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案-北京大学医学部课程中心

合集下载

北大医学部医学统计学教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北大医学部医学统计学教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02
它通过对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数据推断和预测,为医学研究和 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统计学的应用
在医学研究中,医学统计学用于实验 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方面, 为研究结论提供数据支持。
在临床实践中,医学统计学用于诊断 、治疗、疗效评价等方面,为医生制 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
03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 容
描述性统计
总结词
描述性统计是医学统计学的基础,它通过收集、整理、归纳数据,用统计指标 和图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详细描述
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表、直方图、箱线图、散点图等,用于展示数据 的分布情况、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特征,为后续的统计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推论性统计
态度不够严谨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态 度不够严谨,导致出现一些低
级错误。
错误的纠正方法
加强统计学知识学习
通过学习统计学基础知识,提高对统计学的 理解和应用能力。
准确把握数据特征
在处理和分析数据前,深入了解数据特征, 根据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通过多做案例、多实践,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提高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准确性。
医学统计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据科学融合
跨学科合作
医学统计学将与数据科学进一步融合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 据分析和预测。
医学统计学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 ,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以解 决复杂医学问题。
个性化医疗与精准医学
随着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 医学统计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疾 病的异质性。
05
医学统计学中的数据 处理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是医学统计学中的基础步骤 ,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习二电离辐射细胞存活克隆实验结果分析-北京大学医学部课程中心

实习二电离辐射细胞存活克隆实验结果分析-北京大学医学部课程中心

放射生物学实习二细胞克隆(集落)形成法评估电离辐射细胞增殖性死亡一、目的要求目的:了解细胞克隆(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存活能力的方法,熟悉细胞存活分数(SF, survival fraction, in unit of %)与受照剂量(D, dose, in unit of Gy)之间剂量-效应的关系,熟悉与细胞存活剂量效应模型曲线结果处理有关的软件及使用方法,掌握细胞存活模型曲线的绘制及重要参数的计算。

要求:1,计算细胞接种效率(PE, planting efficiency);2,应用SPSS 软件测算单击多靶模型下细胞存活曲线的n、k估计值,评价模型曲线的拟合优度;3,根据n、k估计值进一步计算D0、Dq和D37等参数,以及某一化学增敏剂或处理因素的增敏比(SER, sensitive enhancing ratio);4,利用EXCEL软件绘制细胞存活剂量效应的模型曲线。

二、实验原理放射生物学中细胞受电离辐射照射后,受照细胞既可以呈现即刻死亡,也可能延迟一段时间后才表现出死亡,即增殖环节出现的细胞死亡。

这是因为有些受照细胞形态上仍然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同时细胞还具有制造蛋白质、合成DNA,甚至再经历一次或数次细胞的有丝分裂,但最终还是发生了细胞的变性死亡,这种并不立即表现出死亡的部分就称为细胞增殖性死亡。

细胞增殖性死亡是放射生物学研究中最具特色的一类细胞死亡。

细胞增殖性死亡与细胞凋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关细胞增殖性死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一般而言, 细胞增殖性死亡是不能经MTT实验、LDH漏出实验、或台盼蓝拒染法等加以检测。

放射生物学上,人们通常采用细胞克隆(集落)形成试验来检测经电离辐射照射后,细胞在克隆性细胞增殖能力上的变化。

一个存活的细胞克隆(集落)代表的是电离辐射细胞经一段时间(大约10天)培养后,由独立分散的单个健在细胞直接分裂、增殖,尔后形成具一定细胞数量的群体(通常含50个以上细胞)。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临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临床基本概念:疾病、症状、体征等。

2. 临床诊断方法: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等。

3. 临床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

4. 临床药物应用:药物作用、副作用、用药原则等。

5. 临床病例分析:分析病例,锻炼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临床基本概念、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安排临床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临床基本理论教材、临床病例分析教材。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PPT等。

3. 临床实践基地: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

五、教学评价1.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临床操作考核、病例分析考核等。

2. 评价内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3. 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4. 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讲解临床基本概念和诊断方法。

第9-16课时:讲解临床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

第17-24课时:分析临床病例,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第25-32课时:进行临床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念。

