材料设计中. 关键词:一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吸波;拓扑优化;遗传算法 中图分类号:一TB3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23.012 1一引一言 近年来,新型人工超材料作为自然材料不能实现功能的补充和拓展,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超材料是由人工复合结构或者复合材料组成的对特定电磁波具有调制作用的人工材料,其研究应用范围涵盖了左手材料二完美吸波体二频率选择表面二相位梯度超表面二电磁带隙结构和完美磁导体等[1-8].Pendr y等通过开口谐振环首次实现了负的磁导率和介电常数[2];Shel-b y首次通过实验实现了左手材料[9];Land y等提出了一种完美吸波体的超材料[5].从Land y等的工作出发,相继出现了高效吸收99.9%的吸波体二双带以及多带超材料吸波体[10-14].Fili pp o等[15]提出了电阻型超材料吸波体,并根据等效电路理论给出了设计规则,设计的吸波体可以实现宽频强吸收. 超材料完美吸波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吸波材料已被应用[16-17].但目前,最常见的超材料基于谐振机制,其性能主要由结构类型二结构参数以及组份材料的性质决定.由于结构类型的多样性以及材料性质对结构参数的敏感性,超材料的设计仅仅依赖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经验是不够的.因此,借助某种成熟的优化算法,对结构及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已经成为超材料设计和应用研究的重要途径[4,6,8]. 拓扑优化作为一种新颖的优化设计方法,克服了仅仅依赖于人的经验和简单物理模型结构等主观性较强的方法的缺点.通过遗传算法按照一定规律随机生成一连串的二进制编码,并按照相应的机制解码后行建模和数值计算.本文根据拓扑优化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的超材料吸波体(resistance fre q uenc y selective surface absorber,RF-SSA)[18-19].该吸波体采用泡沫作为介质基板表面加载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具有轻质二宽吸收频带等优点,吸收率在90%以上的带宽拓宽为3.4~23.2GHz.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吸波体的宽带吸收性能.2一RFSSA的拓扑设计及优化 2.1一RFSSA拓扑设计 本文根据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设计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轻质二宽频带三明治夹层结构的吸波体,结构如图1所示,在加载金属背板的介质基板(聚氨酯泡沫,ε=1.2)上用二进制编码的方式设计拓扑结构,结构采用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实现 . 图1一吸波体结构及拓扑图 Fi g1The confi g uration of RFSSA and its to p olo gy 考虑到吸波体的极化无关特性,采用中心对称的二进制编码,每层编码区域为5?10的像素点,每个像素点由1和0分别表示有无电阻片,这种编码方式使得编码长度大大缩减,从而有利于提高拓扑设计的效率和优化算法的收敛速度.同时将周期性单元结构的 6503 22015年第23期(46)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331005,11204378,1127438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32131,2013M532221);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242) 收到初稿日期:2014-12-30收到修改稿日期:2015-06-15通讯作者:马一华,E-mail:mahuar@163.com 作者简介:随一赛一(1993-),男,安徽亳州人,在读硕士,师承马华教授,主要从事超材料应用研究.

纳米吸波材料

纳米吸波材料 0930402090 杨苏清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无形无迹的电磁波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严重的电磁污染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研制开发新型吸波材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同时,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战争越来越信息化,立体化,雷达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军队为提高自身的生存和突防能力,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隐身技术,而作为隐身技术关键的吸波材料也成为各国军事科技力量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和热点。 一、纳米吸波材料原理及特性 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1~100nm的材料。纳米材料由于其自身结构上的特征而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与同组分的常规材料相比,在催化、光学、磁性、力学等方面具有许多奇异的性能,在微波吸收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发展前景。吸波材料是指能够吸收投射到它表面当今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一类材料。 当一个微粒的尺寸小到纳米量级时,它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既不同于原子、分子的微观体系,也不同于显示本征性质的大颗粒材料宏观体系,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个过渡体系。纳米微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具有很高的表面能,从而对其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实验证明,粒子分散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粒子直径的减小,位于粒子表面的原子数与总原子数的比值急剧增大,当粒径降为5nm 时,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可达50%。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加,微粒内原子数减少,使能带中的电子能级发生分裂,分裂后的能级间隔正处于微波的能量范围内(l×l0-2-l×lO-5eV),从而导致新的吸波通道。一方面,纳米微粒尺寸远小于雷达波波长,对雷达波的透过率大大高于常规材料,这就大大降低了对雷达波的反射率;另一方面,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微粒大3~4个数量级,对雷达波和红外光波的吸收率也比常规材料高得多。此外,随着颗粒的细化,颗粒的表面效应和

