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期孩子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变化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具有叛逆行的关键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觉得与孩子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难,不是沉默相对,就是频发矛盾。
所以,想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就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正确解读孩子们言行背后传递的信息,学会与青春期的孩子对话。
青春期一般指11、12岁至17、18岁,即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和高中阶段的青年初期(14、15岁至17、18岁)。
这个阶段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和日趋成熟的时期,也是决定人一生体格、体质、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也可以说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在此,我们通过青春期生理特点、思维特点和情绪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剖析,进而走进孩子的世界。
一、青春期生理特点
、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正是由于生理的变化引起一系列的心理特质。
生长变化包括:身体外形剧变、内脏机能成熟、性器官和性机能成熟(一)身体外形剧变
身高、体重大幅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
身高、体重大幅增加,使孩子有了成人感,但此时心理发展往往跟不上相应的变化。
所以,青春发育初期,孩子的行为举止常常显得很笨拙,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来适应这种改变;身体的迅速发展,使得加强营养成为必然,此时要引导孩子加强身体锻炼,杜绝烟酒;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孩子性别意识得到加强,进而对身体的急剧变化产生羞涩感。
比如:有的女孩因为发胖而苦恼,因为胸部丰满怕难为情而束胸;有的男孩为自己的胡须茂密而顾虑重重,为显得利落而紧腰;还有一些孩子因为长得太高而故意弓腰驼背,进而影响了正常的发育和形体。
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孩子注意生理和心理的卫生,及时解决他们的成长困惑,使孩子正常发育。
(二)内脏机能成熟
1.心脏、肺等脏器基本接近成人;
2.肌肉力量增加,使孩子感觉到自身的“力
量”,加速其成人感;3.脑和神经的发育基本完成。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激动,也很容易疲劳,因而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三)性器官与性功能的成熟
性成熟在孩子心理形成和发展上起很大的作用,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向成熟过渡,同时产生对性机能的好奇心和新颖感,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开始对异性有兴趣,出现一种新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
二、青春期思维特点
(一)思维发展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但还有具体形象思维的成份青春期的孩子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有了辩证思维的能力。
初中二年级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到了高中二年级基本定型。
经北京市几所重点中学的调查证实:高一学生的智力表现和成绩变化还是很大的,而高二和高三的学生则比较稳定。
文理分科放在高一读完之后,是很有科学根据的。
因而在孩子青春期进行各种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培养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初中二年级到高一年级的时候。
古人说“少不学,老何为”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二)思维品质特点
1.创造性和批判性增强
~
案例二:一位妈妈得了急性喉炎,嗓子哑了,说不出话。
读高一的儿子放学回家后对她说:“妈,今天我上课挨老师批评了。
”接着他就开始诉说老怎么怎么不对。
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老师批评你是对的,是你做得不够好。
可是因为嗓子哑了,说不出话来,只好瞪着眼睛听儿子说。
过了一会儿,儿子说完了,突然又补充了一句:“谢谢你,妈妈。
”这位妈妈当时一愣,不明白儿子是什么意思。
儿子接着解释说:“谢谢你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我心里舒服多了。
”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提起这件事:“妈妈,虽然你昨天什么都没说,但我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是我错怪了老师。
”
案例分析:青少年不但能够开始批判的对待别人和书本上的意见,比如,爱顶撞成人,而且开始能够比较自觉的对待自己的思维活动,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即独立性和自觉性。
这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心理品质,教师和父母应该珍视这种品质,决不能因为他们经常提出不同意见就认为他们是故意“反抗”自己,因而斥责他们,甚至压制他们。
对话策略:学会倾听,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间
(分析河南高中生雇凶杀害父亲和姐姐的案例)
2.片面性和表面性突出
[
青少年虽说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这种思考也具有与生俱来的特点:只顾部分,忽视整体;只顾现象,忽视本质。
具体表现为:有时毫无根据的争论,怀疑一切,坚持己见但又常常论据不足;有时孤立地、偏执地看问题,走极端,把谦虚理解成拘谨,把勇敢理解成粗暴或冒险;在学习上,往往把已掌握的规则或原理不恰当的运用到新的条件中去,以致产生公式主义和死守教条的毛病。
案例三:小程在班里成绩一直很好,可是有一次他的数学没考好,结果总成绩下来了,名次也跟着下来了。
这几天,他总感觉老师对他不像从前那么热情了,上课也不怎么提问他了,连同学都对他另眼相看了。
