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介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金融中介概述
1.“金融中介”所指的范围有大有小,通常使用的口径有几个?
答:“金融中介”是指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林林总总,统称为金融中介,也常常统称为“金融机构”、“金融中介组织”。

(1)联合国统计署的分类
①按经济活动类型分类,把现今世界上的经济活动分成17个大类。

金融中介,是其中的一大类,包括的内容是:
a.不包含保险和养老基金的金融中介活动。

货币中介:中央银行的活动;其他货币中介,主要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性质的活动;
其他金融中介:金融租赁活动;其他提供信用的活动,主要指类如农业信贷、进出口信贷、消费信贷等专业信贷的活动。

b.保险和养老基金——不包括强制性社会保障。

包括:生命保险活动、养老基金活动、非生命保险活动。

c.辅助金融中介的活动。

金融市场组织,如证券交易所的活动;
证券交易活动,这包括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之类的活动;
与金融中介有关的其他辅助活动。

②按中心产品的分类,共分9大类。

金融产品属于服务性质的产品。

“金融中介、保险及辅助服务”包括的内容是:
a.金融中介服务——不包括投资银行服务、保险和养老基金服务。

包括:中央银行服务、存款贷款服务、中间业务的服务、金融租赁,等等。

b.投资银行服务。

包括:投资银行服务、证券买卖服务、证券承销、包销服务,等等。

c.保险和养老基金服务——不包括强制性社会保障。

包括:生命保险和养老基金服务、意外伤害和健康保险服务、非生命保险服务,等等。

d.再保险服务。

e.金融中介辅助服务。

与投资银行有关的服务,如合并与收购服务、公司理财和风险投资服务;
经纪服务、证券交易的处理和结算服务;
金融资产管理、信托、委托服务;
与金融市场有关的营运服务和管理服务;
f.保险和养老基金辅助服务,等等。

(2)国民核算体系SNA对金融业按机构的分类
这种分类,是从交易主体或资金收支角度作为识别不同金融机构的划分标准。

具体划分是:中央银行;其他存款公司;不是通过吸纳存款的方式而是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并利用这些资金获取金融资产的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如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消费信贷公司等;金融辅助机构,如证券经纪人、贷款经纪人、债券发行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以及经营各种套期保值的衍生工具的公司等;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

2.对金融中介机构的分类有种种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为什么很不容易?
答:金融中介包括的范围极广。

在间接融资领域中,与资金余缺双方进行金融交易的金融中介有各种类型的银行;在直接融资领域中,为筹资者和投资者双方牵线搭桥,提供策划、咨询、承销、经纪服务的金融中介,有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金融市场上的各种基金以及证券交易所;与它们并存的另一大类是各种保险事业;从事信托、金融租赁、土地和房地产金融活动的,在金融中介系统中也都是重要环节。

在当前世界市场经济生活中,
所有的金融中介构成一个极其庞大、极其多样性的大系统。

要想明确哪些产业应该划入金融中介的领域,以及在这一领域内如何有条理地分门别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联合国统计署统计分类处把金融中介按照经济活动类型、中心产品分别进行了分类,国民核算体系SNA也对金融业进行了按机构的分类。

这种分类,是从交易主体或资金收支角度作为识别不同金融机构的划分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用于满足统计需要的分类是极其精细的。

这些种种分类只不过是提供从不同视角观察一个复杂大系统所形成的不同的分类和描述,并希望从中给出一个轮廓印象。

因此在种种教材和著述中,对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介绍不尽相同是完全不足为怪的。

3.试分门别类说明我国当前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并同主要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共同之处有哪些方面?主要差异可归结为几点?
答:(1)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目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一格局将持续向现代化的方向演进。

具体构成是: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长城、东方、信达;
其他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等;
投资银行、券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申银万国、华夏、国泰君安、海通、南方;
农村信用合作社: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合作社4万余家;
城市信用合作社: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城市信用合作社1 689家;
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
财务公司:华能集团财务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财务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财务公司等;
金融租赁公司:中国租赁有限公司、东方租赁有限公司等;
邮政储蓄机构:邮政储蓄银行;
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
投资基金: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代表处、在华设立的营业性分支机构等。

(2)西方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可粗略地概括为众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

其中,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其大体可分为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这两个构成部分。

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其构成极为庞杂。

比如,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基金组织、消费信贷机构、金融公司、租赁公司等都包括在内。

证券交易所也可归属于这一类。

①我国当前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同主要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共同之处有:
金融机构体系逐渐完善,基本上涵盖了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的金融机构种类,形成了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租赁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的完整的金融体系。

②我国当前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同主要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差别有:
a.我国的金融机构类型较为单一,业务过于单调,功能不足。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不合理,收入来源过于依赖利息,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小,不良资产过多。

b.改革浪潮中也涌现出众多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如租赁业、如城市信用合作社等。

