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合集下载

2011.2.25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例

2011.2.25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例

浅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为例内容摘要: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系统思想为方法论基础,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伟大构想,这个体系包括“三层次一核心十一个桥梁十一大部门”,体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研究对象、体系及基本方法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本文拟就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体现的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予以分析阐述。

关键词: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近代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走向独立,各门自然科学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从最初的分化状态逐渐趋向于整体化和结构化,科学与技术逐渐走向联姻,科学的部门结构和层次结构日益分化,其的整体化特征也日益明显。

至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一体化,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即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系统论观点对现代科学和技术进行了新的分类,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伟大构想。

这个体系体现了钱学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一、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的形成(一)理论基础钱学森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钱学森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系统思想,二是其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

第一,钱学森深刻的系统思想始终贯穿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

其系统思想源于1950年对工程控制论的研究。

受美国数学科学家维纳控制论思想的启发,钱学森结合其赴美留学期间对火箭、导弹的研究,运用控制论的原理解决了远程火箭的自动导航、火箭发动机燃烧的伺服稳定等问题。

后来他意识到,不只在火箭技术领域,整个工程技术范围内几乎处处存在着被控制的系统。

于是,他用更系统的方法将当时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经验概括成一般理论,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该书首次提出了关于受控工程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实践中。

其实,《工程控制论》一书已经触及到了系统思想。

科学的结构PPT课件

科学的结构PPT课件

科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物质,以及它们的性质、行 为和变化规律。
详细描述
科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现象和物质。科学家通 过研究物质的性质、行为和变化规律,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 象。这些研究领域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学 科。
科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词
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推理和数学建模等 ,旨在通过实证和推理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
原理
原理是科学知识的基本规 律,是人们对事物内在联 系的认识。
定律
定律是科学知识的基本法 则,是人们对事物运动变 化的认识。
科学知识的历史发展
古代科学
现代科学
古代科学以哲学和经验为主,缺乏实 证和实验验证。
现代科学以数据和计算为主,强调跨 学科和综合研究。
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以实验和观察为主,强调实 证和逻辑推理。
详细描述
科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实验、观察、推理和 数学建模等。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 控制变量并观察结果。观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记 录和描述。推理则是基于已知事实进行逻辑推断的过 程。数学建模则是将自然现象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 数学分析来解释和预测现象。这些方法相互补充,共 同构成了科学研究的基础。
科技发展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推动 绿色发展。
个性化与智能化
科技产品和服务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满 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全球化与合作
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应对全 球性的挑战和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科学的结构ppt课件
目录
• 科学的基本概念 • 科学的结构 • 科学的分类 • 科学的应用 • 科学的未来发展

现代设计技术的内涵与体系结构

 现代设计技术的内涵与体系结构
① CAD/CAE/CAPP/CAM--工程设计领域集成; ② CAD/ERP--与管理系统集成; ③ 异地、异构系统企业间CAD集成,如全球化设计、虚拟设计、虚 拟制造及虚拟企业等。 5、标准化技术 目的:支持异构、跨平台的工作环境。如:IGES(Initial Graghical Exchange System)图形交换标准;STEP(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产品数据模型交换标准。
性能仿真分析发动机热力循环仿真模型动力传动系统模型结构参数计算参数求解各构件转速仿真结果外加激励计算参数有限元分析性能仿真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分析活塞运动规律活塞侧击力曲线发动机输出扭矩曲线某型号发动机运动学动力学仿真模型有限元分析运动学动力学仿真结构分析三维实体模型网格模型及主应力分析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构分析三维实体模型网格模型变形结果飞机齿轮的应力及应变分析飞机齿轮的应力及应变分析凸轮轴的应力和应变分析凸轮轴的应力和应变分析曲轴连杆应力变化有限元分析结构分析机床动刚度分析位移云图并联运动机床的应力与应变分析并联运动机床的应力与应变分析齿轮接触应力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构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双层水腔气缸盖的三维实体模型双层水腔气缸盖的水流计算网格冷却水流入口流量对冷却效果影响的规律曲线气缸盖温度分布图冷却水流涡流分布图冷却水流的总压力分布图冷却水流的速度矢量分布图有限元分析流体动力学仿真gulf球头的流体分析仿真管路中的流速分析管路中的流速分析热分析有限元分析热分析电熨斗在恒温控制时的热场电熨斗在恒温控制时的热场电熨斗在恒温控制时的热场电熨斗在恒温控制时的热场有限元分析电磁场分析电磁场分析电磁场分析马蹄形磁铁的磁场有限元分析汽车磁场分布分析图pamcrash分析轿车安全气囊两辆轿车横向相撞两辆轿车横向相撞有限元分析碰撞仿真碰撞动力学分析碰撞动力学分析轿车侧撞有限元仿真模拟之一轿车侧撞有限元仿真模拟之二轿车侧撞有限元仿真模拟之三汽车碰撞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双层水腔气缸盖三维模型双层水腔气缸盖水流计算网格模型气缸盖温度场分布图气缸盖实体模型单缸预紧工况下耦合分析结果单缸爆发工况下耦合分析结果有限元分析耦合仿真控制系统仿真分析有限元分析控制系统仿真制造系统仿真分析缸盖仿真铸型缸盖型腔网格模型充型过程温度场温度梯度场有限元分析制造系统仿真铸造过程模拟冲压仿真铸件凝固过程的仿真冲压有限元仿真模拟一汽一汽小红旗小红旗轿车油底壳一次深轿车油底壳一次深拉延模拟与模面优化设计拉延模拟与模面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制造系统仿真一汽一汽小红旗小红旗轿车油底壳一次深轿车油底壳一次深拉延模拟与模面优化设计拉延模拟与模面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制造系统仿真整型件整型件一次拉深件延成功一次拉深件延成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一汽一汽小红旗小红旗轿车油底壳一次深轿车油底壳一次深拉延模拟与模面优化设计拉延模拟与模面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制造系统仿真kmaskmas软件模拟冲压过程的三个

