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经验与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社申报的经验与技巧漫谈
文字直播讲座文字整理稿
开场白:
我今天在这里讲的东西,纯粹是个人体会,所以会掺杂一些个人的经历。
今天群里领导给我定的讲座题目是《成功的密匙——国社申报的经验与技巧漫谈》,我觉得不敢用《成功的密匙》这样的题目。而且,大家知道,国家社科《课题指南》里也明确指出了,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所以,我觉得今天讲座题目还是改成《国社申报的经验与技巧漫谈》,这还凑合。
那么,可不可以总结一下自己申报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呢?如果用几个字浓缩一下,形成一个公式,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表达:
申报成功=苦苦坚持+填报技巧+学术积累+运气也就是说,申报课题既是学术活,也是技术活。在这里,学术积累和运气,一个靠个人平时长期的积累,一个靠老天赐予,都不在我们今天讲座的范畴之内,所以我只想重点说下前两个因素。
一、苦苦坚持
苦苦坚持这个要素,估计有些人会觉得不以为然,因为大家更关注的似乎是填报技巧类的东西。其实我更想强调一下坚持的重要性。
我记得,读博士的时候,有个巨牛老师曾经做过一个社科申请的讲座,很强调这个因素,讲座过程中她特地问大家,你们申报失败了几次?刚好问到我,我说,我报过3次,她说没什么,学校有个老师申报了7次才成功,最后一次,自己的没信心了,但被她鼓舞了一下,她说,你看,每年10%的中标率(当时比较低),你再报一次,该给你了。结果他继续报,当年真的中了。所以,说实在的,我们在这点上应该好好跟范进老师好好学一学学习范进屡败屡
1
战的精神。我记得,我们单位去年中标的几个同事里,都是曾经上会两次以上才中的。包括我自己。
我在这里自吹自擂一下,讲下自己的申报经历,顺便也说下自己发展历程。
到今天,我硕士毕业刚好十年。硕士毕业后到现在单位工作,前几年没什么规划,刚工作,好玩,结果一玩就玩到2005年。然后碰到我老婆,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然后就到2007了,这时间,大家都知道,经济压力大,然后就去企业兼职了两年多,赚了一点钱,但也没时间做学术。后来,领导语重心长的跟我说,现在你看似能赚点钱,但你以后长远发展会成为问题。然后顿悟,开始去读博士,才真正开始想要挤进学术的门槛。
在职读博士的第一年,大家都知道必须在学校里,没有老婆孩子折腾你,时间自然很多,上完课没事干,就想着博士论文怎么开题。然后就一直琢磨选题,又想起我们领导经常说的,要“高端项目带动科研工作”,也顺便整天琢磨怎么搞课题。然后陆续开始留意政府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热点,到处收集各类标书,听各种辅导讲座,琢磨合适的选题。就这样积累了几年,应该说,从2011年中了第一个省部级项目以后,后面申报省部级项目就越来越顺了。2011年到2013年应该说每年都有1项以上,平均下来,每年2项省部级课题,还有一些厅级项目。看起来似乎比较顺利,但这里有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我花在上面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又比如,我多各种课题跟踪比较到位,此外,我的几个研究领域,看起来都是比较热门的,而且各个研究命题间彼此都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前期成果还可以。但国家社科就是中不了。
回顾一下我自己这几年申报国家社科的历程:2010年前都随意的报一报,2011年比较重视,花了两周时间,但标书意外上会了,虽然最终没有中(估计是申请书一些细节的问题没处理好,此外也许是运气不佳)。上了会,看到希望,就像被打了鸡血一样,2012年,指南下达之后,就开始写,每天平均10—14个小时。记得大年30的晚上,老婆孩子在看春晚,我在修改标书;大年初三,跑丈母娘家,他们在热闹,我窝着弄标书,甚至做梦都在想,凌晨3点多突然想到一个IDEA,突然就醒了,起来继续修改到9点多。一直修改到单位上交标书到省社科规划办的当天早上9点,才去打印店打印。但2012年是没有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