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解读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中国的制造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背景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
然而,中国的制造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低端产品过剩、技术落后、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2. 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绿色制造: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倡导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环保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4.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
5. 市场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合作,推动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外资投资和技术引进。
影响与挑战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将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然而,该计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结论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制造等举措,中国制造业有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提升整体竞争力。
然而,实施该计划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战略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和绿色发展。
该计划于2015年发布,涵盖了十大重点领域和九大任务。
以下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解析。
一、战略目标1. 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2. 加强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3. 实现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4.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二、重点领域1.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2. 高端装备制造:提高高铁、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3. 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加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4. 新能源与节能汽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高节能和环保技术水平。
5. 电子信息:加强集成电路、高分辨显示器等电子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6. 数控机床与机器人:提高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水平。
7.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
8. 先进材料:推动先进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地位。
9. 农业装备:加强农业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九大任务1.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2. 加强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建设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 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链升级。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
6.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7.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环境和市场竞争力。
8.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政策环境。
中国制造2025详细解读
《中国制造2025》正式印发全方位深度解析中国制造2025宏观来源:工信部时间:2015/5/20 责任编辑:Liujianyong一、中国制造2025,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H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历史证明,卑微如蟋蚁、坚强似大象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
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
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白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必须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缓慢,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化制造业创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的有利位置。
中国制造2025策略的解读与展望
中国制造2025策略的解读与展望一、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5月发布的一个国家工程,其目标是通过技术升级、创新发展等方式,使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这项策略将以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产业为主导方向,以强化核心技术研究、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手段。
二、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和影响中国制造2025策略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它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高技术和高附加值领域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其次,它将加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竞争优势;最后,它将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改善中国制造业的环境和效率。
三、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和风险中国制造2025虽然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积极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将是制约制造业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加快核心技术研究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其次,资金和人力资源短缺也将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最后,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过程中也需要面临市场、政策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四、展望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制造2025策略的实施和推进,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将更加广阔和可期。
具体而言,未来中国制造业将逐步在产业技术、生产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提升,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同时,中国制造业将通过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等方式逐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强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制造2025策略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南和方向,将在不断应对新的挑战和风险的同时,推动中国制造业不断向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方向走向。
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和实践
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和实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
到了2015年,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向强、智、绿方向发展。
这个计划是迎接经济新常态的措施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新阶段的重要抉择。
那么,“中国制造2025”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如何实践这个计划?一、“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1. 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中国制造业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成本优势上。
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全面性的措施,促进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提升品质等方面的发展,以大力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
2.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中国2025的制造愿景不仅限于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品质,而是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
实现制造业的升级,不仅能够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促进服务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从而推进整个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
3. 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中国制造2025”从全球视野来看,将不仅仅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影响力,更是推进中国制造业由“大而弱”到“小而精”的转型。
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以此实现中国制造全球化。
二、中方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1. 技术突破技术始终是促进任何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制造2025中强调了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的意义,鼓励企业多渠道、多途径获得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持及投入,同时还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享。
为此,中国政府将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多种政策支持,促进研发和技术突破。
2. 转型升级为了实现制造业的升级,企业必须发挥自身优势,高度重视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改进。
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将制定一定的扶持政策,通过威慑竞争对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强化工业标准等一系列措施来鼓励企业开展转型升级。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
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同时,实现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主要源于三大背景。
一是环境与资源的制约加剧,劳动力与原材料等成本日益上涨,使得我国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制造业领域的技术进步,随着发达国家纷纷出台重振制造业的强力政策,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从我国迁出,也有部分跨国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目光转向工资低廉的东南亚地区,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传统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也饱受大众的质疑。
二是受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刺激,激发了我国从“工业大国”升级到“工业强国”的坚定决心。
三是受到现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我国也亟待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因此,强化制造业应成为中国未来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点。
中国制造业现状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需要强大、独立、自主的制造业。
但是,谈及国内制造业(如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状况,各产业普遍面临市场庞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利润少、人才缺乏等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与制造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
