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处方药
便秘穴位贴敷疗法-推荐下载
处方 2(组成)皮硝 9 克,皂角末 1.5 克 (用法)皮硝 9 克,加水溶解,与皂角末 1.5 克调和,敷跻,每日换药一次。 (主治)热性便秘。 处方 3 (组成)附子 15 克 丁香 9 克 制川乌 6 克 白芷 6 克 胡椒 3 克 大蒜 10 克 (用法)共捣如泥,敷跻部 8 小时。每日一次。 (主治)寒秘 处方 4 (组成)葱头(连须)3 个 生姜 10 克 食盐 3 克 淡豆鼓 12 粒。 (用法)上药共捣如泥成饼,烘热敷跻,变冷再烘,每次 5-10 分钟,2-3 次。 (主治)虚秘。 处方 5 (组成)葱头 16 克 生姜 6 克 萝卜 12 克 食盐 20 克 (用法)将药物炒热,外敷贴跻中。 (主治)实秘。 处方 6 (组成)附子 15 克 苦丁香 15 克 炙川乌 9 克 白芷 9 克 皂角 9 克 胡椒 3 克 麝香 1 克 大枣 3 枚 (用法)药粉 3 克与适量大蒜共捣为膏敷跻。 (主治)冷秘。 处方 7 (组成)皂刺 1000 克 (用法)研碎蒸热布包,热敷跻部,待冷更换,连续 7 次。 (主治)淤血便秘 处方 8(组成)藿香 10 克 丁香 10 克 独活 10 克 艾叶 10 克 香附 5 克 当归 5 克 肉 桂 5 克 川芎 5 克 防风 5 克 白蔻仁 5 克 黄白 5 克 制马钱子 15 克 小茴香 3 克 (用法)上药研粉,取适量药粉,以纱布包成鸡蛋大,放在跻上,外用绷带固定,15 天为一疗程。(主治)各种便秘。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0产中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2负料,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3试时23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2度并55工且22作尽2下可护1都能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5试技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4置管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3技试资件且、术卷料拒管中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穴位贴敷法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穴位贴敷法夏季三伏天高热,阳气旺盛,依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应用芳香化湿、温阳散寒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较易祛除脾胃阴寒之邪,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及转归非常有利。
穴位贴敷法1:取大椎、膈俞、脾俞、胃俞穴。
用"冬病夏治消喘膏"。
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
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
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
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
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x5厘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膈俞、脾俞、胃俞穴上。
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
假如局部有烧灼感或痛苦,可以提前揭去。
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
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穴位贴敷法2:取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穴。
用"天灸膏l方"。
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矶调成软膏。
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x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穴上。
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l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
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
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炮,渐渐干瘪结痂。
水泡不行擦破,若裂开,用甲紫涂擦。
