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研院所、省级企业研究院名单
浙江标准化研究院

浙江标准化研究院浙江标准化研究院(简称“浙标院”)是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管,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研究机构。
浙标院成立于2003年,是浙江省唯一的标准化研究机构,也是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事业单位。
浙标院的使命是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动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化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浙标院的主要职责包括,开展标准化理论和方法研究,推动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组织开展标准化技术研究,推动标准化技术创新和标准化与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开展标准化政策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标准化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组织开展标准化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承担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交办的其他标准化研究任务。
浙标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包括标准化理论与方法、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政策、标准化宣传与培训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
团队成员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和研究能力。
浙标院还与国内外一些知名的标准化研究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推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浙标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活动,推动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对接和融合,促进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化水平。
同时,浙标院还与浙江省内的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开展标准化咨询服务、标准化培训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浙标院坚持“研究为先导、服务为宗旨、创新为动力”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标准化研究机构,为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标准化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未来,浙标院将继续加强标准化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浙江标准化研究院将继续秉承“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宗旨,不断推动标准化工作,助力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浙江省科技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研究院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科技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研究院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1.11.14•【字号】浙科发条[2011]234号•【施行日期】2011.1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浙江省科技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研究院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浙科发条〔2011〕234号)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局)、经信委(经贸委、经委、经贸局)、财政局: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级企业研究院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省级企业研究院在集聚整合创新要素,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支撑企业持续发展,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根据《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方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我们制定了《浙江省企业研究院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浙江省企业研究院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方案》,充分发挥省级企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企业研究院”)在集聚整合创新要素,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支撑企业持续发展,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研究院的建设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企业研究院,是指依托于我省大型企业(以下简称“依托单位”)设立、具有组织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能力、并经省级有关部门批准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
第三条企业研究院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集聚整合创新要素。
企业研究院要充分集聚创新要素,加强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机整合,营造有利于吸引、培养和使用创新人才的环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成为我省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基地。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成立浙江省科技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决定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成立浙江省科技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2.01.05•【字号】浙科发办[2012]1号•【施行日期】2012.0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成立浙江省科技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决定(浙科发办〔2012〕1号)各市、县(市、区)科技局,省级有关部门,省部属高校、科研院所,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行政决策相结合的科技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省内外各领域专家在我省重大科技决策和管理工作中的咨询作用,提高科技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经研究决定,依托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浙江省科技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若干名省内外著名专家担任咨询委委员,聘请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省长鲁松庭,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担任咨询委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优贤担任咨询委主任。
其他委员名单见附件。
二○一二年一月五日附件:浙江省科技发展咨询委员会成员名单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鲁松庭原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省长王元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咨询委员会主任:孙优贤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主任:陈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教授潘德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二所研究员郭占恒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杰浙江省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高级统计师陆立军浙江省特级专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名)丁列明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教授级高工于涟浙江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原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浙江大学教授王健聚光科技集团董事长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研究员王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兰建平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华尔天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副局长研究员朱利中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副主任教授朱李鸣浙江省发展规划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朱忠明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许庆瑞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何平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副司长级干部研究员吴晓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吴常文浙江海洋学院副院长教授吴朝晖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副校长教授吴锋民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宋明顺中国计量学院副校长教授张仁寿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教授张立彬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教授李伯耿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教授李金昌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杨辉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教授杨磊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汪炜浙江省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沈建明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苏为华浙江财经学院副校长教授邵峰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陆根尧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陈纯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计算机软件研究所所长教授陈忠浙江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文兴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陈秋荣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陈畴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周国模浙江省农林大学校长教授周建松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屈慰双美国千年研究所建模及分析部主任研究员竺韵德宁波韵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范永升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金钧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金祥荣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金雪军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俞小莉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姚克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教授姚献平浙江省特级专家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胡祖光浙江省社科联名誉主席省政协科教委常务副主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赵福全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教授项浙学原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浙江省科技促进外向型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教授骆仲泱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主任教授徐子伟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聂秋华宁波大学校长教授钱雪亚全国统计学会理事浙江大学教授高昌林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研究员崔平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傅建中浙江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喻景权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舒英钢菲达环保集团董事局主席教授级高工葛立成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董建伟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薛安克浙江省特级专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教授韩高荣浙江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裘松良浙江理工大学校长教授褚健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副校长教授蔡宁浙江大学政府与企业研究所所长教授樊先平浙江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潘建根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魏江浙江大学企业组织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瞿佳浙江省特级专家温州医学院院长教授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周益民浙江省科技厅副巡视员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赵新龙浙江省科技厅计划处处长孟小军浙江省科技厅法规处处长刘文献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
(完整版)中国著名科研院所名单

