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案例教学
初中道法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道法实践教学活动。
本文以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为例,介绍初中道法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律的作用。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 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道法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实施1. 活动准备(1)确定竞赛主题:以“法律知识竞赛”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法律知识。
(2)制定竞赛规则: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个阶段,个人赛采用抢答形式,团体赛采用必答、抢答、风险题等形式。
(3)编写竞赛试题:试题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知识,分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4)选拔参赛队伍:各班级推荐一支参赛队伍,每队5人。
2. 活动实施(1)个人赛:各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根据得分高低选出前20名进入团体赛。
(2)团体赛:20支队伍分为5组,每组4支队伍进行小组内竞赛,每组选出前两名进入决赛。
(3)决赛:5支队伍进行决赛,比赛分为必答、抢答、风险题三个环节。
3. 活动总结(1)评选出优秀选手和优秀团队,颁发奖状和奖品。
(2)组织获奖选手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竞赛中的收获。
(3)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道法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四、案例反思1. 案例优点(1)活动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紧密结合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4)活动过程有序,组织严密。
2. 案例不足(1)试题难度较高,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2)活动时间较短,未能充分展示学生法律知识。
(3)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一、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讨论具体案例的情况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案例中存在的伦理、法律或道德问题,以达到教育和熏陶学生的目的。
2.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一是针对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透彻运用理论知识;二是灵活性强,可以根据任何实际情况设计案例;三是适应性强,既可以用在纯理论性学科,也可以用在应用性更强的实践性学科。
二、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1. 设计合适的案例: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实际性,案例内容要与所学知识相关,生活化、具体化,能够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同时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力,使学生在新的思路中不断进步,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参与:学生应该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不仅应该参与讨论分析过程,还应该在实践中实现理论应用,培养其灵活性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社会实践。
4. 教师手把手辅导: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路和分析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指导学生完成问题的解决,同时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估体系,及时评估学生的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5. 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运用中,不可流于表面、泛泛而谈。
教师应该重视教育改革,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创新教学手段,完善评估体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运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为重点,与案例教学法结合,有如下的运用方式。
1.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案例,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从中得出结论,并总结规律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学习和了解道德和法律的重要课程。
在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讨论问题、展开辩论,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交流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还需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要想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选取具有代表性、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提出问题和答案,而是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件的情节、推理逻辑等方式,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案例背后的道德和法律意义,培养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案例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初中生对法律和道德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教师应该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和道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要想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教师需要注意案例的选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本文将探讨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代表性和启发性。
可以选择一些有关道德和法治方面的典型案例,如孝道故事、助人为乐的事迹、违法事件等。
这些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话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观点,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案例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案例,要有客观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有些案例可能会涉及到一些道德和法治上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要让学生意识到一些案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和价值取向,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不同情形和解决方案,让他们自己做出判断和决策。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道德和法治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引导学生将案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道德和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让他们学会将道德和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能力。
六、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选取和分析真实或模拟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积累知识、提升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针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案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引入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通过讲解一个关于公平正义的案例,可以引发学生关于道德和法治的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同学一起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案例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在讨论一个关于安全问题的案例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安全知识的传播和安全意识的普及,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该合理选取案例,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效果。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1.1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1.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了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精神,进一步加深对道德规范和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二、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教学设计2.1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
案例教学要取材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实际环境,选择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
2.2结合学科特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可以结合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学科的案例,通过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案例,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2.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案例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汇报等形式,主动参与案例的讨论和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4注重案例教学与学生实际经验的结合。
案例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增加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情境性。
3.1案例教学在生活中的例子- 某班级出现了一起同学之间的欺凌事件,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3.2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真实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增强教学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3.3案例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以致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案例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案例分析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案例一:校园欺凌事件在某初中学校,学生小明经常遭到同班同学小刚等人的欺负。
小刚等人会在课间故意推搡小明、抢夺他的文具,甚至在放学后拦住他索要零花钱。
小明因为害怕,一直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导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来看,小刚等人的行为是严重错误的。
首先,他们侵犯了小明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这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其次,从道德层面上讲,欺凌他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违背了友善、尊重和公平的原则。
对于这样的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让学生讨论欺凌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
同时,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案例二:考试作弊现象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学生小李因为担心自己成绩不好,偷偷携带了小抄进入考场。
在考试过程中,被监考老师发现。
这一案例反映了小李缺乏诚信意识和对考试规则的尊重。
诚信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也是法律所要求的基本原则。
