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十个基本特征
简论科学的特性
![简论科学的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a55a30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d.png)
1)客观真理性: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确的科学知识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与客观事实一致。
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坚持物质世界自身来揭示物质世界,不承认任何超越自然、神秘的东西。
2)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本身应当具备原则上能够被事实验证的属性。
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他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3)系统性: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
科学知识理论的功能具有非加和性。
科学以逻辑基本规则规范命题关系,用范畴定义对象的基本属性,并以此(例如公理系统中的公理集合)构成理论的本质或特征信息。
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超越个体的,科学共同体内普遍接受的知识。
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441ff01172ded630a1cb674.png)
4、 数字化催生了新的建模分析方法(Novel Modelling)
离散取代连续
线性代数 矩阵分析
有限元素法
数字取代模拟
建模 分析方法
模糊数学 模糊控制
数值取代解析 模糊取代清晰
概率统计 随机过程
随机取代确定
5、集成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新的技术使用手段
标准化
标准化
输 入 信 息
规范化
集成化 如硬件IC 软件COM组件
2、 建立在比特(BIT)概念上的“数字化”—进入数字化信息时
代
数字通信
数字视频(DVD,VCD,EVD)
数字化 时代
数字音乐(MP3) 数字控制 数字电视 数字化广东
3、建立在仿生和信息技术上的智能化(Intelligized)
仿生智能
神经网络——模仿人脑的神经元信号处理过程 机器视觉——模仿人眼的立体成像和理解 模糊推理——模仿人的思维和推理方式 群智能 ——模仿蚂蚁、鸟、鱼群体的智能行为 遗传算法——模仿生物进化的基因选择、交叉和变异 免疫算法——模仿动物的免疫行为
你从事的研究和工作要融合信息化(数字化)技术; 3、集成观
将一些成熟的知识或技术象集成电路芯片一样,直接拿来 为我所用。 4、标准化思想 开发的产品要标准化、模块化,才有前途
5、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 6、回归自然和环保意识 7、自我完善符合和谐社会的需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谢观赏!
2020/11/5
12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现代科技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1、“三高”(3HS)——高速发展,高度综合,高度细化
三高特征
高速发展 高度综合
高度细化
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6e3c0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3.png)
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引言科学探究是人类认识自然和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等方法,以客观、系统、精确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具有一些基本特征,本文将对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一、客观性科学探究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客观性。
科学研究追求客观真理,不受主观意识和个人偏见的影响。
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要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获取客观可靠的结果。
1. 实验设计的客观性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设计需要具备客观性。
科学家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明确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标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同时,实验应该具备可重复性,即其他科学家可以按照相同的方法和条件重复实验,得到相似或一致的结果。
2. 数据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分析也需要具备客观性。
科学家应该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避免主观的个别观点对数据的解释产生干扰。
只有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二、系统性科学探究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系统性。
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需要建立一个有机的研究体系,将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只有系统地进行科学探究,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 研究问题的系统性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明确研究问题。
科学家在选择研究问题时,需要考虑问题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前沿性等因素,并将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研究问题体系。
2. 实验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设计需要具备系统性。
科学家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实验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实验设计还需要与研究问题相适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数据分析的系统性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分析也需要具备系统性。
科学家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应该考虑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趋势,通过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只有在系统的数据分析基础上,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科学本质特征理解
![科学本质特征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0d44ef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d.png)
科学本质特征理解
1. 系统性:科学是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它由一系列相关的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组成。
科学知识是通过不断积累和修正的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内在的关联性。
2. 实证性:科学是以经验和实验证据为基础的,它要求通过实验和观测来验证假设和理论,以确保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科学的发展依赖于对现象的准确观察和可重复实验的验证。
3. 可验证性:科学理论和观点需要具备可验证性,即能够被实验或观测所验证或推翻。
科学家必须提出明确的假设和预测,并能提供相应的实验证据来支持或反驳这些假设。
4. 可复制性:科学研究的结果需要具备可复制性,即其他科学家通过相同的方法和实验条件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
这种可复制性是科学知识能够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5. 理性推理:科学的本质是进行理性推理和逻辑推断,通过观察和实证数据,科学家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推理和解释。
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要求科学家遵循逻辑规律和科学原则,以确保科学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科学的本质特征是基于实验和观察的系统性知识体系,追求客观性和可验证性,通过理性推理和逻辑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自然现象。
简述科学的特点名词解释
![简述科学的特点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a9856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d.png)
简述科学的特点名词解释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一种方法论和实践活动。
它以理性思维、观察实验和推理证明为基础,通过不断发现、解释和验证客观事物的规律来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
