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合集下载

水产动物疾病的种类

水产动物疾病的种类

水产动物疾病的种类(一)根据病原分类可以分为由生物及非生物引起的两大类。

水产动物疾病中常见的种类如下。

1.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1)机械损伤。

(2)物理性刺激,如感冒、冻伤和放射性损伤等。

(3)缺乏机体所必需的物质或条件,如窒息、饥饿及营养不良病等。

(4)化学性刺激,如工业污水、农药及鱼池内产生的有害物质、气病等。

2.由生物引起的疾病(1)由生物侵入水产动物机体引起的疾病,这包括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甲壳动物、钩介幼虫等引起的疾病。

(2)由非寄生性生物引起的疾病,如由水生生物引起的中毒及敌害生物等。

(二)根据感染的情况分类1.混合感染同时有2种2种以上的病原侵袭。

2.单纯感染疾病由1种病原侵袭所引起。

3.原发性感染疾病发生在病原侵袭健康者。

4.继发性感染此种感染为发生在原发性感染基础上的,即病原侵入在原已是病体的机体上者,如肤霉病必须在原已受伤的机体上发生。

5.再感染被同一种病原第二次侵袭后又患病者,即机体在第一次患病痊愈后,未失去对该病原的易感性,因此当第二次被侵袭时又患同样的疾病。

水产动物的疾病目前知道的都属于这一类,所以疾病治愈后仍应继续做好预防工作。

(三)根据症状分类1.全身性疾病为该病影响到整个机体者。

在水产动物疾病中常见的有中毒、饥饿、营养不良、败血症等2.局部性疾病病理变化主要局限于机体的某一部分者。

如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隐鞭虫病等。

事实上,这两者是相对的,任何一种疾病没有严格的局部性,整个机体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对它起反应的;而且大多数疾病开始时都往往表现为局部性,随着疾病的发展,全身性的症状就愈益明显。

(四)根据病程的性质分类1.亚急性型病程稍长,因之该病的典型症状来得及发展起来。

如亚急性鳃霉病的主要症状为鳃坏死崩解,并呈大理石化。

2.慢性型病程较上述两型为长,其特征为持久而无力,因为引起这种病的原因和条件作用长期而不剧烈,且不易消除。

如慢性鳃霉病的病变很微弱,仅小部分鳃坏死、苍白。

兽医水产动物疾病与实践考核试卷

兽医水产动物疾病与实践考核试卷
7.下列哪种方法不适合于水产养殖场的水体消毒?()
A.氯化物消毒
B.二氧化氯消毒
C.臭氧消毒
D.紫外线消毒
8.鱼类患白皮病的主要原因是()
A.水质恶化
B.寄生虫寄生
C.营养不良
D.细菌感染
9.关于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控,以下哪项措施是不正确的?(")
A.提高养殖水体溶氧量
B.定期添加益生菌
C.大量使用抗生素
开始:
1.在诊断鱼类疾病时,以下哪项不是应优先考虑的因素?()
A.病史
B.环境因素
C.临床症状
D.养殖户的经济状况
( )
2.在水产养殖中,对寄生虫疾病的控制,以下哪项措施是不恰当的?()
A.使用合适的杀虫剂
B.定期清洁养殖工具
C.增加养殖密度以提高效益
D.避免使用未处理的粪便作为肥料
( )
3.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合使用抗生素治疗水产动物疾病?()
D.水霉病
14.在水产动物疾病治疗过程中,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
B.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C.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增强疗效
D.在治疗期间加强饲养管理
15.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产动物疾病?()
A.显微镜检查
B. PCR技术
C.免疫学检测
D.解剖检查
16.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水产动物疾病的传播?()
B.控制养殖密度
C.过量投喂饲料
D.保持池塘清洁
13.下列哪种病原体是引起虾类白斑综合症的主要病原?()
A.弧菌
B.病毒
C.真菌
D.寄生虫
14.在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中,以下哪种药物使用原则是正确的?()

水产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治疗

水产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治疗

水产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预防治疗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并提出一些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十分常见,常见症状包括鳃部出血、溃烂、腹部肿胀、食欲减退等。

细菌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水体传播、饵料传播和爬行动物传播。

为了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提高水质管理水平,保持水体清洁。

2. 严格控制饵料的使用量,避免过度投喂。

3. 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使用适当的鱼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对于已经感染细菌性疾病的鱼类,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隔离患病鱼类,防止疾病的传播。

2. 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注意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

3.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帮助患病鱼类恢复健康。

二、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会导致鱼体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和死亡等问题。

为了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定期清理养殖设施,消除寄生虫卵。

2.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3. 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如盐浴、药浴等。

如果鱼类已经感染了寄生虫病,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治疗:1. 使用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注意遵循用药指导。

2. 隔离患病鱼类,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3. 定期观察患病鱼类的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极大,常见症状包括体表溃烂、腹水、贫血等。

想要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入池水源,确保水质的安全性。

2. 定期清理养殖设施,消除潜在的病毒来源。

3. 强化饲养管理,调节饲料、水体温度等因素,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4. 出现疑似病例时,及时隔离,进行病原学分析。

