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配套作业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doc

合集下载

专题遗传、变异和进化高三二轮复习.ppt

专题遗传、变异和进化高三二轮复习.ppt

考点二 伴性遗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方略
真A题.预该诊病2.为(常20染19色年体高显考性广遗东传卷病)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 因B遗.传Ⅱ病5进是行该调病查致,病绘基制因并的分携析带了者其中一个家系的系 谱C图.(如Ⅱ图5与)。Ⅱ下6再列生说患法病正男确孩的的是概( 率B 为) 1/2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F2株数 紫色叶 绿色叶
451
30
242
81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 __自__由__组__合____ 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A_A__B_B_、__a__a_b_b____,理 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1_/_5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A_A__b_b_(_或__a_a_B__B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 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__色__叶__∶__绿__色__叶__=__1_∶__1____ 。
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对相对性状 n对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 1对
的对数
2对
n对
等位基因 及位置
F1的配 子
1对等位基因位 于1对同源染色 体上
2对等位基 因分别位 于2对同源 染色体上
2种,比例
4=22种,
相等
比例相等
n对等位 基因位于 n对同源 染色体上 2n种,比
例1 (2019年高考)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 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 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 实验的统计数据:依据数据请回答:
栏目 导引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遗传变异和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遗传变异和

2.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DNA
S 糖类
R
DNA是遗传物质
型 蛋白质
细 脂质
+型 细得相―出互―结对→论照
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DNA水解物也不是遗传


物质
DNA水解物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分析的“两看”法
(2)条件
细胞核
①模板:DNA两条链分别作模板。
②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量:细胞提供的能量(ATP)。
④酶:解旋酶、__________等。
(3)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4种脱氧核苷酸
DNA聚合酶
5.影响 DNA 复制的外界条件
酶 细胞呼吸
6.比较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异同点 ①发生在核糖体中 ②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③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④以mRNA为模板 ⑤以4种 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⑥以20种氨基酸为原料 ⑦酶和ATP ⑧产物为RNA ⑨发生G—C互补配对 ⑩发 生A—U互补配对 以上过程属于DNA复制的是__________;属于转录过程的是__________;属于翻译过程的是 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应该用 32P、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不能同时标记,A 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 程中,噬菌体将核酸注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可 见,蛋白质与核酸分开是噬菌体自己完成的,不是搅拌的结果。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而不 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B 错误。该实验的结论为 DNA 是遗 传物质,注意这个结论中不能加“主要”,C 错误。用 32P 标 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侵染时间长短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 键。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被释放,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将变低;如果培养 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分布于上 清液中,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D 错误。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件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件

解析:选项 A,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本题图中体现了第一条途 径,说法正确。选项 B,A1、A2、A3 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 合,纯合子有 A1A1、A2A2、A3A3 3 种,杂合子有 A1A2、A1A3、 A2A3 3 种,共计 6 种,说法正确。选项 C,从图中信息可以 发现,只要缺乏酶 1,体色就为白色,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毛雄兔与群体中多只不同 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
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 ________B__b_4__。
解析:(1)根据题意和表格数据可知,实验甲中 F1 青毛兔的基 因型为 b1b2,实验乙中 F1 黑毛兔的基因型为 b3b4,实验丙中 杂交组合的 F1 的基因型为 b1b3、b1b4、b2b3、b2b4。①可根据 结论逆推实验结果,若 b1>b2>b3>b4,则丙的子一代表现 型及比例为青毛∶白毛大致等于 1∶1。②若青毛∶黑毛∶白 毛大致等于 2∶1∶1,可推知 b1>b3>b2>b4;同理可推出, 其他情况时 b1、b2、b3、b4 之间的显隐性关系。(2)由于灰色 性状受基因 B 控制,且子代中出现褐毛兔(b4b4),故可推知灰 毛雄兔的基因型是 Bb4。
3.兔子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 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 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 B 基因的等位基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b1、b2、b3、b4 之间具有不循环但有一定次序的完全 显隐性关系(即如果 b1 对 b2 为显性,b2 对 b3 为显性,则 b1 对 b3 为显性)。为研究 b1、b2、b3、b4 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有 人做了以下杂交实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件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件

