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_数字九台_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_王子臣
![_数字九台_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_王子臣](https://img.taocdn.com/s3/m/2edcdfbad1f34693daef3e47.png)
第35卷第12期2012年12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35,No.12Dec.,2012收稿日期:2012-09-03作者简介:王子臣(1971-),男,吉林辉南人,高级工程师,硕士,2008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及数字城市建设工作。
“数字九台”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王子臣,王铮(吉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吉林长春130051)摘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既是一个城市的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也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信息集成的载体,是数字城市赖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
本文以“数字九台”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成果阐述了县级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应用。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字九台;地理空间框架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867(2012)12-0077-02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Jiutai"Geo -Spatial FrameworkWANG Zi -chen ,WANG Zheng(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enter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51,China )Abstract :Digital city geo -spatial framework is a city space basic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is also the basic component of 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It is the carrier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the basic support of the digital city's implementation.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digital Jiutai geo -spatial framework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county -level digital city.Key words :digital city ;digital Jiutai ;geo -spatial framework0引言2010年6月22日,国家测绘局、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测绘局、九台市人民政府在长春市举行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共建共享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确立了“数字九台”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61779b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4.png)
3.1、总体目标
➢ 建立区域内统一的标准〔空间参考、数据处理、 软件接口等
➢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载体,整合各类资源 ➢ 建设统一、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实现纵横向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节
约资金,消除信息孤岛
18
3.2、基本原则
➢ 统筹规划,加强协调 ➢ 立足需求,深化应用 ➢ 统一标准,共建共享 ➢ 注重服务,保障安全
XX省人民政府令第271号 《XX省地理空间 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 交换和共享的范围 领导、协调机构 工作职责
12
2、有关政策
浙政办 [2012] 105号《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 理空间框架建设 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 台应用的通知》 进一步强调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项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明确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 统一性、权威性和标准性
19
3.3、总体架构
20
3.3、总体架构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体系
政策法规 与标准体系
目录与 交换体系
组织 运行体系
公共 服务体系
测绘 基准
基础 地理 信息 数据
管理 系统
支撑 环境
面向 服务 的产 品数
据
目录 与元 数据
专题 数据
交换 管理 系统
支撑 环境
地图 与数 据提
供
在线 服务 系统
测〔2011〕42号 • 《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的通知》〔浙政办
[2012]105号 • ………………………………………
8
2、有关政策
20XX《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 国测国字[2006]12号《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
示范应用介绍
![示范应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35fb7e0910ef12d2af9e7f9.png)
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一期工程1:10000地形图测绘像片调绘
五、居民地及设施 9.将居民地内的破坏房屋、废墟表示为普通房屋,整体拆迁区 域缺少地类界区分范围; 10.补测房屋范围与实地情况不符、出现矛盾未做合理性、协调 处理; 11.漏表示牲口棚符号,有“牲”无牲口棚符号; 12.采掘场乱掘地表示不合理; 13.漏绘机井;漏表示机井房。
九、控制点普查 1. “采集的经纬度”栏,经纬度填写与“备注”栏填写内容矛 盾(如:位环境发生变化未找到、无法通行未到达点位等) ; 2. 近景照片拍摄过远,不易判别与周边地物的相互关系; 3. 部分点“距离地面比高”填错; 4. 部分点点点名填错; 5. 部分完好的三角点普查统计表中未填写经纬度。
第二章 像片调绘问题
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一期工程1:10000地形图测绘像片调绘
一、提交资料 1.提交的调绘成果(纸质像片)与数据不一致,调绘图面中的 部分地物与提交的相应数据不一致。
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一期工程1:10000地形图测绘像片调绘
二、普遍性问题 1.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存在偏差,修测更新未依据和有效利用 上一代原图,也没有完全执行先室内判调,后外业核查、补 调或补测,再内业编辑的技术路线,直接采用现有影像资料 作业;新测区域也没有参考上一代原图作业。如:上一代原 图上未发生变化的一般堤、路堤多数图幅错表示为机耕路或 双线路,使原图堤上高程矛盾,图面不合理;
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一期工程1:10000地形图测绘像片调绘
二、普遍性问题 2.外业调绘普遍没有利用立体影像。如:沟、坎、陡岸、陡 崖、 冲沟、路堤、路堑等地物需要配置立体描绘的地物,由 于未利用立体影像,产生的漏调、漏绘、错绘或移位; 3. 调绘像片制作质量不佳,影像发虚、色调不均匀、纹理损失 较大,不利于外业判读; 4.有云和云影遮挡地物,未用相关影像替换,影响判读; 5.丢漏地物要素现象比较普遍; 6.丢漏地物要素属性说明;或属性调注错误现象较多;
数字徐州:地理空间框架奠基美好未来
![数字徐州:地理空间框架奠基美好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d93d11a3cc22bcd127ff0c06.png)
