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风险

合集下载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改革,其会计工作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的组成部分,其会计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存在。

本文将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定义、种类和防范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是指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可能产生的错误、失误、疏忽、违法行为以及其他不适当行为所带来的潜在损失和不确定性。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财务数据的不准确、会计制度的不规范、资金使用的不透明等问题,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严重影响。

1. 财务造假风险:行政事业单位为追求经济利益或满足上级对财务目标的要求,可能编造虚假的财务数据,隐瞒真实情况。

这种风险严重削弱了财务数据的可靠性,给单位的决策和监管带来不利影响。

2. 资金滥用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往往涉及大量的资金运作,而资金滥用是一种常见的会计风险。

通过虚报报销、多头开支、贪污挪用等手段,工作人员可以将单位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或非法经营,造成资金的浪费和流失。

3. 内部控制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完善是会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内部控制不完善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实、虚假或不真实,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4. 违规行为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可能会违反规定,进行不当行为,如私自改动账目、擅自拨付资金等,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1.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规范财务操作,减少会计风险的发生。

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对会计风险进行科学识别、评估和控制。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防止会计风险的发生。

3. 强化内外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这些单位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这其中,会计风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防范,会对单位的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会计准则遵从风险:一些单位在制定会计政策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会计准则和规定去操作,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考虑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容易出现会计虚假和错误。

2. 信贷风险:有些单位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过于追求盈利,没有进行风险控制,大量投资于风险高、回报低的项目,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财务风险加大。

3. 信息技术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单位采用电子会计核算系统进行财务管理,但是如果系统不稳定或安全性不强,则容易出现信息泄露或系统操作不当等问题。

4. 财务管理风险:一些单位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严密,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财务管理缺乏有效性和可控性。

1. 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制定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确立人员管理制度、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以便掌握所涉及的财务管理流程和环节,做到应有职责分工,密切施。

其他还应建立健全财务报账流程,提高财务报账准确性,确保经费使用规范、透明。

2. 做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单位应加强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准确性和法律合规性,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财务稽核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差错和违规行为,减少会计风险造成的损失。

3. 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单位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会计和财务专业技能,以及财务知识意识的素质。

并建立完善员工工作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员工的工作失误和违规行为,确保财务管理风险得到及时控制。

同时还要加强外部服务机构的管理,确保其自身合规运营。

4. 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

单位应该根据经费管理基本规则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有关规定,自选或使用国定供应商提供的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作为财务核算管理的工具,能够准时、准确处理财务信息,提高财务管理和内控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风险。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一、会计风险的概念会计风险是指会计制度、会计政策或会计操作产生的某种可能导致单位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报告不准确、违反法律法规或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会计风险与会计信息质量直接相关,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会计风险,会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从而影响决策者的决策、投资者的判断和公众对组织的信任。

二、影响因素1. 人员因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素质和诚信度直接影响会计风险的产生。

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专业水平,对会计准则不了解或不熟悉,容易发生会计处理错误,导致财务数据失真。

2. 制度因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会计风险的重要依据。

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容易出现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遗漏、错误或滥用等问题,从而导致财务信息不准确。

3. 环境因素: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会计风险的产生和扩大。

经济环境的变动可能导致公司财务状况的变动,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可能导致组织资产的损失,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单位形象受损,从而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常见类型1. 财务数据失真风险:包括数据录入错误、账务处理遗漏、账务凭证伪造等情况。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财务数据的不准确,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2. 违反法律法规风险:包括财务信息的违规披露、虚假陈述等情况。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组织受到法律法规的处罚,或者对股东、投资者产生误导。

3. 经济损失风险:包括资产流失、资金挪用、纳税不合规等情况。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单位的破产。

四、控制措施为了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编制相关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操作行为;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保证资金和资产的安全;建立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督和审查。

2.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定期组织会计培训,及时传达和解释最新的会计准则和政策;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它们承担着管理公共资源、服务公众利益的职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运作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会计风险是其中之一。

会计风险不仅会影响单位的财务稳定和经济效益,还会损害单位的声誉和形象,甚至可能导致单位的倒闭。

了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特点与主要来源,以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是预防和应对会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加强对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视,建议加强监督和评估,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透明,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完。

2. 正文2.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特点1. 复杂性: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通常比较庞大,涉及部门多、业务复杂。