留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穴位贴敷法3:取大椎、心俞、膈俞、内关穴。
常见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
主讲人:张伟斌
呼吸系统疾病(三伏贴) 方药:白附子、白芥子、细辛、元胡 姜汁调 取穴:大椎、肺俞、肾俞、命门、定喘、天突
咳嗽 方药:大蒜适量 取穴:涌泉穴(双侧)
过敏性鼻炎 方药: 白芷、白芥子、荆芥、苍耳子、辛夷花、细辛 用穴: 大椎、肺俞、迎香、肾俞、命门
姜汁调
口疮、咽喉肿痛:
方药:吴茱萸、胆南星 醋调
取穴:涌泉
便秘 方药: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厚朴、陈皮、槟榔、木 香、桃仁、红花 醋调 取穴:神阙穴、天枢
腹泻 方药:车前子、丁香、肉桂 姜汁调 取穴:神阙穴、足三里、天枢
消化不良 方药:吴茱萸子30g,丁香6g,胡椒30粒。醋调 取穴:神阙穴、足三里、天枢、中脘
盆腔炎 方药:川椒、大茴香、乳香、没药、降香末。 姜汁调 取穴:阿是穴
乳腺炎 药物:升丹、生石膏、青黛 取穴:乳根穴
乳腺炎 方药:新仙人掌或仙人球适量 取穴:乳根穴、阿是穴
痄腮 方药:吴茱萸 、虎杖、紫花地丁、胆南星 取穴:涌硫磺5g,冷霜100g 取穴:阿是穴 方法:取黄连、黄柏各30g,加水200ml,文火煎40分钟,滤过去渣, 加入硫磺5g搅拌,再加入冷霜100g,加温调糊状,涂抹患处,每日 2~3次。
风湿痹症 方药:川草乌、威灵仙、乳没、肉桂、南星、羌活、独活、桑寄生 取穴:阿是穴
谢谢!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穴位贴敷是一种外治方法,在夏季三伏天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三伏灸”、“三伏贴”。
它主要适用于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来,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在施术前,需要准备好药物、选择相应的穴位、确定治疗体位和环境,并进行消毒。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和生姜为基本处方,可以根据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药材炮制要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在施术时,可以采用贴法、敷法、填法和熨贴法等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在进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前,需要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进行常规消毒。
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的脱敏胶布固定,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治未病”方法,可以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
但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
在贴敷期间,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患者应积极就医,并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
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
同时,在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公共区域和个人区域都需要保持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门窗、墙壁、卫生间、洗手池等都需要经常保持清洁,毛巾等卫生工具用后要及时清洁整理。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一、晐喘
(咳嗽、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咳喘方:
方剂:白芥子莱菔子甘遂麻黄细辛肉桂
选穴:大椎肺俞膏肓定喘肾俞天突膈腧脾俞膻中
二、眩晕
(高血压)
眩晕方
方剂:天麻白芥子胆南星吴茱萸白术川芎
选穴:神阙中脘涌泉(双侧)大椎太阳
三胃脘痛、呕吐
胃痛方
方剂:川楝子肉桂高良姜丁香延胡索木香吴茱萸取穴:神阙中脘天枢穴(双侧)足三里
四腹泻
止泻方
方剂:炮干姜肉桂吴茱萸丁香补骨脂五倍子
取穴:神阙中脘天枢穴(双侧)关元足三里
五.便秘
通便方
方剂:大黄芒硝当归枳实厚朴
取穴:神阙中脘天枢穴(双侧)关元
六、失眠
安眠方
方药:酸枣仁珍珠母吴茱萸合欢皮肉桂黄连取穴:神阙涌泉(双侧)三阴交心腧穴
六、痛经
痛经方
方药:小茴香炮姜元胡五灵脂生蒲英没药
香附川芎艾叶
取穴:神阙中脘天枢穴(双侧)关元
七、关节痛
止痛方
方剂:川乌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栀子骨碎补大黄三七羌活独活桂枝
取穴:外敷关节疼痛处
初次敷贴:成人6小时,儿童2-4小时。
如有局部皮肤潮红发痒过敏,可提前揭掉。
