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TV走向海洋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不同于其他海洋纪录片,走向海洋并不是以海洋奇观作为纪录片的主旋律,而是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历史进程的讲述,国家之间的对比,各类专家的评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经济、生存多个角度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副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海洋画卷。以下是由XX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阅读参考。

自马汉提出“海权论”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意识日趋强烈。海洋,这个国际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催生出《海豚湾》,《蓝色星球》和雅克。贝汉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经典纪录片,它们是西方人对海洋几百年来的重视的结晶。而我们,作为一个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最发达的海洋经济线的泱泱大国,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却屈指可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国的悲哀。追本溯源,这不是纪录片本身的问题,这是整个民族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说的,我们“把海洋当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仅仅是以以一种娱乐的态度观看,他首先应该是一部唤醒民族海洋意识的教育片,尤其是对在海南岛学习的莘莘学子来说,没有现代的海洋意识,不仅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怜的。以下是我在观看走向海洋以后的一些感想。

不同于其他海洋纪录片,走向海洋并不是以海洋奇观作

为纪录片的主旋律,而是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历史进程的讲述,国家之间的对比,各类专家的评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经济、生存多个角度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副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海洋画卷。

从走向海洋得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海洋历史,这个历史出人意料的久远。有根据的推测,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很有可能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即殷商时代就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在以后的几千年当中,海洋的气息一直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身边,若即若离,变幻不定。

从始皇东巡,兵马俑目视东方,徐福东渡,到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空前,从元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再到到明代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光荣和自豪。然而从朱元璋的一纸禁令,到宝船遗骸的霉烂腐朽,从清末的仓皇海防,到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败亡……一桩桩,一件件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与屈辱。()但正如电视片所说:“历史没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选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今天,中华民族面对海洋向我们展开的怀抱,转变观念,走向深蓝海洋既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契机。

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虽有所极端,但这句话所体现的对于海洋的重视态度,却不论过多少

岁月都不会过时,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

黄岩岛的争议刚刚降温不久,钓鱼岛的争端就甚嚣尘上,中国海外航道刚刚畅通,中国渔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杀,而渔民,渔船被扣等外国恶劣行径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国家迅猛崛起的同时,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形势,战舰远航,拥有航母,蛟龙下水……一个个在海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绩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掩饰不了的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之外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涌动着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许多国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学尚未意识到海洋对于未来中国的意义之重要。

“从1840年已降,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保持一帆风顺。我们不应该再去责备祖先的保守,因为封闭的大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样我们也大可不去计较他人的冷眼,因为幽暗的大海曾经是全人类的梦魇。睡狮正在梦醒——因为我们正在凝视着海上升起的太阳!”作为一名海大的学子,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静等雄狮的梦醒,而是在雄狮梦醒的过程中临海凭风,远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际,毅然投入到祖国发展海洋的大战略之中。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的疆域不再是一只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是中华文明重新焕发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来的朝阳必将从中国海的海平面上升起。

近期,一部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以海一样胸襟、海一样的视野、海一样的激荡,用文化的尺度、宽广的视角,告诉世界,告诉我们,告诉子孙,中华民族曾经的海洋文明和历史征程……在大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中,我们看到了郑和船队遗落在南中国海的瓷器碎片,看到了祖先开疆拓土打下的领海界柱,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们有了别开生面的发现和充满敬畏的仰望。

早于西方四百多年,1403年中国就有了“宝船”,有了干船坞,那个时候的福建泉州就有了世界上的第一大港;1405年,一支庞大的船队出发,一共有船317条,配置了医生317个,一万多名士兵,这是当时世界上没有对手的“水师”;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短短3年时间,中国海军位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

不能说是中国人第一个认识了海洋,但也决不能说中国人是最后一个走近海洋,更不能动辄就说中国古人没有认识海洋,说我们的先贤只知道黄河,如果汉武帝不认识海洋,他不可能给我们创下当时西至里海、南至南海的广大疆域。在我们的先贤仁人、革命领袖中,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那片蓝色海洋。当然,我们决不否认,由于各种局限和自然原因,我们曾错待海洋,为后人造成或轻或重的灾难,但是后人一

定要以海洋的胸怀正确评价我们的历史,评价中华民族在走向海洋中的伟大历史功绩。一个正确的历史观,一个客观的文化视角,是我们再次走向海洋的理论锚地和思想海港。

我们从没忘记苦难,忘记一百多年前来自海上的劫难:甲午海战。当一个民族面对海洋的目光,被封建帝王的贪婪私欲锁定在昆明湖上,当朝野上下都把一个老人的大寿当成头等大事操办时,旧中国的大厦已在陆地下沉,那个曾经亚洲第一舰队的沉没也已成必然。这个时候应当检讨的,不只是一个民族的海洋观。那个叫马嘎尔尼的外交官说得好,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我很欣赏这句话,它很形象地道出了中国在某些历史时期的面貌。是的,中国人民苦难最深、中华民族灾难最重的一百年,正是没有好舵手的一百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道路改变了,中国的航道改变了,中国改变了,国家富强,人民有尊严地站立在东方……这是《走向海洋》为我们描绘的万千气象。

在娱乐充斥我们的文化阵地,挑战着历史底线、道德底线,挑战着一个民族的信仰时,我们期盼有思想、有文化、有艺术含量的作品出现。在创作政论性纪录片方面,军队文艺工作者有着很好的传统,这是对使命的担当。而在海洋历史文化这一领域,海军文艺工作者曾创造了许多好作品。让人兴奋的是,这次他们对海洋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

八集电视纪录片,他们只用了一集来讲述海军建设,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