鱼类病毒性疾病防治学

鱼类病毒性疾病防治学
草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其产量占了我国南方水产养
殖品种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影响草鱼产量和效益的根本原 因就是草鱼的“四病”:病毒性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 皮病。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草鱼的一种病毒传染病, 对草鱼的鱼种生产和养殖可造成重大损失,我国将之列 为二类动物疫病。
【病原】
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或草鱼出 血病病毒(GCHV)。病毒为20面体的球形颗粒, 直径为70~80nm,具双层衣壳,无囊膜。病毒 基因组为双股RNA,由11条片段组成。目前已 确定的病毒株分为三种类型,在核酸电泳图谱 、毒力和抗原性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别。流行的 毒株第一型占22%,第二型75%,第三型3%。
CCV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是CCV普遍的传播 方式,但传播机制不详。水平传播可直接传播或通过媒介传播, 其中水是主要的非生物传播媒介,其他生物媒介或污染物也可 传播CCV。CCVD流行后,存活鱼可成为隐性无症状带毒鱼; 带毒鱼可能通过尿排毒,然后CCV通过皮肤、嗅觉器官、肠道 或者鳃感染健康鱼。
④ 发病地区,养殖对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有抵抗力的长鳍叉 尾鮰和斑点叉尾鮰杂交种、白叉尾鮰、长鳍叉尾鮰等。
CCV对宿主有很强的选择性。目前报道,自然暴发病仅仅 是斑点叉尾的鱼苗和鱼种;人工注射病毒可以使白叉尾、长鳍 叉尾、斑点叉尾与长鳍叉尾杂交种患病,口喂及浸浴则不患病。 不同品系的鮰鱼对CCV有不同的易感性,同时鱼龄与临床感染 密切相关,刚孵化鱼苗死亡率达100%,八月龄鮰鱼则很少感染 CCV。
CCV暴发流行与水温、养殖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CCVD 的流行水温是20~30℃ ,在此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发病速度 越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当水温在25~30℃时,病程比较 短,一般为3~7 d,死亡率可达90%以上。本病20℃时潜伏期10 天,25~30℃时3天,15℃以下不发病。人工感染后,肾脏在24 小时分离到病毒,肝脏及肠则需在70小时分离到病毒,脑在96 小时才分离到病毒。高密度养殖、运输、水污染等胁迫因素及 细菌感染均可诱发或引起疾病流行和大量死亡。

水产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治

水产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治

水产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治目录(1)、草鱼出血病 (1)(2)、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1)(3)、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2)(4)、鲤痘疮病 (2)(5)、鳗开口病毒病 (2)(6)、鳗狂游症 (3)(7)、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 (3)(8)、斑点叉尾鲴病毒病 (4)(9)、高首鲟虹彩病毒病 (4)(10)、烂鳃病(乌头瘟) (4)(11)、赤皮病 (5)(12)、烂尾病 (5)(13)、头白嘴病 (5)(14)、肠炎病 (6)(15)、打印病(腐皮病) (6)(16)、细菌性败血症 (7)(17)、竖鳞病(松球病、鳞立病) (7)(18)、鲤白云病 (8)(19)、疥疮病 (8)(20)、罗非鱼溃疡病 (9)(21)、鳗赤鳍病 (9)(22)、鳗红点病 (9)(24)、病霉病(水霉病) (10)(25)、鳃霉病 (11)(26)、卵甲藻病(卵鞭虫病、打粉病) (12)(27)、隐鞭虫病 (12)(28)、锥体虫病 (13)(29)、内变形虫病 (13)(31)、粘孢子虫病 (14)(33)、球孢虫病 (15)(34)、肤子虫病(单孢虫病) (16)(35)、车轮虫病 (17)(36)、斜管虫病 (17)(37)、半眉虫病 (18)(38)、杯体虫痛 (18)(39)、毛管虫病 (18)(40)、肠袋虫病 (18)(41)、指环虫病 (18)(42)、三代虫病 (19)(43)、双身虫病 (19)(44)、鳜鱼锚首吸虫病 (19)(45)、血居吸虫病 (20)(46)、扁弯口吸虫病 (20)(47)、侧殖吸虫病 (21)(48)、九江头槽绦虫病 (21)(49)、鲤蠢病 (21)(50)、舌状绦虫病和双线绦虫病 (21)(51)、毛细线虫病 (22)(52)、嗜子宫线虫(红线虫)病 (22)(53)、长棘吻虫病 (23)(54)、似棘头吻虫病 (23)(55)、湖蛭病(颈蛭病) (23)(56)、尺蠖鱼蛭病 (24)(57)、桡足类引起的疾病 (24)(58)、锚头蚤病(针虫病、铁锚虫病) (24)(59)、新鱼蚤病 (25)(60)、鲺病 (25)(62)、钩介幼虫病 (26)(63)、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27)(64)、淋巴囊肿病毒病 (27)(65)、虹彩病霉病 (28)(66)、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28)(67)、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29)(68)、病毒性红细胞坏死病 (29)(69)、师幼鱼病毒性腹水病 (29)(70)、弧菌病 (30)(71)、链球菌病 (30)(72)、屈挠杆菌病 (31)(73)、假单胞菌病 (31)(74)、爱德华氏菌病 (31)(75)、气单胞菌病 (32)(76)、细菌性肾病 (32)(77)、水霉病(肤霉病) (33)(78)、鱼醉菌病 (33)(79)、变形虫性鳃病 (33)(80)、淀粉卵涡鞭虫病 (34)(81)、隐鞭虫病 (34)(82)、球虫病 (34)(83)、微孢子虫病 (35)(84)、增生性肾病(胀鳔病) (35)(85)、昏眩病 (35)(86)、车轮虫病 (36)(87)、瓣体虫病 (36)(88)、隐核虫病(海水鱼白点病) (36)(89)、杯体虫病 (37)(90)、三代虫病 (37)(92)、布娄克虫病 (38)(93)、鳞盘虫病 (38)(94)、双阴道虫病 (39)(95)、锚头蚤病 (39)(96)、绦虫病 (39)(97)、线虫病 (39)(98)、棘头虫病 (40)(99)、鱼虱病 (40)(100)、鱼蛭 (40)(101)、对虾杆状病毒病 (40)(1)、草鱼出血病【本病特点】病原体为呼肠孤病毒属双链RNA的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