北方交通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矿业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辐射中心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自动化系统工程研究设计院大庆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所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钻采工程研究所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地质矿产部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地质矿产部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电子工业部蚌埠接插件继电器研究所电子工业部长沙半导体设备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电视电声研究所电子工业部东北微电子研究所电子工业部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电子工业部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电子工业部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电子工业部华东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电子工业部南京电子技术工程研究所电子工业部平凉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电子工业部上海微电机研究所电子工业部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电子工业部天津电子材料研究所电子工业部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电子工业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子工业部中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电子工业部中原电子技术研究所东北工学院干燥技术研究所东北工学院金属塑性加工与型钢生产技术研究所东北工学院设备诊断技术研究所东北工学院自动化所东北工学院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研究所东南大学电子学研究所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东南大学无线电研究所东南大学运输工程研究所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研究所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广播电影电视部广播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黔东南州农科所)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人工晶体研究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咸阳非金属矿研究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苏州研究设计所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昆明体育电子设备研究所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国家重点化学工程联合实验室国内贸易部(原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国内贸易部(原商业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内贸易部(原商业部)无锡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国内贸易部(原商业部)郑州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国内贸易部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能源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河北省廊坊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湖南省煤炭科学研究所华东工学院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热带作物栽培研究所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化学工业部北京化工研究院化学工业部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院化学工业部天津化工研究院化学工业部制碱工业研究所机械工业部北京机电研究所机械工业部成都电焊机研究所机械工业部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机械工业部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机械工业部无锡油泵嘴研究所机械工业部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吉林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暨南大学生殖免疫研究中心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江苏省计算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冶金研究所江西省赣州地区畜牧研究所交通部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辽宁省建设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辽宁省沈阳变压器研究所辽宁省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辽宁省药物研究所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天体物理研究室南开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光纤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手外科研究所首都钢铁总公司冶金研究所水利部长春机械研究所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四川大学激光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植物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津大学信息与控制研究所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铁道部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铁道部铁道建筑研究设计院同济大学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武汉大学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所武汉大学深珞医学图像研究所武汉大学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研究院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冶金工业部国家黄金管理局长春黄金研究所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冶金工业部武汉冶金建筑研究所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邮电部第三研究所邮电部第四研究所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高纯硅及硅烷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冶金研究所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昆明物理研究所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山西车用发动机研究所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陕西清华机电研究所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系统工程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中国纺织总会纺织服装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纺织总会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中国天宫服装科技开发集团)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0一一基地第一设计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飞机强度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南华动力机械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沈阳飞机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燃气涡轮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北京信息与控制研究所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上海航天局新卫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遥感设备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核工业第八研究所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建设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究院中国建设西南勘察设计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中国舰船研究院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院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院江苏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院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院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院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院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院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交通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5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通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5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
划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15.07.02
•【字号】浙科发计〔2015〕95号
•【施行日期】2015.07.0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5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的通知
浙科发计〔2015〕95号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委),省级有关厅局,有关高校、科研院所:
“新常态下浙江‘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持续发展路径优化与对策研究”等108个软科学项目列入2015年度省级科技计划。
现将计划下达给你们,请各归口管理部门及时通知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管理办法》和《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项目
实施管理,并于2015年7月31日前完成项目任务书的签订工作。
附件:2015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清单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5年7月2日附件:。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自主设计自筹经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自主设计自筹经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3.10.17•【字号】浙科发计〔2013〕239号•【施行日期】2013.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经费与财务正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自主设计自筹经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科发计〔2013〕239号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进一步落实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配套支持措施,鼓励青年科学家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依据国家和省科技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我厅研究制定了《浙江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自主设计自筹经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浙江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自主设计自筹经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3年10月17日附件浙江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自主设计自筹经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配套支持措施,鼓励青年科学家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依据国家和省科技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自主设计自筹经费项目(以下简称“自筹项目”)是根据省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需要设立的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应围绕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研究方向,符合产业技术创新试点责任书和产业技术路线图。
第三条自筹项目由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签约人选主持承担。
鼓励签约人选与企业科研人员合作开展研究,鼓励高校院所成果在企业进行应用转化和推广。
第四条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项目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自筹项目申报的管理和推荐,省科技管理部门按照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组织立项论证,符合要求的,纳入省级科技计划管理和实施。
第五条自筹项目经费由研究院依托企业负责,按项目研发活动需求安排落实。
与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企业研究院项目研发方向一致的,可在该项目承诺的自筹配套经费中安排。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6.12.27•【字号】浙科发计〔2016〕230号•【施行日期】2017.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浙科发计〔2016〕230号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委),国家和省级高新园区管委会,省级有关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各有关单位:为规范浙江省科技专家库管理,充分发挥科技专家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示范和决策咨询作用,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我厅研究制定了《浙江省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浙江省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6年12月27日浙江省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浙江省科技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管理,发挥科技专家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示范和决策咨询作用,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结合浙江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我省开展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与创新载体的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以及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知识产权评审、人才评价、决策咨询等各类活动需要使用专家库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技专家是指来源于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企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并入选浙江省科技专家库的专家。
第四条专家库专家实行登记制,专家库管理和使用遵循“统一建设、科学分类、动态管理、规范使用”的原则。
第五条省科技厅是专家库的管理部门,研究和决定专家库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计划财务处负责专家库的整体设计、建设、管理和评价,组织专家征集、入库出库、专家评价、信用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各有关业务处室根据各自职能,对初审后的专家资格进行审定,推荐海内外符合条件的专家入库,形成相应领域的专家库,按规定使用相应评价类别的专家库。
每年年末对相应专家库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提出专家调整意见。
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对比

考研专刊:科研院所VS高校一谈到考研,广大考生马上就会想到报考各大学的研究生。
在考高校中,当然是考越有名越好了,这没有什么讨论的,但是关于科研所和高校之间的选择呢?这里的高校不是说清华和北大类的,就说一般重点学校吧。
想报考各招收研究生的科研院所的考生不多。
那么报考科研院所和报考各大学有什么优势和不足呢?我们将在下面详细分析一下。
一、考科研所比考高校的优势:1、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2、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3、先期的学习进入名校学习,后期的科研是真实的科研,从增加工程实力水平来说,更强;4、考科研院所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肯定能上;5、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式,也就是2009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09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啊。
6、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
二、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1、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2、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3、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
三、报考科研院所和报考大学的研究生的总体对比:这里我们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