科学的特点包括客观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理性性和进步性。
首先,科学的客观性是指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客观事物。
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力图摆脱主观臆断和个人感受,准确地描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的研究结果应该是公正、无偏见的,不受个人意愿、信仰和偏见的影响。
其次,科学的可验证性是指科学理论和假设应该能够被实证和验证。
科学家通过设计实验、采集数据、进行观察和测量等手段,来验证和证伪他们的理论。
只有在能够充分被实证和验证的情况下,科学思想和理论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
可重复性是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科学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可重复的,即通过提供充分的实验方法和描述,其他科学家应该能够重复这个实验并得到相似的结果。
可重复性的要求能够保证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科学的理性性是指科学是基于理性思维和推理证明的。
科学家通过逻辑推理、分析实验数据和概念建模等手段,来推导和证明科学理论。
科学的推理过程应该是准确、合乎逻辑和可靠的,以确保科学研究能够达到真实可信的结论。
最后,科学的进步性是指科学是不断发展和演进的。
科学家通过不断进行新的实验和研究,提出新的理论和假设,向前推进人类对世界和自然规律的理解。
科学的进步是积累性的,新的发现和理论往往依赖于前人的基础,同时也会为后人提供更深入的研究方向。
总之,科学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理性性和进步性这些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是科学区别于其他知识系统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标志,也是科学能够持续为人类社会和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基础。
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推动技术的发展以改善人类生活,并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
科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7f2cd0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3.png)
科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证性:科学必须基于事实和数据,并且需要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它们的假设和论断。
科学家通过实证数据来证明或反驳他们的理论。
2. 可复制性:科学的实验和观察必须具有可重复性。
这意味着其他科学家应该能够重现一项实验并取得相同的结果,以证明这项研究的有效性。
3. 暂时性:科学的理论和假设是暂时性的,随着新数据的出现和更深入的研究,这些理论可能会被修改或抛弃。
4. 有组织的知识:科学是有组织的知识,基于已有的理论和数据。
这些知识通常按照标准化的方法和术语进行分类和描述。
5. 自我修正性:科学是通过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和偏见来发展进步的。
当理论或假设与新数据或实验结果不符时,科学家必须修正和改进自己的理论。
科学的十个基本特征
![科学的十个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106d76658fafab069dc0225.png)
科学的十个基本特征今天看到了马克义先生在《中国研究》上发表的《什么是机械论科学——关于“管理”争论的最后回答》一文,心里不禁为难起来:本来有些话还想再说一说,但马先生已经宣布休战了,我是说呢,还是不说呢?从此闭口不发一言,实在是心有不甘,但继续说呢,也显得太“好战”了。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记得古人有言:当仁不让于师。
为了自己,为了别人,为了把问题尽量弄明白一些,还是再说一说吧。
首先申明一点:本人并不象马先生文章一开头所指出的那样,仍然坚持十八世纪牛顿(1642_1727)时代的绝对时空观的科学观,恰恰相反,本人要反对的就是这种牛顿时代的科学观。
马先生所主张的机械论科学观,如果本人理解不错的话,实际上正是牛顿时代的科学观。
正因为马先生主张这样一种早过了时的机械论科学观,所以,才将管理学清出科学领域之外。
马先生说,现代科学观基本上不再把“科学”当作一门探索现象之后的“本质”的科学了,也不再把科学当作一门研究“规律”的科学了。
本质和规律同样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把握。
不同的人自然会认为世界有不同的本质有不同的规律,科学对此也无能为力。
但我记得马先生在《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为什么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一文中(见《中国研究》2001年12月号)曾引证西方“science”一词的定义说:科学就是“the study of knowledgewhich depends on testing facts and stating general nutural laws”这里讲得很清楚,科学是有关以测定事实以基础,描述普遍自然规律的知识的研究。
怎么才过了几天,现代科学就不研究“本质”和“规律”了?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这且不论,我们还是看一看所谓机械论科学到底是什么吧。
马先生指出,所谓机械论科学指的就是这种寻找导致事物现象变化的“机制”或“机理”的科学。
这一点,我倒是可以同意的。
但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同事物现象变化的“机制”或“机理”这两种说法,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我以为这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些歧义,但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不严格的情况下,这两种说法完全可以通用。
科学科普知识大全
![科学科普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a2b72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a.png)
科学科普知识大全什么是科学科普科学科普是指通过普及科学知识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理念、发现和应用。
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传播方式,帮助公众了解科学的本质,并与科学家们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科学科普旨在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促进科学教育和科技创新。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是一种运用系统性的方法,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研究来获取知识的过程。
科学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科学研究要求客观的观察和实验,避免主观偏见的干扰。
2.可验证性:科学理论和结论应该是可以经过实验证明的,具备验证性和可重复性。
3.可预测性: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建立预测和解释现象的理论,可以通过理论来预测未来的事件。
4.不断发展:科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新的观察、实验和理论可以不断推动科学的进步。
为什么科普知识重要科学知识具有许多重要价值和作用:1.提高科学素质:科普知识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素养,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2.推动科技创新:科普知识有助于激发公众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3.培养科学精神:科普知识可以培养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科学决策的参考:科普知识为公众提供了基于科学证据的决策参考,有助于公众在面对科技发展和环境变化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科普的形式和渠道科普知识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包括:1.科普讲座:通过专家或科学工作者的讲解,向公众介绍科学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
2.科学展览:利用展览、模型、实验等形式,向公众展示科学的发现和应用。
3.科普图书和期刊:科普图书和期刊是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为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科学的机会。
4.科普电影和纪录片:科普电影和纪录片可以通过视听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5.科学节目和视频:科学节目和视频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形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具有足够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如何进行科学科普科学科普需要具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1. 确定受众群体科普知识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确定传播方式和内容。
科学本质十大特征.