初次贴敷无明显皮肤过敏者,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一般成人不超过10小时,儿童不超过6小时。
[临床经验]痹证的穴位贴敷疗法
[临床经验]痹证的穴位贴敷疗法
1# 楼主
药物组成:白芥子、元胡各30g,细辛、威灵仙各20g,乳香、没药、丁香、川椒各15g,马钱子20g、冰片5g。
制法;上药研末极细,装瓶备用。
用法:用时取药末(每个穴位3g),用生姜汁适量调匀,摊在4*5cm的麝香追风膏上,贴于穴位上固定。
贴药时间2--6小时。
在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各贴一次。
或者在平时的晴朗天气均可贴敷。
每10天一次。
贴敷取穴:局部取穴。
如:膝关节取犊鼻(双)、梁丘、血海、足三里;踝关节取申脉、照海、昆仑、丘墟;肩关节取肩髃,肩髎,臑俞、肩前。
注意:在治疗期间,切忌冷水洗澡。
穴位贴敷的制作与用法
寒贴
【制作方法】白芥子6克、延胡6克、细辛6克、制甘遂3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生姜调和,制成药饼。
贴于百劳、肺俞、膏盲。
大伏天开始贴治,隔7~10天贴一次,直至末伏结束,共贴3年。
【主治】用于寒性哮喘、咳嗽、喘证。
热贴
【组成】麻黄6克、生石膏20克、葶苈子10克、桑白皮10克、白果10克、甘草5克、苏子10克。
研末,醋调备用。
【用法】三伏天敷贴。
用时每次用醋将上药末调成糊状,用胶布固定穴位,可选用肺腧肾腧定喘大椎等,每穴用药末3克,每周贴一次,连贴7~8次。
虚贴
【组成】制附片10克、川乌10克、肉桂5克、桂枝10克、细辛5克、干姜6克、蜀椒6克、天南星10克、吴茱萸5克、补骨脂10克,上药洗净,麻油1000毫升浸1夜,煎熬去渣,入乳香、没药各10克,受膏成膏药。
【用法】伏天外贴,穴位取肺俞,每次2~3次。
【主治】温阳散寒,温肺化饮。
用于阳虚寒饮之寒哮。
肺脾两虚型喘证
【制作方法】五味子3g 白芥子4g 白术3g 半夏3g 当归3g 细辛1.5g
【制作方法】姜汁调和,贴于大椎、肺腧、脾腧、中脘、命门
肾虚型喘证
【制作方法】五味子3g 淫羊藿3g 肉桂3g 甘遂1.5g 细辛1.5g
【制作方法】姜汁调和,贴于大椎、肺腧、肾腧、命门
过敏性鼻炎
【制作方法】白芷3g 白芥子3g 荆芥3g 苍耳子3g 细辛1.5g 辛夷花1.5g
【制作方法】姜汁调和,贴于大椎、肺腧、肾腧、命门
虚寒型胃脘痛
【制作方法】吴茱萸3g 高良姜3g 香附1.5g 山茱萸3g 枳实3g
【制作方法】酒调和,贴于中脘、天枢、足三里、胃腧。
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晐喘(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1.咳喘宁贴敷散1号:方剂: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麝香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姜汁、蜂蜜适量和并穴位外敷,胶布固定2-4小时连续3次,每周一次。
选穴:大椎肺俞膏肓定喘肾俞天突膈腧脾俞膻中每次选用4穴痰多加丰隆穴主治;久咳、痰喘(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2.咳喘宁贴敷散2号方剂:白芥子半夏麻黄公丁香肉桂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姜汁调匀和并固定于脐中,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主治:咳喘3.咳喘宁贴敷3号方剂:麻黄、吴茱萸、白芥子共研细末,姜汁调糊纳脐中固定。
每2日换药1次,6次为1疗程。
痰多加草决明、莱菔子。
主治:哮喘二、眩晕(高血压)1.眩晕停1号:珍珠母、槐花、吴茱萸方剂:上药共研细末,米醋调膏敷于脐中及双侧涌泉穴主治:肝阳上亢眩晕(高血压)2.眩晕停2号:方剂:吴茱萸菊花肉桂共研细末,老醋调膏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次晨去除。
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主治:肝阳上亢型眩晕(高血压)3.眩晕停3号方剂:天麻白芥子胆南星苍术白术川芎共研细末,每次取20g,姜汁调膏,睡前贴敷中脘及双侧内关穴或涌泉穴,用胶布固定次晨除去。
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主治:痰浊型眩晕(高血压)头昏头晕。
三胃脘痛1.胃痛1号方剂:附子肉桂高良姜小茴丁香木香吴芋共研细末,姜汁调膏纳脐中以胶布固定,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主治:寒凝气滞胃痛,胀满腹泻。
2.胃痛2号方剂:青皮川楝子吴茱萸延胡索砂仁共研细末,醋调薄并敷于双侧涌泉穴,足三里穴,每日1次。
3.胃痛3号方剂:大黄栀子当归丹参芒硝香附共研细末,清水调膏纳脐中或胃脘部,或神阙、麝香膏固定每日1次。
主治:胃痛胃胀嘈杂反酸四腹泻1.止泻1号方剂:白胡椒炮干姜肉桂吴芋丁香大茴共研细末,姜汁调并敷脐,每日1次。
主治:寒湿泄泻,长鸣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清稀。
2.止泻2号方剂:黄连黄柏砂仁五倍子共研细末,醋调薄并纳脐每日1次。
主治:湿热泄泻,腹痛腹泻,肛门灼热,口渴喜饮3.止泻3号方剂:黄芪补骨脂吴茱萸肉冠附子五倍子小茴香共研细末,醋调敷脐。
贴敷疗法和处方(大全)!
