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环境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绿色长城,造美丽泉州
1、泉州地区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
泉州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资源数量多,总量大。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但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部分农村没有合理的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对工厂的排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没有注意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有退化的现象。另外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海域沿岸的水污染。
(一)泉州市陆域及海域水污染
(1)陆域水污染
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
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和cod排放直接导致水污染。
(2)海域水污染
根据实验调查,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
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磷是海洋含量浮游
生物的营养物质,磷氮等营养元素如大量增加,再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就,有可能诱发“赤潮”污染的发生,近年来我市海域己发生过“赤潮污染”,给沿海渔业及养殖也造成很大损失。
水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水污染源,农药,化肥污染源和港口船舶油污染源等构成。
根据泉州市海岸线现状,可以分如下几个区域:湄洲湾、泉州湾、石狮海域、深沪湾,围头澳和安海湾等。根据我们对泉州市近岸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对排入各海区的污染物进行统计,结果如表。
(二)泉州市空气质量评价分析
1、基本气象特征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季风明显,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夏秋季常受台风侵袭。年平均气≤20.3℃,极端最高38.7℃,最低0.1℃,年平均降水量1117.2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xxxx,年平均相对湿度7xxxx,山区风向受地形影响,受季风影响显著,全辖区主要风向为东北风,全年频率2xxxx,次风向为nne和ene,频率1xxxx,历年平均风速4.0m /s,瞬间最大达33m/s。
2、泉州工业污染分析
①泉州市排放工业废气主要企业共49xxxx,排放废气总量为451.66亿标立方米,s02排放量为18485.5吨,tsp排放量为39986.3吨,粉尘26897.4吨。从上述数据可见,泉州市大气主要污染源是工业污染,污染负荷占6xxxx,其次是生活污染源,污染负荷占2xxxx;从上面相关的数据可看出全市污染负荷中×××污染负荷最大,其次为南安、惠安、安溪、石狮、永春、德化及泉州市区。泉州市目前面临着饮用水源保护、重点流域污染治理、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化学品监管、工业污染防治等六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了生存,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资料不断增加同时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也不断增加,进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人口的不断增长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怨原因之一。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在广大的贫困落后地区,人们素质低下,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意识不到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一味的从环境中索取物质资料,并不加节制的向环境排
放废弃物,同时把无污染技术和资源的管理置之度外。例如,不顾环境的影响,盲目扩大耕地,毁林开荒,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出现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有些地方为追求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环境保护意识不够,不顾环境承受能力的限制,盲目的加大生产力度,不注重环境保护,导致环境破坏极其严重。同时当环境遭到破坏时有没有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环境一坏再坏。
3、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后果
(1)水污染方面,水中有机质的增加导致水中微生物的增加,微生物的活动及繁殖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 危及鱼类的生存。导致水中缺氧, 而最终的结果是又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需氧微生物因能够分解有机质, 维持着河流, 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河流和溪流发黑, 变臭, 毒素积累, 伤害人畜。另外,一些企业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水系,这些废水往往含有对人及各种动植物有害的有毒元素,直接造成水体污染。水污染导致城市用水短缺,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生态平衡。
(2)植被退化方面,草地、森林的退化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从而导致有效耕地面积大大减少。在目前这种人多地贵的现状下,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同时植被的减少直接的导致动物栖息地的急剧减少,是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植被的破坏也导致了其不能发挥其“地球之肺”的功能,空气不能得到有效的净化,空气污染加剧。而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制备的减少还导致了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城市及文明的发展。
(3)海域沿岸的水污染方面,海水的污染直接影响的是我市海洋渔业的发展,无形中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海水的污染使其碧蓝不再,影响人们游玩的心情,在旅游业收入及精神娱乐双反面给我市带来莫大的损失。
(4)空气污染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最息息相关,联系、影响最明显的,当我们每天呼吸着污浊甚至有毒的空气,每天面对着一位无形却形影不离的健康杀手,先不说给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多大的威胁,在这种状况下谁能活得安心活得舒坦呢,大而言之,谁还愿留在这座城市呢?
(4)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环境问题上的职能
20 世纪后半叶以来, 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将政府推到了环保前台。政府因其特有的权力
可以行使环保职能, 但政府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在中国政府存在着种种环保失灵现象。关键在于政府应
具有环保使命感, 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民的利益。政府从宏观上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 在微
观上发挥被修补了的看不见的手的调节机制, 才能有效行使环保职能。
1、从宏观上调控资源。如黄河自1974 年出现断流以来, 连续发生多次断流, 主要原因是中游的截流。2000 年水利部精心组织、科学调度, 有关地方和部门密切配合, 实现了黄河大旱之年不断流, 初步扭转黄河干流十年来年年断流的局面。
2、政府将环境保护制度化。如我国1980 年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此后相继建立了排污收费制、环保目标责任制、限期治理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察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许可证制。仅许可证制度主要包括森林采伐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