数字徐州:地理空间框架奠基美好未来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自古以来重要的战略要地。
徐州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造林十佳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区域不断扩大。
围绕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定位,徐州坚持生态环保和谐的城市发展理念,坚持走老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并举之路,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绿色城市已屹立于淮海大地。
近年来,徐州市大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由于市区基础测绘工作取得的成绩,江苏省测绘局把徐州作为江苏省唯一的数字城市试点项目上报国家测绘局。
经过积极争取,徐州市被列为江苏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示范试点。
该项目于2007年5月经国家测绘局批准立项,并纳入国家测绘局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计划,由国家测绘局、江苏省测绘局和徐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
通过试点建设,形成徐州统一、权威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建设数字徐州奠定基础,并通过试点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全国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示范和指导。
数字徐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概况数字徐州地理空间框架是徐州市地理数据的基础参考框架,是数字江苏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对于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进行整合和实现信息共享具有重要作用。
数字徐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主要任务是运用3S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以4D产品为主体,建立覆盖整个城市的多类型、多尺度、多时态的空间数据集及数据管理平台,并逐步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更新、维护、管理机制,以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及分发服务体系,根据土地房产等部门的应用需求,开发相应的专项应用系统,从而提高城市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社会服务能力。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_百度.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_百度.](https://img.taocdn.com/s3/m/1ba8548b6bec0975f565e20c.png)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二O一一年五月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地理信息库建设专业技术设计书审批单位:编写单位:审批意见:编写者:编写日期:年月日审批者:审核者:审批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目录概况 (1)1 项目来源 (1)2 项目工作内容 . ............................................................................................... 1 第一部分航空摄影测量 .. (3)3 航测概述 (3)3.1 项目主要内容 . (3)4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的资料情况 . (3)4.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 (3)4.2 已有资料情况 . (3)5 引用文件 (4)6 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5)6.1 产品规格 . (5)6.2 分幅及编号 . (5)6.3 图名选取及图幅整饰 . (5)6.4 数据格式及命名 . (6)6.5 航测主要技术指标 . (6)7 航测技术路线、作业方法和流程 (7)7.1 成图基本方法 . (7)7.2 作业流程图 . (7)8 航测控制测量 . (8)8.1 基础控制测量 . (8)8.2 像片控制测量 . (8)9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 (12)9.2 资料准备 . (12)9.3 数字影像数据的处理 . (12)9.4 航线拼接 . (12)9.5 相对定向 . (13)9.6 选择加密点 . (14)9.7 区域网平差与绝对定向 . (15)10 外业调绘 (16)10.1 一般规定 (16)10.2 调绘内容 (17)11 航测数据采集与编辑 (21)11.1 基本原则 (21)11.2 采集内容 (21)11.3 图幅接边 (25)12 数字高程模型(DEM采集 (26)12.1 基本要求 (26)12.2 DEM 的制作流程 . (26)12.3 DEM 的检查 . (28)12.4 提交成果 (29)13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 . (29)13.1 基本要求 (29)13.2 DOM 制作流程 . (29)14 DLG 数据入库 (32)14.1 数据格式及命名 (32)14.2 空间数据库产品的数据处理原则 (32)14.3 数据分层及属性结构 (32)16 上交资料 (34)16.1 上交资料清单 (34)16.2 上交资料文件放置目录 (35)第二部分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 ...................................................................................3717 平台数据集主要内容及任务 (37)17.1 数字线划图(DLG ) (37)17.2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37)17.3 数字高程模型(DEM (37)17.4 元数据 (37)18 已有资料情况 . (37)19 引用文件 (38)20 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38)20.1 产品规格 (38)20.2 数据格式及命名 (38)21 技术路线、作业方法和流程 (39)21.1 作业流程图 (39)21.2 数据提取 (39)21.3 地名地址数据扩充 (43)21.4 数据重组 (44)22 质量保证体系 . (51)23 上交资料 (51)23.1 上交资料清单 ............................................................................................. 51 第三部分专题数据库 ..........................................................................................................5324 专题数据建设概况 (53)24.1 项目范围 (53)25 已有资料情况 . (53)26 作业依据 (53)27 技术流程 (53)28 三维建模技术要求 (55)28.1 坐标系统 (55)28.2 建模类型 (55)28.3 建筑物建模技术要求 (55)28.4 地形模型技术要求 (57)28.5 后期处理 (58)28.6 数据分块 (58)28.7 数据命名规则 (58)29 街景数据 (58)29.1 数据采集范围 (58)29.2 基本要求 (59)30 三维模型质量控制 (59)30.1 底图数据的比对及处理 (59)30.2 内业模型制作及贴图质量控制 (59)30.3 地形数据质量控制 (60)31 成果检查验收 . (60)32 成果资料上交 . ............................................................................................. 60 附件........................................................................................................................................61附件1 数字****1:2000 DOM 、DEM 、DLG 范围图 (61)附件3 地址分类代码表 ....................................................................................... 67 附件4 城市三维建模范围 .. (78)概况1 项目来源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来源于国家测绘局开展的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工作。