4. 加强师生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满意度。

医学课程教案模板

医学课程教案模板

医学课程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医学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科医学院校学生,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对课程主题有一定了解。

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2课时。

四、授课教师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及教学经验的医学专业教师。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课程主题的基本理论知识;(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念,关注患者需求;(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课程主题的基本理论知识;(2)实际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法;(3)实验操作技能。

2、教学难点(1)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2)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3)实验操作技巧的熟练掌握。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临床案例,提出与课程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系统地讲解课程主题的理论知识,包括定义、原理、应用等,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核心概念。

-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实际意义。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教师提供的问题或案例进行讨论和探究。

-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进行即时反馈,纠正错误理解,巩固正确概念。

5、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或案例,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教案内容:一、教案概述1. 课程名称:临床教学理论授课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32学时4. 学分:2学分5. 适用对象:临床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目标。

2. 掌握临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文书书写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临床教学的定义临床教学的重要性临床教学的原则2. 临床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临床教学的目标临床教学的任务3. 临床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临床教学的方法临床教学的技巧4.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临床思维的定义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5. 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临床操作的定义临床操作的重要性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临床教学技巧和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方法。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临床场景,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文书书写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临床案例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六、教学内容6. 临床教学评估与反馈临床教学评估的原则与方法临床教学反馈的技巧与重要性学生临床能力评估的标准与指标7. 临床教学资源与设施临床教学资源的分类与利用临床教学设施的配置与管理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与评估八、临床教学管理与组织临床教学管理的原则与流程临床教学组织的结构与职能临床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九、临床教学伦理与法律临床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临床教学法律的相关条款与要求临床教学中的患者权益保护十、临床教学案例精选与分析临床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整理临床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临床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七、教学方法6. 临床教学评估与反馈讲授法:讲解临床教学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北京大学医学部PBL课程1 高血压

北京大学医学部PBL课程1 高血压

一、血压 (1)1、动脉血压的形成 (2)2、血压调节的生理 (2)2.1神经调节: (2)2.2体液调节 (6)2.3局部血流调节(Autoregulation): (13)2.4长期调节(Long-term regulation): (14)4、正常血压范围随年龄的变化(机制or原因?) (15)5、血压的测量 (18)二、高血压 (21)1、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21)2、高血压的分类 (25)3、致病机制 (27)4、病理变化(分期) (33)①心脏: (34)②肾: (35)③脑的病变: (40)④视网膜病变 (40)5、临床表现 (47)6、高血压确诊 (53)下列情况可助于高血压及其病因鉴别的参考: (54)jnc推荐管理流程图 (57)体格检查 (59)7、高血压治疗 (59)三、头晕&头痛胸闷&胸痛 (61)一、血压血管内流动的的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

1) Systolic pressure(收缩压):心缩期动脉血压上升的最高值。

90~139 mmHg2) Diastolic pressure(舒张压):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的最低值。

60~80 mmHg3) Pulse pressure(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

4) Mean arterial pressure(平均动脉压):Pm=diastolic pressure + 1/3pulse pressure1、动脉血压的形成2、血压调节的生理2.1神经调节:1) 血管的神经支配:大多血管平滑肌只受单一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a)缩血管纤维 (Vasocontrictor fiber):ά去甲肾上腺素受体—血管收缩(结合能力大,血管收缩)β2去甲肾上腺素受体—血管舒张交感缩血管紧张:静息状态下的低频冲动,使得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

通过调节紧张性活动,缩血管纤维可以收缩或者舒张血管。

生物化学-北京大学医学部课程中心

生物化学-北京大学医学部课程中心

生物化学国家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专科)主编:李刚副主编:(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子梅李载权编写者(以姓氏笔画为序):于宇马康涛王子梅王新娟刘新文朱卫国朱滨李平风李刚李载权倪菊华贾弘禔目录前言第一篇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酶第四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第二篇物质代谢与调节第五章糖代谢第六章脂类代谢第七章生物氧化第八章氨基酸代谢第九章核苷酸代谢第十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第三篇基因信息传递与医学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第十二章 RNA的生物合成第十三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第十四章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第十五章基因与医学第四篇物质代谢的协调与营养学基础第十六章血液的生物化学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第十八章激素的生物化学第十九章钙磷代谢与骨骼第二十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第二十一章营养学基础附录一、教材大纲附录二、实验要求前言本教材是为国家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专科)生物化学课程编写的教科书。

