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详解(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树坚等( 1989)报道,在浙江地区患出血病的草鱼中 还分离到一种小病毒颗粒,大小为20-30纳米,六角形, 为单股核糖核酸病毒,经初步鉴别,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二)、流行情况
草鱼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 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全长2.5-15厘米的草鱼鱼种及1足龄的青鱼,有 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青鱼以及麦穗鱼等也可患 病。 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每 年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 但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 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 抗力低下,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则在水温12℃及34. 50℃时也有发病。 该病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通过 卵进行垂直传播。
上述三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可同时出现,亦可交互出现。
草鱼出血病—全身出血、眼球突出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在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时,必须注意以下区 别: (1)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 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病情严 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 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病情严重时,肠腔 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病毒颗粒主要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不具备 完整的细胞结构。
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当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时,可引起细胞形成一种特殊的 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经特殊染色后,可在普通显微镜 下看到 。
专性细胞内寄生,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
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预防。
一、草鱼出血病
(2)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败血症的区别 前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的鱼种;后者则危害团头鲂、鲫、 鲢、鳙、鱖、加州鲈、黄鳝、草鱼、白鲳、银鲷、大口鲇 等多种淡水鱼,且对鱼种,食用鱼均危害。
(四)、诊断
2、根据病理变化可做出进一步诊断 3、免疫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最后确诊 确诊可采用免疫学诊断方法:葡萄球菌A蛋 白协同凝集试验、酶联染色技术等; 病毒的分离培养、攻毒试验,电镜观察病 毒颗粒等。
3. 症状及病理变化 (图1、2、3、4、5、6) (1)红肌肉型:以体长7-10cm的草鱼多见 (2)红鳍红鳃盖型:以13cm以上的草鱼多见 (3)肠炎型 4. 诊断 5.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实施健康养殖 (2)人工免疫预防 (3)药物防治
病毒的特性
病毒颗粒很小,测量单位为纳米(nm),病毒一般小于 150纳米。
病毒的特性 (一)、病原体 (二)、流行情况 (三)、症状 (四)、诊断 (五)、预防措施 (六)、治疗方法
(一)、病原体
草鱼出血病病毒(也叫呼肠孤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病毒为20面体球形颗粒,直径为60-80纳米,具双层衣壳; 病毒基因组由 11条双股核糖核酸(RNA)组成。 病毒耐酸(pH3),耐碱(pH10),耐热( 56℃)。 病毒复制部位在细胞浆,最适复制温度为25-30℃,其生 长温度范围是20-35℃。 尚未发现在非鲤科鱼类细胞株中增殖。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 眼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 显,或仅局部出现点状充血。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大的草鱼 种(体长13cm以上)上出现。
Leabharlann Baidu
(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 肠道严重充血。肠道部分或全部呈鲜红色,肠系膜、脂肪、鳔 壁等有时有点状充血。肠壁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 但很少充有气泡或黏液。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 见到。
(五)、预防措施
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 用生石灰、漂白粉、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 尿酸等消毒。 2、实行检疫制度,严禁携带病毒的鱼卵输人及运出鱼卵。 用伏碘1%水溶液药浴10-20分钟。 3、夏花鱼种用每立方米水体中加5毫升双链季铵盐络合碘 药浴10-20分钟。 4、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 如投放光合细菌;保持水质优良、稳定;投喂营养全面、 含免疫增强剂的优质饲料, 5、培育抗出血病草鱼鱼种
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诸省市,尤以长江中、下 游地区为甚,近年来在华北地区也有发生。
流行严重时,发病率达30%-40%,死亡率可达50%左右,严
重影响草鱼养殖。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 以及麦穗鱼等。
人工感染健康草鱼鱼种,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4-15天, 一般是7-10天。病程分潜伏期、前趋期和充分发展期三个 阶段。
的充分发展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2天,此期病鱼表
现充血、出血等典型症状而死。
(三)、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反应迟钝,摄食减少或停止。 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 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均呈红色,鳃瓣 则严重失血,出现“白鳃”。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 (体长7-10cm)较常见。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 病详解(ppt)
(优选)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当年草鱼鱼种的一种传 染性疾病。 1. 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的草鱼出血病病毒 2. 流行情况 (1)危害对象 草鱼,体长2.5~15cm的鱼种 (2)流行季节 6~9月 (3)环境条件 20~33℃时发生 (4)流行地区广 全国各地都有该病的流行。
1、潜伏期 从病毒侵入鱼体到出现症状以前的一段时 间叫潜伏期。草鱼出血病的潜伏期约3-10天。
2、前趋期 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病鱼已开 始出现症状,但不够明显,出现的症状也还不是这种病所 特有的。草鱼出血病的前趋期,一般为1-2天,此时病鱼 的体色发暗变黑、离群独游、摄食减少或停止。