贴敷疗法和处方(大全)!前言: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中药制成适宜的制剂形式,施于皮肤、孔窍、腧穴或病变局部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药物外治法范畴。
贴敷疗法包括敷法和贴法,敷法的药物一般没有和皮肤的黏合力,需要用辅料调和药物,使其和皮肤贴合;贴法的药物制剂一般有自黏力,很容易和皮肤贴合,如黑膏药、橡胶膏等。
贴敷疗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其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
贴敷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患者喜爱。
在国家中医药政策的扶持下,“三伏贴”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应用,这也正是中医外治法发展的成果。
贴敷疗法常用制剂类型(1)散剂散剂是穴位敷贴中最基本的剂型。
根据辨证选药配方,将药物碾成极细的粉末,过80~100目细筛,药末可直接敷在穴位上或用水等溶剂调和成团贴敷,外卉用纱布、胶布固定,或将药末撒布在普通黑膏药中间敷贴穴位。
散剂制法简便。
剂量可以随意变换,药物可以对证加减,且稳定性较高,储存方便。
自于药物粉碎后,接触面较大,刺激性增强,故易于发搏作用,疗效迅速。
(2)糊剂是指将散剂加入赋形剂,如酒、醋、姜汁、鸡蛋清等调成糊状敷涂在穴位上。
外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糊剂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效,缓和药物的毒性。
再加上赋形剂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可提高疗效。
(3)膏剂有硬膏和软膏两种,其制法不同。
硬膏是将药物放入植物油内浸泡l~2日后,加热腑炸,过滤,药油再加热煎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铃粉或广丹收膏,摊贴穴位。
硬膏易于保存且作用持久,用法简便。
软膏是将药物粉碎为末过筛后,加入醋或酒,人锅加热,熬戍膏状,用时摊贴穴位,定时换药。
也可将适量药末加入葱汁、姜汁、蜜、凡士林等调成软膏,摊贴穴位。
软音渗透性较强,药物作用迅速。
有黏着性和扩展性。
(4)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酒、醋等调和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型。
丸剂贴敷通常选择小丸药。
丸者缓也,可使药物缓慢发生作用,药力持久。
丸剂便于贮存使用。
穴位贴敷处方药
穴位贴敷方
1、便秘方:川椒、黄柏、黄连,(各等份)
3、尿潴留方:甘遂2、薏苡仁1、白凡2、冰片1
4、术后伤口疼痛方:元胡2、乳香2、没药2、冰片1
5、术后腹胀方:吴茱萸2、肉桂1、茱服子2、冰片1
6.足浴方:红花30 鸡血藤30 伸筋草15透骨草30艾叶15 川芎10
穴位贴敷处方药 穴位贴敷方 1,便秘方:甘遂3,冰片1,食盐3,大黄3 2,腹泻方:乌梅,川椒,黄柏,黄连,(各等份) 3,尿潴留方:甘遂2,薏苡仁1,白凡2,冰片1 4,术后伤口疼痛方:元胡2,乳香2,没药2,冰片1 5,术后腹胀方:吴茱萸2,肉桂1,茱服子2,冰片1 6.足浴方:红花30鸡血藤30伸筋草15透骨草30艾叶15川芎10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08、穴位贴敷治疗的操作规范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主要有: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穴位敷贴的方法
六、滴法 将药汁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置凉后,一滴滴徐 徐滴入穴区,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多用于神 阙穴。 七、叩法 以特制的药捧,蘸药汁点叩穴区,可反复施 行。具有敷贴药物和机械刺激的双重治疗作用。 八、离子透入法 即在敷贴药物的同时,上加电极板,通以直流 电,使药物离子透入体内,加强敷贴的治疗作 用。此法近几年来,在大陆有推广之势。
4、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 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 效。
5、贴敷部位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 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 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 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 俞、肾俞、足三里等。
三、施术后处理
1)换药: 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 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 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 愈后再贴敷。 2)水泡处理: 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 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 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
操作规范
1、施术前准备 1)药物:
药物组成 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 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 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 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 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 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 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 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 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 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 成。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最终版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酒精、药物、医用防渗水敷料贴;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麝香、白芷、细辛、冰片、米醋等。
