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影响撒拉族认同的变量
通婚 性别 周边民族关系
受教育程度
撒拉族认同现状
经济因素 与人口流动
年龄
民族政策
宗教因素 与语言因素
• • • • • • • • • • • • • •
三、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精英与民间机构对撒拉族群的建构 (一)社会精英的支柱作用 1.宗教精英 呀!在阳世间谁该受到尊重? 是阿訇、学者们。 为什么他们最受人们尊重? 他们是翻开一页纸能见到两世(今世和后世)的人, 他们是教门的领头人, 2.民族精英 撒拉族的精英学者努力实现本民族的文化振兴,积极探索具有民族特色 文化事像和撒拉精神,在推动循化经济社会发展中他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民间组织的促进作用 撒拉族研究会,承担着研究本民族历史创新民族文化的重任,在促进循化县 社会经济发展和协调撒拉族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 虚拟社区中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现状 网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和谐的新阵地,是各种信息及不同世界观和价值 观的集散地。网络媒体给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带来巨大变革。
选题原因 • 1、全球化过程中所带来的普遍性的价值观念导致了个人、社区、
国家生活价值观念与生存方式的一致性,使现代人身份上模糊化,带 来了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危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不同的 认同层次,如何平衡自我身份认识、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成为一个亟 待解决的问题。
• 2、我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研究视角大多聚焦于跨界民族、
第三章、现代撒拉族族群建构与认同现状
• 一、 生物属性与民族认同和国家 认同之间的关系 • 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属性与民族 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即指撒拉族 的性别、年龄等天生具备的因素对 撒拉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 • 二、 社会属性与民族认同和国家 认同之间的关系 • 民族的社会属性是个广泛的概念, 涉及该民族的政治面貌、宗教信仰 和社会流动多种因素。本部分分析 的就是撒拉族的政治面貌、民族政 策、社会结构、宗教等因素对民族 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
• 国家认同研究
国家民族主义支配着现代中国的国家认同领域 • 一,从天下观到统一王朝的国家认同意识它深刻 地影响到现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和国家认同的形 态 • 二,少数民族的种族民族主义意识的发生发育, 与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过程相比显得有一些滞后。 • 三,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是在国家面临灭亡或 被列强肢解的危急形势下产生、发展起来的
• 国外关于撒拉族的研究。
• 1892 波达宁(Potanin) • 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撒拉族民俗和语言两个方面,对撒拉族的民族认 同和国家认同方面研究甚少。
• 国内关于撒拉族的研究
:
• 乾隆五十七年《循化志》 • 改革开放以后撒拉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马成俊、马伟出版的 《民族小岛-新世纪撒拉族研究(2001-2009)》,该书收录了大部分的 撒拉族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历史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语 言学、民俗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撒拉族研究者既敏锐地捕捉到日 常生活景观、民族认同与建构、撒拉族社会经济结构等明显带有新时 代气息的学术议题,也推进了诸如撒拉族民族来源、民族形成的早期 社会环境等经典命题的研究,更深入到了撒拉族民族认同等深层领域 的探讨。
• 四、人口流动对撒拉族认同的影响
致谢
谢谢各位老师!