3、充分发展期 出现这种病的典型症状。草鱼出血病
6、人工免疫预防 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效果好,实验室),
(二)、流行情况
草鱼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 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全长2.5-15厘米的草鱼鱼种及1足龄的青鱼,有 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青鱼以及麦穗鱼等也可患 病。 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每 年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 但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 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 抗力低下,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则在水温12℃及34. 50℃时也有发病。 该病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通过 卵进行垂直传播。
上述三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可同时出现,亦可交互出现。
草鱼出血病—全身出血、眼球突出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在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时,必须注意以下区 别: (1)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 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病情严 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 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病情严重时,肠腔 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病毒颗粒主要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不具备 完整的细胞结构。
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当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时,可引起细胞形成一种特殊的 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经特殊染色后,可在普通显微镜 下看到 。
专性细胞内寄生,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
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预防。
一、草鱼出血病
(2)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败血症的区别 前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的鱼种;后者则危害团头鲂、鲫、 鲢、鳙、鱖、加州鲈、黄鳝、草鱼、白鲳、银鲷、大口鲇 等多种淡水鱼,且对鱼种,食用鱼均危害。
(四)、诊断
2、根据病理变化可做出进一步诊断 3、免疫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最后确诊 确诊可采用免疫学诊断方法:葡萄球菌A蛋 白协同凝集试验、酶联染色技术等; 病毒的分离培养、攻毒试验,电镜观察病 毒颗粒等。
3. 症状及病理变化 (图1、2、3、4、5、6) (1)红肌肉型:以体长7-10cm的草鱼多见 (2)红鳍红鳃盖型:以13cm以上的草鱼多见 (3)肠炎型 4. 诊断 5.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实施健康养殖 (2)人工免疫预防 (3)药物防治
病毒的特性
病毒颗粒很小,测量单位为纳米(nm),病毒一般小于 150纳米。
病毒的特性 (一)、病原体 (二)、流行情况 (三)、症状 (四)、诊断 (五)、预防措施 (六)、治疗方法
(一)、病原体
草鱼出血病病毒(也叫呼肠孤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病毒为20面体球形颗粒,直径为60-80纳米,具双层衣壳; 病毒基因组由 11条双股核糖核酸(RNA)组成。 病毒耐酸(pH3),耐碱(pH10),耐热( 56℃)。 病毒复制部位在细胞浆,最适复制温度为25-30℃,其生 长温度范围是20-35℃。 尚未发现在非鲤科鱼类细胞株中增殖。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 眼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 显,或仅局部出现点状充血。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大的草鱼 种(体长13cm以上)上出现。
Leabharlann Baidu
(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 肠道严重充血。肠道部分或全部呈鲜红色,肠系膜、脂肪、鳔 壁等有时有点状充血。肠壁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 但很少充有气泡或黏液。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 见到。
(五)、预防措施
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 用生石灰、漂白粉、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 尿酸等消毒。 2、实行检疫制度,严禁携带病毒的鱼卵输人及运出鱼卵。 用伏碘1%水溶液药浴10-20分钟。 3、夏花鱼种用每立方米水体中加5毫升双链季铵盐络合碘 药浴10-20分钟。 4、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 如投放光合细菌;保持水质优良、稳定;投喂营养全面、 含免疫增强剂的优质饲料, 5、培育抗出血病草鱼鱼种
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诸省市,尤以长江中、下 游地区为甚,近年来在华北地区也有发生。
流行严重时,发病率达30%-40%,死亡率可达50%左右,严
重影响草鱼养殖。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 以及麦穗鱼等。
人工感染健康草鱼鱼种,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4-15天, 一般是7-10天。病程分潜伏期、前趋期和充分发展期三个 阶段。
的充分发展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2天,此期病鱼表
现充血、出血等典型症状而死。
(三)、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反应迟钝,摄食减少或停止。 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 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均呈红色,鳃瓣 则严重失血,出现“白鳃”。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 (体长7-10cm)较常见。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 病详解(ppt)
(优选)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当年草鱼鱼种的一种传 染性疾病。 1. 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的草鱼出血病病毒 2. 流行情况 (1)危害对象 草鱼,体长2.5~15cm的鱼种 (2)流行季节 6~9月 (3)环境条件 20~33℃时发生 (4)流行地区广 全国各地都有该病的流行。
1、潜伏期 从病毒侵入鱼体到出现症状以前的一段时 间叫潜伏期。草鱼出血病的潜伏期约3-10天。
2、前趋期 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病鱼已开 始出现症状,但不够明显,出现的症状也还不是这种病所 特有的。草鱼出血病的前趋期,一般为1-2天,此时病鱼 的体色发暗变黑、离群独游、摄食减少或停止。
3、充分发展期 出现这种病的典型症状。草鱼出血病
6、人工免疫预防 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效果好,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