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
大班语言活动:端午习俗(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端午习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2.学生能够简单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
3.学生能够简单利用正确的语法和语音朗读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教学准备
1.板书:端午节、粽子的制作过程;
2.课件:图片和资料;
3.线束。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10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唱唱跳跳的活动,活跃大家的氛围。
2. 导入(5分钟)
老师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并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然后引导学
生重点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3. 正文(35分钟)
3.1 知识讲解(10分钟)
端午节的起源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上有许多故事,其中著名的是有关爱
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在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等,这些都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
3.2 视觉学习(10分钟)
老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粽子制作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简单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
3.3 讲解语法和语音(15分钟)
老师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方式,讲解一些和端午节相关的语法和语音,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和说出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4. 小结(5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复习和预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视觉学习、讲解语法和语音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端午节的一些知识,使学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掌握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2.学生能够谈论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和意义;3.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手工、绘画等活动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老师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2.老师向学生展示端午节的象征物品,如:艾叶、粽子、龙舟等,并引导学生轮流说出每个物品的意义和用途。
第二步:听故事1.老师为学生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屈原投江、钓鱼台上的屈原、狄仁杰赛龙舟等,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端午节文化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
第三步:欣赏音乐1.老师播放端午节相关的音乐,如:《钓鱼台》《赛龙舟》等。
2.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音乐表现出的端午节氛围,并请学生表述自己的感受。
第四步:手工制作1.在课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如:纸杯、艾草、棉线、粽叶、芦苇叶等。
2.让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制作端午节的手工作品,如:艾草手环、纸杯龙舟、粽子等。
第五步:绘画创作1.老师向学生展示端午节的画作,如:龙舟图、屈原像等。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用彩笔或水彩画创作一幅端午节的图画,并请学生口述他们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及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情况;2.通过学生制作的手工和绘画作品以及口述表达,了解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的掌握程度;3.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学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延伸1.继续深入学习各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2.把学生的手工和绘画作品收集整理,用于展示或课堂展示;3.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等传统文化。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在我们身边》,详细内容为《端午习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知道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2. 使学生掌握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端午节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相关民间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端午节相关图片、视频、故事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端午节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3. 讲解:详细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穿插民间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端午节习俗体验,如包粽子、制作龙舟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端午节习俗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答案: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寓意着怀念屈原。
a. 端午节是哪一天?b.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c. 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六、板书设计1. 《端午习俗》2. 内容:a. 端午节起源b. 端午节习俗c. 端午节意义d. 民间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短文。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吃粽子是为了怀念屈原,赛龙舟则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纪念先贤的节日,更是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2024年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
2024年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我知道》中的第三节《端午习俗》。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意义、习俗及其背后的故事;学习有关端午节的诗词、童谣;通过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深入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端午节习俗的来历及其背后的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学习有关端午节的诗词、童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端午节习俗图片、诗词、童谣录音、PPT、黑板、粉笔。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粽子模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端午节龙舟赛的故事,引起学生对端午节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展示端午节的习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讲解端午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有关端午节的诗词、童谣,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复述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及其背后的故事。
5. 实践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粽子、香囊、龙舟等,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端午习俗》2. 内容:端午节起源:纪念屈原端午节意义: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等诗词、童谣:介绍有关端午节的诗词、童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复述端午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
(2)背诵有关端午节的诗词、童谣。
(3)以“我心中的端午节”为主题,画一幅画或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见板书内容。
(2)见教材内容。
