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
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
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
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
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
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
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
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6.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
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
201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附参考答案+详细解析Word打印版)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3分)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3.(3分)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4.(3分)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5.(3分)如图所示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6.(3分)如图所示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7.(3分)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2021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试题:第七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 含解析
第七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夕(1911—1919年),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革,中国近代化进入整体发展的阶段。
政治方面完成了从帝制到共和制的历史转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的繁荣局面思想文化方面多元思想并存。
.......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阶段。
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多元思想并存的局面【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2019江苏单科,8,3分辛亥革命本单元是江苏卷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考查内容上看,近几年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对辛亥革命的综合考查上。
从命题形式和方向上看,试题以活泼新颖和内涵丰富的材料创设新情境,从世界史的视野和现代化的角度综合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特征和影响,(1)本单元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在其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而新文化运动则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
复习时,注意以辛亥革命为主线,把本单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模块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在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和实业派是当时最主要的四个派别,复习过程中注意比较四个派别的政治主张,理解其思想本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019江苏单科,10,3分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2018江苏单科,8,3分辛亥革命背景2016江苏单科,22,15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与评价2015江苏单科,8,3分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必备知识篇固本夯基【考点集训】考点一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众多的原立宪派人士纷纷参与到各地的起义之中,极大地推动了南北各省的独立。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高考历史是考生们备考过程中重点关注的科目之一,历史试题的出现往往能够为考生们提供备考参考。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试题和答案的具体内容,以供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哪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没有出现社会主义政权?答案:D.英国2.古代东亚文化圈内的儒家经典《论语》的作者是谁?答案:A.杨伯峻3.下列选项中,哪个是近代中国工人第一次大规模罢工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答案:C.镇压农民起义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答案:B.商业资本5.抗日战争胜利后,英美帝国主义企图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向中国施加压力的事件是?答案:A.阻止解放军进驻两广、福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请回答:什么是多极化现象?并简要阐述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极化现象。
答案:多极化现象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多个权力中心,在政策制定和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或地区。
世界上的强国不再仅限于一两个,而是包括多个国家或地区。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极化现象更加显著。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上的强国不再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巴西等也逐渐崛起,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
这种多极化现象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多边化,各国间的利益交流更加频繁,但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和挑战。
7.请回答: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并简要介绍该战争的结果。
答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不平等条约的强迫签订,中国政府对此采取了反抗行动。
此战争的结果是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并赔款2000万银元。
此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8.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最初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并简要介绍这些方面的工作内容。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最初主要集中在战争时期的国家建设、农村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历史高考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古代中国历史人物被誉为“兵圣”?A、孙子B、孙武C、白起D、廉颇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3、题干:以下关于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战国时期,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同时也反对科学技术的发展。
B、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对天文学和地震学有重要贡献。
C、唐代的李白提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反映了当时对物理现象的认识。
D、南宋时期的朱熹认为科学技术是“小道”,主张忽视科技发展,重视儒学。
4、题干:以下关于世界历史中重大事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政治形式。
B、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通过改革,使得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帝国。
C、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与封建君主共同构成了社会权力的中心。
D、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变革。
5、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秦始皇通过兼并战争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6、以下关于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政治清明,官吏廉洁B. 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 实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D. 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对外交往频繁7、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B.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C. 唐太宗注重法制建设,提倡法治D.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8、以下关于《三国演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B. 《三国演义》以“忠诚、仁爱、智慧”为主题C.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事件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9、我国古代著名的《史记》是由哪位历史学家所著?A. 司马迁B. 班固C. 贾谊D. 杜甫1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五卅运动D. 北伐战争13、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A. 辛亥革命B. 戊戌变法C. 