在考试中作弊,不仅违背了道德规范,还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
教师可以以此为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诚信的重要性,以及作弊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真实的成绩。
案例三:网络言论不当学生小王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对同学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
这些言论迅速传播,给被攻击的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小王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同时也不符合文明上网的要求。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要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文明上网,不发表伤害他人的言论。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案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
我在初中带道德与法治课,班上有个叫小李的学生,成绩还不错,就是有点自傲,不太尊重同学。
经常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打断别人说话,还嘲笑那些回答问题不太准确的同学,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之类的话。
这导致很多同学都不太愿意和他一组讨论,甚至有些同学开始疏远他。
二、案例描述。
有一次,我们上关于“尊重他人”的课。
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小活动,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影响。
在讨论过程中,小李又开始故态复萌。
同组的小张说话有点慢,小李就不耐烦地说:“你能不能快点,我们组的时间都被你浪费了。
”小张脸一下子就红了,低下头不说话了。
我看到这一幕,并没有马上批评小李。
而是等讨论结束后,先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说说讨论的结果。
到小李这组的时候,我故意点了小张起来回答。
小张站起来,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很认真地把小组讨论的一些内容说了出来。
我表扬了小张观察细致,思考深入。
然后我看向小李,问他:“小李,你觉得小张说得怎么样?”小李哼了一声说:“也就那样吧,还不是我在旁边提醒他的。
”这时候我就开始引导了。
我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尊重他人。
大家都知道不尊重他人是不好的行为,那什么是尊重呢?尊重不仅仅是不骂人、不打人,更重要的是能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认可他人的努力。
就像小张刚才回答问题,他可能说话慢一点,但他很认真,而且是在分享自己的想法。
小李觉得自己提醒了小张,这很好,但是如果没有小张的思考和表达,这组的讨论结果能这么完整吗?”同学们都纷纷点头,小李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三、案例分析。
1. 学生心理分析。
小李自傲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想要被认可的心理。
他成绩好,所以希望通过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来获得更多的关注。
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尊重他人是获得他人认可和友谊的重要前提。
2. 教育策略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我没有采用直接批评的方式。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探讨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探讨1.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中解脱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很多概念和原理是抽象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领悟道德和法治原则,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正义、公平、诚实等道德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应用所学的道德法治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加深对道德法治的理解,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1.案例选择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例如:小偷偷窃案、学生欺凌事件、邻里纠纷等。
案例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具体性和针对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案例讨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这个案例中有哪些涉及到的道德问题?该案例中哪些行为符合法治原则?学生应该如何应对类似情况等。
3.案例分析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案例中的各种因素,找出问题所在,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和后果,加深学生对道德法治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
4.案例应用在讨论和分析之后,可以设计一些与案例相关的任务或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模拟法庭中对案例进行审判、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经过案例教学的实践操作,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收获: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一、引言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许多学校开始尝试将道德与法治课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践尝试案例来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效果。
二、实践案例某初中在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采取了整合案例教学的方式。
教师选择了“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这一主题,结合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要求,设计了一系列的案例教学活动。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1. 教师首先对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解释,告诉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2. 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一个关于同学之间矛盾的案例,案例中展现了两个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矛盾,最终导致了不愉快的结果。
学生们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认识到了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两个同学,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矛盾产生的过程,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矛盾。
4. 学生们分组展开了讨论,并结合案例中的情境,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矛盾解决方案。
5. 教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了同学之间需要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等道德与法治知识。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们在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深入理解了道德与法治知识,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践效果这次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们在案例教学中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中学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矛盾产生的原因,也学会了如何正确解决矛盾。
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积极参与了教学过程,提升了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很多初中政治教师在积极实践“案例教学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
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教师在政治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案例教学法不失为初中政治教育的一种新选择,它能够促进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基本的法治素养。
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优势,也彰显了课堂教学的有效价值,值得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具体的实践方法。
一、教师与学生展开交流活动,探讨案例的实质案例教学法不仅需要教师单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配合,故教师理应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这不仅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有助于学生把握案例的理论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实行案例教学法,这能够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
如七年级下册“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到:“什么是挫折?”“同学们,什么情况下会遭遇挫折?”“面对挫折应该如何调整心态改变挫折?”或“在挫折中能收获哪些成长?”这些问题直接关乎着教材主题,而且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因此更具说服力,这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含义,增强了他们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熟练度。
其次,教师可以采取与学生讨论事件或问题的方式实行案例教学法,这能够激发学生关注思想政治的热情,培养他们通过学习理论指导实践的双向能力。
如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一节,该节主要讲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因此,教师不妨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相关的现象,比如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凝聚了古人的精神信仰与思想文化精髓,世界上各个国家也都有带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因此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个国家不同的传统节日和表现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把握我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这对理解教材内容也具有启发意义。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具体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
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
法治观念。
案例教学既能让学生从中学习到道德知识和法治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思考和判断力,以及从容应对各种困境的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可以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道德法规、
了解社会伦理,掌握基本法律概念和法律意识。
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比如“小明捡到了
一部手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道德与法律问题,让学生通过
分析,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从道德的角度思考这个案例。
小明捡到了一部手机,他应该如何处理呢?这
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可以从小明的立场出发,利用道德的观点,给出不同
的答案。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小明应该去公告板上贴通知,寻找失主;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小明应该去交给学校,由学校帮助找到失主。
通过讨论和分析不同的方案,学生能够逐渐
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进一步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
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初
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引导,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促进他们的道德成长和法治观念的形成。