![科学本质十大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d50efde87c24028905fc3bc.png)
科学本质十大特征历史学家同意这样一个估计:很少有孤立的政治事件能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持久的决定性的影响。
然而,如果缺少某几件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人类的历史可能会面目全非。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想给科学下个定义,现在这种努力还在继续。
可是,大家发现每一个定义都不能令人满意。
所以渐渐感觉到世界上很多东西是不能下定义的,往往不下定义比下定义更好。
人们倾向于以另外的方式去理解科学:不直接去定义什么是科学而是说科学应该包含哪些本质特征。
当然,这些罗列出的本质特征在不同的时期退出了这个行列,有的又加进了新的内容,它在不断变化。
我们现在所认定的特征,一定还会变化。
这种难以定义科学的状况,正好说明科学的博大和无限生机。
科学的本质至少可以归纳为十个特征。
第一,科学应该是系统化的,它是对个别对象的一般性、共同性、规律性的描述。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观念来描述世界上的事物,但科学有它自己特定的角度、观念和方法。
第二,科学要对统一性和预测性做解释。
力图对事物做出统一的、数量化的、因果性的解释。
这是科学家的愿望,但很多时候是做不到的。
由于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研究的这些系统并不遵循简单的规律。
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在努力的探索、寻求,而且科学家们相信它是可以被解决的。
第三,科学是极为严谨的,它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实验是许多种文化都有的,但是科学的实验有自己严格的定义,科学的实验是可以重复的,含有区别于其它文化实验的特征。
第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可以令人吃惊的发现,过去的许多知识系统,几千年来基本上都保持不变或者变化很少。
然而,科学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人们不断地用过去的知识创造新的知识。
知识是一种自己补充、自我扩张的知识系统。
科学知识的扩张,遵循着一系列自己的规律。
第五,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的探索是一种带有游戏性的活动。
超越常规的,出乎意料的,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人们进行科学探索的时候,很多重要科学成果的获得,开始并不是出于直接预定的计划和功利目的,而是处于对大自然持久的好奇心。
科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7a78b60783e0912a2162a97.png)
科学的基本特征yichao科学一词的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科学也是一种方法,达尔文曾经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可见科学有别于事实,科学来源于事实而高于事实。
科学的第一个特征是可证伪性。
科学的可证伪性即科学可以用严格的客观证据以科学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理论正确或错误。
科学之所以让这么多人着迷或者另外一些人为其付出一生,这点不能小觑。
科学是通过观察假设总结验证的反复过程才得出的关于事物的规律或者说本质,往往不会一蹴而就。
首科学的可证伪性也要求科学是客观的,是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其对错的。
比如说马克思的唯物历史主义,可能很多人描述历史的事实,但是不是很多人能够说出历史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而唯物历史主义却是根据这些事实总结出来的规律,这个规律有争议,那么就拿事实来证明,如果错就错,正确就正确,科学通过这种可证伪性可以不断的进步。
也可以说科学更接近于真理,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定的科学是有范畴的,我们在寻找探索这个一定范畴中的真理。
同时可证伪性也是区别科学与其他宗教之类的明显标志。
中国的八字流传了这么多年,那么其究竟是否是科学呢,如果单从有效性来看,部分还是有效的,最起码部分人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其不能证明,你不能证明八字是对还是错,同时单从这个论点的来源,其方法就是玄学,不是使用的科学方法,那么其得出来的必然不是科学。
科学的第二个特征是可重复验证。
科学的可重复验证性即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空间由不同的主体用科学的方法可以重复自己的理论。
这个在自然科学方面来的更真实,最起码对于那些实验性科学,均要求具有可重复性,譬如我们平时做的一个实验,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仪器由不同的人操作可以得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相同,这个实验才是科学的。
科学的特征
![科学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4638152a98271fe910ef9a1.png)
科学的特征一、一元性。
万物运动都有自然的规律性 ,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把自然的物质运动规律说是天意的话 , 那么只有一个天 , 没有第二个天。
不应把一元论看做是一种说教或者教条 , 它是经过人类长期历史实践得出来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规律。
二、诚实性 , 也可以叫严格性。
对科学的认识 , 其核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孔子有句名言,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是知也” , 这才是科学上的“知” , 是真知。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 , 不以不知以为知 , 把真知和不知以为知摆在一起看 , 是知识是否科学性的一个分界线。
三、 , 正确的科学路线 , 即严谨性认识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中间向两头扩展的 , 这是一个理性的认识过程 , 也是科学的核心所在。
但是 , 理性认识要经过考验、论证来确立 , 科学不承认没有事实依据的先验论。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常用的方法包括 :通过实验室试验论证或模拟试验直接论证 ; 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各种因素的观察和分析 ; 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 , 取得旁证。
另外 , 初料不及的异常现象常常是发现新事物、新规律的源泉。
五、 , 同一性 , 也可以叫严密性不同的学科在理论问题的提出上各有特点 , 而在相邻和交叉学科中 , 必然出现理论上的相互覆盖和相辅相成 , 决不应出现互相矛盾的地方 ,各种学术派别的形成往往会出现这类问题。