【技巧点拨】遗传分析题的解决需要两步:第一步,明确性状的显隐性关 系;第二步,写遗传图解。其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在有些试题中只是概 述,没有具体性状的描述,如本题;写遗传图解是考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了位于常染色体与X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控制的遗 传病的遗传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分析应用能力。难度适 中。据题干可知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不同性别中 的发病率一般无区别、A错误。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 的父亲必患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患 者通常多于男性患者,C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表现出隔 代遗传的特点,D错误。
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3.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演绎推理内容有:(1)F1杂合子产生两种 比例 相等 的配子,隐性类型只产生 一 种配子;(2)当F1与隐性类型 杂交时,其子代应产生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且比例 相等 。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不能。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 有A,故无法确定父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 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2)祖母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一定来自于祖母不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应 用能力。(1)如果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AA,2个 显性基因A中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父亲的显性基因A可能来自女孩 的祖父,也可能来自女孩的祖母,故无法确定女孩的其中一个显性基因A来 自祖父还是祖母;母亲的显性基因A可能来自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女 孩的外祖母,所以无法确定女孩的另一个显性基因A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综上所述,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不能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 性基因A来自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2)如果等位基因A和a位于X染色体 上,则该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两个显性基因中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 母亲;父亲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女孩的祖母,因此,能确定女孩的其中一个 XA来自祖母;母亲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女孩的外 祖母,故无法确定女孩的另一个XA来自外祖还物的不同表现类型。(×)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讲练 第4单元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8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讲练 第4单元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8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3.备考时要将三种可遗传的变异及每种变异中的不同 类型进行比较,结合一些实例理解变异在育种上的应 用,生物进化部分要多理解和识记基本知识。
返回目录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考点一 生物的变异
┃考例探究┃
►考向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判断
(1)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三种突变对
聚 焦
正确的是(
)
拓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展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返回目录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题 [答案] A
聚 焦
[解析]本题考查猫叫综合征的发病原理。猫叫综合征是由
合 的结果。
返回目录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考向2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判断方法 染色体的四种结构变异易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混淆,所 以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类型可以在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 比较中进行判断。 核 (1)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 心 和易位四种类型;基因突变包括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
返回目录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题 连续自交并逐步淘汰隐性个体,Fn 中 Aa 出现的概率为
聚 焦 拓 展
1 1-1-2n 21n×12=2n+2 1,F2 中 Aa 出现的概率为22+2 1=25=
0.4,对应曲线Ⅲ,B 项正确。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
个体,F1 中 AA 占13、Aa 占23,即 A 与 a 基因对应频率为