gi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gi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47de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3.png)
gi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管理、规划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GIS可以将地理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进行整合,帮助用户进行地图绘制、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因此,对GIS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地理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促进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方面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GIS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从而推动地理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三、研究内容1. GIS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2. GIS项目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情况调研3. GIS项目的成本投入和收益分析4. GIS项目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分析5. GIS项目的政策环境和法规政策调研6. GI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GIS技术最新发展情况和行业应用现状。
2. 实地调研法:对GIS项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
3. 问卷调研法: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潜在用户和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调查,获取他们对GIS项目的需求和看法。
4. 成本收益分析法:对GIS项目的运营成本和预期收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情况。
五、研究结果1. GIS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通过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发现,GIS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GIS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2. GIS项目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情况调研通过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研法,本研究发现,GIS项目在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应急管理和城市交通规划方面,GIS技术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3. GIS项目的成本投入和收益分析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法,本研究发现,GIS项目的成本投入主要包括硬件设备、软件采购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但是由于GIS项目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为相关行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地理空间数据云实验报告
![地理空间数据云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56225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b.png)
一、实验背景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空间数据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方便用户获取和共享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应运而生。
本实验旨在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了解其数据资源、功能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的数据资源;2. 掌握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的基本功能;3. 学会使用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进行数据获取和共享;4. 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简介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以下简称“数据云”)是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建设的一个全国性的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平台。
平台汇集了国内外丰富的地理空间数据资源,包括遥感影像、地形数据、行政区划、地名地址等,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服务。
2. 数据获取(1)登录数据云平台首先,用户需在数据云平台注册账号并登录。
登录后,用户可以浏览平台提供的各类数据资源。
(2)数据搜索与筛选在数据云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分类、地区等多种方式搜索所需数据。
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数据类型、时间、分辨率等条件进行筛选。
(3)数据下载找到所需数据后,用户可以点击“下载”按钮,根据提示进行下载。
数据云平台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如tif、shp、kml等。
3. 数据处理(1)数据导入将下载的数据导入到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中,如ArcGIS、QGIS等。
(2)数据编辑在GIS软件中,用户可以对数据进行编辑、修改和更新。
(3)数据分析利用GIS软件的功能,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属性分析等,以提取有用信息。
4. 数据共享(1)数据上传用户可以将自己处理好的数据上传至数据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2)数据发布在数据云平台,用户可以将数据设置为公开或私有,供他人浏览和下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获取了所需地理空间数据,并学会了使用数据云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和共享。
2. 实验分析(1)数据云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方便用户获取所需数据。
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70596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3.png)
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I 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方法 (5)1.4 研究范围 (6)2. II 数字工程体系概述 (7)2.1 数字工程管理定义 (8)2.2 数字化工程管理的核心要素分析 (10)3. III 技术背景与现状 (11)3.1 数字化工程管理平台的现状 (13)3.2 当前市面上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分析 (14)3.3 技术可行性分析 (15)4. IV 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17)4.1 目标市场分析 (18)4.2 用户需求与行为研究 (20)4.3 竞争情报分析 (21)5. V 经济可行性分析 (23)5.1 资金需求与筹措方案 (25)5.2 成本收益分析 (26)5.3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27)6. VI 法律与法规应用 (29)6.1 相关法律法规分析 (31)6.2 合规性要求 (31)7. VII 项目管理平台方案概述 (33)7.1 功能需求设计 (34)7.2 技术架构定义 (35)7.3 数据分析与信息展示 (37)8. VIII 风险评估与管理 (39)8.1 风险识别 (40)8.2 风险分析与缓解策略 (42)8.3 持续监控机制设计 (43)9. IX 实施计划 (45)10. X 结论与建议 (46)1. I 内容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在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及增强项目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全面综述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平台的现状、发展趋势、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应用案例,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客观的分析依据。
