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中幼儿嫉妒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家庭教育中幼儿嫉妒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期是人生的关键期,此时出现的行为问题如果不加以纠正,则会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而幼儿本身的身体、心理发展都不成熟,主要依靠父母等成人的引导、纠正。由于幼儿的模仿性和可塑性较强,他们所存在的嫉妒行为是可以纠正的。而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场所;父母,是对幼儿品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的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侧重于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的培养,它对幼儿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家庭中容易发现幼儿的嫉妒行为,也方便引导、纠正幼儿的品德行为。

一、幼儿嫉妒行为的界定与危害性

(一)幼儿嫉妒行为的界定

美国心里学家指出:“儿童的妒忌可以分为常态的和变态的两种。常态的妒忌就是由别人的优势引发的纯洁的隐痛和轻微的不安感,它不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能够转化为孩子心中催人进取、适应竞争的积极力量。变态的妒忌,它是常态妒忌恶性发展的产物,是由于此人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而导致的内心伤害,它会使人的心境陷于灰暗和迷茫,会扭曲人正常的人际交往。”

(二)幼儿嫉妒行为的危害性

嫉妒的两种程度对幼儿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常态的嫉妒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变态的嫉妒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它是对别人在物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它对个人、集体和社会起着耗损作用,是一种对团结友爱非常不利的情感。这种缺点如果保留到长大以后,那么幼儿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因为嫉妒心理强的人,别人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失败,都会给他带来痛苦,平添不少麻烦。

比如:幼儿的情绪会受到影响,会感到内心酸楚、闷闷不乐,产生自卑心理,做事不自信,会影响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游戏的积极性。有的幼儿还会把隐藏在心底的不满情绪化为行动,对嫉妒对象产生攻击性行为,造成不良的同伴关系,形

成脾气暴躁、古怪多疑的性格,会给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埋下隐患,阻碍成功。所以从小就应该纠正幼儿的这一不健康心理。

二、幼儿嫉妒行为的表现及特点

(一)幼儿嫉妒行为的具体表现

1、三岁前的幼儿嫉妒行为的表现

这是幼儿嫉妒行为的最初表现期,大多数引起的原因与亲人有关。比如:自己的妈妈去抱别的幼儿、逗别的幼儿等。内向的幼儿会吮吸自己的手指或抚弄自己的头发。外向的幼儿则会直接对嫉妒对象进行发泄:抓别人的头、拍别人的脚等。

2、三岁左右幼儿嫉妒行为的具体表现

此时的幼儿表现出的嫉妒行为的范围更广泛了。每当听到别人受表扬,看到别的幼儿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或发现爸爸妈妈的爱转移到别的幼儿身上时,就会去毁坏别人拥有而自己却没有的东西,或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故意尿湿裤子,做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3、三至六岁的幼儿嫉妒行为的具体表现

这个年龄的幼儿大多上了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有嫉妒行为的幼儿会把老师偏爱的小朋友的笔、纸、玩具等故意藏起来,或者悄悄弄坏。对于常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小朋友会产生敌对情绪,游戏或自由活动时间时排斥他们,不让他们参加自己的活动,或者当别人表扬那些比自己优秀的小朋友时,大叫:“我也会!”或说出被表扬者的缺点,甚至造谣。

另外,如果家里有哥哥、姐姐或者多了弟弟、妹妹,有嫉妒行为的幼儿,也会在与兄弟姐妹的相处中表现出来。

(二)幼儿嫉妒行为的特点

1、幼儿嫉妒行为具有外露性

幼儿一旦产生嫉妒情绪,就会直接而且坦率地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不会像成人那样会控制,他会随时随地直接表现对某人、某物的嫉妒,也不会想到自己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后果。幼儿随时随地地表现出的嫉妒行为为成人发现这一不良行为及引导提供了机会。

2、幼儿嫉妒行为具有攻击性

因为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他们往往会把因为嫉妒而引起的不愉快情绪看成是嫉妒对象造成的,进而对引起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对抗性行为,以发泄心中的不满。比如:排斥他(她)嫉妒的人,对其发出的命令做出相反行为。

三、幼儿嫉妒行为产生的家庭原因

(一)不良的生活环境

环境是“泛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个体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是客观存在的,且与人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此可见,凡是幼儿所接触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影响他们发展的环境因素。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

家庭成员的不良榜样会导致幼儿嫉妒行为的产生。有的家庭中,父母相互猜疑、看不起,或在幼儿面前议论、贬低邻居、同时,对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加以讽刺,甚至家庭成员中本身就有嫉妒行为。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了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讨论别人,怎样欢乐与发愁,怎样读书、看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幼儿受认知水平发展的限制,不能辨别出家庭成员中哪些行为该学习,哪些该排斥。父母等家庭成员的榜样教育,使幼儿生活环境中不知不觉产生了嫉妒行为。

(二)不适当的教养方式

父母错误的育儿观念易导致幼儿嫉妒行为的产生。

有的父母对孩子人格和自我缺乏足够的认识,要求幼儿绝对服从,或者对子女漠不关心、放任自流,使幼儿对父母爱的渴望而采取过度行为,导致性情孤僻、产生嫉妒心。还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不服气,成天埋怨,批评、打骂幼儿,态度粗暴,或者老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较,使幼儿感到自卑、苦恼,缺乏自信,进而产生嫉妒行为。

(三)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征导致幼儿嫉妒行为的产生

以自我为中心是幼儿的一种年龄特征,处于幼儿期的幼儿情绪反应强烈,不能对自己的情绪、行为很好的进行控制,在他们看来,唯我独存,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给外界事物分类,并做出直接的情绪反应,他们总是希望父母、老师只对自己好,只表扬自己……一旦这种希望落空,他们无法进行合理的分析及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