初中道德与法治真实教学案例
初中道德与法治真实教学案例案例一:班级卫生公约的制定与遵守某初中的6年级1班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发现同学们对班级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卫生习惯存在问题。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卫生意识和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决定组织学生制定班级卫生公约,并且倡导大家遵守。
1.组织讨论班主任在班会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大家讨论班级卫生问题,并征求大家对卫生公约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保持教室干净整洁、按时倒垃圾、不随意乱扔纸屑等建议。
2.共同制定公约借助学生们的建议,班主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共同制定班级卫生公约。
学生们一起讨论、修改,并经过多次磋商,最终制定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公约内容。
3.公约宣传班主任在班级内进行公约宣传,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公约的制定过程和内容,并强调公约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让学生们签订公约,并鼓励他们将公约贴在教室显眼的位置。
4.监督执行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监督公约的执行情况。
每天都会对班级进行卫生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记录。
同时,班主任还会定期组织班会,让学生分享公约执行的好榜样和不足之处,引导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督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卫生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同学们意识到卫生对学习的重要性,班级整洁有序,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同学们互相监督,提醒违反公约的行为,并自发组织了志愿者小组,定期对教室进行卫生清扫。
四、反思和总结该案例通过组织学生制定班级卫生公约,使同学们从中体验到了民主决策的过程和维护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通过公约的宣传和执行,让同学们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为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提供了实践基础。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案例,通过班级卫生公约等形式,促进学生主体参与、增强卫生意识,提高整体素养。
这样的案例教学将道德与法治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及法律素养。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案例教学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它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养。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的优点1.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
通过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律对于实际生活、工作的指导和影响。
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行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教学方式。
通过讲述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道德和法律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互动、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是一种需要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来解决每个案例。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4.增加学生的记忆点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直观、记忆点较多的教学方式。
通过讲解一些真实的案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其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而且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来增加自己的记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分析,从而使学生了解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素养。
例如:通过分析一个偷窃案件,让学生了解偷窃行为的危害性以及对于偷窃行为的处理方式;通过讲解一个涉毒案件,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性以及对抗毒品犯罪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选取一些典型案例,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道德与法律。
三、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1.选择恰当的案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社会背景、群众观念和道德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掌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情况,并为他们的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在初中阶段,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并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现象和情况的解决方法,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在于:1.实用性强。
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实际情况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2.灵活性高。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演变和发展,可以灵活地根据不同情况和要求进行运用和调整。
3.参与性强。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从中学习与收获知识和经验。
1.引入适当的案例。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实例和案例来说明某些知识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通俗易懂。
例如,可以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道德问题。
比如说,在饭店吃饭时要不要点贵的菜,被别人欺负时应该怎么做等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和案例来进一步展开讨论,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
2.组织讨论与互动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和互动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理解力。
比如说,可以分成小组讨论某个具体案例,并邀请不同的小组代表发言并展开辩论。
或者,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和互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课件设计。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际案例的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比如说,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来引入某个实际案例。
在学生掌握了这个案例的基本情况之后,可以再让他们分组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
4.掌握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技巧。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教学主要内容,并借此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本文将以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有效运用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意义1.促进法治意识的形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在思考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案例中感受到法治对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制思维。
2.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具体案例,学生可以了解案例中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加深对道德法治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抽象的道德法治知识更加具体、生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法治知识,掌握相关概念和规则,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注重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生活化,通过具体案例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1.选择合适的案例选择合适的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
案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和深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案例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道德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
2.组织课堂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
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增强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总结在讨论完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案例中的道德法治知识,让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和教益,理清道德法治知识的逻辑结构,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和完整。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一、案例教学的定义和特点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具体的案例或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在于通过现实的案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1.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概念和道德价值,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意识。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道德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道德的重要性和价值。
可以通过案例讨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和纠纷,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正确道德价值和行为规范。
3.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分析问题的起因和发展过程,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案例讨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通过讨论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责任和社会秩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如何行为和如何对待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秩序观念。
可以通过案例讨论学生应该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的积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案例教学法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引言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意义和实践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意义1. 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案例教学法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思考和讨论道德与法治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