全书分4篇,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和重要组织器官代谢,共21章。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每个理论进步和技术发明,无一不与生物化学相关。

例如,DNA双螺旋、重组DNA技术 (DNA克隆)、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DNA芯片、RNA干扰技术,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仅从这些现代科学与技术的新名词就不难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何等迅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成为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的领头学科和主要推动力。

生物化学课程是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

结合营养专业(专科)的学习特点,我们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对原有普通生物化学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适当删减合并。

如在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和基因与医学两章中,涵概了普通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增加激素的生物化学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和营养的生物化学基础章节;对其他各章内容深浅度也做了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自学考试的需要。

北京大学医学部PBL课程1 高血压

北京大学医学部PBL课程1 高血压

PBL第一次作业1310301105 叶欣2015/9/51.血压调节的生理与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医学生理学,2013,北医出版社)a)动脉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是指流动的血液对动脉管壁单位面积上的侧压力,即压强。

收缩压正常值为90~120mmHg,舒张压正常值为60~80mmHg。

b)动脉血压的形成:足够血量充盈、心脏射血、血管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是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

i.足够的血量充盈:是血压形成的前提。

其程度用平均充盈压表示,血量增多或循环系统容积减小,充盈压上升;反之下降。

ii.心脏射血:为血压形成提供能量。

心脏收缩做功的能量有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另一部分转化为压强能对血管壁试压并使血管壁扩张的势能。

心室收缩期有三分之二的血液留在大动脉使动脉血压升高,这是收缩压形成的主要机制。

iii.外周阻力:来自于小动脉和微动脉,阻碍血液从大动脉快速流向外周,使部分血液暂时存在大动脉内,维持动脉血压的一定高度。

血液的粘滞性也是外周阻力产生的一个因素。

iv.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心室收缩期大动脉发生弹性扩张,将能量储存在被扩张的血管壁内;心室舒张期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将势能转化为动能,继续推动血液流动。

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使心室间断的射血转变为动脉内连续的血流,并缓冲了心动周期血压的波动,不致脉压过大。

c)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i.搏出量:搏出量增加,使收缩压增大,舒张压不变。

ii.心率:心率加快,心室舒张期明显缩短,使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升高,但收缩压升高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

iii.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升高不如舒张压显著。

iv.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血管壁的弹性和可扩张性减小,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

v.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影响平均充盈压。

失血量大于20%,则机体调节机制的血管收缩无法代偿,导致血压明显下降。

d)血压调节机制i.神经调节1.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脏神经支配:迷走神经支配占主导,主要起抑制作用⏹心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β1受体,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的作用。

北京大学医学部PBL课程1 高血压

北京大学医学部PBL课程1 高血压

Pbl第一次案例分析基础一班师浩哲1310305121目录血压 (3)定义 (3)形成机制 (3)影响因素 (4)调节机制 (5)不同年龄段正常值 (8)高血压 (9)定义及诊断标准 (9)危险因素 (10)发病机制 (12)并发症 (14)高血压的治疗 (15)硝苯地平缓释片 (15)坎地沙坦 (20)头晕 (21)概述 (21)病因 (21)分类 (22)肾脏 (22)概述 (22)主要功能 (23)高血压肾病 (24)慢性病的管理方法 (24)高血压分级管理内容 (24)首次评估与确定管理级别 (25)年度评估与管理级别的调整 (25)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25)高血压信息化管理 (25)体格检查的一般方法 (26)打呼噜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27)概述 (27)主要类型 (28)与高血压的关系 (29)血压定义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体循环动脉血压简称血压(blood pressure,BP)。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人体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管道系统”。

正常的心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地、有节律地搏动着。

心脏一张一缩,使血液在循环器官内川流不息。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无论心脏收缩或舒张,都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

医学 教案

医学 教案

医学教案教案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医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医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3.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培养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医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医生和患者的角色,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介绍医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场景。

2.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在讨论结束后,派出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经验。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医生和患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团队合作,互相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来评价教学效果。

2. 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结果和分享内容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3.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医学基础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相关医学案例和实际操作的视频和资料。

