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文化治校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学校整体文化氛围和塑造良好校风校貌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实施方案。

一、加强学校文化宣传和引导工作1.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晚会、读书分享会、艺术展览等形式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审美素质。

2.开设学生社团:鼓励学生自主组建社团,如音乐社团、美术社团、科技社团等,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和特长的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积极邀请校外文化艺术团队进校开展交流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书法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开拓视野。

4.组织学校文化节:定期举办学校文化节,邀请学生自愿参与各类文化竞赛、展览和演出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加强学校行为规范和校风建设1.制定学校行为规范:制定明确的学生行为规范,包括课堂秩序、校园卫生、社交礼仪等方面,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校风行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风尚,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3.推行班级文化建设:组织班级文艺活动、班会主题演讲等,加强班级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4.加强课堂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鼓励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设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氛围。

三、加强学校文化资源建设1.建设文化活动场所:投入经费建设音乐厅、多功能礼堂、美术室等专业场所,为学生展示才艺提供良好的条件。

2.丰富学校文化资源:购置图书、音像资料等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阅读和查询条件,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3.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文化修养,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榜样。

四、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文化立校 特色兴校 质量强校——第三届“未来教育家”治校方略

文化立校 特色兴校 质量强校——第三届“未来教育家”治校方略

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治校方略是校长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方法和策略,是校长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形成务实有效的治校方略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学校情况分析首先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学校情况分析(一)师资情况。

数量超编,结构性缺编。

教师按照省级标准配备,数量足够,30岁以下教师仅占20%,年轻教师比较多,经验少,但干劲足。

45岁以上占50%,经验丰富,但年龄偏高。

未来几年,情况将更加严重。

(二)办学条件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人员复杂,学生和家长情况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缺乏成熟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模式;但新建学校也有它的优势,硬件条件好,具有更大的可塑性,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三)学校亟待解决问题从三个关键词解读,质量、创新、认可度,这是学校的问题,也是制定治校方略的重点所在。

我们设计的治校方略从五个大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大方面:学校文化引领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旗帜和灵魂。

能够定位学校发展、构筑教师共同愿景的学校文化显得至关重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情况,新建学校,几所学校合并,师资情况,生源情况,学校把“和”确定为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力求通过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学校“和”文化体系,让原有几所学校文化和、教师和、学生和谐发展。

让“和”文化建设成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一)“校和万事兴”(三个层面+两大板块)。

学校的和有三个层面:一是学校与外部的和谐;二是学校内部的和谐;三是师生个体内部和谐。

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身心和美,即和乐共进,美人美己;第二板块是和而不同,即和而共生,鼓励个性。

(二)教师“和”文化1.让教师对学校和自己发展充满愿景。

只有心中有目标、有梦想,工作才会更加主动、更加有激情。

2.让每位老师都充满责任感。

3.让每位教师都成学校的主人。

广泛征询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主人翁的作用。

(三)学生“和”文化内涵—和乐共进,美人美己基于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结合育人目标,学校制订学生发展目标体系——和乐共进,美人美己。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1.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不断的得到了强化和完善。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四个方面提出一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参考,推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展。

2. 教育部门方面教育部门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行政部门,它不仅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同时也要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

以下是一份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可以采取的一些措施:(1)加强实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三大重点。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工作的指导和领导,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从源头上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习品质。

(2)推动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突出教育部门的依据,还要展现出本校特色。

教育部门还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和规定,鼓励每个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推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报名。

(3)提高教师素质要让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更好的推动和发展,首先要注重教师的培养和素质提高。

建议教育部门推出一些继续教育和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3. 学校方面作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执行者,学校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以下是一些学校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1)扩大校园文化资源一个好的文化环境需要足够的文化资源,而校园文化资源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学校可以多引进文化资源,如图书馆、艺术课程等,并为学生打造一个舒适和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环境。

(2)推动多元文化融合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文化创新和发展,而且要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展览等方式,将各种文化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并加深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校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

1. 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3. 塑造和谐、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氛围;4. 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文化建设引领。

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2. 建设校园文化品牌。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如校园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3. 培育文化氛围。

