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亚细亚的孤儿--血战异域十一年 七
灵魂的漂泊——浅谈《亚细亚的孤儿》的“孤儿意识”
灵魂的漂泊——浅谈《亚细亚的孤儿》的“孤儿意识”鬃中国当文学硼灵魂的面,示泊一一浅谈亚细亚的孤儿》的"孤儿意识"o吴松摘要:((.-It~.-It的孤儿》是吴浊流的代表作.对胡太明的形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有鲜明的孤儿意识,也有人认为他有孤儿意识但最终被克服.笔者认为,对胡太明的形象应该根据具体的历史情境来判断,不能盲Iii拔高,也不能被贬抑,要充分认识到其复杂性.关键词:孤儿意识殖民地《亚细亚的孤儿》是台湾作家吴浊流的代表作,自诞生之后广受好评,这与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有密切的关系.评论者时这部作品的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其借胡太明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孤儿意识",也有人认为本文借胡太明的形象表达了抗日斗争的爱国主题.但不论怎样,作品的主题是通过胡这个典型形象反映出来的.因此,试图理解作品的途径就在于如何理解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设置台湾省,刘铭传任首任巡抚.1895年,腐败的满清政府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被迫将其割让给日本,从此使神圣的宝岛遭受了异族的'凌辱.身为炎黄子孙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屈辱史.以上是每个人的共识,无须多说.但遗憾的是大陆人很少或几乎没有想到过身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台湾人民的众生相.而《亚细亚的孤儿》就是为我们认识台湾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尴尬处境提供了很好的场景.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亚细亚的孤儿》这篇,是透过他的一生,把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所有沉淀清水下层的泥污渣滓,一一揭露出来了.登场的人物有教员,官吏,医师,商人,老百姓,保正,模范青年,走狗,不问日,台人,中国人的各阶层都网罗在一起,不异是一篇日本统治社会的反面史话."①任何一个具体的时代,具体的社会,我们无法将所有的人一律划等号,视作具有相同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追求的一类人,就像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也无法将所有的人都视作具有抗日精神和反帝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尚者一样.毕竟,人物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分析作品时,应该从"这一个"出发,不能用某种意识形态来对人物形象对号入座,而应该用动态的眼光和发展的思路来进行考察.作为理解本文的关键,胡的形象就应该如此对待.正如前文所述,对这个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这部作品就是倾吐这种痛苦的孤儿意识的哭诉状.钟肇政认为"浊流先生在《亚细亚的孤儿》里,以孤儿意识为具体表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为鲜明的殖民地性格",胡太明是个"悬在太空中的人"②,其内心是异常寂寞的.黄渭南认为,这部小说通过胡太明的命运遭遇,"述及台湾人在本土,既不获得日本养母之爱护……是书之作, 因为讽刺日本人之无量,亦在叹诉祖国之寡眷,更可将亡国滋味,永留人间,作后世之殷鉴."③上了抗日救国的正确道路.这个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在于他反抗殖民统治的爱国主义精神.江春男认为:"胡太明虽然成为被历史遗弃的孤儿,然而历史的教鞭并没有放过他……胡太明胜利了,他战胜了孤儿意识,肯定了自己."④封祖盛认为:"小说所着重描写的是胡太明在现实的教育下,通过克服孤儿意识走上抗日救国的思想历程."⑤两种看法的差别在于胡太明是否在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和经历后拥有了反帝爱国的情怀,而两种"孤儿意识"的相同之处是从历史的全局观来考察的.曾镇南则认为"两种看法,各自看到了胡太明这个典型人物的思想特征的一个侧面,部分地反映了作品的实际.但从总体上看,却都圄于对'孤儿意识'的同情或贬抑,而缺乏对胡太明这一个典型性格及其所由产生的典型环境的全面细致的分析."表面看,曾的观点似乎综合各家之长,实际上这种过于琐细的探究无益于对胡太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我们认为,胡太明具有的"孤儿意识"不是他自己感觉到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这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所决定了的,不论其承认与否,我们对胡太明的理解切不可脱离这样的实际情境.但是在理解"孤儿意识"是切不可死板,将之视为人物的全部,即它仅蕴藏于人物内心深处,成为其复杂思想的组成部分,而并非就是其唯一的思想特征.或曰,"孤儿意识"是胡太明自始至终的拥有,作为其内心的障碍存在,这个障碍就是历史情境给胡太明造成成长和生存痛苦和矛盾的根源. 可能他直到后来才明确地知道如此.从这个角度说,曾的观点较前两者更能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特征,不至于将人物贴上具体的标签,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物的真实面貌.我们不妨将胡太明漫长的人生分成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思想矛盾是不同的.从童年到决意到大陆去寻找"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新天地"为止,可以说是胡太明生活道路的第一阶段.此时胡太明思想的主要矛盾,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教育给予他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他实际上所处的奴隶地位给予他的心灵的种种刺激与创伤之间的矛盾.云梯书院的学习,国语(日语)师范部教学之中的困惑,恋爱的失败,日本留学,农场生活,使胡太明原先比较美好的憧憬变成失望.这些经历无一不是由于他作为一个台湾知识分子所必然面临的遭际.当然其中与其个性也有密切的关系.这里可视为孤儿意识的最初表现.他时刻感受到自己作为…个台湾人的内心困惑,矛盾和不平.这时的他没有也不可能达到所谓反帝的高度.从在赴大陆的海轮上赋诗抒怀到他摆脱大陆当局的幽禁回到台湾为止,是胡太明生活的第二阶段.这时的他从海上抒怀到眼见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现实,到对朋友和妻子的鄙视,无不透露出他的性格和大陆社会环境的格格不入.这时的"孤儿意识"表现为一种孤独,是在客观上遭受误解,主观上又很茫然的孤独感.而澡堂子的安逸和古都的景观只能使他局限于个人的天地中,虽然"历史的动力会把所有的一切卷入它的旋涡中",胡太明却似乎处在漩涡中丝毫不动. 胡太明生活的第三个阶段,是从他回台湾和家人团聚到他最后陷入精神的崩溃.这时他处于日趋叛逆的内心世界与身不由己的助逆处境的矛盾.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他从感觉麻木的状态走出来,并且随着战争的发展他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他的心灵始终处于孤独无依的状态.他没有坚定的人生追求,只有如浮萍一般飘零.书中描述了胡太明的这样一段想法:"太明合上《墨子》,心中思索着知识分子的悲惨的共通性……太明又想:从前的老庄陶潜等人也许还可以避免卷入历史的洪流,但现代人却不可能.在现代这种总体战的体制下,个人的力量几乎等于零,无论心中愿意与否,在国家至上的命令下,任何人都难逃卷入战争旋涡的命运……"⑥这从他被强征入广州当日军翻译可见一斑.终于, 他终于承受不住心灵的打击而精神崩溃,被遣送回台湾以后,目睹了所谓"全民化运动"粮食局的黑暗,应佐藤之邀参与编刊,见识了官场的黑暗,说服了侄儿达雄.这些都是胡太明思想进步的表现,表明他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只知道必然的事实是必然的,真确的事实是真确的,把必然的事实看作必然,和有勇气承认事实,至少是知识分子应有的能力."@这就说明他最终是有了自己的坐标系的.然而庶弟志南的死又给予他极大的精神刺激, 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乃至于发疯.