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区域地理

广州市白云区区域地理
广州市白云区区域地理

广州市白云区区域地理

目录

一、白云区位置与行政区域 (2)

1.1区域地理位置 (2)

1.2行政区域划分 (2)

二、区域自然特征 (3)

2.1地质 (3)

2.2地貌 (3)

2.3气候 (3)

2.4水文 (4)

2.5土壤 (4)

三、自然资源与开发 (5)

3.1土地资源 (5)

3.1.1区内土地资源状况 (5)

3.1.2利用特点 (5)

3.2气象资源 (5)

2、1气温 (5)

3.2.2降水 (5)

3.2.3气象资源特点 (6)

3.3水资源 (6)

3.3.1区境内水资源状况 (6)

3.3.2水资源特点 (6)

3.4矿产资源 (6)

3.5生物资源 (7)

3.5.1植物 (7)

3.5.2动物 (7)

四、区域人口 (7)

4.1人口发展 (7)

4.1.1人口数量 (7)

4.1.2人口变动 (8)

4.1.3人口分布 (8)

4.2人口结构 (8)

4.2.1民族结构 (8)

4.2.2性别结构 (8)

4.2.3年龄结构 (8)

4.2.4文化结构 (9)

4.2.5职业结构 (9)

4.2.6家庭结构 (10)

五、区域习俗 (10)

5.1服饰 (10)

5.2饮食 (11)

5.3居住 (11)

5.4行旅 (11)

六、区域联系与交通 (11)

一、白云区位置与行政区域

1.1区域地理位置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北面,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区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8′36″至113°34′52″、北纬23°07′03″至23°25′53″。东西极限长为44.4公里,南北极限长为33.6公里,东邻萝岗区,西界佛山南海,北接花都区、从化市,南连黄埔、天河、越秀、荔湾等4区,面积795.79平方公里。详见图一。

图一

1.2行政区域划分

白云区辖内有14条行政街,4个中心镇,即三元里街、松洲街、景泰街、黄石街、同德街、棠景街、新市街、同和街、京溪街、永平街、均禾街、嘉禾街、石井街、金沙街和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4个镇。设居民委员会245个,村民委员会118个,全区户籍人口77万多人,流动人口约80万。

二、区域自然特征

2.1地质

白云区的地质状况,主要包括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地质构造变等4个方面。

白云区出露的地层比较齐全,从晚古生界的震旦系至新生界的第四系,除寒武系、奥陶系与志留系缺失外,其余均有出露,主要包括元古界的震旦系、古生界的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的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的第三系和第四系。

白云区的侵入岩主要是燕山期形成的,最主要的侵入岩体有萝岗岩体和九佛岩体。萝岗岩体是在燕山第二期(中侏罗世)侵入,以中酸性侵入岩的二长花岗岩为主,中粒颗粒。而九佛岩体这是在燕山第三期(晚侏罗世)侵入的,以酸性侵入岩的黑云母花岗岩为主。

白云区出露的变质岩主要有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前者是以全麻状混合岩为主,而后者主要是片麻状混合花岗岩。

白云区的地质发展和地貌变化深受褶皱和深大断裂的控制。主要断裂带有两条,广从断裂带和瘦狗岭断裂带。前者是北东向断裂带,后者是东西方向的深断裂带。

2.2地貌

白云区地势北部与东北部高,西部和南部低。大致以广从断裂带和瘦狗岭断裂带为界,广从断裂带以东,瘦狗岭断裂带以北,是白云山低山丘陵地区,中有山间冲积平原点缀,良田坑冲积而成的白米洞等。广从断裂以西,主要是流溪河冲积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北部及东北部以低山为主,谷深,坡陡,基岩是坚硬的、块状的变质岩和花岗岩。在低山的边缘地带,如新广从公路东侧、旧广从公路大源以南两侧,展布着一系列丘陵,其基岩是抗风化力较弱的中粗粒花岗岩,故山顶浑圆,山坡平缓。

在丘陵区的南部边缘,沿瘦狗岭断裂走向是一片带状的台地,区境内西起王圣堂,依次是走马岗、桂花岗,接天河区境的横枝岗、瘦狗岭、下元岗。白云山西麓,是丘陵与山前平原相接地带,并展布着一系列北东向的山前洼地和台地,与冲积平原相间,组成了流溪河波状平原。