文化大革命D. 新文化运动1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史学之父”?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杜甫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2019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3分)《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3.(3分)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3分)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3分)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7.(3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2019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包含各市)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KG9〗〖WB〗〖KG9〗〖WB〗〖KG9〗〖WB〗〖KH-1D〗A. 井田制度松动B. 世袭制度解体C. 抑商政策弱化D. 礼乐制度崩坏2. 《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 实行察举制度B. 独尊儒家学说C. 实行郡国并行制D. 全面推行郡县制3.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 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 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 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 全面复兴旧学B. 排斥西方新学C. 新学消解旧学D. 崇尚“中体西用”7. 清末《卖宁波脚带》云:“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2022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江苏省)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
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
这一考证可以说明A.官僚政治的腐朽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2.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
由此可知,汉初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3.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
这主要反映出,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4.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
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
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
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
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5.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
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
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驰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6.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
李圭的言行表明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C.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政府应倡导实业救国7.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0页)历史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 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 )A .井田制度松动B .世袭制度解体C .抑商政策弱化D .礼乐制度崩坏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 .实行察举制度B .独尊儒家学说C .实行郡国并行制D .全面推行郡县制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 )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A .全面复兴旧学B .排斥西方新学C .新学消解旧学D .崇尚中体西用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1999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1999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11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 74 分〕注意事项: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74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爪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搓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2.右图中: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城的相相标号依次是A. ①②③B.①③②C. ②③①D. ③②①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实行商殃变法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4.东汉初年,迁移到河套和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交错居住的是A.鲜卑B.南匈奴C.北匈奴D.羯5.下列关于范缜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比较系统地批判了神学迷信B.人的精神与形体相互分离。
人死精神不死C.形体好比刀刃,精神好比锋利,二者相互结合D.人的精神与形体不可分离,人死精神亦死6.“生女直(真)旧无铁”,他们用马匹人参等与邻近各族换取来的铁,主要用下制造A. 钱币B.兵器C. 生产工具D.生活用具7.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
五经是A. 《诗》、《书》、《礼》、《论语》、《看秋》B.《春秋》、《易》、《论语》、《书》、《诗》C.《易》、《诗》、《书》、《孟子》、《礼》D.《诗》、《书》、《礼》、《易》、《春秋》8.下列农民起义军建宜的政权中,发行货币的是①张楚②大开③大顺④大西A. ①B.②C.①②D.③④9.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
江苏省常州市历史高考试题及解答参考
江苏省常州市历史高考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正确的是()A、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B、东汉灭亡的时间是公元220年C、唐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618年D、元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1368年答案:A解析: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其他选项中,东汉灭亡的时间是公元220年,唐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618年,元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1368年,均与题目要求不符。
2、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其中,印刷术是四大发明之一,而不是选项中的B项。
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选项均为四大发明之一。
3、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治武功”时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治武功”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
唐朝的统治者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政策,使得国家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
因此,选项C正确。
4、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 司马迁B. 王安石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A解析: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以其严谨的史实、丰富的内容、独特的文采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因此,选项A正确。
5、以下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国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
B、秦王嬴政灭掉韩国后,接着灭掉赵国。
C、秦朝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
D、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六国的顺序是: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
2021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1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2021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历史试题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3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冶这里“水车冶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冶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冶,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冶。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冶过程中,没有踿踿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冶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冶思想D.“中体西用冶思想7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高考江苏卷:《历史》科目2023年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高考江苏卷:《历史》科目2023年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于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 北方诸戎已融入华夏族B. 政治权力下移至卿大夫C. 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D. 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2.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