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原则,并且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感和判断力。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面对真实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学生需要在案例中扮演不同角色,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和法治对社会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 选取适合的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该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以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参与。
案例不仅要具有道德与法治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通过案例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展开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情境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导,让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
3. 深入课堂引导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案例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适当加入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道德原则,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案例涉及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4. 引入跟踪反馈教师可以在案例讨论之后,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跟踪和反馈,观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变化和对法律法规的认识。
通过跟踪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我国各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工作。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很多教师也开始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例如:案例教学法、生活教学法等。
因此,本文以案例教学法为例,详细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原则与措施,希望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推动我国初中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标签: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应用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以分析、讲解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自由性,能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脱离出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为依托,切实加强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通过分析、探讨案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则开展案例教学的核心与基础是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常见性。
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身边常见或亲身经历的事件,以此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学生从生活案例中明白哪些是道德法治提倡的,哪些是道德法治不允许的,从而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第二,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开放性,即选择案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并没有一种完全正确的答案。
这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与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现从课前导入、课堂讲解、课后总结这三个环节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1. 引言1.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必要条件。
通过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尊重他人、遵循道德规范,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出自律、自强、自尊、自信的品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更是塑造社会主义新时代有道德、有法治素养的关键举措。
1.2 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生活案例或者故事来展示道德与法治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达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是基于具体案例展开的,学生通过接触实际情境,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 交互性强: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 启发性强: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综合性强:案例教学法能够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实践性、交互性、启发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广泛和深入的。
在道德教育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道德困境中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案例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在大部分学科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其中扮演传授知识者的角色,将真实的生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教材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做到活用生活案例,并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就能够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活起来.本文现谈谈笔者近年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结合国家政策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学科不同,该课重点关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在联系实
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应选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看得见、听得到的生活实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自己收集、整理的社会生活事例融入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从而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运用案例教学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变高效.新课标推行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心理,选取的教材内容也尽可能贴近生活,避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枯燥内容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喜爱和接纳道德与法治课.初中思品与法治课的教师要解放思想,解除思想束缚,积极拓展教学资源,提升专业视野,积极观察、思考、收集、整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并将案例有效地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正如笔者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六单元第十八课《东西南北》第二节《合作与发展》的内容时,不仅运用了教材的案例
内容,还引入了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内容.在课堂上引入国家当前发展战略内容使学生感到教学案例与时俱进,进而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中有关“经济全球化作用”的理解.
二、结合生活案例进行教学
教师在运用生活中的案例讲解教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是教师本身要注重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把握案例信息的能力.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运用各种科技手段进行交流、沟通、收集信息热点已成为现代潮流趋势,教师如果不及时地更新教学案例,或是不主动积极地增加新的知识,那么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就很难富有时代气息,对学生的课堂吸引力将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就会降低.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需要掌握新技术,应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学会运用视听设备,掌握接收、筛选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此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把课上好上活,把握上课节奏.例如,在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有关《为什么要尊敬老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运用远程教学手段,播放互联网资源中有关广西河池市都安中学莫振高老师的先进事迹,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内化.
二是在收集、选择运用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把握政治立场的正确.正确的思想导向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灵魂,选用案例应具有正能量.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理解老师》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把事先准备好的本县优秀教师那坡县坡荷乡果亮村完小黄志武老师的先进事迹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黄老师的事迹中得到教育,加深学生对教
材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学会尊师重教,也明白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每个学生应学会尊敬老师,在与老师交往时,要做到谦虚、恭敬、有礼貌,?P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三是注重导入本土实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案例作为教学的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法律初探》中有关“违法犯罪”的内容为例,笔者选取本
县典型犯罪案例(原那坡县县长汤某某在2012年到2015年担任百色市平果县委副书记以及百色市那坡县委副书记、县长期间,滥用职权,累次非法接受属下、他人财物113.95万元,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终法庭判处汤某某有期徒刑5年).将该案例呈现给学生后,笔者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观点分析汤某某犯罪的事实,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案例中体现哪些方面的犯罪的特征?为什么要惩治犯罪分子?”本土案例是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选取本土案例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其学科思维和素养.
四是教师授课所选取的案例要尽可能地反映学校生活特色.只要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联系,教师就要及时地挖掘、整理并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中.如果教师使用的这些事例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学生会感到很新鲜从
而充满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有关《少年的权利》内容时,讲解有关“保护隐私权”的知识时,可以引入学生在学校常遇到的情况,如有些学生偷听别人对话、偷看他人手机短信、偷拆别人信件等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不良现象;在学习“维护人格尊严”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校园里普遍存在的给同学安花名、起外号、倚强凌弱欺负人等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现象.学生通过讨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这样收到的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只要选取的案例得当,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