现代化科学

现代化科学

现代化科学科学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也经历了不断的进步与演变。

现代化科学作为当代科学的一部分,更加注重着创新、跨学科融合和实践应用。

本文将从现代化科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现代化科学的定义现代化科学是指符合当代科学发展特点和需求的科学领域,注重创新、跨学科、实践应用的科学体系。

现代化科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科学研究的领先性和实用性,在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同时,也致力于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现代化科学的特点1. 跨学科融合现代化科学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范畴,而是倡导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合作。

跨学科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推动科学知识的整合与创新。

2. 实践应用导向现代化科学强调科学研究的实践应用,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促进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 国际化合作现代化科学具有强烈的国际化特点,科学研究领域已经超越国界的限制,各国科学家之间频繁展开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科学的发展。

现代化科学的影响1. 促进科技创新现代化科学的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带来了许多颠覆性的科技革命。

2. 增强社会发展动力现代化科学的普及与应用使得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更加有效率和可持续,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动力。

3. 拓宽人类认知边界现代化科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不断探索未知空间,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结语现代化科学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其与前沿科技、社会经济密不可分,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重要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现代化科学将继续引领着人类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1、(简答)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构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

现代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现代技术包括实验技术、基本技术、产业技术。

2、(简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高速化、综合化、社会化。

3、(名解)大科学:指在按指数规律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科学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合作的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研究的事业。

(大科学是在社会发展与科学紧密结合下科学社会化的必然产物,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和主要潮流。

)4、(选填)大科学诞生的标志:1942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

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也是大科学的重要标志。

5、(简答)大科学的基本特征:科研的规模巨大,创造性的集体研究,巨额的科研投资,科研设备庞大、复杂,社会化高效的科研组织管理。

6、(简)高技术的基本特征:高智力、高渗透、高投入、高风险、高竞争、高效益、高战略。

7、(简答)高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信息过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新材料技术(超导材料、高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陶瓷材料、非晶态材料、智能材料)、新能源技术(核能技术、太阳能技术、海洋能技术、地热能技术)、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海洋技术(是指人类对于海洋及其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所进行的研究和开发活动,包括海洋勘探、海洋采矿、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水淡化、水下工程和海洋空间利用。

如日本的海上机场、海上城市等。

)、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及地球以外其它天体的综合性技术。

广泛运用于军事、气象、通讯、导航、遥感等)。

8、(名解)高技术:指把生产过程和产品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所形成的产业,它是一种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资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辐射效果的新型产业。

9、(简答)高技术的主要特征a、投入比例相对于传统产业要高得多,这是高技术产业获得其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b、技术密集度很高,这是保证高技术产业获得其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c、技术创新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d、市场国际化程度很高。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专接本复习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专接本复习

第一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作用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等)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起着指导作用。

2.技术科学在基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某类技术的特殊规律,并解决工程技术中普遍性问题的科学。

3.工程科学具体研究把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

4.实验技术为了科学认识而探索自然客体所采用的技术,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的基础。

