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意识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数学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重中之重。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释疑;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更多的思考、讨论、操作,参与到对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去发现新知、形成技能,以此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主动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核心。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释疑;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一、创设宽松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要创新就必须有“创新”欲望,创新欲望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动力。
学生的“创新”欲望来自于学习动机,它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
要把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开展创新思维活动。
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氛围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情绪状态,积极寻求思路,大胆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兴趣,并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它孕育着极大的智慧潜力和创造性萌芽。
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旧知联系法、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思想受到熏陶;情感受到感染;思
维发展活跃;追求知识的主动性得以发挥,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各种与学生相关的问题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当学生在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尊重他的发言,如有偏差时,要先给予积极的指导,遇到学习障碍时,要适时引导鼓励。
如在教学加法的速算34+98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在生活实际中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的活动情境,并且在课堂上开展了这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兴趣,真正使学生从“事理”掌握了“算理”。
二、鼓励质疑、引导释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能长进。
”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大胆质疑正是学生主动思维的充分体现,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标志。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产生疑问,从疑入手,巧设悬念,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从存疑到无疑,再产生怀疑,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的创新质疑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有学生提问可笑、肤浅,不着边际,我们也要耐心听取,引导,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疑问学习,在疑问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例如学习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提出除了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以外,还能不能将三角形补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来推导,或者将三角形先切割再拼成长方形来推导等。
对于这些问题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必须加以鼓励,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创新意识逐步形成。
三、鼓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
”
“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起来。
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
”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教学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通过摆、拼、剪、折、量、捏、切、拆、画等活动,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操作、观察、思维、语
言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常规的归纳演绎推理之外,重要的是帮助、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推出计算公式,明确了算理,这样学生学得活,知识扎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知识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索到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开放性题目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另外,一个人知识面越广,知识积累越多,其创新思维就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
因此,优化知识积累,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我们要学好课本知识,但决不只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还必须延伸到生活实践中,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到更广阔的领域,例如天文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
为创新和创造性思维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多个环节互相结合,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识知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总结,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让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发掘每个学生的创新潜力,发挥每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肩负起培育具有创新性人才的伟大使命。
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七庄小学
朱玉富王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