为此,他心里非常难过。
互动:如果你是小程的家长或老师,你准备怎么对待这事
案例分析:例子中,小程由于名次的下降有了心理压力,产生了偏执片面的
想法:成绩没考好,老师和同学因此都不喜欢自己了。
只是数学没考好,但小程却放大到了所有成绩没考好,老师只是偶尔上课没有提问到他,他就觉得老师忽略了自己,以偏概全。
性格偏执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心理上的开导和引导,只要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认同和理解,他就会与你站在一起思考,你用正常的思路引导他,而他也一定能走上正常的轨道。
案例示范:妈妈看他最近几天一直闷闷不乐,就问他怎么了,他把情况告诉了妈妈。
妈妈对他说:“是啊,如果换做妈妈,考试没考好,也会难过上好几天。
”听到这话,小程备感欣慰。
妈妈接着说:“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考不好,下次争取考好就是了。
老师不会因为你一次没考好而冷落你的。
”小程有些将信将疑地望着妈妈。
妈妈反问他:“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你的学生一次没考好,你会冷落他吗”小程摇了摇头。
妈妈又说道:“这不就得了,老师根本就没有冷落你,是你心里多想了。
”
[
经过妈妈的开导,小程的心态又恢复正常了,而老师也对他“恢复”了往日的热情。
对话策略:给孩子同情和理解,引导孩子学会理性思维。
3.自我中心性再度出现
青少年不能区分自己和他人关心的焦点不同,他们往往有假想的观众,认为别人都很关注自己,自己需要花心思来应付这些观众,认为别人都会和自己有同样的审美观,不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的想法和自己格格不入,有时还夸大自己的情绪体验,认为自己非常独特。
案例四:读高一的小宇,妈妈发现他最近变得爱漂亮了,从起床到出门上课期间,总霸占着镜子不放,摆弄头发、摆各种Pose,穿奇装异服,把头发弄得像刺猬一样竖起来,一旦别人不小心挡住他的视线,还会口气不好地叫你走开,偶尔还会因为一言不合吵起来……这让妈妈很伤脑筋。
—
案例分析:外表上的标新立异,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对话策略:理解孩子的做法,“只是怪,不是坏”
①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如:跟孩子外出在地铁或路上,看
到穿露臀的低腰裤,跟孩子讨论:“你认为这样好看吗”“你喜欢这样穿吗”“这样露给别人看,想证明什么”来引导孩子思考。
家长要多听孩子的想法,帮他们整理思绪。
毕竟,孩子唯有感觉到有必要,然后才会改变。
②合理引导,让孩子发挥创造性。
奇装异服从另一角度来看反映了孩子的创造力。
如果家长能将这一创造力加以引导,让孩子通过有意义的事情表现出来,那将会有效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案例五:刘飞是初三年级的学生,他学习成绩很好,但朋友不多,同学们也都不愿意和他在一块儿,经常吹嘘他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而他的竞争对手——班里的×××肯定考不上;他说自己将来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然后做个科学家或者工程师。
他不喜欢和班里成绩中等的同学交往,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更入不了他的“法眼”。
~
互动:如果你是刘飞的家长或老师,你准备怎么对待这种情况
案例分析::当孩子的某方面特长受到众人的赞扬时,他难免会有一些自满情绪,而这种自满情绪一旦无限放大,就会造成孩子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以至于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得非常自以为是。
尤其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更喜欢那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对话策略:①引导孩子客观看待自己。
苏东坡有两句很有名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引申开来是说,人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对“自我”这个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往往要困难得多。
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中心性,正是这种心理效应使然。
②教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即便自己对,别人错,也不要轻易地否定别人,而是要给别人留有面子,或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③不要过于迁就孩子。
很多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往往是由于父母过于迁就造成的。
父母认为,孩子再大在自己眼里也是孩子,何况孩子长大了,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其实,这种纵容的态度非常容易让孩子变得自以为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对此要深刻警醒。
案例示范:有一次,他又在家里数落同学的不是,妈妈平静地问他:“儿子,你们班谁的体育最棒”
“小睿。
”
¥
“谁的歌唱得最好听”
“小雪。
”
“谁的管理能力最强”
“当然是我们班长呗——怎么了老妈,你怎么想起问这些事情了莫名其妙。
”
妈妈停顿了一会,然后说:“儿子,你自己也看到了,小睿、小雪和班长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你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当然,每个人都有短处,包括你自己。
你觉得妈妈说的对不对呢”
;
听了妈妈的话,刘飞陷入了沉思。
1、4、青春期男女智力和思维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女性的短时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优于男性,而男性的空间能力和数学能力三、青春期情绪特点
(一)情感的两极性
"
在外部情绪上,有时很强烈、狂暴,有时很温和、细腻;有时能很快从一种情绪转向另一种情绪,有时又怎么也走不出一种情绪;有时表现得很内向,有时又夸大某种情绪,像表演一样。
在内心也处于坦白性和私密性,真实性和虚伪性等矛盾状态。
意志上也在积极性和消极性、认真和马虎、努力和懒惰、守纪和散漫、果断和犹豫两极游走。
人际关系的两极性则表现为孝顺和顶撞、友情和孤独、亲切和冷漠、参与和旁观等状态并存。
(二)心理断乳与反抗期
关于这种状态,用未开化种族里所举行的成人礼来阐释是最好的,“成人礼”对青年意味着:第一,从家庭的羁绊中解脱出来,成为独立的一员;第二,自此以后,自身的粮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第三,性成熟并有生殖能力这一事实获得认定;第四,必须具有自己的世界观,也就是独立的处理事情。