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
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A. 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B. 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C. 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D. 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3. 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
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A. 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B. 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C. 保障借贷主体和适当权益D. 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4. 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
这说明理学家()思想家观点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A. 主经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B. 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C. 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D. 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5. 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
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
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 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C. 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D. 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6. 下图所示为部分年份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份额变化情况。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是秦朝的货币和度量衡2、下列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B.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D.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与邻国友好相处,边疆安定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题干:下列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我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A. 沈括B. 宋应星C. 李时中D. 王祯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B. 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C.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 旨在反对封建专制7、(1)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手工业的繁荣C. 农业生产的进步D. 交通运输的改善8、(2)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 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C.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D. 造纸术的发明提高了人们的书写效率9、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描述错误的是:A. 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赵国大败。
B. 淝水之战:东晋时期,晋军与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晋军以少胜多。
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市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
行中书省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 朱熹B. 李贽C. 陆九渊D. 黄宗羲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 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 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 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 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 魏源B. 李鸿章C. 康有为D.孙中山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9.徐克《清M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顶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了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 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 . 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 婚姻仪式简约文明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200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
200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江苏省建陵中学陈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的理解,学生首先要对题目所给出的四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有所认识。
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形态;孔子提倡“仁”的学说,主张以得治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认识到“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
考生回答这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题干的话语与四位思想家的主张对照起来,不难发现,墨子的“兼爱”与“天下兼相爱”对应,“非攻”与“国与国不相攻”对应,所以正确答案为C。
此题难度不大。
另外,古代文化史一直是考查热点,希望本届高三学生注意这方面的内容。
2.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冶铁业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我国古代冶铁所用能源的发展为:春秋后期──木炭,西汉──煤,明朝──焦炭。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此题迷惑性最大的选项是C,考生大多都知道木炭是较早的冶铁原料,但只记得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模糊概念,如果考生还记得战国时期冶铁业已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各国都有冶铁业中心,就不难想到,冶铁业要有所发展,就必须经历一段时间,木炭冶铁不可能始于战国时期,这样便可排除C选项。
3.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①西汉②西晋③隋朝④唐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王朝更替方式的认识。
西汉是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西晋是265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废魏自立而建立的,隋朝是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权建立的,唐朝是通过隋末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此题涉及西晋的政治,有超纲之嫌。
4.下列事件中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是①七国之乱②靖康之变③靖难之役④陈桥兵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作者:————————————————————————————————日期:200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江苏省建陵中学陈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的理解,学生首先要对题目所给出的四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有所认识。
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形态;孔子提倡“仁”的学说,主张以得治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认识到“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
考生回答这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题干的话语与四位思想家的主张对照起来,不难发现,墨子的“兼爱”与“天下兼相爱”对应,“非攻”与“国与国不相攻”对应,所以正确答案为C。
此题难度不大。
另外,古代文化史一直是考查热点,希望本届高三学生注意这方面的内容。
