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网络发展史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 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

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

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

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

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第一"的年代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

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

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1994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 王运丰确定“.CN”域名 • 在成功用电邮向世界问好后,中国科学家开始考虑如何以 中国的姿态出现在互联网中。 • 中德往来的邮件显示,1990年10月10日,王运丰与措恩 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商讨了这一事宜。中方根据英文单词 “China”,由王运丰定下“CN”两个字母作为域名。
二、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第一阶段 网络探索(1987年-1994年) 第二阶段 蓄势待发(1993年-1996年)
中国的互联网不是八抬大轿抬出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走出来 的. 四大Internet主干网的相继建设,开始了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 路的历程.
第三阶段 应运而起:(1996年-1998年) 互联网进入一个空前活跃时期,应用和政府管理齐头 并进 第四阶段 网络大潮:(1999年-2002年)
第三阶段
应运而起(1996年-1998年)
中国互联网进入一个空前活跃期,应用发展迅猛。
中国互联网的第一
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 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BBS站. 1995年1月,由国家教委主管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经中国 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进入Internet,成为中国第一 份中文电子杂志. 1996年9月22日,中国第一个城域网---上海热线正式开通试运 行,标志着作为上海信息港主题工程的上海公共信息网正式建 成. 1996年11月15日,实华开公司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旁边开设了 实华开网络咖啡屋,这是中国第一家网络咖啡屋.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网进入国际互联网络,这 是中国开通的第一家中央重点新闻宣传网站.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 行.会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 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连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 可.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

互联网发展史

互联网发展史

四大互联网的建设
从1993年开始,几个全国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相继启动,从而使Internet在我国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已形成四大互联网络,差不多都是这时候开始建设的。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中科院科技网(CSTNET) 中国金桥网(ChinaGBN)
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的特点:平等、自由。但美国一直以来都反对中国加入互联网络。1991年10月的中美高能物理研究会上,美方发言人沃尔特.托基(Walter Toki)再次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经过托氏的努力,会后双方达成一项协议:美方资助中国联网所需的一半经费,另一半由高能所自选解决。然而,通往Internet荆棘之路并未因此而变得平坦。
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1987
1994
1998
2000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互联网发展史
NETWORK
Internet e-commerce
content
互联网在国内发展历史
四大互联网的建设
互联网在国内发展历史
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模板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模板

目录第一章调查介绍 (3)一、调查背景 (3)二、报告术语界定 (4)三、调查方法 (6)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4)本章摘要 (14)一、网民规模 (16)(一)总体网民规模 (16)(二)不同接入方式网民规模 (19)(三)分省网民规模 (20)二、网民结构特征 (22)(一)性别 (22)(二)年龄 (24)(三)学历 (26)(四)职业与单位性质 (27)(五)婚姻状况/收入/居住地 (28)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 (30)本章摘要 (30)一、基础资源概述 (32)二、IP地址 (33)三、域名 (35)四、网站 (37)五、网页 (39)六、国际出口带宽 (40)第四章上网条件 (42)本章摘要 (42)一、上网地点 (43)二、上网设备 (45)三、上网费用 (46)四、手机接入互联网情况 (49)五、非网民不上网情况 (52)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 (56)本章摘要 (56)一、概述 (59)二、互联网基础应用 (61)三、政府网站 (68)四、网络媒体 (72)五、数字娱乐 (75)六、电子商务 (82)七、其他 (85)第六章澳门互联网使用现状统计报告 (88)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141)附录2 典型互联网应用 (155)一、网络安全 (155)二、网络下载 (158)三、网络视频 (159)附录3 调查支持单位 (162)第一章调查介绍一、调查背景中国网民人数与结构特征、互联网基础资源、上网条件和网络应用等方面情况的信息,对国家和企业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实施这项统计工作。

