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_1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mol/l;②本次调查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③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⑵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
⑶正常人群(NGT):无糖尿病史,本次调查FBG<6.1mmol/l,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
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血脂异常分类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血脂异常:有以上三种中的一种就为血脂异常贫血判断标准以全血血红蛋白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具体标准如下: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
肥胖评价方法(一)学龄前儿童(0-6岁)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Z评分:Z>2超重;Z>3肥胖(二)儿童青少年(7-18岁)1、WHO推荐的BMI标准2、WGOC推荐的BMI标准(三)成年人(18岁以上)1、WHO标准:BMI≥25超重;BMI≥30肥胖2、WGOC标准:BMI≥24超重;BMI≥28肥胖3、WHO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102厘米;女性腰围≥88厘米4、WGOC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价WHO推荐的性别、年龄别身高、体重参考值,常用的评价指标是Z评分1、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2生长迟缓2、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2低体重3、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2消瘦。
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地调查报告
强化健康管理
定期体检
鼓励居民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 治疗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居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心理保健
加强心理保健教育,提高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促进身 心健康。
06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之处
缺乏全面性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特定的营养素或疾病上,而对整体营 养状况和多种疾病的影响研究不够全面。
培养饮食习惯
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 惯,如定时定量、均衡饮食等,以 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优化膳食结构
控制热量摄入
合理控制饮食中热量摄入,避免超重和肥 胖,降低慢性病风险。
适量摄入蛋白质
根据居民的生理需求和运动量,适量增加 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豆类等。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鼓励居民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提供丰 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调查方法与结果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
结果
通过收集问卷、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数据。
营养状况评价与建议
评价
根据调查结果,对居民的营养状况进行评 价,包括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等问题。
VS
建议
针对不同群体提出相应的营养改善建议, 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数据采集方法的局限性
现有的调查方法在收集数据时可能存在偏差,如回忆偏倚和测量 误差等,影响了研究的准确性。
缺乏长期跟踪研究
多数研究缺乏对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长期跟踪调查,难以评估 长期影响。
研究展望
开展全面性的研究
对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研究, 包括各种营养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不同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篇一: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xx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
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分析,探讨当前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一些改善营养状况的建议。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然而,与此同时,一部分人群的营养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数据表明,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双重挑战。
首先,一些地区仍然存在贫困人口,他们由于生活条件限制,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
其次,一些居民由于不良的饮食结构,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盐、高糖食物,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第二部分:存在的挑战1. 营养不均衡:在我国,城乡居民的营养状态差异较大。
城市居民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容易获得多样化的食物,从而摄入更全面、均衡的营养素。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相对简单,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
2. 过度摄入与不足摄入并存:与城市居民相比,一些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过多但摄入的营养却不足。
这种情况下,虽然身体摄入了大量的能量,但营养物质的摄入却不足,导致了疾病。
第三部分:改善营养措施的建议1. 加强营养教育:通过广泛开展营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居民对营养重要性的认识,推广健康膳食和饮食搭配的概念,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提供多元化营养选择:在农村地区,应积极推动农村地区产品市场化,拓宽居民的食物选择,并提供全面的营养素。
3. 强化贫困地区营养保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改善贫困居民的饮食条件,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
4.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市场上的食品符合营养标准,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5. 提高食品营养素含量:通过技术研究与创新,提高食物的营养素含量,加强食品加工业的营养改良。
结论:目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改善居民营养状况需要综合施策,包括加强营养教育、提供多元化营养选择、加强贫困地区营养保障、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以及提高食品营养素含量等方面。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可编辑).doc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可编辑)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第一部分背景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不仅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定期开展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及时发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估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分别在xx、xx和xx进行了三次全国营养调查,分别在xx、xx和xx进行了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分别在xx和xx进行了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了解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以及相关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的营养和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预防措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过去十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它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和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它也导致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改变。
为了及时了解居民的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引导居民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卫生部、科技部、1月xx日,卫生部会同国家统计局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中国第一次全面的营养与健康调查。
它将过去不同专业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
它是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组织、设计和实施的。
调查覆盖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的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中国城乡居民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基本达到。
肉类、家禽和调查结果均基于国情。
从迫切需要出发,本着不失时机、分类指导的原则,从政策支持、市场引导、群众教育三个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