会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报告需要考虑到各个部门的不同需求,因此会计工作的复杂性较高。

2. 风险性: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到政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资金管理风险、作假风险、财务造假风险等。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一般由政府直接领导和管理,其会计工作更容易受到外部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加了会计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3. 专业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招聘和培训会计人员时要更加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非盈利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以公益为宗旨,与企业会计有一定的区别。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要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和透明,避免出现违规行为和不当利益输送,从而降低会计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2.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主要来源1. 经费管理不规范: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复杂,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容易出现经费管理不规范的情况。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其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

本文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进行浅析。

1、资金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风险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大多为财政拨款和其他补助资金,对资金利用效率要求不高,缺乏合理的资金运作方式,导致资金占用时间长、资金使用效率低,造成资金管理风险。

(2)资金流转审批程序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流转和使用方面,必须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经过审批程序才能实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程序不规范,审批流程不明确,容易出现资金管理风险。

(3)管理人员资金管理能力不足。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对资金管理和会计操作的理解不够,管理经验不足,导致对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不强,也容易出现资金管理风险。

(1)预算编制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应根据预算法规章制度规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但在实际操作中,预算编制不够细致,容易出现事后弥补预算不足的现象。

(2)预算执行不力。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不力,主要是由于预算编制时缺乏有效性,实际操作时出现执行计划不到位的情况,导致预算执行不力。

(3)预算外支出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在支出方面,必须按照预算和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公款报销不规范,出现预算外支出的现象。

这一现象容易导致资金管理风险。

3、会计核算风险会计核算风险指的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和失误,导致财务报表失真或决策出现偏差。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基础知识不扎实。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会计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和失误。

(2)账务处理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不规范,主要是账户设置不当,会计凭证填写不完整、不正确、以及会计科目设定不规范等原因导致。

会计的财务风险与风险管理

会计的财务风险与风险管理

会计的财务风险与风险管理在现代商业环境下,企业的运营与管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部门,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财务风险。

本文将探讨会计的财务风险以及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一、会计的财务风险1.会计准则的不合规风险会计准则是会计行业的规范,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与核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由于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与复杂性,会计人员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可能存在准则理解的模糊性或者误解,从而导致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胁。

2.内部控制的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保护资产、减少损失、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由于企业规模、组织架构等因素的不同,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缺陷或者漏洞,从而导致企业的资产被盗窃、滥用或者损失。

3.欺诈与舞弊风险在企业中,欺诈与舞弊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财务风险,它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被篡改、虚增或者虚假陈述。

会计人员需要警惕并及时发现和防范这种风险,保障企业财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价格波动等原因所带来的风险。

对于会计而言,市场风险可能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的波动或者资产负债表的价值损失,会计人员需要对市场风险进行科学研判,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会计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1.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会计人员需要从细节入手,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

具体来说,可以建立健全的报账、审计、审批等流程,加强对各业务环节的监控与管理,提高整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2.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当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与流程。

例如,制定风险管理的具体指导意见,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等,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感知能力和应对能力。

3.加强员工培训与教育会计人员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力军,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风险管理意识。

因此,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4.关注市场变化与趋势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关注市场的变化与趋势,及时了解市场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预测。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随着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其会计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挑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单位的财务稳定和运营效率,也会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防范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本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本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指的是在单位的日常财务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会计失误、违规操作、财务欺诈等不良现象,对单位财务稳定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潜在威胁的一种风险。

其本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具有复杂的利益关系,包括政府、社会公众、员工、供应商、客户等多方面利益相关者。

在这些利益关系中,存在着很多利益冲突和博弈,容易导致财务活动中的不当行为和违规操作。

2. 缺乏市场化监管机制。

和企业不同,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没有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盈利目标,其财务活动更容易受到内部管理和监督的影响,导致会计风险的产生。

3. 制度和管理的滞后。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的限制,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对于新形势下的会计风险隐患把控能力较弱。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是一种多元化、复杂化的风险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综合防范。

1. 财务管理混乱。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不同于企业,财务管理往往存在混乱、松散等问题,包括预算管理不规范、支出审批权限不清晰等,容易导致财务资金的挥露和滥用。

2. 财务信息的不透明。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缺乏有效的财务信息披露机制,内部财务信息不透明,容易引发财务违规操作和不当行为。

3. 会计制度和业务流程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业务流程相对滞后,对新形势下的会计风险缺乏相应的防范措施。