为了使这项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从1998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本次为第21次调查。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Internet在中国的 发展
• 参照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轨迹,把中国互联网发展 划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网路探索(1987年~ 1994年)中国的互联网不是八台大轿抬出来的,而 是从羊肠小道走出来的。 • 第二阶段 蓄势待发(1993年-1996年)四大Internet 主干网的相继建设,开启了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 路的历程。 • 第三阶段 应运而起:(1996年-1998年)中国互联网 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应用和政府 管理齐头并进。 • 第四阶段 网络大潮:(1999年—2002年底) • 中国互联网进入普及和应用的快速增长期。 • 第五阶段 繁荣与未来(2003年~至今)应用 多元化阶段到来,互联网逐步走向繁荣。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公用计算机互 联网(CHINANET)建设
• 1994年9月,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 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中国公用计算 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 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 开通64K专线,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中国互联网进入商用化阶段。 1995年5月,中 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全国骨干网。并于1996年1月,并 正式开通提供服务。
CERNET萌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 网建设
• 1994年7月初,由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建设的“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试验网开通,并通过 NCFC的国际出口与Internet互联。 1994年8月 ,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 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正式立项。1995年 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示范工程”建设完成。
• 第四阶段 网络大潮:(1999年—2002 年底) 中国互联网进入普及和应用的 快速增长期。 • 资本燃烧的岁月。 • 2000年4月13日,新浪网宣布首次公 开发行股票,第一只真正来自中国大陆 的网络股登上纳斯达克。 2000年7月5 日,网易公司宣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登陆纳斯达克。 2000年7月12日,搜 狐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三大门户网 站的相继上市,掀起了对中国互联网的 第一轮投资热潮。 20 吹尽黄沙始见金 。 网络泡沫破灭之后,中国互联网经 历了一场“挤水分”式调整的严酷洗礼 。阳光总在风雨后,2002年7~8月, 三大门户网站相继宣布实现赢利。 .COM生生死死是个不断挖掘互联网价 值的过程,这是个大浪淘沙的年代

cnnic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 n n i c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

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7次报告加入了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调查,如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应用意向等,反映互联网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协助我们完成了各省互联网下载速度的测试工作;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前 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 已成功发布了30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1次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 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31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1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目 录报告摘要.................................................................................................... 4第一章 调查介绍.................................................................................... 6一、调查方法...................................................................................................................................... 6二、报告术语界定.............................................................................................................................. 9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1一、网民规模.................................................................................................................................... 11(一)总体网民规模.................................................................................................................... 11(二)手机网民规模.................................................................................................................... 13(三)分省网民规模.................................................................................................................... 14(四)农村网民规模.................................................................................................................... 16二、网民属性.................................................................................................................................... 17(一)性别结构............................................................................................................................ 17(二)年龄结构............................................................................................................................ 17(三)学历结构............................................................................................................................ 18(四)职业结构............................................................................................................................ 19(五)收入结构............................................................................................................................ 19三、接入方式.................................................................................................................................... 20(一)上网设备............................................................................................................................ 20(二)上网地点............................................................................................................................ 21(三)上网时长............................................................................................................................ 21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22一、基础资源概述............................................................................................................................ 22二、IP 地址........................................................................................................................................ 22三、域名............................................................................................................................................ 23四、网站............................................................................................................................................ 25五、网页............................................................................................................................................ 25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6第四章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一)信息获取............................................................................................................................ 29(二)商务交易............................................................................................................................ 30(三)交流沟通............................................................................................................................ 34(四)网络娱乐............................................................................................................................ 37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 40第五章 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 47一、中小企业互联网基础条件发展状况........................................................................................ 47(一)计算机普及状况................................................................................................................ 47(二)互联网普及状况................................................................................................................ 47(三)宽带普及状况.................................................................................................................... 49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 51(一)电子商务普及状况............................................................................................................ 51(二)网络营销使用情况............................................................................................................ 53三、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特点与趋势............................................................................................ 53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55附录2 调查支持单位............................................................................. 67附录3 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 (6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

历年中国网民数量统计(1997年-2010年)

历年中国网民数量统计(1997年-2010年)

历年中国⽹民数量统计(1997年-2010年)
1997年-2002年
历年中国⽹民数量统计(1997年-2002年)