一是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将国民营养和健康改善纳入国家和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XX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XX篇一: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班别:1201展示与广告设计学号:20xx26190130姓名:赵嘉雯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化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g 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功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功能比由70%下降到61%。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3309g,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cm。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cm,女性平均低4.2cm。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未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之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xx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优质消费量由1992年的37g 增加到44g,脂肪功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仍然存在。
社区营养调查报告
社区营养调查报告社区营养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社区居民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社区营养调查。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城市的X社区居民,共计1000人。
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居民的饮食结构和主要营养素的摄入情况,以便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营养健康指导。
二、饮食结构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社区居民的饮食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高,主要来源于米饭、面食和主食类食物。
其次,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主要来源于肉类、豆类和奶制品。
此外,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偏低。
三、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对社区居民的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量明显不足。
这与社区居民普遍缺乏蔬菜、水果和奶制品的摄入有关。
此外,铁和纤维素的摄入也不足,这可能与肉类和谷物类食物摄入过多有关。
四、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对调查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了解到社区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营养状况有一定影响。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普遍喜欢油炸食品、高糖饮料和零食,这些食物通常含有较高的热量和脂肪,对健康不利。
此外,社区居民的运动量普遍较低,缺乏锻炼也是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五、营养健康指导针对社区居民的饮食结构和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营养健康指导建议:1.合理搭配饮食结构,适量增加蛋白质和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多食用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鱼类和乳制品。
3.控制油炸食品、高糖饮料和零食的摄入,选择低糖低脂的食品,如水果、蔬菜和坚果。
4.加强体育锻炼,适度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和代谢水平。
六、社区营养健康宣传活动为了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营养健康知识并改善饮食习惯,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
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营养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居民普及营养知识,解答他们的疑问。
全国营养调查报告
全国营养调查报告全国营养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全国范围内的营养状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全国人民的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营养调查。
调查的范围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通过对样本的抽取和问卷调查,调查团队获得了大量有关人们饮食习惯、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的数据。
下面将就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部分人的膳食以主食为主,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不足。
尤其是城市居民更加倾向于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而农村居民则偏好高盐、高油脂的食物。
这种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导致了人们摄入过多的热量和不健康的营养素,增加了慢性病的风险。
其次,调查发现,全国范围内的肥胖人口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是城市居民和中青年人群中的肥胖人口比例更高。
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以及高热量、高油脂食物的摄入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肥胖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和心理健康,还会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调查还揭示了全国不同地区的营养状况差异。
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由于经济条件限制,饮食结构单一,膳食营养不均衡,导致了一些营养缺乏症的出现。
而一些发达地区的人们则存在过度营养的问题,摄入过多的热量和脂肪,导致肥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针对这些问题,调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
首先,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其次,加强营养教育,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推广科学的膳食指南,引导人们合理搭配食物。
此外,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营养支持力度,提供多样化的膳食选择,确保人们获得充足的营养。
最后,调查报告强调了个人责任和社会共识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避免过度摄入不健康的食物。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地调查报告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促进 心理健康的建议,如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 态等。
05
结论
主要民对营养和健康有基 本的认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仍存在一些营养 误区和不良习惯。
2
调查显示,部分居民对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和 功能缺乏了解,容易受到误导和误解。
3
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更注重 营养和健康,但农村居民对营养和健康的重视 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VS
调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 不同性别的人群,通过收集数据和 分析,了解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现状 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居民中存在的营养不足和 营养过剩等问题,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调查结果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应的营养与健康政策提供依据 ,推动营养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儿童和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存在诸多问题,如营养不良、肥胖、近视等。
中老年人营养与健康状况
中老年人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也存在问题,如营养不良、慢性病等。但相比之下,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要比儿童 和青少年好一些。
不同性别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
男性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男性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整体上要比女性差。男性肥胖率较高,而女性营养不良率较高。
不同因素对营养与健康的影响分析
饮食因素对营养与健康的影响
分析膳食结构、饮食习惯、饮食偏好等因素对居民营养与健康的影响,为调整饮食结构提 供依据。
运动因素对营养与健康的影响
分析运动量、运动方式、运动频率等因素对居民营养与健康的影响,为制定合适的运动干 预措施提供依据。
生活方式因素对营养与健康的影响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目前,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营养不足和过剩同时存在。
在某些地区和群体中,由于饮食结构和营养不良,营养不足现象仍然存在。
然而,在大多数地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动物性食物消费增加,植物性食物消费减少,特别是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与此同时,运动量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区居民步行和骑车数量减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导致运动量不足。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国居民身体素质下降和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居民对合理膳食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营养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居民合理搭配食物,增加对蔬果等健康食品的摄入。
