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分秒教学反思
(完整版)二年级时分秒教学反思
复习《时分秒》教学反思
复习有别于新课和练习课,要避免冷饭重炒。
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合贯通更烂熟。
在复习《时分秒》这一单元的时候,我就是抓住这两点来对学生进行复习的。
开始,我让学生利用表格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白这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也就“理”。
我个人认为这是有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美国出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
本节课通过层次性的集体活动、同桌活动、小组活动,学生充分掌握了知识,特别是小组活动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中,提供学生观察比较、独立思考的机会,多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补充与修正,提升与发展。
觉得本堂课不够的地方是过于面面俱到,我觉得课堂中如果有点创新,这是我要努力的。
还有有时说话提问缺乏严谨性,缺乏对问题答案的预设能力。
平时一定要多向同事,指导老师请教,多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1/ 1。
二年级数学时、分、秒反思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二年级数学《时分秒》教学反思"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两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
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
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在教学中我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后的目标测试中,两个班基本上都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好事多磨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四篇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
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多个情境导向,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上一学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有关时钟的知识,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时钟的更多奥秘吧!”接着我在讲台上摆出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钟表。
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的面时,不一会儿,生1说:“我看到钟面上有三根粗细不一的针,最粗的叫时针,几乎看不到它在走。
而那根中中的叫分针,它走得很慢;那根最细的叫秒针,它走得很快。
”生2说:“这三根针好比三个兄弟,大哥叫时针,二哥叫分针,三弟叫秒针。
”生3说:“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
”生4说:“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
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
”生5说:“我妈妈告诉我说1小时是60分钟。
”紧接着,我出示“我们赢了”这一情境图,让学生观看挂图感受20xx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场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
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2、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怎样看“几时几分”的钟面时刻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我们赢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10,就是10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1和2的中间过一小格。
时分秒的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在二年级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秒”,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我在教学中及时进行了复习以往旧知的环节:如认识种面,了解钟面的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复习认识时、分、秒,通过钟面的实际操作,知道1 时=60 分,1 分=60 秒,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谈谈自己对1 时、1 分、1 秒长短的认识,这也是了解学生对时间的认识状况,之后带领学生看钟面共同感受1 分、1 秒的长短,给学生建立准确的定义和认知。
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分与秒的关系时,又用钟面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分针走1 小格,秒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分与秒的内在联系。
为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打下基础。
在教学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学生在掌握理解有关时间的计算时还是出现很多了一些问题。
尤其是对时刻和时间的理解不到位,在告知时间求时刻或是告知时刻求时间时往往记混淆。
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我认为学生容易掌握但学生实际掌握起来有困难的知识点。
我想,随着学生认识和理解的深入,时间的知识会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学生们才能真正了解时间,并会正确的看时间和计算时间。
《时、分、秒》教学反思五篇
《时、分、秒》教学反思五篇《时、分、秒》教学反思1《时、分、秒》这一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熟悉整时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学问。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完时间的根底学问以及对钟表刻度熟悉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读写钟表所表示的时刻。
熟悉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时间很抽象,看不见,抓不住,只能从日出日落、钟表转动来理解时间。
而熟悉几时几分时考虑的问题也比拟多:1、既要读时针,又要读分针;2、读时针时,只能读出几时多,读分针时,还要进展计算;3、接近整时的几时几分,学生极易出错,不是多读了一小时,就是少读了一小时;4、在补充练习中P51页第4题,依据规律写出最终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几时几分,然后画出时针和分针,其中的“分”的累计超过了60分,学生又不知道换成1小时;5、时间进率的特别,学生很难顾及,提示一下,想起来了,不提示,忘得一干二净。
这节新课以后,我打算再上一节复习课。
《时、分、秒》教学反思2时、分、秒教学反思在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观侧重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承受性、机械性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必需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进展。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内容时,我依据三年级学生奇怪、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受多观看、多动手、多比拟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得到尽情的跳动,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到达教学的目的。
一、运用媒体演示实物钟表,从儿童熟知的生活图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二、供应了感性材料,设计了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学生的学问来源于教学材料的实践活动,材料关系到能否让教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关系到学生思维的集中。
为了猎取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探究,在这里,我首先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备材料。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分秒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时分秒教学反思第一课时——认识时、分教学反思教学时、分时,可以让学生借助钟表模型在全班内交流已经知道的钟表知识,在此基础上,说一说在钟面上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以此来认识时和分。
