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逆反心理问卷调查报告(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逆反心理分析报告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高中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逆反心理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青少年认识自身缺点,完善人格。

二.分析

A.逆反心理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

首先解释一下:“逆反行为”、“逆反心理”、“对抗行为”等,是人们描述青少年的行为和心理时十分常见的一些词语,这些词语所描述的现象,往往被人们看成是不良现象。

所谓逆反行为,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的言语和行动。逆反行为是逆反心理的表现,从表面上来看,它是一种对抗行为,即不服从或者有意违抗教育者的说服和命令。其特点如下:

1.逆反行为发生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

2.教育内容多为正确、健康、善意的。

3.逆反行为往往是由教育方式不当引起,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也与教育内容的不当有关。

4.逆反行为的程度轻重不一。

从总体上看,各年段人自己具有逆反心理的高中生占绝大多数。但高二学生中认为自己具有逆反心理的人数稍多于高一与高三。高二是高中三年的分界线。高二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阶段,心智不成熟却又不愿被当作“孩子”,喜好发表自我观点,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对于许多事物持批判态度,因此逆反心理较为严重。而75。5%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具有逆反心理。调查显示,逆反心理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

根据青少年逆反行为产生机制,可以将青少年的逆反行为分为若干种。调查结果显示,每一种行为均有发生在高中生身上。

(1)超限逆反行为。是指由于教育活动时间过长,超过了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度而产生的逆反行为。

(2)饱和逆反行为。是指由于过多地重复某些教育内容而引起的逆反行为。(3)“禁果”逆反行为。是指青少年对被禁止的东西特别感到好奇,总想违反禁令去尝试的逆反行为。

(4)信任逆反行为。是指青少年由于对教育者缺乏信任而对其教育内容产生的逆反行为。简言之,信任逆反行为实际上就是由于对教育者产生“信任危机”而发生的逆反行为。

(5)自主逆反行为。是指由于教育者教育方式不当而使青少年感到自主性受到威

胁时产生的逆反行为。

(6)评定逆反行为。是指教育者对某一事物的过度评价在青少年中引起的逆反行为。

(7)情境逆反行为。是指在不适宜的情境中进行教育行为时产生的逆反行为。情境就是指个人意识到的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小环境。

(8)归因逆反行为。是指由于对教育者的内在动机产生怀疑而发生的逆反行为。

高中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反映在这几个方面:

(1)较之小学与初中,开始在乎个人的空间,好发表个人的观点,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同. 极度反感父母亲了解其日记或个人信件等隐私空间.

(2)当观点遭到否认后表现出固执的态度,有强烈的表现欲.

(3)对父母的教育言语不是很顺从.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长的思想往往不合时宜.

(4)在学校对老师也极度反感其居高临下的说教,很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 (5)公然反对教师或家长.有时故意在课堂与老师抬杆,顶牛.甚至不顾后果与老师或同学发生冲突.有时对老师的批评报以``仇恨``的目光.

B.逆反心理对中学生成长的危害

诸如上述的高中生出现的逆反心理现象往往让家长和教师瞠目不解.处理起来颇感棘手.因为逆反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精神萎靡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所以对高中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危害不能不引起重视,并研究教育策略.

高中生的逆反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影响很大。有一个高三的学生说:高一时,因一次单元测试作弊,事后被英语老师严厉批评,我当时非常气愤,觉得英语老师太过分了,于是逆反心理随之产生,之后,凡是上英语课我都不专心听,作业也不做,这样,导致我的英语成绩一落千丈。现在一想到快要高考了,我多么后悔自己当初的逆反行为。

有些学生在老师明令禁止高中生早恋后,更充满好奇和神往,反而堂而皇之地涉足禁区,并乐于早恋,最后耽误学业.有些学生在老师批评其有早恋迹象后,没事变成有事,地下转成公开.但毕竟作为高中生无能力处理好情感问题,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控,往往成绩一落千丈.

调查表明,逆反心理对高中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极不利的因素,处理不好,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因此要研究有效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调整.

C.高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逆反心理是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因为高中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如此易产生两极分化,易走极端。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二)学校教师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过于经验主义而不考虑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简单地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脱离教育实际,使学生感到自主性受到威胁。问卷调查表明,有19.21% 的高中生不满老师用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学校往往严禁许多内容,而高中生大多具有禁果逆反行为,即对被禁止的东西特别感到好奇,总想违反禁令去尝试的逆反行为。这容易激起学生逆反心理。

(二)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也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1、传统思想影响着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仍然存在。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这就是为什么有59.23%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强硬。

2、家长认识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

很多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逆反心理。

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

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有些家长则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三)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逆反心理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一些宣扬暴力与血腥的日韩影片和电视剧,极力美化逆反者的个人行为,夸大逆反者的能耐,鼓吹个人主义。调查得知,有26.31%的高中生十分欣赏并极力模仿电视剧、卡通或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