包括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

5.基本技术既可以为实验技术提供仪器、设备来推动其发展,又可以通过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来推动产业技术的进步。

按照人工自然过程的四种基本形式,基本技术可分为四类: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

6.产业技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技术组成。

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

基本技术的开发必然会促进产业技术的巨大发展。

7.大科学(对比小科学P21)是相对于小科学而言的,是指在按指数规律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科学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合作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研究的事业。

诞生标志:1942年美国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

8.高技术指那些与基础科学理论的前沿紧密相连,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技术群。

标志事件:1942年12月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运行。

9.高技术产业指把产生过程和产品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所形成的产业。

是一项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资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辐射效果的新型产业。

10.可持续发展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危害”,即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扩大对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理(简答、填空、判断等)1.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要点:参考图1-1叙述即可。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2]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2]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绪论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科学技术的含义1、科学: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知识倾向,一个是活动倾向。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事业。

包括四层含义:一、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二、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三、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推进知识的活动。

四、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

2、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

狄德罗的技术构成的四个要素:目的性、规则性、“工具”性、“体系”性。

两个属性:一、它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知识、经验和技术同一定的物质手段相结合的系统体现.二、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它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因此也可以说,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实际上不过是技术的不同表现形态而已。

3、科学与技术的差别:一、任务和形态不同。

二、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

三、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

联系:一、根本目标的一致性。

二、科学和技术互为前提。

三、互相渗透。

第二节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研究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基本目标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

它分:纯基础研究、定向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

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

开发研究:是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现有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以及生产产品或工程任务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

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2、科学的分类:基础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技术科学(是研究如何将基础科学中的理论用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工程科学(是研究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与方法,为改造世界提供手段的科学)。

3、技术的分类:实验技术(分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分广义机械技术、广义物理技术、广义化工技术、广义生物技术)、产业技术。

2014自辩与中特答案

2014自辩与中特答案

复习范围:重点复习每章后面的复习思考题,以及十八大报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考试题型: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系统自然观: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成都师范学院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成都师范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可以理解为()。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D:自己做好了,要教育学生,不教学生自然不会学好答案:A2.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结构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整体发育性;第二,();第三,自相关性。

()A:整体发展性;B:外对应性C:.内对应性D:自我发展性答案:C3.下列主要属于科学范畴的是()。

()A:家族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B:电脑的维修C:5G网络的建立D:小说的创作答案:A4.下列属于技术范畴的是()。

()A:拉瓦锡发现空气中有氧气B:发现万有引力C:电视的诞生D:基因的发现答案:C5.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突出标志。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A:相对论B:基因理论C:量子力学D:系统理论答案:ABCD2.19世纪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A:放射性的发现B:电子的发现C:X射线的发现D:质子的发现答案:ABC3.下列哪些不属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支柱的是()。

()A:相对论和量子力学B:热力学和相对论C:原子论和分子论D: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答案:BCD4.以下哪位科学及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

()A:达尔文B:鲁道夫·克劳修斯C:开尔文D:瓦尔特·能斯特答案:D5.爱因斯坦于1906年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论文,宣告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以下哪一项不是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

()A:化学热力学B:化学动力学C:物质结构D:材料化学答案:D2.以下哪一种元素是人体不需要的微量元素?()A:锌B:钙C:铬D:铁答案:C3.以下哪些学科是属于理、工学科范畴?()A:新闻学B:化学C:食品质量与安全D:物理学答案:A4.什么是绿色化学?()A: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B: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C:绿色化学诠释为环境友好化学,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D: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答案:ABCD5.周期律的发现表明,自然界的元素不是孤立的偶然堆积,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第四讲 科学技术体系结构

第四讲 科学技术体系结构

五、自然型和认识型科学结构
科学结构作为对自然界客观对象内在联系的反映, 其结构形式必然要与该客观对象的结构形式及 其发展演变过程相联系,反映这种关系的即自 然型科学结构。 而且科学结构作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自然界认 识能力及认识程度的反映,它必然与历史上人 类对该学科对象的认识发展次序相关联。反映 这种关系的即认识型科学结构。
相一致。
它也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认识论原则, 只不过这里的逻辑展开不是与自然史,而 是与认识史相统一。
认识型科学结构例证
例如物理学就是这样。
由力学的静力学到动力学,再到分子物理
学和热力学,波动物理与声学,而后进 入电磁学、光学和相对论,最后是原子 物理学与量子力学等。 物理学这样展开的逻辑次序恰好与物理学
(自然)科学
物 理 学 化