点 失和替换三种类型。它们的区别可用图T83表示。

师说2016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师说2016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答案:× 分析:孟德尔的测交方法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 型,也可用于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
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 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 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答案:× 分析:假设大鼠毛色由基因A、a和B、b控制,根 据题意,F1为双杂合子(AaBb),F2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占 1/3,与米色(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Aabb)占2/3, 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
知,两亲本均为纯合子,而从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 9∶6∶1可知,F1必为双杂合子。本题考查基因间的累加作用:两 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
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表现型 有3种,比值为9∶6∶1,所以两圆形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 aaBB。
8.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上。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 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 杂合子),则F1中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2,缺失1条Ⅳ号染 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8。
答案:× 分析: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为A和a,则亲代 雌果蝇(果蝇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属于雌雄异体XY性别决定生物) 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可能为3+XA、2+Xa、3+Xa、2+ XA,且概率相等,而亲代雄蝇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为3+ XA、2+Y、3+Y、2+XA,且概率也相等。那么F1中染色体数正 常的红眼果蝇占(1/2)×(1/2)=1/4,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 占(1/4)×(1/4)=1/16。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4_2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件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4_2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件
答案: A
2.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的现象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 F1,F1 自交得 F2, 其表现型之比接近 3∶1
B.提出的问题是:F2 中为什么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C.演绎推理的过程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 F1,F1 与隐性 亲本测交,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表现型之比接近 1∶1 D.得出的结论是: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 答案: C
(2)基因型的确定技巧 ①隐性突破法:若子代出现__隐__性___性状,则基因型一定为 aa,其中一个 a 来自父本,另一个 a 来自母本。 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__3_∶__1__,则亲本基因型为 Aa 和 Aa,即: Aa×Aa→3A_∶1aa。 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 ∶隐性= __1_∶__1__,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 Aa×aa→1Aa∶1aa。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是_显__性__性__状___,即:AA×Aa 或 AA×AA 或 AA×aa。
3.辨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四种数量关系(n 为等位基因对数,在完全显性条件 下)
①配子种类数:_2_n_; ②基因型种类:_3_n_; ③表现型种类:_2_n_; ④纯合子Fra bibliotek类:_2_n_。
4.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完全连锁),如下图
图 1 产生两种配子_A__B_、__a_b_,图 2 产生两种配子_A_b_、__a_B__。 图 1 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__3_∶__1___,图 2 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 比为__1_∶__2_∶__1__。
题组二 考查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3.(2015·湖北荆州部分县市统考)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 6 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F2 的性状分离比为 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合理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第四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二

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第四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二

4.(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6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 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 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3.生物的性别均由性染色体决定吗? 提示:不是,有些生物其性别并非由性染色体决定,如蜜 蜂的孤雌生殖。性染色体仅存在于有性别分化的生物中。
考点一 孟德尔定律及其变式应用
1.(2017· 全国课标卷Ⅲ,6 )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 境的叙述,错误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 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 境造成的 C.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 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 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 环境决定的
专题二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伴性遗传(Ⅱ)。4.人类 遗传病的类型(Ⅰ)。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6.人 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减Ⅰ后期
减Ⅰ后期 有性
假说
演绎推理
测交
等位 基因分离
非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
3 .遗传概率分析中的注意点 患病男孩(或女孩)概率≠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 (1 )患病男孩(或女孩)概率:性别在后,可理解为在所 有后代中求患病男孩(或女孩)的概率,这种情况下需要乘 生男生女的概率1/2 。 (2 )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性别在前,可理解为在男 孩(或女孩)中求患病孩子的概率,这种情况下不用乘生男 生女的概率1/2 。
状元反思
1.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都属 于“性状分离”吗? 提示:杂种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叫作性状分离,即一种表现型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了不 同于亲本的性状;倘若两个不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出 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则不属性状分离。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4专题四 遗传、变异、进化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4专题四 遗传、变异、进化

