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课时作业2(答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填空并背诵

(1)宰我,姓宰,名,字。子夏,姓卜,名,字。(2)“孝”指孝顺父母。“悌”指:。“色难”中的“色”指:。(3)“君君”指:。“弟子服其劳”中“弟子”指:。“先生馔”中“先生”指:。

2.解释下面成语

犯上作乱

3.解释加点的字词并背诵

君子务.本:。期.可已矣:。食旨.不甘:。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人而.不仁:。

4.翻译句子并背诵

(1)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翻译:

(2)曾是以为孝

翻译:

(3)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翻译:

(4)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翻译: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8分)

材料一: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

材料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材料三: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①。(《礼记·曲礼上》)

【注】①慑:胆怯,困惑。

(1)第一则材料是孔子对当时社会、的现象发出的感叹。

(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礼”的认识及从中得到的启发。(4分)

答: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8分)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从上述材料看,孔子主张匡正的内容是和。(2分)

(2)孔子如此重视“正”,其中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请加以分析。(4分)

7.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请简析。(5分)

答:

答案:(1)礼崩乐坏名实不符(2)①“礼”是外在形式,“仁”是它的内核。(1分)②礼的特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无论是富贵之人,还是贫贱之人,都应“知好礼”,做到不骄不淫,志向不会因环境而改变。(2分)③启发:践行礼,并不只专注于外在的物品和礼节,而需要内在的诚意和情义。(1分)

答案:(1)正名和正身。(2)①崇尚礼乐制度。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希望匡正名分,恢复周礼,维护有差别、有等级的社会秩序。②主张为政以德。孔子强调为政必须先正己,以身作则,要以仁厚的情怀和道德礼法引导百姓向上向善,才能收到风行草偃的效果。

【译文】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