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种质资源与育种的研究
菊花的组织培养
基因编辑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结合基因编辑技术, 可以对菊花的基因进行精确编辑,提 高菊花的抗性、产量和品质。
转基因技术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 导入菊花中,实现转基因菊花的培育, 为新品种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在育种上的应用
品种改良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对菊花品种进 行改良,提高其抗性、产量和品质,满 足市场需求。
菊花组织培养
目录
• 引言 • 菊花组织培养的基本流程 • 影响菊花组织培养的因素 • 菊花组织培养的应用前景 • 菊花组织培养的挑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组织培养技术的简介
01
组织培养是一种通过人工模拟植 物体内环境,将植物的离体组织 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02
该技术可用于快速繁殖、品种改 良、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具有 高效、可控的特点。
织的生长和发育。
规模化生产
通过改进设备和工艺, 实现菊花组织培养的规
模化生产。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定向改良菊花的某 些性状,提高其观赏价值和抗逆性。
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保存珍稀、濒危 的菊花种质资源,并进行创新利用。
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菊花中的有 效成分,为医药、食品等领域提供原 料。
快速繁殖优良品种
01
02
03
快速繁殖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 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出大 量优良品种的菊花,提高 生产效率和品质。
保持优良性状
组织培养繁殖的菊花能够 保持优良性状,避免传统 繁殖方式中优良性状的丢 失。
实现规模化生产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 实现规模化生产,满足市 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
菊花的研究报告
菊花的研究报告篇一:菊花的调查报告菊花的种类调查报告一、活动背景:菊花原产于我国,后来传至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花卉之一,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历史。
菊花为中国的十大名花,常被人称为“花中君子”,它能在百花凋零、万物枯黄的日子,接受风霜严寒的考验,它的坚强与勇敢,令人倾佩!成为许多文人墨客歌颂的主题,被诗人赋予人的品格。
我们应该学习菊花的傲霜斗雪,刚强不屈的品质,笑着面对生活的一切困难,使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欢歌笑语,为此,我们决定组织学生开展“情系菊花”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调查方法1、查阅资料(1)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新华书店进行查阅,了解菊花种类的相关知识。
2、工具准备学校图书室、电脑房、记录本等。
3、知识方法的准备教师教学生如何开展调查访问,上网学习如何撰写研究活动报告,教师指导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讨论怎样准备访谈。
4、整理资料前期的各项查阅访问工作完成后,我们把资料全部进行整理归类,组成完整的文字材料。
二、研究结果菊花种类品种繁多,为了便于栽培,应用及观赏,通常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为下面几类:1、依花径大小分类:花朵直径在18厘米以上,称为大菊;花径在6-18厘米之间的称中菊;花径在6厘米以下的称小菊,属满天星型。
2、依开花季节分类:分为夏菊、秋菊和寒菊。
3、依花型分类:菊花的头状花序,因其舌状花的排列形式不同,构成不同的花型。
主要有单瓣型、卷散型、舞环型、球型、莲座型、龙爪型、托桂型、垂珠型、垂丝型、毛刺型等。
4、依商业应用分类:分为多头菊、标本菊、立菊、悬崖菊、高接菊、扎菊、花坛菊等。
5、依光周期反应分类:用以周年开花的短日性杂交菊,其自然花期在秋季。
在北半球,依开花早晚,把品种分成早、中、晚三个类型。
按反应类群则分成6-15周品种,即指从开始短日照处理,到开花所需周数。
广东大面积栽培的商业性切花菊品种有“黄秀菊”、“舌黄”、“金黄”、“台红”、“大白莲”等,均用灯照控制花芽分化,使其均衡上市。
功能性菊花资源分类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中国果菜China Fruit &Vegetable第44卷,第4期2024年4月精深加工Deep Processing功能性菊花资源分类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唐桂梅1,2,李卫东1,2,黄国林1,2,张力1,2,符红艳1,2,肖晓玲1,2,杨吉龙1,2,刘洋1,2*(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25)摘要:功能性菊花是产业融合性能优异的特色经济作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对常见的36种功能性菊花进行了资源分类和特性解析,提出了功能菊花在观赏、茶用、药用以及食用方面的用途,从特色加工产品、景观应用产品及旅游服务产品三个方面探讨了功能性菊花的产品开发策略,以期为功能性菊花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功能性菊花;资源分类;产品开发中图分类号:S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38(2024)04-0054-04DOI:10.19590/ki.1008-1038.2024.04.011Research on Resource Classification and Product Developmentof FunctionalTANG Guimei 1,2,LI Weidong 1,2,HUANG Guolin 1,2,ZHANG Li 1,2,FU Hongyan 1,2,XIAO Xiaoling 1,2,YANG Jilong 1,2,LIU Yang 1,2*(1.Hort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sha 410125,China;2.