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5 原子结构 原子核 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核式结构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原子结构是否稳定和原子光 谱是否为包含一切频率的连续光谱。玻尔的原子理论——三条假设 (1)“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 些状态中,电子虽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电磁波,这样的相对稳 定的状态称为定态。 定态假设实际上只是给经典的电磁理论限制了适用范围:原子中电 子绕核转动处于定态时不受该理论的制约。 (2)“跃迁假设”:电子绕核转动处于定态时不辐射电磁波,但电子 在两个不同定态间发生跃迁时,却要辐射(吸收)电磁波(光子),其 频率由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值决定hv=E2-E1。 跃迁假设对发光(吸光)从微观(原子等级)上给出了解释。 (3)“轨道量子化假设”: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半径绕 核运动相对应。轨道半径也是不连续的。 4、氢原子能级及氢光谱 (1)氢原子能级 氢原子的能级:原子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做原子的能级。氢原子的 能级公式为,对应的轨道半径关系式为:,其中n叫量子数,只能取正 整数。n =1的状态称为基态,氢原子基态的能量值。量子数n越大,动 能越小,势能越大,总能量越大。 ①能级公式:;该能量包括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和电子与原子核组 成的系统的电势能。 ②半径公式: (2)氢光谱 在氢光谱中,n=2,3,4,5,……向n=1跃迁发光形成赖曼线系; n=3,4,5,6向n=2跃进迁发光形成马尔末线系;n=4,5,6,7……向 n=3跃迁发光形成帕邢线系;n=5,6,7,8……向n=4跃迁发光形成布喇 开线系,其中只有马尔末线的前4条谱线落在可见光区域内。 5、光子的吸收与发射 原子从一种定态(能量为),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能量为),它辐 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级差决定: 即。若,则辐射光子;若,则吸收光子。 能级跃迁: 使原子发生跃迁时,入射的若是光子,光子的能量必须恰好等于两 定态能级差;若入射的是电子,电子的能量须大于或等于两个定态的能
★解析:根据粒子散射实验可知,粒子不可能与原子核相吸引,因 为它们是同种电荷 答案:C 【例题】根据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粒子的运动 轨迹。在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放射源 金箔 荧光屏 显微镜 A B C D
③设计思想:与某一个金原子发生作用前后的a粒子运动情况的差 异,必然带有该金原子结构特征的烙印。搞清这一设计思想,就不难理 解卢瑟福为什么选择了金箔做靶子(利用金的良好的延展性,使每个粒 子在穿过金箔过程中尽可能只与某一个金原子发生作用)和为什么实验 要在真空环境中进行(避免气体分子对粒子的运动产生影响)。 (2)粒子散射现象 ①绝大多数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
级差。 电离: 不论是光子还是电子使元子电离,只要光子或电子的能量大于两能 级差就可以使其电离。 『题型解析』 类型题: 有关a粒子散射实验 【例题】对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有:( A ) A.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显微镜 B.金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 C.如果不用金箔改用铝箔,就不会发生散射现象; D.实验装置放在空气中和真空中都可以 ★解析:实验所用的金箔的厚度极小,可至1微米,虽然很薄,但厚 的金箔仍包含3300多个原子层,如果金箔的厚度过大,粒子穿过金箔时 必然受到较大的阻碍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B错。如果改用铝箔,由于 铝核的质量仍远大粒子的质量,散射现象仍然发生,C错。 空气的流动 及空气中有许多漂浮的分子,会对粒子的运动产生影响,实验装置是放 在真空中进行的,D错。正确选项为A。 评注:金的延展性好,可以做的很薄,金的原子核的质量远远大于 粒子的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这样当粒子与金核相碰撞时才能 发生大角度散射,甚至被反向弹回,所以粒子散射实验中选用的材料是 金箔。 【例题】(1997年全国)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α 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转是由于受到原子核 内集中的正电荷的作用。 答案A 点评:某种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反映的物理事实这类问题时,一 定要注意其因果关系或逻辑关系,尤其注意某些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 不与该实验现象有关。
Fra Baidu bibliotek
【例题】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 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放射源 金箔 荧光屏 显微镜 A B C D
A.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在A位置时 稍少些 C.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D.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解析:因为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然沿原来方向前进,在A 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A对;因为少数粒子 穿过金箔后发生了较大偏转,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 光次数比在A位置时要少得多,B错;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粒子转 角超过90°,甚至接近180°,所以C错D对。正确选项为A、D。 评注:粒子散射是得出原子模型结构的实验基础,对实验现象的分 析是建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关键。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这一宏观上 探测,巧妙的、间接的构建出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 【例题】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如果两个具有相同能量的粒子,从不 同大小的角度散射出来,则散射角度大的这个粒子( ) A.更接近原子核 B.更远离原子核. C.受到一个以上的原子核作用 D.受到原子核较大的冲量作用 ★解析:由库仑定律可知,粒子受的斥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粒 子距原子核越近,受斥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的越大,即散射角度越 大,A对B错;由于原子的体积远远大于原子核的体积,当粒子穿越某 一个原子的空间时,其它原子核距粒子相对较远,而且其它原子核对粒 子的作用力也可以近似相互抵消,所以散射角度大的这个粒子并非是由 于受到多个原子核作用造成的,C错;当粒子受到原子核较大的冲量作 用时,动量的变化量就大,即速度的变化量就大,则散射角度大,D