作者又为他安排了去大陆的结局,即"佯疯".这应是光明的结尾,给人以希望和亮色.不过我也怀疑这是作者单纯的理想化的设计罢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批判的力量.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我个人认为对胡太明形象的分析应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拔高或贬低.固然,胡太明在成长中有思想上的进步,但也只是对事实的确认,多出自于良心和道德的层面来对现实进行观察和体验,并没有上升到所谓意识形态上的高度.他身上因袭太多的心理负担,是特定历史情境所形成的典型形象.胡太明受到古文思想的启蒙影响,这在他以后有很多表现.墨子的反战,陶,庄,老的隐逸在他的思想中影响太深,而儒家的出世,入世又给予他做实事的动力.这是受到旧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又生活在殖民地环境之下的特有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现实主义的典型意义. 注释:①吴浊流.本篇概略[A].亚细亚的孤儿[C].华夏出版社, 1996:221.②钟肇政.风雨忆故人[A].远行出版社.③黄渭南.阅后的感想[A].远行出版社.吴浊流作品集(一)[C].台湾吴浊流作品集(一)[C].台湾④江春男.谈(亚细亚的孤儿)[A].吴浊流作品集(一)[C].台湾远行出版社.⑤封祖盛.台湾小说主要流派初探[M]⑥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M].华夏出版社,1996:155; 212—213.(吴松,安徽大学中文系)儒学研究的盛况随着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知识时代"的到来,二十世纪初,中叶受到严酷冲击,批判而一度"花果飘零",衰极一时的儒学,到世纪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建,复兴的良机.1980年起孔子研究进入拓展阶段,并逐渐形成高潮.相较之前的儒学研究有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研究孔子的学术机构和团体相继产生.在1984年以前此类专业机构只有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到如今,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山东省孔子学会,湖南省孔子学会,山西孔子学会,四川省孔子研究会,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广西儒学学会,苏州市子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建立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孔子研究所,四川社会科学院中华儒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尤其是1996年国务院批准在曲阜成立了中国孔子研究院,以期成为孔子及儒学的现代化综合资料中心,学术研究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展览教育中心.其次,各种类型的孔子思想学术讨论会不断召开,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文革"后第一次全国性的孔子学术讨论会是1980年由曲阜师院发起召开的,以后每年都多次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中国孔子基金会1987年与新加坡东亚研究所在曲阜联合举办第一次国际儒学讨论会,1988年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在波恩联合举办了第二次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1989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召开了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讨论会,1993年在韩国召开了第五次儒教思想国际学术会议.再次,孔子研究的论着以及学术专刊,专栏相继问世.1984年以前,每年发表孔子研究的文章不足百篇,而到了1987年后每年都在300篇以上,1986年还创办了《孔子研究》专刊.另外,研究领域不断扩大.除哲学,史学,教育学,政治学,语言文学仍是研究的主流外,经济学,法律学,管理学,美学,逻辑学,人才学,心理学,军旅学,宗教学,音乐舞蹈学,饮食卫生学,旅游学等方面也都开展研究.在新的形势下,更加开放,更加现代化的研究环境下,儒学研究将会愈来愈活跃,成果愈来愈丰硕.。
浅析《亚细亚孤儿》中的孤儿形象
浅析《亚细亚孤儿》中的孤儿形象作者:王科娜李秋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10期摘要:《亚细亚的孤儿》作为台湾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代表着日据时期台湾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通过刻画胡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证明了无论是顺从的孤儿,抑或是反抗的孤儿,还是迷惘的孤儿,都是由铁和血和泪铸成的。
关键词:顺从;反抗;迷惘;孤儿形象吴浊流在《亚细亚的孤儿》中构造的典型场景、典型人物并不完全是出于小说创作的需要,更是记录事实。
时至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做困兽之争,对当时的殖民地台湾实施高压政策。
胡氏家族中人在日本政府的残酷压迫下,命运跌宕起伏。
他们的人生际遇大不相同,但本质却十分相近,都是铁和血和泪铸成的孤儿。
综合分析孤儿的形成成因,我认为《亚细亚的孤儿》中的孤儿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以志刚为代表的顺从孤儿《亚细亚的孤儿》中有许多“聪明人”。
他们顺从日本当局的各项要求,希望可以和日本人获得同样的地位,拥有金钱和权利。
但最后的结局却仍是孤儿。
志刚是顺从的孤儿的典型代表。
在分家问题上,他听从妻子的教唆,为了可以多分的财产,要求尽早分家。
他的这种只顾金钱不顾亲情的行为,被太明不齿。
当分家有钱之后,志刚向“上流社会”看齐,沾染恶习玩艺妓或纳妾,不顾家庭,不负责任。
一心为他的妻子对志刚心灰意冷,和他矛盾重重。
当上保正的志刚为自己的前途,支持日本当局供出贵金属的做法,半强迫妹妹秋云交出耳环。
他这种不顾手足之情,置身权利漩涡的行为,被秋云鄙弃。
志刚为过皇民化生活,一切向日本人看齐,遵从日本人的一切要求。
他在家里大刀阔斧的改造,吃穿用度一律学习日本,就连“胡”这个姓氏都硬改为“古月”。
作为日本人传声筒的志刚向母亲传达的日本人的“旨意”:每人每日配给一合米(合:容量单位,十合为一升),其余的米谷全部供出,拒绝者便是非国民,要受严罚。
但当母亲阿茶私藏粮食被发现,身为保正的志刚没有站出来替自己的母亲辩解,而是回家剧烈地诘问自己的母亲,最后愤怒离去。
[+初++中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 思考,由树及人张本。
第二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 民的品质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句,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 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 战士。
第四个“难道”句,点明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 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
不是平凡的树。
不平凡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
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 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 本文用象征的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 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 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正字音
开垦 kěn 主宰 zǎi 倦怠 dài 丫枝 yā 倔强 jué jiàng 婆娑 pó suō 虬枝 qiú 伟岸 傲然 宛然 wǎn 秀颀 qí 鄙视 bǐ
妙手偶得 坦荡如砥 dǐ 潜滋暗长 qián 恹恹欲睡 yān 旁逸斜出 yì 不折不挠 náo
何为礼赞?