4. 人员素质和鉴别能力不足。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没有市场竞争机制,人员素质和鉴别能力相对薄弱,容易受到不实信息和欺诈行为的影响。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完成各种公共事务,并进行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分配。

作为公共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公共财政的安全和有效运转。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会计风险也相对较高。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分析1.资金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通常会有一定规模的资金流动,包括项目经费、行政经费、公务出差差旅费等。

在这些资金流动中,存在着资金浪费、挪用、挤占等风险。

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公共性质,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缺少资金流动的市场化机制,容易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较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复杂,管理水平和效率参差不齐,容易导致资金管理风险的发生。

2.会计信息真实性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对于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信息披露功能,其信息真实性直接关系到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的信任。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性质,其财务报表往往受到政府主导的干预,存在着信息操纵、虚假披露、财务造假等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管理制度不足,也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真实性风险的发生。

3.财务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拥有较为复杂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关系,其财务管理涉及到的范围广泛,包括预算编制、绩效管理、支出核算、财务监管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方面,存在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不够规范、支出核算不够严密等风险。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财务管理混乱,造成公共财政的浪费和资金管理的混乱。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针对资金管理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规范。

可以采取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防范资金滥用和挪用;建立资金管理的相互监督机制,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浅析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与防范措施

浅析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与防范措施

浅析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与防范措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会计风险的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存在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风险。

一些单位可能会出现虚报、漏报等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不准确,给单位经营和财务决策带来不确定性。

2. 资金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通常需要管理大量的资金,包括来自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等资金。

资金的管理可能存在着滞留、挪用、挥霍等情况,给单位的财务稳定性和合规性带来威胁。

3. 财务舞弊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人员利用职权和资金进行财务舞弊的情况。

编造虚假支出、虚假报销等手段谋取私利。

4. 会计监管风险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一些单位可能存在会计监管不力、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会计违规行为的存在。

二、针对上述风险,应当采取哪些防范措施?1.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流程,包括对各项会计核算事项的审核、监督和限制权限等措施,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建立规范的资金使用流程和审批机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预算管理,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防止资金滞留和挪用。

3. 完善财务监管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完善财务监管体系,加强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审核审计工作,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监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4. 强化风险预警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会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确保财务数据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5.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会计专业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会计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对会计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一、会计风险的定义会计风险是指在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报告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失误、滞后、舞弊等不利因素,导致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威胁和影响的潜在风险。

二、会计风险的分类会计风险可以按照其发生的环节划分为三类:输入风险、加工风险和输出风险。

1. 输入风险:主要包括凭证的编制、计量的确定、规范的执行等方面的风险。

在凭证的编制过程中,可能存在错漏、重号等问题,导致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三、会计风险的原因会计风险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原因和制度原因。

1. 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员工不认真、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等问题。

员工可能存在舞弊行为,不按照规定进行财务处理,导致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受到威胁。

2. 制度原因:主要包括会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等问题。

会计制度可能存在漏洞,导致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可能不完善,容易被利用,导致会计风险的增加。

四、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了防范会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会计监督和审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培养员工正确的财务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处理财务信息的能力和准确性。

3.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数据采集、处理、报告和使用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4. 加强法律法规的依据和执行: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操作,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惩处,提高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

5. 做好内外部审计工作:加强对财务信息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时应充分认识到会计风险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会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加以有效的防范和应对,就会对单位的正常运转和财务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并加强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基本特点1. 复杂的业务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往往有着复杂的业务结构和流程,会计工作面临的业务数量大、种类繁多、业务流程复杂等特点,这就增加了会计风险的存在和潜在性。

2. 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对于公众和相关利益方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单位的形象和信誉至关重要。

3. 内外部监管环境复杂。

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受到更多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这就要求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和严谨,否则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1. 财务造假风险。

包括虚假记账、隐瞒财务信息、违规资金占用、违规投资理财等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单位财务信息不真实,给单位带来财务损失,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会计丑闻。

2. 资金管理风险。

主要包括资金流动不畅、账务处理不规范、资金占用、滞留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单位正常的资金运转,导致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营。

3. 财务监管风险。

包括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错误、内部控制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单位财务管理混乱,给管理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压力。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1. 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会计责任人的职责和权利,规范会计处理流程,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强化内部控制。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内部控制和业务内部控制,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合规使用。