• 2.建制沿革
•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循化建制沿革状况大概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 时期:一是先秦时期,二是西汉至明末时期,三是清王朝时期,四是民 国时期。
• 二、民族格局及分布状况 • 1、改革开放前的民族格局
• 自乾隆二十七年设立循化厅到改革开放前,循化各族群众的居住特点是大聚 居、小杂居的类型。撒拉八工,外五工,藏族六沟,中原四庄
• 二、宗教因素对撒拉族认同的影响
• 虽然宗教不是形成民族的重要条件和标志,但对于撒拉族来说社会礼仪、 社会经济、伦理道德观念、民族意识,无不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 三、语言因素对撒拉族认同的影响
• 语言在撒拉人民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撒拉族的文化传承过程中, 语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民族语言是保持民族一体感和认同感的标志, 民族语言认同则指全体民族成员对本民族语言归属的感情和认同。
与人口数较多的大民族,而对于居于内陆、人口较少的民族认同情况 研究的较少。 • 撒拉族与回、藏、汉等周边民族和谐的民族关系、共存的多元文 化,对于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有借鉴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框架
民族认同研究
1.对民族认同概念的研究。费孝通教授指出“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 们共同体,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才发生民族的认同”,即民族认同是 在民族互动过程中以民族间的差异性为基础而产生的。 2.对民族认同要素的研究。周大鸣教授认为共同的历史记忆和遭遇是民族认同的 基础要素,语言、宗教、地域、习俗等文化特征是族群认同的一般要素。
第四章 影响循化撒拉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
• 一、经济因素对撒拉族认同的影响
• 贫困、落后是滋生极端民族主义的温床。撒拉族历史上几次较大的民族 起义,都是因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济崩溃, 民不聊生,导致了撒拉族人民奋起反抗。起义在给予统治者沉重打击的 同时,也给撒拉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民族灾难,人口锐减、民生凋敝。
3.对民族认同的功能研究。研究者一般认为以民族认同为核心的民族意识在民族 交往中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消极作用。
4.对具体民族认同的个案研究。例如:祁进玉的《“五屯”土族的族群认同》。
5.特殊研究视角下的民族认同研究。沈海梅的《族群认同:男性客位化与女性主 位化》。王明珂的《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详尽论述了群体成员如 何借助集体历史记忆和结构性健忘来增强凝聚力。
撒拉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导师: 答辩人: 民族学专业
1.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背景: • 20世纪80年代以前,“民族”是一个被简单化且被轻视的概念。部分 学者甚至认为,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民族认同与 国家认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正在迅速衰弱。 • 全球化所带来的的开放性、渗透性、去地方性与民族主义的排他性严 重冲突。 • 意义: • 一、有助于完善我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体系 • 二、有助于进一步科学认识撒拉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田野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比较研究法
心理学方法
• 文章的主要结构 • • • • 第一章 黄河上游的族群孤岛 第二章 撒拉族历史记忆与认同变迁 第三章 现代撒拉族族群建构与认同现状 第四章 影响循化撒拉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 同的因素分析
第一章
黄河上游的族群孤岛
• 一、循化县人文地理状况
• 1人文地理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河由西向东横贯县境北部。河的 北岸是小积石山,黄河横穿循化与积石山的交界处,形成了长约50里许 天堑般的积石峡,循化就处在这段河道出口的南岸。黄河道口迂回曲折 在此形成“九曲之地”,使甘肃西南、青海东部、四川西北交界处联合 为一体。形成明清以来甘、陕、川、青四省的天然“走廊”与“古道”, 据此可以内经河州通往关山阻隔的青藏高原腹地,是自古以来夷夏之边 的分界处。
• 2、改革开放后的族群分布
• • 一是绝对聚居型。各族的居住地点没有改变,而人口开始向这些聚居地集中。 二是相对杂居型。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县城,
百度文库
第二章 撒拉族历史记忆与认同变迁
• • • • • • • • • • • 一、官方记载中的民族称呼 史籍中记载的撒拉族称谓很多:撒剌、撒剌儿、沙剌、沙剌族、萨拉、萨拉 儿、萨拉尔等。 清乾隆以后在官方档案中还用过含有民族歧视意味的称谓,如“撒拉回”、 “撒拉回子”、“撒拉番回”等。 建国后,依“名从主人”的原则,正式将其定名为撒拉族。 二、俗介回番 (一)撒拉族的起源 (二)元末明初到清初期的撒拉族 1.宽松的政治环境 2.和谐的民族关系 (三)清朝中期至民国时期的撒拉族 1.建营设厅 2.教争事件 3.身份界定 4.善后管制 5.军阀统治 三、民族识别 终成“撒拉” 四、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 (一)民族称谓的记忆与认同 (二) 仪式演绎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