学校要注重培养和弘扬校园文化,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手工制作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4.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尊重师长、团结友爱,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5. 加强师生互动。

学校要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2. 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3. 落实专门经费,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经济支持;4. 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

五、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预期将会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的文化氛围将更加浓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全面提升,师生之间的关系将更加融洽,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有效提高。

六、结语。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中小学文化治校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文化治校的策略研究

或社会 , 他们必须共 同具备 的是 目的、 信仰 、 期待 、 知识—— 些 中小学校 长访 谈 , 到学校文 化在 办学 治校 中 的作用 时 , 谈 共 同 的 了解 — — 和 社 会 学 家 所 谓 知 趣 相 投 。学 校 经 常 被 视 可以说全部 的校长 都对 学 校 文化 寄予 厚 望 , 望通 过学 校 ” 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近 年来 , 于 文 化 的讨 论 很 多 , 们 也 越 来 越 注 意 到 文 格 魅 力 和 管 理 经 验 来 办 学 治 校 ; 二 个 阶 段 是 “ 度 管 理 ” 关 人 第 制 化 在 学 校 育 人 中 的作 用 。在 中 小 学 校 , 校 文 化 体 现 了 学 校 阶段 , 学 主要靠 制定 严格 的规 章制度 及其 执行来 管 理学校 ; 第 的文 化 内涵 , 既是 一 种 文 化 氛 围 、 种 文 化 行 为 , 是 一 种 文 三 个 阶段 是 “ 化 治 校 ” 就 是 要 创 建 适 合 学 校 特 色 发 展 的 一 更 文 , 化 的精 华 ; 化 延 伸 教 育 , 有 丰 富 的 、 在 的 育 人 功 能 。 由 文 具 潜 学 校 文 化 , 过 文 化 引 领 和 带 动 形 成 学 校 成 员 之 间 的 信 任 通
于每个学生都置身于学校文化 的氛 围中 , 学校 文化对 于学生 和 理 解 , 察 每 个 人 的 内心 世 界 和 情 感 , 成 全 体 师 生 共 同 体 形 的 成 长 发 展 至 关 重 要 。我 们 也 经 常 能 够 看 到 , 一 所 学 校 和 的 精 神 家 园 。 同 它所培养的学生都会给人不 同的感 觉 , 这很大 程度 上是 由于 文 化 的 重 要 性 也 不 仅 仅 体 现 在 学 者 的 研 究 中 。学 校 文

浅议学校文化在学校工作中的实施策略

浅议学校文化在学校工作中的实施策略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新世纪 中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如 何 才能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 , 终体 现学校最具特 色、 最 最 明显 、 富有典 型意义的学校精 神 , 最 我认为可 以从 以下几个 方面实施 :
的楷模 、 榜样作用。正确 、 尚的 教师文化 和教师 形象 , 高 对 于形成健康 向上 的学 生文化 起着不可估 量 的教育作用 , 它 有助于使学生产生价值认 同, 继而 自觉地 去学习和仿 效 , 它 甚至 比直接 的教育过 程更具感 染力 , 这就是 我们通 常所 说 的教师的人格魅力 之所在 。学生 是学校 教育 的主体 , 是学 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中学生思维敏捷 、 力丰 富 、 想象 富于 创造精神 , 对社会 文化信息 反应迅速 , 在他们身上蕴含着极
维普资讯
第 2 0卷 第 2期
Vo . 0 N . 12 o 2








20 06年 6月
J n o 6 u e2 o
J OURN EY AL OF D ANG E DUC T ON C L E A I OL EG
自己对 教育的理解 , 根据学校发展 的规律 , 合社 会各 方面 综 对教 育的要 求 , 自己的学校做 出全 局性的 、 远 的考虑 , 对 长 并将这 种考 虑以学校发展 目标 的形 式描绘 出来 , 然后利 用
看一所学校的学校文 化建设 是否有成效 , 仅要看 它对 学 不 生的影响程度如何 , 更要看 学生参 与建设 的程度如 何。总 之 , 发挥广大 师生 的积极性 和创造潜 能 , 充分 是建设 健康 向 上的学校文化的希望所 在。为此 , 在整个 学校文 化的建 设 过程 中, 必须充分 调动师生 的积极性 , 我们 充分发挥其聪 明 才智 , 而确保学 校文化建设落 到实处 , 从 成为学校中每个 人