六、科学进步的辩证关系一是生物进化赋予的思维本能使人类具有求知欲和竞争生存的能力 , 人类会说话、能互通信息、繁殖 , 这是适者生存所赋予的环境支持 ; 二是规律的确定是经过长期质疑和反面论证的 ; 三是假想是创新的前奏和理性认识的先驱 , 是从不知到知的必经过程 , 因而是科学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四是量化是强化定律的可信性和确定性的基础 , 对一件事物的认识从定性走上定量 , 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 五是科学的知识是有继承性的、逐步丰富的和可以积累的 , 它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项主要资源。
2010-4科技观《科学的含义、特征》(新)(94页)
![2010-4科技观《科学的含义、特征》(新)(94页)](https://img.taocdn.com/s3/m/f41a619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6.png)
20104科技观《科学的含义、特征》(新)(94页)科学,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享受着科学带来的便利。
但是,你真的了解科学的含义和特征吗?在2010年4月的科技观中,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科学的含义和特征。
科学,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它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
科学的含义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解释,更是一种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科学的特征包括:客观性、可重复性、可证伪性、可预测性和普遍性。
客观性是科学的基础,它要求科学的研究必须基于客观事实,不能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可重复性是科学的保证,它要求科学实验的结果可以被其他研究者重复验证。
可证伪性是科学的进步,它要求科学理论必须能够被实验证明是错误的,这样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
可预测性是科学的应用,它要求科学理论能够预测未来的自然现象。
普遍性是科学的推广,它要求科学理论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
科学的含义和特征,是我们理解科学的基础。
只有了解了科学的含义和特征,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推动科技的发展,改善我们的生活。
科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体系,其核心在于对自然界的深入理解和探索。
在2010年4月的科技观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科学的含义和特征,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鼓励我们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实验和观察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科学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能够不断地挑战现有的知识,不断地推动科学的进步。
科学的特征,如客观性、可重复性、可证伪性、可预测性和普遍性,都是科学思维方式的体现。
客观性要求我们基于事实进行科学研究,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
可重复性保证科学实验的结果可以被其他研究者验证,确保科学研究的可靠性。
可证伪性鼓励我们提出新的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可预测性让我们能够根据科学理论预测未来的自然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辩证法作业:科学的基本特征
![自然辩证法作业:科学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8b6e6ec551810a6f52486ba.png)
科学的基本特征在解析科学的基本特征这一命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清楚什么是科学。
通过维基百科我们初步了解了科学的定义,就是“科学就是对一定条件下一切物质本质组成变化规律的研究和总结。
”科学的基本特征是“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宋朝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
”而科,单独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因此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的时候,在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
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
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
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
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科学,应该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科学就是知识。
二、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三、科学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对自然、科学幻想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
介绍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实验方法
![介绍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实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f562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e.png)
介绍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实验方法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实验方法科学是一门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研究自然现象和探索人类世界的方法。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科,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实验方法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实验方法,帮助读者对科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科学的基本知识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科学的定义、科学的特点和科学的分类等。