会计的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会计的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会计的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以会计的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为题,本文将从会计的角度探讨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会计风险点1. 人为误操作风险:会计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录入和处理,人为的误操作可能导致数据错误、遗漏或篡改,进而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虚假报表风险: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层可能会采取虚假报表手段,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

3. 财务造假风险:企业为获取更多融资或达到其他目的,可能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例如虚增收入、虚减费用等,这将严重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4. 税务风险:会计工作与税务密切相关,不正确或遗漏的税务处理可能导致税务部门的处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5. 内部控制不足风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会使会计工作产生各种风险,例如资产遗失、资金挪用等。

二、防控措施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审批制度、权限管理、安全保密制度等,以确保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法律法规意识,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规范,防止人为误操作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3. 强化财务审计:定期进行财务审计,由专业的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4. 设立独立审计委员会:企业可以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和外部专业人士组成,对财务报表及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监督,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5. 加强税务合规管理:企业应严格遵守税法和相关法规,及时准确地申报纳税,确保税务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

6. 强化风险意识和预警机制:企业应加强对会计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避免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7. 建立企业文化和道德价值观:企业应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强化道德约束和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杜绝财务造假和虚假报表的行为。

浅析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管理

浅析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管理

浅析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信息的披露。

在企业发展和经营过程中,财务会计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一旦风险发生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财务会计的风险来源、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实施过程等方面对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管理进行浅析。

一、财务会计的风险来源财务会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报告和财务信息披露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

这些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波动等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风险。

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市场风险表现为企业的财务报表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资金融通和交易过程中,由于合作方的信用状况不佳或出现违约行为而导致企业财务损失的风险。

在财务会计管理中,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遭受损失,或者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3.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管理层面存在的失误、疏忽或不当行为所带来的风险。

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决策、操作和控制方面存在瑕疵,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不真实、不准确或不完整,从而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风险。

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过程中,由于法律政策变化、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原因导致的法律责任和法律诉讼风险。

在财务会计管理中,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因未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而受到处罚或索赔,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5.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企业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或新系统时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技术瓶颈或技术失误的风险。

在财务会计管理中,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实施新的财务会计系统或技术工具时出现失误或故障,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或不及时。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是由政府设立并管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负责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其经营活动涉及到大量的资源流动和资金流动,会计风险的存在对其财务管理和业务运营带来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进行浅析,并探讨相应的控制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财务造假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机构,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提高财政拨款、掩盖不良经营等,可能采取虚增收入、隐匿支出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2. 资产管理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具有大量的资产,如土地、建筑物、设备等。

资产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对资产的购买、使用和处置方面。

在购买资产时,存在价格虚高、退货违约等风险;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设备损毁等风险;在资产处置时,存在滥用职权、以次充好等风险。

3. 预算控制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来开展日常活动,而财政拨款的规模和使用范围都受到预算控制的限制。

预算控制风险主要表现在预算资金的不合理使用、超出预算范围的支出等方面。

针对上述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方法:1. 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业务需求,制定适合的会计制度,明确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和程序,规范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等工作。

2. 强化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定业务流程,严格遵守财务纪律,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

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应接受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审计,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4. 提升人员素质和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增强他们对会计风险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摘要】本文主要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概述、类型、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浅析。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中,会计风险不可避免地存在,并且可能对单位的正常运转和财务安全造成影响。

通过探讨会计风险的防范建议,可以有效减少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本文还强调了会计风险的重要性,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为相关单位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措施,影响因素,防范建议,重要性,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类型,影响因素,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行政事业单位是指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其会计风险控制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日益突出,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会计风险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管理的混乱。

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现有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撑。

对于会计风险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措施和防范建议的研究也比较零散,缺乏指导实践的具体方案。

本文旨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进行概述,探讨其类型、影响因素,分析控制措施,提出预防建议,以期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风险的存在对单位的正常运转和资产保值增值都会带来重大影响。

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单位财产安全,也有助于完善公共管理体系,提升政府部门治理水平。

本研究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应对能力,规范单位会计管理行为,保障单位财务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会计管理和运作对于保障财务稳健和公共利益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规模不断扩大,会计工作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会计风险的定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现状、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会计风险的定义会计风险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包括会计记录不真实、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违法和违规等。