表示崇敬和赞美。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 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 的最高奖项之一。
➢ 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 以上。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 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 奖项。
《亚细亚的孤儿》的读后感
《亚细亚的孤儿》是吴浊流的一部代表作,也是我最近阅读的一本书。
这本书以独特的叙事方式,描绘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有特色。
主人公亚细亚,是一个善良、纯真、坚韧的女性形象,她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但她始终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她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看到了女性的力量和坚韧。
书中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紧凑。
作者通过描绘亚细亚的生活,象征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同时,书中也描绘了社会的变迁,让人深感痛心。
这些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常。
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多感触。
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看到了历史的变迁,也看到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也看到了人性的残忍。
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明白了生活虽然充满了困难,但只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永远不屈的铁血之魂”——吴浊流与其长篇小说《亚西亚的孤儿》
,
、
他 愤然 辞去教 职
,
结束 了近 二 十年 的教 师生 涯
,
次年 为追 求 自由
:
他便
。
,
来 到 日 帝 占领 下 的南 京
;
、
任 《大 陆新 报 》记 者 上海 等 地 的
“
,
后 又任 日本 商工 所翻 译
”
其
,
他 亲 眼 看到 了 与 台湾岛 相 同的南京 失业 者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破 家 亡
的种种惨 相
吴浊流 的文 学 活 动 最 早始 于 汉 诗 典诗 词 而
且 还 写 了不 少 } 以体 诗 词
。
192 8
年他参 加 了
苗 栗 诗社
”
,
不 仅 悉 心 研究祖 国古
,
其 基 本 主 题 是咏 唱 中 华 民 族 的 优 秀传 统 和 对异 族侵 略者
,
的 反 抗精神
“
但他 在 台 湾 文 坛 上 真 正 起 步 之 作 偶然
DOI : 10. 13971 /j . cnki . cn23 -1435 /c . 1986. 04. 012
齐 齐哈 尔 师 范 学 院 学报
一 九 八 六 年 第四 期
“
”
永
远
不
屈
的
铁
血
之
魂
一一 吴 浊 流 与其长 篇小 说 《 亚 西 亚 的孤 儿 》 关
吴浊 流
( 19 0。 J 一一 9
;
到处 是成 群
的乞丐 而生 员
,
。
到处是 饥饿
死亡
,
到 处 是 日 人 和 走 狗 汉 奸们 的 恶 行劣迹
亚细亚的孤儿读后感
《亚细亚的孤儿》读后感《亚细亚的孤儿》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亚细亚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不公与人性的复杂性。
本书作者巴尔扎克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让读者沉浸在这个残酷而真实的世界中。
小说以发生在19世纪法国的底层社会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孤儿亚细亚的生活经历和心境变化。
在这个世界中,亚细亚身处于社会底层,受尽欺凌和压迫。
她的命运始终与贫穷、环境和社会地位紧密相连,她一直在苦苦挣扎,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亚细亚的孤儿》通过亚细亚的成长历程,展现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中描绘了社会底层人士的艰辛生活,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屈从于邪恶的力量。
同时,小说中的角色也有着不同的人性表现,有些人表现出同情和善良,而有些人则沉迷于自己的私利而无视他人的痛苦。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不公。
亚细亚作为一个无助的孤儿,她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困难,还有心灵上的痛苦。
她试图通过努力和勇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往往遭遇到更多的阻碍和打击。
她曾经对人性的善良抱有希望,但却被社会的黑暗力量吞噬。
在这个故事中,我也看到了亚细亚的坚持和勇气。
她不被击倒,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希望能够逃离苦海。
她的坚持与无畏令我深受感动,也使我反思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我们是否有像亚细亚一样的坚持和勇气?面对逆境,我们能否保持乐观的态度并寻找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亚细亚的故事中蕴含着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小说揭示了一个残酷无情的社会秩序,引发了我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思考。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逼真生动,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与复杂性。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的光明和黑暗,使我们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亚细亚的孤儿》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它通过亚细亚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我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也对自己的成长和价。