1. 科学的定义科学是一种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研究自然现象和解释宇宙法则的方法。
科学的目的是获取对自然界的客观认识和理解。
2. 科学的特点科学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数据,并通过推理和逻辑分析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
3. 科学的分类科学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现象和行为,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二、科学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假设并获取数据。
1. 提出问题科学实验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明确、可观测和可测量的。
2. 设立假设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家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观察提出一个假设,假设应该是可以被验证的。
3. 设计实验科学实验方法的核心是设计实验。
科学家需要设计一个能够验证假设的实验,包括实验的步骤、材料和数据收集等。
4. 进行实验在设计好实验后,科学家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5. 数据分析和推理科学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的分析和推理来验证或修正之前的假设,从而获得对现象的新认识。
6.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推理,科学家得出结论,对问题进行解释或做出预测。
三、科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安全第一科学实验中,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
在进行实验前,要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简述科学的特征
![简述科学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cdfca6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3.png)
简述科学的特征嘿,咱今儿个就来说说科学的那些个特征哈!科学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无数未知世界的大门。
它可不是什么死板的东西,而是充满了活力和变化呢!你瞧,科学特别讲究实证。
啥意思呢?就是得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行的。
这就好比咱找东西,不能光凭感觉猜,得真真切切地看到、摸到才行。
科学家们为了找到证据,那可是费了老劲了,又是做实验,又是观察的,可认真啦!这不就像咱为了吃顿好吃的,到处找美食店一样嘛,得下功夫!还有啊,科学具有可重复性。
也就是说,别人按照同样的方法做,也能得到一样的结果。
这多靠谱呀!要是一个人说一个样,那不乱套啦?就好比咱做一道菜,要是每次做出来味道都不一样,那还能叫拿手菜吗?科学就是要这样稳稳当当的。
科学还特别追求创新呢!总是在不断地探索新的领域,发现新的东西。
这就像咱平时过日子,总不能一直老一套吧,也得时不时来点新花样,让生活更有意思。
科学家们就是那群敢于尝试新事物的人,他们的脑子里总是有各种各样新奇的想法,然后努力去实现它们。
科学也是非常严谨的哟!一点点小错误都可能导致大问题。
就像盖房子,要是哪块砖没放好,说不定房子就不稳了。
科学家们对待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结论都特别小心,反复验证,生怕出了差错。
而且呀,科学是没有尽头的。
永远都有新的问题等着去解决,新的奥秘等着去揭开。
这多让人兴奋呀!就好像我们的人生,永远都有新的目标等着我们去追求,永远都有新的风景等着我们去发现。
你说科学是不是特别神奇?它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咱可得好好感谢那些搞科学的人呀,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精彩!所以呀,科学真的是太重要啦!咱可得好好爱护它,支持它,让它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改变!。
简述科学的特点名词解释
![简述科学的特点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e7859e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0.png)
简述科学的特点名词解释
科学是一种探索真理的方法,它结合了系统性、客观性、科学性以及可复制性这些特点。
系统性指的是科学理论是以科学观察、实验等为基础而系统性构建的,并且有其观念体系,结构完整,可以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研究。
客观性是指科学理论的内容没有个人偏见,是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具有可靠性、可操作性。
科学性在于科学理论不断去证明实践,经过观察、实验、试验等,形成有理论性、有应用层面的科学理论。
可复制性是指科学理论可以被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重复性,更能够被持续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科学的这些特点体现了它所具有的哲学属性。
科学正是以客观真理为基础的原则来指导人们行为的法则,它是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和思索,它的目的就是去发现自然中科学归纳法和物质客观存在的真理,从而将其与人类活动有机联系起来。
科学也给了以追求追求绝对真理、抓住不断发生变化的客观事物的灵活性,以及责任及行动的指导。
最重要的是,科学的特点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并给了探索自然界的新方法,这是人们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屏障。
它使我们能够更透彻地分析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以及客观实际,把理论变为实践,以便为实际生活服务。
总之,科学以其独特的特征和优越的作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它让我们更系统、更深入地去得到客观真理,并付诸实践,以指导我们的行为,改善世界,做出更好的社会贡献。
漫谈科学的特征
![漫谈科学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5ba73e9856a561252d36f9b.png)
漫谈科学的特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王大珩简介:江苏吴县人,1915年生。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8年赴英留学,1948年回国。