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3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通知-浙科发计[2013]183号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3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通知-浙科发计[2013]183号](https://img.taocdn.com/s3/m/b6c28c0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c.png)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3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3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通知(浙科发计〔2013〕183号)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委),省级有关厅局(集团公司),有关高校、科研院所:“构建浙江省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对策研究”等207个项目,列入我省2013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现将计划下达给你们,请各归口管理部门及时通知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管理办法》和《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并于2013年9月10日前完成项目任务书的签订工作。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3年8月15日附件:2013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清单序号计划编号项目名称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备注合计12013C25011构建浙江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对策研究张汉东浙江省商务研究院省政府委托课题22013C25012各类开发区开展“工业强区”建设与水平评价问题研究陈建军浙江大学省政府委托课题32013C25013财税政策与金融结合共促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陈娟浙江工商大学省政府委托课题42013C25014保险业改革创新与社会管理研究王海明省社科院省政府委托课题52013C25015建立完善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建设投融资体系研究孙伍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省政府委托课题62013C25016资本与“智本”结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朱李鸣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省政府委托课题72013C25017深化改革促进新型城市化发展问题研究王祖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省政府委托课题82013C25018加快提升浙江“智能制造”水平的对策研究王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省政府委托课题92013C25019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陈瑞浙江大学102013C25020浙江省企业国际化战略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效应研究及对策建议杜健浙江大学112013C25021基于大数据的政府网站智慧化评估体系陈熹浙江大学122013C25022浙江企业海外并购与技术创新研究陈菲琼浙江大学132013C25023浙江省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开放式创新能力培育研究范柏乃浙江大学142013C25024品质城市的建设与评价徐林浙江大学152013C25025发达国家科技人才政策动向及其对我国影响研究朱晓芸浙江大学162013C25026加快我省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陈智君浙江工业大学172013C25027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评价及持续成长机制研究施放浙江工业大学182013C25028提升我省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陈国波浙江工业大学192013C25029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后续财务行为与影响研究:浙江的证据雷新途浙江工业大学202013C25030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浙江省工业用地政策优化研究虞晓芬浙江工业大学212013C25031关于推进专利保险支撑产业创新的对策研究于世忠浙江工业大学222013C25032浙江省商业银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研究李嘉浙江工业大学232013C25033长三角研发资源空间分布、研发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方建春浙江工业大学242013C25034浙江省出口农产品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周晓东浙江工业大学252013C25035企业跨国并购推动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政策谢洪明浙江工业大学262013C25036基于技术、金融与产业链融合的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路径与对策研究XXX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72013C25037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浙江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俞顺洪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82013C25038浙江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徐明华省委党校292013C25039促进我省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对策研究沈亚伟省委政研室302013C25040按照“四化同步”要求,进一步发挥高新园区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核心载体作用的对策研究朱李鸣省发展规划院、省战略院312013C25041推动浙江省纺织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研究兰建平、陈文强浙江省工经所、省科技发展战略院322013C25042“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际化发展对策研究钟凯凯浙江海洋学院332013C25043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林静浙江海洋学院342013C25044新医改背景下我省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研究王斌艳浙江中医药大学352013C25045基于供应网络协同运作的江浙沪物流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及对策研究陈素芬浙江师范大学362013C25046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现实背景孙建红宁波大学372013C25047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与政策设计熊德平宁波大学382013C25048浙江省科技投入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蒋开东宁波大学392013C25049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问题研究王雁红宁波大学402013C25050智慧城市建设之“宁波模式”研究邵一骏宁波大学412013C25051建立科技风险、伦理评估和预警制度的研究王学川浙江科技学院422013C25052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及企业参与动力机制研究冯军浙江科技学院432013C25053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与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难点与创新路径研究刘东升浙江工商大学442013C25054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绩效评价与政策建议马淑琴浙江工商大学452013C25055浙江科技人才政策演化及其人才集聚效应研究:评价与对策盛亚浙江工商大学462013C25056浙江省畜禽污染防治的“绿色补贴”机制与对策研究--以嘉兴、宁波和衢州的规模化养殖户为例赵连阁浙江工商大学472013C2505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测算方法及实证研究朱发仓、柴亮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482013C25058从采购商驱动的GVC向流通主导的NVC跨越:浙江传统制造业升级路径研究王俊浙江工商大学492013C25059动画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机制和制度环境优化研究胡峰浙江工商大学502013C25060浙江省学科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程华浙江理工大学512013C25061战略演变下公司总部迁移行为及其对业绩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的研究徐建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522013C25062新生代农民工创新创业状况及扶持研究吴新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532013C25063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及政策研究江青虎中国计量学院542013C25064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质量评价与管理策略研究杨幽红中国计量学院552013C25065浙江省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绩效评估与政策设计杨文培中国计量学院562013C25066浙江省专利权资本化研究陶丽琴中国计量学院572013C25067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孙彩霞中国计量学院582013C25068浙江省民艺保护与开发的对策研究胡晓东中国美术学院592013C25069微博舆论倾向及政治影响研究奚建华浙江传媒学院602013C25070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吴俊杰浙江树人大学612013C25071优化财政科技资源配置,提高使用绩效的研究苏为华浙江财经大学622013C25072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浙江省制造业服务化路径研究毛丽红浙江财经大学632013C25073浙江民营企业对外文化贸易研究赵玻浙江外国语学院642013C25074基于网络多维互动的金融营销学习平台的构建研究徐海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652013C25075基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浙江省“腾笼换鸟”对策研究陈建忠浙江省品牌建设促进会662013C25076“工业创强”背景下浙江省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尹晓敏浙江树人大学672013C25077舟山市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赵川平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682013C25078舟山新区海洋产业生态化培育与升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冯娟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692013C25079浙江省专利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贾玉健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702013C25080协同视角下的浙江科技型企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王呈斌台州学院712013C25081节能减排背景下关于推广绿色建筑创新科技应用的政策研究PeterHofman宁波诺丁汉大学722013C25082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体系建设研究程佳、潘灿金浙江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浙江工业大学732013C25083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绩效评估研究沈建明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基金会、省政府研究室742013C25084基于绩效审计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与监管机制研究钱水祥绍兴文理学院752013C25085浙江省技术市场建设建设发展三年专项行动李东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762013C25086浙江农业前沿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方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772013C25087浙江省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研究陈国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782013C25088生态文明视角下浙江创意农业发展模式选择及激励机制构建研究杨良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792013C25089促进创业风险投资支持实体经济的对策研究顾斌浙江省创业风险投资协会802013C25090巩固提升广电惠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陶广平省广电学会812013C25091加快我省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研究李明月省广电产业协会822013C25092浙江省出口非洲市场产品竞争力研究:以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和埃及为例程鉴冰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832013C25093政府规制视角下浙江纺织行业节能减排的路径研究吴绩新绍兴文理学院842013C25094商业化育种体系运行机制探索应兴华中国水稻研究所852013C25095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的标准化和科学性研究俞锋华浙江省科技开发中心862013C25096基于海洋环境容量的浙江涉海产业布局优化对策研究张呈念温州科技职业学院872013C25097优化省属科研院所财政经费配置的研究叶永棋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882013C25098加强“六型”机关建设,推进科技行政管理创新的思考与对策曾叶浙江省医疗器械研究所892013C25099浙江省高新园区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刘信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902013C25100深入推进我省实施“科技惠民计划”的措施研究贾玉平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912013C25101浙江企业国际科技合作路径和对策研究葛慧丽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922013C2510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条例立法调研鲁文革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932013C25103浙江省创新方法国家基地建设方案编制陈敏玲浙江省科技干部培训中心942013C25104浙江省可再生能源核算方法研究佘孝云浙江省能源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952013C25105浙江省技术和管理节能潜力与实现机制研究沈才忠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962013C25106浙江省交通物流领域物联网应用政策研究游道柱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972013C25107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研究叶灵杰、杨艳娟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982013C25108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奖励的对策研究吴晓冰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992013C25109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研究张乐萍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1002013C25110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宁建荣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1012013C25111全面加强浙江省科技统计监测的对策研究刘君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1022013C25112浙江省建设“创新集群”的政策措施研究李强伟浙江警察学院1032013C25113浙江省高速公路运营期能耗测算及节能措施研究姚钟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042013C25114公共安全和重大传染病免疫策略研究姚军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52013C2511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研究钟要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062013C25116建立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的对策研究丁春琴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1072013C25117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研究陈棉权浙江省审计科学研究所1082013C25118“腾笼换鸟”界定方法研究及应用蒋