血战(中篇小说)
1965年生于川西古镇方亭,当过矿工、民办教师、电视台及报社记者。
2006年9月在《北京文学》发表小说处女作《斗地主》,至今已先后在《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北京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江南》《钟山》《长城》《天涯》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部(篇)。
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文学报》和多种年度选本选载。
其反思工业题材的系列中篇小说曾在文坛引起震动。
主要作品有《鹰无泪》《可恶的水泥》《河雾》《人人偷盗》《黛色的核桃花》等。
“5·12”特大地震后创作的长篇小说《山命》列入2009年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现供职于四川德阳日报社。
◇. All Rights Reserved.星座05风 起赁青走下天韵茶楼,天气如被麻将疲倦的自己阴死不倒阳,小城弥漫在铅灰和乌黄的雾状之中成阴死不倒阳状。
赁青再清楚不过了,这绕在城市低空的晒垫样密实的铅灰和乌黄的东西是周围几家化工厂和稀土厂黄磷厂的杰作。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了几届议案提案,都是隔靴搔痒。
在本地目前发展压倒一切的形势下,空气污染暂时还算不了个事。
赁青闻着空气中一股刺鼻的异味,有些臭有些酸,还不好界定到底是股啥子气味。
赁青感觉眼镜片上有一层雾状朦胧了视线,他取下眼镜,青色变形的眼窝在阴暗的天光中更加深陷。
从中午一点上桌子到现在六点一刻,赁青在桌上已血战了五个多小时。
刚上桌子时手气还可以,暗杠了两下,头四把就和了两把,吃了一百八十元。
人的脑壳真是聪明,麻将打法不断革新,现在打的血战就比以前打的“推倒和”、“断腰缺”先进多了。
和了牌就可休息一小会儿,吸几口烟,观桌上的三家横冲直闯躲闪划船般狠斗,直到桌子上只剩一个人,推倒重来。
赁青上班要穿城经过印月井老街,印月井老街已拆迁得光秃秃的,遍地的烂砖头,漫天的白灰土。
闲了许多年的印月井要准备恢复了。
赁青的手机响起了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音乐。
他溜了一眼,是女友岚子发过来的短信。
亚细亚读后感
亚细亚读后感《亚细亚》是法国作家马尔克斯·马尔多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以一名法国外交官的视角,描绘了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的亚细亚。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战争的批判而闻名,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爱情的追求。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性、战争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小说对战争的描写让我深感震撼。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在小说中,战争不仅仅是指两国之间的冲突,更是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生活的摧毁。
战争让人们失去了亲人,让孩子失去了家庭,让整个社会陷入了混乱和绝望之中。
作者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与安宁。
其次,小说对人性的揭示让我深思。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在战争的环境下,人们的本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有的人表现出了慈爱和善良,有的人则变得冷酷和残忍。
作者通过对人性的揭示,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最后,小说对爱情的追求让我感到温暖。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与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展现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战争的环境下,爱情成为了人们唯一的慰藉和希望,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与幸福。
作者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温暖,也让我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总之,《亚细亚》是一部充满深刻思想和对人性、战争和爱情的深刻洞察的小说,让我深受触动。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人性、战争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与幸福。
《亚细亚的孤儿》 本篇概略.doc
《亚细亚的孤儿》本篇概略台湾沦入日本后,其初期抗战思想是非常炽烈的。
全民一致,梦想着恢复主权。
但无援的抗战分子,两三年就被扫荡消灭了。
可是人心不是这么简单就安静下去的,但因长时期的压制,直接行动已无能为力,抗战思想也分裂为三派:一为绝对派,一为超然派,一为妥协派。
绝对派是以努力扶植抗战思想来代替抗战;超然派是对政治完全绝了望,对新政权也不协力,只求个人的乐趣;妥协派是追求现实,而接近新政权,以谋求自身的利益。
围绕在胡太明的小小的环境里,也有这三种色彩。
胡太明在台湾沦日后不久,出生于乡间的望族,父亲是大夫,祖父是学者。
祖父是超然派,父亲是现实主义者。
胡太明长大起来,听从祖父的安排,进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
胡太明的老师是绝对派,以传播汉学为思想的反抗。
可是私塾被关闭后,胡太明也中途辍学,改入公学校(小学),更进师范学校,受到新教育。
他毕业师范学校后,做了乡间公学校的教员。
在那里,日、台人教员间,常有暗斗,胡太明对两边都没有偏向,继续着他的教学生活。
校里有年轻的女教员两人。
一个是日人,名叫久子,另一个是台人,名叫瑞娥。
年轻的三人因担任学课的关系,在一起的机会很多。
不知不觉中,胡太明的心被瑞娥的好意所吸引,但又醉心于久子的活泼丰美;要瑞娥,即觉得心有不足,要久子,又没有充份的勇气。
久子虽对太明也抱有好感,但因环境的支配,不能任意谈恋爱。
其原因,是胡太明在无意识中,存有自卑感,而久子也无意识地怀有优越感,虽有这样的隔阂,但两人的情感,却一天一天地发展起来。
校长知道之后,就把久子调离他校去了。