1997/101998/61998/121999/61999/122000/62000/122001/62001/122002/62002/10


62117.5210400890169022502650337045805800

注:时间前者为年后者为截⽌⽉;⽹民数量单位(万);数据来源:CNNIC统
2004年-2010年
历年中国⽹民数量统计(2004年-2010年)

2004/122005/62005/122006/62006/122007/62007/122008/122009/122010


0.94 1.03 1.11 1.23 1.37 1.62 2.10 2.7 3.844多

⽹民数量单位(亿)
增长图:
相关报道:
截⾄2002年10⽉底,中国上⽹⽤户⼈数达5800万⼈,⽐去年同期增长近五成,⽹民总量居世界第⼆。

2007年1⽉23⽇统计,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对国内⽹民数量已经达到1.37亿。

2008年1⽉17⽇,中国互联⽹络信息中⼼(CNNIC)在京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数据显⽰,截⽌2007年12⽉31⽇,我国⽹民总⼈数达到2.1亿⼈,⽬前中国⽹民仅以500万⼈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

2010年1⽉15⽇,中国电⼦商务研究中⼼讯《第25次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截⽌2009年底,中国⽹民规模达到 3.84亿⼈,较2008年增长28.9%。

1994年,中国第一次全功能进入互联网

1994年,中国第一次全功能进入互联网

1994年,中国第一次全功能进入互联网.1994年4月20日,中国首次开通64K国际专线,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第77个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

1、面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服务。

1995年1月,原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设立的64k 专线开通,开始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2、首次统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今已发布43次。

3、信息产业部成立。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信息产业部,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4、知名互联网企业相继创立。

1998年前后,网易、搜狐、腾讯、新浪等一批日后改变国内互联网发展走向的企业相继成立。

网易邮箱、腾讯QQ、百度搜索等产品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上网习惯。

5、中国移动互联网投入运行。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投入运行。

同日,中国移动正式推出“全球通WAP(无线应用协议)”服务。

6、淘宝网推出支付宝服务。

2003年10月18日,淘宝网首次推出支付宝服务,2004年分拆独立,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目前,支付宝全球用户数已超过10亿。

7、中国网民数量跃居世界第一。

200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人,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几乎同时,CN域名注册量以1218.8万个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

8、腾讯发布微信软件。

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为智能手机推出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凭借语音、视频、朋友圈等功能,逐步发展成为用户最多的国产即时通讯软件。

9、TDLTE入选4G国际标准。

2012年1月18日,由我国主导制定、大唐电信集团提出的TD-LTE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

10、手机网民规模超越传统网民。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987-2008)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987-2008)

2.1987年11月9日-11日,中国代表团受邀参加了在美国普林斯顿(Princeton)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学术网络会议 (International Academic Networkshop)。与会期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美国大学网 (BITNET)和计算机科学网(CSNET)的电子邮件延伸至中国一事表示欢迎,向中方代表杨楚泉递交了书面欢迎信。
27.1994年6月28日,在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的大力协助下,北京化工大学开通了与Internet相连接的试运行专线。
28.1994年7月初,由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试验网开通,该网络采用IP/x.25技术,连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五所城市,并通过NCFC的国际出口与Internet互联,成为运行TCP/IP协议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49.1996年7月,国务院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的多名专家对国家四大互联网络和近30家ISP的技术设施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对网络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50.1996年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连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
43.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44.1996年2月1日,国务院第195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45.1996年2月27日,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式成立。
11.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户举行的INET'92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约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联网部负责人,第一次正式讨论中国连入Internet的问题,但被告知,由于网上有很多美国的政府机构,中国接入Internet有政治障碍。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六)我国 IP 地址数:
1、我国大陆 IPv4 地址总数为:49421824 个,折合 2A+242B+30C; 台湾地区 IPv4 地址总数为:13476096 个,折合 205B+161C; 香港特区 IPv4 地址总数为:5516288 个,折合 84B+44C; 澳门特区 IPv4 地址总数为:126976 个,折合 1B+240C。 2、我国大陆 IPv4 地址按分配单位划分: 中国大陆地区 IPv4 地址分配表 单位名称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网络通信(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北京电信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神州长城通信技术发展中心 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 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在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首创网络有限公司 中广影视传输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地址数 18195968 10194944 8180224 2818048 1875968 1736704 1048576 90112 65536 267264 262144 204800 151552 147456 147456 139264 139264 124928 折合数 1A+21B+166C 155B+144C 124B+210C 43B 28B+160C 26B+128C 16B 1B+96C 1B 4B+20C 4B 3B+32C 2B+80C 2B+64C 2B+64C 2B+32C 2B+32C 1B+232C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7)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7)