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Research Center,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sha 410125,China)Abstract:Functionalis a characteristic economic crop with excellent industrialintegration performance,and its market development potential is huge.The resourc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36functional were carried out.The effects and uses of functional.in ornamental,tea,medicinal and edible aspects were put forward.The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esof functionalwere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characteristic processing products,landscapeapplication products and tourism service product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Keywords:Functional;resource classification;product development收稿日期:2023-11-09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2021NK2008、2022NK2062);湖南省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及发展专项资金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项目(湘财资环指[2023]5号);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项目(2022CX49)第一作者简介:唐桂梅(1979—),女,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观赏园艺与城乡规划设计工作*通信作者简介:刘洋(1988—),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应用、休闲农业和花卉种质资源创新与综合利用等工作序号名称花色主要功能用途主要产地观赏价值1杭白菊白茶用浙江桐乡优秀2德菊白茶用浙江德清良好3黄尖菊淡黄茶用江苏盐城良好4黄山贡菊白茶用安徽黄山优秀5金丝皇菊黄茶用江西修水优秀6婺源黄菊黄茶用江西婺源优秀7玉人面白茶用北京优秀8玉台一号白茶用北京优秀9祁菊白茶用河北安国良好10福白菊玉白茶用湖北福田河良好11川菊白茶用四川中江良好12雪菊黄茶用新疆天山良好13滁菊白药用安徽滁州良好14亳菊白药用安徽亳州良好15洋马菊白药用江苏射阳优秀16怀菊白药用河南焦作良好17小相菊花金黄药用河南巩义良好18济菊白药用山东济宁良好19白玉一号白食用北京优秀20蜡黄黄食用广东优秀21细黄黄食用广东优秀22早白白食用江苏优秀23早黄黄食用江苏优秀24蟹爪金黄、白食用浙江优秀25白莲羹白食用江苏、广东优秀26细迟白白食用广东良好27黄莲羹黄食用江苏、广东优秀28紫凤牡丹紫红食用广东、四川优秀29广州大红红食用广东良好30晴岚黄中带紫食用浙江优秀31阿房宫黄食用陕西优秀32高砂白食用四川优秀33粉玳1号粉红食用北京良好34金黄1号金黄食用北京优秀35燕山白玉白食用北京良好36燕山金黄金黄食用北京优秀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品种繁多,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1],具有观赏及营养保健价值。
菊花育种目标的制定
菊花育种目标的制定菊花育种目标背景介绍:菊花(Dendranthema grandiflora)原产与我国为,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或亚灌木植物[4],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已有2500年的栽培历史.品种资源十分丰富.【1】菊花品种很多,叶,花型,瓣型变化很大,是色,香,姿,韵俱佳的我国传统名花,于梅,兰,竹共称“花中四君子”人们赋予它很深的文化内涵:菊凌霜不凋,气韵高洁,菊在人们心目中,菊花又是吉祥、健康和长寿的象征。
深受人们喜爱。
【2】因此在菊花育种研究方面,人们以改良菊花品种,使其在花色、花期、花型等方面为主。
【3】育种目标:在我国,菊花主要应用于公园、庭院、花坛以及室内观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菊花已成为国内花市的一个消费热点。
深受人们喜爱,因此花型,花香成为菊花重要的育种目标。
【4】育种途径:单杂交育种。
优点:方法简便,杂种的变异较易控制。
亲本A:香叶菊(神农香菊)卷边型,株高30~80cm,基部或中部有分支。
径枝有疏毛或无毛,叶厚,卵圆形。
头状花序直径1.0~1.5cm,有浓香,舌状花黄色.花期9~11月。
【5】亲本B:洹水粉挂,托桂型,花径14 cm。
舌状化粉色,2层,50瓣。
简状化金黄色,发育成半球型,直径达6cm该品种花色多变,粉瓣金心,色彩艳丽,观赏价值甚高,分枝多而长,非常适合做切花。
【6】卷边型对托桂型为显形,浓香对无香或淡香为显性。
且花型与花香非连锁基因。
A × B↓F1⊕选出花型好,有浓香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在进行区域实验。
↓F2 纯化过程,选出遗传性稳定的株系。
引用文献:1.《菊花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展望》作者:吴文新(厦门市绿化工程处361004) 王洪铭(厦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园艺植物育种》王芳主编 p2483.《菊花转基因性状改良的研究进展》孙庆春,丰震(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郑成淑(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4. 《菊花育种研究现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卢钰(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3)刘军,丰震,张美蓉,韩进,杨传强(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271018)5.《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程金水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p2426. 《菊花(秋菊)人工杂交育种试验》郭天亮李春志柴风琴王孝立(河南省安阳市林业局)参考文献:1.《菊花转基因性状改良的研究进展》孙庆春,丰震(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郑成淑(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摘要:本文对近10年来转基因技术在菊花的花色、花期、株型、瓶插期、抗性育种等5个方面取得的研究成。
菊花育种繁育工作报告
对于盆菊来讲,要求株型适中,枝健叶润而且花型满;而对于切花 菊,则要求花型中大至大,花瓣厚而且花朵圆,茎长且坚韧,耐长 途运输,水养后花能开足而且经久不凋,如莲座、反卷、球型等新 品种。不论哪一类菊花,总是以花色鲜明,花型饱满为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
• 花型、花色育种
在花型方面,要选育出有更多色彩的飞舞型品种。花色方面,应更 加艳丽新奇,重点进行纯蓝色品种及墨绿色品种的选育,鲜红色品 种的提高,对于一些稀有的单轮型品种要进一步丰富花色。
菊花的野生资源
• 盆栽大菊
近20年来, 我国引进了不少盆栽大菊, 主要引自日本。其中最多的是国华系列 (23 个品种) 、 兼六系列 (4 个) 、 泉乡系列(6个) 。日本菊以其花朵硕大或秀丽为 特点, 这些品种大大丰富了我国盆栽大菊的品种资源, 已成为我国盆菊的新热点。
• 小菊
80年代以来, 我国引进的小菊主要有: 美国小菊、 日本矮小菊、 波兰的朝鲜粉。这 些小菊被直接应用于园林绿化, 同时也将之作为育种亲本, 育成了许多小菊品种系 列。
