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生态学(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生态学,运用植物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药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环境与环境因子。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的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的总称。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不可缺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

4.生态因子的分类。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5.最小因子定律。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质完全缺乏,植物就不能生存。如果这种营养物质数量极微,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不良影响,这就是最小因子定律

6.耐性定律。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范围,称为耐性限度,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称为耐性定律。生物耐性是有差异的。

7.生态因子作用规律。生态因子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作用不是孤立的,总是是综合的产生作用)。交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主导作用(有少数或几个起主导,决定性的作用)。直接与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不可替代性与有限补偿性作用。

8. 有限补偿性原理:一定条件下某个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相关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有限的补偿,并获得相同或者相近的生态效果。

9.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基础。基本能力是在正常环境中保持好的生长势头,在恶劣环境中维持生命延续。

衡量植物适应性的终极标准是保持生命延续的能力大小。

10.趋同适应与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不同种的生物,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11.趋异适应与生态型。一群亲缘关系相似的生物有机体,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为趋异适应。生物由于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类群,称为生态型,种以下分类单位。(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1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生态位包括三层意思:1。物种在特定生物群落中的时间空间位置及功能关系2。物种在环境变化梯度中的位置3。物种和群落中其他种群的关系

13.生态位原理。生态位重叠:竞争排斥;生态位分异:有限共存;生态位分离:长期共存,生态位的泛化与特化。泛化:多变的环境中,植物的适应使其对资源的选择减弱,生态位宽度增加

特化:稳定的环境中,植物的适应使其对资源的选择加强,生态位宽度变窄

14.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组成:非生物(能源,气候,基质和介质,物质代谢原料)和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其中生物组成有: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消费者(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腐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细菌,真菌)

15.食物链定义和类型。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的环环相扣的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一级一级地转移到大型食肉动物的链状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的类型: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混合食物链,特殊食物链

16.营养级:指生物在食物链之中所占的位置。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营养级不会多于5个

17.食物链(网)的概念还揭示了环境中有毒物质转移,积累的原理和规律,通过食物链可把有毒物质扩散开来,增大其危害范围。

18.生态系统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动能(正在作功)和势能(静态潜能)来源:太阳能和辅助能

总初级生产量=呼吸作用+净初级生产量+排泄物+自养生物功能

当净生产速率为正值时,含能产品的积累速率大于消耗,这时总体表现为有机体的生长

19.能量流动特点:1.生产者对太阳能利用率低,1% 2.单方向不可逆

3.流动过程中因热散失而逐渐减少

4.各级利用率平均为10%

5.当生产的能量于消耗的能量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才能保持动态平衡

20.十分之一定律。能量从一个营养阶层流向另一个营养阶层时,大约损失90%的能量,这就是”十分之一定律”。

21.生态效率参数:摄食量,同化量(吸收),呼吸量,排泄量,净生产量

利用效率:指一个营养阶级摄入量或同化量与前一营养级净生产量之比

能量金字塔: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用kj/(m2.d)

22.物质循环特点。1。物质不灭,往复循环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3。物质循环过程中生物富集4各种物流在循环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5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调节能力6。生物存在是物质循环最生动的形式23.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各种有机物质被分解者分解成生产者利用的形式归还环境中重复利用,循环的过程

基本概念:库与流,周转率与周转期

类型:1.范围: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2.路径:气相型循环(C,O,N)和沉积型循环

24.物质循环的促控措施:构建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维持生态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合理利用各种新技术;改善生态环境

25.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平衡。

衡量标准:结构,机制,功能的稳态,自控能力和进化趋势

26.生态平衡失调:是指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称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

1 生态失调结构上的表现[1]

一级结构受损二级结构变化

2 功能上的标志

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

27.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因素。1。生物种类与成分2。能流物流途径的复杂程度与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贮备3。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4。功能完整性及功能组分冗余5。信息传递与调节

28.生态系统动态包含演替与进化(长时间尺度,分异源过程与自源过程)。

生态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变化:1.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增加

2.能量动力学特征:幼期呈积累状态,分自养演替与异养演替;成熟期呈稳定

3.营养物质循环的特征:幼期交换频繁而快捷,然后逐渐平衡

4.稳定性特征:量的生产是幼期生态系统的特征,质的改善与提高是成熟期的对策

29.生态系统健康的若干原理:

动态性原理:生态系统动态,在自然条件下总是自动向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演替。

创造性原理:系统的自调节过程是以生物群落为核心,具有创造性,为本质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