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评论和你一起变老■文/林颐“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5月24日《温都周刊》第16版新书推荐)年少谈恋爱的时候,他们都衣食无忧,以为可以像《浮生六记》里那样“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他们料不到此后会有那么多的分离。起初,饶平如眼见家国危难而义无反顾投笔从戎,没想到战争转变成了“兄弟阋墙”,平如厌战归来,这段历史后来让他们中年分离22年。5个孩子,家中各种琐事,从附录的书信可以看到美棠如何费心操持家务的。她原是那样天真爱玩不谙家事的闺秀小姐啊!渐至晚境,生活终于安定,平如两度重病,美棠悉心照顾,平如脱病恢复健康,美棠却身患重病渐渐失去记忆,终于先平如而去。60年的相守。她走了,他无以遣怀,于是便一笔一笔,用画笔记录下他和她的往昔岁月,刊印成《平如美棠》一书。这些画,也许谈不上技艺精湛,但是真实、温暖、亲切,高龄的平如,用画作拂去了时间的尘埃,并且用朴实的文字清浅地诉说着他和美棠的故事。“一天晚上,美棠突然说想吃杏花楼的马蹄小蛋糕。家附近没有,我就骑车去更远的地方买。赶到店里已经很晚,幸好还能买到马蹄蛋糕。可等我终于把蛋糕送到她枕边时,她又不吃了。我那时年已八十七,儿女们得知此事无不责怪我不该夜里骑车出去,明知其时母亲说话已经糊涂。可是我总是不能习惯,她嘱我做的事我竟不能依她。”静夜里,读到这一段,寥寥数语,我潸然泪下。大音希声,情到深处情转薄,原来就是这样平淡寻常的句子啊!这本书,很多处提到饮食。年幼时的粽子月饼薯粉肉丸,自然是欢喜温馨的;徐州油条临川藕丝柳州鱼粥安顺韭菜盒子,这一路似乎悠闲自在,其实是1949年末为了谋出路的奔走;即便是60年代,平如也说着“6分钱过三天之行动计划”,说着“乳白鱼肝油治好肿胀”的开心事儿,所有的苦难一笔带过。柴静采访平如时,问道:“您已经九十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平如回答:“爱这个世界可以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不管世事如何艰难,不管人事如何浮沉,始终平和冲淡,不肯愤世嫉俗,在内心采撷记取的永远是微细的小事并把它们当做天长日久弥足珍贵的回忆。一个人,一个美好的人。柴静的比喻恰如其分:“想起那根赤白干净的骨头,这就是好。”平如美棠,一对再寻常不过的夫妻,一段再寻常不过的百姓故事。这样的寻常,却正是我们的心向往之:一间屋,两个人,三餐饭,四季风雨,还有好长的时间,让我和你一起慢慢地变老。真好!《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类型:剧情/喜剧/爱情/家庭剧情简介:

男主人公帕特是一个超级乐观的高中历史老师,他似乎总能看到人生的光明面,影片的片名就是来自于他的口头禅“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虽然他因神经疾病在医院住了四年之后刚刚出院,老婆也跟别人跑了,但是他始终以这句古来的格言为信念……

谢谢,我爱你

■文/阿灰

世间有很多种爱情故事,有些爱情故事里的常见台词是哭哭啼啼的“对不起,我爱你”,而《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这个故事里的台词是拨开乌云见明月的“谢谢,我爱你。”暴风雨已经过去,乌云背后是镶着金边的美丽新世界。

一般荧屏上俊男美女的狗血爱情故事,经常会充斥着误会或三角恋,看得场外观众们特别着急。《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讲述的故事则没有那么缠绵悱恻,这个故事里的男女主角并不完美,男主角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高富帅,女主角也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白富美。在影片的开头,男主角帕特处于人生低谷,是一个刚出院的躁郁症患者,说起来他的躁郁症也是情有可原——当场在家撞见自己深爱着的妻子出轨,确实会受到巨大的打击;而曾经痛失爱人的女主角蒂凡尼则活得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刺猬。

两个都对这个世界不太满意甚至有敌意的人,会撞出怎样的火花?两个边缘人物之间当然是不会上演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浪漫戏码,取而代之的是最初的排异,冲突,磨合以及最后水到渠成的融合。这两人在一场不算愉快的家宴中初见彼此,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一起跑步,一起练习舞蹈,他们的故事不算浪漫。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两个失意的人互相疗伤的爱情故事。每个人的生活里多多少少都有死穴和地雷,蒂凡尼和帕特都曾被命运打过响亮的耳光,但他们不会一直停滞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人生里也许埋伏着不少幽暗的隧道,但是有时候伸出手,突破自设的堡垒,和队友一起跑,与有隔阂的家人和解,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和解,最重要的是与自己和解,才不会把自己锁在原地,才可以拥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影片的末尾,帕特对蒂凡尼的告白挺特别,秒杀各类肥皂剧情:“唯一能与我的疯狂相匹配的就是你也在做同样疯狂的事。谢谢,我爱你。”爱不是追赶,不是赛跑,不是愿赌服输,而是一个人发疯的时候另一个人不是用看待精神病人的异样眼神打量他,而是不煽情地和他一起“疯狂”,并且深切地明白:“你我都是有血有肉、脆弱但可以变勇敢的人。”这样由衷的尊重和平等,才有通往爱的道路的可能。