白云区内山脉属九连山余脉,从东北向南及向西南延伸,形成区境东北和东部大片丘陵山地,其中帽峰山主峰莲花峰海拔534.9米,是全区最高峰,山上遍植松、杉、竹和杂树,树木郁葱,植被茂密。此外,全区有多座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岭,如白云山主峰摩星岭海拔372.3米,杨大岭海拔349米,武台山海拔336米,寻岭海拔313.3米,葫芦山海拔331米,洞旗峰海拔314米。

2.3气候

白云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环流盛行。冬季处于大陆高压东南边缘,多吹来自大陆的偏北风,因有南岭等山脉作屏障,阻隔北方南下寒潮,又可使冷空气锋面停滞,形成阴雨,故冬季不致严寒干燥。夏季主要受太平洋高压影响,多吹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因南岭

山脉及区内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形特点,可截留大量水蒸气上升成雨,故夏季不至于酷热。白云区的气候特点是: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霜雪稀少,四季分明,春夏之间多暴雨,夏秋之间多台风。年平均气温21.8℃;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38.1℃;1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为0℃;无霜期达345天;年降雨量1694毫米,4月至9月雨量占82.1%。

2.4水文

白云区境内的河流属珠江水系。因受地势影响,河流多从东北流向西南,从东流向西或从北流向南,分别流入珠江、白坭河、流溪河,也有少数经天河区流入东江。主要河流有流溪河、白坭河、珠江(西航道)以及南岗河等。而在地下水方面,白云区地下水种类主要有三种,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矿泉、温泉水。区内浅层地下水多属亚砂土性,多年平均地下水平面为-2.45米。深层地下水则多藏于深层喀斯特地层,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纪栖霞灰岩、壶天灰岩和石登子灰岩,与隔水层第四纪粘土、亚粘土和侧水煤系相间,组成数条北北东至南南西走向的含水带。此外,区内已探明温泉有2处,在三元里、瑶台交界处和龙归,均已开发利用。在钟落潭旗岭北麓、帽峰山下的头陂以及萝岗镇八斗村等地则发现有矿泉水,均有厂家生产瓶庄矿泉水。

2.5土壤

据1982年广州郊区土壤普查数据显示,白云区的土壤分属水稻土(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7%)、菜园土、赤红壤3个土类,麻红黄泥田(主要分布在九佛、萝岗丘陵地区地势较高的地方)、麻红泥田(主要分布在九佛、钟落潭一带)、页红泥田(主要分布在人和、江高双岗、雅瑶一带)、洪积红黄泥田(主要分布在九佛、钟落潭、竹料、太和、萝岗的山间小盆地或山坑谷底)、河沙泥田(主要分布在钟落潭、竹料、龙归、人和、蚌湖、江村、神山、新市、石井的流溪河、白坭河沿岸)、沙质田(主要分布在钟落潭、竹料、太和的山前和河流冲积平原台地)、泥肉田(主要分布在各村镇附近的“村边田”)、白蟮泥底田(主要分布在九佛、萝岗、人和的丘陵、台地、山边)、冷底田(主要分布在九佛、钟落潭、太和、竹料、萝岗山脚低洼地带)、菜田(主要分布在石井、三元里、新市嘉禾一带)、花岗岩赤红壤(主要分布在区境东北部和东部丘陵山区)、沙叶岩赤红壤(主要分布在钟落潭、竹料、太和、萝岗的低山丘陵地区)、坡园地赤红壤(主要分布在区境东北部和东部低山丘陵坡地)等13个土属。白云区的土壤状况特点是:兼有多种土类、土属,宜于发展多项种植业,适宜种稻、种菜的耕地面积大,土质、肥力形成了越北越穷、越东越僻的不平衡状态。

三、自然资源与开发

3.1土地资源

3.1.1区内土地资源状况

丰富的土地资源是白云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之一,它为广州市的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房地产的开发,乃至城市垃圾的处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1993年土地详查材料,白云区的土地总面积共有136.27万亩,共分耕地(占全区总面积29.96%)、园地(占全区总面积14.78%)、林地(占全区总面积29.62%)、草地(占全区总面积0.0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全区总面积15.11%)、交通用地(占全区总面积2.46%)、水域(占全区总面积7.28%)及未利用地(占全区总面积0.74%)等8类。

3.1.2利用特点

区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有以下特点:

1、辖区内一、二、三产业均发展较快,各种用地交错分布,形成较为复杂的用地结构,而且各类用地都占一定的比例。

2、在农业用地中,以农副产品生产用地的比重较大,充分体现城郊型农业的特点。

3、林业占有重要位置。以帽峰山为中心的林业用地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9.63%,是市区最重要的生态林地,被喻为广州市的“市肺”。

