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二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二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世界各国由于各自的情况和特点不同,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对其内容的分类和归纳也有差异,但其主要项目基本一致。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般分为、、和四个账户。

2. 国际金本位制自形成以后,大体经历了、和三种形式。

3. 国际货币体系包括三个层次:核心层——,主要有金本位制、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紧密层——,直接作用于核心层;松散层——,间接作用于核心层。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国际收支

2.国际储备

3.外汇风险

4.外汇期权

5.国际结算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有哪些?

2. 影响一国汇率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3. 简述国际资本流动的诱因。

4. 简述国际金融市场形成的必备条件。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

2.论述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对经济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金融危机中泰国的国际收支调节

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和金融当局宣布放弃实行了13年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随后泰铢贬值高达48%左右。之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也相继爆发了金融危机。人们普遍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非偶然,它是经济金融发展长期不平衡的结果。同时,泰国对国际收支差额的调整不当,也是诱发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国内财政盈余与经常账户赤字

由于泰国政府一直实行从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自1988年以来,它保持着多年的财政盈余,实际GDP的增长率也长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但是,泰国的经常项目自1988年以来一直维持赤字水平,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995年,泰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更是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1%。外部发展不均衡成为泰国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显然,出现在泰国的经常项目的赤字是长期性的。但当时的泰国政府坚持认为本国的出口增长较快,而本国的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率在危机前略有下降,这可能意味着将来出口能力的增加,所以不必担心。因此,泰国政府采取了在汇率上钉住美元的政策,将泰铢稳定在1美元兑25泰铢的水平上,同时,采取一系列放宽资本账户管制的政策,以吸引外资。

自1993年起,泰国为了吸引外资,在开放资本账户的政策上,采取了两个重要的政策:(1)开放离岸金融业务。共50家国内外银行获准从国外吸收存款和借款,然后在泰国和外国以外币形式贷款。这一业务的实施意味着泰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外债规模管理的政策限制了。

(2)允许非居民在泰国商业银行开立泰铢账户,并且可以自由兑换。通过上述措施,泰国的资本账户已经基本实现了可兑换。

此外,为了扩大对外资的吸引力,泰国政府提高了利率水平。国内外较大的正利差,使国际游资得以进行套利活动。短期资本中净流入资本的比重越来越大,1995年净流入资本总额达到60%。

上述几项政策使得泰国的金融项目顺差不断扩大。到危机爆发前夕的1995年,顺差已经达到了219亿美元。因此,虽然泰国经常项目逆差不断扩大,但在表面上国际收支差额仍然维持在一个较为均衡的水平上。

三、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泰国自1984年6月30日起,就实行了钉住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并以此保证汇率的稳定和货币的可兑换性。随着泰国国际竞争力的降低和经常项目赤字的持续上升,泰铢贬值的压力日益增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币值坚挺,为维持泰铢对美元的固定汇率,泰国中央银行被迫干预外汇市场,大量抛售外汇,使国内银根抽紧,中央银行难以有效控制基础货币。

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泰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无法有效地实施本国货币政策。①中央银行无法有效地调节货币供给量。在钉住汇率制下,中央银行被动地买入卖出外汇,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下降。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央银行资产中外汇占款大幅增加。②钉住汇率使得泰国中央银行在利率水平上基本失去了控制权。泰国政府只能以稳定汇率为目的,保持美元与泰铢的利差,从而使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的能力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③由于汇率不可调整,当大量外资流入时,货币政策

控制货币和信贷增长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受到抑制,利率成了保持国内经济稳定的主要工具,并由此造成了长期相对较大的国内外利差。

(2)对于国内金融与非金融机构来说,固定汇率制度产生了一种汇率将长期保持下去的稳定预期,从而对汇率风险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在借款时没有采取对冲措施。

(3)由于大量的外币资金都属于短期资本,对于国外贷款人来说,一旦市场条件发生变化,就会产生对汇率稳定、高收益率的一种怀疑态度,甚至发生资本流入的大规模反转。

1989—1995年,泰国促进资本流入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净流入,数额占GDP的9%~13%。初期以直接投资为主,但是,随着曼谷国际金融安排(BIBF)的建立和利差的提高,投机性短期资本不断增加。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高利率和日益上升的通货膨胀使泰国极易受到外部冲击并引发市场情绪的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对泰铢贬值的预期,引起大量的资本外逃和国际游资的投机性攻击。房地产、股市泡沫的破灭,使得国内金融机构的坏账风险不断加大。此时,实行为减少资本外流而提高利率的制度安排更是使整个金融体系“雪上加霜”。1997年7月,泰国金融危机爆发,泰铢被大量抛售,外汇大量流失,政府当局开始允许泰铢汇率浮动,并采取了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泰国政府没有正确处理国内经济平衡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统一,在经常账户出现赤字时,过分依靠短期外债,这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调是导致货币危机的最主要的原因。

问题:

1.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泰国为了解决经常项目赤字问题采用了哪些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它们对泰国的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结合本案例,谈谈内外均衡冲突时应采取什么搭配政策。

3.结合当前形势,谈谈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内外均衡是否存在冲突,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