会计风险通常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种。

内部风险是指由内部人员所造成的风险,如管理不当、操作失误、舞弊等。

外部风险则是由于外部环境、市场竞争等因素所导致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现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服务公众的过程中,进行财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金运营等一系列会计管理工作。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

部分单位在人员配备、机构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会计管理的组织和运作存在不规范和混乱。

2. 会计信息不实时、不准确。

一些单位在财务核算、成本控制和资金运营等方面存在数据不实、数据处理不规范的问题。

3. 内部控制机制薄弱。

部分单位在内部控制机制、审核程序等方面不够完善,对于内部人员的行为监督不够严格,对会计违法和违规没有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1. 完善会计管理体制。

加强人员配置,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流程,规范日常的会计操作、审核和备案程序。

2.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效率。

及时更新、准确记录和分析会计信息,优化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加强对资金运营和财物管理的监督和管理。

3. 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

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加强内部人员的行为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潜在的风险隐患。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流程。

同时,组织与人员必须积极参与,提高对会计风险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效发挥作用。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工具,会计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会计工作可能存在一些风险,需要加以防范。

本文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主要特点1. 事业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会计工作与企业单位有所不同。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通常涉及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其属性更加公益性和社会性,其会计风险也与企业单位有所不同。

2. 财政拨款为主要收入来源:行政事业单位通常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来维持日常运营。

财政拨款的数量和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单位的运作,也是会计风险的来源之一。

对财政拨款的使用和监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财务管理规范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规范性要求较高。

一旦发生会计风险,可能对单位的公信力和声誉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

1. 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性较高,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不熟悉,可能导致财务管理不规范,包括对资金的管理不当、会计记录不真实等问题。

2. 经费使用不当: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若单位内部对经费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挥霍现象,甚至造成财务损失。

3. 财务管理信息不准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对外部利益相关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若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存在问题,可能导致信用度下降,甚至导致社会不信任的后果。

4. 资产管理不当:行政事业单位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若资产管理不当,可能导致资产的浪费和遗失等问题。

1. 加强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会计风险的发生,保障单位财务的安全和稳定。

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会计知识和管理技能,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防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会计风险的增多,这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了解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分析1. 收入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收入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但也存在着一些收入管理风险。

一方面,由于财政拨款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单位的资金紧张,甚至出现资金断档的情况,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转;社会捐赠的管理容易存在隐患,一旦管理不善或者出现贪污等问题,将影响单位的形象和资金流动。

2. 财务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资金使用和监管环节。

一些管理人员可能存在侥幸心理,将单位的资金挪用或者违规使用,导致单位的资金流失甚至是财务危机。

监管环节的不严格也会加大财务管理风险,可能会导致单位的资金管理混乱,影响单位的正常运作。

3. 会计信息披露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风险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等方面。

由于一些管理人员可能存在信息隐瞒等情况,导致单位决策者无法及时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影响单位的长远发展规划。

4. 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是保证单位财务安全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人为因素或者管理缺失,内部控制风险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内部控制不严格,可能会导致单位的资金流失和财务混乱。

5. 外部环境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增加单位的财务管理不确定性。

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通过规范和执行内部控制措施,有效地预防财务管理风险。

2. 加强财务监管和审计加强对单位资金的监管和财务活动的审计,通过制定监管和审计制度,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风险分析报告(3篇)

财务会计风险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着各种财务会计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防范和化解财务会计风险,本报告对企业财务会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企业财务会计风险概述1.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生变化的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1)利率风险:由于市场利率波动,导致企业融资成本、投资收益发生变化。

(2)汇率风险:由于汇率波动,导致企业进出口贸易、海外投资等业务产生汇兑损失。

(3)价格风险:由于原材料、产品价格波动,导致企业成本、收入发生变化。

2.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无法履行还款义务,导致企业资产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1)客户信用风险:由于客户拖欠货款、信用等级下降等,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2)供应商信用风险:由于供应商无法按时供货、质量不达标等,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

(3)银行信用风险:由于银行贷款逾期、违约等,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管理、操作失误等,导致企业财务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包括:(1)内部控制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等,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资产损失。

(2)信息技术风险:由于信息系统故障、网络安全等问题,导致企业数据泄露、业务中断。

(3)人员风险:由于员工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失等,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分析1. 市场风险分析(1)利率风险分析:通过对市场利率趋势分析,预测企业融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变化。