②少数粒子则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③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 到180°)。 (3)a粒子散射的简单解释。 ①由于电子质量远远小于粒子的质量(电子质量约为粒子质量的1 /7300),即使粒子碰到电子,其运动方向也不会发生明显偏转,就象 一颗飞行的子弹碰到尘埃一样,所以电子不可能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 射。而只能是因为原子中除电子外的带正电的物质的作用而引起的; ②使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的只能是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按照汤姆 生的原子模型,正电荷在原子内是均均分布的,粒子穿过原子时,它受 到两侧正电荷的斥力有相当大一部分互相抵消,因而也不可能使粒子发 生大角度偏转,更不可能把粒子反向弹回,这与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相 矛盾,从而否定了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③实验现象中,粒子绝大多数不发生偏转,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 少数偏转超过,个别甚至被弹回,都说明了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带 正电的物质只能集中在一个很少的体积内(原子核)。 其次,原子中除电子外的带正电的物质不应是均匀分布的(否则对 所有的粒子来说散射情况应该是一样的),而“绝大多数”“少数”和“极 少数”粒子的行为的差异,充分地说明这部分带正电的物质只能高度地 集中在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再次,从这三部分行为不同的粒子数量的 差别的统计,不难理解卢瑟福为什么能估算出这个区域的直径约为1014m。 2、原子的核式结构 (1)核式结构的具体内容: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 几乎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 转。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而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约为。 ①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②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原子核里, ③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旋转。 (2)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 核式结构的提出,是建立在a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之上的。或者说: 卢瑟福为了解释a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不得不对原子的结构问题得出 核式结构的理论。 3、玻尔原子模型
600 n=4 n=3 n=2 n=1 400 400 400 200 200 600 根据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 原子总数的1/(n -1),可得出各个能级间发出的光子数如下能级图所 示,所以光子总数等于 400×3+200×2+600=2200 正确答案:A 点评:由于考试大纲把氢原子能级及光子的发射和吸收由Ⅰ提高为 Ⅱ,因此本题考查要求较高,复习备考时要特别注意考纲的变化,加强 复习的针对性。 【例题】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问: (1)氢原子在n =4的定态时,可放出几种频率的光?其中最小频率 等于多少Hz? (2)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 射此原子? 分析:此题考查氢原玻尔模型及能级跃迁原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 的,会自发跃迁到低态跃迁的方式有多种,或直接跃迁到基态,或先跃 迁到较低激发态,再跃迁到基态。 解答:(1)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n =4的能级跃迁时有6种可能 性: 由可知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减小,辐射光子的频率就越低,由下图可 知, -0.85 -1.51 -3.4 n=4 n=3 n=2
★解析:粒子带正电荷,所以原子核对 粒子的电场力先做负功后正 功,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电场力先变大后变小,所以加速度先变大后 变小 答案:C 类型题: 有关波尔理论的问题 【例题】用光子能量为E的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 子。停止照射后,发现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由此可知,开始用来照射容器的 单色光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①hν1;②hν3;③h(ν1+ν2);④h(ν1+ν2+ν3) 以上表示式中 1 2 3 v3 v2 v1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④正确 【解析】: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说明这 时氢原子处于第三能级。根据玻尔理论应该有hν3=E3E1,hν1=E3E2,hν2=E2- E1,可见hν3= hν1+ hν2= h(ν1+ν2),所以照射光子能量可以表 示为②或③, 答案:C 【例题】(2004全国理综)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 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 总数是多少?假设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 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 A.2200 B.2000 C.1200 D.2400 分析:此题考查考生是否了解氢原子的能级图以及原子的跃迁规 律,题目中的假设情况考查考生题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画出氢原子的能级图, 1200 400
对。正确选项为A、D。 评注: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世界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也适用 于微观世界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例题】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解析】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 转。α粒子散射实验只发现原子可以再分,但并不涉及原子核内的结 构。查德威克在用α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卢瑟福用α粒子 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 【答案】AC 【易错点】容易将原子结构与原子核结构混淆。 【例题】图中的圆点代表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原子核,带箭头的曲线 代表粒子的径迹,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第十八章:原子物理与核物理 复习要点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2、了解氢原子的能级,了解光的发射与吸收机理。 3、了解天然放射现象,熟悉三种天然放射线的特性。 4、了解核的组成,掌握核的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掌握核反 应过程中的两个守恒定律。 5、了解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的性质和作用,了解典型的核的人工 转变。 6、了解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会利用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计算核能。 7、了解核裂变与核聚变。 第一模块:原子的核式结构、波尔的原子模型 『夯实基础知识』 1、关于粒子散射实验(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完成,称做十大美丽实 验之一) (1)粒子散射实验的目的、设计及设计思想。 ①目的:通过粒子散射的情况获取关于原子结构方面的信息。 ②设计:在真空的环境中,使放射性元素钋放射出的粒子轰击金 箔,然后透过显微镜观察用荧光屏接收到的粒子,通过轰击前后粒子运 动情况的对比,来了解金原子的结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