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建设方案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建设背景 (1)
二、人才培养目标 (2)
三、专业建设目标 (4)
四、专业建设情况 (5)
五、专业课程体系、教材 (9)
六、专业考试、考核 (10)
七、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 (13)
八、专业建设经费、进度、预期效果 (16)
II
一、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各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20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带动了铁路行业整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行车指挥自动化、客货快运网络化、市场营销信息化、安全装备系统化,使铁路行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和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铁路信号已成为提高铁路区间和车站通过能力、增加铁路运输经济效益、改善铁路职工劳动条件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发展前沿的科学技术。

2.专业人才需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一些能够从事通讯、信号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近年来,铁路信号成功地应用了微电子、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极大地促进了铁路信号的发展。

因此,铁路信号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当今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经过对市场、行业的细致调查,发现我国现有的对口专业人才,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对口专业人才尤为匮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

该专业急待大量的高等技术性专业对口人才,以便于填补社会人才缺口,满足行业及社会对该类专业人才的需要。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铁路大跨越、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信息化理论的提出,需要我们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实现铁路的信息化管理。

铁道信号技术正在蓬勃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人员。

据预测,上海某地铁运营有限公司2010至2011年共需要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人才139名,要求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和开发能力、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是轨道交通方面急需的六类人才之一,由此可见,信号专业人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出台和全国铁路的提速,到2010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8.5万公里左右,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现在的
7.5万公里增加到10万公里。

国家大力建设铁路新线和原有线路的技术改造,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

据有关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和预测:在“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50万人,其中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约为36万人,铁路人才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从目前铁路行业的人才状况来看,人才学历层次偏低。

目前,铁路行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有大学以上学历的约占62%,与国家人事部“十五”末达到70%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与国家对铁路行业提出的以技术发展铁路,以人才发展铁路的战略要求还有一定的发展差距。

总体上来讲,铁路行业规模大,人员多,人员年龄老化和知识老化问题并存。

同时还存在人才分布不够合理,人才队伍结构失衡的问题。

以铁路局为例,位处大城市的铁路局机关人才与路段基层相比,城市人才相对较多,而基层人才则比较缺乏。

以中国中铁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其下属的25家特大型施工企业的60万员工队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总量的 2.8%,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总量12%,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总量的19%专业技术人才在员工队伍所占的比率仅达发达国家同类行业的2/5;高技能人才数量仅接近发达国家同类行业的1/10,这就凸显了行业发展迅猛而人才急剧短缺的矛盾。

二、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铁道通信行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信号设备的维护、施工、管理等岗位上,要求是具备较好的信号设备应用能力、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根据铁道通信信号产业的需求方向,确定了明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铁路系统从事通信、信号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人才,掌握扎实的关于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具有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的现场应用、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专业主要服务行业:各铁路局、工程局、信号设备工厂等。

2.专业面向工作岗位:施工技术员、设备维修、维护员等。

3.专业职业能力要求: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职业定位准确,主动服务于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毕业生就业后可从事国营铁路、地方铁路、地铁、轻轨、工程公司等铁路交通系统中信号设备的维护、施工、管理工作,亦可在通信信号生产企业中从事信号设备生产、施工工作;亦可在厂矿企业从事专用线信号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并据此改进教育教学过程。

三、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根据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行业产业、职业岗位等特点,构建符合铁路产业发展现状的结构体系。

本专业紧贴铁道通信专业的发展特点,在原有的专业结构基础上,依据铁路用工单位的指导及技术支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学生培养、就业结合起来,对专业实行了结构优化。

同时,以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带动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等专业群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本专业结构布局主动适应铁路产业发展的需要,符合人才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满足铁路产业与专业对接的要求。

1.专业基本情况
(1)生源情况
本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由于专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人才需求度,培养目标准确、质量高,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较高评价,近二年的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2.5%,新生平均报到率95.5%,现有在校生309人。

(2)师资条件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研究生3人,另还有3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2人;外聘教师5人。

本专业具有专业带头人1名,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

(3)实验实训条件
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培训等功能,已设有2个实验室,具有信号设备实训、电工电子实验等功能。

本专业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们先后与黑龙江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复盛铁路工电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学生的“顶岗实习”,促进了“零距离”人才的培养。

2.就业情况和社会声誉
近二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都在90%以上,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高。

3.专业建设目标
到2013年,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95%以上。

在专业硬件方面,完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增建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工学交替及校外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全面推进。