组织培养
• 利用组织培养,体细胞融合的方式可打破种属间的界限,克服远 缘杂交不亲合性的障碍,在植物新品种的培养和种性的改良中有 着巨大的潜力;还可获得单倍体、三倍体及其它多倍体、非整倍 体。在菊花育种上应用得比较成功的是对嵌合体花色的分离。上 海园林科学研究所曾用花瓣上红、下黄的‘金背大红’品种已经 显色的花瓣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其再生植株开出了不同花 色的花,这就表明从上、下表皮愈伤组织再生的植株中,使不同 花色分离即可形成新的品种。另
• 原有品种资源
南京农业大学李鸿渐教授近年对全国菊花品种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 共收集到6000 多个编号, 经系统整理后提出我国现有菊花品种约 3000多个, 并在其编著的 《中国菊花》 (1993) 中发表了2302个 品种的图谱, 这是目前为止对我国菊花品种最全面的记载
菊花(秋菊)人工杂交育种试验
菊花(秋菊)人工杂交育种试验郭天亮李春志柴风琴王孝立(河南省安阳市林业局)摘要在自然条件下,秋菊很难实现有性繁殖,通过用白莲、粉十八、意大利红作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试验,定向培育秋菊新品种。
经过3a的杂交、栽培、选育,培育出4个性状稳定、花型奇特、花色多变,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复色托桂型秋菊新品种。
关键词秋菊;人工杂交;试验菊花[Dendrantllema mori folium(Ram)Tzvel]属菊科,按花期可分为夏菊(5~9月开花)、秋菊(10~12月开花)、寒菊(12~次年1月开花)。
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中秋菊清雅高洁、绚丽多姿、傲霜怒放,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菊花(秋菊)的繁殖方法有分株、扦插、嫁接等,在自然条件下,秋菊很难实现有性繁殖。
人工杂交是定向培育秋菊新品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菊花的花器构造及开花特性1.1菊花的花器构造秋菊是一个由许多小花组成的一个无限头状花序,在顶生花序的周围是舌状花,舌状花仅具雌蕊1枚,雄蕊退化,是单性花。
位于中心部位的是筒状花,它有聚药雄蕊5枚,雌蕊3枚,柱头2裂,子房下位1室,是两性花。
1.2菊花的开花特性菊花是短日照虫媒花,花期多在秋末,立冬前后。
菊花开花时,小花自外圈向内逐渐发育开放。
同一朵小花,雄蕊比雌蕊早成熟2d左右,菊花属于雌雄蕊异熟型异花授粉植物,生理上有高度的自花不孕性。
人工杂交授粉时,母本可不用进行去雄工作。
雌蕊于上午9时左右开始展羽,展羽时间能持续2~3d。
雄蕊下午15时放粉最盛,花粉有效期1~2d。
柱头发亮展羽呈/Y0形时为最佳授粉时机。
2材料与方法2.1选择父、母本10月下旬,秋菊开始透色,挑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盆栽白莲、粉十八、意大利红作为亲本,集中栽植。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更喜欢红色,我们欲把白莲、粉十八改良成红色。
根据母本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占优势,/红色@白色y F1红色占一定优势0菊花遗传规律,确定白莲、粉十八做母本,意大利红做父本。
盆栽小菊育种研究进展
山东林业科技2021年第1期总252期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No.6文章编号:1002—2724(2021)01—0081—06盆栽小菊育种研究进展雒新艳,张俊丽,张二海(潍坊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山东潍坊262737)摘要:分析了盆栽小菊花色、花型、花期、抗性和生产性状相关的现代育种目标,总结了其育种的主要方法与成果,综述了盆栽小菊主要观赏性状在杂交育种工作中的遗传规律,并就杂交育种存在的障碍制定了杂交策略,以期能够为盆栽小菊的育种工作提供方向和策略的参考#关键词:盆栽小菊;育种;进展中图分类号:S682.1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Potted Chrysanthemum BreedingLUO Xinyan,ZHANG Junli,ZHANG Erhai(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ifang Vocational College,Weifang Shandong262737)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rn breeding objectives related to color,flower type,flowering period,resistance and production traits of potted chrysanthemum,summarizes the main breeding methods and achievements,summarizes the genetic law of main ornamental characters in pot chrysanthemum breeding,and formulates the hybrid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obstacles in cross breeding,so as to provide direction and strategy for potted chrysanthemum breeding.Keywords:potted chrysanthemum;breeding;progress盆栽小菊是小菊的一个重要类群,在国际上,小菊成为盆栽,用于观赏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育种人员从切花菊中选择了一批茎杆矮壮的品种进行盆栽筛选实验,从而选育最早的盆栽菊花品种叫当前,这些养护简便、花型奇特、花色鲜艳的盆栽小菊越来越受欢迎,而国内企业用于规模化生产和销售的品种则主要从国外引进,主要国'千头菊’系列、日本’乒乓菊’和’小菊’系列、荷兰’女王菊’等类型。
药用菊花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夏伟;谭政委;余永亮;杨红旗;许兰杰;董薇;梁慧珍【摘要】菊花是我国重要的药用、食用及观赏类资源,药用历史悠久.药用菊花以栽培为主,在其药用历史中菊花虽然种类众多,但新品种较为匮乏.从药用菊花资源分布、种质资源多样性、表型多样性、质量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对菊花进行综述,探讨药用菊花应用并展望,以为获取高产、高质、高效药用菊花新品种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21【总页数】3页(P37-38,49)【关键词】菊花;资源分布;多样性;新品种【作者】夏伟;谭政委;余永亮;杨红旗;许兰杰;董薇;梁慧珍【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02.4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1]。
菊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2]。
传统理论中认为菊花性甘、味苦,微寒;归肺、肝经;可散风,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临床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1]。
