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提纲
1、原始社会是中国儿童教育发展的初期,这个时期儿童教育的特点主要是:(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4)原始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最大的特点:公养公育)
2、保傅之教: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3、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4、三公:太保、太傅、太师的合成。“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着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
5、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宋代的王应麟的《三字经》无名氏的《百家姓》
6、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提出了胎教作用的一个基本理论,即“外象内感”。“外象”是指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内感”是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外象内感”的意思是说孕妇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正确观点)
7、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固须早教
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二、威严有慈
颜之推要求父母对子女威严有慈,慈严结合,但他对棍棒教育推崇备至,显然是不可取的。
三、均爱勿偏
颜之推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记偏宠,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
四、应世经务
颜之推主张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还要熟悉农业生产知识。
五、重视风化陶染
家长是儿童感情上最亲近的人,也是儿童心目中的权威,他们的言行常被儿童奉为金科玉律,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远远超过他人,故为父母者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风化: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
8、官办蒙养院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9、试分析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
第一,中国的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向学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一种自上而下被动出现的特点,是随着中国的近代学制出现而勉强确定的。这不同于西方很多国家。
第三,蒙养院办院的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它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德的灌输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又具有了近代社会幼儿教育的形式。
第四,严重的抄袭日本。清末蒙养院制度,基本上照搬了日本明治32年(1900年)《幼稚园保育设备规程》,在实施中,教员从日方聘任,课程、玩具、教法也多参照日本。
所以说中国的蒙养院,采用的是日本的一套体制,显示出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点。
10、简述康有为学前教育思想:
一、论儿童公养公育
就儿童的教育而言,康有为认为应当使父母对子女“无鞠养顾复之劬,无教养糜费之事”,完全由公立政府“公养人而公教之”。可见,康有为主张对儿童实行公育,是服从于实现大同世界必须消灭家庭这一出发点的。
二、论胎教
康有为不但将胎教视为教育最基本的一环,还肯定了胎教是“人种改良之计”,这种优生学观点是很有远见的。
其次,康有为对专为孕妇设立的人本院的环境、建筑、设备、医疗、卫生、保健、教育、服务等方面提出了40多条要求。
三、论婴幼儿教养
凡婴儿出生后,满6个月即断奶,产母离开人本院,婴儿则被送到育婴院养育。满3岁后,移入慈幼院或怀幼院教育。
11、1922年9月,教育部召开学制会议,通过《学制改革系统案》,同年11月,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所谓的“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
关于学前教育,此学制规定,小学校下,设幼稚园:“幼稚园收受6岁以下之儿童”,把它正式列入学制系统。
12、艺友制: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作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作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教老师)
13、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P80—83
他对生活教育理论的3个基本观点的阐述是这样的:“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坏的社会,我们也要认识,也要有所准备,才能生出抵抗力,否则一入社会,便现出手慌足乱的情状来。”“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哪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
14、行为课程:张雪门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15、1923年,陈鹤琴在自己家的客厅里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自己担任园长。
16、古代埃及最早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学校机构类型:古代印度的教育的“种姓制度”;古希伯来在摩西改革前后其教育分别呈现不同的特点。古希伯来人对儿童的早期教育颇为重视,它被看作是为了整个国家和民族服务的。
17、“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提出要把死气沉沉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和有生气的教育,为此就要“交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1、要具备健全的身体2、要有建设的能力3、要有创造的能力4、要有合作的态度5、要有服务的精神
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就是把大自然加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
他说:“活教育的教育基本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18、古代雅典对儿童实施的这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不仅在当时促进了雅典公民人才素质的普遍提高,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文化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而且开创西方“和谐教育”发展之先河。
19、柏拉图的著作较多,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就是现实世界中可感知到的事物,即自然界;理念世界是精神世界。理念世界是现象世界的原型,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20、柏拉图是最早提出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1、亚里士多德强调应该把教育纳入国家法治的轨道。这标志着亚里士多德首开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先河。
22、在欧洲中世纪,还有一种与“性恶论”相并存的儿童观叫“预成论”。预成论认为,当妇女受孕时,一个极小的、完全成形的人就被植于精子或卵子中,人在创造的一瞬间就形成了。儿童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的多少的不同而已。(错误观点)
23、欧文于1816年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福禄贝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