3.2气象资源

2、1气温

日平均气温≥10℃是包括水稻在内的大部分喜温作物活跃生长的界限温度。白云区温度≥10℃的一年内有333天,占全年天数的91.23%。日平均气温≥22℃是晚稻安全抽穗的指针温度,也是夏季气候的下限温度,而白云区气温≥22℃的一年内有149天。此外,白云区的平均无霜期达347天,由此可见,白云区的热量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可以加以利用。

3.2.2降水

区境降雨量丰富,但季节变化明显。降雨集中于春、夏两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秋冬两季降雨偏少,不足全年降雨量的20%。此外,区内降雨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受地形的影响,帽峰山北面的沙田一带和萝岗丘陵北缘的水口水库一带年平均雨量比全区高出15个百分点。而地处东部低山西侧的太和圩周围则是区内常年的少雨地区,比全区的平均雨量要

低12个百分点。

3.2.3气象资源特点

光、温、水是气候资源的三大要素。白云区强光、高温、多雨都出现在重要的耕作季节,光、温、水同步,表现出得天独厚的组合优势。但是,由于区内温、光、水等气候要素在时间上和地域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所以人们需要掌握其变化规律,采取措施去适应这种变化,使气候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应用。例如在东部山区修筑水库,在平原地区修建排灌系统。这样,在雨季,水库可以大量畜水,既可以防止山洪暴发造成的洪涝灾害,又可以在旱季放水灌溉作物。

3.3水资源

3.3.1区境内水资源状况

据1982年水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区内水资源丰富,全区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合计,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60%以上(不含广州市各水厂利用白云区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此外,区内水力资源也比较丰富。包括河流自然落差形成的水力资源,蓄水工程大坝上下游水位差形成的水力资源,引水、蓄水工程输水管道落差形成的水力资源,全区水力资源理论蕴藏能量近2万千瓦。

3.3.2水资源特点

区内降水丰沛,径流较大,过境客水多,地下水比较丰富,令白云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降雨和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降雨和径流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降雨量自东、西南向中部渐减;径流深自南向北递增。降雨和径流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集中于汛期的水量多以洪水的形式出现,大部分水量直泄入海,成为难以利用的水资源;如遇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而在10月至次年的3月,由于降水量少,中小河流的河川径流也少,往往与农业生产发生供需矛盾。

3.4矿产资源

区内矿产资源主要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以及化工原料矿产,其中能源矿产主要是煤和地热。前者分布在新市镇嘉禾、五边,石井镇夏茅一带,后者则沿广从断裂两侧分布。金属矿产主要指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土矿产。白云山麓从磨刀坑至天河龙洞一带的花岗石、石英石矿脉中,含有钼、铋、锌等有色金属。在太和穗丰黄麻塘及兴丰村一带,有大、小36条金矿脉,有原生金矿和次生砂金2种形态的黄金矿藏。并有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等伴生矿。在九佛蟹庄及萝岗一带花岗岩体中,有稀土矿,以中轻富稀铕土为主。非金属矿产主要包括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和建筑材料矿产。在神山郭塘、人和一带,

含丰富的软质耐火粘土。硅质岩及砂岩层状矿床主要分布于区内石龙一带。在江高镇流溪河上的一级阶地的沉积层内,含较大量石英砂。区内西北部雅瑶一带,含大量石灰石。神山、江村、钟落潭、竹料等地的垄状台地中有大量黄土可用于建筑。流溪河河床、河滩及其支流河滩有大量河砂。神山、郭塘、人和、太盛等地有白鳝泥。化工原料矿产方面,龙归盆地有硝盐矿床,主要分布于始新统的岩层内。

3.5生物资源

3.5.1植物

白云区内原有植被,属南亚热带雨林群落。南部白云山和东部、东北部丘陵区以及流溪河沿岸,昔日曾是森林茂密,绿草葱茏的地方。后来,由于多次战乱以及建国后大力提倡开垦荒地,以致毁林情况严重。但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执行林业各项政策,稳定山林权属,落实生产责任制,划定了农民自留山,充分发挥山民从事林业生产的积极性,使白云区的人工植被逐步有所恢复,部分地区更有所发展。据1993年统计,白云区有林面积为33.50万亩,计有:防护林面积11.88万亩,用材林面积11.28万亩,经济林面积10.3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9.62%,基本赶上全省平均水平。此外,区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在此不一一列出。