在推进改革和活跃经济方面,它们做出了不应忽视的贡献。

然而,大多先天不足,基础不牢,违规操作,经营混乱,从而长期处于不断整顿、不断规范的过程之中。

就资金调剂这一领域来说,尚有不少方面缺乏金融中介的服务,或服务质量满足不了需求。

c.资本市场的金融中介,十多年来发展迅速。

但反映着市场本身的局限,中介机构的类型简单,如只有券商和证券型投资基金。

而且在风险、违规之中,清理、重组,潮起潮落,尚未能在投资人的心目中对之树立稳定可靠的信心。

d.保险业从无到有,就自身而言,机构、业务成倍增长。

但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国际保险力量的竞争,机构的规模大多偏小,机构的组织类型和服务产品则显单调。

4.比较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上金融中介的异同,试分析这两种金融中介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答:(1)直接金融指资金短缺单位直接在证券市场上向资金盈余单位发行股票债券等凭证融通资金的一种融资形式。

在此过程中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建立金融联系,因此被称为直接金融。

它可以节约中介成本,获得长期稳定资金,同时在法人治理上发挥作用。

但是门槛较高,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间接金融指资金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到银行等中介机构,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或直接投资形式将资金转移到资金短缺单位的一种融资形式。

它可以动员零星存款,减少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实现期限转化,同时通过资产多元化降低风险,但对中介机构更为依赖。

(2)由于融资方式的不同,两个领域内的金融机构有很多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在资金运动中的地位不同。

直接融资机构只是协助地位,而资金流通的双方是实际供求者。

间接融资机构处于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双重地位,把资金流通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都处于主体地位。

②承担风险不同。

直接融资机构不承担风险,全部风险由资金供求单位承担。

间接融资机构由于处于法律合同主体的地位,要承担所有投资风险,但可以通过资产多元化进行分散。

③职能不同。

直接融资机构在投资运作中主要行使设计投融资方案、咨询和管理,代理投资等职能,并不作为主体进行投资。

而间接融资机构则作为投资主体直接行使投资职能。

④资金运用利润分配不同。

直接融资机构的投资收益是事前固定的,可以是一个固定数额,也可以是一个比例,而受益的剩余部分归投资者所有。

相反,间接融资机构则占有了大部分投资利润,只需支付给资金供给者一个固定数额。

(3)在直接融资市场上,我国目前有数量较多的证券公司,如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申银万国、华夏、国泰君安、海通、南方,投资基金也发展迅速。

在间接融资市场上,我国目前存在大量的银行,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数量较多的股份制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等。

长期以来,间接融资是我国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

间接融资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承担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本。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进行,我国间接融资市场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迅猛,为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缓解了直接融资市场的压力。

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

5.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1)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目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一格局将持续向现代化的方向推进。

具体构成是:中央银行、政策性银
行、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和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①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呈现“大一统”的局面,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上成为我国唯一的银行,垄断了几乎所有的金融业务。

②1979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体系进入了逐步恢复、发展和完善的阶段,陆续恢复了几个主要的商业银行。

198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转变为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

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办理中国人民银行原来办理的全部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形成现代“双层”银行体系框架。

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国家专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

目前,处于我国金融体系主体地位的是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它们的前身分别是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

为改善垄断经营局面,提高效率,2003年末,又开始对几家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分别获得外汇储备注资,交通银行也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之后,几家银行按照财务重组、成立股份公司、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在境内外进行IPO的路径进行改革。

经过改革,四家银行在各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不断缩小。

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中。

自1986年国家决定重新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以来,我国陆续建立了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商业银行在筹建之初以国有资本为主,而且大多没有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近些年则先后实行了股份制改造。

1998年我国开始出现了以城市名命名的商业银行,这些商业银行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建,到2007年末,全国共有124家城市商业银行。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上市,其他未上市商业银行也都在积极创造上市条件,以期加速向现代商业银行的方向发展。

1994年以前,国家的政策性金融业务由当时的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承担。

1994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及遵循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原则,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2007年初,按“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对政策性银行进行改革,实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国家开发银行将最先被打造成商业银行。

1999年3-10月,我国先后建立了四家由国家投资的特定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从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

截止2001年底,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了1.4万亿不良资产,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到2006年3月末,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8663.4亿元。

目前,随着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接收的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工作接近尾声,它们将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对业务范围和经营方法进行调整。

比如,开始向商业化转型,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快多元化步伐,同时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企业债券和股票初露头角,并开始柜台交易。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中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开始飞速发展,各类证券公司、基金组织随之发展起来。

截至2008年4月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06家,总资产约1.8万亿元,净资本约3100亿元,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国泰证券等。

但我国证券公司与国外投资银行存在明显差距,不能充分发挥投资银行的职能,而且规模小、竞争力低。

近年来,部分证券公司向投资银行的过度已在酝酿中。

我国的投资基金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较为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产生于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后,首先推出的是封闭式基金,2000年开始推出开放式基金,近几年,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
在我国也有发展。

随着基金业的发展,各类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机构迅速发展起来。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

1988年以前,保险业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后来,保险市场主体逐步增加。

1988年3月和1991年4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先后建立。

1998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撤销,业务由其三家子公司管理。

近年又成立了政策性保险公司、保险代理公司等。

许多外国保险公司也纷纷来华设立分公司及代表处。

⑤此外,我国金融体系范围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种类不断增加,例如,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改革后的农村信用合作社、06年末新增的三类农村金融机构、城市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等,近几年也有非常迅速的发展。