如利率上升,企业应采取降低负债比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措施;如利率下降,企业应抓住机遇,扩大投资规模。

(2)汇率风险分析:通过对汇率波动趋势分析,预测企业进出口贸易、海外投资等业务的风险。

如汇率上升,企业应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产品竞争力;如汇率下降,企业应抓住机遇,扩大出口业务。

浅析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管理

浅析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管理

浅析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财务会计不仅仅是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活动,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财务会计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有可能对企业财务稳健性和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对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类型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企业所在行业整体遭受市场环境变化、市场需求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所带来的风险。

某个行业的市场需求突然下降,导致企业产品销售不畅,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交易过程中,对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或有拖欠支付等违约情况。

这种风险可能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问题。

3.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层失职或者出现管理不当导致的风险。

内部控制不力,造成资金挪用、财务造假等问题。

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违法违规,或者因为法律变化导致企业的合规性受到影响,可能面临诉讼、罚款等风险。

5.技术风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技术风险也在增加,比如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信息泄露风险等。

以上这些风险都可能对企业的财务会计造成影响,因此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风险识别原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外部市场因素、内部管理制度等。

2.风险评估原则: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每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发生的概率,从而确定哪些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最为重要。

3.风险控制原则:企业需要建立起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风险的可能性,并为应对风险变化做好准备。

4.风险监控原则:企业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监控机制,及时了解风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措施。

5.风险应对原则: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建立保险制度、制定业务扩张计划、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会计风险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会计风险学校:武汉理工大学专业:会计学08春姓名:朱玲丽指导老师:毛冀豫完成设计时间:2010年5月目录摘要由于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对资本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公众深恶痛绝。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正常稳定的发展.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加大了对会计造假打击的力度。

在会计违法案例中,有关判例证明,当没有证据证明非故意,即被判为故意,承担故意造假的法律责任,可见会计风险在逐渐地加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会计风险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会计风险不仅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健运行。

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防范会计风险,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运用会计信息技术、加快会计法规建设,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关键词:会计风险;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法绪论风险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环境中,人们对待某一事物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危险或损失,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

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收益,也可能会带来损失。

会计风险源于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使得会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还会给社会公众带来严重的损失。

错误的会计信息会使资源配置机制缺乏效率,误导资源流向,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信息失实将有损于企业形象,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也会导致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使各种违法行为有可乘之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化,会计风险与日俱增,有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视会计风险于不顾,这些行为对企业自身、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都造成严重损害,已经成为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中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会计风险是指会计人员因提供的知惟息存在重大失误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具体来说会计风险是会计机构或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财务会计报告失实或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监控行为而给其带来损失的风险。

我国会计风险问题始终未能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必须制定有效防范会计风险的对策。

1 会计风险的内涵风险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

然而,目前理论界对风险概念尚无一种公认的权威性定义,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进行界定。

1895年美国学者海斯首先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风险的定义,认为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1921年,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认为,风险是一种概率性随机事件。

韦氏大辞典对风险一词的解释是:风险,1、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2、导致或暗示着危害或者相反机会的某人或某事:3、对于根据合同进行保险的对象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遭受损失的概率;被判定为一个保险人的具体危险的人或事;由于具体原因造成的保险危害。

我国有的学者认为,“风险是指在特定客观情况下,在特定期间内,某一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

在一些经济学教科书中常常把风险与不确定性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不确定的程度越大风险越大。

因此风险可以用概率的方法进行测量,用期望值、标准差或标准离差率来表示其大小。

尽管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风险进行界定,但风险的两个基本特征却表现得非常明显,即:不确定性与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与不确定性是两个联系十分紧密但却是不同的范畴,我们在理解时不应混为一谈。

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未来事项结果所持的怀疑态度,一般而言,它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所致。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使人们难以准确预测风险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风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不确定性事项都有风险,因为风险必须和损失相联系,只有那些可能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事项才有风险。

如果我们面临的事项既可能导致损失又可能导致收益,而采取措施的结果只会带来收益而不会带来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选择结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但仍不能说存在风险。

本文对风险所持的观点是: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对于会计风险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认识。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可给会计风险一个定义。

会计风险是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由于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给企业及共相关责任人员带来损失的风险。

要准确理解会计风险的内涵,必须掌握以下四个要点:(1)会计风险的行为主体是企业相关责任人员。

(2)会计风险的客体是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会计行为的结果,也是会计风险的载体。