当前市场上已涌现出多种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平台,这些平台涵盖了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
它们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实现了项目信息的实时共享、智能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协同效率。
数字国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数字国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53f52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1.png)
数字国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国土资源的保护和监管,数字国土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数字国土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数字国土建设的意义1.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数字国土建设,可以实现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国土资源的保护和监管:数字国土建设可以实时监测国土资源的利用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加强对国土资源的保护和监管。
3.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数字国土建设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数字国土建设的可行性1.技术可行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等技术已经在国土资源的调查、监测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数字国土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2.政策可行性: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划,为数字国土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数字国土建设的建议1.建立健全数字国土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数字国土建设的顺利推进。
2.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提高数字国土建设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推进数字国土建设。
4.建立健全数字国土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数字国土建设的法律监管。
5.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对数字国土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数字国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可行性。
通过加强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的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合作与交流、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宣传和培训工作,数字国土建设将为我国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重要贡献。
数字国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在当前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数字国土建设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769010c281e53a5802ff30.png)
3年第期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每天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工作重点逐步由物质生产转向信息处理,我们逐渐步入了数字时代。
当前,国际上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定位是“找不出哪一类生产和生活信息与地理空间数据无关”,地理空间数据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建设需求日益突出,我国“数字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代表的新一代地理信息应用技术为城市管理、人们生活提供了新的科学手段,初步实现了地理信息与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人文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整合集成,在交通管理、市政服务、地下管网、公安消防、人口管理、旧城改造、土地管理、应急联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一个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总称,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为“数字城市”提供统一的、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将各部门、各行业的分散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同时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如空间基准不一、时间不一、内容不一等问题,使城市信息化在高起点上健康发展。
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内容依据统一的标准和技术建立起来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其基础建设内容可归纳为“一库、一平台、一政策”。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实现其管理、维护与分发功能的软件和支撑环境的总称,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和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库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地理空间框架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建设与应用项目设计探索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建设与应用项目设计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9650936cfc789eb172dc887.png)
弓怡
数 字 城 市 地 理 空 间数据 框 架 建 设 与 应 用 项 目设 计探 索
汪 安徽 省 勘 查技 术 院
摘
要 随 着 科 学技 术 的 发展
, , ,
彬 安 徽合 肥
2 30 0 3 1
。
数 字 城 市 建设 开 始 进行 地 理信 息技 术 的 运 用 而 建设 数 字城 市 地 理 空 间框 架 则 能 够使城市 的 信 息化 水 平 得 到提 高 基 于 这种 认识 本 文对 框 架 的 建设 内 容 目 标 和流 程 展 开 了 分析 然后 对 应 用 项 目 的 设 计 问 题 展 开 了探 讨 从 而 为关 注 这一 话 题 的 人 们 提 供参考 关 键 词 数 字城 市 地理 空 间 ; 框 架 建设 ; 应 用 项 目设 计 一 一 一 中图分 类号 2 G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4 6 7 0 8 ( 2 0 1 6 ) 1 7 3 0 0 2 8 0 1
。
/ j
e n
.