生 理 学
由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分类系统是:数学、无 机体物理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有机 体物理学、生理学。
(4)孔德
孔德由简单到复杂具体把物理学分为关于重
力的学说、热力学、声学、光学、电学;
化学被分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生理学
被分为关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及分类的 学说,植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 数学撇开物质的具体内容,最简单,排列在 最前面;社会现象最复杂,因而社会学排
2)物理学、化学阶段
然后进入物理性阶段,出现了具有质 的规定的物体,产生了整个无机 自然界 因而有了研究热、电、光、磁的物理

和研究化学过程的化学。
3)地质学等
最后是有机性阶段,产生了有机生命,
与之相应的有地质学、植物学和动物学。 在动物有机体的最高阶段产生了人,绝
对精神由主观精神 ( 个人意识 ) 发展到
树状结构是用树的空间结构来说明科学技术体系的

第01章 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

第01章  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

公认比较系统全面的是“狄德罗 ”论
18 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对技术的内涵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在其主编的《百科 全书》中技术的定义为:
技术是为某一目的而共同协作组成 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同时明确指出了技术的四个构成要素:
即技术的四个属性
1. 目的性:凡技术都是为某一特定目而产生的。即社会 属性:受到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教育等各种社 会条件的制约 规则性,技术的主要表现是规则和技能; 工具性:技术的实现离不开设备和条件;包含硬件 (实体、工具等)和软件(工艺、规则等)两套系统。 体系性:完整的技术与科学一样是成套的知识系统。
科学的分类
基础科学
现代科学
技术科学
工程科学
1、基础科学 研究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各种基本运动形态、运动规律
基础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质学 力学 生物学
化学
物 理 学 物质结构 相互作用 运动规律 热学和分子物理学 波动学和声学 光学 电磁学 原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
2、技术科学
研究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中的共同性规律
技术概念的发展
古代的技术:人的主观技能和技巧。 现代的技术:科学的应用,科学应用于生产过 程的中介。
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
技术被看作是科学的应用,是科学应用于生 产的中介。这样的技术具有两个属性: 第一,技术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 的产物,也就是知识、经验和技术同一定的 物质手段相结合的系统体现。 第二,技术的现实的生产力,渗透于生产力 的各个要素之中。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根本目标一致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 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互为前提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而技术创新和发 展则既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又为科学探 索提供必要的手段和物质基础。现代科学的发 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先进、复杂的技 术手段;现代技术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 上依赖于科学的进步。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10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一、大科学的发展
(三)大科学时代的发展战略★
1.树立大科学观念
2.建立大科学体制
3.实施大科学管理 4.加速大科学流通
5.培养大科学文化
6.实施大科学教育 7.营造大科学环境
11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二、高技术的崛起
(一)高技术的内涵★
1942年12月2日,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运行,标志着高技术的产生。 高技术与基础科学理论紧密相连,以最新科学成就作为技术理论的基础; 它与产品、企业、产业紧密相连,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创造 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量子力学的应用和影响★
(一)打开了微观世界认识的新领域 (二)推动了人类自然观的革命 (三)量子力学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8
第三节 基本粒子理论
一、物质结构与物质相互作用
(一)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的发现
1.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的研究方法 通常根据实验证据,运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未知的粒子性质和物质结构提 出猜测性假说,根据假说设计可操作的实验进行验证。 2.原子的结构★ 电子(-)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1.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 3.应用于现代战争
4.引发法律和社会伦理问题
17
第四节 高科技与现代社会
二、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可以促进社会进步,避免高科技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保证高科技的健康发 展。
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3.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
(三)高技术的社会发展
13
第二讲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论现代科学的分类体系

论现代科学的分类体系

论现代科学的分类体系一百多年以来,科学哲学一直在探讨“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但是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达成共识。

不同的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科学,并根据它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特征对科学的本质进行了定义。

但是,科学的诞生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绝对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现代科学产生之后,在思想界出现了对教会的批判。

现代科学的产生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文化思维在西方的出现。

现代科学是西方在17世纪之后,由笛卡儿奠基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所以,现代科学是西方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里,现代科学已经有十分清楚的定义。

只有那些被世界学术界接受,并且可以在世界学术界认可的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工作才属于科学的范畴。

在现代以来,科学和技术融合得越来越紧密,已经很难将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分开,而且将两者融合为科学技术。