3.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培训材料和指导手册。

北京医院大讲堂课程设计

北京医院大讲堂课程设计

北京医院大讲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北京医院的历史、规模、科室设置等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了解医学伦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医院工作的基本原则。

3. 学生能够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地观察、采访,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医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健康自我评估和疾病预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医疗行业的尊重和热爱,树立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意识。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自身和他人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学生通过了解医院工作,培养同理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课本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北京医院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医疗行业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北京医院概述- 医院历史与发展- 医院规模与科室设置- 医院特色与荣誉成果2. 医学伦理与医患沟通- 医学伦理基本原则- 医患沟通技巧与方法- 医患关系案例分析3.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与营养- 运动锻炼与身体保健- 疾病预防与心理健康4. 实地考察与访谈- 实地参观北京医院,了解医院日常工作- 采访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与感悟-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5. 项目总结与反思- 学生汇报实践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点评与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北京大学医学部PBL课程1 高血压

北京大学医学部PBL课程1 高血压

F1--高血压第一次作业一、血压1.血压的定义1)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2)动脉血压:流动的血液对动脉血管壁单位面积上的的侧压力,即压强。

3)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4)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成为脉搏压,简称脉压。

5)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

2.血压的产生原因血压形成有4个因素:(1) 心脏收缩:心脏收缩射血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了侧压力。

(2) 血管阻力: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由于血管的阻力,血液不能全部迅速通过,部分血液储留在动脉管腔内,形成了一定的管壁张力。

(3) 大动脉的弹性:心脏舒张时,大动脉弹性回缩,管壁对管腔内血液产生了压力,推动血液继续流动。

(4) 足够的循环血量:有足够的血液量,血管才不致塌陷,才能保证血液流动。

其中心脏收缩力和血管阻力,是形成和维持动脉血压的根本条件。

[2]3.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1)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搏出量: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多,脉压增大。

②心率:心率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收缩压升高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

③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收缩压升高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

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血管壁的弹性和可扩张性减小,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加大。

⑤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失血时,循环血量减少,或血管容积加大,血压下降。

(2) 引起血压变化的因素:在一定的范围内,称为血压的生理性变化。

引起血压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①情绪:焦虑、忧愁、恐惧或反复的精神紧张,会使控制血管舒缩的神经失去平衡,使血压升高。

②运动:未经锻炼的人,在一次剧烈运动后,收缩压可上升20~50 mmHg,舒张压略有上升。

北京大学医学部牙周炎教案

北京大学医学部牙周炎教案
率高,失牙率也高。也使某些患者去反复治
疗,浪费资源。口腔科医生有责任,反复向
患者去强调复查的重要性。
基础治疗 再评价 牙周手术治疗 永久性修复
维持期治疗
侵袭性牙周炎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 本病约占牙周炎病例5%,在我国发病
率较高。
• 临床上多把年龄在35岁以下,全口大多
第二节 牙周炎 Periodontitis
慢性牙周炎 Chronic periodontitis 侵袭性牙周炎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牙周脓肿 Periodontal abscess
牙周组织结构
龈牙结合部成为机体防御系统与外部
致病因子相互抗争的场所,也是牙周病的
始发部位。
功能缺陷。 •5、一般患者对常规治疗效果明显。也有 少数患者疗效差。
一、治疗原则:
1、认真彻底的局部治疗大多数患者会有
较好的效果,病变停止发展,进入静止期。
2、配合抗生素治疗。
常用甲硝唑0.2g/次,每日3次,7--10天为一疗程。有报道大剂量可致癌,致
畸形。有一过性细胞减少。
替硝唑是继甲硝唑之后一种疗效更高、
数牙齿牙周组织重度破坏,诊断为侵袭性
牙周炎,属于早发性牙周炎。
一、病因: 主要感染的微生物有牙龈卟啉单胞菌,
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等。
二、临床特点
•1、 患者年龄: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
•2、 病变弥漫,大多数牙齿受累,有较严
重的骨质破坏。
•3、活动期牙龈红肿明显,出血溢脓。
•4、多数患者具有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
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钢丝接扎,光敏 树脂覆盖加固,强力纤维强化树脂夹板固 定等。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案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案
[7]Foye W O, Lemke T L, Williams D A.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4thed. Media: Williams & Wilkins.1995, 834
[8]Larsen I K, Anticancer Agents. In: Krogsgaard-Larsen P ed. A Textbook of Dru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econd Edition, Harwoal: Academic Publishers, 1996, 481~492
[11]Matthias C L. Antimitotic Agents. In: Foye WO ed. Cancer Chemotherapeatic Agents. Washington: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5, P251~253
[12]王锋鹏.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发现、化学及构效关系.华西药学杂志,1997,12(1):23~30
4、金属铂配合物的主要药物顺铂、卡铂的结构及作用机理
5、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的药物,重点是蒽醌类的药物,包括其构效关系
6、干扰DNA合成的药物分为嘧啶、嘌呤和叶酸拮抗物;抗代谢药物的设计原理;介绍重点药物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磺巯嘌呤钠、甲氨喋呤的结构、作用机理,理化性质、合成方法。
7、抗有丝分裂的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重点介绍紫杉醇,它的衍生物及其构效关系。
[9]韩锐主编.肿瘤化学预防及药物治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206
[10]Jones S F. and Burris H A,Vinorelbine: ANew Antineoplastic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nn Pharmacother, 1996, 30(5): 501~506