电磁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比较

电磁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比较 装置避雷针是避免雷击的有效方法。在房屋最高处竖一金属棒,棒下端连一条足够粗的铜线,铜线下端连一块金属板埋入地下深处潮湿处。金属棒的上端须是一个尖头或分叉为几个尖头。有了这样的装置,当空中有带电的云时。避雷针的尖端因静电感应就集中了异种电荷,发生尖端放电,与云内的电相中和,避免发生激烈的雷电、这就是避雷针能避雷的一方面。但这种作用颇慢,如果云中积电很快,或一块带有大量电荷的云突然飞来,有时来不及按上述方式中和,于是有强烈的放电,加雷电仍会发生。但这时由于避雷针高过周围物体,它的尖端又集中了与云中电异号的电荷,如果雷电是在云和地面物之间发生,放电电流主要通过避雷针流入大地,因此,不会打在房屋或附近人的身上,只会打在避雷针上了。由此可见,避雷针的尖端放电作用会减少地面物与云之间打雷的可能性;到了不可避免时,它自己就负担了雷的打击,房屋与人得到了安全。 2、电磁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比较。 电磁屏蔽材料分电磁屏蔽涂料和电磁屏蔽塑料。电磁屏蔽涂料是由导电填料、树脂黏结剂、溶剂和添加剂组成,根据填料的不同,可分为碳系、银系、铜系和镍系电磁屏蔽涂料等。 电磁屏蔽塑料可分为表层导电型屏蔽塑料和填充型屏蔽塑料。

表层导电型屏蔽塑料是利用贴金属箔、金属熔融喷射和非电解电镀等方法在塑料表面获得很薄的金属层,从而达到屏蔽的目的。它具有导电性好,屏蔽效果佳等特点,但是其金属薄复合层或镀层在使用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剥离,性能较差,因此使用较少。填充型复合屏蔽塑料是由导电填料和合成树脂通过混炼造粒,并采用注射成型,挤压成型或压塑成型等方法制得。两者相比,后者具有一次成型的特点,从而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使用较多。一般来说,屏蔽塑料的性能取决于导电填料的导电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搭接程度。 吸波材料吸波材料是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一般由基体材料(或粘接剂)与吸收介质(吸收剂)复合而成。由于各类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不同,吸波机理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材料的吸波性能还是可以用宏观的电磁理论进行分析,工程上也常常使用材料宏观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来评价吸波材料的反射和传输特性。材料吸收电磁波的基本条件是:①电磁波入射到材料上时,它能尽可能不反射而最大限度地进入材料内部,即要求材料满足阻抗匹配;②进入材料内的电磁波能迅速地几乎全部衰减掉,即要求材料满足衰减匹配。 吸波材料有多种分类方法,除了按组成分类外,主要还有下列三种:(1)按材料耗损机理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碳化硅、石墨等属于电阻型,电磁能主要衰减在电阻上;钦

纳米吸波材料

00 杨苏清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无形无迹的电磁波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严重的电磁污染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研制开发新型吸波材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同时,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战争越来越信息化,立体化,雷达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军队为提高自身的生存和突防能力,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隐身技术,而作为隐身技术关键的吸波材料也成为各国军事科技力量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和热点。 一、纳米吸波材料原理及特性 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1~100nm的材料。纳米材料由于其自身结构上的特征而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与同组分的常规材料相比,在催化、光学、磁性、力学等方面具有许多奇异的性能,在微波吸收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发展前景。吸波材料是指能够吸收投射到它表面当今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一类材料。 当一个微粒的尺寸小到纳米量级时,它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既不同于原子、分子的微观体系,也不同于显示本征性质的大颗粒材料宏观体系,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个过渡体系。纳米微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具有很高的表面能,从而对其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实验证明,粒子分散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粒子直径的减小,位于粒子表面的原子数与总原子数的比值急剧增大,当粒径降为5nm 时,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可达50%。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加,微粒内原子数减少,使能带中的电子能级发生分裂,分裂后的能级间隔正处于微波的能量范围内(l×l0-2-l×lO-5eV),从而导致新的吸波通道。一方面,纳米微粒尺寸远小于雷达波波长,对雷达波的透过率大大高于常规材料,这就大大降低了对雷达波的反射率;另一方面,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微粒大3~4个数量级,对雷达波和红外光波的吸收率也比常规材料高得多。此外,随着颗粒的细化,颗粒的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变得突出,颗粒的界面极化和多重散射成为重要的吸波机