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小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它包括学校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习惯等。

学校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进行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1. 设立学校特色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以及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建立校园文化和谐氛围: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文素养。

3. 加强师生交流:组织教师与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形成师生和谐的氛围。

4. 打造特色校园环境:注重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与美化,建立校园文化墙、校园风情街等,让校园充满文化氛围。

5. 弘扬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如春节联欢会、端午龙舟赛等,让学生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三、总结通过以上实施措施,可以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不断完善,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培养民主文明、和谐奋进的新一代中国人建设有力的校园文化保障。

四、推进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1. 增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文化建设责任部门和具体任务,确保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形成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密切合作的氛围,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专门的经费投入,保障各项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4. 建立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文化建设成效的评估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文化建设工作。

五、文化建设成效的评价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学校在学生成绩、教育环境、师生和谐程度等多个方面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学生综合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学校的精神风貌会更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氛围也会更加浓厚。

中小学校长的治校方略

中小学校长的治校方略

中小学校长的治校方略
1、全面从严治校。

首先,校长要明确,学校管理依赖学校师生共
同参与,共同推进,要以教育实践为中心,坚持从严要求和共同担当,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充满活力、实事求是、责任心强、学术气质强、学风淡雅、文物留传、艺术陶冶的健康发展的校园。

2、构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学校改革要以教育实践为核心,促进学
校和团队的发展,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系下,构建以立法、铸正、审核、执行等职能综合协调的行政管理体系,运用立法、铸正、审核、
执行等手段,形成良好的行政运行机能,以最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功能。

3、优化学校服务体系。

加强学校的组织与管理,持续完善学校的服务
体系,各级服务办事部门重点做好服务,强化组织和管理,深入宣传,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建立舆论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及咨询服
务等,构建规范、规矩、法制、文化的服务标准体系。

4、加强教育实践。

以“教育实践为中心”为原则,下沉着力点,加强师
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建设,注重培养学生责任心和学习素养,积极开展
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突出坚持终身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有
竞争力的学习型组织。

文化立校 特色兴校 质量强校

文化立校 特色兴校 质量强校

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治校方略是校长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方法和策略,是校长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形成务实有效的治校方略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学校情况分析首先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学校情况分析(一)师资情况。

数量超编,结构性缺编。

教师按照省级标准配备,数量足够,30岁以下教师仅占20%,年轻教师比较多,经验少,但干劲足。

45岁以上占50%,经验丰富,但年龄偏高。

未来几年,情况将更加严重。

(二)办学条件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人员复杂,学生和家长情况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缺乏成熟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模式;但新建学校也有它的优势,硬件条件好,具有更大的可塑性,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三)学校亟待解决问题从三个关键词解读,质量、创新、认可度,这是学校的问题,也是制定治校方略的重点所在。

我们设计的治校方略从五个大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大方面:学校文化引领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旗帜和灵魂。

能够定位学校发展、构筑教师共同愿景的学校文化显得至关重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情况,新建学校,几所学校合并,师资情况,生源情况,学校把“和”确定为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力求通过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学校“和”文化体系,让原有几所学校文化和、教师和、学生和谐发展。

让“和”文化建设成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一)“校和万事兴”(三个层面+两大板块)。

学校的和有三个层面:一是学校与外部的和谐;二是学校内部的和谐;三是师生个体内部和谐。

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身心和美,即和乐共进,美人美己;第二板块是和而不同,即和而共生,鼓励个性。

(二)教师“和”文化1.让教师对学校和自己发展充满愿景。

只有心、中有目标、有梦想,工作才会更加主动、更加有激情。

2.让每位老师都充满责任感。

3.让每位教师都成学校的主人。

广泛征询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主人翁的作用。

(三)学生“和”文化内涵一和乐共进,美人美己基于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结合育人目标,学校制订学生发展目标体系一一和乐共进,美人美己。

2024年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中小学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2024年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文化品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