水产疫病分类

水产疫病分类

水产疫病分类水产疫病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水产动物患上的疾病。

这些疫病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防控水产疫病,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了解。

一、病毒性疫病1.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病原体:病毒主要感染对象:鲈鱼、鲤鱼等症状:鱼体出血、皮肤坏死、行为异常防控措施:隔离病鱼,保持水质清洁2. 病毒性脑炎病原体:病毒主要感染对象:鲫鱼、鲤鱼、鲢鱼等症状:鱼体晕浮、食欲减退、呼吸急促防控措施:提高养殖水体的通气性,避免过度密度饲养二、细菌性疫病1. 霍乱病病原体:弧菌主要感染对象:虾、蟹、鱼类症状:虾体弯曲、腹部肿胀、死亡率高防控措施:保持水质清洁,加强饲料卫生管理2. 红鳍病病原体:细菌主要感染对象:鲤鱼、鲢鱼、鲫鱼等症状:鱼体红斑、鳍腐烂、呼吸困难防控措施:加强饲料卫生管理,避免过度密度饲养三、寄生虫性疫病1. 鳃蚓病病原体:鳃蚓主要感染对象:鲤鱼、鳙鱼、鲢鱼等症状:鱼体鳃部有蚓丝,呼吸困难防控措施:保持养殖水体清洁,隔离病鱼2. 鱼虱病病原体:鱼虱主要感染对象:鲤鱼、鲢鱼、鳙鱼等症状:鱼体出现鱼虱,行为异常,食欲减退防控措施:加强养殖网箱清洗和消毒,定期检查鱼体四、真菌性疫病1. 白斑病病原体:真菌主要感染对象:虾、鱼类症状:虾体出现白色斑点,呼吸困难防控措施: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密度饲养2. 白鳞病病原体:真菌主要感染对象:鲤鱼、鲢鱼、鳙鱼等症状:鱼体出现白色鳞片,行为异常,食欲减退防控措施:保持养殖水体清洁,定期检查鱼体五、其他疫病1. 水霉病病原体:水霉菌主要感染对象:虾、蟹、鱼类症状:虾体出现白色绒毛,呼吸困难防控措施: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密度饲养2. 疲劳病病原体:环境因素主要感染对象:虾、蟹、鱼类症状:虾体无力、行为异常,死亡率高防控措施:合理管理养殖密度,提供充足的饲料和养分通过对水产疫病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一类疫病的病原体、感染对象、症状和防控措施。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九章 贝类的疾病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九章 贝类的疾病
5.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 (1)清除池塘过多淤泥。用生石灰浓度为2OOmg/L或漂白粉2Omg/L消毒。 (2)加强饲料管理,合理混养和密养,及时施肥和灌注清水,使池水
保持爽而肥。防止池水污浊。 (3)不到疫区购买三角帆蚌。 (4)选择健壮的蚌做手术蚌,提高插片技术,注意无菌操作。插片后,
将手术蚌在2mg/L的氟派酸溶液中药浴10min。 (5)发病季节,定期泼洒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 治疗方法: 漂白粉挂袋或lmg几全池泼洒。
(4)斧足的表皮细胞肿大,由于水肿,肌肉群间形成 空隙。
3.流行情况
流行地区
自1985年以来,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北等地养 殖的三角帆蚌均发生此病.
发病规律
以2-4龄的蚌最易感染发病,自4月中旬至10月均有发生,5一7月 为发病高峰。病情发展迅速、流行季节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死亡率一般在65-90%,有的养殖场甚全部死亡。
死亡率在90%以上,呈暴发性。
(四)诊断方法
行观防治方法
防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预
二、鲍病毒性死亡病(鲍裂壳病)
(一)病原
鲍球形病毒,根据大小和复制部位分4种类型。 1.从大连和中国北方养殖的皱纹盘鲍分离; 2.二、三、四种类型从中国南方(福建、海南和广东等)
虾夷扇贝
海湾扇贝
栉孔扇贝
近江牡蛎
皱纹盘鲍
杂色鲍
第九章 贝类的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一、栉孔扇贝的病毒病
(一)病原
王崇明等 (2002)报告了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
大规模死亡是由一种球形病毒引起。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 病毒粒子近似圆形,大小为130-170nm,核衣壳直径为

四种危害严重的病毒性疾病

四种危害严重的病毒性疾病

602018-21目前,在我国养殖大宗淡水鱼中造成严重危害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草鱼出血病、鲤春病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症。

一、四种病毒性疾病简介1.草鱼出血病草鱼出血病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鱼类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草鱼出血病流行范围广,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草鱼出血病发生,其传播速度快,流行季节长,死亡率高达70%~80%,主要危害一龄草鱼和二龄草鱼鱼种。

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大规格草鱼鱼种以及养殖草鱼成鱼亦有草鱼出血病发生。

患病草鱼以体表出血、肌肉出血、肠道充血为主要症状。

病原学研究表明,迄今在我国养殖草鱼中已发现三种基因型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流行株以草鱼呼肠孤病毒基因型II型为主。

