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音乐 学习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音乐学习要点
时间:4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古代文化复兴。

人类历史的三阶段:古代、中世纪、现代
七艺:语言艺术的三艺(语法、修辞、逻辑)数学艺术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世纪分为三个阶段:1约5-10世纪,音乐以即兴和口头传诵为主;格里高利圣咏的产生
2约11-13世纪,是中世纪音乐的盛期,浮雕音乐得到很大发展;经文歌产生,世俗音乐活跃。

3 14-15初,“新艺术时期”,是新旧音乐冲突和替换的时代
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
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也成为素歌。

形成
背景:当时西欧流行的重要圣咏有:罗马的古罗马圣咏;米兰的安布罗斯圣咏;西班牙、葡萄牙一带的莫扎拉比克圣咏等。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以罗马礼仪为基础,融合高卢地区的礼仪最后影响到欧洲其他的圣咏,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它是罗马教会和世俗王权相互利用的结果
圣咏的记谱在高卢比罗马发展得更早
特征:1无伴奏的纯人生(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拉丁文为歌词,即兴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自然音阶基础上。

2个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还有非圣经的
3歌唱方式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

4礼仪歌唱有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5固定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和赞美诗。

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
弥撒在音乐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天主教会最重要的崇拜仪式。

分为专用弥撒(随年历的不同时节,每一条具体歌词内容发生变化,代表有福音礼仪中的“升阶经”和“哈利路亚”)和常规弥撒(歌词不变化)
教会的音乐理论
音乐美学:中世纪最具权威的音乐理论家是波埃修斯,著有《音乐的体制》,它把音乐分为三类:宇宙音乐;人的音乐和预期的音乐。

记谱法:早期使用简单的“纽姆谱”——一种符号谱。

11世纪线谱得到广泛运用。

意大利阿雷佐地区的僧侣规多总结出四线谱
教会调式:11世纪,8个教会调式理论基本确立,用罗马数字来表明调式,但人们习惯于使用古希腊调式名称——四个正调式(多利亚、弗里几亚、利底亚和混合利底亚)四个副调式加前缀“Hypo”表示“副”例:副利底亚。

六声音阶:规多给予每个音一个唱名——ut、re、mi、fa、so、la
“规多手”书22页
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附加段: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

继叙咏:开始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哈利路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

宗教剧:产生于弥撒仪式中《进台经》前的附加段。

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早期复调音乐
奥尔加农: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复调音乐。

约公元9世纪末,《音乐手册》对这种复调形式有描述。

有两种:平行奥尔加农(四度或五度平移,变化型是奥尔加农复合形式)和华丽奥尔加农(12世纪左右的新变化,特点:花唱式、华丽、即兴和自由、没有明显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方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声部形成对比)。

节奏模式:11、12世纪左右音乐中发展出来一套节奏模式,这些节奏模式的节奏类型与诗歌韵律音步的节奏特征一致。

(图示见书27页例18的Ⅰ和Ⅴ)
第斯康特12或13世纪初,开始逐渐具有重要影响
特点:第斯康特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

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12、13世纪巴黎圣母院的复调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圣母院复调有两种风格:华丽装饰的奥尔加农和节奏规整的第斯康特。

莱奥南和佩罗坦
是圣母院乐派涉及到的两位中世纪音乐的最重要人物。

莱奥南:诗人、作曲家,作有《奥尔加农大全》他为礼拜仪式创作的音乐中,自由、华丽的奥尔加农和节奏鲜明的第斯康特交替出现。

佩罗坦:他的复调特色主要体现在第斯康特,在发展有节奏的音对音作曲技术方面具有贡献。

他的第斯康特节奏运用更加复杂多样;创造了一批三个乃至四个声部的复调音乐。

孔杜克图斯:不再依赖圣咏;以自创的旋律为基础;常用三声部;各个声部节拍基本相同。

经文歌
克劳苏拉——经文歌的前身。

在二声部的克劳苏拉的上声部加上歌词就变成了经文歌。

1260年左右,弗朗科在《有量音乐艺术》中提出“有量记谱法”。

经文歌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理性作曲意识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