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中的被害人过错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瞒事实而使被害人 陷入错误认识 自愿交 付财物给 行为人 的犯 罪 , 即实施 诈 骗行 为 +陷入错 误认 识 +自 愿交付财物是诈骗罪的三个基本行为要件。诈骗 的
讨什么样的被害人疏忽行为可以认定为被害人过错 ,
作者 简介 : 潘庸鲁 , 中国人 民大学法学院 20 刑法博士研 究生 ( 07 北京 10 7 ) 082 。 ① 徐久生 :德 语国家的犯罪学研 究》 北京 : 《 , 中国法制 出版社 ,99年 , 11页。 19 第 8 ② 史奈斯 ・ ・ 本 马拉 克传述 : 先知说 :没 有一个城 市不被骗子 ‘ “ 旦扎勒 ’ 践踏过 , 唯麦加 和麦地那例 外。麦加和 麦地那的每条路 上都有天 使守卫 着。之后 , 麦地那将会 因其居民而震动三次, 那是 安拉要把 不信道者和伪信者驱逐 出境 。 ( 布哈 里圣训 实录》第三卷第 15段 ) 《 ”《 0 , 古兰经 简注》, 马仲刚译注 , 北京 : 宗教 文化 出版社 2o o5年版 , 3页注释 。 第 ③ 谢晓雪 : 诈骗罪的被 害人 分析》, 《 北京 大学2 0 0 4年硕 士论文。
现代社会 以及刑法资源有限的情状下, 对诈骗 罪中有过错的被 害人提 出谨慎义务并非义务加担 , 而是
防 止 自我 法益损 害最 有效 的手段 。 当然 , 防止 被 害人二 次 受 害, 为 应将 被 害人 违反 谨慎 义务 的 区域 限
定在极端型、 违法型和怀疑型这三种类型范畴, 才能认定诈骗 罪中的被 害人存在过错 。 关键 词 : 诈骗 罪 ; 害人 过错 ; 忽 ; 慎 义务 被 疏 谨
众 所周 知 , 被 害人 的研究 兴起 于上世 纪 四十 年 对 代, 其发 端 领 域 就 是 诈 骗 罪 。 14 9 1年 被 害 人 学 之 父 美籍德 国学 者 在 冯 ・亨 梯 在 被 害 人 学 开 山之 作 《 论 实施 成 功 , 了取 决 于 行 为人 技 巧 、 除 口才 、 验 、 经 手段 之 外 , 为关键 之 处在 于利 用被 害人 自身疏 忽陷入错 更 误认 识使 得诈 骗 既 遂 。如 果 没 有 被 害人 陷人 错 误认 识, 就不会 存在 诈骗 罪 的既 遂 状 态 , 而这 种 错 误认 识 恰恰 归 因于被 害人 的疏 忽 。 在 被 害人 因疏 忽 而 导致
骗伎俩 , 特别是当前科技发达 、 信息快捷、 交通便利的 地球村 时代, 手机诈骗 、 网络诈骗 和科技诈骗等方式 让 民众 防不 胜 防或难 以预防 , 而诈骗 罪成 为多 发但 因 又难以打击 和预 防且 令 司法 机关 和 民众 头疼 的犯
罪。 所谓 诈 骗 罪 , 指 行 为人 对 被 害 人 虚 构 事 实 或 是
象, 小到街 头 乞讨 以“ 包 丢失 、 2元 钱 坐 车 回家 ” 钱 需 这种小 额 诈骗 方式 , 中到 以“ 头 有人 能帮 别 人 摆 平 上 某事 ” 骗 数 千或 上 万 的大 额 诈 骗 方 式 , 到 “ 个 诈 大 拉
项 目 个风投 ” 骗上百 万甚 至过亿 的 巨额诈 骗。 搞 诈 可 以说 在 复杂 多变 的风 险社 会充 斥 着 层 出 不 穷 的 诈
21 00年 7月
云南大学学 报法学版
J un lo n a nv ri a dt n o ra fYu n n U iest L w E io y i
J l ,0 0 uy 2 1
V0. 3 N . 12 o 4
第2 3卷
第 4期
文章 编 号 :N 3—14 / 2 1 ) 4— 9一O C5 13 D(0 0 o 3 5
害人 自身不 纯洁 , 因而 不值 得刑 法 给予保 护 。尽 管笔 者认 为冯 式 被害 人责任 的观点 有些 片面 , 但他 的观点 却 引起学 者们 对诈 骗罪 中被 害人 过错 问题 的思考 。
说 到诈骗 行 为 ,诈骗的案件中, 轻信 占 5. %、 87 贪利 占 3 .% 、 0 5 好 奇 占 75 、 他心 理 占 2 。 我们 是 否 可 以认 为 .% 其 % ④那 被害人 的这 种疏 忽 是 一 种 被 害 人 过 错行 为 呢? 日本 刑法 学 中 的被 害人 过 错 研 究 始 于 17 94年 松本 、 浅川 发表的“ 诈骗性借 款过程 中的犯 罪者 与被 害人 ” 一 文 , 讨 了被 害人 在诈 骗 罪 中的疏 忽 问题 。我 国刑法 探 对 疏忽 也有所 考 虑 , 同样 是 财 产 性 犯 罪 , 窃 罪 的最 盗 高刑罚 是死刑 , 而诈 骗 罪最 高 刑 罚无 期 徒 刑 , 本 原 根 因就是 考虑 到被 害人 的疏 忽 行 为 相 对 弱 化 了行 为 人 诈 骗行 为 的社 会 危 害 性 。甚 至 对 于 特 定 身 份 的被 害 人因疏忽而被诈骗要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 以这种方 式事实上肯定 了被害人过错 。例如 , 在签订、 履行合 同失职被骗罪中的国有公司 、 企业 、 事业单位直接负 责 的主 管人 员 就是 因为严 重 疏 忽 而 导致 国家 利 益遭 受重 大损 失 , 因而根 据 犯 罪 情 节 承 担 拘 役 、 年 以下 三 有期徒刑或三年以上七年 以下有期徒刑。国家通过 惩罚被害人 的疏忽 以对 被害人 过错 进行价值否定。 本文的主旨就是研究诈骗罪 中的被害人过错问题 , 探
犯罪人与被 害人 的相 互作用》 中指 出, 在很 多时候 , 欺 诈犯 罪 中 的被 害 人 对 犯 罪 的 产 生 负 有 很 大 责 任 。 如果没 有被 害人 的密 切配 合 , 为人 的欺 诈行 为就不 行 可能实 现 。 进 而冯 式 认 为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可 以说 , ④ 被
法学论坛
诈 骗 罪 中的被 害人 过错 问题 研 究
潘 腐鲁
摘 要: 诈骗 罪既遂 的根 本原 因在 于被 害人 因疏 忽 陷入错 误认 识 而 自愿 交付 财 物 , 而对 于一般 意
义上 的疏忽刑 法 无法给 予评 价 , 这是 匿名社 会 必然付 出的交往 成本 。但是 , 充 满风 险且 复 杂 多变的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