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马克思与异化理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与异化理论

地理科学学院09资环2班陈剑波0912030069

摘要马克思从异化恶想萌芽到自己独特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形成,并非单纯外部语境的产物,而主要是其实践批判不断深化(宗教和哲学批判一国家和法批判一国民经济学批判)、理论上对异化根源不断追问(宗教异化—政治异化一经济即财产异化一劳动异化)的必然结果。文中我将探讨马克思异化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宗教异化、政治异化、经济即财产异化。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

目录

1.前言 (2)

2.消费异化 (2)

3.中国—社会主义下的异化 (3)

3.1资本主义下人的异化 (3)

3.2中国也存在异化 (3)

3.2.1中国出现异化的原因 (3)

4.马克思的异化历程 (4)

4.1马克思与宗教异化 (4)

4.2马克思与政治异化 (5)

4.3马克思与经济异化 (6)

5.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7)

5.1劳动异化 (7)

5.2劳动改造人性 (7)

5.3劳动异化如何可能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居住条件成了城镇居民的普遍消费追求。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贫富分化愈来愈大以及先富起来的那些人、新贵阶层对豪宅的狂热追求,使得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难的现象。都说明我国住房消费已出现异化趋势;生产节奏的突然加快、分工的细化,人们在工作中失去了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成为了装配线上的一个固定零件,工作重复、单调和无思想,创造性、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因此,下班之后,人追求自由的本性驱使人把注意力转向消费领域试图通过自由地购买商品来使自己的不自由感得以消除,实现自己的创造欲和满足感。消费成了人逃避现实痛苦与不幸的“避难所”。似乎人是为消费商品而存在的,而不是商品为满足人的需要而存在。这样,人与商品的关系完全颠倒了。“我买故我在”。许多人在对商品的消费中享受人生的乐趣,寻找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人们在消费过程的购物体验而言,“对于某些人在某些时候来说是狂喜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最有钱的,也是最有能力获得的人来说。但对于许多人在许多时候,它却是折磨人的、累人的、使人受挫的。我们当下的人们出现了消费异化。

2.消费异化

“消费异化”是指在消费主义思想体系下,人们以欲求而不是以基本的生存需要作为消费的出发点,从而导致人在消费活动中主体地位和理性精神的丧失,导致消费与“需要”和“使用价值”渐渐背离,使人的本质异化到消费品上的人的物化状态。消费异化扭曲了人们的幸福观,造成人的精神上的极大痛苦。消费异化生产出失去了主动性、创造性和自由的“被动人格”。弗洛姆认为,现时代,一个幽灵正在我们中间徘徊,然而,只有少数人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幽灵就是:“一个完全机械化的社会,它服从计算机的命令,致力于最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和消费;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尽管他吃:得好,娱乐得好,然而他却是被动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

3.中国—社会主义下的异化

3.1资本主义下人的异化

马克思一而再,再而一地要克服异化,资本主义所造成的异化,已经是一个不能抹杀的既成事实,造成许多悲惨的结果,社会主义的理想,就是要帮助你,克服异化,不再过悲惨的生活,如何使你克服异化呢?他指出,在这种社会中,人可以活得回归自己,以自己的力量掌握世界,近而以自己的世界合为一体。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主义应该没有人的异化。

3.2中国也存在异化

但只要细究中国国情,就会略知一二。其实,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异化,不是一个逻辑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事实上,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异化劳动,存在着劳动产品对人的统治、劳动与人相分离的现象;而政治上的异化,则是国家机关的官僚化,是国家干部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出现了权力异化。其原因在于,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社会分工以及公有制本身的缺陷问题。

3.2.1中国出现异化的原因

首先,社会分工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分工产生异化,他们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末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其次是虽然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以公有制为主体,但仍然存在大量的私有经济成分,建立在这种私有经济成分基础之上的社会分工,仍会产生异化劳动乃至各种异化现象。

公有制本身的缺陷问题。虽然社会主义公有制与今天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但它仍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并不是直接的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而是要通过国家、政府、企

业等为中介来体现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因为“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既不现实也不具有操作性。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公有制主体(人民)被代表、被虚化、被置换,置换为政府和政府官员以及国有企业的掌权者,他们成为真正的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和使用者。所以,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仍存在相分离的可能性,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也不可能完全达成一致。这种不一致,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身的缺陷,这种“缺陷”也是产生异化的条件。

这就是我为作业什么写关于马克思异化问题,我觉得我应该通过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了解一下中国的异化。

4.马克思的异化历程

4.1马克思与宗教异化

宗教异化思想是马克思异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正是在对宗教异化的研究中引申出政治异化,又由政治异化追溯到经济异化的。

马克思最早在博士论文中阐述了异化和宗教思想,其相关理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表达了他否定一切宗教的战斗的无神论思想。他说:“老实说,我痛恨所有的神。”由痛恨神到否定神的存在,进而认为现实世界中之所以存在神,是“因为无理性的世界存在,所以神才存在”

马克思不仅揭示了宗教异化的含义,还分析了宗教异化的后果。他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造成个人和社会生活的痛苦。宗教不仅不能使人发现真正的自我,而且成为压迫人的根源。人把自己的本质异化给上帝,人便成了他自己幻想的奴隶,成为孤独的、遭摧残、受屈辱的个体。因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地揭露了宗教异化的后果:“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从而造成“人的世界的贬值”的悲惨状况。宗教异化的根源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