现代研究表明,菊花含有挥发性、黄酮、萜类、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应用菊花配伍在风热感冒、抗病毒等领域具有明显疗效,并且对其有效成分研究发现,菊花具有抗肿瘤、保肝等药理作用[3]。
菊花是传统的常用大宗药材,药用品种丰富,分布广泛,但关于菊花种质资源的研究报道较少。
而对菊花资源分布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改良药用菊花种质,改善菊花药用市场,从而为获得高产、高质、高效药用菊花新品种提供依据。
实验十二菊花的组织培养
实验十二菊花的组织培养背景知识1. 植物组织培养,即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进行培养,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相关产品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广泛应用于植物快速繁殖、脱毒(脱除植物病毒)、种质资源保存、单倍体或多倍体育种、杂交、诱变等方面,也是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其他生物学科研究的一种基本技术。
2. 菊花,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
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
叶卵形至披针形,长5-15厘米,羽状浅裂或半裂,有短柄,叶下面被白色短柔毛。
头状花序直径2.5-20厘米,大小不一。
总苞片多层,外层外面被柔毛。
舌状花颜色各种。
管状花黄色。
对菊花进行组织培养,既可快速繁殖,又可使其脱毒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活动目标1.基本目标(1)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2)叙述组织培养过程中,植物从外植体发育到完整植株的变化过程。
(3)建立无菌概念,学习无菌技术。
(4)学习并尝试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与方法。
2.发展目标(1)体验严谨细致的生物学实验操作。
(2)感受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3)通过审视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总结分析实验成败原因。
实验准备1.实验原理(1)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处于适当的培养基中,可以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完整植物体。
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各个阶段中,植物激素的种类、用量、比例需进行适当调整已达成不同培养目标。
(2)无菌技术。
凡是暴露在(未经处理的)空气中的物体,曾经接触过自然水源的物体都是有菌的。
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含有植物细胞生长所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也使各种细菌、真菌易于滋生繁殖。
组织培养必须采用无菌技术,在取材、接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培养基和培养材料的灭菌,同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2.材料、试剂、器具(1)材料:菊花,可进行生根培养的菊花试管苗。
分子标记在菊花育种上的应用
分子标记在菊花育种上的应用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观赏、食用以及药用等多种价值。
目前在菊花育种方面的研究仍以传统方法居多,而传统的育种是在不甚明了基因背景的条件下,通过杂交和诱变等育种技术,根据分离群体的形态表现和育种者的经验等对表现型累代选择,从而实现对基因型的改良,加上环境效应较易掩盖基因效应,给目标性状的选择带来很大的难度。
这将导致菊花品种改良进展缓慢,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一定有效手段和方法掌握菊花的性状遗传,正确选配亲本,达到高产优质的育种目的。
而分子标记(molecularmarker)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创了新途径。
分子标记是在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较为理想的一种新的遗传标记形式,具有标记数量多,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不易受环境影响,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等优点,有效反映生物的个体和群体特征的遗传标记。
使菊花育种中的“间接选择”成为可能,提高了遗传分析的准确性和选育种的有效性。
目前,基于PCR的DNA标记,已广泛应用于遗传图谱的建立、基因标记、基因组作图、基因克隆、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鉴定、品种(系)指纹图谱构建、杂种纯度鉴定、目标性状的连锁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中。
1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及特点1.1RFLP标记RFLP多态性是由于DNA序列中单碱基的替换、DNA片段的插入、缺失、易位和倒位引起的。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指纹分析、亲缘关系确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是发现最早、具有代表性的DNA标记技术。
RFLP具有共显性、信息完整、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操作繁琐、技术难度高、污染大、有放射性危害等缺点。
1.2 RAPD标记RAPD通常以10碱基的寡核苷酸序列为引物,对基因组DNA随机扩增,从而得到多态性图谱作为遗传标记的方法。
RAPD技术所需模板DNA的量极少,分析步骤简单,不需要事先知道基因组的任何分子信息,合成一套引物可以用于不同生物的基因组,能快速检测大量的遗传多态性等优点。
菊花资源及其研究进展
菊花资源及其研究进展综述摘要:本文对菊花种质资源概况、资源利用与评价、资源收集中遇到的问题、菊花种质资源研究的前景,以及中国菊花在世界园艺中的中重要价值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解决提出相应的策略。
菊花(Chrysanthemum x morifolium Ramat)是花卉王国中的一朵奇葩。
她起源于中国并被传遍世界。
在1 600年的栽培历史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园艺栽培技术,经培育形成了近3万个品种,其变异类型之丰富被称为园艺育种史上的奇迹,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国栽培菊花大约有3000个品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株型、叶片、花色、花瓣(小花)形态等都有非常丰富的变化。
如此众多的品种和变异式样给品种的分类、鉴定和品种权的保护带来极大困难。