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麝香、白芷、细辛、冰片、米醋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白芷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的治疗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生药粉和米醋、生理盐水的比例约为2克:2毫升,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用免洗消毒凝胶消毒。
(二)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防渗水敷料贴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
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
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
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感冒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穴位:神阙、大椎、涌泉;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
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穴位:风池、大椎;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
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穴位:肺俞、大杼、后溪;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
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穴位:肺俞、膻中、涌泉;办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牢固。
此用于寒咳。
哮喘处方:老姜9g,麻黄4.5g;穴位:膏肓、大杼;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穴位:足心;办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日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穴位:天突、肺俞;办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大批,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处方:鹅不食草适量;穴位:鼻孔;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
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
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穴位:脐下;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
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吐逆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穴位:涌泉;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
此治热性呕吐。
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穴位:脐腹;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
穴位贴敷 Microsoft Word 文档
1、哮喘炙白芥子、延胡索各30g,甘遂、细辛各15g,(麝香1.5g、丁香、肉桂)研末,用姜汁调成膏状2、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3、高血压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
4、过敏性鼻炎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5、虚寒性便秘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生姜汁少许。
适应病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4.骨关节炎等疾病。
5.虚寒性便秘、高血压禁忌人群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3.瘢痕体质者;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1.孕妇;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为确保疗效,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般药饼要贴4-6小时,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如果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贴过午时。
穴位贴药降血压
穴位贴药降血压
作者:张石/刘莹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0年第11期
穴位贴药降血压
我有二十多年的高血压史,一直遵医嘱在吃降压药,但上个月因为家事繁忙,血压控制得不够理想,偶有眩晕、头痛的表现。
这时,一位中医朋友给我做了一次穴位贴药治疗,我做了一个疗程后,身体舒服了很多。
方法如下:牛膝、川芎、三棱各50克,混合后研成细末,置干燥处备用。
在贴药时,必须取仰卧位,用酒精棉球将神阙穴(肚脐)擦干净,取药末5~10克放在穴位上,使药物伏贴稳妥,再用香桂活血膏或纱布和胶布固定,保持3~4天,10次为1个疗程。
辽宁本溪张石
以上穴位贴药中的药具有益肝补肾、活血通络作用。
就目前得到的临床资料而言,穴位贴药对病程较短的早中期高血压患者疗效最好,对严重的高血压病也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一般患者经过一两个疗程治疗后,头痛、眩晕、心悸、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便减轻或消失,血压明显下降并逐步稳定。
部分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血脂可恢复正常,同时还有较好的减肥功效。
(点评者:安徽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