建平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1092013C25119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颜鹰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1102013C25120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分析及竞争力提升政策研究吴雪飞浙江旅游职业学院1112013C25121浙江省雾霾成因和治理机制研究周文浙江省科协1122013C25122公立医院药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葛孟华绍兴第二医院1132013C25123文化产业对我省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胡文革杭州南天信息系统有限公司1142013C25124科技社团服务区域创新的途径方式及对策研究隗斌贤浙江省科协信息中心1152013C25125深度推进《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政策机制研究吕元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1162013C25126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对策研究吴庆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1172013C25127浙江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途径与评价体系研究皇甫静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1182013C25128《浙江省贯彻国家知识产权纲要实施意见》实施情况评估研究包海波中共浙江省委党校1192013C25129浙江省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指标体系研究陈志军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会1202013C35001阿里巴巴集团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模式研究郑燕伟中共浙江省委党校1212013C35002促进浙江实体经济和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林赛燕中共浙江省委党校1222013C35003区域金融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及其作用边界研究孙雪芬中共浙江省委党校1232013C35004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浙江省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研究应思思中共浙江省委党校1242013C35005浙江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张颖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1252013C35006浙江省人力资源和创新社会管理现状分析研究--基于人口基础信息共享林崇责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1262013C35007人力资本集聚及其对企业创新活动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张海峰浙江大学1272013C35008关于优化科技资源与支撑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钱佳平浙江大学1282013C35009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与政策保障研究郑江平浙江大学1292013C35010基于智慧化服务的乡村旅游创新扩散研究吕佳颖浙江大学1302013C35011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国际品牌建设研究池仁勇浙江工业大学1312013C35012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战略转型俞锋浙江工业大学1322013C35013高校信息资源服务于浙江海洋经济战略的对策研究卢振波浙江工业大学1332013C35014金融机构支持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绩效评价及服务创新研究卜庆军浙江工业大学1342013C35015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浙江经济转型的对策研究皮江红浙江工业大学1352013C35016浙江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张友连浙江工业大学1362013C35017浙江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夏良康浙江海洋学院1372013C35018浙江省农村医疗救助现状与体系完善研究林瑾温州医学院1382013C35019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及能力评价指标研究谢红莉温州医学院1392013C35020基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浙江省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沈漪文浙江师范大学1402013C35021浙江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及对策研究周志丹浙江万里学院1412013C35022浙江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刘春香浙江万里学院1422013C35023基于多目标决策模型的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优化研究谢子远浙江万里学院1432013C35024地方政府助力小微企业突破自主创新瓶颈之路径研究唐果宁波大学1442013C35025金融发展助推浙江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及对策研究徐建军宁波大学1452013C35026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中的社会协同机制研究李娜宁波大学1462013C35027地方科技立法实证研究--基于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视角顾建亚浙江科技学院1472013C35028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研究应卫平浙江科技学院1482013C35029面向集群升级的设计驱动型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制造型产业集群为例徐蕾浙江工商大学1492013C35030协同创新中心运作管理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考察潘文安浙江工商大学1502013C35031浙江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模式、路径与案例研究易开刚浙江工商大学1512013C35032浙江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市场和客户视角潘旭伟浙江理工大学1522013C35033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提升策略王晓蓬浙江理工大学1532013C35034面向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的信息服务研究隋秀芝浙江理工大学1542013C35035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影响因素及异质性研究智瑞芝浙江理工大学1552013C35036合作博弈视角下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唐雯嘉兴学院1562013C35037浙江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提升研究王喜嘉兴学院1572013C35038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研究张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582013C35039基于开放源用户创新的设计与R&D政策的比较研究任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592013C35040省城交通协调指挥与优化控制研究张定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602013C35041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申屠晓娟中国计量学院1612013C35042研发风险影响我省新能源产业创新的实证及对策研究:基于资产专用性视角王洪涛中国计量学院1622013C35043适应义乌小商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季任天中国计量学院1632013C35044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效率的实证研究王晓军中国计量学院1642013C35045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研究余晓中国计量学院1652013C35046浙江省低碳物流的合作模式及其引导策略研究黄祖庆中国计量学院1662013C35047我省小微文化创意企业的成长路径和支持策略研究姜玉峰中国美术学院1672013C35048金融集聚助推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路径及对策研究李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1682013C35049浙江制造企业实施制造服务化战略研究黄秋波浙江树人大学1692013C35050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陶晓丽浙江财经大学1702013C35051基于网络服务平台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政策研究张琼妮浙江财经大学1712013C35052浙江中小企业技术路线图制定协同机制与推进策略赵昶浙江财经大学1722013C35053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浙江省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陈颖浙江财经大学1732013C35054拉美国家出口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控模式及对浙江的启示研究赵银德浙江外国语学院1742013C35055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东北崛起与西南塌陷”格局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杨龙志温州大学1752013C35056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政策体系构建:创新主体的职能配置、模式选择及实现机制研究马家喜温州大学1762013C35057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周一真杭州师范大学1772013C35058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融合的推进机制研究赵立杭州师范大学1782013C35059蔬菜质量安全追溯模式与保障机制研究--基于全产业链视角方湖柳杭州师范大学1792013C35060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老年人体育锻炼心理效应评价体系研究史青杭州师范大学1802013C35061优化集群内技术创新保护机制助推集群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李晓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1812013C35062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王雪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1822013C35063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与对策研究侣传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1832013C35064技术标准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于专利池的组建与管理许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1842013C35065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标准研究-基于浙江的案例研究范理浙江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1852013C35066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激励模式研究朱杏珍绍兴文理学院1862013C35067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研究金欣绍兴文理学院1872013C35068我省海外高端人才引进的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王荣德湖州师范学院1882013C35069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研究马点明衢州学院1892013C35070财政投入机制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以浙江省地方高校为例赵祖地衢州学院1902013C35071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省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张学良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1912013C35072浙江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研究--基于内需视角李爱香嘉兴职业技术学院1922013C35073关于推进我省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沈应仙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1932013C35074浙江省“个转企”对策研究刘淑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1942013C35075推进我省创意城市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安娜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952013C35076光伏陶瓷瓦屋顶发电系统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及示范余子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1962013C35077能效制度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推进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王岚浙江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1972013C35078融入产业群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模式研究韩忠培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982013C35079多重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及协同演进研究向永胜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1992013C35080企业大学与高职院校协同共生的模型构建研究俞步松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02013C35081创新我省现代物流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张伟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2013C35082在“新四化”背景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朱亚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22013C35083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夏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32013C35084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高等教育科研项目信息公开机制研究商兰芳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42013C35085浙江省软件产业项目群资源配置优化与评价方法研究郭研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52013C35086浙江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姜卫韬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62013C35087浙江省企业知识产权维护援助服务机制建设与实施问题研究董玉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72013C35088促进浙江省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研究李华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结束——。
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浙江省政府直属的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机构,成立于2018年。
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和技术支撑,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推动浙江省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
研究院坚持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提高安全生产能力为目标,以科技服务企业为宗旨,牢固树立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工作导向。
研究院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规划和重大专项项目;开展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研发;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转化;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推动安全生产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开展安全生产评价和安全生产检测;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和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等。