科学的体系结构问题历来是科学家、哲学家特别重视和感兴趣的课题,对科学的体系结构的研究也没有停止过。

不同时代的科学体系乃是科学技术知识长期进化而形成的有机的结构整体。

这种体系结构的形成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对其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程度的反映, 也是科学技术内在逻辑的体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趋势,给科学分类带来很多新问题、新情况,科学技术的体系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第一、自然科学由单一的基础科学层次发展到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科学三个层次,科学技术的层次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由于技术上拥有强大的手段,自然科学像渺观、微观、胀观各个领域全方位发展,深入到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和规律的揭示,在学科门类上发展得更为齐全。

同时,生产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单一靠自然科学理论成果直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已显得不够。

从而使得科学技术层次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二、科学技术由单一的自然科学部门发展成为众多的科学技术部门,科学技术的部门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三、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学技术的整体化日益明显。

科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的基本特性科学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跟无限缩小,在无限放大跟缩小的过程中找到接近100%的完美理论、得出价值、做出贡献。

看看你现在的生活、看看航母、看看互联网等等这些科学的意义平凡于人类的生活当中。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科学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科学是由人类感知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抽象、总结形成家教个性论说,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宗教共性论说,再通过设置实验环境、证明宗教论说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个性结论,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共性结论,进而形成有因果系统的有实验共性结论的可重复验证的学问,这就是科学。

科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可重复性;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

一、对于科学的认识1、感性认识:源于实践;2、理性认识:源于实践中对于感性认识的升华;3、非感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实践中始终存在的思维的混沌认识;4、用实践的观点、立场、方法、方式,去认识世界和宇宙,使人类的思想结晶和技术手段逐渐的走向科学,并且,建立起科学的发展史。

5、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科学浓缩。

二、知识的分类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三、科学这一词汇的来源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

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香港创业学院院长张世平:即分类的“知识”、“学问”〕。

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

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

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

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

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研究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的内涵、发展历程、主要特点、意义与价值以及如何构建这一科学体系,以期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的内涵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是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布局等问题。

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三、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的发展历程1.初步形成阶段: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全面深化改革,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为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志着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3.深化完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特点1.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力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4.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5.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五、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的意义与价值1.理论创新: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ppt课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8
第二节 大科学与高技术
一、大科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由“小科学”变成“大科学”。 (一)大科学的诞生
1.大科学概念的由来 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1961年提出。 小科学的概念定义、大科学的概念定义★(P21) 2.大科学形成的原因 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和各种社会条件的作用 3.标志性事件★ 1登9月42计年划美;国当实代施,研人制类的基“因曼组哈计顿划工最。新程版”整理是p大pt 科学诞生的标志;60年代,阿9波罗
最新版整理ppt
28
第三节 基本粒子理论
最新版整理ppt
11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二、高技术的崛起
(一)高技术的内涵★
1942年12月2日,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运行,标志着高技术的产生。 高技术与基础科学理论紧密相连,以最新科学成就作为技术理论的基础; 它与产品、企业、产业紧密相连,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创造 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高技术的基本特征★(“七高”)
(二)观察实验否认绝对坐标系存在
伽利略变换以绝对时空观的存在为前提。19世纪末人们认为绝对时空是相对于 “以太”介质静止的时空,但一系列实验证明绝对静止的空间是不存在的,从 而引发“以太”危机★ 。代表实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三)相对性思想的酝酿
最新版整理ppt
21
第一节 相对论
二、运动的相对性和狭义相对性原理
最新版整理ppt
5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二)现代技术的结构
• 目前无公认分类,一般分为三大类: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 1.实验技术:是基础,分为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技术四种类型 2.基本技术:为实验技术提供设备,推动产业技术,也分为四类,广义机械技 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 3.产业技术:分类之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生成依据、内容构成及创新特质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生成依据、内容构成及创新特质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生成依据、内容构成及创新特质作者:耿茂城来源:《理论导刊》2024年第04期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问题的系统阐释为理论依据,结合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现代化的历程及新时代以来党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统筹把握,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围绕“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构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和本质要求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

该体系体现了党的奋斗目标与根本宗旨有机统一、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潮流有机统一、遵循普遍规律与把握具体实际有机统一、发展自身与造福世界有机统一等创新特质。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现代文明;理论创新中图分类号:D616;F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4)04-0048-07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1]22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他进一步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2]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成果,其理论体系有科学的生成依据,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展现出鲜活的创新特質。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生成依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问题的相关论述为理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现代化的历程为历史依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治国智慧为文化资源,以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为现实条件,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问题的相关理论从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现代化始于西方国家。