二、重点工作和措施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要推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需要通过课程教育、文艺活动、社团组织等多种途径进行。

(1)开展学科课程的课程改革。

在学科课程中,要引入相关的人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相关知识和理念。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举办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类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才艺和审美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组建多样化的学生社团。

开设各类学生社团,如科技创新、志愿服务、体育运动等,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增长知识、展示才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要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需要从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师生关系、学生管理等方面入手。

(1)改进教育教学环境。

完善校园硬件设施,提供较好的教室和实验室等场所,创造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

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师生关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交流。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育人的合力。

(3)加强学生管理。

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导。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3. 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为了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可以从学校的各个方面入手,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小学教育依法治校——法治在校园的践行

中小学教育依法治校——法治在校园的践行

中小学教育依法治校——法治在校园的践行当今社会,法治化已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而法治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推广和实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法治教育涉及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对法律规则和法治精神的宣传和普及。

中小学教育依法治校,不仅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下文将探讨中小学教育中的法治教育实践。

一、制定校规、校纪校规、校纪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制度,是学生自律的“约束力”,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法治教育内容。

校规、校纪应依据法律法规制定,明确规定学生的义务、权利及违规惩戒措施等内容,同时学校也应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法律法规和法治精神的宣传与教育,加深学生对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理解和认识。

二、加强师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中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素养的关键时期,要加强教师法律意识的提高,推动法制课程的普及和深入开展法制教育,为培养学生的法律责任感和弘扬社会公正提供支撑。

通过深入实施“法治进校园”活动,加强普法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意识。

三、完善校园安全体系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加强校内的安全措施,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在安全管理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加强校园安全监管,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校园内安全问题的有效预警和及时处理。

四、规范教育行为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与源泉,教育行为的规范化是保障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成功实现法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并成立学校督导组和教师评估机构,收集各类违规行为和舆情信息,并及时处理,使教育行为规范化、文明化、法制化。

五、建立德育与法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德育和法制教育的结合,可以实现双重管理效应,必将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学科和生活实际,将法律和道德内容有机融合,使法律知识能够更好地贯穿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在学生心中培育尊重法律和道德的意識。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

我们主张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即通过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工作,来构建一所学校理想的校园文化。

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1。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

如果是新建学校,校址最好选在较为洁净和宽敞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别是应该离集贸市场远一些。

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

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

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体现特色,如在走廊、墙壁、楼梯旁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的感觉。

(2)学校标识。

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

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3)校容校貌.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

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

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

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4)校园绿化.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学校生活品味.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

小学校园文化方案

小学校园文化方案

小学校园文化方案引言:小学是孩子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校园文化在这一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塑造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并提供一个互相尊重和支持的社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校园文化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和维护校园文化的关键策略。

一、小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小学校园文化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自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校园文化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小学校园文化的关键策略1. 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价值观学校应该明确传达和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价值观。

这包括强调团结、友善、尊重和互助等正面的行为和品质。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活动和家庭教育等途径来培养学生这些价值观。

2. 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体验小学校园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体验,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所尝试和发展。

这可以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和体育等各种艺术和运动项目。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兴趣,提高技能,并与他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3.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校园文化的关键。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提供支持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社区清洁、慈善义卖等。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可以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并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和重要性。

5. 建立有效的纪律制度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有明确的纪律制度和规范。

学校应该建立公正、公平、严明的纪律制度,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并相应采取措施进行奖惩。

6.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对于建立校园文化至关重要。

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 背景和目标随着教育的发展,文化建设对中小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富有活力、充满创造力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帮助学校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策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2.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全面发展,提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增强师生凝聚力: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师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塑造校园形象:一个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增强学校的品牌形象,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

3. 实施步骤3.1 明确目标和定位首先,学校需要明确自己的文化建设目标和定位。

通过与师生及家长的沟通,确定一个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和文化定位。

3.2 制定文化建设计划根据学校的目标和定位,制定一份详细的文化建设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 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 - 校园文化的主题和特色 - 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 - 资源和人力配备3.3 培养文化氛围在学校内部积极培养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文化氛围。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施:-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 增设文化墙、文化角等展示校园文化的载体3.4 加强师资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文化建设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