研究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专业人员占比超过80%。
研究院引进了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专家学者,建立了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广泛合作关系。
研究院还拥有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室,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研究院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其中包括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安全装备研发等多个领域。
研究院还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和成果。
研究院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中转化。
研究院还积极开展科技推广活动,组织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和素质。
研究院还注重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际同行保持密切联系,开展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提高研究院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浙江省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
研究院将继续以提高安全生产能力为目标,不断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推动浙江省安全生产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模式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创新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可以为双方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优势,促进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
本文将围绕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模式展开研究,并对其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
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模式可以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双方都能从中获得利益。
对于企业来说,与科研院所合作可以提高其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研发和市场化进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科研院所则可以通过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科研成果的市场化。
另外,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还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和培养,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在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创新的模式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联合研究、共建实验室、技术转移和成果分享等。
具体的合作模式应根据合作双方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在合作模式中,双方应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益,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实际的合作创新模式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文化、目标和利益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合作的难度和风险增加。
其次,合作项目的选择和管理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协商和决策。
此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权益的分配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双方进行协商和合理分配。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企业和科研院所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合作创新。
首先,双方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起互信和相互理解的基础。
其次,双方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明确合作项目的责任和权益,合理分配利益。
此外,政府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
综上所述,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推动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方式。
通过合作创新,企业可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科研院所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3.08.30•【字号】浙人社发[2013]176号•【施行日期】2013.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3〕176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课题负责人要按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般立项课题,请于2014年5月30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报送结题(L2013开头的立项课题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R2013开头的报送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逾期不再受理。
未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结题材料请寄:杭州市古翠路50号省人力社保大楼,邮编:310012。
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西湖物资大楼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徐红梅、黄佳莺联系电话:*************85119302传真:*************邮箱:*************.cn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素娟联系电话(传真):*************邮箱:******************附件: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3年8月30日附件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3A001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及对策研究,施仁江,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2以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指导创新研究,施祺方,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3基于产学研平台的浙江省土建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彭国军,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4“知行合一”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尤利群,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05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估与优化研究,王景,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06大学生就业困境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王忠华,浙江工商大学L2013A007基于主体性视角下大学生职业选择策略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3A008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实证研究,胡永青,浙江理工大学L2013A009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发展策略研究,金碧华,浙江理工大学L2013A010浙江省社区老年养护工作就业队伍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赵映振,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1在杭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周燕,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2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探究,蔡云飞,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3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支撑环境研究,朱佐想,浙江大学L2013A014高校就业困难学生帮扶长效机制研究,袁秀川,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15基于乐业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创新研究,谢书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16大学生网络创业培训与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李俊,浙江科技学院L2013A017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评估及防范研究,远亚丽,湖州师范学院L2013A018医学高职生“就业互助模式”的构建研究,戴晟,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L2013A0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李晨,宁波工程学院L2013A020就业结构性矛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陈红新,嘉兴学院L2013A021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就业路径研究,杨燕群,嘉兴学院L2013A022产业升级中的结构性缺工对策研究,林彬,嘉兴学院L2013A023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邢晓,衢州学院L2013A024基于外向型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王琼,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25高职外语教学与就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策略研究,张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26高职院校毕业生延伸服务的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7建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袁荣儿,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8以教师工作室为载体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研究,徐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9基于双语教学的建设类高职学生就业策略研究,丁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0小微企业创业导向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姚华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1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因素和激励研究,朱哲燕,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2产业升级背景下涉外电子商务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王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3高职学生职业忠诚度培养与就业促进策略研究,王慧,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原因探析,张梓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5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研究,沈萍,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6高职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张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7基于校企合作基础的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王飞,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8城镇化建设对浙江高职创业教育的影响及改进研究,陈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9现代服务业视角下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研究,吴远,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0基于就业拓展探析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以宁波市为例,沈锡昂,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3A041养老护理员的现状调查与培养模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方仕婷,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2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卢子敏,绍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3浙江省区域性劳动力供给预测分析,张春玉,浙江省劳科院L2013A044初创业者创业能力提升“321”培训模式路径探索--以长兴县为例,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L2013A045浙江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钱伟,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3A046海洋经济战略下的浙江省港口机械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胡启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7企业高技能人才创新行为分析与创新能力培育机制研究,金朝跃,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8基于和谐视角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朱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9浙江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绩效评估,陈红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0产业融合发展下高技能人才开发途径与保障措施,许辉,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1知识技能型人才职业成功内外动态发展研究,钱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52汽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途径研究,张野南,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3汽车产业发展与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4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瓶颈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李书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3A055船舶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陈永芳,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6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研究--以临安经济开发区为例,滕朝晖,临安市技工学校L2013A057医保基金管理绩效评估,傅鸿翔,省人力社保厅L2013A058新农合下农民医疗保险决策与医疗支出研究,程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59浙江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管理体制研究,张娃庆,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60浙江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研究,朱力明,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61劳务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邢淑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62浙江省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多维考量及其调整策略,战昱宁,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63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因素研究,马春生,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64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动态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研究,岳焱,嘉兴学院L2013A065高职院校编外用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二)资助项目L2013B001“第二次转型”时期,浙江省社会保障的不平衡性及社会规制研究--以养老保障为视角,刘芸,温州大学L2013B002基本医疗保险混合支付方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崔仕臣,温州医科大学L2013B003浙江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养老保险发展与比较研究,郑栋,浙江纺织服装专业技术学院L2013B004基于养老金双轨制视角的收入再分配差距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吴晓露,浙江省社会科学院L2013B005浙江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研究,童夏雨,浙江财经大学L2013B006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行为、意愿及其代际差异研究,陈野,嘉兴学院商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R2013A001 