刚开始画钟面的时候,画一个圆引起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孩子想一想钟面的组成,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新的知识,并且在完成钟面的构建过程中,孩子们清晰的认识了钟面,也掌握了钟面上有十二个大格和60个小格。
这样不仅加深印象也能联系实际情况。
理解了一小时=六十分的时间关系。
更是在上课的过程在清晰地了解了一分钟的长短,让孩子们直观感性的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在这样的教育中也将珍惜时间教育给孩子。
一分钟看着很短,但是可以很长,关键是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第二课时——认识几时几分和大约是几时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来认识时刻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几时几分和大约几时可以利用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
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过了几时就是几时多,分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出来,从而使学生读的又快又准。
认识大约几时时,要看清几时差几分,还是几时过几分。
一小朋友的一天为例,组织课堂教学,串起知识点,不仅能在富有情趣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同时也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在学习8:05时要特别注意的是读的时候把零读出来,写的时候也要把零写出来。
第三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的时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出学生数学的活动水平。
而体验又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生身处学习环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两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
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
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在教学中我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后的目标测试中,两个班基本上都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好事多磨吧!。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明确认识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定义。
2.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实际应用:读时钟,计算时间间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时间单位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难点:实际应用中的时间读取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使用实物时钟进行演示。
2.小组活动,进行时间的读取和计算练习。
3.结合生活场景,进行实际应用的讲解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问学生:“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分几秒吗?”引导学生注意时间的读取。
2.新课学习:•定义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通过实物时钟演示,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让学生小组活动,练习读取时间。
3.实践应用:给学生设定生活场景,如“早上起床、吃早饭、上学”等,让学生计算时间间隔,加强实际应用能力。
4.课堂小结:总结时间单位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时间。
5.作业布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时钟,并练习读取时间。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实际应用的环节,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读取时间和计算时间间隔的困难。
在下节课中,我计划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和应用。
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二篇)
数学《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办法真正内化。
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1秒、1分。
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
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
尽管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在认识好钟面,认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能力,还需细细考虑。
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如果及时让学生发现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
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对于钟面的认识不够形象、深入。
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认识是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回忆介绍展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
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较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认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提高。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本课中,多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成功体验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肯定也会提高。
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更认真深入地反思与完善。
数学《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二)在数学《时、分、秒的认识》的教学中,经过反思和总结,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没有很好地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比较片面;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过于简单,没有充分挖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我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没有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讨论、实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后,在教学评价上,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较少。
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学反思教案
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学反思教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时分秒是二年级积累数学知识的关键之一。
在学习时分秒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并逐渐掌握时间计算方法。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地学习、理解和应用时分秒知识,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 学生能够写出某个时间的精确表示。
2. 学生能够掌握把时间单位转化为其他单位的方法,如将秒转化为分或小时。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时分秒相关知识,如计算活动时间、休息时间等。