3.5 组织活动和节日庆典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节日庆典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归属感,加强学校的凝聚力。

3.6 定期评估和调整学校应定期评估文化建设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措施。

4. 实施资源和保障•相关经费:学校应预留一定的经费用于文化建设,包括活动经费、文化设施建设经费等。

•人力资源:学校需要配备专职人员来负责文化建设工作,同时也可以利用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资源来参与文化建设。

5. 预期效果通过以上实施步骤,学校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 - 提升师生凝聚力和归属感 - 塑造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6. 结语文化建设是中小学校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制定和实施本文档提供的中小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学校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各种发展机会。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传统文化进校园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我校是十堰市教育局指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就读学校之一,现有学生973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763人,占78.4%。

进城务工人员学生家庭文化背景不同,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缺失的问题,再加上家长们忙于生计起早贪黑,导致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缺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以德立校、以德树人的理念,始终把“知礼”做为学校主题文化的背景。

知书明礼是读书人的基本要求,旨在引领我校师生常读书、讲礼仪、明事理、共进步。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典来育人,从行为规范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启迪其心智、健全其人格,将孩子们培养成为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同情心、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2、课题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我校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校,学校对本校传承已久基本成型的校园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炼,秉承“立德启智”的办学理念,确定了“知书明礼”的学校文化特色。

围绕“知书明礼”的文化主题对校园进行环境建设。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化教育有机融合,努力营造出一种“博学约礼”的校园文化氛围。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弘扬,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

201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从实践上看,有些中小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许多中小学校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

学校文化建设策略的思考和实践

学校文化建设策略的思考和实践

是值得学 校管理 者思考和 实践 的课 题 。


尊 重教 育 规律 , 确 立 学 校 办 学
思想
教育 ” , 幸 福小学 的“ 幸福教 育” , 上 海理 程 中存 在 有 章不循 、 无 章 可循 , 执行 成
学 校 办学 思 想是 学 校 教 育 的指 南
效不 高等 问题 , 从 而影 响 了学 校 和实践
一天 津 市 津 南 区葛 沽 实 验小 学 赵 志 国
学校 文 化是 学 校 在 长期 发 展 中逐 创造 性 地提 出 了 “ 理 解生 命 ” 的办 学思 管 理制 度体 系 , 用 制 度规 范行 为 、 凝 聚 步 形 成 的具 有独 特凝 聚 力 的共 同价 值 想 , 就 特 色而 言 , 他 是 中国提 出并 践行 人心 。加强 制度文化 建设 , 师生 的行为 观, 是一 所 学校 的灵 魂 和精 髓 , 是构 成 “ 理解教育 ” 的第 一人 。 就 有章 可循 , 规 范将 得到 强化 , 随 意性 减少 , 有 利于 形成 良好 的校风 、 教 风和 学风 , 从 而保 证学 校的 和谐 发展 和办学
摆设 , 不能仅 停 留在 “ 表 达 出来 、 张贴 出
去” 的层面 上 。要在 学校办 学思想 指导
创 建学校 文化 时 , 学校管 理者一 方
发挥着 越来越 重要 的作用 。当前 , 越 来 下 , 规划 学 校 的办 学 目标 , 提 炼 支撑 教 面要建立健 全制 约制度文 化 , 强化行 为 越多 的学 校高 度重视 学校文 化建设 , 致 育思 想和实 现办学 目标 的“ 三风一训 ” , 规范, 另一方 面要建立 健全激 励制度 文
目标 的 实 现 。

关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关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关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我国的宝贵财富,有着教化和影响人的功能。

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与此类似。

但目前,在本学科的教学实践教育中,对优良传统与文化教育的运用相对较少,民族文化教育的思想渗透与情感培养的功能也未能得到较好的充分发挥。

要达到综合性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同中国先进的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自觉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入学校道德和法制教育当中,对中小学生全面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机融为一体。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引言:为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围绕教学内容不断设计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授课方式。

随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学生的学习不再仅限于课本,教师的教学也增加了很多新的方式,涌入了新的教学资源。