3.5.2动物

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值得一提的是野兽。建国前及建国初期,区内丛林地带有多种野兽。但是由于后期毁林情况严重,近年,山猪、老虎等山兽基本绝迹。在家禽、家畜、水产养殖方面,民国时期,广州附近乡村农民普遍养猪,民国18年,《广东省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载:“农民养(猪)一至二头者十居八九。”。建国后,白云区农民普遍饲养禽、畜。80年代之后,引进了不少新的品种,连水产养殖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四、区域人口

4.1人口发展

4.1.1人口数量

建国前区境人口较少。至建国初期的1953年,区境的总人口数为30.58万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至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白云区总人口为82.82万人,与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8年间增加了21.55万人,增长35.16%。比广州市和广东省同期的人口增长率分别高出3.85和18.01%。平均每年递增3.84%,比全市和全省分别高出1.40和1.84

个百分点。

4.1.2人口变动

清代起,区境就有不少人为逃难、逃荒而出洋或到港澳谋生,客观上造成人口的机械下降。由于经济比较落后,清代和民国期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都较低。建国后至70年代初,是人口生育高峰期,自然增长率明显上升。70年代后计划生育工作初见成效,出生率开始下降。至80年代,由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机械增长率大幅度升高,而自然增长率则有所控制。从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可看出白云区的人口增长情况具有增长速度近郊比远郊快、自然增产率高和外来人口猛增的特点。

4.1.3人口分布

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白云区人口分布具有各镇(街)之间人口密度差异悬殊、西部人口密度大于东部和街道人口密度远高于镇的特点。

4.2人口结构

4.2.1民族结构

白云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很快。第4次人口普查中,白云区有30个民族,在总人口中,汉族人口是82.56万人,占总人口的99.68%;少数民族2677人,占总人口的0.32%。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瑶族、苗族、维吾尔族和土家族。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三元里街、新市镇、石井镇等经济较发达、外来人口多的地方。

4.2.2性别结构

白云区人口的性别构成,就整体而言,男性略多于女性,但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人和、龙归、蚌湖这三个侨乡,男性出国的较多,留在原籍的女性多于男性;此外,太和、钟落谭、竹料、神山等镇,男性外出谋生的也较多,原籍亦是女多于男。

4.2.3年龄结构

人口学界通常将人口的年龄结构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3种基本类型,与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8年来,白云区总人口年龄构成由成年型逐步趋向老年型。区内各年龄段人口分布如图二所示。

图二

4.2.4文化结构

白云区人口的文化程度结构为:具有大学(包括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19万人,占总人口的2.65%,;具有高中(包括中专)文化程度的有11.48万人,占总人口的13.86%;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4.08万人,占总人口的29.07%;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7.42万人,占总人口的33.11%(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分别包括常住人口和在白云区的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学生)。但各镇、街人口文化程度有较大差异,镇、街之间发展不平衡。近郊的5个行政街和3个镇的人口文化程度高一些,而远郊镇人口文化程度低一些,全区各镇(街)人口的文化程度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的男女人数比重较悬殊。

4.2.5职业结构

建国前,辖区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占就业人口的85%以上,只有圩镇有为数不多的人从事商业、服务行业。建国后,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从事非农业的人口逐渐增加。详见图三。

图三

4.2.6家庭结构

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辖区内家庭户的人口结构呈现家庭户(与集体户相对)平均人口略有减少、家庭户规模趋向小型化、家庭户类型趋向“两代化”等的变化。

五、区域习俗

5.1服饰

60年代,人们开始穿反领或企领文装、人民装、军干装、战士装等。一些外出工作的女青年则不再穿大襟衫而穿起了恤衫、工装或解放装、制服等。“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人几乎都穿绿军装或红卫兵装,以示“革命化”。若穿上了稍为时款的衣服,往往会被视为穿“奇装异服”而受批判。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所穿的服装已和老城区居民没有多大差别。男的一般穿衬衣、西裤、$恤、机恤、猎装、西装、皮夹克、休闲服、牛仔衫裤,各款名牌衫裤都有人穿。女服更是款式多样:套裙、套裤、长裙、短裙、裙裤等,新潮别致,式样层出不穷。衣料除了棉、麻之外,还有尼龙、混纺、化纤、全毛、真丝等等。人们所穿的衣服,大多是到商场、服装专卖店等地购买,或到车缝店量身订做,很少自己动手缝制了。

