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讨论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讨论和研究
太平川中学张永芝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课程改革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转变教师的观念,能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这一哲学思想,我们应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做大文章,下苦功夫。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尤其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为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几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
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的现象,这种不协调现象的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这种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

对于此现象,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部分,即“概念”、“法则”、“运算”,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部分的知识点及每个部分应注意的地方。

如“概念”里的正、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法则”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强调分两步走,即先定符号再定绝对值等等。

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
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

其效果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二.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将生活归纳浓缩成经典的理论,最终又还原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学科。

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的例题和应用中,必须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去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让他们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效果,促进数学的教学。

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和“数据的收集和表示”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学生到现实中去发现、寻找并解决有关的问题。

比如在了解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图形的认识中,教师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这些模型,反复地玩和拆拼,真正将图形记忆到脑海深处。

在数据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布置学生调查诸如“我班同学的年龄”“家庭的月收入”等,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和关注社会的经济、卫生、交通、资源、文化等内容,使得“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于学生本身的学习”。

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善地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特长,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而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读题能力较差,而且没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重要的教学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

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

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
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达到自学的效果。

三.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能运用好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

(1)在课件中恰当运用“闪烁”,能引发学生思维的“闪烁”。

“闪烁”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中可以这样设计:在一幅比较复杂的图形中有三角形的都“闪烁”几下,这几下“闪烁”,不仅能使学生从复杂的图形中抽象出三角形,还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特别是在做三角形全等的题型时,有时两个三角形交叉或有部分重复的情况下,演示一下“闪烁”,学生会一目了然。

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在课件中适时隐去实物,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线的认识时可先在屏幕上出示公路、铁路、大河、绳子等的实物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线的图形。

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在课件中出现动态演示,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为了使学生对圆的半径、直径两者关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画出一个圆的一条光亮的直径,再画一条闪光的半径,让半径以圆心为定点旋转,使它与直径在一条直线上,并闪动。

这种动感的演示,使学生容易形成: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这一概念。


且由于学生看到半径和直径的运动变化过程,形象而又直观,因而对概念的印象非常深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

在学习旋转时,可制作这样的动态课件,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在教学中为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知识发生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教学中应把知识从思维方法的角度作提炼,形成观点,这个过程使知识向思维方法转化。

在单元小结、总复习时更应十分重视用思维方法来概括。

数学思维方法甚至比数学知识都重要,它是人类长期数学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

只有知识教学与思维方法教学同步并重,知识与思维才能协同发展和完善,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以至数学创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要让学生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施以创造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在教师,。

现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来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题多解,多方面寻求问题的不同解法,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时,如果给出一边一角的条件,在分析时就要考虑第三个条件,这样就出现了可能有三种情况,有同学说找另外的任意角,有同学说找边,而且这个边和已知边的夹角得是已知角。

对于这样的回答,我采取鼓励的态度,并指出同学们的思路是成功的,这样学生就会有各种不同的思维,遇到如此题
型可选其中之一法,这样可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形成。

数学活动实际上也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学习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积来推出公式。

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教学活动方案。

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主动去学,喜欢去学。

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我们的教学便获得了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