3种 1:2 :1 9 (1:2:1)2
2种 3:1 4 9:3:3:1
2对
n对
等位基因 分离,非 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2n 种 (1:1)n
3n 种 (1:2 :1)n
2n 种 (3:1)n
各 2 n种 (1:1)n
3、基因和染色体数的有关计算
(1)不同细胞中的基因数目 (2)单倍体的染色体组数(1或多个) 某男子是色盲兼外耳道多毛症患者,则这男子的次级精母细 胞中有 0或2 个色盲基因,有 0或2 个外耳道多毛基因。 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 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 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 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20、20 ;40、20 。
判断原则: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 结果性状一致,则该生物性状的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如果 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不一致且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 物性状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 伴性遗传正反交的结果也不相同,但没有母系遗传的特点。 (2006年江苏42题)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 现型。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 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洁语言回答。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计算
A A C T G A
6:3:1
乙链 DNA 丙链 RNA
甲链
丁链
蛋白质
DNA分子的种类计算
设一个DNA分子中有n个碱基对,则这些碱基对可能的 排列方式就有4n种。
2、遗传基本规律的计算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多对基因遗传情况计算
一个等位基因影响身体的 一部分,另一个等位基因 则影响身体的另一部分, 而在杂合体中两个部分都 受到影响的现象称为镶嵌 显性。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4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4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2.[2015·福建高考]绿色荧光标记的 X 染色体 DNA 探针(X 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 X 染色体 DNA 的一段特定序 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 Y 染色体 DNA 探针(Y 探针)可使 Y 染色体呈现一个红 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 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Ⅱ—2 基因型为 XA1XA2 的概率是 1/4 B.Ⅲ—1 基因型为 XA1Y 的概率是 1/4 C.Ⅲ—2 基因型为 XA1XA2 的概率是 1/8 D.Ⅳ—1 基因型为 XA1XA1 概率是 1/8
解析 父亲的 X 染色体一定能传递给女儿、Y 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儿子,母亲的两条 X 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几率相 等。Ⅱ—2 和Ⅱ—3 基因型分别为 1/2XA1XA2、1/2XA1XA3,产生配子为 1/2XA1、1/4XA2、1/4XA3,因此Ⅲ—1 基因型为 1/2XA1Y、 1/4XA2Y、1/4XA3Y,产生含 X 的配子为 1/2XA1、1/4XA2、1/4XA3。Ⅲ—2 基因型为 1/2XA1XA2、1/4XA2XA2、1/4XA2XA3, 产生配子为 1/4XA1、5/8XA2、1/8XA3。故Ⅳ—1 为 XA1XA1 的概率是 1/8。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解析 据题干可知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率一般无区别,A 错误。红 绿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必患病,B 正确。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 性患者通常多于男性患者,C 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表现出隔代遗传的特点,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配套作业一、选择题1.(2015·怀化市三模)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B)A.孟德尔所说的成对的遗传因子是指等位基因,不同对的遗传因子是指非等位基因B.孟德尔认为YyRr植株能产生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且比值均为1∶1∶1∶1C.减Ⅰ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D.人体细胞的减Ⅰ过程中染色体组数为2N,减Ⅱ过程中染色体组数为N解析:成对的遗传因子不一定是等位基因,如DD是成对的遗传因子,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YyRr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 ,数量比例是1∶1∶1∶1,B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如果带有等位基因发生交叉互换可能会导致基因重组,若是相同基因则无基因重组,C错误;人体减Ⅱ后期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为2N,D错误。

2.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C)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C.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的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解析: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A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B错误;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符合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C正确;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3.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A.观察到的现象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其表现型之比接近3∶1B .提出的问题是:F 2中为什么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 .演绎推理的过程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 1,F 1与隐性亲本测交,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表现型之比接近1∶1D .得出的结论是: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解析:孟德尔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时,观察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A 正确;孟德尔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比例分离的原因是什么?B 正确;孟德尔演绎推理的过程是若F 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而进行测交实验,统计分析后代表现型之比接近1∶1是检验演绎推理的过程是否正确,C 错误;孟德尔通过实验验证了所做假说的正确性,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即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D 正确。

4.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C )A.杂交A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B .由杂交B 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C .杂交B 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D .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由杂交B 的结果可知,黄色为显性性状,灰色为隐性性状,且杂交B 中的双亲为杂合子;杂交A 的亲子代均表现为隐性性状(灰色),因此亲代均为隐性纯合子;结合杂交B 后代中黄色23、灰色13,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黄色个体纯合时会死亡,因此,杂交B 后代中黄色毛鼠都是杂合子。

5.某动物种群中,AA 、Aa 和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

若该种群中的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 ∶Aa ∶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B )A .3∶3∶1B .4∶4∶1C .1∶2∶0D .1∶2∶1解析:若该种群中的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AA 、Aa 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AA 占、Aa 占(用棋盘法)。