2.鲤春病毒血症鲤春病毒血症是一种急性出血和流行性败血症,主要感染鲤鱼及其变种,是养殖鲤鱼最为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之一,其病原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

鲤春病毒血症一般在春季水温8~20℃暴发,水温13~15℃时是流行高峰,死亡率可达70%。

我国农业部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规定,将SVCV列为一类疫病。

3.锦鲤疱疹病毒病锦鲤疱疹病毒病是一种严重感染养殖鲤鱼、锦鲤和杂交鲤的传染性病毒病,其病原为锦鲤疱疹病毒(KHV),又称鲤疱疹病毒3型(Cyprinidherpesvirus 2,CyHV-3)。

锦鲤疱疹病毒病的发病水温为16~30℃,患病鲤鱼呈现暴发性死亡,感染种群患病率100%,死亡率70%~80%,有时可高达90%~100%,是近年来鲤鱼和锦鲤养殖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

潜伏感染、水媒传播是锦鲤疱疹病毒感染养殖鲤鱼的重要特征,也是病原传播的主要途径。

4.鲫造血器官坏死症鲫造血器官坏死症是近年来我国养殖鲫鱼中暴发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

鲤疱疹病毒II 型主要感染观赏鱼金鱼、养殖鲫鱼及其变种,其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危害严重。

水产养殖病害诊断与防控新技术考核试卷

水产养殖病害诊断与防控新技术考核试卷
C.溶解氧
D.硬度
18.下列哪种病害可以通过垂直传播?()
A.疯狂病
B.病毒性出血病
C.白皮病
D.赤潮病
19.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水产养殖病害的传播?()
A.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
B.定期更换养殖水体
C.大量使用消毒剂
D.隔离病鱼并及时治疗
20.下列哪种病害属于寄生虫性疾病?()
A.白斑综合症
B.疖疮病
20.以下哪些病原体可能会通过垂直传播影响水产养殖动物?()
A.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真菌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是_______病。
2.水产养殖动物病毒性疾病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
3.用来检测养殖水体中氨氮含量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
A.白斑综合症
B.疖疮病
C.螨虫病
D.竖鳞病
2.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水产养殖病害的检测?()
A.显微镜观察
B. PCR技术
C.免疫学检测
D. X射线检测
3.下列哪种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最广?()
A.鲤鱼
B.罗非鱼
C.三文鱼
D.甲鱼
4.下列哪种病害主要通过水平传播?()
A.疯狂病
B.病毒性出血病
C.白皮病
9.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断中,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
10.在水产养殖中,为了预防病害的发生,应定期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水温的突然变化不会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

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各论
第五章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六章 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 第七章 水产动物真菌性疾病 第八章 水产动物原虫病 第九章 水产动物蠕虫病 第十章 水产动物甲壳类动物性疾病 第十一章 水产动物非生物性疾病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第五章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 第二节 鲤鱼痘疮病 第三节 鲤鱼鳔炎 第四节 鲤春病毒病 第五节 鳜爆发性传染病 第六节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第七节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第八节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第九节 斑点叉尾鮰 病毒病
(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 肠道严重充血。肠道部分或全部呈鲜红色,肠系膜、脂肪、鳔 壁等有时有点状充血。肠壁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 但很少充有气泡或黏液。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 见到。
上述三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可同时出现,亦可交互出现。 精选完整ppt课件
确诊可采用免疫学诊断方法:葡萄球菌A蛋 白协同凝集试验、酶联染色技术等;
病毒的分离培养、攻毒试验,电镜观察病 毒颗粒等。
精选完整ppt课件
20
(五)、预防措施
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
用生石灰、漂白粉、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 尿酸等消毒。
2、实行检疫制度,严禁携带病毒的鱼卵输人及运出鱼卵。
用伏碘1%水溶液药浴10-20分钟。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3. 症状及病理变化 (图1、2、3、4、5、6) (1)红肌肉型:以体长7-10cm的草鱼多见 (2)红鳍红鳃盖型:以13cm以上的草鱼多见 (3)肠炎型 4. 诊断 5.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实施健康养殖 (2)人工免疫预防 (3)药物防治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病毒的特性

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及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及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发生鱼病后,治疗以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半月每亩用二氧化氯100g对水全池泼洒。

另外,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因此在乌鳢的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慎用或不用硫酸亚铁防治鱼病.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及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于庆华吴翔刘双凤(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分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一、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发展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

一方面,它要以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学、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水环境学等学科为基础;另一方面,它n. All Rights Reserved.要密切结合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实践,通过对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来建立并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

迄今,水产动物疾病学已是一门具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解决问题方法的科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如果从人类对于水产动物疾病的知识来讲,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尤其是对于鱼类病害的知识,在我国不少古籍中都有所描述和记载。

据考证:我国的池塘养鱼开始于殷末期(公元前1142—前1135年)。

从周初到战国,有七百年历史,当时用鱼作祭品和馈赠的礼物,池塘养鱼业逐渐发展起来,生产经验也日益丰富。

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460年,范蠡根据当时劳动人民的养鱼经验,写出了《养鱼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

宋代有关鱼病的资料中,如北宋(960—1127)大文学家苏轼(1037—1101)所著的《物类相感志》中,有“鱼瘦而生白点者名虱,用枫树皮投水中则愈”句。

在明代,淡水养殖已有相当的发展,青鱼、草鱼、鲢、鳙的饲养方法到明末已有较高的水平。

当时,黄省曾的《养鱼经》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地总结了明代和明代以前的鱼种养法及鱼病的预防。