通过对菊花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菊花在园艺观赏当面多方面的了解,并针对菊花种植资源研究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菊花;种植资源;资源评价;园艺价值1.菊花种质资源的研究1.1菊花起源与品种演化发展菊花(Chrysanthemum x morifolium Ramat)是菊科(Compositae)菊属(Chrysanthem um·L)的多年生宿根花卉。
它具有丰富的种下变异,在花卉界被誉为世界两大花卉育种奇观之一(陈俊愉,2001)。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后传入日本和欧洲后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己成为国际上主要的鲜切花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在日本、荷兰和美国等国家的花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Anderson,2004, 2006)。
历史记记载,中国菊花走出国门始于唐代日本来华的遣唐使,即日本的菊花是从中国传入的。
17世纪中叶,荷兰商人从我国带走菊花在欧洲栽培。
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发表《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首先在欧洲歌颂了中国的菊花(戴思兰,2004)。
18世纪中叶,法国人路易·比尔诺把菊花的1个大花品种从中国带到法国进行栽培。
不同菊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不同菊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比较研究不同菊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比较研究1. 引言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具有丰富的资源及广泛的应用价值。
菊花的花色丰富多样,品种众多,不仅拥有美丽的花朵,还具有许多药用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对菊花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深入了解其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差异。
2. 不同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比较不同种质资源的菊花在农艺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是花色的差异,菊花的花色可以分为黄色、白色、红色等多种颜色。
另外,菊花的花径、花序大小等也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在菊花的繁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交配、育种等方法,培育出更好的菊花品种。
3. 不同种质资源的化学成分比较菊花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包括挥发油、黄酮、马鞭草素等。
不同种质资源的菊花在化学成分上存在一定的变异。
例如,黄色菊花中的黄酮含量较高,马鞭草素含量较低,而红色菊花则相反。
此外,不同种质资源的菊花还可能含有其他特殊的化学成分,如多糖、倍半萜等。
这些化学成分在菊花的药用价值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4. 不同种质资源的药理作用比较菊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镇痛、抗菌、抗炎、抗氧化等。
不同种质资源的菊花在药理作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黄色菊花中的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而红色菊花中的马鞭草素则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这些药理作用的差异为不同种质资源的菊花在药用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5. 结论通过对不同种质资源的菊花进行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菊花的多样性和资源利用价值。
不同种质资源的菊花在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存在差异,这为菊花的繁育、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进一步研究不同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规律,可以加速菊花的育种进程,提高菊花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综上所述,不同种质资源的菊花在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存在差异。
菊花种质资源与育种的研究
在品种鉴定上Jackson等(2000)运 用PCR技术分析微卫星DNA,对菊花的
一些群体进行了分子水平上的研究。陈 发律等(2001)对 5个小菊品种(或种) 进行了耐热性鉴定。这些研究为菊花种
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菊花遗传改良 奠定了基础。
2.菊花育种的研究
2.1杂交育种
栽培菊花是高度杂合的异源多倍体 或整倍体,遗传背景极其复杂,研究其 遗传规律较为困难,但通过大量的杂交 工作,仔细观察记录其亲本及杂交后代 的性状,经过统计分析,仍能发现一定 的遗传规律。
英国的萨顿种子公司用菊花和野菊 杂交育成悬崖小菊(Boase et al.1997)。 Fukai等(2000)利用10个菊花栽培品 种与起源于日本的 D.boreale、 D.crssum和 D.joponucum等野生菊进 行了杂交,选育出了一批花期早和花色
丰富的新品种。我国在杂交育种方面也
开展了大工作,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或 品系。
宋代刘蒙的《菊谱》是我国现存也是世 界最早的菊花专著,记菊36品;至元代,杨 维 帧 《 黄 华 传 》 记 菊 163 品 ; 明 朝 王 象 晋 《群芳谱》记菊273品;清代计楠《菊说》 记菊233品;到民国期间,南京金陵大学园 艺 实 验 场 收 集 并 保 存 菊 花 品 种 达 630 品 ( 李 鸿渐,1993)。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 展,从全国各地收集整理出菊花品种有3 000
料的遗传类型及生理状态外,还有浓度、 处理时间、温度、溶液pH值及缓冲液 的使用等。
花卉上应用较多的例子是秋水仙素 诱导多倍体,用秋水仙素浸种菊花脑种 子,获得了四倍体菊花脑和嵌合体。
2.2.2辐射育种
菊花非常适合辐射诱变,因其在遗 传上高度杂合,且其进化是从低倍到高 倍的异源多倍体化的过程,容易导致遗 传因子的复杂变化。菊花辐射育种开始 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菊花遗 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菊花的植物组织培养
污染控制
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是常见的问题之一,需要采取有效 的措施来控制污染的发生,以保证培养过程的顺利进行。
菊花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前景