我国 IP 电话出口带宽总量为:56M
二、网民行为意识调查结果:
(一)用户个人信息: 1.用户中,男性占 74.68%,女性占 25.32%
女性 25.32%
男性 74.68%
3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7)
2.用户的年龄段:
江西 381 0.39% 海南 1753 1.77% 青海 54 0.05%
山东 4164 4.21% 四川 1515 1.53% 宁夏 204 0.21%
河南 1956 1.98% 贵州 236 0.24% 新疆 684 0.69%
湖北 1714 1.73% 云南 1365 1.38% 香港 956 0.97%
n 中国科技网(CSTNET):10M n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711M 其中: 北京 170M、上海 214M、广州
327M n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12M n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69M 其中: 北京 49M、广州 12M、深圳 8M n 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55M 其中: 上海 47M、广州 8M n 中国网通(CNCNET):377M 其中: 北京 4M、上海 365M、广州 8MBiblioteka (三)CN 下注册的域名数:
AC
数量
624
百分比(%) 0.63
COM 78878 79.09
EDU 812 0.81
GOV 3665 3.67
NET 10719 10.75
ORG 1912 1.92
行政区域名 3124 3.13
合计 99734 100
各类域名所占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EDU GOV 0.81% 3.67%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 80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 80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 80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

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7次报告加入了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调查,如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应用意向等,反映互联网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协助我们完成了各省互联网下载速度的测试工作;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趋势解读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趋势解读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趋势解读
事件: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1997年6月3日组建,现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自1997年起开始发布,目前已经连续发布第41次,为中国互联网最权威的统计数据。

点评:
1、移动互联网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风口迅速切换成常态
2、大屏成为互联网重要入口,未来增长可期
3、沪深上市互联网企业占中国所有上市互联网企业市值7.7%,证监会加大支持力度
4、互联网高增长独角兽领域电子商务、网络金融、文化娱乐、汽车交通
风险提示: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性;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 Leabharlann 前 前 言 言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1997 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同年 11 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 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 月定 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
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 联网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此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已连续发布了27 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
报告是根据第28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撰写。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 础上,第28次报告加入了对网民网络消费安全环境的调查。
本次《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工业和
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一、本文概述《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是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全面、深入和权威的研究报告。

本报告基于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旨在揭示中国互联网络的最新发展趋势、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报告重点关注了互联网用户规模、网络基础设施、互联网应用、网络安全、数字经济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互联网络的繁荣与活力。

通过本报告,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互联网络用户的基本构成、网络接入方式、网络使用习惯等,以及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和用户满意度。

同时,报告还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信息化进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报告还对中国互联网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网络安全风险、个人信息保护、数字鸿沟等。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旨在推动中国互联网络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一次全面、深入的总结和分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二、中国互联网用户基础情况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用户基础持续壮大,网络普及率稳步提升。

截至202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0%,较上年底提升6个百分点。

这一增长趋势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正在向全面普及、深度融合和创新驱动的方向加速迈进。

在用户构成方面,我国网民结构持续优化。

青少年网民占比保持稳定,中年及老年网民群体占比逐步提升,互联网正在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

同时,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为更多农村网民提供了接入互联网的机会。

我国互联网应用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创新,社交、购物、娱乐、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服务日益丰富,满足了网民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997/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我国Internet上网计算机、用户人数、用户分布、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册等方面情况的统计信息,对国家动态掌握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提供决策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样,这方面的统计信息也是广大的Internet用户所关心的,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决定何时上网、上网的方式、使用网络的规模。

但以前我国没有作这方面的统计工作,许多
统计数字依赖于估计或国外出的一些统计报告,这样就造成了统计不及时、统计结果准确性
较差。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国务院信息办和CNNIC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由CNNIC联
合四个互联网络单位来实施这项工作。