同时保证优秀的内涵建设,进一步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新增骨干教师5人,聘请现场的一线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加快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
四、专业建设情况
1.建设思路
发挥铁路行业背景优势,坚持“跟着铁路走,联合铁路办”的发展之路,与企业合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铁路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通过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具有铁路特色的校园文化;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引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2.建设内容
(1)建设具有铁路文化特色的专业文化
用企业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逐步接受、适应职场文化;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政工作中实现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2)中高职衔接
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可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绝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链接,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结合,在未来二年内,我们将积极探讨两者衔接的有效模式,争取实现中高职的无缝衔接。

(3)实验实训条件、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铁道通信信号岗位能力需要,紧跟铁道通信信号发展方向,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整合原有实验实训室,建设三大实训中心。

完成各类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职业技能实训项目。

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实训设备,采用模拟生产的组织形式,聘请行业中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以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


生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经历不同的设计、维护的全过程。

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本专业成立三个组织,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决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合作的具体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的联络。

①校内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计算机联锁实训室:主要设备包括:TYJL-Ⅱ型计算机联锁机柜以及与之配套的鼠标和数字化仪控制台、21英寸彩色监视器、电务维修机、监视控制机和继电器及继电器组合架、模拟盘、模拟轨道控制开关等。

该实训室能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构成的车站联锁控制系统的进路排列方法、信息的采集与驱动、信息显示的方式、记录储存和故障检测与诊断、故障分析和故障处理等实训项目。

电缆、光缆线路实训室:该实训室配有3M电缆接续模块机、兆欧表、喷灯;室内、室外交接箱、分线盒;光时域反射仪(OTDR)、光纤熔接机、光纤切割刀、光缆接头盒、光缆交接箱等设备。

该实训室主要承担电缆线路施工与维护的实训任务,包括全塑电缆的色谱识别、放音对号及测量检验方法,全塑电缆的扣式接续、模块接续和接头热缩套管保护的操作方法、步骤、交接箱、分线盒成端的制作与安装,用户引入线的接续、安装,交接箱和分线设备的安装技能培养以及线路故障的分析处理等。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全塑电缆的色谱识别、放音对号、电缆接续与封焊、分线设备与交接箱的成端等操作技能;同时可以完成光纤通信系统的理论验证实验和光缆线路施工与维护的实训任务。

基础信号设备实训室:该实训室主要配备设备有电气集中继电器组合配线架、控制台和电动转辙机的解剖样机、拆解练习用转辙机、转辙机测试台等。

继电器组合配线架和控制台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信号工程施工的室内配线训练,包括布线、绑线把、端子板安装、线缆接入和焊接、校线、测试训练。

电动转辙机实训项目主要是学习转辙机构造原理、工作原理、机械部分和电气分的拆装训练、机械调整、整机测试、维护保养、故障检修等。

②校外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校外实训是校内实训有益的补充。

深化校企合作关系,继续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促进“顶岗实习”的开展。

为保证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长期稳定、可进行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确保所有学生毕业前的校外顶岗实习不少于6个月。

同时,与企业联合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制订有利于工学结合、教学培训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使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顶岗实习的组织、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和考核、实习总结、鉴定和成绩评定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4)师资队伍
本专业以“内培、外引与外聘”等方式,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

在项目建设期内,拟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新增专业骨干教师5人。

(5)校企合作体制建设
①合作原则
本专业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

遵循服务企业、校企互利、统一管理的原则,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同时学院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现场培训,请企业现场的一线技术人员来学院讲座。

②领导机构的建立及职责
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③合作模式
专业采用三种合作模式,“订单”合作模式、顶岗实习模式、产学研模式。

“订单”合作模式,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签订委培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成绩挂钩。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计划、考核标准等;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顶岗实习模式,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产学研模式,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6)信号专业群建设
本专业群建设是以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铁道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①建设目标
按照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模式,扎实推进专业群内各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及实训基地等工作,将专业群做大做强,形成群体优势,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②建设思路
未来二年,参考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构建思路,重构专业群内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在与重点专业共享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做大做强铁道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等专业,使它们最终形成竞争力强的专业。

(7)行业支持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全力支持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建设项目。

从资金、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与投入力度,具体承诺如下:
①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将由相关领导负责,统筹安排,强化监督,加强对该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推动其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辐射全国高等交通土建类职业院校。

②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要求所属企业继续加强与该专业校企合作,提供成套生产型设备,共建校内外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赢,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创造条件。

③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将推动交通行业企业与该专业在开发项目、技术革新方面的合作,为该专业课题立项提供政策与经费支持,促进其成为行业和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

④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对该专业师资建设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在系统内评聘工程系列职称。