二、教学内容1. 时分秒基本概念的介绍在课堂上,我介绍了时分秒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让孩子们了解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一分钟有多少秒等。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掌握了时间的基本规律。
2. 把时间单位转化为其他单位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把时间单位转化为其他单位,如将秒转化为分钟或小时。
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时间单位式的计算过程非常感兴趣,而且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实践中,我发现这种学习无非通过举例和实践来实现。
3.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时分秒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活动时间、休息时间等。
在课堂上,我就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现在是上午10时30分,10分钟后是什么时间?如果你在1点钟到家,你从学校到家边要多少时间呢?这些有趣的问题,让孩子们自然地学会了自己计算。
通过这种方法,孩子们掌握了对时分秒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时分秒概念的掌握不充分,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更具体地说,在时间单位转换的环节中,一些学生发现他们还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练习,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分秒知识。
为了加强学生的练习,我在课后安排了复习时间,同时也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练习这些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也总结了一些要点: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引导他们阅读、分析和解决问题。
《时分秒》教学反思(精选20篇)
《时分秒》教学反思(精选20篇)《时分秒》教学反思 1本节课"时、分、秒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册认识了整时、几时半,以及1时=60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秒”及知道1分=60秒,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忘记了认钟的方法了,尤其是当初本来就学得不扎实的'个别孩子。
为此,我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复习以往旧知的环节: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同时认识新朋友“秒”,根据学生的讲述,用钟面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分与秒的关系时,又用钟面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分与秒的内在联系。
三是复习看钟表的方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四是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本单元最难教学的是经过时间的计算,我由浅入深,从数钟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学算出先到整时经过的时间,再过几分,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分或几小时几分。
等学生理解方法并熟练掌握后,学生会想到把几时中拿出1时当成60分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再把计算结果转换成几时几分的计算过程,当然这种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理解难度的,学生往往习惯了十进制的换算方法,很容易在换算时不理解方法由来及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而出错。
因此,还要学生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多体会,切实做到灵活自如的应用。
《时分秒》教学反思 2《时分秒》是三年级上册非重点但难度最大的一个单元,它与二年级学习的认识钟表内容紧密相连,题型繁多且难度加大,考验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于三年级来说,很难一下适应,需通过今后生活中逐步熟悉,后期习题逐步巩固。
通过单元测试,分析失分原因,发现全班整体是解决问题失分最多,一、二年级时的解决问题会很直接的从字面看出解题方法,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需要孩子们更多的理解题意,用心动脑。
例如解决问题第3、5小题孩子们还是按照以往的固定思维,看到问题中出现“一共”这样的字眼就用加法;第2、4小题没有通过理解题意,仔细分析思考故失分较多;第7小题,难度拔高,大多孩子没有理清解题思路,故失分较多。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时分秒》单元教学反思篇1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秒的认识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对时分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应该掌握了。
这一单元主要是对秒的认识,以及一秒钟、一分钟做些什么事。
针对这个知识点,我就利用课堂上让学生一分钟能跳几个绳、拍几个球、写几个字、做几道口算等等,让学生实际感受一分钟能做什么。
1、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疑惑,教材中对时间、时刻这两个概念没有作出区分。
如妈妈上午8时上班,显然这里的8时就是8:00,即指时刻。
又如妈妈一天工作了8时,显然应该是8小时,即指经过的时间。
可现在教材里把这两个是混为一谈了。
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强调了“经过的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比如妈妈早上9:00带你去超市,11:00买完回家,求9:00~11:00经过了多长时间?这2小时是指一段时间。
但在应用中总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
因此我就索性将错就错,要求学生在算经过的时间时就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如11时—9时=2小时,即使有些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2时,根据教材应该也是对的。
但在平时的练习中还是要让学生分清这两个概念。
2、另一个问题比较多的地方是算结过的时间时,很多学生容易算错。
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例:上午第二节课是9:40开始,10:20下课,求第二节课上了多长时间?很多我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0时20分—9时40分=40分,但也有些学生算式会列,但不会算。
于是我就让会算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学生会说分与分想减,20分减40分不够减,那怎么办?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学生会说出向时借1小时,1小时=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
《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
《时分秒》课堂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同学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育同学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约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依据地思索问题,同时留意培育思维的机敏性和敏捷性。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详细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猎取新的知识。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许多不足,并且对学校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同学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爱好,使同学对新的知识产生剧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同学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同学的思维技能,培育同学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技能。