最近CNNIC在四个互联网络单位和计算机世界报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1997年中国
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

本次统计参照国际惯例,采用网上计算机自动搜寻、网上联机调查
和发放用户问卷等多种方式。

统计方法先进,抽样范围广,保证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这也
是第一次对我国Internet发展状况,作出的全面、准确的权威性统计报告。

本次统计数据的截止日期是97年10月31日。

1、我国上网计算机数:29.9万台,其中,直接上网计算机:4.9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25万台。

2、我国上网用户数:62万,其中,大部分用户是通过拨号上网,直接上网与拨号上网的用
户数之比约1比3。

3、CN下注册的域名数:
AC COM EDU GOV NET ORG 行政区域名合计数量259 2131 325 323 370 99 559 4066
各类域名所占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4、我国WWW站点数:约1500个
5、我国国际线路的总容量为:25.408Mbps,连接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香港等。

分布情况如表所示:
CSTNET CHINANET CERNET CHINAGBN 合计
国际线路数3条16条4条2条25条
带宽 2.128M 18.768M 2.256M 2.256M 25.408M
6、网上各种信息流量的比例为:
FTP Telnet Email WWW 其他
8.4% 1.6% 10.7% 78.3% 1%
7、问卷调查结果
CNNIC在网上放置联机调查主页,并在四个互联网络单位及国内8家知名ISP的主页上做了链接,放置时间两个月;在计算机世界报刊登用户问卷,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802份,其中联机填写的问卷占38%,得出如下统计结果:
(1)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用户中,男性占87.7%,女性占12.3%。

(2)从上网用户的年龄段来看:
15以下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50 50以上0.3% 5.3% 36.3% 29% 13.2% 4.3% 6.8% 4.8%
其中年龄在21-35岁之间的青年人占78.5%,占了大多数,这说明青年用户是商家争取的主要对象。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
36% 8% 1.6% 0.7% 2.5% 0.6% 0.3%
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
2.9% 0.9% 1.4% 5.9%
3.7% 2% 2.8%
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0.7% 4% 2.8% 6% 1.8% 8.3% 1.3%
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
0.3% 2.4% 0.4% 0.8% 0% 1.2% 0.5%
青海宁夏新疆
0.1% 0% 0.1%
(3)从上网用户所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网用户所占的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Internet的发展与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4)从上网用户所从事的职业来看:
厂矿企业
科研教育国家、党政机关和社
会团体
12.8% 13.3% 9.4% 11.1%
计算机业
金融、保险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
利业
5% 3.3% 1% 15%
邮电通信业学生其他行业
6.7% 13.6% 8.8%
(5)从上网用户家庭人均月收入来看:
400元以下400元-1000元1000元-2000元2000元以上
7% 58% 32% 3%
(6)从用户可以上网的地点来看:可在单位上网的用户占:46.7%,可在家上网的用户占:25.3%,在单位和家都可上网的用户占:28%。

(7)从上网所使用的平台来看:
Mac PC Unix VMS 其他平台
0.8% 93.3% 4% 0.2% 1.7%
(8)从用户每周上网的时间来看:
1小时以内1-5小时以内5-10小时以内10小时以上
10.3% 43.3% 26.3% 20.1%
(9)从用户希望在网上获得的信息来看:39.6%的用户希望在网上获得商业资讯,32.8%的用户希望在网上获得金融信息,80.4%的用户希望在网上获得科技信息, 42%的用户希望在网上获得社会新闻, 24.8%的用户希望在网上获得休闲信息。

大部分上网用户都对科技信息比较感兴趣,这也与上网用户从事职业的比例有关系,从事科研、教育、计算机行业的用户及学生占54.7%,真正的消费型用户占的比例很小。

(10)目前Internet最令人失望的是:
上网收费太贵网上速度太慢中文信息太少除浏览信息外实际可
做的事情太少
36.2% 49.1% 7.3% 7.4%
看来,网上速度太慢和收费太贵是影响中国Internet发展的两大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