品种改良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优 质品种,提高菊花的抗逆性、产量和观赏
感谢您的观看
05
菊花的植物组织培养的 实验操作
实验材料准备
菊花幼嫩茎段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菊花幼嫩茎段作为实验材料,确保其具有旺 盛的生长力和良好的遗传性状。
培养基
制备适合菊花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通常包含无机盐、糖、维生素、 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实验设备
准备组织培养所需的各种实验设备,如超净工作台、培养皿、接种 工具、培养瓶等。
菊花植物组织培养
contents
目录
•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 菊花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菊花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 菊花的植物组织培养的挑战与前景 • 菊花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0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器官(如根、茎、叶、花等)、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 养基上,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
品质,为菊花品种改良提供有力支持。
生物防治
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无病毒植株,可以 有效防治菊花病毒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
菊花种植效益。
基因工程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优良性状基因导入 菊花中,可以培育出具有特殊用途的新品 种,满足市场需求。
生态恢复
菊花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菊花育种技术研究进展朱明涛;贾丽【摘要】菊花是世界上人们最喜爱的花卉之一,菊花育种家不断培育出新的品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菊花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当今菊花育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2【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菊花;育种技术;进展【作者】朱明涛;贾丽【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玉林537000;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菊花(Dendranthema grandiflourm Kitam)原产于我国,因其花色丰富,品种多样,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1].全世界菊花品种达7000多个,我国的菊花品种也多达3000多个,由于花卉市场的发展和人们观赏水平的变化,对菊花品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要求人们不断培育新的品种,而育种技术在新品种的选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诱变育种、分子育种以及组织培养技术等育种方法不断涌现,成为近年来育种的主要手段.本文综述了传统的育种方法与新近出现的育种技术,旨在为菊花育种提供参考.1 杂交育种1.1 自然授粉育种菊花属于天然异花授粉植物,常有种间杂交现象发生,因此自然授粉是获得菊花新品种的一条有效途径[2].自然授粉是比较简单、原始的杂交育种方法,一般母本确定,而父本未知,自然授粉是在田间的植株以自然界昆虫为花粉传媒,中、小型菊花,单瓣或复瓣等品种的心花发达,雌蕊伸出筒状花管,容易接受外来花粉而多采用采用自然授粉的方法,例如以“液池河”为母本分别育成了花桔黄色,叠球型的新品种“瑞云异彩”和花浅红色、莲座型的新品种“瑞香红”.南京农业大学利用“七月红”和“台红2号”位母本,分别培育出了“橙红小菊”和“黄河船夫”的切花实生新品种[3].1.2 人工杂交育种自然授粉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自然授粉所得后代性状不一定能达到新品种的要求,而人工杂交育种可按照育种目标选择亲本,通过配置杂交组合,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杂交后代,一般4-5a就可以育成性状稳定的无性系[2].杂交育种材料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亲本选配是否合理,是子代中能否出现优良单株的关键,组合的配置,通常选择双亲优缺点能够互补的亲本组合,一般不将主要性状都存在缺点的两个品种组合作为亲本[4].其中在杂交授粉中需要注意的是:菊花的心花为两性花,杂交授粉时应以筒状花的花粉为父本,而且每次授粉后要套袋.我国的科研工作者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了一大批菊花新品种,陈俊愉是最早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菊花育种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利用野生小菊与小红菊杂交,培育出了四倍体的新品种北京菊[5].王彭伟等[6]以小菊类品种为母本,与菊属野生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大量新品种.陈秀兰等[7]用菊花脑、南京野菊和小菊品种进行杂交配种,最后通过实生苗和扦插苗鉴定,选育出一批分枝多、花量大、花期长、花色艳丽、开花期前后错开的小花型品系.2 芽变选种园艺植物在自然栽培中的芽变频率一般比较高,而菊花在自然栽培中的芽变频率更高,植株的个别枝或植株的某一枝段或根部容易产生芽变,新育成的品种由于发生性状分离容易产生芽变,新引进的品种因为环境变化较大也易产生芽变,当发现芽变后,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把变异的性状固定下来,就可以成为新的菊花品系[8].芽变选种是获得菊花新品种简单而有效的育种技术,迄今为止,已有很多优良的新品种是通过芽变选种而得的.浙江省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早小洋菊的优良芽变株系中选育出药食兼用新品种杭白菊1号[9],随后浙江省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浙江中信药用植物种业有限公司在早小洋菊的优良芽变株系中又选育出药食兼用新品种金菊菊2号[10].中国农业大学在切菊花白色品种“巨星”的栽培中发现浅桃色芽变,从雪青色品种“明清”栽培中发现乳白色芽变[11].天津水上公园在1993年定名的50个菊花新品种中,通过芽变选种得到新品种达到37个,其中著名的优良菊花品种“金龙现血爪”、“玉凤还巢”等都是芽变品种[12].北京林业大学在1999年培育出的小菊新品种也是通过芽变选种而得的[2].3 诱变育种人们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诱导菊花的遗传性发生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从而培育出新的品种[13].