(3)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当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中的《端午习俗》。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学习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学习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掌握端午节的各种传统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故事和儿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粽子模型、龙舟模型、艾草、香囊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挂图展示端午节的场景,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讲述他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述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以及各种传统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
3.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包粽子活动,让孩子们亲手体验传统习俗,培养动手能力。
(2)组织赛龙舟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与端午节相关的民间故事和儿歌,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1)让孩子们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端午节场景。
(2)分组进行端午节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端午习俗》2. 内容:(1)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2)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3)民间故事和儿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以《我心中的端午节》为主题,画一幅画,并配以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1)画面:孩子们在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的场景。
(2)文字描述: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端午习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学习和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端午节习俗的来历和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粽子、龙舟模型、艾叶、香囊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具粽子、龙舟模型、艾叶等,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和哪个节日有关?”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屈原投江、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5分钟)5. 课堂展示(10分钟)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端午习俗》2. 内容:端午节来历:屈原投江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戴香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端午节2. 答案要求:幼儿需用画笔和彩泥,描绘出端午节的相关场景和习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培养幼儿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单元《传统文化》中的《端午习俗》。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学习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尊重传统美德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其背后的意义。
重点:掌握端午节的基本知识,体验传统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粽子、龙舟模型、艾草、香囊、PPT、视频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让幼儿了解粽子和龙舟的来历。
3. 实践活动:(1)制作粽子:教师示范粽子的制作方法,幼儿动手操作,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
(2)赛龙舟游戏:分组进行,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端午节的习俗,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2. 制作粽子和赛龙舟3. 端午节的相关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端午节的习俗,家长协助记录。
答案示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拯救屈原的人们,挂艾草和佩香囊则是为了驱邪避灾。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实践活动、例题讲解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含反思教案内容: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基本习俗。
2. 通过讲述和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活动准备:1. 课件:关于端午节的图片和视频。
2. 端午习俗卡片。
3. 彩纸、画笔、剪刀等手工材料。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幼儿谈论端午节的话题,如“你们知道端午节吗?端午节是什么时候?”,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教师向幼儿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屈原的故事、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并通过课件和实物卡片展示相关图片和物品。
3. 观察:教师组织幼儿观察端午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关注细节,如龙舟的颜色、形状、划龙舟的人等,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容。
4. 手工制作:教师指导幼儿用彩纸、画笔、剪刀等材料制作端午习俗的物品,如粽子、龙舟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端午节的习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度较高。
但在手工制作环节,部分幼儿对剪刀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在讲述环节,可以适当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的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六、活动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制作端午习俗物品,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2. 组织实地考察:带领幼儿参观粽子制作厂或龙舟比赛,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端午习俗。
七、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观察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3. 收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八、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家长在家引导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故事,制作端午习俗物品,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语言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语言教案5篇1.幼儿园大班端午节语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学习端午节的相关诗歌、歌曲、故事和手工制作。
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端午节的相关诗歌、歌曲、故事和手工制作。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和物品,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学习环节:(1)学习端午节的相关诗歌和歌曲,如《粽子歌》、《龙舟歌》等,让幼儿跟读、欣赏、演唱。
(2)讲解端午节的故事,如《屈原》、《粽子的故事》等,让幼儿听懂并理解。
(3)手工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如粽子、艾草包等,让幼儿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巩固环节:通过问答、游戏等形式,检测幼儿对端午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结课环节: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幼儿园大班端午节语言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2、能说出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用什么方法保护屈原的身体。
3、对爱国主义屈原产生崇敬之情,萌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1、和家长一起搜集赛龙舟资料,了解赛龙舟的传说。
2、教学课件活动建议1、播放赛龙舟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提问:这是哪个节日的习俗?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人们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2、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关键中断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1)故事第1段后提问:每年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做哪些事情?引导幼儿说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2)讲述故事第2段提问: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谗臣为什么要把屈原赶走?他们是怎么做的?楚王又是怎么做的?楚国最后怎么了?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伟大成就和精忠报国之心以及楚王听信谗言导致亡国之痛。