水生动物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水生动物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水生动物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水生动物在养殖和自然环境中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这些疾病给水产养殖业和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疾病对水生动物的危害,预防和治疗成为了关键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生动物疾病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水生动物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细菌性溶血性贫血、细菌性异尖线虫病等。

为了预防细菌性疾病,养殖者应该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并定期检测水质。

此外,应注意饲料的选择和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食。

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然而,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抗生素抗性的产生,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增强对抗细菌侵袭的能力。

二、病毒性疾病水生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肝胰脏坏死病、溶血性伤寒、白点病等。

这些疾病通常导致水生动物的免疫力降低,生长受限甚至死亡。

为了预防病毒性疾病,养殖者应该做好隔离工作,确保新引进的水生动物没有携带病毒。

此外,应注意水体的消毒和饲料的消毒,避免病毒通过水和饲料传播。

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方法相对较少,一般采用隔离治疗的方式。

对于携带病毒的水生动物,应将其与其他健康的水生动物隔离开来,防止病毒的传播。

此外,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增强其对抗病毒的能力。

三、寄生虫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是水生动物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鱼鳃虫病、鱼苗寄生虫病等。

这些寄生虫会危害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造成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寄生虫性疾病,养殖者应该定期检查水生动物的体表和内部,及时发现和处理寄生虫。

同时,应将养殖环境保持清洁,并定期更换水体,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治疗寄生虫性疾病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过度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容易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减轻受寄生虫侵袭的程度。

水产动物疫病概略

水产动物疫病概略

水生动物疫病种类
一类疫病:2种(鱼1、虾1)
鱼:鲤春病毒血症
虾:白斑综合征
二类疫病:17种(鱼11、虾6)
鱼:草鱼出血病、锦鲤疱疹病毒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刺激隐核虫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EHN、VNN、CCVD、IHN、VHS、EUS
虾:桃拉综合征、黄头病、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白尾病WTD)、对虾杆状病毒病、IHHN、传染性肌肉坏死病IMN
三类疫病:17种(鱼7、甲壳2、贝6、两栖与爬行2)
鱼:ESC、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链球菌病;
甲壳:河蟹颤抖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贝类:鲍脓疱病、鲍立克次氏体病、鲍病毒性死亡病、包纳米虫病、折光马尔泰虫病、奥尔森派琴虫病
两栖与爬行:鳖腮腺炎、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
共36种疫病:
鱼:1、11、7;
虾:1、6、1
蟹:0、0、1 贝:0、0、6 两栖:0、0、1 爬行:0、0、1。

8月水产养殖管理及病害案例

8月水产养殖管理及病害案例
8 月份 ,随 着 气温 、水 温的 继续 升 高 ,鱼类吃食 更加 旺盛 ,生长也更 快 ,相应 地水产动物代谢 产物及残饵 会在 池塘 中急剧增加 ,特别是在 高温 天 气条件 下 ,它们极 易腐 败分解 ,引 起 水质 恶化 ,并导致 鱼类生病 ,是水
产 动 物 疾 病 的重 要 防治 阶段
1烂 鳃 、肠 炎 、出血 等细菌 性疾 甲苯 哒唑等杀虫剂进行 防治 ,因一些 以及养殖 过程 中定期投 放微生物制剂 . 病 ,将呈偏 重发生 ,局部养 殖区可能 鱼类对杀虫剂敏感 ,要慎用杀虫剂。 出现大 面积死亡 ,可采用综 合疗法 即 4罗 氏沼虾狂 游病呈 中等程 度发 . 保持水体菌相或藻相平衡等措施 。 6 甲鱼 养殖 中 自点 病 、白底 板等 .
生 长及预 防各 种细菌性 肠 胃炎病 的发
主。具体为 :草鱼 “ 三病”的发生将 且易 积累大量 的氨氮 、亚硝 酸盐 ,容 生 。 碧
继 续 流行 ;鳜 鱼 以 出 血 、烂 鳃 为 主 ,
易引发 细菌性疾病 的发生 、加 剧 ,应
但要 注意波豆虫 、纤 毛虫 、指环虫病 注意 改善 水下层 的水 质环境 。可通过
同时 8 月份 降 雨频繁 ,做 好 养殖
用 水 管 理 尤 为 重 要 ,加 注新 水 时 应 严
格过 滤、沉淀和 消毒 ,减少病害的 交 叉 污染;特别是对虾 养殖,在暴 雨来
临前 ,用生石灰粉遍撒 养殖池塘 四周
塘堤 ;淡水池塘 养殖,在暴 雨后用生
石 灰 兑 水 全 池 泼 洒 一 次 ,保 持 良好 的
5 2・ 《 当代 水 产 》2 1年 7 0 0 月
华 南
8 月份 的天气 将维 持 持续 高 温 、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填空+名词解释)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填空+名词解释)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填空+名词解释)水产动物疾病学填空题:充血分为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

出血有积血、瘀点、瘀斑、瘀线、血肿。

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缺血性萎缩。

变性分为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

肥大分为生理性肥大、病理性肥大。

再生的类型有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

按炎症的经过分为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慢性炎症。

按发炎组织部位分为肝炎、肾炎、脑火、心肌炎等。

按基本病变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

引发炎症的原因物理性因子、化学因素、生物因子、免疫反应。

药物作用的类型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抗菌药分类?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常用消毒液漂白粉、漂粉精、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氰脲酸(强氯精、鱼安)、二氧化氯(ClO) 、氯溴异氰酸、食盐、生石灰。

2抗生素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主要对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及结核杆菌有强大抑杀作用)、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磺胺类、喹诺酮类。