k i 16 7 4 6 7 0 8 2 0 16 2 0 刀 1 7
一
.
,
、
、
,
,
。
,
,
。
并 出 具可 行 性分 析报 告 在 设计 阶段 需对 框 架 建设 需 求 展 开分 析 并 且 通 过建 立示 范工 程 完 成 框 架 总 体 设计 同 时 完成 数 据分 类 编 码 在这 一 过程 中 需要 进 行 需求 分 析 报告 标准 化文 化 和 完善 总 体 方案 设计 报告 的 出 具 而 经 过专 家论 证 后 则 可 以 进行 方案 的具 体设 计 最 后 在 方 案 实 施 阶段 需 完成 软 件 开发 数 据 库建 设 和 网络 施 工 等工 作 然 后 进 行连 网 组装 和 试 运 行 从 而 实现 框 架 的 修 改 和 完善
浅谈三维数字城市构建技术——“三维数字兴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浅谈三维数字城市构建技术——“三维数字兴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8e82ca0c22590102029d92.png)
为增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的规 范性、 权威性 和严 肃 性 , 障 国 家 安 全 , 进 城 市 地 理 空 间信 息 的 共 享 和 广 泛 应 保 促
用 , 快 城 市 信 息 化 进程 , 加 国家 测 绘 地 理 信 息 局 于 2 0 0 6年 启 动
其部 门应用决策需求 出发 , 统一标准规 范, 建成兴义市权威 的、 唯一 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 使地理信息数据 能更 好的 服 务 于 兴 义 市 的经 济 建 设 和 社 会 发展 。
的影 响 人们 的 生活 。
21 一个地 理信 息公 共平 台 .. 2
本项 目将依托完善后 的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库 , 通过信 息提 取、 实体加工 、 地理编码 、 整合 重组等处理 , 研发 网络化运行 的 应用服务与运行维护系统 。将依照国家标准 , 参照贵州 省地理
空 间框 架 建 设 相 关 文 件 , 密 结 合 兴 义 市 实 际 , 满 足 政 府 及 紧 从
“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 ” 目, 项 在全 国范围内选 择具备条件 的城市开展 了“ 数字城市地理信 息框架建 设示范工
程 ” 设试 点 , 了搭 建 数 字 城 市 地 理信 息框 架平 台 , 建 为 国家 测 绘
21 公共 应用 示 范平 台 .- 3
在国土 资源 、 计生 、 消防、 公安 、 游和社会 公众 服 务等领 旅
设 提 供 良好 的基 础 和 支 持 。
着 眼于当前, 贵州黔西南州 国土局主要定位于满足 自身地 籍管理业务对空 间地理信息的需求 , 同时着 眼于 面向兴义 市政
府 , 力 于 提 供 一 个 基 于 网络 的三 维影 像 数 字 地 图集 成 管 理 与 致 发布平 台, 行在政府专 网上 , 运 以实 现 国土 信 息 中心 能够 面 向
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
![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13f325f4be23482fb4da4cdf.png)
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1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2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目录1 项目情况 (5)1.1项目来源 (5)1.2 工作内容 (5)2已有资料情况 (6)3 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 (6)3.1 作业依据 (6)3.2 基本规定 (7)3.3 成图精度 (7)4 技术方案 (7)4.1生产流程 (7)4.2技术路线 (8)4.3地名地址外业采集 (9)4.3.1地名地址外业采集内容 (9)4.3.2信息数据的采集方法 (10)4.3.3信息数据注意事项 (10)4.3.4地名在图上的定位原则 (12)4.3.5数据采集常见问题处理 (12)4.3.6阶段成果提交 (12)4.4 数据入库 (13)4.4.1总体要求 (13)4.4.2结构化地名地址描述 (13)4.4.3地名/地址代码编码规则 (14)4.4.4地名/地址分类代码 (15)4.4.5几何表达基本规则 (16)4.4.6空间要素分层 (17)4.4.7地名/地址数据的属性结构 (17)4.5 数据检查 (20)4.5.1数据检查程序 (21)34.5.2数据检查比例 (21)4.5.3数据检查内容 (21)4.6项目组织 (24)4.6.1作业前准备 (24)4.6.2工作周期、人员投入及组织结构 (24)4.6.3软、硬件配备 (25)5 成果提交 (25)附件1:术语和定义 (26)附件2:兴趣点分类与编码 (29)附件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代码表 (36)4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建库专业技术设计书1 项目情况1.1项目来源数字杭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根据杭州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软硬件条件和信息资源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全市权威的、统一的、现势性强的地理空间框架,为面向国土、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旅游等领域开展应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地理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理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47318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e.png)
地理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地理信息产业园是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核心,涵盖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产业园区。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产业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报告旨在对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市场分析1.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城市管理和综合规划的重要工具。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地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空间信息采集等。
未来,地理信息产业将在智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市场需求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园应运而生。
地理信息产业园可以集聚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并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办公、研发和生产环境。
在当前数字化革命的大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二、可行性分析1.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区位优势2.地理信息产业园的产业配套3.地理信息产业园的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园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优惠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科研经费支持等。
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产业扶持体系,为园区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风险分析1.市场竞争风险2.政策风险政策环境对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可能对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增加园区的风险。
3.技术风险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但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园区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新方法,以确保园区处于领先地位,避免技术风险。