5.2饮食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精,菜式多种多样。现在,农村的人们亦时兴上茶楼饮早茶,节假日还会全家到酒楼饭馆吃上一顿,饮食习惯已趋于城市化了。逢年过节,区境内人家一般都有自制传统食物(油炸煎堆、粉仔、园仔、猪肠粉、麻糍、煎薄撑等)的习惯。此外,区境内主要是吃粤菜为主,但是吸收了外来人口带来的饮食文化,也融合了多种菜式。

5.3居住

70年代以后,才以建红砖屋为主。屋顶由钢筋混凝土建成两层或两层半的楼房。进入80年代,房屋从结构到造型设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革。大多是框架结构或混合结构,且都建成多层的楼房,务求达到通风透光的效果。房屋传统格局已被淘汰,不少新建的楼房,厨、厕、浴室、阳台齐备。经济条件好的,还把住房建成庭院式的格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房越来越注重室内装修,墙壁采用1灰、喷涂、贴瓷片、贴墙纸。地板铺水泥、马赛克、彩釉砖、水磨石、耐磨砖,有的还铺柚木地板。窗户多用钢窗、铝合金窗。门也从古老木门变成夹层密封门、钢闸门。房子越建越高档,也可以说明区境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5.4行旅

区境内,比较有特色的行旅是上马酒和落马酒。有人要离别家园到异国谋生,临行前邀请亲戚朋友相叙话别,并设宴招待,谓之“上马酒”。华侨在外奋斗多年有所积蓄,便会回乡探亲。当他们第一次从国外回到家乡时,一般都要设宴请亲戚朋友欢聚,谓之“落马酒”。

六、区域联系与交通

白云区地域宽广,扼广州市东北、北、西北、西等几个方向的交通要冲,广州市的10大出口中有6个在区境内。京广、广三铁路,广清、广佛、广深及环城高速公路,以及广汕、广从、广花、市一环等多条等级公路在境内通过。白云国际机场坐落在区境南端,筹建中的广州新国际机场也将雄踞于区境北端并延伸到花都境内。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区境,也给航运带来便利。

白云区的交通运输业,以陆路为主,历史悠久。修建的地方公路和县级公路,与广汕、广深、广从、广花、广中、广番等干线相连,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随着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逐步改善,客、货运输业和车场、货场等也日益发展,机动车辆不断增加。区内除了集体、个体的客运、货运车队外,还建立了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心和小汽车出租公司、交通运输公司、汽车修配厂、华安工贸公司等。

白云区境内的铁路运输始于清代,发展至现代,区境内有京广、广三两条铁路,京广线在区境内路段长约27公里,广三线在白云区境内只有经大坦沙岛一段,加上珠江大桥东西桥共长约1.8公里。此外区内还有10条企业专用铁路线,总长12.612公里(不含铁路自用的专用线)。白云区境内还有若干个车站和铁路工段。

白云区境内还有民用航空运输业务,白云国际机场就位于区内的三元里、柯子岭、江夏、

棠下之间。1990年,白云国际机场平均每天进出港的飞机近200架次,全年旅客吞吐量600多万人次,是中国大陆旅客流量最大的机场。此外,白云机场还为欧洲、西亚、东南亚等地区飞越广州上空的民航飞机提供过境飞行管制和飞行情报服务。

参考文献:

【1】白云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广州市白云区地方志

初中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 最新

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 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 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 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 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3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请问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我国的范围又有多大呢?(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 ┄┄┄┄┄┄┄┄┄┄┄┄┄┄┄┄(1分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 ┄┄┄┄┄┄┄┄┄┄┄┄┄┄┄┄(2分钟) 什么是行政区划呢?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位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方便管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板书】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5分钟) 【组织学生阅读】 让学生阅读(“省”与“县”的由来)这一段话,然后叫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他的由来。 【老师提问】 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 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C. 受沿岸洋流影响 D. 地形平坦开阔 10.在分界带西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A. 京剧 B. 豫剧 C. 秦腔 D. 川剧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绿化客土法的最佳施工期是 A. 1~2月 B. 3~6月 C. 7~9月 D. 11月~次年1月 12.实施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超实用)

南方地区学案 【考纲解读】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南方地区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 【学习目标】 1.利用南方地区图,掌握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南方地区为例,学会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与北方地区的比较,正确认识我国区域的差异性。【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读本和地图册,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主学习的收获做好标记 3.完成课后的读图训练。 【重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探究主题展示】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发展方向和措施 第一课时 【目标一】区域位置和范围:(结合教材图3-12-1) 【读图指导】 1、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 特点和范围。 2、找出主要经纬线:北 回归线、30°N,100°E、 110°E、120°E 归纳一、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主要包括地区、地区和地区。 2、地理位置: (1)相对位置:位于以南,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海和海。 位于东部季风区部。 邻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自西向东依次为:、、。(2)绝对位置:纬度范围:北纬度;重要纬线:北回归线、30°N (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东经度;重要经线:100°E、110°E、120°E 3、面积:约占全国。人口:占全国的%,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技巧点拨: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1、30°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

