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生观价值观的现实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人生观价值观的现实解读
摘要:孔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了儒家的经典思想,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

孔子致力于社会和谐安定的政治主张,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取向,奋斗不止的求学精神,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及其宽容大度的处世风格,始终是中华民族行事为人的标杆。

因此,对孔子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进行解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子;人生观;价值观;解读
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被传承了两千多年,他对人生提出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见解,对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以及苦乐观、生死观等都作了独特的阐述。

他一生都把自己作为践行这些人生哲理的楷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和教育着后来者。

孔子的人生学说,奠定了中国古代合理人生观的基础,对现代社会人们的人生观的形成和确立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试图解读孔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期为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合理的参照。

一以义求利的利益观
在义利问题上,孔子承认人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欲望,“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同时他又说,虽然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但是“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孔子把行义看成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他提倡以利从义的义利观,要人们“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在他看来,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懂得义的重要,道德品质不高的人只懂得个人利益,即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他所提倡的义,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整体价值。

正是从这种社会整体价值出发,在个人对他人、社会、群体的关系上,他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

这反映了孔子从义利原则出发在人生问题上的价值取向。

孔子的年代与我们相距如此遥远,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古代,他的这种对“义”和“利”的正确态度,在当下是值得每一位人反思的,为什么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和精神文明均较富足的今天,像“问题奶粉”“拐卖儿童”“暴力犯罪”“瘦肉精”等等这类与文明背道而驰的词语还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面前,制造这类事件的根源是什么,很明显,这些人,在谋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走正道,道德失范,价值滑波,为了谋取个人利益铤而走险、不择手段。

孔子倡导的重视精神生活的道德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人们已不为“温饱”问题而发愁的今天,从价值观方面看,重视精神生活以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是更值得大力倡导的价值观。

于丹说得好,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二和谐、宽恕、温和的处世态度
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矛盾也是无时不处不在的。

如何对待和解决这些矛盾,有不同的态度和方法。

孔子提倡人与人相处时要互相克制、谅解、关怀、友善、以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作为待人处世、管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既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

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是为了“和”;“和为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

在个人和家庭生活中,中国人讲求“家和万事兴”;在商业行为中,中国人相信“和气生财”。

这几句老话绝不是口号,而是亿万中国人的信念及行为准则。

孔子主张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这些理念来协调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试想如果人人都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永无休止。

那么和谐从何而谈?没有和谐,发展也就成不无稽之谈。

他怀着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他认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强调“克己”、“修身”、“躬身厚而薄责于人”,主张“温良恭俭让”,“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讲忠信,反对虚伪、狡诈和花言巧语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得好:“人类所有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最后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

这是人类种族最伟大的共同点。

”阿德勒
的观点也正是强调人与人在交往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它的前提必定是在“和”的条件下实现的,可见,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技术、管理日益复杂的时代,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更显得单薄无力,即使是个天才,也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成就辉煌的事业。

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孔子的这种温和的处世哲学,实际上已成为当今人类和平共处的最基本的原则和保障。

三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奋斗不息的追求精神
孔子的一生,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他“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更反对一些人的“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论语·卫灵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论语·阳货》),强调一个人要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篇十三》),要“敏于事”,“敏于行”,要有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奋斗不息。

就孔子个人来说,他早年就“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

”(《论语·为政》)并为其“志”终身奋斗,始终不渝。

即使在周游列国,屡遭冷遇,四处碰壁的情况下,也能够毫不退缩,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的正义性,并为之不断努力。

他处在一个社会政治动乱的时代,竭尽已力去改造世界,周游列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

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效果,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至高境界的执着和追求精神。

到了“甚矣吾衰也”的晚年,当
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有生之年已不能实现时,仍能满怀“自见于后世”的饱满热情,编书立说,授徒讲学,寄希望于未来。

王安石有言:“尽吾志而不能致者,可以无悔也”可说是对孔子矢志不渝精神的最好写照。

人的一生中,不管做什么事,无论结果怎样,只要尽心尽力就无后悔的叹息了。

积极进取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宝贵的道德品质。

一个人,要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对社会对人民有所贡献,就必须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历史上,那些为人们所敬仰的创业者,那些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一些不甘现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人。

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我国国情复杂,经济基础薄弱,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现代化的伟业,如果没有全国人民不甘落后,积极进取,拼搏创新的精神是实现不了的。

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知足常乐的思想观念,以生气勃勃的积极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耻下问的治学精神
孔子树立了一个谦虚的榜样,他自称对古代文明“述而不作”,其实他及他的学生对古代文明重新诠释,取古代文明的精华,创立了一个文明传统,他打破贵族教育,开创了私学先驱。

“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向他人学习,可以丰富自我,增长才干,提高修养水平,是值得努力做的好事情,可是,许多人却不以为然,觉得别人没有什么可学的,即使别人有可学的地方,也放不下架子,心存种种顾虑。

有这种思想的人,大多自视太高,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样怎么能在各方面有所进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告诉我们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互相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者”,是后天学习才得来的知识,放下架子,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没自己高的人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唐代大文豪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一个人的知识越积越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做学问和研究问题,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一知半解,就容易犯主观主义或者教条主义的错误,不懂装懂不仅是做学问的大忌,也是做人做事的大忌,这种学风造成的影响和后果都是极坏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些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在历史的长河中,孔子只是众多教师中的一位,但他的许多至理名言、为人处世哲学,历久弥新,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真正的贤者不会端起架子、板着面孔说话。

他们把活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

他的平实的语言、朴素的道理,
却始终蕴涵着大量的人生哲理,让历代后人在他的言论中受益,这也是孔子的智慧所在,魅力所在。

在这个被称为“后现代”的时代,“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我们应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求得内心真正的宁静,才能不被物质所累,才能过上我们心录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孔子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记住他的话,身体力行,让智者的光芒照耀着我们轻松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