推广全民运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运动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和糖分,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
为了实施这些措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行动。
开展营养健康培训,提高居民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
可以在社区、学校、单位等场所组织培训讲座,向居民普及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
建设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服务。
通过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我们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健康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加强营养教育和推广全民运动等措施来改善现状,提高居民的营养与健康水平。
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另外,也需要强调个人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责任和意识。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搭配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也需要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健康问题。
我们呼吁广大居民自身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减少医疗成本,提高生命质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备受。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化。
营养不良和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了解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营养现状1. 营养摄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总体膳食结构偏高热量、低蛋白质、低膳食纤维,摄入脂肪、糖和盐过量。
成年居民每天蔬菜摄入量为300g左右,肉类摄入量不足。
平均每日咖啡因摄入为82.0 mg/person。
营养不良已经不再是我国居民的普遍问题,但过度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
2. 营养不良在我国居民中,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贫困人口是营养不良的高风险人群。
据全国农村和城市妇女及儿童营养状况监测,儿童慢性营养不良发生率正在逐年下降,但仍然较高。
贫困人口和地区的营养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健康现状1. 健康饮食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日益西式化,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
长期食用这些不健康的食品会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据国家卫生部公布数据,中国肥胖人口已超过2亿,肥胖率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建议大家坚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加工肉类和糖果。
2. 健康生活方式久坐和缺乏锻炼是导致健康问题的另一大原因。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体卫情况报告》,我国居民运动锻炼率偏低。
女性55.3%、男性67.4%的城市居民不存在进行中等以上强度体育锻炼的行为。
建议大家多参加运动、到户外活动。
3. 慢性病慢性病是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又一大挑战,也是导致我国主要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癌症协会2019年度中国肺癌报告》,我国肺癌患病率处于增长态势,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建议大家定期进行体检,减轻生活压力与理性安排工作和休息。
结论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在不断发生变化,营养不良的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慢性病、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地调查报告
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地调查报告汇报人:日期:•引言•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目录•调查结果分析与解读•政策建议与展望01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营养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了解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背景与目的目的背景调查范围与方法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多个地区,包括城市和农村,涉及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02居民营养状况调查膳食结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以谷类为主,但存在谷类食物摄入量不足,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偏高的问题。
营养摄入调查发现,我国居民平均每日摄入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基本满足人体需求,但存在地域性和人群间的差异。
膳食结构与营养摄入采用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居民营养素摄入水平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根据评估结果,我国居民在钙、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摄入量不足,而脂肪、钠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偏高。
评估结果营养素摄入水平评估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在钙、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摄入量不足,这可能与饮食习惯、食物来源等因素有关。
营养不足调查发现,我国居民在脂肪、钠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偏高,这可能与高热量、高盐饮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同时,过量摄入脂肪和钠也可能增加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营养过剩营养不足与过剩问题分析03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统计居民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比例。
慢性疾病种类患病年龄段地域差异分析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慢性疾病患病情况,了解疾病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特点。
比较不同地区居民的慢性疾病患病率,了解地域因素对疾病分布的影响。
030201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统计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对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23年学习资料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1高血压病患病率上升-¥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前相比,患-病率上升31%-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 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洽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前相比有所提高 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 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 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 存-在的问题。
调查主要结果-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 -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 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 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 能比由70%下降到61%。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 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 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中-工营神-出神-1992-2002-200Z-1115-图51992-2002年儿策及春年舟 变化.〔乡出?-1992-200z年儿施及商少年分伤安化乡女”
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居民膳食营养和健康状况,为制定卫生政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系统性监测和调查社区居民营养状况、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营养性相关疾病和危险因素。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住户为基本单位,覆盖500住户,2000人。
结果:所调查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居民食物消费品中丰富,水果、畜肉类、奶及其制品分别增加16.5%、23.5%和19.4%;但脂肪与蛋白质摄入明显过剩,脂肪功能已经超过WHO推荐最高上限值的30%,胆固醇全区平均摄入已经达到532.3mg,超过WHO建议的低于300mg;粮食谷类食物和蔬菜的摄入明显低于推荐值的20%;所监测的人群中,18岁及以上的居民高血压、高血脂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6.5%、7.8%和7.3%,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23.6%和34.1%;18—59岁年龄段体育锻炼仅为33.8%。
结论: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不均衡,肥胖率和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较低。
建议政府部门要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改善居民不良饮食习惯,降低居民肥胖及高血压发生风险。