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所需,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及心理教育,奠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满足新时代发展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符合当今发展的社会主流毫无疑问,中国的传统和文化是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国人,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历史,不重视这些传统和文明,这些中国人还能说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吗?(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小学生的道德意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造就了许多道德人,首先是因为它虽然在人们的心中,但已经为人们设定了精神生活的最终目标和绝对规律,使中国人能够随时评价和审判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件。

正因为这些目标和规则的指引,让人们能够区分什么是正义,从而树立自己要成为一个道德的人的意识。

因此,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学校是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而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也承担着这一主要任务。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5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5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5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形成能够充分展示赞贤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组织机构组长:曹开明副组长:许赋彬、黄芑兰、王佑成员:罗天波、赖健娟、卢致宝、张小远、杨魏锋、方德金、李振兴、林菲及各村小校长三、总体目标1、在硬件中提炼校园文化精神;2 、在活动中体现校园文化精神;3、在课程改革中创新校园文化;4、让教师成为校园文化的形象大使;5、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

四、具体内容和措施(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1、通过硬载体,营造“赞贤精神”氛围一塑造陈赞贤烈士塑像;二设立陈赞贤事迹展览室及校史陈列室。

该室陈列了陈赞贤烈士光辉事迹、陈赞贤诗稿原件复印件及“陈赞贤”剧照、陈赞贤故居、陈赞贤烈士追悼会祭堂等许多珍贵历史资料,记录了学校发展历史,描绘了学校蓝图。

2、在校园醒目处镶贴金字校训、校风及廉政理念,提醒学生时刻铭记在心。

我们的校训是“弘扬赞贤精神,培育时代英才”;校风是“立志、文明、求真、感恩”;廉政理念是“崇廉尚洁,从我做起”。

3、精心设计文化墙、宣传橱窗、黑板报、楼道标语,做到既外观美丽,让人赏心悦目,又内容丰富,有内涵,给人感召力。

文化墙力求图文并茂,真正做到让墙壁说话。

学校分别将几栋楼定为“赞贤楼”、“崇廉楼”、“尚德楼”,楼道上悬挂“陈赞贤故事选”及以“传统美德”、“立志成才”、“廉洁自律”为主题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等。

校园围墙设有以廉政文化为内容的宣传橱窗及“赞贤廉洁小明星榜”。

4、规划班级文化建设。

教室里统一张贴“立志、笃行、多能、乐学”的学风,张贴名人相片、名人名言。

班级布置彰现班级的特色,并辟有廉政文化专栏,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5、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努力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整齐洁净的校园,给师生创设一个清新舒适、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政治教学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政治教学的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政治教学的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传统文化政治教学融入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要融入教育的各环节和各领域,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课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政治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政治教师的重要使命。

课题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政治教学是指现行普通高中政治课必修课程,包含《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2018年秋季湖北即将实施的新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既有课堂教学,又有与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研究现状述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主要是:高等教育研究多,基础教育研究少;国学经典小学研究多,高中研究少;语文学科研究多,其他学科研究少;零星研究多,系统研究少;其他省市研究多,湖北研究少。

2017年全国的思想政治教师及教研员有三篇相关论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课题研究相对较少,只有2015年陕西高新一中的李育民老师主持的省级规划课题《思想政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导下,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政治教学的意义与作用: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建设文化强国而贡献力量。

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政治课堂,使课堂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创新文化传承方式,丰富课程资源。

③对于传承中华文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当前,中医药文化进小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医药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和普及却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药文化进小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一、现状调查1. 中医药课程不足目前,大部分小学的中医药课程安排并不充分。

校园中医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很多学校仅在春秋两季安排一些健康讲座或讲座,而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中医药知识体系。

2. 中医药文化传承不足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中医药文化被纳入小学教育内容,但传承不足成为难题。

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和宣传品不齐全、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识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

3. 中医药文化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中医药文化认识淡薄,甚至存在误区。

他们认为中医药是“老掉牙”的东西,只适合老年人或是病怏怏的人,缺乏对中医药文化的科学认知和传统文化自信。

二、对策研究1. 完善中医药课程设置对于小学生来说,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与传承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大对中医药课程的设置力度,逐步完善中医药课程设置。