四、发展建议考虑到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现状,我们建议: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为地理信息产业园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2.优化园区的产业配套和服务功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提升园区的竞争力;3.加强园区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4.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保障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高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启动
![“数字高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启动](https://img.taocdn.com/s3/m/2969f03aee06eff9aef807b9.png)
字高平” 地理空问框架建设的重要意义, 精心
组织 , 努 力 建设 优 质示 范 工程 ; 要 突 出应 用 ,
尽力发挥项 目的社会效益 ,努力为打造炎帝
故里 , 建设大美 高平作 出积极 的贡献 。
为该项 目设计提 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 集和数据库建设 、构建地理信息公共平 台、 应用 系统开发等任务 , 目标明确 、 内容完整 , 符合国家测绘地理局 “ 数字城 市” 地理空 间
的地理信息公共平 台; 将建成地理信息公众
服 务 系统 、 矿产 资 源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 城 市 规 划地 理信 息 系统等 应用服 务 系统 。
张晋文说 , “ 数字高平”将实现地理信息
资源 的开发利 用 与共 建共 享 ,促 进城 市 的信 息化建 设 , 提 高城 市公共 管理 、 公 共 服务 的能 力和水 平 。要 进一 步统一 思想 , 充分认 识 “ 数
框架 建设 有 关 规定 和要 求 , 一 致 同意 通过 评 审 。评 审会后 立 即举行 了共 建共享 合作 协议
王喜瑞强调 , 一是明确责任 , 抓好落实 ; 二是对标一流 , 打造精品 ; 三是重视应用 , 提 升服务 ; 四是加强协调 , 促进共享 。“ 数字高 平 ”的启动对于实现高平城市 的数字化 、 网 格化管理 , 促进成果应用和信息共享有着重 要作用 ; 对于建设 责任政府 、 服务政府 , 提高
城 市管 理服 务水 平有着 重要 意义 。 山西省 测绘 地 理 信息 局 有 关处 室 、 直属 单 位 的相 关 领 导 , 高平 市 国 土 资 源局 、 相 关
签署仪式 , 王喜瑞 、 张晋文 、 裴小霞分别代表 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 高平市政府 、 晋城 市 国土资源局签署 了“ 数字高平 ” 地理空 间
可行性研究报告框架 5篇
![可行性研究报告框架 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e6416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6.png)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参考格式第一章概况合营企业的名称合营企业的地址中方负责人外方负责人1.合营的由来介绍双方从接触到签约的简单经过、中方企业的生产历史及寻求外资合营的目的。
2.项目主办人简介介绍中方企业的简况,包括企业的地理环境、厂房设施、职工队伍、技术力量、生产能力及能源交通等。
介绍外方的生产情况、技术能力以及国际地位等。
第二章合营目标1.合营的模式2.合营的规模确认合营企业的总投资额和注册资本,双方各占投资总额的比例及投资的方式。
3.工艺过程包括工艺流程、产品纲领及生产工艺等。
4.市场预测介绍合营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及双方的销售责任(应附国际国内市场供应情况的调查报告)。
5.产品销售方案作出若干年内产品外销与内销的计划,并规定双方的销售渠道与销售责任。
第三章合营企业的组成方案董事会的组成及权限,整个合营企业各办事机构的组成框架(附图)1.公司职工定员2.职工来源及培训职工来源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人。
培训应作出初步计划,对不同层次的职工进行不同级别的培训。
3.薪金及工资第四章生产原料供应方案1.主要原料说明每一种主要原料所需求量以及供应的渠道。
2.水、电、燃料说明每日(或每年)的消耗量和解决的途径。
3.包装材料说明年需求量和解决的途径。
4.主要设备生产能力的预算及购置计划(应列表说明)第五章安全环保应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安全规定、工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执行。
1.污染物的处理说明本产品的生产是否产生废水、废气、烟尘及噪音等以及处理措施。
2.环境美化3.劳动安全保护措施第六章技术经济分析1.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说明本企业与外方合营的条件,本企业的生产历史、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外方的生产历史、技术力量和国际信誉,两家合营后产量与质量可能达到的水平。
2.经济分析(参见财务分析表)3.外汇流量表(参见财务分析表)第七章资金来源及项目组成具体说明双方投资的金额和投资的方式。
如:中方可以厂房或土地使用费、开发费抵部分或全部投资;外方可以先进的设备及生产流水线抵部分或全部投资。
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框架
![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60bb5b5f6c175f0e7cd13780.png)
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框架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构架:第一部分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六)项目建设地点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项目建设背景(一)中国奢侈品行业迅速发展(二)项目发起人发起缘由(三)翡翠市场需求强劲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一)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二)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三)带动本地区居民就业(四)⋯⋯三、项目建设可行性(一)经济可行性(二)政策可行性(三)技术可行性(四)模式可行性(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第三部分项目产品市场分析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
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
最新版智慧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智慧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90e11931126edb6f1a10c6.png)
智慧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及承建单位项目名称:**智慧城市建设工程项目。
项目承建单位:**省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178,319.76(万元)人民币住所: **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营范围:国家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省有线电视网络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维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电视节目的收转和传送、模拟电视、数字电视、立体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有线电视的扩展业务:加密电视、付费电视、图文电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视会议、数据广播、音频点播、准视频点播、视频点播等服务;有线电视的增值业务:组建集团专网、国际互联网接入、多媒体传输、数据传输、电子商务、网上游戏、高速线路的出租、宽带出租等可在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的业务;其他有线电视业务;**省无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的经营、整合、研究、开发和推广全省无线网络新业务;社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广告的设计、制作、发布和代理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呼叫中心服务业务(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9月28日);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网络终端产品及网络业务配套产品的销售。