光学专家、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科学的特征具有如下表现形式:第一个特征叫一元性。
万物运动都有自然的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把自然的物质运动规律说是天意的话,那么只有一个天,没有第二个天。
不应把一元论看做是一种说教或者教条,它是经过人类长期历史实践得出来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规律。
第二个特征,我管它叫诚实性,也可以叫严格性。
对科学的认识,其核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孔子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才是科学上的“知”,是真知。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不以不知以为知,把真知和不知以为知摆在一起看,是知识是否科学性的一个分界线。
第三,正确的科学路线,即严谨性。
认识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中间向两头扩展的,这是一个理性的认识过程,也是科学的核心所在。
但是,理性认识要经过考验、论证来确立,科学不承认没有事实依据的先验论。
第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现在常用的方法包括:通过实验室试验论证或模拟试验直接论证;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各种因素的观察和分析;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取得旁证。
另外,初料不及的异常现象常常是发现新事物、新规律的源泉。
一次我和一位美国科学家同坐一辆车子,我问他,你的研究工作结果和你原来料想的完全一样,你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他说那是最倒霉的,因为我什么新东西都没有得到。
第五,同一性,也可以叫严密性。
不同的学科在理论问题的提出上各有特点,而在相邻和交叉学科中,必然出现理论上的相互覆盖和相辅相成,决不应出现互相矛盾的地方,各种学术派别的形成往往会出现这类问题。
学术上的进步表现为理论上的同一和统一,举个例子:中西医各有一套理论说法,而且在实践上都见成效,但终究如何把两种理论统一起来,舍弃当中不确切或应当补充的部分,也是科学进步的一个途径。
科学的典型特征
![科学的典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ec53c0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00.png)
科学的典型特征科学,这个神奇的领域,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里面装满了无数的奥秘和惊喜。
那科学到底有哪些典型特征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呀,是个特别好奇的人。
有一次,我们在公园里看到一只奇怪的昆虫。
小李就像个侦探似的,开始仔细观察它的外形、颜色,甚至还想知道它的生活习性。
这就是科学的第一个典型特征——好奇心。
科学家们就像一个个好奇宝宝,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疑问。
为什么星星会闪烁?为什么植物会向着阳光生长?这种好奇心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科学探索的大门。
要是没有好奇心,科学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你想想看,如果牛顿没有对苹果落地感到好奇,他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吗?这就好比一个探险家,如果他对未知的领域没有一点好奇,那他还会踏上冒险之旅吗?肯定不会啊!科学还特别讲究实证。
我认识一位科学家张教授,他在研究一种新的药物。
他可不会随随便便就说这个药有效。
他要做大量的实验,收集数据。
他的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仪器,他就整天在那里捣鼓。
他要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对动物的作用,甚至还要做人体临床试验。
这就像我们做菜一样,你不能光凭想象就说这个菜好吃,你得做出来尝一尝才行。
科学就是这样,得拿出证据来。
没有实证,科学就成了空中楼阁,完全不可信。
你说你发明了一种能让人飞起来的机器,光靠嘴说可不行,你得让大家看到它真的能让人飞起来啊,不然谁会相信呢?科学还具有创新性。
我的邻居小王是个年轻的科技创业者。
他总是想着怎么做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他说现在的科技发展太快了,不创新就会被淘汰。
科学家们也是这样,他们总是在寻找新的理论,新的方法。
就像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那可是颠覆了人们以前的认知啊。
这就好比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大家都习惯了一种布局,突然有个人说我们可以把家具换个位置,让房间变得更亮堂更舒服。
创新就像是给科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它不断发展进步。
要是科学没有创新,那我们现在可能还在用蜡烛照明,坐着马车出行呢,那多无趣啊!科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系统性。
科学学重点知识解析
![科学学重点知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1c6f3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9.png)
科学学重点知识解析知识点1:科学学的定义科学学是研究科学的起源、方法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是如何推进人类认知的。
知识点2:科学的特征科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可重复性:科学的实验和观察结果应当可以被他人重复验证。
- 客观性:科学应当遵循客观事实,而非主观偏见。
- 统一性:科学力求建立统一的理论体系,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
- 可证伪性:科学理论应当具备可证伪性,即能够通过实验证据进行验证和推翻。
知识点3:科学研究的步骤科学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观察和提出问题:科学研究通常从观察和提出问题开始,以探索未知和解决现有问题。
2. 建立假设:基于观察和已有知识,构建一个假设来解释现象或回答问题。
3.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来测试假设,确保实验过程可重复、控制变量和确保结果可靠。
4. 收集和分析数据:进行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以得出结论。
5.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验证或推翻假设,并得出科学结论。
6. 发布和交流:将研究结果进行发表和交流,以便其他科学家复制和验证。