另一方面,职员间,日、台人的暗斗,日益加剧,胡太明虽想超然不问,但又被牵入旋涡中,而觉得矛盾。
不久有一位曾训导跟校长吵了架,离职留学去了。
久子走了后,他也不堪现实的矛盾,也去日本留学了。
到了日本一看,问题更不是在恋爱什么的了。
他惊骇于新文化的进步,只一心读书。
可是留学生,都在奔走于政治运动,他因没有参加他们的活动,成为孤立的状态。
“汉魂终不灭”:“孤儿”寻求回归“母亲”的怀抱-浅析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
岸三大板块之 间,叙述 了一个 台湾本土青年胡太 明在事业 、爱情 、家庭等方面的坎坷遭遇 ,及在 时代的变动中, 由最初的幻 想、苦 闷,到探 索、
觉醒 、反抗 并 最 终走 上 回归故 土 , 参加抗 日救 亡 之路 。 那一 幅 幅 台湾 社 会 众生 相 ,那 一 串主 人公
是 中国儒家文化与 日本殖 民文化的夹缝。 台湾 自古以来是中华文化肌体之一部分 。小
v0.O № . J 3 3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
Ju n l fAn u r lUnvri ( m&S eS i o ra o hi Noma iest Hu y o c)
20 0 2年 5月
M a.2 o y o2
“ 汉魂终不灭" “ : 孤儿"寻求回归 “ 怀抱 母亲"的
p n so h tt ea !ot yp ee t g t eTawa eeo h o s iunes ie e ltca dc n icn e cit fte oit utta h u h ,b rs n i h i n s r a c n co s s,gv arai i n o vn i d srp i o h n p n s s g on efnsm a eb i n e et e kt erro s whi e d O af a e o nto ft en t emana d i ul r fo d yTawa s O se h i o t. c la st i lrcg iino h ai ilnda t c lu e. h n v n s
090519-台港文学
•
•
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流行,冲破了战斗文学教条的束缚,在 促使文学摆脱国民党当局的政治羁绊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从现代诗方面看,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它的功绩,主要在于奠 定自由诗体为新诗的主要形式,语言上的勇猛的实验以及导致了 诗人们努力的向人类心灵的内在挖掘。 它的弊病则是逃避现实矛盾,走进个人的象牙之塔。它强调 横的移植,提倡异国情调,形成了盲目西化的倾向;它强调为艺 术而艺术,促使唯美主义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的泛滥;它向内在挖 掘,导致了矫饰造作、无病呻吟和晦涩如谜、甚至使唯性主义大 行其道。所以,步入70年代,在乡土文学崛起的时候,现代诗受 到了猛烈的批评。 当然,这些弊病是就现代诗总体而言,并非每个诗人,和所 有的诗都如此。现代诗运动中的探求者,如纪弦、余光中、痖弦、 郑愁予等,在创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 留学生文学:於梨华、聂华苓、丛苏、陈若曦、张系国和 白先勇等 • 通俗文学创作热潮:琼瑶的言情小说、古龙的武侠小说、 高阳的历史小说
• 继纪弦等人的现代派成立之后,夏 济安创办了《文学杂志》。该刊提 倡说老实话的文学,但在艺术上倾向 现代主义。它支持现代诗运动,介绍 欧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和作品,发 表台湾作家的现代主义的作品,对 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起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1959年夏济安离 台赴美,《文学杂志》停刊。次年 台大外文系学生白先勇、王文兴、 陈若曦、欧阳子、刘绍铭、李欧梵、 戴天等人成立《现代文学》社,出 版《现代文学》杂志,介绍西方现 代主义作家如卡夫卡、卡缪、乔伊 思、托马斯· 曼、詹姆斯、福克纳等 作家,介绍存在主义、意识流、虚 无主义、超现实主义小说。同时也 以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为师创作小说, 他们跟现代派、蓝星诗社、创世纪 诗社的诗人遥相呼应,形成了现代 文学派。现代主义文学主宰了60年 代的台湾文坛。
笛安
笛安编辑笛安(1983年8月2日- ),女,生于山西太原,曾在法国留学。
中国知名青春文学作家,最世签约作家,因作品畅销,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和“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引发广泛关注;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
《文艺风赏》杂志主编。
2003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姐姐的丛林》在《收获》杂志成为头条;2007年9月出版中篇集《怀念小龙女》;2004年收获长篇小说专号刊登了她的长篇《告别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是笛安的第二部长篇;之后出版的《西决》、《东霓》、《南音》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目录1个人简介2作品列表长篇作品中短篇小说散文专栏ZUI CLASSIC 玛德琳娜文艺风赏双城故事特别收录3作品简介西决东霓南音告别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怀念小龙女妩媚航班4主编杂志杂志简介杂志栏目杂志出刊作品摘录5获奖记录6评价自我感悟作家评价1个人简介居住地:北京笛安图册(79张)星座:狮子座血型:A型身高:168cm爱好:电影、唱歌、宅圈内好友:郭敬明、落落、消失宾妮、痕痕、颜歌、阿亮、hansey、张喵喵、叶阐等学历:2001年毕业于太原五中,同年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
2002年赴法留学,在巴黎索邦大学(第四大学)学习社会学,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
