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 一句的修改 《史记》“李广射虎” 一段的改写 “僧推月下门” 一句的“推敲”
不同句式
情味不同
增减文字
意味不同
不同字眼
意境不同
谈收获
(1)写文章要“炼字”,表达含糊,往 往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还没有凝练。 (2)“炼字”要符合具体的语境、语气、 情味、意境等。 (3)“炼字”的方法,可以诵读、可以 比较、可以替换、可以增删等,都是品味 语言的方法。 (4)朱光潜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不迷 信古人,敢于质疑的精神。
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 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 “常常”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为数不少,并非 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否定之 否定,然而语气委婉。“不尽然”是不把话 说死。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要正面表现自己的 态度:“虽然不必提倡,但也不应‘盲目地 反对’”。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 解”?什么叫做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 角度不同,结论迥异,这正是本文关键之所 在。
“就写作技巧来说,好 文章的条件都是一样的,第 一是要有话说,第二要把话 说得好。思想条理必须清楚, 情致必须真切,境界必须新 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到好 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至 枯涩,高华不至浮杂。” ——朱光潜
咬文嚼字释义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 质)。 ——《现代汉语词典》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汉语大词典》
《从五柳先生传》中能归纳出 哪些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一、一定要好读书。 二、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 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 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你对本文的 论据有何评价?
首先,要养成“好读 书”这个习惯。只有 “好读书”,才能谈到 “求甚解”这个问题。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 于“会意”,而“会意” 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 每有“会意”,就十分 高兴。因为“会意”不 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 “不求甚解”。
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每 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好读书
甚解 会意
关于杂文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 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 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杂文要求内容有 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 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 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 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 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 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 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 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 讽刺、打击敌人。
几种读书方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品
读 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某 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点” 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如 《春》、《围城》的语言美; 《炊烟》的人情美等。
助 读 法
助读法,就是利用书、报光盘、磁带上的 精美的文章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作品的一
反面的例子:普列汉诺夫
列宁曾多次批评普列汉诺 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 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 的著作作了许多曲解。
正面的例子:诸葛亮 诸葛亮与徐庶、石 广元、孟公威等人一起 游学读书,“三人务于 精熟,亮独观大略。
正面的例子:陆象山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 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 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
不求甚解
马南邨
了 解 作 者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原 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当 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 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 《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 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 报》开辟《燕山夜 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 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 寓教于乐,针砭 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 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 初 期 , 被 迫害致死。
——法·福楼拜
练习
(1)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2)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3)原文: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早梅》 改文: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种方法,如配乐诗,电视散文
等。
摘读法、圈点法
把读书过程中精彩的文章、片段、 句子等加以摘录、圈点。包括笔
记摘录,电脑下载,圈点划 线、评注等。如毛泽东圈
点《水浒传》等。
寻 读 法
这种方法,相当于跳读法,
阅读者不是对全文进行研 读,而是对文章、作品的 精华处细细琢磨,品位。
析读法
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对词,句子,修辞情感基调, 意境等进行品析。这种读书法过 去老师上课经常教。带有研究性 质。
(4)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B组
(1)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 不能入石矣。 (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 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 之,石也。
C组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3、引陆家山的话 从态度上说明 从方法上说明
进一步证明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 古,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 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鲁迅的“随便翻翻”
• 一广泛的浏览式的 读书方法。 • 鲁迅说:书在手头, 不管它是什么,总 拿来翻一下,或看 序目,或读几叶内 容,不费力,不劳 神,往往在看非看 不可的书籍觉得疲 劳后,拿来消遣。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 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 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 的理由。
驳论的论证方式
作者观点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 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 是,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 分的理由。
开宗明义 :盲目反对不求甚解没有理由。
作者怎样质疑对方的观点?
﹦ ﹦
层进
前提 目的 目的
不懂
会意
层进
甚解
甚解和阅历的关系
• 毛泽东
红 楼 梦
甚解 甚解 甚解 会意
阶级斗争史
• 俞平伯
• 李希凡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通读者
色
空
反封建史 爱情史
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 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 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 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 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 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找出作者的中心 论点。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 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 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研读课文
A组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2)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3)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不求甚解 一(1) 文章开宗明义 :
“盲目反对”“没有理由”
二(2~4) 阐述陶渊明的本意: 1.虚心读书 2.了解大意 三(5~10) 运用举例论证: 反面:普列汉诺夫 正面:诸葛亮、陆象山
读 书 要 多 次 反 复, 虚 心 领 会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 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 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 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 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 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 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 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 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 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 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 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 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 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 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 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 低下” 的新意。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 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 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 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 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 出来。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 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 样论证方式? ④《从五柳先生传》中能归纳出
哪些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⑤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你对 本文 的论据有何评价? ⑥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咬文嚼字
朱光潜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现代 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 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 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 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 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 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 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 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 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 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 十二封信》等。 本文选自《谈美· 谈文学》一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