抗菌作用的强弱依次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

抗真菌药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克霉唑。

抗病毒药碘、吗啉胍、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抗寄生虫药硫酸铜、硫酸亚铁、亚甲蓝、高锰酸钾、敌百虫、左旋咪唑、吡喹酮、伊维菌素免疫系统分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禽类)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第三淋巴细胞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细胞、并指细胞、朗罕细胞、B细胞其他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免疫的主要类型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皮肤和粘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吞噬细胞(粒细胞等)、补体、溶菌酶等抗原的两种性能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决定簇的化学组成、排列及空间结构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

水产-4.第五章--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水产-4.第五章--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3.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单养鳜鱼的鱼种和成鱼,病毒 在鳜鱼体内可长期潜伏,在南方省份流行于5-11月。
4.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 将病变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检查到有大量六角 形的病毒颗粒。
5.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进行综合预防,如 注射灭活疫苗,不乱用药物,在发病季节及时预防 细菌、寄生虫感染,保持水质优良、稳定等。治疗 方法尚待研究。
上为健康鲤鱼
中为急性型病鲤 (示全身红肿、竖鳞)
下为慢性型病鲤 (示溃疡痊愈后形 成的疤痕)
3.流行情况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危害2~3龄鲤 鱼,在鲤鱼产卵孵化季节,最为流行。病鱼池的鲤鱼因该病死 亡率可达45%,最高达85%,成鱼饲养池的鲤鱼,死亡率也可 达50%以上。
4.防治方法
3.症状:
(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时全身肌肉均呈红 色,鳃瓣则严重失血,出现“白鳃”。这种类型一般在较 小的草鱼种(体长7~10cm)较常见。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 眼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 不明显,或仅局部出现点状充血。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 大的草鱼种(体长13cm以上)上出现。
四、鳜鱼暴发性传染病
1.病原:鳜鱼病毒SCV。
2.症状 病鱼严重贫血,鳃 及肝脏的颜色苍白,并常 伴有腹水,肝脏有淤血点, 肠内充满淡黄色粘稠物。
右图:患鳜鱼暴发性传染病 的鳜鱼严重贫血,剪去一侧 鳃盖及腹壁,示鳃及肝脏的 颜色苍白。
鳜鱼爆发性传染病,体表出血
鳜鱼爆发性传染病,肝肿大、出血
鳜鱼爆发性传染病,肝肿大、发黄
一、草(青)鱼出血病
草、青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当年草鱼鱼种、一足龄 青鱼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1. 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的 呼肠孤病毒(草鱼出血病 病毒) 2. 流行情况 (1)危害对象 : 草鱼,体长2.5~15cm的鱼种,尤其 6~10cm鱼种。青鱼,一足龄。同池其它鱼不感染。 (2)流行季节: 6~9月,尤其8月下旬~9月初,发病水 温 23~33℃,最适流行水温27~30 ℃。20 ℃以下病鱼呈 隐性感染。潜伏期3~10d。 (3)流行地区广: 全国各地都有该病的流行。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大多数病毒对抗菌素不敏感。
一、鱼类病毒性疾病
草鱼出血病
鳗疯狂病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 鳗出血性张口病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 鳜鱼暴发性传染病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 牙鲆弹状病毒
鲤春病毒病(SVC)
东方鲀白口病
鲤痘疮病
鳖病毒性出血病
淋巴囊肿病(LDV)
(一)草鱼出血病
慢性型:发生贫血 神经型:运动失常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患病狗鱼肌肉出血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鳟鱼肌肉出血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患病鳟鱼精巢充血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患病鲑鱼鳃退色,肌肉出血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患病大菱鲆的背面观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患病大菱鲆的腹面观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眼突出
(五)鲤春病毒血症
病原:鲤弹状病毒。 二类传染病 症状: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患病虹鳟鱼苗拖粘液便(拖假粪)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腹部膨大,体壁充血、出血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患病鱼苗卵囊肿大,体壁充血、出血 腹部膨大,体壁充血、出血
[流行]
主要危害鲑鳟鱼类的苗种,尤其刚孵出鱼苗到 摄食4周龄。
4-15℃(8-10℃),15℃以上发病停止。
[诊断] 外观症状、病理切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
腹胀,突眼 肌肉出血 内脏(鳔)出血斑点 流行: 欧洲,1龄以上的鲤鱼,春季(13-20℃) 防治: 提高水温到22℃以上。
鲤春病毒血症
患病鲤鱼腹部肿胀,皮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
鲤春病毒血症
患病鲤鱼肌肉出血
鲤春病毒血症
鳔布满了出血点
鲤春病毒血症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题答案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题答案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水产动物病害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类生物的疾病?A. 植物B. 微生物C. 水生动物D. 陆地动物答案:C2. 下列哪种病害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A. 细菌性疾病B. 真菌性疾病C. 寄生虫病D. 营养性疾病答案:D3. 水产动物病害的预防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A. 改善养殖环境B. 定期消毒C. 过量使用抗生素D. 合理投喂答案:C4. 以下哪种不是水产动物常见的寄生虫?A. 吸虫B. 绦虫C. 线虫D. 病毒答案:D5. 水产动物病害学中,病原体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项?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矿物质答案:D二、填空题6. 水产动物病害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的科学。

答案:水产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方法7. 病原体的侵入门户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鳃、皮肤、肠道8. 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治疗为辅,综合防治9. 常见的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草鱼出血病、对虾白斑病10. 水产动物病害的诊断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断三、简答题11. 简述水产动物病害学的研究内容。