2.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冶铁业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我国古代冶铁所用能源的发展为:春秋后期──木炭,西汉──煤,明朝──焦炭。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此题迷惑性最大的选项是C,考生大多都知道木炭是较早的冶铁原料,但只记得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模糊概念,如果考生还记得战国时期冶铁业已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各国都有冶铁业中心,就不难想到,冶铁业要有所发展,就必须经历一段时间,木炭冶铁不可能始于战国时期,这样便可排除C选项。
3.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①西汉②西晋③隋朝④唐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王朝更替方式的认识。
西汉是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西晋是265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废魏自立而建立的,隋朝是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权建立的,唐朝是通过隋末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此题涉及西晋的政治,有超纲之嫌。
4.下列事件中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是①七国之乱②靖康之变③靖难之役④陈桥兵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理解。
七国之乱是西汉初期王国问题的激化,是一次宗室王的叛乱,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靖康之变是指金军攻打北宋时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属于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斗争;靖难之役是指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至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为争夺皇位,与其侄建文帝朱允之间进行的战争,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陈桥兵变是指后周大将赵匡胤为夺取后周政权而发动的兵变,当时赵匡胤是一位大将,并非皇族,故陈桥兵变不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
所以正确答案是A。
有些同学混淆了“皇族内部斗争”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而错选④,要注意,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
此题有一定难度。
5.科举制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北宋创立了A武举B殿试C糊名法D进士科[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武举和殿试均创立于武则天时期;糊名法的创立是北宋时期对科举制的重大发展,它能有效防止考官舞弊;进士科创立于隋炀帝。
所以正确答案是C。
此题比较容易。
6.1856年秋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其主要标志是A攻占南京B东征和西征取得胜利C李秀成率军攻击上海近郊D取得三河镇大捷[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在课本里有比较明确的表述。
此外,“1856年秋”又是一个重要信息。
选项中,攻占南京是在1853年春,李秀成率军攻击上海近郊是在1860年,取得三河镇大捷是在1858年。
所以正确答案是B。
此题非常容易。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国侵略D维护清朝统治[解析]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的认识,只是换了个包装而已。
正确答案是D。
此题非常容易。
8.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的创办D“公车上书”[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再认历史结论的能力,课本有现成的答案。
正确答案是D。
此题非常容易。
9.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D领导了北伐战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的认识。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妥协,导致辛亥革命失败,故A选项错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对专制主义的复辟起了很大阻碍作用,故正确答案是B;C项的迷惑性很强,乍一看去好像正确,但仔细一看,就不难发现国共合作的建议方和接受方倒置了,事实上应该是共产国际建议孙中山实行国共合作,而并非孙中山向共产国际建议;要排除D项就要知道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不可能参与1926年的北伐战争。
10.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A戊戌变法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期间D一二·九运动期间[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历史现象和再现历史实事的能力。
知识分子走向社会,就必须在群众性运动中体现,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故排除A项;一二·九运动期间,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的程度已很高,故排除D项。
考生往往在B项和C项中徘徊,有些考生清晰地记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注意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这一历史结论,也记得课本较多地叙述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但他们是否与农民群众结合呢?于是他们又想到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究竟是否到了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才与农民群众结合呢?事实上,五四运动期间,知识分子确也走到农民群众中去了,但是结合的程度又并不高。
于是,要选出正确答案,就必须对大革命时期的事件有清晰的时间概念──农民运动讲习所创立于1924年,五卅运动发生在1925年,这样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B。
也许,命题者设置C项时用“五卅运动时期”而不用“大革命时期”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此题难度较大。
11.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之一是A英国军舰炮击北伐军B北伐军占领了汉口C国民政府已从其他国家收回过租界D英国宣布放弃租界权益[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再认历史实事的能力。
收回汉口英租界的大背景北伐军胜利进军,工农运动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各地人民掀起的反帝斗争中,成果最大的是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所以正确答案是B。
此题比较容易。
12.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结论的能力,课本有现成答案,正确答案是A。
此题非常容易。
13.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B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延安整风运动的有关史实的再认。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的内容,而不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
正确答案是C。
此题比较容易。
14.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①减少运动的阻力②稳定民族资产阶级③发展农村经济④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1950年土改的有关历史结论的再认和理解能力。
虽然这部分内容在课本里有明确表述,但属于小字部分,易被忽略;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同学也未必清楚理解这一政策,死记课本的表述也往往流于淡忘。
要选出正确答案,就要对这一政策有深入的了解。
①③两项容易选出,考生易在②④两项中徘徊。
由于小农思想还存在于民族资产阶级,他们认为土地是永恒的财富,所以他们都用大量资金购买土地,所以民族资产阶级与富农经济有密切关系,为了能够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共就要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不要树敌太多。
而要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就必须稳定富农经济,所以要选②。
故此题正确答案是A。
15.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共八大的内容的再认,课本有现成答案,正确答案是C。
此题非常容易。
16.“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毛泽东支持对《海瑞罢官》的批判B《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C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D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有关史实的再认,课本有现成答案,正确答案是A。
此题非常容易。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的理解。
考生首先要再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只要想到这些,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C,因为工作中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实行恰好就对应了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中的一个。
B项和D项没有说到点子上来,无法对应。
选项A的迷惑性较大,错选A的考生没注意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已经确立,现在只是重新确立;此外,基本路线是强调具体行动的,既然说它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所选答案就应该体现它的雏形,就应该体现出“行动”的概念,而不是停留在思想路线上,因此,“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是基本路线开始形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此题有一点难度。
18.下列有关17世纪30—60年代英国宗教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起英国国教教会B清教徒议员在议会中拒绝通过征税法案C查理一世的宗教压迫导致了苏格兰人起义D克伦威尔厉行清教法规[解析]此题表面上考查学生对英国宗教问题的理解,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进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