现代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现代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现代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现代科学理论是指基于实证观察、实验验证和逻辑推理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科学家们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解释和理解。

现代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可证伪性、理论发展和科学方法。

实证主义是现代科学理论的基石之一,它要求科学理论必须以经验观察和实验为依据,而非基于主观假设或信仰。

在实证主义观点下,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应该由实际观察结果和可验证的实验来验证。

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对实际现象和实验数据的观察和验证,科学理论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经验主义是另一个现代科学理论的关键概念,它强调知识来源于感官经验和观察。

经验主义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我们的感官来获取的,科学理论的形成也必须以实证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根据经验主义的观点,只有通过与实际经验相一致的理论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真理。

可证伪性是现代科学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科学理论只有在能够被实验证伪的前提下才具备科学性。

也就是说,科学理论应该具有一定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而非仅仅是一种主观的假设或信仰。

当一个理论通过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得到验证时,它就具有了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而如果理论无法通过实验验证,或者与观察数据相悖,则需要进行修正或甚至被抛弃。

除了以上基本概念之外,理论发展是现代科学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完善的过程。

通过对实际观察和实验数据的不断积累和理论构建,科学家们对自然规律和现象的认识和解释不断发展,理论也随之演化和完善。

理论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的过程,不断推动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科学方法是现代科学理论的实践指导。

科学方法是一种严谨而系统的研究方法,它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推论。

科学方法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可重复性和系统性。

通过科学方法,科学家们能够建立起基于实证观察和实验验证的科学理论,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可证伪性、理论发展和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技观和科技与社会论讲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技观和科技与社会论讲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社会论部分)主讲:马佰莲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E-mail:mabl1209@第二讲科学技术观一、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二、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一、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科学的本质及特征(1)科学的本义“科学”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知”。

现代“科学”一词译自英文“science”,指自然科学。

由于科学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不是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也许一个严格的定义反而会使“科学”的内涵丧失许多。

尽管科学难以定义,我们仍然可以从不同维度考量科学及其特性。

科学的本质(2)科学的多种界说1)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形成的一种方法系统和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活动科学活动的主体是科学家,有竞争,也有协作或合作,结成科学共同体。

3)科学是一种生产力马克思:科学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生产;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4)科学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5)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作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小科学,大科学;学院科学,后学院科学6)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

(4)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1)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具有经验的可证实性,原则上不能为经验证实的东西是非科学的。

证伪主义(波普、拉卡托斯)提出,证实与证伪在逻辑上是不对等的,凡是可证伪、并能及时纠错的理论体系才是科学的。

历史主义以库恩为代表范式的选择评价无客观标准,只是心理学上的“格式塔转换”。

2)非科学与伪科学非科学非科学是指那些停留在经验层次,或不能覆盖全部经验现象却又以科学面目出现的理论或事实陈述。

如,勾股定理是科学,但勾三股四玄五是经验陈述,没有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因而是非科学。

非科学本身也是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特征与结构作者:邬焜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02期摘要:现代科学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网络系统,呈现出一般系统所具有的相应特征,即整体系统性、层次结构性、普遍相互作用性。

总体哲学、领域哲学、门类科学、分支科学、工程技术学构成了现代科学的层次结构,另外,还有作为工具性学科的数学,以及众多的交叉、边缘、综合、横断与全向性学科。

目前分立的哲学体系和科学体系是内在镶嵌在一起的,在同一研究领域中,既有哲学的门类和分支学科,也有科学的门类和分支学科,由此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哲学与科学的内在融合的统一性关系,而且也可以看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融合的统一性关系。

关键词:科学体系;总体哲学;领域哲学;门类科学中图分类号:G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4)02-0118-07一、问题的提出哲学是人类追求普遍理性的活动,而人类哲学所追求的普遍理性又是分有层次的。

在人类科学理性的思维之中,哲学无处不在。

无论针对什么对象,考察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从该对象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和根据、普遍的特征和属性、终极的前提和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去进行思考和研究,这样的一种研究方式便具有超越具体感性和超越直接实证研究方式而追寻普遍理性的哲学研究的性质。

然而,我们知道,科学界有一个通常的看法:与世界整体相关的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领域,而对于世界整体中的可分割部分,以及个别事物和对象的研究则属于科学研究的领域,并且,科学和哲学研究的对象和领域又是截然分割的。