喜欢偶像:张国荣,加缪父亲:李锐母亲:蒋韵2作品列表注:加*作品表示有再版长篇作品上市日期作品名称备注2006年/2009年/2011年《芙蓉如面柳如眉》*2005年/2009年《告别天堂》*2009年3月14日《西决》*龙城三部曲之一2010年7月1日《东霓》*龙城三部曲之二2012年1月1日《南音》(上、下)龙城三部曲之三2012年12月《妩媚航班》中短篇小说合辑2013年3月《南方有令秧》《最小说》三月火爆开启连载笛安古代背景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作品名称发表日期刊登书目评选名次《请你保佑我》2007.11人民文学《姐姐的丛林》2003.7/2010.2收获/最小说第四名《宇宙》2009.4最小说第二名《圆寂》2009.4最小说第三名《广陵》2007/2009.6人民文学/最小说第三名《怀念小龙女》2007年9月1日妩媚航班/单行本《歌姬》2009.8收获/最小说夏日特刊第四名《塞纳河不结冰》2009.9最映刻《莉莉》2010.3最漫画第七名《南极城传》上2010.8最小说第三名《南极城传》下2010.9最小说第五名《光辉岁月》2010.10/2011.9收获/ZUI 5《西出阳关》2011.11ZUI INK I《野火》2012.5ZUI INK II《胡不归》2012.11 /2012.10 人民文学/妩媚航班《洗尘》2012.11 ZUI INK Ⅲ/妩媚航班/文艺风赏·伤口《舞美师的航班》2012.11 妩媚航班《母女》2013〉08 下一站·法国南部散文作品名称发表日期刊登书目评选名次《残羹夜宴》2007.6最小说《曼佐先生》2007.7最小说《风花雪月》2009.12三周年特刊第九名《帝王时代》2012.1ZUI Silence《上辈子》2012.7文艺风象《七月七日》2012.10 下一站·济州岛专栏作品名称发表日期刊登书目评选名次《到北极去》2009.2最映刻第四名《平流层的小樱桃》2009.4最映刻第五名《卡比莉亚》2010.7最小说第三名《你是我的眼》2010.10最小说第三名《致我亲爱的小女孩》2011.1—2最小说《属于她的缤纷与宁静》2011.4ZUI GIRL《人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2011.9ZUI 5《没有龙的城》2011.12最小说第三名《鹿的漂泊,与荒凉之初》2012.1—2ZUI GIRLZUI CLASSIC 玛德琳娜作品名称发表日期刊登书目评选名次芳邻2012.01最小说第三名寂寞的恋人2012.02最小说第三名阿密2012.03最小说第四名壁炉先生2012.04最小说第五名750132012.05最小说第二名父亲来了2012.06最小说第五名海上花2012.07最小说第四名关于薰衣草2012.08最小说第三名消失的米歇尔2012.09最小说第三名让-吕克2012.10最小说第二名恰似那流云般的苹果花2012.11 最小说第三名索朗太太2012.12 最小说第三名当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2013.01 最小说第三名仲夏夜2013.02 最小说第二名文艺风赏双城故事作品名称发表日期刊登书目永远的Studio2010.12文艺风赏·爱刑海晚安,陌生人2011.2文艺风赏·除夕白票2011.4文艺风赏·失败者之书极夜2012.4文艺风赏·老人奇遇2012.5文艺风赏·狂人雪冢2012.6文艺风赏·传人特别收录作品名称发表日期刊登书目性质《城里的月亮》2010.4萧凯茵《迷津》序言《给痕痕:你的期待》2010.10痕痕《痕记》序言《威廉姆斯之墓》2011.3郭敬明等《下一站·神奈川》短篇小说《奢望》2011.7.1hansey《寂静》序言《她有一个岛》2011.11消失宾妮《孤独书》序言3作品简介西决“仇恨,是种类似于某些中药材的东西,性寒、微苦,沉淀在西决书影人体中,散发着植物的清香。
诺贝尔文学奖最值得看的10本书
诺贝尔文学奖最值得看的10本书1、《切尔诺贝利的悲鸣》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
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
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
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本书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
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2、《静静的顿河》《静静的顿河》通过对居住在顿河边麦列霍夫一家命运变迁的描写,揭示了战争给哥萨克人带来的巨大冲击及他们在这一系列社会变动中社会和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
小说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意蕴深邃,既展现了广阔而深厚的历史内容,有着史诗的沧桑与厚重,也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性与爱情的深刻内涵,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3、《约翰•克利斯朵夫》《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
小说描写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4、《人鼠之间》莱尼身高两米,力气大得吓人,但心智却像个孩子,经常闯祸。
他唯一的朋友是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乔治。
乔治带着他到处打零工糊口。
他们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有自己的一小块土地,一间小屋,还有一头牛,一只兔笼,再养些小鸡。
然而,这样卑微的要求也不过是一场梦。
这次,他们流浪到一座农场。
永无休止的流浪生活总算到了尽头,但梦想也到了尽头。
乔治终于帮莱尼找到一个地方。
在那里,莱尼永远不会再闯祸,永远不会再受伤害,永远不需要再逃亡……5、《我的名字叫红》故事发生在1590年末的奥斯曼帝国,国王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
四位当朝最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伊斯坦布尔,绘制这本传说将动摇宗教与社稷的书。
小说亚细亚的孤儿--血战异域十一年七
小说亚细亚的孤儿--血战异域十一年七小说亚细亚的孤儿--血戰異域十一年七第三章第三節這一戰從6月16日一直打到8月23日,孤軍經過3個月的狼狽的撤退,以殘兵敗將迎擊緬甸國防軍,內心的恐懼和沉痛,每一小時都在增加,我們真正是到了進一步則生,退一步則死的地步。
在緬軍向我們哨兵攻擊的同時,他們另一團約2000人,配備最優良的英式武器,向猛果進攻,直趨原始森林的邊緣,一舉切斷我們的退路,像鐵剪一樣,兩片利刃,分別由南北兩面,夾向小猛捧,當情報傳來時,我們司令部的人相顧失色,這並不是要趕我們回國,而是處心積慮的要消滅我們了,談判不過是礙眼法而已,這對我們的打擊是很大的,尤其是,我們從沒有和緬軍作戰過,不知道他們的戰鬥力如何?但事已如此,除了勝利,便是戰死,我們已沒有第3條路可走了。
在這兩個月的會戰中,證明了緬甸人是英勇的,緬甸軍隊也和我們同樣的饒勇善戰,我們承認他們是第一流的對手,他們最後歸於失敗,以及以後所有進攻都歸於失敗的原因,在我們說,應該感謝他們軍隊風紀的敗壞,他們沒有不戰勝我們的理由,可是卻硬是失敗了,我們從沒有想到世界上還有比緬甸軍紀更敗壞的軍隊了,他們對他們本國同胞,比對敵人還更要慘無人性,蠻無理性,姦淫燒殺4個字每一樣使我們這些外國人忍不住髮指,緬甸善良的老百姓在他們國防軍的刺刀下貢獻出金銀飾物,緬甸的良家婦女在他們國防軍的拳打腳踢下哀號著被剝去衣服。