知识点4:科学的发展与改进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和改进的过程。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提出新的假设、进行实验和观察、以及持续交流和检验,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知识点5:科学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科学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关系。
它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通过对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发展规律的研究,为其他学科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支持。
以上是对科学学重点知识的简要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的十个基本特征今天看到了马克义先生在《中国研究》上发表的《什么是机械论科学——关于“管理”争论的最后回答》一文,心里不禁为难起来:本来有些话还想再说一说,但马先生已经宣布休战了,我是说呢,还是不说呢?从此闭口不发一言,实在是心有不甘,但继续说呢,也显得太“好战”了。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记得古人有言:当仁不让于师。
为了自己,为了别人,为了把问题尽量弄明白一些,还是再说一说吧。
首先申明一点:本人并不象马先生文章一开头所指出的那样,仍然坚持十八世纪牛顿(1642_1727)时代的绝对时空观的科学观,恰恰相反,本人要反对的就是这种牛顿时代的科学观。
马先生所主张的机械论科学观,如果本人理解不错的话,实际上正是牛顿时代的科学观。
正因为马先生主张这样一种早过了时的机械论科学观,所以,才将管理学清出科学领域之外。
马先生说,现代科学观基本上不再把“科学”当作一门探索现象之后的“本质”的科学了,也不再把科学当作一门研究“规律”的科学了。
本质和规律同样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把握。
不同的人自然会认为世界有不同的本质有不同的规律,科学对此也无能为力。
但我记得马先生在《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为什么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一文中(见《中国研究》2001年12月号)曾引证西方“science”一词的定义说:科学就是“the study of knowledgewhich depends on testing facts and stating general nutural laws”这里讲得很清楚,科学是有关以测定事实以基础,描述普遍自然规律的知识的研究。
怎么才过了几天,现代科学就不研究“本质”和“规律”了?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这且不论,我们还是看一看所谓机械论科学到底是什么吧。
马先生指出,所谓机械论科学指的就是这种寻找导致事物现象变化的“机制”或“机理”的科学。
这一点,我倒是可以同意的。
但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同事物现象变化的“机制”或“机理”这两种说法,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我以为这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些歧义,但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不严格的情况下,这两种说法完全可以通用。
我看这个问题就不必要再争了,再争下去可就真的成了马先生所讲的“语词”的争论。
其次,再讲到管理学。
马先生说“本人在两篇文章中的核心问题并不仅仅只是在于管理学是否是科学或是否是机械化科学,而是中国人将毫不相干的东西拼凑成一个‘管理学科’ ”。
我看,这里马先生实在是太机械化了,什么叫将“毫不相干”的东西拼凑成一个“管理学科”?马儿在跑,鸟儿在叫,大海波涛汹涌,天上白云飘飘……这些现象我看也没有什么相干,但它们却都可以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同理,公共行政、企业管理、图书管理、信息管理等当然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但也并不象马先生所讲的那样毫不相干,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还是有的,作为管理学,来研究这种种各具特色的具体管理活动所具有的普遍的共同的规律,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很有必要。
至于目前的管理学理论对此探讨不够,那仅仅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而不能成为否定管理学所应有的科学地位的理由。
还拿马先生一再引证的“management”一词来说,其基本含义按马先生的解释即“想办法对付”,如果说企业领导人是这样的话,那么政府官员就不“想办法对付”了吗?图书管理不需要“想办法对付”吗,“信息管理”不需要“想办法对付”吗?当然由于具体管理对象的不同,这几个“想办法对付”具体做起来肯定是千差万别的,但无论具体差别多大,共同点总是存在的,这就是它们都是“管理”,因而也都会遇到一些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这就是管理学之所以成为科学的基础所在。
马先生又说,要把管理学变成一门机械论科学,永远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这可谓无的放矢了。
本人一再申明,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再死抱着以往那种机械论科学观不放,而应适应历史的发展,与时俱进。
只是为了反驳马先生对管理学理论的责难,本人才讲即使按照所谓机械论科学观念的标准,管理学也可以成为一门科学。
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说法。
马先生还说,试图为管理下一个普遍的定义,然后再通过这个定义“演绎”出无数的管理学规律,再把这些东西披上科学的外衣,并用这个披上了科学的外衣的管理学却“教育”学生,无异于误人子弟。
我看这是唬人的,把学术问题暗中转换成了社会道德责任问题。
首先我想申明一点,科学的基本标准是事实,它要回答的是“是不是”的问题,而不是象道德那样,以人的利益为标准,来回答“善不善”的问题。
马先生用“误人子弟”这顶大帽子吓人,是吓不倒的。
其次,科学不是迷信,任何科学都不能保证绝对正确无误,也就是都有可能“误人子弟”。
这就好象医生给人看病,总有一些疑难杂症,一时无法治愈,甚至反倒把人治死。
但尽管如此,医学仍然屹立于科学之林,并不断向前发展。
好了,争论到此为止吧。
感谢马先生的文章,促使我思考了不少问题。
下面,我想把我对科学的理解从正面系统地概述一下,供读者参考:笔者认为,科学是对一定的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探索。
具体含义:第一,科学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这里“事实”包括实验事实和观察事实。
所谓实验事实,即在某种人为设定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所取得的事实材料;所谓观察事实,即通过观察客观对象的实际变化过程所获得的事实记录材料。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由于其所研究的对象比较简单,过程比较确定,可逆性、可重复性强,因而更多地依赖实验事实,而社会科学由于所研究的对象极其庞大复杂,变化过程反复无常,具有不可逆性,因而更多地依赖观察事实。