这样的一种从研究对象的规模和范围的大小来区分哲学与科学的做法已成为一种划分学科性质和层次的标准方式。

但是,这样的一种划分学科性质和层次的标准方式并不是无可挑剔的。

因为,哲学和科学的区别并不简单体现于研究对象的规模、范围和层次,二者区别的本质更在于研究的视角和对对象进行解释的方式和方法。

哲学既可以对整体世界做出统一性的解释,也可以对个别事物和现象进行哲学意义和层次上的考察。

另外,还有一个更为本质的方面,这就是,哲学和科学真的是截然分立的吗?离了科学的具体感性和实证材料的支撑,哲学的思辨真的可以自给自足,可以达到绝对自由的程度吗?而在另一方面,科学真的仅仅凭借它的具体感性的实证材料,而不需要任何思辨的概括和推论便可以建立科学的概念、定理、体系的大厦吗?要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这就有必要切切实实地讨论一下人类的具体感性和普遍理性的关系、哲学和科学的关系。

二、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特征哲学和科学都是把相应的世界、世界领域或事物作为其对象进行研究的人类理性创造的学问。

对象世界就是进入人类认识领域的世界。

人类认识的对象世界的具体状态及其广度和深度随着人们的认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而不断变化。

依据当代复杂信息系统科学所提供的科学原则,任何一个研究对象都只有在相应的整体系统网络的关系中才能得到较为明晰的规定。

要考察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就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和哲学整体相关的系统网络。

根据我们的看法,哲学需要有科学作为其基础,而科学又不能脱离哲学,所以,哲学和科学二者是内在融合地统一在一起的。

因此,我们便可以从广义科学的角度把科学和哲学统一在一个现代科学体系的整体系统网络之中。

科学作为对对象世界进行认识、反映和建构的体系,与它所认识、反映和建构的对象世界总是具有同构性关系。

对象世界是进入人类认识领域的世界。

在不同的历史认识水平上,科学体系对其认识、反映和建构的对象世界所具有的同构性关系的具体形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认识的对象世界的具体模式,同时也昭示着人类的科学认识水平,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不断进化的脉络和线索。

现代科学体系的结构模式具体体现了现代复杂信息系统科学所提供的科学范式的一般原则,这就是万物皆系统。

所有系统都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并具有通过内外物质(包括质量和能量)流、信息流所结成的网络而普遍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

现代科学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网络系统,也必然呈现出一般系统所具有的相应特征,即整体系统性、层次结构性、普遍相互作用性。

现代科学体系是人类近代科学按照研究领域和范围的规模和层次通过分门别类的学科分化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由于是一种分化式的发展,所以,学科和学科之间的门户壁垒是比较森严的。

但是从20世纪中叶起,随着第三次科学革命的兴起,一批带有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横断性和全向性的学科不断涌现出来,这一发展趋势使原有的比较森严的学科壁垒有所打破,而这样一些新兴学科的涌现使那种简单按照研究领域和范围的规模和层次划分学科的传统方式有所改变,因为这些新兴学科通常是按照研究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涉及事物的整体性关系和性质来确定其研究的对象,而并不是简单地按照领域和范围的规模和层次来确定其研究对象。

理论探讨邬焜:析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特征与结构三、现代科学的宏观体系结构图1简单而形象地标明了现代科学的宏观体系结构:图示下面对“图1”中涉及的学科予以简释。

(一)总体哲学总体哲学是哲学的基础理论部分,通常也被称为“第一哲学”或“元哲学”。

哲学的基础理论是哲学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依据。

不同性质的哲学、不同的哲学流派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哲学的基础理论不同。

哲学的基础理论又包含多个方面,通常最一般的方面有:本体论(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方法论等。

显然,这诸多方面又分有层次。

本体论是研究世界的本原和本性的哲学学科,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研究“存在的存在”的第一哲学,或说是研究适合于所有事物存在的具有终极普遍性品格的公理、定律、原因的科学。

显然,本体论是哲学的基础理论的最高层次的方面,或说是其核心部分,而这其中的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对此问题的具体回答方式则又构成了核心中的核心。

这个核心中的核心可以被看作是哲学的元理论部分。

哲学本体论的具体问题的设定,相关范畴、原理、观点和理论的提出,以及相应体系和结构的建构皆根植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回答方式。

而哲学本体论的学说,又构成了哲学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方法论等方面研究的理论基础。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哲学基础理论诸部分之间的统一性关系。

一般而论,某一流派的哲学理论是否已经建立,是否能够自立于哲学之林就看其是否已经建立了自身的基础理论部分,尤其是要看其是否已经拥有了自身独特的哲学本体论学说,而这个哲学本体论学说的核心又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解读方式。