关键词:居民;膳食营养;健康状况膳食结构对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居民营养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和卫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有研究表明,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密切相关。
利用对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追踪调查情况分析我市人群膳食结构、营养现状、营养相关疾病的流行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系统性监测和调查社区居民营养状况、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营养性相关疾病和危险因素。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住户为基本单位,覆盖500住户,2000人。
抽查对象均是社区居民。
1.2方法利用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
首先,可从整个社区内抽取4条街道;随后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居委会;再次,依据所需的样本数量从居委会中抽取60户家庭调查样本。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状况已成为人们的焦点。
最近,我们对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显示,虽然总体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标,但是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指标的摄入量却存在问题。
据数据显示,超过60%的成年人和30%的儿童超重或肥胖,而膳食纤维、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则明显不足。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饮食习惯不健康,如偏爱高糖、高脂食物,吃得太细,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
其次,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
最后,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以下改善建议:1、改变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适量减少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
同时,鼓励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增加运动。
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同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改善环境。
积极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高水质和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总之,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表明,改善居民营养状况不仅是必要的,更是迫切的。
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等措施,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未来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一定会得到显著改善。
一、引言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趋势是社会各界广泛的问题。
为了解中国居民的营养与慢性病状况,中国卫生部门每年都会发布一份《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本报告将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中国居民的健康状况。
二、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的整体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问题仍然存在。
报告显示,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比例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城市地区,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此外,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国民营养调研报告
国民营养调研报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食和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为了解全国范围内的国民营养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详细的调研,并整理出以下报告。
1. 家庭饮食结构调查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各地的家庭饮食结构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主要以主食为主,如米饭、面条等。
同时,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相对较高,而肉类和豆制品的摄入量较少。
2. 食品安全意识调查通过对大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进行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重视。
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选择购买有相关质量认证的食品,并注重食品的生产过程和来源。
3. 膳食均衡状况调查我们对各年龄段人群的膳食均衡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存在膳食均衡不足的问题,摄入不同食物群的比例不合理。
特别是孩子和青少年群体,膳食均衡问题更为突出。
4. 营养知识普及调查为了了解人们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我们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人对基本的营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实施起来还存在困难。
因此,普及营养知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5. 社会饮食习惯调查我们对各地区的社会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查,并比较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存在显著的差异。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国民营养调研,我们了解到人们对于饮食和健康的关注度正在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人们的营养水平,我们需要加强营养知识的普及,改善饮食结构,促进膳食均衡,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5 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XX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 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
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20XX年8-10月在北方地区, 20XX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XX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XX年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XX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
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
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XX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
因此,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别校正,各类地区校正后的患病率再用该地区的人口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推算全国的患病率。
第二部分主要结果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
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 61%。
(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XX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
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
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
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
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
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
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
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
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
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
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
另有 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第三部分拟采取的措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为充分利用本次调查信息,将组织有关部委和机构完成中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论文集和系列科普丛书,并尽快向社会公开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本次调查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部门的支持。
附件1:六类地区定义及样本县名单: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
样本县(市、区)的抽取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
其中:大城市的定义为4个直辖市和14个副省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宁波、南京、广州、深圳、郑州、成都、西安、武汉、厦门。
其余的城市为中小城市;农村四类地区的划分以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研究报告》为依据。
一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以及南部沿海农村经济区。
二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以及豫皖鄂赣长江中游农村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