理论上,下一代AA ∶Aa ∶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故选B 。

6.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 1,则F 1的成熟植株中(D )A .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3∶1B .有9种基因型C .高产抗病类型占14D .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解析: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 自交产生F 1,基因型和比例为(1AA ∶2Aa ∶1aa)(1DD 致死∶2Dd ∶1dd),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2∶1,故A 错。

有6种基因型,故B 错误。

高产抗病AaDd ∶12×23=13,故C 错。

宽叶有茸毛A_Dd ∶34×23=12,故D 正确。

7.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

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D)A .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 、bbTTB .F 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 ,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C .让F 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D .让F 1花纹蛇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16解析:亲本为黑蛇(BBtt)和橘红蛇(bbTT),F 1为花纹蛇(BbTt),F 1自由交配,花纹蛇的基因型是B_T_,BbTt ×BbTt =(Bb×Bb)(Tt×Tt)=(34)×(34)B_T_=916B_T_,其中纯合子14×14=116,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让F 1花纹蛇(BbTt)与杂合的橘红蛇(bbTt)交配,后代白蛇(bbtt)的概率是18。

8.某植物果实的形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三角形基因(B)对卵形基因(b)为显性,但在另一圆形显性基因(A)存在时,则基因B 和b 都不能表达。

现用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和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是(C )A .2种,7∶1B .3种,12∶3∶1C .3种,6∶1∶1D .4种,1∶2∶2∶1解析: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和Aabb 的个体杂交,采用分枝法计算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1∶1∶2∶2∶1∶1,又因为圆形显性基因A 存在时,基因B 和b 都不能表达,所以后代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为圆形∶三角形∶卵形=6∶1∶1。

9.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红褐色。

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③杂交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①和②、①和④杂交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 .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 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9∶3∶3∶1解析: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A 与a 这对等位基因或D 与d 这对等位基因,即选择①和②或①和④或②和③或③和④杂交;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②和④杂交,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 1(AattDd)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其比例为1∶1∶1∶1。

10.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 、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 、t)患者,系谱图如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 .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B .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如果Ⅱ-9与h 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了一个不患甲病的儿子,则该儿子携带h 基因的概率为12D .如果Ⅱ-9与Ⅱ-10结婚生育了一个女儿,则该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9解析:根据系谱图,Ⅰ-1和Ⅰ-2正常,其后代中有一个女患者为Ⅱ-6,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 项错误;Ⅰ-3和Ⅰ-4正常,其后代中有一个男性乙病患者Ⅱ-13,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遗传方式为伴X 隐性遗传,B 项错误;仅考虑甲病的话,根据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为Hh ,故Ⅱ-9表现正常的基因型是13HH 或23Hh 。

所以Ⅱ-9与h 基因携带者(Hh)结婚,两者的后代中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1-23×14=56。

而出现携带者Hh 的概率为13×12+23×34×23=12。

这样表现正常的儿子携带h 基因的概率为12÷56=35,C 项错误;同理,仅考虑甲病,根据系谱可以看出,Ⅱ-9与Ⅱ-10的基因型都是13HH 或23Hh ,故二者结婚生育一个女儿患甲病的概率=23×23×14=19,D 项正确。

11.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

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的基因是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2上,现用一只表现型为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

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对该基因的位置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若后代雌蝇为显性,雄蝇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B .若后代雌蝇为显性,雄蝇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1上C .若后代雌蝇为隐性,雄蝇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D .若后代雌蝇为隐性,雄蝇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1上解析:假设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为B 、b ,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则母本的基因型为X b X b ,父本的基因型为X B Y B 或X B Y b 或X b Y B ,后代情况分别为雌显雄显、雌显雄隐、雌隐雄显;若基因位于Ⅱ-2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 b X b 和X B Y ,其后代情况为雌显雄隐,比较四个选项,A 、B 不能确定在哪个位置,D 的情况一定在片段Ⅰ上。

12.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 、a 控制)。

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解析: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Y A和XX,子代中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故A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