人口背景特征、制度性因素与科技人才收入满意度--基于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比研究,廖中举,浙江大学R2013A002 浙江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研究--兼论财政与税收作用的发挥,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3A003 高校高层次人才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分析--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诸燕,杭州师范大学R2013A004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研究,蒋征刚,浙江省疾控中心R2013A005 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引导促进机制研究--以杭州为例,张祝平,杭州市社会科学院R2013A006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知识型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孙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3A007 基于SERVQUAL框架的浙江省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姜英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08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以司法系统为例,孙培梁,浙江警官职业学院R2013A009 海洋经济驱动下泛海创新人才价值提升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陆可晶,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A010 涉外医疗服务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崔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1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城市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邢海燕,绍兴文理学院R2013A012 技术标准下面向知识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研究,许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3 衢州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适配性研究,许妍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4 12333舆情传递机制研究,李国进,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A015 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工作的对策研究,杨旭明,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B001 创新性科技人才培养中的组织协调机制研究,苏俊杰,中国计量学院R2013B002 艺术类青年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钱舒,中国美术学院R2013B003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研究,胡榕,浙江农林大学R2013B00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模式研究,汤智,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5 浙江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思路研究,卓奕源,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6 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现状与发展对策-基于杭甬温的调查数据,刘国岩,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7 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走向预测,陈勇,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8 校企政协同培养纺织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龚素王乐,浙江理工大学R2013B009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的地方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陈永斌,浙江传媒学院R2013B010 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视角,邵慰,浙江财经大学R2013B011 舟山群岛新区高层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研究,朱晓辉,浙江海洋学院R2013B012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外语类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英语为例,乔锟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3B013 杭州市文创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和对策创新研究,郑秀田,杭州师范大学R2013B014 浙江省乡村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研究,徐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B015 用人需求导向下的财会人才培养研究,邵月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3B016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服务外包模式研究,许尤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7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机制构建研究,杜宏静,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8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汪丽薇,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9 面向信息服务业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华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0 经济转型下浙江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人才能力开发路径研究,林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层级规格及其培养策略研究,谈黎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2 区域经济视域下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技能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徐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3 企业人才职称评价多元体系的构建和思考,陆晓楠,浙江纺织服装专业技术学院R2013B024 浙江省休闲人才需求状况及对策研究,丁春琴,杭州科技专业技术学院R2013B025 基于人--组织匹配理论的浙江省海洋经济战略性人才开发政策研究--以宁波为例,虞晓敏,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B026 转型时期浙江新生代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李繁,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B027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欠发达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机制创新研究,贺翔,宁波大学R2013B028 浙江省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研究--以宁波市为例,王顺林,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9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公共实训中心建设研究与探索,孔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0 基于浙中产业环境下机电类高技能人培养体系建构研究,何永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1 国际电商人才STF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楼淑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2 浙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以温州地区为例,张伟,温州大学R2013B033 衢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建设研究,童玉娟,衢州学院R2013B034 制度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护理人才队伍研究,张昊,丽水学院R2013B035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研究,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6 基于有效性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张晶,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B037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测评与考核-基于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证研究,陈晓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8 人力资源服务知名企业情况调查-基于杭州猎人公司的典型案例分析,殷宝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9 人力资源服务业走向预测,吴小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40 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侯德贤,宁波工程学院R2013B041 湖州市海归人才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韩海平,湖州市吴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B042 民营企业人才开发的政府行为研究--以台州市为例,洪赞,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C001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价值认同研究--以浙江省A大学为例,乐园罗,浙江大学R2013C002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与考核体系的融合研究,胡国庭,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3 职称制度改革研究,柳仕莺,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4 我国事业单位年金研究,韩娟,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5 基于生态取向的高校教师培养机制研究,王海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3C006 科研单位团队带头人领导力评价体系研究,黄帼,浙江省农业科学院R2013C007 绩效评价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谢军,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3C008 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杭州及周边地区高校为例,李镇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C009 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高职院校管理研究--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倪志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0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研究,潘华胜,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开发研究,谢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2 浙江省高职教师职称评价指标优化研究,戴道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3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人事人才管理机制研究,汪一丁,浙江水利水电学院R2013C014 科技人才创新环境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为例,徐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5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学人才的实践和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金晓童,温州医科大学R2013C016人力资源视角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研究,於国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7 国际化背景下出国服务和涉外培训研究,吴苏苹,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8 关于企业管理人才任职资格研究,应春生,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R2013C019 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效果评价与优化对策研究,张利,浙江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R2013C020 浙江省人事考试内部管控制度研究,朱树民,浙江省人事考试办公室R2013D001 行政伦理视角下的公务员形象塑造研究,张淑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2 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研究,吕媛媛,浙江理工大学R2013D003高校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和公务员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比较研究,伍小龙,浙江理工大学R2013D004 国内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比较研究,任梅,浙江工业大学R2013D005 科举选才的经验与启示研究,刘希伟,杭州师范大学R2013D006 职业发展视野下大学生村官成长路径研究,李弟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7 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8基于双因素理论和对应分析法的公务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精神研究,徐颖,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D009人事考试的规程和制度研究,陈红梅,宁波杭州湾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3Z001 人力资源服务业概论,楼春锋,杭州浙佳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R2013Z002 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张林,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Z003 人力资源招聘与中介服务,应校军,宁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Z004 人力资源猎头服务,陈雅,温州大学R2013Z005 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沙居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R2013Z006 人力资源培训服务,梅胜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3Z007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测评与考核,郦巍铭,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R2013Z008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Z009 人力资源公共服务,陈丽君,浙江大学R2013Z010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潘维,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R2013Z011浙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标准研究, XXX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3Z012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比较,冯志娟,浙江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4年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扶持专项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4年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扶持专项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14.06.19