不过,这种区分也不是绝对的,一些自然科学,如天文学,就是主要通过观测记录天体的运动变化资料来进行研究的,而一些社会科学,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开展某些实验。
如管理学中有名的“霍桑试验”。
第二,科学具有抽象性和深刻性。
科学绝不满足于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外在的现象描述,而是要进一步探讨现象背后所隐藏着的本质和规律。
如“水往低处流”,这只是一种现象的描述,这种描述至多只是为真正的科学研究奠定一个基础,还不能叫科学,只有当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这一定律来解释“水往低处流”等等自然现象的时候,才算真正进入了科学的大门。
再如,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理论,尽管使用了许多图表和精确的数学工具,但实际上仍然只是对供求现象的描述,笔者认为,实际上它还不能称得上是科学。
相比之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尽管目前许多人指出其存在种种缺陷,但这一理论却是在努力探索价格决定背后的规律,仍可以称得上是科学,即使错误,也只是科学的错误。
第三,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所谓本质,就是一事物所具有的那种将该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在该事物所具有的众多属性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决定和制约该事物的其它属性、同该事物相始终共命运的那一种属性。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各个侧面、各个环节、各个部分所具有的那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趋势,或者,更一般更抽象地表达为,规律就是事物运动的概率分布。
第四,本质和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因人而异。
例如,掩耳盗铃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
一个人将自己的耳朵塞住,_己听不到铃声了,但这不等于铃声不存在了,别人仍然还能听到铃声,这就证明了铃声的存在是客观的。
由此推广到一般科学领域也同样,尽管有的人以至所有的人都否认或没有认识到某些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照样是存在的。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否则,所谓科学就会成为无米之炊。
第五,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这是科学研究得以存在的又一基本前提。
否则,如果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不可以认识的,那么任何科学理论都无从形成。
这就好比,虽然有了米,但这米却是做不成米饭的。
第六,科学是发展变化的。
科学在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时候,并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一下子完成的,而是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人们的认识总是不很正确,不很完善,以后逐渐慢慢趋于正确和完善。
试图耍求一种科学理论一开始就十分完善,不允许有错误,不允许有缺陷,这种态度本身就不是科学的。
第七,科学理论与现实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这是因为,科学研究不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写真照相,而是通过抽象分析,除去事物所附带的各种非本质的属性和偶尔的变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任何在理论与现实之间进行简单的照抄照搬,都必然会在现实面前碰壁。
同时,要求科学理论完全符合现实,也是根本违反科学的本性的。
第八,科学理论是服务于人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科学本身并不能保证使用者总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这就好比一枝铅笔,可以用来写字,但铅笔本身并不能保证用它来写字的人总能写出一手既正确又漂亮的字来。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科学理论本身存在某些缺陷,制约了它的功效;二是,科学理论被人掌握的程度高低不同,也限制了科学理论的功效。
前者是属于科学本身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后者,则主要是一个艺术问题,需要当事人的勤奋与智慧,真正做到运用之妙。
第九,科学的基本精神是独立探索,实事求是。
真正的科学家绝不轻易盲目地相信任何所谓的科学结论或真理,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验证之后,再加以确认或否定。
“崇尚科学”的口号,我以为是不正确的。
另外,真正的科学家一定要有自己独创的理论,否则就不配科学家这一称号,如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但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所谓“学者”则充其量只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推销人,并不配称真正的经济学家。
第十,现代科学应确立几个基本观念:定量分析、系统分析、随机概率分析、历史分析。
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与一般经验估计之间的一个标志性区别。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精确的测定、统计基础之上,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定性结论。
即使哲学,虽然它本身并不进行任何精确的测量、统计和定量分析,但也是建立在其它学科的精确测定、统计和定量分析基础之上的。
系统分析,按照现代系统论的观点,事物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其内部存在一定的结构,结构决定事物的功能,事物的整体功能大于其各部分孤立功能之和。
这一点应该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随机概率分析,这是本人提出来的一个新观点。
笔者认为,事物都是依据一定的概率分布的客观存在,事物的运动也都是依据一定的概率进行的随机过程。
这也应该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历史分析,事_本翻_都贿舰完_研究__巧^过才能得到科学的阐明。
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现象,常常导致错匕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