“从此,帕特和蒂凡尼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王子公主式的皆大欢喜结尾并不俗气。不是所有的抗争和纠结都要以悲壮的玉石俱焚来结束。生活仍有荆棘,只是他们遇见了彼此,带领彼此找到了更无畏

的自己,从此更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大师之大》

家国情怀忧天下■文/唐宝民刘宜庆先生的这本《大师之大——西南联大与士人精神》(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延续了他《绝代风流》的写作风格,书写对象也是西南联大的师生,展现了联大师生“家国情怀忧天下,不为强权争自由”的精神风骨,读后令人感慨。联大师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知识群体,在那样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广大师生“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表现出了令人敬仰的天下担当。本书的第二章,标题是《捐躯赴国难》,介绍了联大学子纷纷报名参军,到战场上与敌人浴血拼杀,很多年轻的生命以身殉国、埋骨他乡的悲壮经过。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们,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投笔从戎,抵御倭寇洒热血,忠骨长伴青山眠。诗人穆旦就是当年从军学生中的一个,曾跟随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经历了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在《祭胡康河上的白骨》一诗中,他用这样的诗句祭奠那些牺牲了的同学:“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在联大8000多名学子中,有1100人报名从军,大部分人都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联大学子从军,是抗战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堪称绝代风流。那些牺牲的联大学子们,他们的梦想与欢笑,泪水与忧伤,都湮没在历史深处,但他们的精神,却将永远被我们这个民族铭记。本书的另一个写作重点,就是联大教授们议政参政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联大教授们,生于晚清,学于欧美,身上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因此,他们不但有中国传统的士人精神,而且还具有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品格。这种品格的集中表现就是: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言论自由,倡导民主,人格独立。罗隆基办《益世报》,无所顾忌地批评时政,险些被暗杀的子弹击中,但仍然不改对民主的诉求;1945年11月25日晚,约六千名师生在昆明举行“反内战时事演讲会”,电灯忽然停电,四处响起了枪声,但费孝通镇定自若:“我请求你们大家不要害怕——让我大声疾呼,用我的声音压倒枪声……不但在黑暗中我们要呼吁和平,在枪声中我们还要呼吁和平!”在国民参政会上,张奚若当着蒋介石的面发言批评国民党的腐败,蒋介石打断他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奚若拂袖而去。下一次参政会开会时,国民政府给他寄来了路费和通知,张奚若回电:“无政可参,路费退回。”联大教授,是当时的社会良心和时代的代言人,他们为社会代言,为百姓请命,行使对政府的监督和批评的权利,“违千夫之诺诺,做一士之谔谔”,联大精神,就是“不党不官、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弦歌不绝、为人师表、一身正气的泱泱风范;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美国学者易社强在《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导言中这样评价道:“在一个饿殍遍野、贫病交加、充满社会不公和暴政的世界,即使是‘正常’的年代,批判性思维、多元主义、宽容和思想自由的原则到底有多重要?”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当我们的目光穿透岁月风尘,再度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激情,更是深深的思索。“在物质形态上联大正在消逝,但是联大体现的中国大学精神,不会因为物质的损毁而消逝,将时刻昭示世人。”《大师之大——西南联大与士人精神》,是对联大教授的群像描写,通过书写这些知识分子的风采,彰显出了联大艰苦卓绝的精神风貌,为我们讲述了那个年代的历史风烟,再现了大师们的伟岸风骨,令我们心向往之。范仲淹曾用“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赞扬严子陵,而西南联大的这些教授们,也同样配得上这句赞美。13546815@ 大吴apopo:《走入空气稀薄地带》作者以忧伤的笔调,真实记录了1996年美国一支商业登山队在攀登珠峰时遭遇的山难,从比较客观成熟的角度对此次攀登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在海拔8000米以上,地狱与天堂一线之隔,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承受超强痛苦选择登山?因为,山在那里……鸣镝风云2011:《民国文化隐者录》民国与战国,都是乱世出英雄的年代。相比鲁迅这样的大人物,他们算是小配角。对我们来说,他们却是座座丰碑。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幸亏温州还有这批人。他们的传奇故事,让我们明白,原来不能一切向前看,经常还要往后看,这是历史啊!岑袈:《缘缘堂随笔》少时看书,偏爱曲折故事,读此书时只觉丰老笔端温润,性情豁达,并不曾细品。年岁渐长,历经波折之后,方才明白其间所沉淀的人生况味。人生本是沉重的命题,如丰老者,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始终用温和善意来叙述生命的静美,成大自在。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