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目前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低;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目标是将“中国制造”打造成创新驱动、品质升级、绿色发展、面向全球的高端制造,以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那么,《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品质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解读。
一、技术创新目标1.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突破,实现自主创新。
2.强化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国制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速技术转化和推广: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4.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合作,加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升级目标1.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加速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
2.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加强供应链管理和优化:完善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优化供应链结构。
4.增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三、品质提升目标1.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优化设计、制造和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促进品牌建设和营销: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提升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智能制造目标1.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制造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产业上下游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之后,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
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背景和意义(弘利教育)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产值占全世界的20%,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10多种,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
技术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指标水平低、数字化技术运用低、自动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较高技术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还不足40%。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
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
为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国家提出制造业强国战略,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强国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制造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如何准确把握制造业强国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应对是摆在全行业最紧迫的任务。
机遇“中国制造2025”是制造业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纲领和指南,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汽车产业作为典型的制造业也被列入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包括传统内燃机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汽车发展。
国家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支持和鼓励汽车低碳化、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二是与汽车相关支持性产业也被列入重点突破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
某一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仅仅取决于产业本身,而且取决于相关产业的支撑。
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也与我国的电子工业、机床工业和新材料工业创新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
“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这类重点突破产业将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被确定为战略任务和重点,将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建设。
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基础(简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四基”要重点突破,解决制造业发展瓶颈。
四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完善将为汽车产业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建立基础研究于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协同机制。
《中国制造2025》解读
第三个十年
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 巩固,综合实力进入 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第八页,共33页。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9大任 务、10大重点领域、5项重点工 程、8项保障措施。
第九页,共33页。
第十页,共33页。
10大重点领域(23个重点方向)
新一代信 息通信技 术产业
12
航空航天装备
1 轮胎智能工厂试点示范
赛轮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水泥智能工厂试点示范
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3 玻璃纤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4 柴油机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5 家电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 海尔集团公司
6 筒子纱染色智能工厂试点示范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
7 服装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
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
8 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试点示范 山东云科技应用有限公司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
总体思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 型工业化道路
主题 促进制造业
创新发展
中心
提质增效
主线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 术与制造业融合
主攻方向 推进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处于工业几点零? 工信部长苗圩说:
在智能制造推进过程当中,我们最大的 短板就是工业化基础不足。 如果说制造强国德国基本达到工业3.0
的话,那么中国工业企业还处于
2.0补课、3.0普及与4.0示范 的阶段。
第一页,共33页。
工信部长苗圩:中国制造处于全球制造第三梯队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 心;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加强制造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指标,包括制造业占国内经济的比重、人均GDP、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等方面,并针对各个产业制定了具体的推进措施和时间表,以确保实现这些目标。
但是,这些指标并不是刚性的要求,而是应根据国情和产业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总体要求,这些要求涉及到了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以下是对每个方面的解读:政府首先,政府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市场的作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扩大市场准入,促进竞争公平和创新性。
同时,政府需要推动实施“十三五”规划,加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全球制造中心和全球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
其次,政府还需要加强对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包括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支持、优化财税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
同时,政府还需要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建立全民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企业企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体,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强管理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推进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国际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打造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推进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那么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是怎样的呢,以下是pincai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李克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走遍世界,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
但我们从最初实行“三来一补”开始,大量代工生产的还是消费品。
很多人出国买东西,回来一看,“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只要去厂房看看,商品的品牌、制造的装备,绝大多数都是国外的。
这是我们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是以开放推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应对这种全球性的经济下行压力,发展中国家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也在推进“再工业化”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审时度势,积极从两方面进行全球布局:一方面,传统的“中国制造”、以代工生产的消费品仍在继续出口;另一方面,中国装备“走出去”异军突起,反过来带动了中国制造的全面升级。
我们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推进“中国制造”的不断升级。
要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努力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制造2025”的“要害”:“智能制造”一定要建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上李克强:“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要害”,就是“智能转型”。
工信部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用信息化提升装备制造的水平。
这也与推进结构调整的两大“支点”相吻合。
第一个“支点”,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今天看来,传统发展的动能有所减弱,传统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所以我们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这与中国“智”造紧密相连。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精选5篇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精选5篇《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篇一很显然,《中国制造2025》的本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
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亟待注入创新驱动活力,只有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质变,才能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可以预见,《中国制造2025》必将会带动技术创新的浪潮,制造业将经过科技创新的雕琢焕发容颜。