(3)会计风险的形成条件是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或漏报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4)会计风险的性质是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

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有意或无意地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程序和方法,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会计事项,甚至发表了与事实相背的财务报告,进而受到了相关关系人的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

或因有意或无意地漏报、错报会计信息,使财务报告“主观”与“客观”相背离,实际的财务报告与真实的财务报告之间存在差异。

当这种差异较小,不至于给报表使用者带来损失或损失很少时,对这种差异可能造成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但当这种差异较大,足以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时,有关方面就会追究企业及会计人员的责任,并对其进行处罚,甚至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

这时企业及会计人员就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失。

2 我国企业会计风险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企业会计风险普遍存在。

对会计风险现状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描述:其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其二,会计风险责任追究现状。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提供现状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令人堪忧。

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信息失真面很宽。

有资料表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对216家企业总会计师问卷调查报告得出以下几组数据:从表1的第一组数据来看,认为“本人”在最近两年的会计报告中确定“没有水分"或“基本没有水分”占达73.66%,其中的“基本没有水分”竞达60.17%,考虑到是对其本人进行调查,这组数据具有主观性,其可信度值得怀疑。

相比之下,这些业内人士对其他公司财务报告的看法则更具客观性和可信性。

如表1中的第二组数据显示的是他们对其他公司的看法。

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可信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2.51%,而“大部分不可信”、“完全不可信”和“难说"三者加起来则达到97.49%。

另有资料表明,2004年5月至9月国家审计署依法组织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进行检查时发现,就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 9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疏漏。

p1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上市公司2004年年报审计的业务报备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十分严重,这将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二是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很普遍。

前文所述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总体情况,而对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即盈余管理的研究,是最近几年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盈余管理的动机通常有以下四类:管理激励动机、政治成本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其他动机。

这些动机在中国上市公司中间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甚至非常明显,详见表2。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八项减值准备;(2)利用虚拟资产;(3)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4)利用关联方交易;(5)利用资产重组;(6)利用合并报表范围调整等。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如最近几年较普遍使用的通过非经营性活动进行的盈余管理。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根据对2004年上市公司年报进行的统计,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堪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上市公司盈转亏,EPS从0.044元降至元;%的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对EPS贡献率超过10%以上。

三是财务欺诈行为屡次发生。

财务欺诈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如美国的安然公司财务欺诈。

我国证券市场就曾出现过银广厦、蓝田股份、红光股份、ST康赛等多起财务欺诈事件,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也严重打击了公众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信心,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程度也相当严重,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正常有序地运行。

企业及相关责任人承担会计风险责任现状随着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

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旦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做出错误的决策,不仅引起市场资源的无效或低效配置,给社会和国家带来损失,而且会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如上市公司的小股东,带来的损失也许永远无法挽回。

尽管如此,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并不一定会被追究或完全追究法律责任。

我国政府作为最大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财务报告出现重大错报或漏报,其必将成为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但政府作为强势力量,一旦介入,由上而下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目前国情中显得特别便捷顺利,如对典型案例的处理。

但这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追究企业及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是如过去长期以来困扰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造成国家受损无人过问的局面。

二是完全依靠国家自上而下地推动司法介入,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因为以中小投资者为代表的弱势信息使用者,不可能都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其合法权益。

即使他们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其合法权益时,在考虑诸如维权中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及高昂的诉讼成本、时间等因素后,不得不理性地接受这样的选择,即很少会寻求法律手段来维护其合法权益,更多的则是“用脚投票"或干脆自认倒霉。

3我国企业会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会计风险的成因有许多种,总体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会计本身的固有风险及会计行为风险,其中会计行为风险又分为会计人员的技术风险和会计的操纵风险。

具体分析如下:固有成因会计本身的固有成因,是由于财务会计的反映职能总是滞后于现实,现行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也并非总是一致的,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

企业是依据相关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如实反映。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会计理论的具体化,用来指导会计实践活动。

企业会计本身的固有风险,实际上是现实中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与会计实践不一致所产生的。

我国从1988年开始,就开始制定并完善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出台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9项具体准则,这些准则的颁布实施将对夯实企业资产,净化收益,强化信息披露,进一步挤干上市公司资产中的水分,杜绝制度性缺陷产生积极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