诱变育种包括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等方式.3.1 物理诱变育种物理诱变主要指辐射诱变,人们利用χ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紫外线以及新近出现的激光、电子束、低能电离子注入等对菊花植株进行处理,使其发生变异,从中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14].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菊花辐射诱变育种,四川省农科院利用60Coγ射线照射秋菊,历时9年选育出4月到10月开花的一系列新品种[15].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李宏彬等[16]利用60Coγ射线照射牡丹红菊花刚长根尚未萌发的插条,从其发生变异的后代中选育出4种花期延迟的变异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用60Coγ射线照射1-2年生瓜叶菊干种子,获得部分花粉败育的突变体,通过自交分理出5个完全败育的雄性不育系,然后与瓜叶菊自交系杂交,育成了一系列新品种[17].林祖军等[18]通过对4个菊花品种的组培苗进行电子束辐射,研究结果发现电子束辐射组培苗的适宜剂量为30-50Gy,在此范围内后代变异率高、性状稳定、变异程度大、幅度广.3.2 化学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是指用化学诱变剂处理花卉组织,使其产生遗传变异,通过多世代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后代的育种方法,化学诱变育种所采用的试剂主要有烷化剂、核酸碱基类似物、染色体断裂剂、亚硝胺和羟胺等[22].化学诱变育种始于20世纪,Antonyuk[23]最早开始使用化学诱变剂进行菊花育种,他利用0.01%N-已基-N-亚硝酸基脲及氨基苯酸处理菊花,得到2株白色突变体.Bose等人在1997年用0.0625%的秋水仙素溶液对一个菊花品种的生根插条处理5小时,通过定植选育,得到花色突变的品种[24].陈发棣等[25]利用秋水仙素对菊花脑进行浸种诱导,最后获得四倍体菊花脑和嵌合体各一株,他同时对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浓度和时间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得出0.5g∕L浓度处理48小时后,植株变异率和成活率都较高.3.3 航天育种随着太空技术的发展,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育种技术,航天育种主要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高空地球以及高空模拟试验搭载生物种质材料,在近地空间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下,使生物后代发生变异,经地面选育,培育新品种的方法[19].我国是世界上能发射返回式卫星和飞船的三个国家之一,从1987年开始利用卫星搭载植物种子,1996年中科院遗传所利用卫星搭载了八月菊、小丽菊、黑心菊等菊花品种,并从中筛选出了花朵变大、花期变长的有益突变体[5,20].东北林业大学洪波等[21]把16个露地菊花品种搭载到卫星上,经过太空环境条件作用后,经过选育,发现Sp1代露地菊花花茎变小,花期提前,生育期缩短,耐霜性提高.4 组织培养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原声质体、胚胎、细胞、组织、植物器官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称为植物组织培养[26].组织培养育种主要是通过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体细胞遗传变异以及单倍体的诱导与利用等途径来实现[22].菊花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材料微小,诱变剂容易吸收,容易获得大而且均匀一致或基本一致的诱变群体[27].近年来,组织培养与诱变相结合的技术在菊花育种中的研究报道比较多,河南农业大学杨保安等[28]利用组织培养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霞光”等14个菊花新品种.郭安熙等[29]通过对150多个菊花品种的组培苗进行60Coγ射线照射,发现菊花品种间的辐射敏感差异较大,辐照材料的诱变效果中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辐射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为0.8-1.6 krad,辐射植株、根、芽和枝条的适宜剂量为2-3 krad.李黎[30]等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菊花组培苗,筛选适宜的辐射剂量及半致死剂量,并测定经过辐射后的组培苗的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可性固形物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菊花组培苗的半致死量为10GY,辐射能够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但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5 分子育种传统的育种方法受到菊花自身基因的限制,远缘杂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都由于杂交不亲和性的影响,决定了菊花育种不能随意引入需要的基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技术对菊花进行改良育种在近几十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大批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的菊花新品种不断出现[31].菊花基因工程育种技术一般用于改变花型、花期、花色、株型和抗病虫等方面.Courtney-Gutterson等[32]最早把从菊花中分离出的CHS基因导入粉色菊花品种,得到1.5%的有义转化株和3.6%的反义株全部开白花,并且能够稳定遗传.Takatsu等[33]将从水稻中获得的几丁质酶基因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菊花普通菊花品种,获得了抗灰霉病菊花新品种.晁岳恩[34]把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导入两个菊花品种,得到了能够贮藏延长延长时间的切花新品种.洪波[35]等通过将拟南芥中的逆境诱导转录因子DREB1A基因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地被菊花White Snow 叶盘,建立了地被菊遗传转化的体系.邵寒霜[36]等将拟南芥中调控花分生组织分化的LFY基因转入菊花中,得到了3株能分别提前开花和2株推迟开花的转基因植株.6 菊花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育种工作者利用各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新的菊花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菊花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不够,种质资源是菊花育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育种材料,才能培育出新的品种;二是市场针对性不足,例如我国的鲜切花菊花品种较少,而做鲜菊花育种研究者却比较少;三分子育种体系还不成熟,需要建立简便有效的基因转化和检测技术.