•【字号】浙科发计[2014]96号
•【施行日期】2014.06.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14年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扶持专项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
(浙科发计〔2014〕96号)
各省属科研院所:
现将2014年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扶持专项计划项目(第二批),共81项,下达给你们。
请按照《浙江省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
请在2014年7月10日前提交项目合同书,网址:http:
//。
如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提交合同书的,作放弃项目立项处理。
附件:2014年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专项计划项目(第二批)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4年6月19日附件:
2014年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专项计划项目(第二批)。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计划类别代码(2022版)

科技计划名称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普通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材培养专项资金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重大工业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重大农业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重大社会发展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合作研究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重大国内合作成果转化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重大 863 科技成果对接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重点工业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重点农业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重点社会发展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重点国际科技合作合作研究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重点国内合作成果转化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重点 863 科技成果对接项目重大软科学项目重点软科学项目普通软科学项目公益技术应用研究工业项目公益技术应用研究农业项目公益技术应用研究社会发展项目公益技术应用研究科技合作项目长三角科技合作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项目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新产品计划钱江人材科研院所优秀青年科技人材资助计划新苗人材省属科研院所专项科技条件建设项目省属科研院所专项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材培项目省属科研院所专项公共科技服务项目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辟中心代码A11 A12 A13 C01 C02 C03 C04 C06 C07 C11 C12 C13 C14 C16 C17 C15 C25 C35 C21 C22 C23 C24 G30 D80 D70 C80 D20 D30 D40 D60 R10 R20 R40 F10 F20 F30 E10 E20 E40科技创新平台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科技特派员和科技扶贫网上技术市场重点签约项目院士基金其他E60 E70 E80 G10 G20 G40 G90二、重大专项分类代码申报专项名称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技术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技术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高效节能技术绿色化工技术现代纺织与服装加工技术及装备重大机电装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创造技术高档皮塑加工技术及装备网络、通讯技术及装备数字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重大应用电子技术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磁浮交通系统技术与装备100 万伏特高压输电技术与装备纳米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生物制药技术中药现代化农业新品种选育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工程农业技术农产品(食品)精深加工技术代码ZX01 ZX02 ZX03 ZX04 ZX05 ZX06 ZX07 ZX08 ZX09 ZX10 ZX11 ZX12 ZX13 ZX14 ZX15 ZX16 ZX17 ZX18 ZX19 ZX20 ZX21 ZX22 ZX23 ZX24 ZX25 ZX26三、优先主题分类代码优先主题名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创造业信息化嵌入式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生物技术推广应用新材料技术推广应用船舶修造工业自动化环保装备重大技术装备先进专用设备数控装备及控制单元农业高技术传统农业技术升级紧缺资源替代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污染控制农村及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安全预警海洋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技术开辟与装备海洋生物综合加工与利用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文化传媒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现代物流技术智能交通技术代码YT01 YT02 YT03 YT04 YT05 YT06 YT07 YT08 YT09 YT10 YT11 YT12 YT13 YT14 YT15 YT16 YT17 YT18 YT19 YT20 YT21 YT22 YT23 YT24 YT25 YT26 YT27 YT28 YT29 YT30四、行业分类代码参照国标行业代码填写,由2 位数字构成。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

浙江省农业軌学院良品科学JR 究丽农业农村部果品产后处理重点实验室国家浆果保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农业农村部浆果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中国轻工业果蔬保鲜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偸品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是专业从事农产品物流贮藏保鲜、初加工、桶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以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应用基 础研究和新技术研发示范的学术性研究机构,前身是浙江省农产品产后技术研究中心(1988),为全国省级农业科学院所中成立较早的从事食品研究的专业研究所 之一O研究所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彖、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浙江省“151”人才(篦1、2和3层次)、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 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付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队伍。
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博士26人,拥有博、 硕士学位以上人数占全所90%:在南昌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10所大学联合招生,近年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20余人。
研究所设有6个学科方向:食品物流与品质控制学科,开展特色农产品物流保鲜领域的相关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服务。
在干坚果氧化劣变控制与 浆果物流保鲜两大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主持完成的干坚果技术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浆果等多项成果荣获省部级和轻工联合会等技术成 果奖一等奖6项;还承担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蔬菜采后处理与保鲜岗位科学家任务c 果品加工学科,开展浙江省大宗、新兴水果和药食两用植物精 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研发,在柑橘综合利用、果蔬发酵等取得了较好成绩 畜产加工学科,畜产品绿色制造、安全与质■控制,新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推广,承担 蛋鸠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任务。
議菜加工学科,开展传统发酵蔬菜现代化、特种蔬菜功能成分(益生菌)、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
水产加工学科,以 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功能性食品及微生物控制、副产物综合利用为研究方向 加工装备学科,以柑橘罐头加工岗位科学家任务为依托,研究机器视觉、深度学 习、机器人技术,开展柑橘壌头加工、机器换人智能装备设计开发。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5年度第一批省博士后工作站“先设站后授牌”备案单位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5年度第一批省博士后工作站“先设站后授牌”备案单位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5.04.27•【字号】浙人社函〔2015〕49号•【施行日期】2015.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关于公布2015年度第一批省博士后工作站“先设站后授牌”备案单位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函〔2015〕49号各市和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中央在浙有关单位,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高校、科研院所:根据《关于做好我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先设站后授牌工作的通知》(浙人社函〔2014〕99号)精神,经单位申报、各市各部门审核和省人力社保厅复核,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74家单位具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设站资格,名单将同时在省厅门户网站和浙江省博士后人才招收信息集中发布对接平台中公布。
各设站单位要主动结合研发项目,抓紧做好招收优秀博士毕业生、高校青年博士教师进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省厅将根据招收进站情况授予“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牌子。
对连续2年内没有在站博士后的单位,将按有关规定取消设站资格。
各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辟渠道,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系,为设站单位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指导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
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高校、科研院所要积极支持上述设站单位合作招收博士后工作。
省厅将在今年底,对上述设站单位招收情况进行通报。
附件:2015年度第一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先设站后授牌”备案单位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5年4月27日附件2015年度第一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先设站后授牌”备案单位名单。
(完整版)史上最全的招收研究生大学课科研院所名单

北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方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机电研究所•外交学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北京农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物资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中航一集团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八研究所•中国一航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航天710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化工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中国轻工总会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市中医研究所•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防化指挥工程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空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八研究所•防化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海军装备研究院•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军医进修学院•中科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天津^TOP•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三院8357所•航天科工集团三院8358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军事交通学院上海^TOP•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电力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40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上海)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科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重庆^TOP•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重庆通信学院•后勤工程学院•第三军医大学黑龙江^TOP•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佳木斯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中国水科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吉林^TOP•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北华大学•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辽宁^TOP•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渤海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大学•大连大学•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沈阳铸造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1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6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6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内蒙古^TOP•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 