课程进度表I-北京大学医学部课程中心

课程进度表I-北京大学医学部课程中心
新药开发
屠鹏飞教授
13
5
11

1-2
体内代谢
杨秀伟教授
14
5
16

1-2
海洋天然药物
林文翰教授
14
5
18

1-2
期末考试
教学负责人姓名:梁鸿职称:教授联系电话:82801592
Email地址:lianghong@上课地点:逸夫楼631
理论课教材:天然药物化学
9
4
11

1-2
萜和挥发油
张庆英副教授
9
4
13

1-2
萜和挥发油
张庆英副教授
10
4
18

1-2
皂苷
张庆英副教授
10
4
20

1-2
皂苷
张庆英副教授
11
4
25

1-2
强心苷
张庆英副教授
11
4
27

1-2
生物碱
张庆英副教授
12
5
2

1-2
生物碱
张庆英副教授
12
5
4

1-2
生物碱
张庆英副教授
13
5
9

1-2
北京大学药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2011年2~2011年7月)
理论课进度表
课程名称:天然药物化学班级:2009药学(长学制)学生人数:124人
周序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教师姓名及职称
1
2
15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发展及代表药物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
10、甾类药物的合成路线剖析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部分内容自学
1.0学时
0.5学时
0.5学时0.5学时0.5学时源自0.5学时0.5学时
思考题:
1、从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出发,寻找拮抗剂一般可以有几种途径?
2、阐述肾上腺皮质激素构效关系,并举例说明。
3、左炔诺孕酮、醋酸孕双烯醇酮和甲睾酮的合成。
要求熟悉:
1、螺内酯、左炔诺孕酮、地塞米松、己烯雌酚、来曲唑、他莫昔芬、托瑞米粉、甲地孕酮、氯地孕酮、醋酸孕双烯醇酮和去氢表雄酮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1、甾体激素的结构特征和命名原则。
2、甾体激素按照化学结构和按照药理作用的分类。
3、雌激素发展过程、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代表药物雌二醇、炔雌醇、己烯雌酚。
参考资料:
[1]Robert W. Brueggemeier, Fundamentals of Steroid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Burger's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Drug Discovery, 5th ed.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3, 1~56
4、雌激素拮抗剂作用机理,代表药物他莫昔芬、托瑞米粉、来曲唑。
5、雄激素的发现、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代表药物甲睾酮。蛋白同化激素的发展及代表性药物苯丙酸诺龙。
6、孕激素发展过程、分类、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代表药物黄体酮、炔诺酮、左炔诺孕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酮。
7、孕激素拮抗剂代表性药物米非司酮。
8、甾体避孕药的分类、药用特点。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案
讲授题目: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学生专业、班级:药学长学制2007级
授课日期:2010年2-7月
课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表达方式
时间分配
要求掌握:
1、甾体激素的结构特征和命名原则;
2、甲睾酮、雌二醇、炔雌醇、黄体酮、炔诺酮、米非司酮和醋酸氢化可的松的结构,化学名,性质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