案例六:薇薇的妈妈一直非常苦恼,原因是她16岁的女儿薇薇半年来都没怎么和自己说话,每天放学回到家对自己的态度都是冷冰冰的,要不就是把自己一
个人关在房间里。
但是女儿和爸爸或者她的同学都是有说有笑的,似乎还很开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初三上半年,薇薇收到了同班男生写的一封信,于是把它交给妈妈来处理。
没想到妈妈以为她早恋,不分青红皂白把这封“情书”交给了她的班主任。
班主任在课堂上批评了那位男生,虽然老师没直接说出薇薇的名字,但当时她也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从此以后,她决心再也不相信妈妈了,尽管妈妈想尽了各种办法,她也不理妈妈。
~
案例分析:
成人感使孩子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已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心理性断乳);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对话策略:①尊重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一个基础性原则,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即使你说得再有道理,也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②适当接受孩子青春期的“冷漠”。
进入青春期后,使孩子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处理事情,而厌烦父母在一旁指手画脚。
3.心理闭锁与开放性
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使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把自已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
有的时候,孩子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闭锁性的程度。
但是,与此同时,青少年的诸多烦恼又使他们备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已的同伴或可信赖的成人朋友倾吐心声。
案例七:婷婷现在读高一,成绩中等,她性格显得很自闭,几乎没有一个要好的朋友。
平时都是独来独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即便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参加了,也是独自一个人待在角落里。
周末回到家里,她也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情,很少与父母交流。
老师发现她有些异常,建议她的父母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其实,婷婷从小就是一个胆小、自卑的女孩。
小时候,她常常因为犯一点点
错误,而被父母关禁闭,这造成了她自幼畏缩、自闭,除了跟家里人接触,很少和同龄的伙伴们一起玩。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各方面的压力,这种倾向更加明显了。
案例分析:青春期孩子产生心理自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儿时的一些特殊经历造成了孤僻、自卑的性格;另一种是进入青春期后各方面压力比较大,不得不把自己封闭起来。
上述婷婷的例子就属于第一种情况。
儿时,父母对她不当的惩罚给她的心理留下了阴影,也造成了她自卑、自闭的性格,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青春期,并有所加重。
辅导建议:①用同理心打开孩子的心扉。
这需要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孩子的情绪和想法,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等。
②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接纳孩子不同层面的朋友。
孩子能从家长对待他的朋友的态度中看见对待自己的态度,接纳有缺点的朋友,也就是接纳了自己,由此孩子更愿意向家长展示真实的一面。
③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城市化居住模式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封闭的环境。
不少宁愿周末在家看电视、上网打游戏,也不愿意去外面活动。
鉴于此,父母要鼓励孩子打打球、假期出去旅游,逛逛商场等,这些户外运动能够有效地陶冶孩子的身心,让孩子变得开朗、乐观起来,对防止孩子心理上的自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4、教孩子学会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4.成就感与挫折感
青春期孩子通常要表现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如获得成功或成绩良好,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与成就感。
如果遇到失利或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这两种情绪体验常常交替出现,一时激情满怀,一时低沉沮丧。
这就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挫折忍耐力。
情绪、情感是能够意识到并受思想意识调节的,但人在受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理智降低,做出不该做的事情。
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就要引导孩子加强道德意识和乐观主义修养,同时增强挫折忍耐力,学会对复杂的事情进行全面分析,对挫折的情境做好预见性思想准备,一旦出现挫折,会冷静分析挫折的内外困境而采取恰当的行为,并学会在激怒、苦闷的情况下进行情感的自我调节。
案例八:最近媒体报道的“大一学生骑自行车撞到老太婆,然后演变成人质事件”;药家鑫事件分析
青春期的孩子追求自我价值的肯定,很多表现都是为了向外界传达“我长大了”这一信息。
所以,我们要头脑清晰,从青春期的特点出发,学会翻译孩子的言行,理解孩子的思想,了解孩子的新思维,把情绪、思想和行为分开处理,让孩子有表达思想的权利和倾诉的欲望,这样才能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危险的时期,我们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耐心引导孩子,让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健康地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