2、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一)、地形:(请结合地图册210页南方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特征: 地势: 地形: 2、主要地形区有——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山地: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中国地理:南方地区随堂练习(附答案)

中国地理分区部分:南方地区 一.选择题: 读左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该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B.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应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C.该地区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主要为丘陵 B.该地区盐碱地分布广 C.土壤贫瘠 D.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3.该地区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酸化 B.土地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沙化 错误!未指定书签。4.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 ) A.生活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B.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 C.生态环境的破坏只影响低山丘陵地区不影响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D.这里的人地关系比较缓和 读左图,回答6-8题: 5.河流N是我国() A.南北方分界线 B.内外流域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耕作业与畜牧业分界限 6.N河以北的河流一般() A.只有一个汛期 B.具有凌汛 C.具有冰期 D.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7.近年来M市地下水位以每年30cm的速度下降,其直接原因是() A.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补给不足 B.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C.城市建设过快,水污染严重 D.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读左图某海岛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B.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处热带区域,不受寒潮影响 D.河流有明显汛期 9.关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工业 B.热带季风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C.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 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 10. 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黄海之滨 B.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南方地区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是花生 D.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广泛,红壤呈酸性,肥力差,改良的方法是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读下图,回答11-12题。

高中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知识点

南方地区知识点 1.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和农田区的水稻土。 主导因素:东部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加,西部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4.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

最新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资料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 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 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 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著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 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 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 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 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学案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该区域地形和气候的特征,理解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的关系。 3、了解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分布。 4、学会分析重要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 5、学会分析北方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难点:分析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学习过程: 一、中国地理分区 在下面图上填出我国四大区的名称,并分析 分区界线与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吻 合。 二、北方地区的概况 1、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 人口约占全国的,其中_____族占绝 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北方图(一)上填注: 北方地区地形骨架: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 五大地形区代号: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辽东半岛、E山东半岛丘陵;河流代号:a黄河、b渭河、C汾河、d淮河、e大运河、f辽河、g黑龙江、h乌苏里江、i松花江、j嫩江; 省市代号: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河北省、④河南省、⑤山东省、⑥辽宁省、⑦吉林省、⑧黑龙江省、⑨内蒙古自治区、⑩北京市。 (2)在北方图(二)上填注: 煤矿代号:a大同、b阳泉、c鸡西、d平顶山; 油田代号:A大庆、B辽河、C华北、D胜利、E中原;铁矿:鞍山、本溪、迁安。(3)用彩色笔描出并注记铁路干线: ①京哈、②京沪、③京九、④京广、⑤京包、⑥大秦、⑦陇海。 三、主要工业基地(略) 合作探究 1、思考: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东北平原与黄淮海平原比较,春旱情况如何?为什么?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 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 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 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之南方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之南方地区知识点 地理位置和范围:100°E-120°E 20°N-34°N 地理位置: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临东海和南海。 范围: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 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如广西的壮族和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的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人民生活:食:大米,住:通风散热(砖瓦、竹木);行:传统船舶;体育:游泳、龙舟竞赛。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⑴地貌特点及分布:平原、丘陵交错。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地形区。 ⑵气候类型及耕地类型: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一年二熟或三熟。河湖河汊密布,灌溉条件良好;耕地多是水田。 ⑶农业生产: ·粮棉基地淡水鱼: 7个商品粮基地:成都、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及珠江三角洲,夏种水稻,冬种小麦和油菜。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居全国首位(“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含磷、钾)。生产稻、麦、棉、油菜籽、甘蔗、柑橘等,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经济林木、水果:蚕丝产区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两广、闽、台盛产甘蔗;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基地;水果中柑橘产量最大;南部沿海还出产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樟树。 ⑶存在问题: ①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②水污染严重。 ③江南丘陵的红壤贫瘠,水土流失。 ④能源供应不足。 ·对策: ①加强长江、淮河的洪涝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加固堤坝,疏浚水道。 ②改良红壤(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种茶树、油树、杉木、马尾松)。 ③开发水能资源,建设大型水电站(如三峡);建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熟记中国地理行政区划和城市的技巧