答案:水产动物病害学主要研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流行规律、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以及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2. 阐述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治策略。

答案: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治策略包括:加强养殖环境管理,提高水体质量;合理投喂,避免营养失衡;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和预防接种;科学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加强病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

四、论述题13. 论述水产动物病害对养殖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答案:水产动物病害对养殖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损失、产品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

名词解释: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等综合性,实践性的科学。

混合感染: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入侵引起的鱼病。

最小有效量:能产生作用的最小药物剂量。

萎缩:安全范围:最大有效量与最大耐受量之间,在此范围内,剂量增加,作用增强。

疾病:指当病因作用于机制后,引起机体的新陈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扰乱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表现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能力降低以及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下降。

渗出性出血:前驱期:从出现最初症状开始,到出现主要症状为止的这一段时间。

组织损伤:不完全痊愈;完全痊愈:稚疾病的症状全部消除。

单纯感染:仅由一种病原体入侵而引起的鱼病。

垂直传播:亲代通过卵将病原体直接传给子代。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吸收,分布,代谢的规律,尤其是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规律的学科。

破裂性出血:保虫寄生:变性:细胞和组织损伤引起一类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的现象。

水流传播:鱼药:是为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促进养殖对象健康成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一切物质。

贫血:组织或器官动脉血输入减少或停止,或血液中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的现象。

简答题:1.液体渗出液的生理作用?Answer;1,带走病灶的毒素(稀释毒物)2,由于共含抗体、补体等物质,有消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3,渗出液的纤维蛋白原聚合形成的网架,有利于阻止细胞液的渗出。

2.鱼药选择应遵循的原则?Answer;1,有效性:根据鱼病诊断结果,选择对疾病有效的药物2,安全性:不能使用对养殖水环境或食品质量安全或人类健康有潜在危害而被禁止的药物3,方便性:全池泼洒法与投喂药饵法是鱼病防治最简捷和有效的方法4,廉价性;:药物本身的价值不能太高,不能超过养殖产品的价值或渔民承受能力;施用过程不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降低治疗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治疗方法
在疾病早期,外泼消毒药2-4次,同时内服药饲7-10天, 一定效果。 1、外用药 泼洒二氧化氯、伏碘、双链季铵盐络合碘等。 2、内服药 (1)每千克饲料中加鱼复药2号0.5g,拌匀后制成水中稳 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7-10天。 (2)每千克饲料中加200g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 (单用或合用均可),再加170g食盐,拌匀后制成水中稳 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7-10天。 (3)每100千克饲料中加双链季铵盐络合碘0.5-1毫升, 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7-10天。

草鱼出血病—全身出血、眼球突出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在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时,必须注意以下区 别: (1)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 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病情严 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 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病情严重时,肠腔 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4. 诊断
5. 防治 (1)严格执行检疫,实施健康养殖 (2)免疫预防
第四节 鲤春病毒病
1. 病原: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属弹状病毒科病毒。 2.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鲤鱼,主要流行 于春季,水温超过22℃时一般不再发病;流行 于欧洲各国,发病后存活的鱼很难再感染。 3. 症状及病理变化 (图13、14) 4. 诊断 5. 防治
(3)环境条件 20~33℃时发生
(4)流行地区广 全国各地都有该病的流行。
3. 症状及病理变化 (图1、2、3、4、5、6) (1)红肌肉型:以体长7-10cm的草鱼多见 (2)红鳍红鳃盖型:以13cm以上的草鱼多见 (3)肠炎型 4. 诊断
5.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实施健康养殖 (2)人工免疫预防 (3)药物防治
病毒的特性
病毒颗粒很小,测量单位为纳米(nm),病毒一般小于 150纳米。 病毒颗粒主要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不具备 完整的细胞结构。 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当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时,可引起细胞形成一种特殊的 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经特殊染色后,可在普通显微镜 下看到 。 专性细胞内寄生,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
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预防。

一、草鱼出血病
病毒的特性 (一)、病原体 (二)、流行情况 (三)、症状 (四)、诊断 (五)病毒(也叫呼肠孤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病毒为20面体球形颗粒,直径为60-80纳米,具双层衣壳; 病毒基因组由 11条双股核糖核酸(RNA)组成。 病毒耐酸(pH3),耐碱(pH10),耐热( 56℃)。 病毒复制部位在细胞浆,最适复制温度为25-30℃,其生 长温度范围是20-35℃。 尚未发现在非鲤科鱼类细胞株中增殖。 毛树坚等( 1989)报道,在浙江地区患出血病的草鱼中 还分离到一种小病毒颗粒,大小为20-30纳米,六角形, 为单股核糖核酸病毒,经初步鉴别,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4. 诊断
(1)根据症状与流行病学进行诊断 (2)病理组织学诊断 (3)电子显微镜诊断 (4)病原学诊断
4. 防治
(1)适当稀养有预防作用 (2)流行地区改养不敏感的鱼类 (3)发病鱼置于含氧量高或流水中痘疮会自 行脱落
第三节 鲤鱼鳔炎
1. 病原:鲤鳔炎病毒,为弹状病毒科病毒 2.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2月龄以上的鲤鱼,流行 水温15~22℃,在欧洲国家流行。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12)
第六节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第七节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第八节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第九节 斑点叉尾鮰 病毒病
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当年草鱼鱼种的一种传 染性疾病。 1. 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的草鱼出血病病毒 2. 流行情况 (1)危害对象 草鱼,体长2.5~15cm的鱼种 (2)流行季节 6~9月
第二节 鲤鱼痘疮病
1. 病原:鲤疱疹病毒,有囊膜的DNA病毒 2. 流行情况:流行于欧洲,现在日本及我国均有 发生。主要危害鲤鱼、鲫鱼及圆腹雅罗鱼等。 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时),及水 质肥的池塘水库、网箱内。
3. 症状及病理变化(图7、8、9、10、11)
小白点 直径1至数厘米的石蜡样结节 融合成大的 石蜡样斑块