1.2 项目主体**作为**智慧城市工程建设项目的总设计、总指挥,承担总体规划和运营管理职责,负责本项目的整体立项、技术规划、设备选型、运营支撑、投资审批、投后评价、绩效考评等工作。
分子公司作为**智慧城市工程建设项目的接入、实施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承担落地实施和业务发展职责,负责本项目的投资申报、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市场营销、财务结算、渠道拓展、用户管理、用户服务等工作。
1.3 项目建设1.3.1 建设内容**响应国家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在进行公司业务转型的同时,坚守党和政府喉舌的政治属性,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己任,微利进行智慧城市项目建设:1. 建设和完善省级业务管控平台;2. 建设智慧城市核心业务平台,包含实现数据交互汇聚及大数据分析的**广电云数据中心、为智慧城市提供共性业务服务的共性平台和呼叫中心;3. 建设和完善全省的干线传输网络、本地城域网络和业务承载网络,为智慧城市提供最优质、快速的网络基础传输支撑;4. 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建设智慧城市各工程项目,包含但不限于应急指挥中心、电子政务、平安工程、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网格化管理、食品安监等项目1.3.2 建设周期本项目的计算期为6年,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期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及概况1.1.1 项目的基本情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是党和政府制定的重要国策,“数字城市”建设是提高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契机。
通过“数字城市”建设,将城市信息资源管理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相结合,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
项目名称:“数字某”地理空间框架及示范工程建设业主单位:某市规划和建设局技术支持单位: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设内容:通过整合某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建设某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某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某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某市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作为本项目的示范应用工程建设周期:1年;项目总投资:1110万元人民币。
1.1.2 项目业主单位及技术支持单位概况某市规划和建设局的职责: 主要是负责贯彻城乡规划、测绘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详和各类专业规划;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选址定点,办理《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市政工程及各类管线的放线、验线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违反《城乡规划法》的各项活动执法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活动的选址定点和方案审批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
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由四川省测绘科学研究所和四川省测绘档案资料馆于1997年7月合署成立,是四川省测绘局直属事业单位。
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科研项目、基础地理数据采集、4D产品生产、卫星遥感及其应用、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分发,提供省内各种比例尺密级地形图、三角点、水准点成果,提供省内各种分辨率卫星和航空影像,提供各种比例尺挂图、图集,承担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地图制图工程,写真级彩图喷绘、工程图纸复印、地图覆膜、测绘档案查询、测绘技术咨询。
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多个“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具备较成熟技术支持经验。
1.1.3 项目提出的依据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十一五”期间某市科技事业发展的进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工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水平有较大提高,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科技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技术提升传统的信息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共享以及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专业信息服务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国家测绘局把“数字某”确定为2010年“灾后重建”项目。
按照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某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投资、联合建设、成果共享的原则确定项目建设模式。
某市人民政府是项目建设主体,某市规划和建设局为项目建设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项目建设技术支持单位。
1.1.4 项目预期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战略目标是将地区地理信息资源和相关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融合,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数字某”项目建设目标是计划从2010年5月开始用1年的时间,对相关专业部门、专题数据及网络、科技资源、技术标准等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整合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和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收集整理覆盖某市所辖区域的1:25万、1:5万、1:1万以及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改造某市已有1:500 地理空间数据,完成及数字城管信息、应急联动指挥相关的数据改造、整合;建设某市基础数据库、包括全市范围矢量数据库、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库及数字城管信息、应急联动指挥的专题数据库;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经数据的整合加工、服务功能的开发完善,建立某市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1 项目建设内容“数字某”建设规划包括:(1)政策引导:通过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的管理,形成了一种有助于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氛围,对符合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和“数字城市”建设需要的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2)信息共享:明确凡通过财政资金安排的信息化项目的成果,其所有权归市政府所有,积极促成主要职能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3)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和着手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等一系列具有基础性和共用性的系统建设,为本地区信息的集成奠定技术基础。