熟记中国地理行政区划和城市的技巧 技巧1:熟记中国经纬度空间分布格局图 填写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技巧2:了解省区俗称:1、“祖国心脏”—北京市2、“华北门户”—天津市3、“燕赵沃野”—河北省4、“辽海重地”—辽宁省5、“齐鲁大地”—山东省6、“富饶水乡”—江苏省7、“东方明珠”—上海市8、“钱塘江畔”—浙江省9、“东南侨乡”—福建 省10“祖国宝岛”—台湾省11、“岭南热土”—广东省12、“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13、“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14、“锦绣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15、“天涯海角”—海南省16、“雪原林海”—吉林省17、“北国粮仓”—黑龙江省18、“草原毡乡”—内蒙古自治区19、“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21、“彩云南国”—云南省22、“黄河之源”—青海省23、“丝路咽喉”—甘肃 省24、“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25、“古朴秦川”—陕西省26、“乌金之乡”—山西省27、“中原之州”—河南省28、“天府之国”—四川省29、“西南山城”—重庆 市30、“壮美高原”—贵州省31、“芙蓉国度”—湖南省32、“物华天宝”—江西省33、“江淮之滨”—安徽省34、“千湖之省”—湖北省

技巧3:你知道的省级之最:面积最大的是新疆;海南省是中国海域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澳门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跨经度最多的省区内蒙古;中国岛屿最多的省份是浙江;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临省区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海岸线最长的省区是广东;跨热量带最多的省区是甘肃;跨自然区最多的省区是黑龙江;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是广西;我国地震最多的省区是台湾;管辖海域最广的省区是广东;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是云南;海外华侨最多的省区福建;人口总量最多的省区河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广东;甘蔗最多的省区广西;小麦最多的省区河南;大米最多的省区四川;花生最多的省区山东;煤炭最多的省区山西。 技巧4:省级行政区记忆歌诀:本来是周总理的诗,后来经人改了一下,包含了34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便于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重港澳。两湖:湖南湖北。两广:广东广西。两河:河南河北。两上:山东山西。五江:江苏,江西,新疆(谐音),浙江,黑龙江。二宁:宁夏,辽宁。青陕甘:青海,陕西,甘肃。云贵西四北上天: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台:内蒙古,台湾。海福安重港澳:海南,福建,吉林,安徽,重庆,香港,澳门。 练习1: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排列:(技巧5) 从北到南位于沿海的省 区: 自东向西按逆时针沿边的省 区: 沿黄河干流自上游到下游的省 区: 沿长江干流自上游到下游的省 区: 沿珠江干流自上游到下游的省 区: 技巧5:城市俗称:银川—塞上江南温州—山水之乡、百工之乡、东瓯名镇苏州—水城重庆—山城、火炉、雾都武汉—九省通衢、江城拉萨—日光城广州—花城 南宁—绿城昆明—春城深圳—南国明珠常州—鱼米之乡厦门—海上花园、音乐之岛成都—天府之国福州—八闽首府广州—花城,羊城重庆—山城湘潭—莲城长沙—星城、潭城成都—蓉城、锦城昆明—春城、花城金华—婺城 莆田—荔城潮州—凤城济宁—任城徐州—彭城大同—平城嘉兴—禾城西昌—月城扬州—芜城温州—鹿城衢州—柯城蚌埠—珠城泉州—鲤城漳州—芗城许昌—烟城惠州—鹅城柳州—龙城泸州——酒城内江—甜城青岛—岛城烟台—港城曲阜—圣城东营—油城衡阳—雁城福州—榕城大连—滨城长春—车城十堰—车城厦门—鹭城鞍山—钢城呼市—青城哈尔滨—冰城齐齐哈尔—鹤城潍坊—风筝城石狮—服装城曲靖—麒麟城聊城—凤凰城绍兴—越,蠡城太原—并、龙城济南—泉城、历城南昌—洪城、英雄城包头—鹿城、草原钢城南京—宁、石头城、金陵青岛--帆船之都上海—申城宁波—甬城技巧6:熟记中国版图上的二十二世界之最 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世界围地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4、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标志塔。 5、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呼玛县。 6、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7、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省。 8、世界最旱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9、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10、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11、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12、世界最高的大咸水湖——西藏的纳木错湖。13、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14、世界最高的农业种植区——