可以适当扩大中医药相关的课程内容,包括传统中医理论、中药知识、养生保健等内容,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力。

2. 提升师资力量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力量,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

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中医药师资力量进行培训和学习,提升教师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传承能力,增强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

3. 制定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亲身体验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参观中医药文化的博物馆和传统中医药诊所,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4.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学校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文化治校的策略研究
论述了创建学校文化,以优秀的学校文化来治校对于中小学阶段学校的必要性,指出创建优秀的学校文化并以此来实施学校治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对于学校文化的理解,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学校实践中都存在差异,因此就如何创建学校学校文化和如何实现以文化治理学校提出策略。

标签:
中小学;文化治校;策略
近年来,关于文化的讨论很多,人们也越来越注意到文化在学校育人中的作用。

在中小学校,学校文化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既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文化行为,更是一种文化的精华;文化延伸教育,具有丰富的、潜在的育人功能。

由于每个学生都置身于学校文化的氛围中,学校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同一所学校和它所培养的学生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同学校文化的作用。

因此,创建优秀的学校文化、并且依靠这种来实现办学治校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

1创建学校文化的必要性
当前,学校管理越来越依赖于学校自身所积淀的文化。

杜威曾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到“为了形成一个共同体或社会,他们必须共同具备的是目的、信仰、期待、知识——共同的了解——和社会学家所谓知趣相投。

”学校经常被视为“小社会”,在学校这样一个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人群中,更是需要一种共同文化,也就是学校文化的支撑。

单纯依靠“校长能力和魅力”以及“学校管理制度和机制”的管理模式也越来越难以维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美国学者坎宁安和格莱瑟曾指出,成功的学校都有浓郁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与追求卓越的愿景相一致,给人指明了共同的方向,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并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和其他人学习工作的意义所在。

我国学者陈玉琨教授认为,学校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经验管理”阶段,主要依靠校长的人格魅力和管理经验来办学治校;第二个阶段是“制度管理”阶段,主要靠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来管理学校;第三个阶段是“文化治校”,就是要创建适合学校特色发展的学校文化,通过文化引领和带动形成学校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体察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形成全体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文化的重要性也不仅仅体现在学者的研究中。

学校文化早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江苏泰州中学、江苏洋思中学、成都金沙小学、上海建平学校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中小学正是通过创建自己学校的特色文化,寻找到创新办学理念和模式的切入点,进而带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笔者前段时间曾对一些中小学校长访谈,谈到学校文化在办学治校中的作用时,可以说全部的校长都对学校文化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学校文化这个把手来推动学校的各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然而,对于学校文化的理解是五花八门的,很多学者都有自己对于学校文化的理解和产生。

与此相对应的是,实践中中小学校长也对学校文化有不同的理解,笔者在访谈校长时发现,有的校长将学校文化阐述为“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理想”,还有的校长将学校文化简单的当作是“校园文化”。

这种混论的理解对创建学校文化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将学校文化理解为校园文化,可能会更多地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做一些表面文章,而不是深入思考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适合其发展的文化建设。

因此,本文提出几点经营学校文化的策略,以期对实践有所帮助。

2文化治校的策略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到,学校文化对学校的正常运行起着保障的作用,更能带动学校的创新发展,对于一所学校的构建起着核心的带动作用。

本文提出几点经营学校文化的几点策略。

(1)培养校长的文化自觉。

当今的学校管理与领导,更加注重文化的引领,谋求学校文化共同体中价值观、思想认知存在差异的成员达成一种认同,即所谓的“和而不同”,从而实现学校作为一种文化共同体存在的价值。

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构成了人群社会尤其是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社会组织形式的价值诉求,也促使学校和其他正式组织不得不重视从新审视自己的使命和自己成员的价值理念。

对于校长来说,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客观上对校长的传统领导方式形成了挑战,单凭校长的个人能力与魅力来统领学校的时代应经成为过去,培养校长的文化自觉成为必然要求。

校长的文化自觉,是指一个学校的校长创建有效的学校文化,形成学校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想认识的意识、主动性和能力。