丰富词汇:谗臣、吞并。
(3)讲述故事第3段提问:屈原为什么伤心?他为什么要投江?引导幼儿理解屈原因报国无门,不愿受丧国之辱而投江。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含反思.docx教案内容: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端午节相关图片、视频、粽子、艾叶等实物。
2.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端午节,引导幼儿说出端午节的习俗。
2. 观察:教师展示端午节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习俗。
3. 体验:教师带来实物粽子、艾叶等,让幼儿观察并尝试闻一闻、摸一摸,感受端午节的味道。
4. 制作: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端午节的作品。
5.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学到的端午节知识,让家人一起参与端午节活动。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制作的作品装饰在班级环境中,营造节日氛围。
五、活动反思:1. 教师反思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序,幼儿的参与度如何。
2. 教师反思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幼儿对端午节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如何。
3. 教师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和互动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4. 教师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六、活动准备:1. 教具:端午节相关故事书、端午节图片、粽子、艾叶等实物。
2.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绳子等。
七、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故事,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习俗。
2. 观察:教师展示端午节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习俗。
3. 体验:教师带来实物粽子、艾叶等,让幼儿观察并尝试闻一闻、摸一摸,感受端午节的味道。
4. 制作: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粽子、龙舟等作品。
5.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大班端午节的语言教案(6篇)
大班端午节的语言教案(集锦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老师,教案的撰写是必要的,通过教案的撰写,可以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班端午节的语言教案,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大班端午节的语言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老师的帮忙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老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老师出示图片:小伙伴,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办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老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2、老师请幼儿说一说。
3、老师叙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老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老师叙述划龙舟的来历。
5、老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老师呈现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
(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尽呢?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老师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祸却无法挽救,于是成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尽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尽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
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敬重与爱戴的人啊大班端午节的语言教案第2篇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欢乐。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端午习俗展开,选取教材中《端午节的故事》章节,详细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食俗以及相关民间传说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端午节的相关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的讲解,以及相关民间传说的理解。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端午节故事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端午节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食俗等内容,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屈原、粽子和龙舟等元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端午习俗,设计一个简短的小情景剧,进行展示。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与端午节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端午节的选择题、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端午习俗2. 内容: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食俗端午节的相关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2)讲述一个你最喜欢的端午节故事。
2. 答案:(1)端午节的起源:纪念屈原、避邪驱疫等。
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包香囊等。
(2)示例: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端午节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端午节活动,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2)开展端午节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端午节习俗。
(3)推荐阅读关于端午节的书籍,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
教学目标
•学习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学习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增强爱国情感;
•提高大班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节日饰品、食品、音乐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说故事,讲述端午节来历;
2.向幼儿展示端午节龙舟竞渡、挂艾草、赛龙舟等节日习俗相关的图片、视频;
3.与孩子们一起制作端午节小黄人手偶,通过做手偶的过程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活动二: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1.向幼儿介绍端午节和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
2.听端午节的顺口溜和唱端午节的歌曲;
3.与孩子们一起制作五彩斗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意义和审美理念。
活动三:团队合作游戏
1.分班级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组选出一名队长;
2.队长带领队员完成小组任务,比如:捉迷藏、接力赛、拼图等,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评估
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1.对幼儿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对幼儿完成的小黄人手偶和五彩斗笠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作品;
3.对班级小组完成的任务进行评选,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大班幼儿们更多地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和相关习俗,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和感受。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增强了幼儿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幼儿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一段有意义的时光。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含反思教案编写人:[教案编写者的姓名]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基本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挂艾草等。