1、在教学中既要依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同学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着重开发同学的思维技能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同学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同学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同学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同学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育技能相结合,重视同学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着重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同学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争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熬炼同学语言表达技能。
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协作老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同学40分钟内都会用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
这时假如采纳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同学的精神一下子焦灼起来,并且去思索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由于这样他们思索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育同学的思维技能;另外,提问要有匀称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同学,这样会使其他同学回答下列问题的热忱消退的。
《时分秒》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梁杰一、《时分秒》教学反思“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
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一是认识钟面。
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习。
但是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分清楚钟表上分钟、表针走一大格是多少,一圈又是多少,对于经过的时间的计算,掌握的也不是很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
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创设情境以估算23×2引入新知,再设置矛盾冲突:使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着,我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最后适时引导、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计算方法,让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等多种形式有效的进行算法最优化的渗透。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计算。
其次,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注重知识间的层层递进,在学生学会简单的像23×2、42×2 ……这类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笔算123×2、342×2、1234×2这类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习,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时分秒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教学时、分时,可以让学生借助钟表模型在全班内交流已经知道的钟表知识,在此基础上,说一说在钟面上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以此来认识时和分。
刚开始画钟面的时候,画一个圆引起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孩子想一想钟面的组成,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新的知识,并且在完成钟面的构建过程中,孩子们清晰的认识了钟面,也掌握了钟面上有十二个大格和60个小格。
这样不仅加深印象也能联系实际情况。
理解了一小时=六十分的时间关系。
更是在上课的过程在清晰地了解了一分钟的长短,让孩子们直观感性的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在这样的教育中也将珍惜时间教育给孩子。
一分钟看着很短,但是可以很长,关键是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第二课时——认识几时几分和大约是几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来认识时刻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几时几分和大约几时可以利用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
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过了几时就是几时多,分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出来,从而使学生读的又快又准。
认识大约几时时,要看清几时差几分,还是几时过几分。
一小朋友的一天为例,组织课堂教学,串起知识点,不仅能在富有情趣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同时也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在学习8:05时要特别注意的是读的时候把零读出来,写
的时候也要把零写出来。
第三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的时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出学生数学的活动水平。
而体验又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生身处学习环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看秒针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的实际意义。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秒的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后面的环节中还有体验五秒、二十秒。
这节课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他们对秒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四课时练习二教学反思
《时、分、秒》是一个难点。
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钟面的基础知识,会认钟面上的时间,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及求经过时间等等。
对于缺乏知识经验的二年级孩子来说,学习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例如在认识钟面的时候,通过实物展示和课件的操作,让学生数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时针和分针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又向他们介绍了秒针。
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一圈是12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时;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以上概念在一边拿钟面进行实际操作一边提问时,孩子们尚能回答,可是让他们在独立做的时候,就很容易混淆。
在教学求经过时间时,则感觉更加困难。
例如求从11点--4点经过了几时,答案就五花八门。
有的孩子用11减4,有的在钟面上数,却数成了从4到11的格数,而且在数格的时候,他们往往数的不是几个格,而是几个数字。
还有诸如“2:45--3:20经过了( )分”这样的题目,也是比较难理解的。
我给孩子们讲了几种方法,第一种是最直观的方法,在钟面上数格子;还可以先算2:45到3:00是15分,再算3:00到3:20是20分,合起来是35分;另外还可以把这样的题目当作减法来做,用后面的数减前面的数,20减45不够减,拿出一个小时当作60分,
和20合在一起是80分,再减45就可以得到35分。
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没有要求孩子们全部掌握,而是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或可以理解的方法。
对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孩子,他们能在钟面上把经过的时间数出来,我也觉得他们挺棒的。
经过一段时间不断地讲解、练习及个别指导,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大部分同学对以上知识都能基本掌握,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比以前有了提高。
但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能不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还是这些知识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的确过于难了,仍然是让我们感到比较困惑的…。