結果是,緬軍像一條駛上了沙漠的獨木舟,而我們這些異國的軍隊,卻在緬甸人的協助響導下,反過來截斷他們的退路,一批一批的把他們擊斃和俘虜,一直到8月23日,他們承認失敗為止。
和陸上攻勢並進的,他們的空軍也出動轟炸,孤軍不得不撤出小猛捧,退入山區,但這不過是暫時現象,在躲過緬軍的銳氣後,根據當地人的情報,我們從新反攻,由709團副團長張復生擔任敵前總指揮,278團沉鳴鑄的一個營和葉鼎的一個營,陳良的一個營和709團董亨恆的一個營,共兩個營擔任突擊,這幾位營長,他們的英勇事蹟和忠心耿耿,我想戰史上應記載他們的,中緬邊區的反攻大業,全建築在他們這些鋼筋上,雖然他們一直不為外人所知,但他們用血寫下這篇史實,卻是真的啊!6月28日,在緬軍發動攻擊12天後,李國輝將軍下令反攻,而緬甸政府也頒佈全國總動員令,增援到1萬餘人,準備入山搜索,而我們就在他未立定腳根前行動,董亨恆營長率領他的4百多位弟兄,以奔襲的戰術,在山叢中7個小時奔襲140里,於拂曉時分,抵達猛果。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例(11篇)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例这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作品,它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
它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风风雨雨,同时也叙写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历史兴衰,字里行间你是否也看到了那美洲发展的沧桑?那百年的风雨变幻?克林顿曾赞马尔克斯是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作家,正因为在这里他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喧嚣纷乱的世界,我们都知道它是虚拟的宇宙,可却又那么生动可信,不禁惹人深思,是否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真的存在这么一个家园。
“有的人想睡觉,但不是因为困倦,而是出于对睡觉的怀念。
”看到这句话,带我进入了沉思。
或许我并没有真的读懂它,但却真真实实的改变了我的世界观。
一个无人问津的话题,在这里却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人们都说,闭上眼睛,你就可以不再烦忧,在梦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愁苦。
那些年,我们都是在困倦中入睡,而如今,真的应该重新考虑一下它的意义究竟在何处。
“她明知驿站的骡子每隔十五天来一次,但却天天要等候,她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搞错日期,提前送信来。
但事情很不顺心,有一次,预定的日子到了,骡子却没有来。
她绝望得发疯,半夜起来到院子里一把一把吞吃泥土,贪婪之状像不要命似的。
她哭着,痛苦得发狂,她拼命嚼小蚯蚓和蜗牛壳,嚼得牙齿都快要碎了,然后一直呕吐到天明,发烧、虚脱,没有知觉。
”这是一段不可或缺的看点,看到这里,打了个寒颤。
仿佛看透了人性的悲哀和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枉为人知的秘密。
那些们不忍直视的东西在这里全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必厌恶,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人性。
‘你在等什么呢?”乌苏拉叹了口气,“时间都过去了。
”我们都在成长的路途中被时间追赶着,偶尔停下脚步回头看看,那些曾经的美好都在一点点的散尽。
如果说时间就是生命,那你是否珍惜了呢?无论多久,你都等不来逝去的青春。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
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
孤独就烙印在我们的灵魂深处,你的态度决定它被印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亚细亚的孤儿--血戰異域十一年七第三章第三節這一戰從6月16日一直打到8月23日,孤軍經過3個月的狼狽的撤退,以殘兵敗將迎擊緬甸國防軍,內心的恐懼和沉痛,每一小時都在增加,我們真正是到了進一步則生,退一步則死的地步。
在緬軍向我們哨兵攻擊的同時,他們另一團約2000人,配備最優良的英式武器,向猛果進攻,直趨原始森林的邊緣,一舉切斷我們的退路,像鐵剪一樣,兩片利刃,分別由南北兩面,夾向小猛捧,當情報傳來時,我們司令部的人相顧失色,這並不是要趕我們回國,而是處心積慮的要消滅我們了,談判不過是礙眼法而已,這對我們的打擊是很大的,尤其是,我們從沒有和緬軍作戰過,不知道他們的戰鬥力如何?但事已如此,除了勝利,便是戰死,我們已沒有第3條路可走了。
在這兩個月的會戰中,證明了緬甸人是英勇的,緬甸軍隊也和我們同樣的饒勇善戰,我們承認他們是第一流的對手,他們最後歸於失敗,以及以後所有進攻都歸於失敗的原因,在我們說,應該感謝他們軍隊風紀的敗壞,他們沒有不戰勝我們的理由,可是卻硬是失敗了,我們從沒有想到世界上還有比緬甸軍紀更敗壞的軍隊了,他們對他們本國同胞,比對敵人還更要慘無人性,蠻無理性,姦淫燒殺4個字每一樣使我們這些外國人忍不住髮指,緬甸善良的老百姓在他們國防軍的刺刀下貢獻出金銀飾物,緬甸的良家婦女在他們國防軍的拳打腳踢下哀號著被剝去衣服。
結果是,緬軍像一條駛上了沙漠的獨木舟,而我們這些異國的軍隊,卻在緬甸人的協助響導下,反過來截斷他們的退路,一批一批的把他們擊斃和俘虜,一直到8月23日,他們承認失敗為止。
和陸上攻勢並進的,他們的空軍也出動轟炸,孤軍不得不撤出小猛捧,退入山區,但這不過是暫時現象,在躲過緬軍的銳氣後,根據當地人的情報,我們從新反攻,由709團副團長張復生擔任敵前總指揮,278團沉鳴鑄的一個營和葉鼎的一個營,陳良的一個營和709團董亨恆的一個營,共兩個營擔任突擊,這幾位營長,他們的英勇事蹟和忠心耿耿,我想戰史上應記載他們的,中緬邊區的反攻大業,全建築在他們這些鋼筋上,雖然他們一直不為外人所知,但他們用血寫下這篇史實,卻是真的啊!6月28日,在緬軍發動攻擊12天後,李國輝將軍下令反攻,而緬甸政府也頒佈全國總動員令,增援到1萬餘人,準備入山搜索,而我們就在他未立定腳根前行動,董亨恆營長率領他的4百多位弟兄,以奔襲的戰術,在山叢中7個小時奔襲140里,於拂曉時分,抵達猛果。
這是沒有聲音的一戰,那一夜,滿天星斗,沒有月亮,大地上清瑩的像水晶一樣,4百多條黑影飛一般的前進,沒有聲息,沒有火光,只有雨點般的腳步聲在響,當我們抵達猛果時,緬軍的哨兵已被從背後躍起的我們的弟兄們掐住脖子拖走了,董亨恆營長親自在前面率隊,占領該鎮,在悲憤莫名的當地土人指導下,董營長率隊衝進緬軍軍團司令部,可是,他還是去遲了,當他衝進去的時候,那位緬軍團長光著身子翻牆脫逃,熱烘烘的被窩裡縮著一個赤身露體,戰慄不已的百夷少女。