(二)领域哲学:自然哲学、社会哲学和精神哲学通常,人们总是把整体世界的存在领域从总括的意义上区分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三大基本领域。

与这三大领域相对应,将其中某一领域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并揭示该领域的整体性质及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便形成了三大并列的哲学学科:自然哲学、社会哲学和精神哲学。

因为这三个哲学学科分别以世界三大基本领域中的某一个领域为其研究对象,所以它们比较起以世界整体性的存在为研究对象的总体哲学(哲学基础理论)来说,便只能是总体哲学之下的亚层次(或叫做第二层次)的哲学。

我们有理由把这三个并列的哲学学科称为“领域哲学”。

无论从哲学史还是从当代哲学的现状来看,处于这一亚层次地位的哲学同样是门户众多、学派林立。

一般观点认为,自然哲学、社会哲学和精神哲学的区别在于各自研究和概括的领域不同,自然哲学研究自然界(狭义)中的一般性问题和规律,社会哲学研究人类社会中的一般性问题和规律,精神哲学则研究思维现象的一般性问题和规律。

其实,这种观点是极为肤浅的。

不应当把自然哲学、社会哲学和精神哲学的学科差异仅仅简单机械地看成是某种研究领域的不同,而更应该看成是某种研究角度和方向的不同。

从自然的角度和方向来看,社会和思维决不是外在于自然的领域。

自然哲学对社会和思维的考察是从自然本性的角度和方向上来进行的。

这种考察是要用自然自身的眼光来规定社会和思维的更为普遍的自然属性的方面,而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那些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和细节,自然哲学一般是不予深究的。

这个普遍和特殊的区别,这个考察方向和角度的不同就构成了自然哲学、社会哲学和精神哲学的学科差异。

虽然,社会哲学是研究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的,但是它又必然要考察社会的自然起源,以及属于自然的一般方面。

精神哲学也是这样,它在考察思维现象时也必须要考察它的自然的、社会的起源、属性等等方面。

辩证法的结论只能是这样:自然、社会、思维绝不是相互孤立、外在的领域,三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和方向上全息映射着其它两个领域或方面。

在自然哲学、社会哲学和精神哲学这三大领域哲学之下,又可以去区分出众多的第三层次的哲学,如在自然哲学之下又可以再区分出物理哲学、化学哲学、生物哲学、地质哲学、天文哲学等等;在社会哲学之下又可以区分出经济哲学、法哲学、政治哲学、伦理哲学、管理哲学等等;在精神哲学之下又可以区分出逻辑哲学、认知哲学、人工智能哲学等等。

这个第三层次的哲学我们可以称之为“门类哲学”。

在门类哲学之下还可以再区分出第四、第五或更深层次的哲学,这些哲学我们可以称之为不同层级的“分支哲学”。

另外,有一些哲学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针对的是世界事物的某些特殊的、然而又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和属性,如数学哲学、系统哲学、生态与环境哲学……这样的哲学学科的最一般的内容并不能简单地归结到上述的自然哲学、社会哲学和精神哲学中的任何一方,但是从其研究问题的领域和方式上来看,这些哲学学科的最一般的研究层次也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意义的“领域哲学”,并且在这些哲学学科的“领域哲学”的层次之下,仍然可以再区分出它们各自的门类和分支哲学。

还有一些哲学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针对的是人类科学和实践活动的特殊的大的领域,如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这样的哲学学科的最一般的内容也不能简单的归结到自然哲学、社会哲学和精神哲学中的任何一方,这些哲学学科的最一般的研究层次也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意义的“领域哲学”,并且,在这些哲学学科的“领域哲学”的层次之下,仍然可以再区分出它们各自的门类和分支哲学。

(三)门类科学和分支科学由于科学分化发展造成的壁垒限制,虽然我们已经有了自然哲学、社会哲学和精神哲学这样的学科建构,虽然我们可以明确地区分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这样的三大领域,但是,迄今为止,统一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还并未建立。

所以,在一般狭义(具体)科学的层面上,我们直接面对的并不是统一的科学,而是分门别类的具体学科,而那些统一的领域——整体世界、整体自然界、整体人类社会、整体精神和思维现象——目前还仅只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目前,在狭义(具体)科学的领域,相关的学科是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进行再分割,并由此区分出不同的对象领域,然后分别对这些不同的对象领域的特殊性质和规律进行研究,这就形成了分门别类的具体化的科学学科。

在这些学科中,最为宏观的便是门类科学,而在门类科学之下再行分化出的学科便是分支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