为对迅速发展和日益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进行有效监管,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也开始发展并不断完善。

1992年10月,中国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8年11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2003年3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的监管职能相继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中分离出来。

(2)综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呈现出多样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①金融机构的多样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金融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显著,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日益要求开通越来越多样化的渠道为之服务。

不同金融中介根据其自身特点提供给社会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应了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要求,高效率地发挥其带动整个经济的能动作用。

②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是我国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推进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也不断向市场化、商业化过渡。

无论是专业银行与人民银行分离、政策性银行与专业银行分离、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及股份制改造、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还是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都体现了政策性与商业性分离、不断提高效率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目标,不但增强了专业性、提高了自身竞争力,而且有效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③金融机构的现代化和逐步向国际接轨的趋势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提高国际竞争力而做出的不断努力。

国外的金融机构体系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无论在制度还是管理方面都已经成熟,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只有在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才能少走弯路,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尽快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资金平台。

④在未来,我国的金融体系将继续向着多样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并且根据实际经济状况不断自我调整、完善。

同时,金融创新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也使我国商业银行不断突破分业经营界限,逐步向综合经营的方向推进。

6.你是否了解我国在几个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活动状况?
答:(1)我国与国际清算银行的往来
中国人民银行早于1984年就开始在国际清算银行存款,并与其建立了正式业务联系,以后每年中国都派有代表团出席该行的年会。

1994年克罗克特就任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之后,积极推进该行的国际化进程。

他首先扩大了中央银行行长例会的规模,有选择地邀请非股东中央银行行长出席会议。

随着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中国人民银行也多次受邀派代表参会,进一步增加了中国中央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及各国中央银行的交往。

1995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朱镕基同志在访问瑞土期间曾正式访问了国际清算银行,为增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1996年7月8日,国际清算银行董事会通过决议,批准向中国、新加坡和香港特区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出
售股份,当年9月,中国中央银行正式加入国际清算银行。

近年来,中国每年派代表参加国际清算银行召开的中央银行行长例会以及一些专门委员会的各种会议,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热点问题,适时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成就。

这些会议也为我国开展双边和多边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同时,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双方高层往来频繁,及时就重大问题交换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双方友好关系的发展。

(2)我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往来
中国是IMF的创始国之一,但在1980以前,中国在IMF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当局占据。

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合法席位也相继得到恢复。

经积极交涉,1980年4月17日,IMF执行董事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之后,我国在IMF的份额由原来的5.5亿特别提款权增加到1983年23.9亿特别提款权。

1992年在第9次份额总检中,我国的份额再增至33.852亿特别提款权,占基金总份额的2.35%,位列第11位。

2001年2月5日,IMF理事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的份额增加至63.692亿特别提款权(约合83亿美元),我国在IMF的份额也从11位上升到第8位。

自1980年以来,我国与IMF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国与IMF的各种业务往来也在不断增加。

双方的合作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IMF通过提供贷款支持我国国际收支的改善。

如1980年,我国宏观经济失衡,通货膨胀加剧,国际收支逆差扩大,为此,IMF向我国提供了4.5亿特别提款权的第一档信贷和3.05亿特别提款权的信托基金贷款。

两种贷款我国分别于1983年和1990年全部还清。

又如1986年,我国再次向IMF借入5.977 25亿特别提款权的第一档信贷,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该借款亦于1991年还清。

②IMF通过提供多次技术援助与人员培训,帮助我国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在IMF的援助下,我国已在建立外债管理指标与统一监测制度,改进国际收支编制方法,加强中央银行作用,推进税制改革及完善税收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③我国也定期与IMF磋商与交流。

例如:向IMF提供本国国民经济统计数字,介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意向,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1980年11月、1986年11月和1990年1月,我国先后与IMF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1997年9月还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召开了IMF和世界银行的年会,这些会议就各国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增长,IMF的地位、作用及其改革,以及中国银行业务、防范金融危机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产生了积极影响。

④我国按IMF要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并参与IMF的实际救援工作。

1994年我国推出了汇制改革与货币自由兑换的措施,并于1996年实现了货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1997年东南亚发生货币危机后,我国从大局出发,坚持了人民币汇率不贬值的政策,并积极参与了在IMF框架下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资金援助计划。

这些举措受到了IMF及其他成员国的普遍赞扬。

(3)我国与世界银行集团的往来
①与世界银行的往来
中国是世界银行的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世界银行的席位长期为台湾当局所占据。

1980年5月15日,中国在世界银行和所属国际开发协会及国际金融公司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80年9月3日,该行理事会通过投票,同意将中国在该行的股份从原7 500股增加到12 000股。

我国在世界银行有投票权。

在世界银行的执行董事会中,我国单独派有一名董事。

我国从1981年起开始向该行借款。

此后,我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逐步展开、扩大,世界银行通过提供期限较长的项目贷款,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改造、能源、农业等国家重点建设以及金融、文卫环保等事业的发展,同时还通过本身的培训机构,为我国培训了大批了解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