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挤兑是理性的且存款者的预期具有自促成性质。即任何引起 存款者预期挤兑会发生的事情都会导致挤兑现实地发生,而与银 行本身的健全与否无关。如果所有人都不提取存款,那么,所有 存款者的福利都增加。尽管如此,在预期给定的情况下,单个存 款者提前提取存款能增加个体的福利。这意味着存款者试图离开 即将倒闭银行的行为将使得所有人的利益受到较大损害,而且每 一个存款者都有提前提取存款的激励。因此,当所有的存款者选 择逃离时,银行挤兑和金融危机很快就会发生。 因此,银行必须对存款人的信心特别关注。
当挤兑发生时,每个存款者会算计到: • (1)给定对方提款,自己面临两种选择:提款或不提款。假设提款不
会受损失,而若不提款则会使存款全部损失掉,所以最优策略是提 款; • (2)给定对方不提款,自己面临两种选择:提款或不提款。假设提款 可以使得自己要么得到额外的好处,要么至少可以得到本该得到的 好处,所以最优策略仍是应该提款。 • 因此,权衡的结果是,无论给定对方何种策略,自己的最佳策略就 是提款。
银行无法充分保证未来流动性 需求总能顺利得到满 足,就可能发生挤兑。 • 因此只有加强政府对银行的监管,方可避免挤兑的 发生。 • 批评:囚犯困境的解释过于极端或悲观。现实是人 们在别人的既定策略下可能有不同的最优策略。亦 即,不会无论如何都把款提了再说。
8-7
2.道德风险危机模型解释银行危机
道德风险危机模型强调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与资产 泡沫之间的关系。
8-4
金融监管其他解释 ——银行系统内在不稳定性
• 银行系统内在不稳定性的表现:银行挤兑。 • 银行在面对挤兑存款时易于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
若设法满足纷至沓来的挤兑要求,则资产方面的损 失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若置之不理,则会加剧 恐慌,加剧挤兑危机,导致清偿能力危机。 • 为什么呢?
8-5
1.囚犯困境模型解释银行危机
纪30年代大危机后 出现的,是最早用 于解释政府监管合 理性的监管理论。 ✓根本出发点是维护 公众利益 ✓公众利益的分散性 ,自由竞争可能导 致自然垄断和社会 福利损失 ✓单家银行增大杠杆 比率的负外部性
但它们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是它们都天真地假定监管者的目标是社会利益 最大化,并认为它们有能力实施各种监管政策;二是它们都只是20世纪30年 代大萧条的理论产物,只能为大萧条时期改革所实施的大部分管制措施提供 理论基础,并不足以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的模式和结构;三是在 1 政治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定什么是社会利益。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监管理论: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金融 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的市场 失灵,金融市场的失误导致 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金 融市场进行外部监管。 但对金融市场失灵是采取政 府干预还是自由放任,历来 是各经济学争论的焦点
几种主要的金融监 管理论 1.社会利益论(或 公共利益论) 该理论是在20世
8-8
3.金融恐慌模型解释银行危机
在戴梦德(Diamond)和戴博维格(Dybvig,1983)的银行挤兑模型中, 银行将存款人的资金投资于长期项目。
正常情况下,银行得到投资收益,存款人得到存款利息,实现好的 均衡。
如果挤兑发生,银行被迫收回长期投资以应对存款人的提取之需, 银行和存款人都面临损失,实现坏的均衡。
2. 金融风险论 金融风险的特征,决定了必须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 的安全与稳定。 • 银行业是一个高负债行业 90%的资金来自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 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国家 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 • 银行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链锁反应,决定了金融风险具
有极大的社会扩散性。 如银行挤兑,银行挤兑是存款人集中大量提取存款的行为,这 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危机。
而这一各自进行理性算计的结果显然从双方整体上看并不是最 佳的。因为,存款者纷纷去银行取回存款,在很短的时间内, 银行又无法筹措大量的现金,最终的结果就是银行倒闭,很多 人只能取回银行存款的一部分,甚至分文不收。这种情况往往 就是现实生活中许多银行因挤兑风潮倒闭的根源
8-6
• 上例说明当事人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 • 每个人都按照自身 眼前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只要
• 存款保险制Leabharlann Baidu会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问 题是引起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贷危机的主要原因。
• 克鲁格曼(Krugman,1998)认为,政府对国内银行负 债的隐性或显性担保会导致国内银行借贷政策中的道德 风险问题。
由于有政府的隐性或显性担保,国内银行将投资于高风险 领域,导致资产泡沫化。当资产泡沫破灭时,陷入困境。 银行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得存款者认为政府会对陷入 困境的国内银行进行援助。因此,从本质上看,国内银行 的不良贷款与政府支出是等价的。
范和约束,为投资者创造 一个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4.管制供求论 该理论将金融监管本身看成是存在供给与需求的特殊商品 管制需求:金融监管是那些想从监管中获利的人所需要的。比如, 现有的金融机构可能希望通过金融监管来限制潜在的竞争者 管制供给:政府官员提供管制是为了得到对自身政绩更广泛的认 可。 因此,根据管制供求论,监管者具有通过过度监管来规避监管不 力的动机。但这样却可能增加被监管者的成本,降低被管制行业 的效率。
• 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因此,为了规避和分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保障金融 机构稳健经营,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各国政府都很重视金融监 管。
2
3.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 • 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交易双方的不公平。银行的
存款人往往处于劣势一方。 • 因此,要求政府对信息优势方(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规
8-3
5.公共选择论 • 供给选择论与管制供求论有很多相似之处:它同样运用供求分
析法来研究各利益集团在监管制度提供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 不同之处在于,该理论强调“管制寻租”的思想,即监管者和
被监管者都寻求管制以牟取私利。监管者将管制当做一种 “租”,主动地向被监管者提供以获益;被监管者则利用管制 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