那么,《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呢?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规划力争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规划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九项任务,其中还将要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细化为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十大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表示:“三步走战略是比较事实求是的,是立足于我国制造业实际的安排。
它不同于德国工业4.0计划只针对高新技术,而是将围绕整个制造业做大、做精、做强。
我国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差异很大,一些行业需要长期积累。
”吕铁认为:“规划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扩大制造业规模作为基本的政策指向。
这也体现了生产性投资驱动向创新性投资驱动的转变。
”不过,制造业发展依然面临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的障碍。
吕铁指出:“制造业的资金回报率才5%到6%,和金融、房地产行业相比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
如果没有相应扶持措施,企业不可能长期从事制造业领域。
”基于此,吕铁之前曾撰文指出要让制造业的高生产率反映到资本的回报上,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坚定企业家投资实业的信心,解决制造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的名词解释
中国制造2025的名词解释
中国制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一项战略计划,旨在推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经济由“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乃至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该计划提出了九大重点领域: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及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铁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和医疗装备。
通过支持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标准与认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推动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力求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进入全球前列,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强国。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担心该计
划会导致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并被指责为一种经济国家主义。
因此,中国政府在推进该计划过程中也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力求达到合理平衡和国际合作。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文档将全面解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战略、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为深入了解这一战略提供详细参考。
一、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1. 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制造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以上,制造业利润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3. 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战略中国制造2025实施“三步走”战略:1. 第一步(2016-2020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 第二步(2021-202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3. 第三步(2026-203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世界领先,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三、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聚焦十大重点领域: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智能硬件、5G等。
2.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
3. 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航空器、卫星、高端装备等。
4. 新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
5. 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生物技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6.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7. 电力装备:高效节能变压器、智能电网设备等。
8. 农业机械装备: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农业设备等。
9. 环保和节能装备:大气治理设备、水处理设备等。
10. 新能源与节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四、政策措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下政策措施:1. 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最新解读:“中国制造2025”
苗圩说 , 要把互联 网引导到工业企 业、 工业行业 中去。
§ 支撑 ・ 后续政 策有望陆续 出台八 , 、
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 , 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 方向 出, 国家将设立4 O 0 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 财税 、
绿皮书目录指引, 动态调 整、 滚动推 进。 坚持市场 主导、 改革
随 着 制 造 技 术 的进 步 和 现 代 化 管 理 理 念 的 普及 , 制 造
工信部 部长苗 圩表 示。“ 互联 网+” 与工业相 结合 的工 业 互联 网是 顺应 新一轮 工业革命 和产业变革 的重点发展领 域, 也是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到的 “ 互联 网+” 最早实现的行业 之一。工业互联 网有非常大的发展潜 力, 在现实 中有很 多企 业 已开始应 用互联 网技术 来提 高企业 的整体竞争能力。 据估 算, 在未来2 O 年 中,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 万亿美 元左右 的GDP 增 量。 苗圩还强调 ,“ 互联网+” 具有很大 的发 展 空间。目前 互联 网应用多半是在营 销环节和售后服务、 采 购环 节, 如B 2 C和B 2 B: 今后将在 制造环节 带来颠覆性 的创
根据2 0 1 4 年9 月发布的 《重大环保技术 装备与产品产业
化工程 实施 方案》 环保装备制造业年 均增 速将保持 在2 0 %以 上,  ̄ J 2 0 1 6 年实现环保装备工业生产总值7 0 0 0  ̄ Z , 元。 所以说 , 环保 装备制造业高增长大 门已然开启, 工程机械企 业走向绿 色环保实乃大势所趋。 2 0 1 5 年1 月, 首个促进 新业 态创 新发 展的国务院文件出 台, 国家已设 立4 0 0 亿元 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新兴 业态带来了技术创新、 产业融合、 产业链整合、 区域分工及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 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 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 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 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 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 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 问题。
中国制造2025解读
一、前言
根据十三五规划,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中央领导讲话 最新的情况、信息和数据 实地考察一万家企业,企业家的看法。
分析环境、机遇、挑战和对 策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国发〔2015〕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构: 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 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 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 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 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基本方针是: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 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 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 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 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 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 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 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 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 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 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 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 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 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 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 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 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 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 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 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 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 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 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 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 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 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 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 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 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 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 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 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 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 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 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 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 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国务院 2015年5月8日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 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 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 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 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 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 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 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 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 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 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 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 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 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 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 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