『我如果抓到他,』董營長憤怒的對我說,『我會當著那少女,唾他的臉!』我們擊潰緬軍這個團後,緬甸空軍對我們的轟炸更為猛烈,於是,他們的空軍總司令座機被我們擊中,總司令跳傘逃走,座機撞毀在景棟山上,這位總司令現在是緬甸國防部長,我想用不著說出他的名字了,雖然我們從不為己甚───當時如果我們要抓他,會抓住他的,但他迄今似乎都認為那一次被擊落是他的奇恥大辱,我們不敢說他主張消滅我們是為了這一件恨事,不過,從那一次以後,他對我們的仇視陡的增加,卻是事實,我們不願開罪任何一個人,環境卻逼我們開罪,那叫我們如何是好?趁著有利於孤軍的形勢,我們托土人再帶給緬軍一個照會,籲請兩點,一點是釋放和談代表,一點是不要再繼續切斷我們的退路,但緬軍的答覆是痛罵我們『殘忍』,責備我們發動『無恥的夜襲』,堅持一定要把重兵屯在森林邊緣,最後警告我們這些『殘餘』說,他們將在7月5日堂堂正正發動總攻,這答覆使我們弟兄們悲憤發抖。
7月5日那一天的一早,緬軍果然向我們攻擊了,這一戰的壽命只維持了4個小時,未到中午,便行結束,我們的收穫是100多具緬軍的屍首,4輛大卡車(大概就是大其力增援的那4輛),和被我們活捉的將近300人緬軍,而我們卻只傷亡11個弟兄───他們為國戰死在萬里外的外國國土上,骨灰現在供在我們孤軍的忠烈祠裡。
第三章第四節從7月5日到8月5日,這1個月間,雙方成膠著狀態,可是,到了8月5日,緬甸政府頒佈他們舉國動員以來的總攻擊令,我們才第一次嘗到猛烈炮火滋味,在緬軍總攻擊後不久,孤軍便撤出猛果,接著撤出公路線,向寮國邊境叢山中退卻,當退卻時,大家回顧兩個月來慘淡經營的基地,廢於一旦,而前途比我們初來緬甸時還要渺茫,一旦退入叢山,又與瘴氣毒蚊為伍,不知何日才能生還,大家更覺頹喪。
但是,我們在日暮途窮的時候,緬軍仍窮追不捨,兩門81重炮和4挺30輕機槍把我們團團圍住,就像是往陷阱裡投火求一樣,集中炮火向我們轟擊,以致弟兄們連頭都抬不起來,中午之後,緬軍攻擊更為猛烈,傷兵不斷的抬下來,前衛受不住壓迫,也逐漸向核心山頭後撤───這是我們入緬以來情況最惡劣的一天,李國輝將軍在一個被巨炮震撼得搖搖欲崩的山洞中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商量應變,大家只有面面相覷,估計剩下的彈藥已不能支持到明天了。
在那洞口漏進來而又反射到各人身上的微弱陽光裡,我看到一個個臉色蒼白。
這時候,僑領馬守一被哨兵領進來,他的衣服被沿途的荊棘撕破,鞋也裂開了大口,眼睛發亮,一屁股坐下來,向我們報告噩耗,原來緬軍已把大其力、小猛捧、猛果、阿卡等地所有的華僑全加逮捕,無論男女都橫加烤打凌辱。
緬軍對他們的同胞尚切那麼野蠻,現在,更何惜於中國人,我的毛髮禁不住的在根根的往上倒豎。
『李將軍,』馬守一先生嘶啞的喊,『你們是祖國的軍隊,救救我們,救救我們!』李國輝將軍沉痛的望著大家,我們自己已到死亡的邊緣,哪有力量升出援手,最後,不知道是誰說了一句───『我們沒有彈藥!』『我可以供應!』馬守一先生說,他保證天亮前可以向緬軍或是泰國購買若干發───他沒有欺騙我們,在天黑後,他送來4千發子彈和一萬緬甸盾,他匆匆的走了以後,我們的軍事會議仍沒有結論,大家都知道,無論去救大其力的華僑也好,或是我們孤軍要活下去也好,必須要先摧毀緬甸軍的巨炮和機槍,但這和老婆要往貓脖子上掛銅鈴一樣,誰去做這件事?又怎麼做到這件事呢?最後,張復生副團長站起來,他願率領敢死隊包抄緬軍背後,去毀滅那6尊使我們戰慄的武器,在徵求哪一個營願意前往的時候,第3營的營長董亨橫營長應聲舉手。
『我也去,我跟你去!』我驀然的說。
『你不可以,你有妻子,老鄧!』『你也有妻子!』他低下頭,我在他臉上看到一種不祥的陰影。
天黑下來後,在土人響導下,董營的弟兄俏俏的撤出火線,向後山前進,中夜時分,忽然大雨傾盆,伸手不見5指,敢死隊折向西南,再折向西,卻想不到,緬軍的一個營這時也正在向我們背後包抄,兩支迂迴的軍隊在狹小的山口猝遇,發生了使我們損失最慘重的一惡戰,董亨恆營長身中兩槍,被傷風菌侵入傷口,我們沒有醫藥拯救他,兩天後,他呼號著慘死在他那從夜柿倉促趕回來的妻子的懷抱裡,遺下一個女兒,現在不知道她們流落在何方?第一連楊仲堂連長,當場被亂槍打死,葬身谷底,始終尋不著他的屍首,第7連連長和第9連連長也都戰死,可惜我記不起他們的名字了,但我相信他們的忠魂和石建中將軍在一起,為我們祈福。
第三章第五節這一次的遭遇戰使我們第3營連長以上的官長全部殉難,隊伍潰不成軍,哀叫呼號之聲,震動山谷,張復生團長據守在一堆巨石後面,仰天大哭,這真是天絕我們了。
但他在槍聲稍息之際,大聲命令未死的弟兄們,有排長的聽排長指揮,有班長的聽班長指揮,沒有班長的各自為戰,向敵人炮兵陣地進擊。
『向前衝,我們死也要死在那裡!』張復生團長,他猛的跳起來,沿著水溝衝上去,一個傷亡慘重,被擊潰的敗軍這時受到他英勇行動的感召,大家重新集結,把生命交給他們長官,向山崖猛撲,緬軍的那一個營不得不節節敗退,於是,我們的弟兄,踏著血跡,跟了進去。
這是一場慘敗後的大勝,我們攻進緬軍的砲兵陣地後,把那兩門81重砲和那4挺30輕機槍毫無損傷的俘虜到手,李國輝將軍乃下令進攻大其力,現在,是我們擁有可怕的攻擊武器,而緬軍空無所有了,這種剎那間便把戰局顛倒過來的事蹟,今天談起來,仍歷歷在目。
就在這一仗之後,我們重新回到小猛捧,猛果,並進入大其力,阿卡。
在進入大其力後,緬甸國防軍的復文來了,解釋從前扣押丁作韶先生,馬鼎臣先生,和逮捕華僑,都是政府的事,軍方不知,務必原諒,並請求把被俘的緬軍釋放,對這種類似兒戲的外交文件,使我想到中日之戰兩廣總督向日本索回軍艦的稀奇往事,但我們從不逼人太甚,一共俘虜了將近6百位緬軍,我們把他們集中起來,向他們報告我們的反共意義,和介紹他們認識共產黨的本質,3天課程後,1人發給他們100盾,打發他們回去。
於是,緬軍的第2個復文到了,那就是8月23號,他們聲明同情我們的反共立場,但為了他們的顏面,請我們務必離開公路線和撤出新占領的城市,其他可以一切照舊。
這同情雖然來的太遲,我們依然接受,第一個回合的大會戰,就這樣的結束。
這一場會戰,雖然是大獲全勝,可是,我們提出的釋放合談代表的要求,緬甸只接受一半,他們把馬鼎臣先生送回,卻把丁作韶先生繼續扣押,那果然不是緬軍的行動,而是緬甸政府的行動,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對來使的有無禮貌,說明了那個統治集團是否有人類文明───因為,在原始部落裡,來使往往會被煮的稀爛的。
不過,他們雖然沒有釋放丁作韶先生,卻在我們突襲占領猛果的同時,把丁作韶先生,從景棟大牢中『請』了出來,專機送往眉苗。
眉苗相當於中國的盧山,是緬甸全國最優美的風景區,位於臘戌、曼德里之間,在英治時代,是英國總督避暑的地方,現在,則是緬甸總統和他們的閣員避暑的地方,有各式各樣避暑山莊的建築,安靜的像一片真正的世外桃園。
當丁作韶先生最初被關進景棟大勞,他自知必死,所以,那一天,獄吏『請』他出來的時候,他感覺到無比的傷慟,便偷偷的用一張破紙條,寫給李國輝將軍幾句話,『國輝鄉兄:千萬不要繳械,千萬不要投降,弟命已矣,盼兄等堅定,弟死亦瞑目!』───這紙條從牢中傳出,輾轉到李國輝將軍手上時,我們已進入大其力,但我們卻永記於心,以後,每當情況危急的時候,我們就想起那紙條,───弟兄們戲稱之為『衣帶詔』的那張紙條,便會覺得生氣陡的蓬勃,現在,丁作韶先生,也隨著老長官老伙伴離我們而去了,聽說他在成功大學擔任訓導長,我想,他與他共患難的夫人胡慶蓉女士,會一直紀念著我們,只是,見面卻不容易了。
丁作韶先生在眉苗被軟禁了1年又2個月,在這1年又2個月中,事後丁先生告訴我們,他受到的待遇,成為我們孤軍的寒暑表,當我們戰勝時,他的飲食就好起來,豬排、牛排、咖啡、水果,而且可以到眉苗公園散步,眉苗市長也設宴款待,也為我們的反共大業舉杯,可是,當孤軍戰事不利的時候,牛排沒有了,咖啡沒有了,水果也沒有了,而且不准走出房門一步,偶爾探一探頭,便會遭到昨天還婢膝奴顏的警衛們的喝止,丁作韶先生告訴我們,最使他痛苦的一件事,當孤軍反攻雲南,節節勝利的那一段時間內,他幾乎是天天參加宴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