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在菊花育种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抗病、抗寒以及各种花色、花型、不同花期品种不断涌现.然而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只是一种新的人工种质,并不是生产中立即应用的新品种,需要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才能逐步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菊花育种方法很多,转基因育种与其它育种方法间相互结合、渗透的复合育种技术必将成为菊花育种的一种新的趋势.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用 抗逆性强、花型小并具香味的菊花当地 种和野生种资源与花型、花色奇特或可 以在夏秋两季开花的菊花品种进行杂交, 选出了一批分枝多、花量大、花期长、 花色美观艳丽的夏季耐高温高湿的小花 型品系 。
规律-——开花的时间
利用花期较早的菊花品种作母本 进行大量杂交育种工作发现: 夏菊与夏菊杂交,FI代仍为夏菊类型; 庆夏菊菊及与早秋秋菊菊杂等交类,型FI;代中出现夏菊、国 型秋,菊没与有秋夏菊菊杂类交型,。FI代偶尔有国庆菊类
菊花种质资源与育种的研究
冯鸿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
一,具有观赏、食用以及药用等多种价
值。因此菊花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 评价及新品种的选育备受关注。我国是
栽培菊花的起源中心和菊属种质资源的 分布中心,菊属有40余种,在我国分布 的就有20余种,栽培品种达3000余个。
料的遗传类型及生理状态外,还有浓度、 处理时间、温度、溶液pH值及缓冲液 的使用等。
花卉上应用较多的例子是秋水仙素 诱导多倍体,用秋水仙素浸种菊花脑种 子,获得了四倍体菊花脑和嵌合体。
2.2.2辐射育种
菊花非常适合辐射诱变,因其在遗 传上高度杂合,且其进化是从低倍到高 倍的异源多倍体化的过程,容易导致遗 传因子的复杂变化。菊花辐射育种开始 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菊花遗 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寒秋之魂---菊花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中具有许多栽培
菊花所缺乏的优良性状,如抗旱、抗病、 抗虫、抗盐、匍匐及多花性等,将以上 性状导入栽培菊花进行种质创新和品种
菊花原产我国,在一千八百多年的栽培和 应用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大量色彩丰富多姿态各 异的栽培品种。关于我国菊花品种的发展从文 献及各种菊花专著记载可见一斑。
英国的萨顿种子公司用菊花和野菊 杂交育成悬崖小菊(Boase et al.1997)。 Fukai等(2000)利用10个菊花栽培品 种与起源于日本的 D.boreale、 D.crssum和 D.joponucum等野生菊进 行了杂交,选育出了一批花期早和花色
丰富的新品种。我国在杂交育种方面也
开展了大工作,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或 品系。
规律--——颜色
红色遗传能力大于黄色,且表现出较强的 偏母性遗传特点,而原始色的黄色和白色没 有明显的偏母件遗传,以白色系品种作母本, 后代会出现许多亲本不具有的花色。
花色相同或相近的品种间杂交,花色变 异较小。
株花中色花差色异种大类或较复多色。的亲本杂交,FI代植
2.2诱变育种
2.2.1化学诱变
规律-——形状
超对亲株类高型而。言,FI代变异较多,出现许多 所选用父母本的花型、花序直径和叶部
特征相近的品种,FI代花型均圆整美观。
杂交后代的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 直势径。与双亲比较,FI代表现出明显的遗传优
花型上,平盘型的遗传能力比单窄瓣型的强。
规律——形状
通过长期的杂交育种研究发现: 大菊与大菊杂交,FI代基本上是大菊; 小菊与小菊杂交,FI代基本上都是小菊; 大菊与小菊杂交,FI代性状变异较大。
宋代刘蒙的《菊谱》是我国现存也是世 界最早的菊花专著,记菊36品;至元代,杨 维 帧 《 黄 华 传 》 记 菊 163 品 ; 明 朝 王 象 晋 《群芳谱》记菊273品;清代计楠《菊说》 记菊233品;到民国期间,南京金陵大学园 艺 实 验 场 收 集 并 保 存 菊 花 品 种 达 630 品 ( 李 鸿渐,1993)。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 展,从全国各地收集整理出菊花品种有3 000
利用栽培菊与野菊和毛华菊不同倍性的 几种中国野生菊之间进行杂交,然后结合细 胞遗传学手段对其杂种后代的中期染色体分 析发现:
菊属的系统演化是一个从低倍到高倍异源多 倍体化的过程;
四倍体和六倍体栽培菊花极可能直接从野生 的四倍体野菊或六倍体毛华菊演化而来;
野菊可能是毛华菊两个染色体组的供体,毛 华菊极有可能是由野菊与另一个二倍体菊杂 交而成。
化学诱变指利用诱变剂处理植物的 种子、幼苗、花药、花粉、愈伤组织和 幼胚等组织器官,造成DNA的缺失及修 补,基因重组或者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效 应,引起有机体变异,创造新的种质。
化学诱变对于供体损伤较少,诱变
频率较低,但是有利突变较多,也可以
用来进行抗性突变种质筛选,产生新的
抗性基因类型。影响化学诱变的因素除 不同诱变剂本身的理化特性和被处理材
在品种鉴定上Jackson等(2000)运 用PCR技术分析微卫星DNA,对菊花的
一些群体进行了分子水平上的研究。陈 发律等(2001)对 5个小菊品种(或种) 进行了耐热性鉴定。这些研究为菊花种
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菊花遗传改良 奠定了基础。
2.菊花育种的研究
2.1杂交育种
栽培菊花是高度杂合的异源多倍体 或整倍体,遗传背景极其复杂,研究其 遗传规律较为困难,但通过大量的杂交 工作,仔细观察记录其亲本及杂交后代 的性状,经过统计分析,仍能发现一定 的遗传规律。
另外分子标记也可用于种质资源鉴定和亲
缘关系的分析,通过种间杂交、染色体分析
和原种地的自然分布,结合数量分类学和 RAPD技术,戴思兰等(1998)对菊属26个 分类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和7个野生菊的系统 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
现代栽培菊花是以毛华菊和野菊种间天然杂 交为基础,然后紫花野菊和菊花脑(D. nankingense)等又参与杂交,再经过人工选 择形成的栽培杂种复合体。
个,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李鸿渐和邵建文, 1990)。
菊花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 物学、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等。 北京林业大学陈俊愉等(1995 )通过 种间杂交、染色体分析和原种地自然分 布等的研究,证明菊花是由我国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野菊(D. indicum)、毛华 菊 ( D. vestitum ) 和 紫 花 野 菊 (D.zawadski)天然杂交,经先辈长 期选育而来,证明我国是栽培菊花的故 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