河北^TOP•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军械工程学院•燕山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承德医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半导体所(13所)•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718所)•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联合大学山西^TOP•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中北大学•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大学•山西中医学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陕西^TOP•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771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陕西理工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财经学院•西安邮电学院•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中科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研究院603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3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213)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202所)•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206所)•西安航天科技工业总公司16所•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4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十一所•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通信学院•西安政治学院•空军工程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武警工程学院宁夏^TOP•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甘肃^TOP•兰州大学•兰州商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政法学院•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青海^TOP•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新疆^TOP•新疆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塔里木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乌鲁木齐天文站西藏^TOP•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藏医学院四川^TOP•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理工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泸州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4所•西南通信研究所(30所)•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209所)•西南自动化研究所•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云南^TOP•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医学院•大理学院•云南中医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昆明贵金属研究所贵州^TOP•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湖北^TOP•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三峡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长江科学院•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10所•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42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化学研究院•中共湖北省委党校•通信指挥学院•军事经济学院•海军工程大学•空军雷达学院•第二炮兵指挥学院•中国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江汉大学湖南^TOP•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共湖南省委党校•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湘潭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华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矿冶研究院•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长沙矿山研究院广西^TOP•广西大学•广西工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空军学院^TOP•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广东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州大学•广州医学院•广东医学院•汕头大学•五邑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深圳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兵种指挥学院•解放军军事体育进修学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海南^TOP•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TOP•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华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江西^TOP•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国航空研究院602研究所浙江^TOP•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财经学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温州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温州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安徽^TOP•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庆师范学院•蚌埠医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原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解放军炮兵学院•蚌埠坦克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江苏^TOP•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工程兵指挥学院•江苏科技大学•中共江苏省委党校•苏州科技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南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常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09研究所•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江苏自动化研究所•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徐州空军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六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河南^TOP•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航空工业总公司613所•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郑州烟草研究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山东^TOP•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聊城大学。
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管理办法

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的管理和运行,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根据《浙江省科技创新条例》等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发中心是指由浙江省内高新技术企业设立,以企业为主体,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推动产业升级的综合性研发组织。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二)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发任务,具备较好的技术研发条件和实力;(三)有稳定的技术研发团队和高级技术人才;(四)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和规范运行机制。
第四条研发中心的设立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鼓励各类企业积极申报设立研发中心。
第二章设立与认定(一)设立研发中心的申请报告;(二)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三)近三年来的技术研发成果及转化情况;(四)企业技术研发条件和实力等相关证明材料。
第六条市、县(市、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设立研发中心的企业进行审核,择优推荐上报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推荐上报的研发中心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认定或不予认定。
第八条经认定的研发中心由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牌匾和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运行与管理第九条研发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管理。
第十条研发中心应当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第十一条研发中心应当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十二条研发中心的变更应当按照设立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核,并报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三条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研发中心进行监督和考核,重点考核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情况、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绩效。
第十四条监督和考核结果应当作为对研发中心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研发中心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的研发中心予以撤销认定和摘牌处理。
浙江省研究院

浙江省研究院
浙江省研究院是位于中国浙江省的一所综合性研究机构,是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
成立于1980年,是浙江
省唯一的省级研究院。
浙江省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其研究领域涵盖了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高技术等多个领域。
目前,浙江省研究院下设多个研究所和实验室,拥有一支由各领域专业人才组成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浙江省研究院以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为主攻方向,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并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浙江省研究院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改进和工艺优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浙江省研究院还致力于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引进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同时,浙江省研究院还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咨询等服务工作,促进科技知识的普及与应用。
浙江省研究院在研究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浙江省研究院将继续坚持创新、务实的科研态度,不断加强自身的研究力量和优势特色,为浙江省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院所、省级企业研究院名单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水利部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境保护研究院、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轻工总会自动化研究所、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所、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林业部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5研究所、省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省地质矿产研究所、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省冶金研究院、省能源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省中医药研究院、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省医学科学院、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省医疗器械检验所、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省计算技术研究所、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省化工研究院、省机电设计研究院、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省舞台设计研究院、省微生物研究所、省电子技术研究所、省粮食科学研究所、省建材科学研究所、省造纸研究所、省轻工业研究所、省广播电视科学研究所、省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省纺织服装研究所、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省中药研究所、省明矾石研究所、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柑桔研究所、省电子产品检验所、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温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研究院、杭州市化工院、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杭州竞天智能技术研究所、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威星智能计量仪表研究所、省机械工业情报所、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省级企业研究院(60家)
杭汽轮集团有限公司汽轮企业研究院、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西子集团公司企业研究院、万向集团企业研究院、扬帆集团企业研究院、今飞集团企业研究院、青年汽车集团企业研究院、东磁集团公司企业研究院、福达合金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华峰氨纶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巨石集团企业研究院、德马集团企业研究院、浙江医药股份公司企业、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万丰奥特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吉利集团企业研究院、海正集团企业研究院、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巨化集团公司企业研究院、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横店集团联宜电机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瑞立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万马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禾欣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超威电源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新柴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万里扬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