吸波材料

吸波材料的用途与分类 从吸波材料的应用上来分类,它的用途可以分为,军用、商用以及民用,吸波材料的吸波实质是吸收或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耗散掉。吸波材料一般由基体材料(黏结剂)与吸收介质(吸收剂)复合而成。吸波材料可以分为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电损耗型材料主要靠介质的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分子极化或界面极化来吸收、衰减电磁波。磁损耗型材料主要是靠磁滞损耗、畴壁共振和后效损耗等磁激化机制来引起电磁波的吸收和衰减。由于纳米晶粒细小,使其晶界上的原子数多于晶粒内部的,即产生高浓度晶界,使纳米材料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粗晶材料的性能。纳米微粒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介电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纳米材料之所以具有非常优良的吸波性能,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纳米材料具有高浓度晶界,晶界面原子的比表面积大、悬空键多、界面极化强,容易产生多重散射,在电磁场辐射作用下,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造成原子、电子运动的加剧而磁化,使电磁能更加有效地转化为热能,产生了强烈的吸波效应;其次,量子尺寸效应的存在使纳米粒子的电子能级发生分裂,分裂的能级间隔正处于微波的能级范围(10-2~10-5eV),从而成为纳米材料新的吸波通道;此外纳米离子具有较大的饱和磁感、高的磁滞损耗和矫顽力,使得纳米材料具有涡流损耗高、居里点及使用温度高、吸波频率宽等性能。纳米材料的这种结构特征使得纳米吸波材料具有吸收频带宽、兼容性好、质量轻和厚度薄等特点,易满足雷

达吸波材料“薄、轻、宽、强”的要求,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高性能、多功能吸收剂。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迅勐发展,世界各国的防御体系被敌方探测、跟踪和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和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受到了严重威胁。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现代化战争对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一般传统的吸波材料很难满足需要。由于结构和组成的特殊性,使得纳米吸波涂料成为隐身技术的新亮点。纳米材料是指三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为纳米尺寸的材料,如薄膜、纤维、超细粒子、多层膜、粒子膜及纳米微晶材料等,一般是由尺寸在1~100nm的物质组成的微粉体系。 随着电子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产业界对电磁干涉屏蔽和吸波材料的民用需求与日俱增,高度集成原件,与高频原件的应用,导致电子兼容性EMC问题难于解决,传统的屏蔽材料已经不能够解决现代电子信息条件下的电磁屏蔽,而且传统的屏蔽材料只能通过反射原理防止被骚扰,在许多特殊电磁环境中显得“无能为力”,那么在电子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有没有什么更高端的产品来彻底解决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EMI)的问题?吸波材料的问世肯定的回答了这一问题,在国内来说,深圳市兆荣软磁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国防科大、北矿磁材等企事业的通力合作,研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薄片类,吸波材

纳米吸波材料讲解学习

纳米吸波材料

纳米吸波材料 0930402090 杨苏清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无形无迹的电磁波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严重的电磁污染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研制开发新型吸波材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同时,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战争越来越信息化,立体化,雷达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军队为提高自身的生存和突防能力,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隐身技术,而作为隐身技术关键的吸波材料也成为各国军事科技力量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和热点。 一、纳米吸波材料原理及特性 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1~100nm的材料。纳米材料由于其自身结构上的特征而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与同组分的常规材料相比,在催化、光学、磁性、力学等方面具有许多奇异的性能,在微波吸收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发展前景。吸波材料是指能够吸收投射到它表面当今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一类材料。 当一个微粒的尺寸小到纳米量级时,它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既不同于原子、分子的微观体系,也不同于显示本征性质的大颗粒材料宏观体系,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个过渡体系。纳米微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具有很高的表面能,从而对其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实验证明,粒子分散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粒子直径的减小,位于粒子表面的原子数与总原子数的比值急剧增大,当粒径降为5nm 时,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可达50%。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加,微粒内原子数减少,使能带中的电子能级发生分裂,分裂后的能级间隔正处于微波的能量范围内(l×l0-2-l×lO- 5eV),从而导致新的吸波通道。一方面,纳米微粒尺寸远小于雷达波波长,对雷达波的透过率大大高于常规材料,这就大大降低了对雷达波的反射率;另一方面,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微粒大3~4个数量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