文化自觉是校长能不能以文化引领者的姿态展现于学校管理领域的关键。

现实中很多校长的领导方式仍依赖于自己的能力和规章制度的刚性要求、甚至于是校长个人的权威,这既表明很多校长缺乏这种文化自觉,也表明校长的文化自觉培养之艰难。

培养校长的文化自觉,一方面要提升校长的思想认识,摒弃传统的学校观,将学校视为一种文化共同体,由具有不同思想、价值观念的成员所组成,这些成员来自于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思想意思和精神诉求。

对于这样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领导,运用文化来进行领导管理会更加行之有效。

培养校长的文化自觉,另一方面就是要鼓励校长尝试采取一种新的管理方式,通过创建浓郁的、有建设意义的学校文化,引导全校师生参与到学校的文化构建之中,在各个领域形成特色的主流文化和与之相符的亚文化。

当这种尝试取得效果时,校长自然更愿意以这种人性化的方式领导学校,校长的文化自觉自然也就形成了。

(2)选择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应该认识到,学校文化不是单一的事物,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与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信念、价
值、假设、态度、期望故事、逸事等价值观念体系、制度、程序、仪式、准则、纪律、氛围、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等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设施设备、符号、标志物等物质风貌体系”。

学校文化既是学校在长期发展的时间维度上积淀下来的复合体,更是学校各领域、各类群体文化在相互作用与影响过程中整合而成的。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事物,首先应该做什么呢?学校校长和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这些切入点应该明确集中,范围不宜太大。

比如,可以从学校的教师入手,鼓励教师积极进取、用于采纳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之以其他制度的保障。

另外,在现实中还有很多学校以文体活动为切入点,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之所以要选择切入点来建构学校文化,主要意图就在于形成有本学校特色的“文化亮点”。

学校文化中的这些亮点在与其他领域和活动互动中相互影响,引领其他领域文化建设。

选择切入点来建构学校文化,另一个原因在于这样做成本小、短期内易于见效,但是这种做法应该保证达到这样一种目的:通过文化亮点的建设形成学校成员的文化认同,从而在更广的范围和领域内提升学校品质和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3)形成制度巩固学校文化成果。

以制度治理学校,是指通过在学校内建立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其目的在于保障学校的一切行为都在制度的框架下规范运作。

校长的制度治校和文化领导是不冲突的,在某种程度上更是相得益彰。

一般看来制度是刚性的、凝固的、严格限制人的行为,与文化领导的“柔性管理”水火不容。

其实,制度为我们行为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机制保障,一个与时俱进的制度更能有助于学校文化建设成果的巩固和发展。

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学校管理中明确的制度是学校发扎方向的引领,制度本身是有文化张力的。

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支撑,公正、严明、公开、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制度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校长在学校的文化建设方面应重视用制度的建设。

(4)鼓励全员参与文化。

学校文化不是简单一项活动、一种仪式,而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知、价值观念的升华及其行为方式的外显。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如果学习同个人的愿望相关,那么一个人会尽其所能去努力学习。

真正的愿景必须根植于个人的价值观、关切与热望中。

”因此,校长基于学校文化的管理,更应该重视学校全体成员的参与。

所谓全员参与文化就是学校里的所有成员,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和其他人员都要主动地参与到到学校文化的整合之中,积极互动,形成共识,并且遵守学校共同的行为习惯和方式。

文化是大家的,是在全体成员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文化管理同样应是一种自觉地日常行为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校中每一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自身行为规范的文化引领者。

只有当学校所有成员都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他们的言行不自觉的传递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内涵,学校的文化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在创建学校文化过程中,更应
该将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群体亚文化整合起来,通过对这些非正式群体所形成的文化进行引导、改善,使之融入到学校整体文化建设之中。

因此,校长绝不能将文化管理视为一种特权,也不能将其视为由自己完成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制定科学规划、采取积极的措施,将学校全体学生的生涯规划与学校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培养成员的参与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培育先进的学校文化,尊重人,相信人,更以优秀的学校文化引导学校发展。

这既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更是学校作为一种由特殊人群组成、以传承文明为己任的文化共同体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程振响.文化管理:超越规范的学校发展诉求[J].江苏教育研究,2005,(2).
[3]向必进.“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