(4)应用示范:在信息共享和平台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系统平台在规划、国土、城管、公安、环保等部门的应用示范工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5)逐步推进:在实施策略上,重点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完善的思路,先安排具有示范和促进作用的项目,解决有关问题,再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和成果的效果决定是否推广。
因此,制定项目建设内容如下表所示:1.2.2 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110万元人民币在项目总投资中,资金来源:国家测绘局、四川省测绘局投入500万元人民币;某市人民政府投入500万元人民币;业主方自筹110万元人民币。
1.3 问题及建议1.3.1 项目实施的关键“数字某”建设项目内容多,涉及范围大,对基础数据的应用、专题数据收集整理都必须及某市多家政府机关、专业部门深度联系。
因此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组织机构是保障;同时,示范工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相关部门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各领域、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也很关键。
项目建设周期为期1年,时间紧迫,因此做好前期设计以及及某市各政府机关、相关专业部门的沟通协调是按时完成项目的关键。
1.3.2 建议1)切实加强对“数字某”建设的认识作为地震灾区,某市已全面进入灾后恢复重建期,国家、省测绘局加大了对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投资力度;某市政府也急需提高更为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力,因此,将“数字某”建设纳入相关领导工作议程中,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建设工作,报市财政局审批,明确政府采购以及项目招标范围,完成某市政府审批流程,并提交国家测绘局批复,尽早实现某市发展的新跨越。
2)认真落实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应用国家、省、市关于灾后重建优惠政策的有关政策规定,依法保障和落实各种投入,尤其是随着后重建时期的来临,要实现灾区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尽早实施“数字某”建设工程。
3)加强合作及交流“数字某”建设项目内容多而且涉及多个政府机关、专业部门,因此必须完善政策支撑,加大合作交流的力度。
建立有效工作机制,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成果的全面推广,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
4)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数字某”项目的实施,培养和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培养相关技术人才相结合,全面提升相关专业科技人才管理和应用水平,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5)加强应用宣传及市场推广工作“数字某”建设工程是面向某市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大众的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项目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推动某市信息化水平,提高政务科学决策能力的发展思路,因此,各级政府及各相关专业部门应积极宣传其功能,以示范工程为样板,加大应用范围和力度,并适当引入市场机制,真正体现项目建设的实际意义,形成一套完善的项目建成后系统运行及维护机制。
第二章项目区域经济现状及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2.1 某市自然人文及经济现状某市古称利州,位于四川省北部,四川盆地西北缘,嘉陵江上游,地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地理座标在北纬31゜31′至32゜56′,东经104゜36′,至106゜45′之间,北及甘肃省武都县、文县、陕西省宁强县、南郑县交界;南及南充市的南部县、阆中市为邻;西及绵阳市的平武县、江油市、梓潼县相连;东及巴中市的南江县、巴州区接壤。
幅员面积16313.78平方公里。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市,辖利州、元坝、朝天3区和青川、旺苍、剑阁、苍溪4县。
全市总人口303.76万。
州内汉族占人口的大多数,亦有回、藏、满、羌、苗、壮、白、蒙古、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散居,以回族较多。
市人民政府驻地某市利州区。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西北为米仓山西段摩天岭南麓及龙门山的交接地带,其中大草坪海拔3837 米,为全市最高峰。
北部为米仓山中山及川北低山的交接地带,东北部光头山位于米仓山南麓,仍为中山及低山交接带,西南部地处龙门山北段东南端,地形以低山为主,向东南倾斜。
南部地带地势已降至海拔400-600米左右,市内水系流向及地势走向一致,流向东南出境,全为嘉陵江水系。
某市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明代后一直为历代州、府、郡、路首府,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诞生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境内自然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主体地段纵贯全境,享誉中外的皇泽寺、千佛崖、三国遗址、古栈道驰名中外,正在筹建的“世界女儿长城”,更加突出某的女性文化色彩。
某是四川重要的能源、有色金属、中药材以及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之一。
机械电子、有色金属、建筑材料、食品饮料、水电、煤炭、纺织、制药等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某资源丰富,已探明可供工业采用的矿藏30多种,储量较大的有煤、黄金、石灰石、大理石、铝土矿、白云岩、陶土等。
随着灾后恢复重建步伐的加快,灾区经济持续发展,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着力点,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2 国家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随着许多地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城市发展迅速,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建设方面,已经开发出一批的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一些城市加大力度,从整体上推进了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使“数字城市”建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政策引导、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应用示范、逐步推进”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
为使测绘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及发展,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推进城市地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国家测绘局在2006年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
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到全面推广阶段,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个城市参加了试点及推广工作,今后还将以每年几十个城市的速度递增。
在一些发达城市的带动下,很多信息化进程快的二级城市甚至三级城市的热情高涨,也开始积极申请建设数字城市。
2008年,国家测绘局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有关精神,出台了《关于为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好测绘保障服务的若干意见》(国测办字[2008]11号),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认真总结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择优遴选一批地级市加快推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加大推广力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