五、专业课程体系、教材
本专业通过铁路生产一线调研,充分准确地了解铁路信号技术领域的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岗位所需的能力要素,明确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优化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使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目标方针,并确立了本专业的教改方向,提出了“改革、调整、提高、发展”的教改工作指导方针,及时对专业设置进行了优化和创新,对专业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更新了专业建设目标与课程设置。

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与分析,按照技术工作领域和企业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本专业构建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教学安排强化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并据此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专业课程充分考虑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持续发展需求,满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要求。

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认知规律、能力转移递进的教育规律,本专业实施“三个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即文化基础课、职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文化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所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还担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方法的任务,为学生以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职业基础课在校内开展专业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以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方向课在校内开展工程项目导向的专业技术课程教学工作。

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按企业工作状况在校内的实训室里,完成专业技术课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

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构建,涵盖了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所必须的知识、能力的培养。

三个模块对应的课程在教学组织编排上依次进行,知识、能力梯次递进。

学生通过“三个模块”的课程教学,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初步具有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专业管理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最后在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项能力,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最终形成职业行动能力,成为我国铁路行业中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为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均采用近年来正式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原有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今技术的发展,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及时补充“四新”技术,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重视校企合编教材建设工作,特别是实践教学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的编写。

六、专业考试、考核
本专业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对考核评价要求进行了改革,拓宽了人才成长途径,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加强考核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性。

考核安排体现能力体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做到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评分方法、考核时间五明确。

1.教学评价与考核
考核要点:素质、知识、技能。

评价比例为平时表现20%,学习内容完成情况50%,学习参与度30%。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作业、训练项目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和相关标准的掌握程度;学习参与度包括实训工作任务规划、项目实施与检查,自评/教师评价,任务总结及汇报等成绩;还包括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每个操作过程的积极主动参与程度,团队的合作精神,完成实习任务的态度等。

2.实训评价与考核
实训考核分为企业考核和学校考核两部分。

评价比例为企业考核70%,学校考核30%。

企业考核要点为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工作实效和创新精神等;学校考核要点包括实习过程情况、实习总结和实习小组评价意见。

3.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建立
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从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公布五个方面入手。

①评价目的
一是通过评价,了解我院培养的毕业生符合社会需求的状况以及学生展示个人价值发展的状况;二是从状况的分析中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前者以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为依据,侧重于学校工作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贡献度;后者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标杆,着眼于学校的整改与提高。

②评价主体
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应该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毕业生三方认定。

③评价内容
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毕业生三个评价主体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拥有独特个性,所评价内容应该有所侧重。

有了他们的共同参与,评价就能防止单一性,体现多侧面,展示周全性。

用人单位所评内容应该以毕业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为主,适当兼顾其他;毕业生家长所评内容应该以学校管理为主,适当兼顾其他;毕业生所评内容应该以学校教学和就业服务水平为主,适当兼顾其他。

④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包括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样本选择、调查问卷、操作程序等事项的确定与运作等。

⑤评价结果公布
社会评价的结果必须公布,只有这样,评价才有实际效果和意义。

公布的内容既包括值得肯定的成绩,又包括需要整改的不足。

立足于这样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结果公布,才既具有权威性,也具有社会监督的号召性和引导性。

在目前状况下,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机制的建设应分步进行。

第一步是以了解毕业生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状况;毕业生个人价值发展状况;发现问题,纠正不足,推进发展为目的。

二是用人单位、家长、毕业生三个评价主体到位。

三是评价活动组织主体由学校暂时担任。

四是围绕毕业生就业状况、学校管理、教学服务三大评价内容,设置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等级。

五是了解三个评价主体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与建议。

六是学校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提出整改的方案,负责任地给予纠正,以此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渐提高。

第二步坚持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三者不变,但对评价活动组织主体和评价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一是评价活动组织主体的调整。

社会评价活动的组织者由学校承担改为社会相关组织承担,比如,在专业性社会评价机构尚缺的情况下,学校出面联系,出资邀请当地企业联合会组织牵头,会同当地有资质的专业市场调查公司与学校所设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协助进行。

调整意义在于使整个评价过程尽可能脱离学校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排除产生虚假信息的可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

二是评价方法的调整。

这一调整主要指评价方法所包含的相关内容的变化,样本的选择、问卷调查的比例、调查内容的语言导向、评价等级的确定等等都应有所变化。

同时应注意相对稳定性与适度变动性相结合。

以评价指标为例,每年的社会评价,应围绕评价目的,确立相对稳定的核心评价指标和相对灵活的补充评价指标。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评价与市场需求变化之间保持鲜活的对接关系,使社会评价工作保持客观性、准确性、权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