二、鲤痘疮病
【病原】 鲤疱疹病毒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薄而透明的灰 白色小斑状增生物,以后小斑逐渐扩大,互联成 片并增厚,形成不规则的玻璃样或蜡样增生物, 形似癣状痘疮。背部、尾柄、鳍条和头部是痘疮 密集区,严重的病鱼全身布满痘疮,病灶部位常 有出血现象。
【流行情况】 该病早在1563年就有记载,流行于欧洲, 现在朝鲜、日本及我国的湖北、江苏、云南、四川、河北、 东北和上海等地均有发生,大多呈局部散在性流行,大批 死亡现象较少见。主要发生在一足龄以上鲤鱼,鲫鱼可偶 尔发生,同池混养的其他鱼则不感染。该病流行于秋末至 春初的低温季节及密养池。水温在10~15℃时,水质肥沃 的池塘和水库网箱养鲤中易发生。当水温升高或水质改善 后,痘疮会自行脱落,条件恶化后又可复发。本病通过接 触传播,也有人提出单殖吸虫、蛭、鲺等可能是传播媒介。

(五)、预防措施
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 用生石灰、漂白粉、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 尿酸等消毒。 2、实行检疫制度,严禁携带病毒的鱼卵输人及运出鱼卵。 用伏碘1%水溶液药浴10-20分钟。 3、夏花鱼种用每立方米水体中加5毫升双链季铵盐络合碘 药浴10-20分钟。 4、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 如投放光合细菌;保持水质优良、稳定;投喂营养全面、 含免疫增强剂的优质饲料, 5、培育抗出血病草鱼鱼种

(2)免疫途径 (1)注射法 8厘米以上草鱼鱼种,采用连续注射器进行腹腔或背鳍基部肌肉注射, 每尾注射组织浆灭活疫苗0.3-0.5毫升。 (2)浸浴法 (3)口服法,特异化的饲料效果优于浸浴法。 7、药物预防 据报道,在草鱼出血病流行季节,每月外泼消毒药1-2次,内服药饲1-2 个疗程,有预防效果。 (1)外泼消毒药 二氧化氯、伏碘、双链季铵盐络合碘。 (2)内服药饲 ①每千克饲料中加170g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单用或合用均可), 再加170g食盐,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3天。 ②每千克饲料中加170g刺槐子、170g苍生2号、170g盐,拌匀后制成水 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天。 ③每千克饲料中加鱼复药2号2.5g,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 饲投喂,连喂3天。
各 论
第五章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六章
第七章
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
水产动物真菌性疾病
第八章
第九章
水产动物原虫病
水产动物蠕虫病
第十章
水产动物甲壳类动物性疾病
第十一章 水产动物非生物性疾病
第五章
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 第二节 鲤鱼痘疮病 第三节 鲤鱼鳔炎 第四节 鲤春病毒病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五节 鳜爆发性传染病
【防治】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患有痘疮病 渔场进鱼种,不用患过病的亲鲤繁殖。 (2)流行地区应改养对本病不敏感的鱼类。 (3)做好越冬池和越冬鲤鱼的消毒工作, 调节池水PH,使之保持在8左右。 (4)秋末或初春时期,应注重改善水质或 减少养殖密度。 (5)发病池塘应及时灌注新水或转池饲养。

(三)、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反应迟钝,摄食减少或停止。 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 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均呈红色,鳃瓣 则严重失血,出现“白鳃”。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 (体长7-10cm)较常见。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 眼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 显,或仅局部出现点状充血。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大的草鱼 种(体长13cm以上)上出现。 (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 肠道严重充血。肠道部分或全部呈鲜红色,肠系膜、脂肪、鳔 壁等有时有点状充血。肠壁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 但很少充有气泡或黏液。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 见到。 上述三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可同时出现,亦可交互出现。
三、鲤春病毒血症
【病原】 鲤弹状病毒(R.carpio)。 【症状】 病鱼呼吸缓慢,沉入池底或失去平衡侧游,体色发 黑,腹部膨大,眼球突出,肛门红肿,鳃丝颜色变淡并有出 血点;腹腔内有积液,肠壁发炎,内脏有出血斑点,肝、脾、 肾肿大,颜色变淡;肌肉也有出血斑块,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血浆中糖原及钙离子浓度降低。 【流行情况】 在欧洲广为流行,死亡率可高达80~90%,主 要危害一龄以上的鲤鱼,鱼苗、夏花很少感染,春季(水温 在13~20℃)时适宜流行,水温超过22℃时就不再发病,所 以叫鲤春病毒血症。 【防治】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2)水温提高到22℃以上。 (3)选育有抗病能力的鱼种放养。

(二)、流行情况
草鱼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 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全长2.5-15厘米的草鱼鱼种及1足龄的青鱼,有 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青鱼以及麦穗鱼等也可患 病。 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每 年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 但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 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 抗力低下,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则在水温12℃及34. 50℃时也有发病。 该病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通过 卵进行垂直传播。

6、人工免疫预防 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效果好,实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