地理教学设计:中国的行政区划

地理教学设计:中国的行政区划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地理教案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划分的标准。 2.记住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及位置。 能力目标: 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并且正确填注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讲述我国的行政区划,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特别是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进而激励他们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建议 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与“中国的疆域”一节一样,都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不仅如此,形成我国行政区划的空间观念,也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便于今后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本节有三个主要的知识点: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一个“有利于”,两个“便于”);行政区划的几种类型及三个等级;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名称、简称及其行政中心。其中的重点为行政区划的三个等级,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名称、简称及其行政中心。 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对于一个刚接触中国地理知识的学生来说,大多数还是生疏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训练熟悉掌握。同时应该避免一个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地名与地图上的位置不能紧密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以下几种活动: 1.拼图游戏:每个人买一套拼板,或自己找一幅大小合适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将其 按照行政区划分成28份(划分的方法见教材第9页),并且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拼得又快又好。

最新高中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 四、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 动法、讨论法、引导法、比较法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 五、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显示) 欣赏诗词《沁园春?雪》,并配合北方风光图片。一、北方地区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媒体逐一显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域等 【学生活动】 1.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东部秦岭—淮河以北)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二、旅游资源 【提问】①本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此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请说说看本区有哪些人 文旅游资源? (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②请说说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 (泰山、长白山天池、恒山、华山等等) 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 【读图】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 【出示问题,学生讨论】 ①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400—800毫米之间) ②在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旱地) ③北方地区属哪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④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一样吗?作物熟制是如何? 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 大豆、马铃薯、甜菜 长城 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 荞麦、甘薯、谷子 【过渡】由前面的读图我们知道本区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北部有很多的山脉,这些地区有丰富 的什么资源呢?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本区位于温带,因此本区的温带水果非常有名,有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同时出示各特产的图片) 教学反思: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北方地区03(含答案)

区域地理第三部分第五章北方地区 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从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了解北方地区。 2.以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为单位比较北方地区的差异性。 二、重点难点: 1、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24-136;《图文详解》P186-191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北方地区概况 1、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和_______mm的降水量线、1月份均温___等温线最接近。(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主导因素是。 (4)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划分主导因素是。 2、读“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为主,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 平原________平原________高原等。 (2).北方地区的气候以________ 气候为主,1月平均气温在O℃以____,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_____。 (3).我国北方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 、________为主,农作物熟制是________; (4).著名的东北“三宝”是:______、______、______。 (5).本区____、____ 、____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_______工业基地和______工业基地,_____、_____、____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 (6).我国第一、第二大油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7).在图文详解P188-189的《北方地区地形图》中找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同、阳泉、西山 煤矿;开滦、峰峰煤矿;鸡西、鹤岗煤矿。

初一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____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____(省、市、区、县)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

高中区域地理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

北方相关问题: 1. 沼泽的保护生态效益 : 涵养水源 , 调节气候,保护和改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 善生态环境 , 保护一些珍禽的栖息地。 沼泽的形成: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经济效益 : 有利于三江平原小麦商品粮基 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地的发展 ; 有利于保护黑土的肥力 ③地势低平 , 地表径流排泄不畅, 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政治效益 : 有利于粮食安全 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开发利用的负面效应——气候变迁(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2. 、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 自然原因: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 (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④河道弯曲(荆江 河段);⑤台风的影响; 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⑦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⑧厄尔尼 若现象等。 ( 2)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②围湖造田; 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水系的流量和地势、河道)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河流的治理措施 ②退耕还湖;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 ③修建水利工程;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④裁弯取直,加固大堤;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 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⑤修建分洪区;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 ⑥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1)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②春季蒸发旺盛。③温带季风气 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修建水库; 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③治理水污染 ④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 ⑤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⑥发展节水农业, 采用滴灌 , 喷灌农业灌溉技术 ⑦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进行能力培养,培养读图用图能力;培养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加强自我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加强对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学习重点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5.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读图】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太湖。 【问题】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思考】 (1)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2)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3)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 三、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1.经济作物: 2.水果: 3.经济林木: 【思考】在这些丰富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基础上,可发展什么工业? 四、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思考】(1)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 (2)四川盆地为什么物产富饶? 2.红壤丘陵 【思考】红壤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3.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五、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思考】 (1)结合长江1998年洪灾,回答:为什么要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2)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包括哪些省? 长江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湖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指湖口以上的、、、、、、、、、等10省市145个重点县,预计30年内造林3 亿亩,为保护长江建设起一道宏伟的绿色屏障。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有何效益? 六、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1.有色金属、铁矿、煤矿的主要分布区 【读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 【填空】江西: 大余---- 德兴---- 湖南: 水口山---- 锡矿山---- 广西: 平果---- 贵州: 铜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