2. 通过故事和歌曲,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屈原的故事》2. 歌曲课件:《端午节》3. 图片卡片:龙舟、粽子、香囊、艾草等4. 彩纸、剪刀、绳子等制作材料教学内容:一、主题活动: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提问幼儿是否知道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习俗。
2. 讲述故事《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3. 通过图片卡片,让幼儿认识龙舟、粽子、香囊、艾草等习俗。
教学反思:在讲述故事的环节,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屈原的故事不太感兴趣,可能在讲解时需要更加生动有趣,或者在课后家长可以辅助教育,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
二、主题活动:学习端午节的相关歌曲。
1. 播放歌曲《端午节》,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唱歌曲,让幼儿学会歌曲并能够跟着音乐唱出来。
教学反思: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掌握得不太好,可能需要在课后多练习,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
三、主题活动:制作端午节的工艺品。
教学过程:1. 展示制作材料,让幼儿了解制作过程。
2. 分组进行制作,引导幼儿动手制作端午节的工艺品(如龙舟、粽子等)。
教学反思: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剪刀、胶水等工具的使用不太熟练,可能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四、主题活动:展示和分享制作的工艺品。
教学过程:1. 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工艺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
2. 让幼儿相互欣赏、评价对方的工艺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在展示和分享的环节,我发现部分幼儿在表达自己的制作过程时有些紧张,可能需要在课后多进行类似的活动,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端午习俗
大班语言教案:端午习俗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端午节的意义和习俗。
2.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端午节相关图片、视频、手工材料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引发幼儿对端午节的好奇心。
2. 讲解:简要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3. 观察与讨论:分组观察端午节的图片,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图片中的内容,并讨论端午节的习俗。
4. 实践:让幼儿亲手制作端午节相关的手工制品,如粽子、龙舟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表达与分享: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和看法,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成果。
6.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端午节的习俗。
7.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端午节主题的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表演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体验端午节的氛围。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端午节习俗的理解和记忆。
2. 评估幼儿在制作手工制品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倾听幼儿的表达和分享,评估他们对端午节的认识和看法。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生动的图片、视频和实物教具,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端午节习俗。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我知道》,详细内容为《端午习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我国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来历和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2. 能够用清晰、完整的语言描述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幼儿探索民俗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端午节习俗的了解和讲述。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视频、粽子模型、龙舟模型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引发幼儿对端午节的兴趣。
2. 讲解:展示挂图和视频,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日期、来历以及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3. 实践:分组进行手工制作,一组制作粽子,一组制作龙舟,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4. 例题讲解:以图片为例,引导幼儿用清晰、完整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 随堂练习:请幼儿上台讲述自己制作的粽子和龙舟,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端午习俗》2. 内容:日期:农历五月初五来历:纪念屈原习俗: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挂艾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本节课所学的端午节习俗。
2. 答案: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挂艾叶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以此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制作粽子和龙舟,增进亲子感情,同时让幼儿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端午节习俗的了解和讲述。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端午习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时间、来历和习俗,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端午节习俗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时间、来历及习俗的了解,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端午节习俗图片、故事课件、挂图、粽子模型、艾叶等。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端午节习俗图片、挂图等,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通过故事课件,向学生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的故事以及端午节的习俗。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过端午节,分享家庭传统习俗。
(2)动手操作:每组学生用彩泥、画笔等制作一个粽子,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4.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例题:端午节要到了,你想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过端午节,你会怎么说?(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段关于端午节习俗的对话,并进行展示。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端午节的重要习俗。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与家人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来历:纪念屈原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戴香囊等2. 语言表达与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用一段话描述你最喜欢的端午节习俗,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端午节习俗是吃粽子。
因为粽子不仅好吃,而且形状各异,寓意着家庭团圆、幸福美满。
2. 课后拓展:收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与家人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端午习俗
大班语言教案端午习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为《我们的节日》。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节日的传说”,第二节“端午习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知道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2. 使学生掌握端午节的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端午节的习俗及其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挂图等。
学生准备: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呈现(15分钟)(1)讲述端午节的起源,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
