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求甚解》教案
永兴县文昌中学张匆
教学目的:
1.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2.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4.讨论交流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2.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请唐伯虎来作诗,他第一句就说“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听了很震惊,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客人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唐伯虎又道:“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围过来要揍他。客人又说:“别忙——偷来蟠桃献母亲!”儿孙一听又乐了。众人都赞扬这首诗做得好。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如果只看到第一句或第三句就认为是在骂人,便会误解。只有四句一起看,才发现是赞美的诗。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求甚解》就是批驳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的现象。
二、基础知识
1、解题
不求甚解:读书不追求过分的理解,只领会要旨,不过分的在字句上下功夫。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作者介绍: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3、字词
4、文体知识
驳论文:
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驳或者间接批驳;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
杂文:
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杂文要求内
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和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这篇文章作者就针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二)问题设置
1、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2、针对这一观点,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理清反驳思路)
3、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4、针对这一观点,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理清反驳思路)
●树靶子:开门见山的提出反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同时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引出处: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援例子: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
虚心、活读、会意。
●引语录:引用陆象山的语录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结上文:提出自己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涵
1、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3、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4、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
五、明确内容,探究写法
1、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样的态度?他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2、驳论文的批驳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本文属于哪一种?
六、课文小结
1、正确的读书方法:虚心、活读、多读、勤读
2、名人的读书方法
七、课文反馈
1、“不求甚解”一语,出自(朝代)的《》。原意,
属褒义。今多指
浅尝辄止含贬义。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论述,提倡读书要。
2、《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
但在写法上是不同的,前者是,后者是。
八、拓展训练
1、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可以对下列成语进行辨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解;③滥竽充数辩解
2、好书推荐
3、课后作业
①《全A宝典》
②学写驳论文。(近墨者黑、名师出高徒、见风使舵、班门弄斧、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