(2)详细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3)通过例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端午习俗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口头回答。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起源2. 端午节的习俗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3. 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端午习俗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习俗是包粽子。
包粽子需要准备糯米、红枣、粽叶等材料。
将粽叶洗净,折成漏斗状,放入适量糯米和红枣,再放上一层糯米。
然后,将粽叶包裹严实,用线绳绑紧。
将粽子放入锅中,煮熟即可。
端午节包粽子,不仅让我品尝到了美食,还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拓展作业:了解其他节日的习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端午习俗,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大班语言端午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端午活动教案大班语言端午活动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班会主题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相关历史背景,传承中华文化。
2、利用本次班团会让学生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参加一些有正面影响力的传统节日比赛和习俗,跟父母学习节日粽子、凉糕等的由来及做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小品等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上台表演的能力以及语言情感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准备一些相关的端午节的历史故事。
2、准备一些经典、有意义的描写端午节经典诗词。
3、制作活动的PPT及互动环节的小游戏。
三、活动程序:班会主题------ 主持人介绍------阅读历史故事------分析故事背景-------朗读诗词-------互动游戏-------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四、具体活动过程:见PPT资料五、活动总结:由班主任老师总结归纳这次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
通过本次班团会的开展,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认同端午、喜爱端午、过好端午,在感受传统文化中培养爱国情怀,传承千年文化代代相传。
大班语言端午活动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的由来;2.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3.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的经验,学习儿歌;活动准备:电子白板、课件PPT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美味的食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幻灯片飞入一张粽子图片】教师:对!这美味的食品就是粽子。
二、活动过程1.介绍粽子的不同口味教师:你们都认识这是粽子,那肯定都吃过粽子的,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吗?请幼儿回答。
幼儿回答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有的人喜欢吃甜甜的粽子,糯米里裹着蜜枣、豆沙、葡萄干,还有的人和老师一样喜欢吃香香的肉粽子,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些粽子里有没有你们想要吃的呢?【幻灯片旋转插入,聚光灯功能逐一呈现图上四张小图】(为幼儿展示剥开的各种口味的粽子,加强幼儿对粽子内部的细节感受)请幼儿回答。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文化意义;2.掌握端午节的传统习俗;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端午节的起源和文化意义;2.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教学难点:1.教学材料的整理和设计;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教学PPT;2.端午节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系五彩线等相关道具;4.学生的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端午节,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和体验;2.准备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端午节的由来:-简要介绍屈原和庆祝端午节的起源;-指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起源。
2.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意义;-讲解端午节与家庭团聚、祭祀、驱邪避灾等传统习俗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60分钟)1.包粽子活动:-准备好包粽子的原料和工具,指导学生学习包粽子的步骤;-分组进行包粽子比赛,评选最佳粽子。
2.赛龙舟活动:-准备赛龙舟的道具和场地,指导学生学习赛龙舟的规则;-分组进行赛龙舟比赛,评选最佳队伍。
3.系五彩线活动:-准备五彩线和贴纸,指导学生学习系五彩线的方法;-学生自由发挥,将五彩线系在自己的手腕上,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四、作品展示和分享(2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包粽子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2.让学生展示自己赛龙舟的队伍和系五彩线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估。
五、总结和解析(10分钟)1.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和感受;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赞赏;3.总结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扩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端午节相关手工制作活动;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端午节的庆祝活动;3.组织学生进行端午节英语演讲比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和文化意义,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培养了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习俗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感受家乡传统节日的气氛,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画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聚光灯效果出示粽子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粽子)老师一边说一边点开聚光灯出示粽子。
你们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还记得老师给小朋友讲过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五月五屈原跳江这天成为端午节!
2.观看划龙舟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赛龙舟视频(点击课件视频图标超链接出现视频动画)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视频里的人在干嘛什么呀?(在划龙舟)
总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龙舟比赛。
二、学习儿歌
1.教师结合图片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跟端午有关的儿歌,老师
这里有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端午习俗
五月五,庆端阳,
划龙舟,挂香囊,
雄黄画个花脸妆,
好吃粽子香又香.
师:刚刚儿歌的题目叫什么?(端午习俗)对,端午习俗。
那儿歌里都说了哪些习俗呢?(老师请小朋友随机点
击四个粽子图片,幼儿点击后出现不同的动画)。
2.画板操作包粽子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粽叶子,现在先请小朋友添加米,(教案:出自::教案网)喜欢什么口味的粽子可以加
入什么材料。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想要的粽子)
3.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加深印象。
师:咦,刚刚的儿歌里面,小朋友有没有听出哪些
音比较像呢?
师:有的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 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
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4.师幼一起念读儿歌,重点念准以下发音:阳(yang)、囊(nang)、妆(zhuang)、香(xiang)。
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呢?让老
师来告诉你们吧。
原来人们为了让儿歌更好听,让最后
一个音都听起来很相似,这便是运用了押韵的方法。
三、操作环节
今天老师想请你们能不能帮助一个小女孩,她要去
参加端午晚会,他不会画雄黄妆,也不会画香囊想请你
们帮助她,你们愿意吗?
幼儿人手一个平板,用画图软件画上香囊再用黄色
在脸谱上画上花脸妆.
游戏:划龙舟
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加端午晚会,可
是要经过一条大河我们该怎么去呢?
师:我听到了有小朋友说划龙舟这真是个不错主意,现在跟老师一起学一学划龙舟的动作,我们小朋友学的
真棒现在我们坐上龙舟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